怎么能阻止老人出国留学

愈发汹涌的留学风潮甚至让许多年轻家长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势:孩子出国就有好前途。但随着他们对留学越发了解,反而对留学产生怀疑。对于留学,家长必须思考得更深入更理性,实际一些没什么不好。  近期谈为留学而移民的问题,有赞成者亦有反对者。赞成者认...
愈发汹涌的留学风潮甚至让许多年轻家长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势:孩子出国就有好前途。但随着他们对留学越发了解,反而对留学产生怀疑。对于留学,家长必须思考得更深入更理性,实际一些没什么不好。  近期谈为留学而移民的问题,有赞成者亦有反对者。赞成者认为,移民出去能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反对者认为,移民之后收入待遇未必能比现在高,担心移民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有朋友认为可以在国内工作,只送孩子出去留学,这样就不用担心收入问题了。还有朋友认为最好移民出去就不再回来,和孩子们一起在国外生活。  可见,移民和留学并不必然同步。有移民想法的,那么孩子的留学问题自然而然会提上日程;而没有移民想法的,对于孩子的留学则顾虑重重。   留学花费   让工薪家庭不能买车买房  留学资金的压力是每个留学家庭必然要顾虑的问题。现在到国外留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尽管每个国家和地区是不一样的,但都费用高昂。以英国为例,高中阶段公立中学学费每年约15万元人民币,私立初中学费每年约27~40万元人民币;公立综合大学本科授课型课程学费每年12~25万元人民币,实验型课程学费每年约15~20万元人民币,临床型课程学费每年约18~35万人民币;公立综合大学研究生学费和本科学费接近。而在英国每年的生活费也要大概10万元人民币。所以说孩子留学的资金压力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尤其大。  我的一位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朋友说,身边有同事在前几年把孩子送到英国读书,由于孩子在国外花销比较大,父母在国内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苦,房子也没有买,车子也没有买。出去留学动则每年几十万,即使能够承担,每年几十万的费用确实会让任何一个家庭都有所顾虑。尤其是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即使是做生意的朋友,对于留学资金对生意的资金链的影响也应多加考虑。   留学安全问题   压在家长心间的大石头  留学安全是家长第二顾忌的问题。现在互联网比较发达,但由于语言等问题,大多数家长并不十分了解国外的情况。我们得到国外的消息大都是从国内电视新闻和国内的新闻门户上看到的,从新闻的角度来看,负面消息比较吸引眼球,所以家长们看到国外的负面消息比较多。而近年中国留学生屡屡受到伤害的消息更是让家长们对留学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  2011年3月,一名25岁的上海女孩在瑞典街头被杀,犯罪嫌疑人是同样来自上海的男同学;2011年4月,多伦多大学的23岁女留学生在住所被杀害;2011年12月,来自中国北京的20岁女留学生,从纽卡斯尔大学32米高的教学楼跳楼身亡。  2012年4月,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的24岁中国留学生,在购物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警车撞成重伤后抢救无效身亡;2012年6月1日,加拿大蒙特利尔警方证实,来自中国武汉的留学生于5月24日或25日遇害。  2014年7月24岁的南加大工程学院中国研究生在独自走回住所的途中遭遇抢劫,并被多人袭击死亡。  恐怖袭击、抢劫、性侵、谋杀、车祸、自杀……  这些负面消息尤其是中国留学生受到伤害的消息无时不牵动着家长的心。我一个同事的女儿在美国读书,每当看到一些负面消息,她就丝毫不考虑中美时差第一时间给女儿打电话问平安。  毕竟我们中国依然是个熟人社会,有什么事情总是喜欢找熟人解决,对于出国之后的情形无法把握。想象一下,一个孩子远在万里之外,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有熟人,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加上语言不通,如何确保自身安全,快乐生活,健康发展对于很多中国传统的家长来说,只能远远地看着孩子独立生存,失去对孩子安全的掌控,不能时刻给孩子提供帮助,是难以容忍的事情。当然,现代教育希望培养出孩子们独立生活的态度和技能,中国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角色也需要适当调整,由帮助者转化为引导者会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紧张生活。   留学中介暗礁潜藏   野鸡大学“毁人不倦”  出国留学流程比较长,手续繁复,很多家长需要留学中介来帮忙办理留学手续。但是由于家长对于留学程序的无知和对国外学校不了解,常常被留学中介用文字陷阱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低劣的“野鸡大学”。  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通过中介机构申请去美国留学,申请到“汉密尔顿大学”,朋友非常开心,以为自己的孩子将进入美国知名学府汉密尔顿学院深造。结果,根据通知书上的地址,来到了美国怀俄明州埃文斯顿,发现所谓的“汉密尔顿大学”只有4栋上了年头的两层办公楼,前后不过8栋6层教学楼,根本不是他所期待的“汉密尔顿学院”。  中介陷阱众多,虚假宣传、文字陷阱层出不穷,甚至有的中介直接诈骗钱财。前段时间决胜网陷入留学虚假宣传的漩涡中,更是让家长对留学中介忌惮不已。而且留学维权困难重重,预防远远好于维权。现在每当和周边亲朋好友谈到留学的事情,都建议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国外的同学朋友对学校的资质以及申请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确认、核实,以免陷入中介的各种陷阱中。  尽管国外教育质量在国人心目中要比国内的教育质量高,但是野鸡大学也多得很,且害人不浅。对于经常吃着苏丹红鸡蛋、喝着三聚氰胺牛奶的国人来说,看着什么都像是假的。如果能够学到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思想方法,那留学投资还是值得付出的,最怕的是进入到野鸡大学,孩子混上几年,先进的知识技能没有学会,反而受到西方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弄得变成了不学无术的二癞子。  更何况留学是花费时间、精力和财力的大事,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留学不像过去那样盲从,越来越趋向理性了。   留学经历已非金字招牌   就业问题是隐忧  过去留学生大都属于公派出国,属于精英人士,而且国内就业岗位充足,海归更是被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大力引进。而现在自费留学的学生不少属于学业基础不怎么好,出国回来之后专业水平并没有显示出超越同侪的实力。  我前面提到的同事家姑娘今年毕业,也正在发愁就业的问题。美国的本科在中国博士满街走的情况下业能找到什么好的工作呢所以现在“海归”变“海待”的情况,留学出去未必会能够出人头地,这使得不少家长开始考虑留学投资性价比的问题了。  以上几个问题使得家长们越来越理性地看待留学。除了上面的一些顾虑之外,还有一些家长会有其他的方面的顾虑。  比如有不少朋友认为把孩子送出去太早,如果养成了西方的思想观念,将来回到中国之后能否适应中国的生活习惯呢更有甚者,担心孩子会不会学习西方社会不养活老人家了呢所以他们认为还是等孩子长大了,思维习惯和价值观都稳定了再说留学的事情。  还有的家长则是担心孩子出国学习不归,倒逼家长移民。学习科学技术的,一般更喜欢西方的科研环境,或许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家长如果想孩子学科学技术的话,那就要做好移民的准备了。然而,叶落归根的思想,使得多数国人都抗拒移民,所以更多的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学成归来,荣耀乡里。  总体来看,人们对于留学依然存在着对未知的恐惧和怀疑,既考虑出去的问题,又要考虑回来的问题。既有经济压力的问题,也有就业的问题。既有移民的问题,也有归国的问题。总之,在孩子留学的问题上,家长们想得更为理智更为深入了,更多从留学投资性价比来考虑了。   链接   野鸡大学  指一些随便向学生发放证书、文凭等,而该些证书或文凭并不获雇主或一般大学所承认的院校,此类院校又被称作“文凭工厂(Diploma Mill)”,虽然这些院校在国外属于合法机构,但不被所在国的社会、用人企业认可。  鉴别国外野鸡大学最直接的方法是查询大学的创立时间,通常成立时间超过70年的美国大学教育质量较高,比较可靠。反之野鸡大学的存在时间很短。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教育部不参与认证任何大学,认证主要由美国教育部许可的各类很多行业性民间组织完成,即使通过认证的大学也有可能是野鸡大学。建议留学生以该校是否通过美国联邦或州批准为参考标准。最近,大家都知道不常回家看看已经属于违法行为,那我想问一下,如果我要出国留学,并且在外国久居,可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近年来,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越来越多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深造。一些孩子学成后就留在国外工作,甚至成家定居。有的孩子将老人接到国外居住,但老人根本无法住习惯,最后还是返回国内。随着出国留学人数越来越多,国内这些“空巢老人”也多了起来。孩子到异国他乡打拼,留守在家的“空巢老人”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连日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走访了合肥多个社区进行采访。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多记者在合肥市包河区望湖社区随机采访20名老人,其中4名老人有孩子正在海外留学或有留学经历。“留学的现在越来越多,以前没有这么多留学生。”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合肥多家留学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一家留学咨询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该公司七年前成立以来,接待咨询留学事宜的顾客逐年增长,平均每年增长30%至35%,而这也使得该公司的业绩稳步增长。该负责人介绍,目前,通过电话、网络、登门等方式前来咨询留学事宜的顾客量日均在40至50人,而旺季时则能达到70至80人。“2015年是留学咨询最热的年份,现在虽然咨询的人数仍然在保持增长,但是增速放缓了。”这名负责人说,很多都是家长来帮孩子咨询,可以看得出,都是希望孩子能通过在国外深造后,未来能有个好的前程。记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家长支持孩子出国留学,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到国外能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对未来发展有利。只有极少数家长,对孩子出国留学持反对意见。“空巢家庭”日趋年轻在很多人印象中,留学生都是在大学毕业后,前往国外留学的。其实不然,虽仍以大学生为主,但这些年来,出国留学的学生年龄结构已经发生变化,很多孩子从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前往海外了。与之相对应的,因为孩子出国,“空巢”父母越来越年轻。王燕的女儿今年大学本科刚毕业,就申请去了韩国留学。“我才44岁,就做了空巢老人。”王燕经常这样打趣自己。其实,她的情况还好,因为还有个小儿子在身边,女儿出国了,就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儿子身上。记者调查了解到,很多独生子家庭为让孩子能享受到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也纷纷狠心送孩子前往国外上学。“当时送孩子出国,难过得不得了,但为了他以后的发展,还是狠下了心。”合肥一位市民,把14岁的孩子送去英国念中学,刚开始心里全是担心、思念。唯一的孩子出国了,家里真的成了“空巢家庭”,回到家只有夫妻二人,很冷清。是否回国要看孩子发展对王燕而言,内心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那是孩子刚走出国门的时候,进入陌生的环境,没有了熟悉的人脉圈,寸步难行。每每听到孩子在电话里哭诉在外的不易,王燕好像都感同身受,感觉不应该把孩子送出国。“从孩子上飞机那一刻起,思念就从未停止过。”孩子去德国留学的第一年,卢菊花一整年心里都充满了担心:孩子出国前,一直在家住,起居生活由家里照料,一下子去了那么远的地方,能照顾好自己吗?而且去一趟德国又远又贵,想见一面孩子都不容易,视频通话能看到他,但是够不着摸不着,总感觉不真实。调查显示,虽然与孩子天各一方,但是因为联系很方便,家长大多每周与孩子通一次话,了解彼此的生活境况。这种分享,让他们少了点担心。“孩子好,我们就好。”孩子在韩国留学的刘勇说,孩子在外其实也是担心家里的,家长们只要保重自己,也是给孩子一个定心丸。至于孩子学成是否归国,为自己养老,仍要看孩子自己发展的需要。不少市民认为,中国日益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孩子迟早都会被吸引回来的。人物档案女儿定居国外,父母后悔送她出国人物:刘淑芹,56岁刘淑芹家住合肥市蜀山区丁香社区,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12年前,刘淑芹和老伴商量后,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更宽的视野和更好的前途。如今,他们唯一的宝贝女儿不仅留在了加拿大工作,还和加拿大的男友结婚并定居,现已养育两个孩子,过着自己挺滋润的小日子,而刘淑芹夫妇在国内成为了空巢老人。适应女儿不在身边的日子,对刘淑芹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女儿从出生后都是她带大的,一直在她身边,突然从身边消失了,感觉挺不习惯的,她情绪波动很大,女儿刚到国外读书的前两个月,她总是失眠。“我原本以为自己准备好了,但实际上并没准备好。从女儿离开家门时,我就像掉了魂似的。我心里知道,女儿出国留学是好事,但还是忍不住直掉眼泪。刚去的一个星期,我一天要给她打四五个电话。”为了方便和女儿联系,刘淑芹在2007年前就学会了电脑打字、发邮件。“2012年春节,女儿特意买了一台苹果iPad 送给我,就是为了方便跟我们视频聊天。”刘淑芹和老伴每天最盼望的就是晚上8点固定的视频对话时刻,只有这个时刻才可以在电脑的屏幕里,看到他们日思夜想的女儿和宝贝外孙们。虽然通讯的方便和科技的进步,让天边的人可以貌似近在眼前,但刘淑芹还是经常偷偷抹眼泪,毕竟视频画面终究是只能看不能摸。她说,尽管经常和孙女视频聊天,但这么多年,相处的日子不超过半年,没什么感情,反而不如邻居家的小姑娘感觉亲切。“女儿有自己的梦想是好事,但也要考虑我们父母的感受啊。我现在真很后悔当初送她出去读书。现在女儿在国外定居,说是要接我们老两口去加拿大生活,现实吗?不现实。我俩根本不具备在国外生活的条件,也生活不习惯。我觉得自己以前是很乐观、很坚强的一个人,但现在也多愁善感了,有时看电视,都会跟着流眼泪。”刘淑芹说。如今,刘淑芹加入了社区的合唱团和舞蹈队,心情才变得舒畅些。每天早上,刘淑芹都会精心打扮一番,等待着和十几位歌友一起在社区练歌。除了唱歌、跳舞,退休后的刘淑芹还参加老年大学的摄影班,并且经常和老伴出去旅游,放松心情。儿子留学韩国,老人希望学成归来人物:刘勇,55岁刘勇家住合肥市蜀山区家家景园社区,他的儿子在韩国本科毕业后,在当地一家中学教中文。儿子在国外传播中国文化,刘勇每每跟别人提及,总是满脸洋溢着幸福。2011年,刘勇的儿子有了出国念书的念头,因为家里经济并不是特别富足,但是为了让孩子能开阔眼界,他答应了儿子的请求。为了能节省一些资金,选学校的时候,他们避开了欧美高校,最终选择了一所韩国高校。孩子出国第一年,主要是学习语言。刚开始出国,言语不通,饮食等生活习惯的差异,让孩子十分焦虑。刘勇和妻子身在国内,也是急在心里,可是鞭长莫及,只能让孩子自己慢慢适应。那一段时间,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和孩子联系,帮他纾解心结。好在孩子适应能力强,仅用半年时间,就融入了当地社会,刘勇的心慢慢放了下来。如今,孩子成熟了很多,生活逐渐稳定下来,能自己洗衣、做饭,已经没有让刘勇担心的理由了。如果没有十分紧要的事情,刘勇和孩子大约每个月联系一次,聊天内容也不多,主要是嘱咐孩子注意安全。而平日里,刘勇和妻子都还要正常上下班,没时间想其它的。至于自己老了,孩子要不要回国,也要看发展前景。目前看来,国内经济发展很迅速,孩子回来应该是势在必行。“打心里说,自己上了年纪,有孩子在身边,会踏实很多。”以前反对出国,现在觉得错怪女儿人物:于霖,54岁2011年女儿大学毕业,主动提出要去美国念研究生,于霖内心其实是拒绝的。“长这么大,都是家里罩着,一下子跑那么远,你能行吗?”于霖质问女儿,女儿则仍坚持己见。“女儿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担心她去美国以后不回来了,以后想见一面都很难。”不过于霖说,她和丈夫最终还是没能拗过女儿。于霖说,要是儿子出国,她也不会过分担心。毕竟是女孩子,相对来讲,还是弱一些,很怕她一个人在外吃亏,而父母又帮不上什么忙。女儿研究生顺利毕业后,在美国一家大型上市公司谋了一份工作,收入很可观。听到这个消息,于霖当时喜不自胜。平时,于霖每周都会和女儿通过网络聊天,生活、工作、八卦,感兴趣的都聊。2013年,她去了一趟美国,发现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第一次感觉之前错怪了女儿,“她长大了,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张罗了,就随她去吧。”退休这几年,于霖没闲着,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发挥余光余热,帮助他人。这期间,她也结识了很多朋友。“现在的生活挺充实的,自己和老伴还能动,养老的事还要很久才到来,未来的事以后再说,现在要紧的事过好每一天。”于霖说,不会强求女儿以后回到自己身边,“看她自己的事业发展,只要她过得好就可以了。”孙子出国留学,老人一直牵肠挂肚人物:吴大志,80岁吴大志家住合肥滨湖明珠小区,已经年逾80岁,子女们工作之余都会来看望他和老伴,吃穿用度样样不缺,丰富的社区活动也充实了他的晚年生活。然而,始终让吴大志牵肠挂肚的还是远在海外留学的孙子。“英国伦敦、建筑系、设计图纸、时差”吴大志总是乐于接收跟孙子有关的一切信息,再花上不少时间来反复记忆。孙子从小就懂事上进、自主意识强,不但认真学习书法、画画、小提琴等才能,还在高中阶段便规划发展目标,主动提出出国留学并做准备,获得了全家人的支持。因此在高考后,孙子就远赴英国伦敦留学,到现在已经四年半的时间了。8小时的时差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加上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作息时间的差别,对吴爷爷而言,见上孙子一面“太难了”。每次与孙子视频前,他都要琢磨计算好,找个两边都合适的时间,但他在视频时也不说太久,生怕耽误了孙子的学习工作。谈话也都是孙子在海外的生活状况,了解得越细致、叮嘱得越全面,才能让他更安心。吴大志总是感叹四年多的时间,与孙子见面的次数太少,孙子上一次回家还是去年的圣诞节,也只待了一周,连春节都没能在一起度过。自己年事已高、身体逐渐吃力,不能奔波到国外看望孙子,只能让孙子多拍照片、视频。今年,孙子大学毕业,但因成绩优秀想继续深造,暂时不打算回家。吴大志对孙子回家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他是既高兴却又思虑、担心,各种复杂情绪矛盾地交织在一起。但他最终还是决定尊重孙子的选择,不愿让自己的想法给孙子带来心理负担和压力。儿子国外成家,老人称不担心养老人物:卢菊花,59岁卢菊花家住合肥市蜀山区丁岗社区,去年,家里唯一的孩子在德国留学、工作10年后,在那里买房子定居了。与孩子刚走出国门时相比,这一次,她的心情平复很多。“他刚出国那会儿,担心他吃不好、睡不好,融入不了当地社会。”卢菊花告诉记者,2006年,她上大二的儿子表示想去德国留学,“孩子有上进心挺好的,我和他爸很支持,可后来觉得他一个人身在他乡,太艰难了,他走的时候,自己流下了眼泪。”不过之后的10年,孩子的学习、生活都很顺心,本科念完后念了硕士,硕士毕业后进了当地一家不错的企业。后来谈了女朋友,结了婚。“他现在长大了,过得也挺好,我和他爸没啥担心的了。”卢菊花说,孩子到德国这些年,她和丈夫去看过两次,“人生地不熟,语言也不通,在那边感觉很无聊。”每次坐飞机要十几个小时,也是卢菊花和丈夫感觉比较难受的,“以后没啥事,不会跑那么老远。”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儿子不在身边,卢菊花老两口现在并没有感觉到十分孤独,因为他们日常生活十分丰富,打牌、跳舞,很惬意。“孩子没在身边,我和他爸能说走就走。”卢菊花说,今年下半年,他们去西藏和云南,就是临时起意的。“孩子以后回不回国,看他自己的决定。”卢菊花比较看得开,她说,如果孩子不回来,自己和老伴就打算居家养老或者进敬老院。女儿今年出国,父母称最担心安全人物:王燕,44岁王燕家住合肥市包河区望湖社区,今年3月,她的女儿在江西省一所大学毕业后,被韩国一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从此踏上了异国求学路。“她从小练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韩国离中国又近,所以这次出国,我们也不太担心。”王燕说,如今用微信联系也方便,隔三差五会跟女儿联系一次,了解她的近况。王燕的女儿在大学期间,曾作为交换生,到韩国的大学就读过一段时间。大学毕业那年,她通过了国内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并被一所大学录取。但是她最终听取了舅舅的建议,放弃了国内大学,申请了韩国的大学,打算到国外提升一下自己。“她本身也有出国深造的想法,所以提出来了,我们就全力支持。”王燕说,女儿出国后,她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看新闻感觉外面的世界太乱了,她出国后,我们尤其关注韩国的新闻,有一丁点儿风吹草动,都会和她联系。”现在,王燕的女儿不仅在学校里就读,还在做自己的网店,平时学习、生活比较忙,很少主动联系家里。“都是我们在网上找她。”不过,最近一次,女儿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连续好几天,每天打电话回家,哭诉压力大,让王燕心疼不已。女儿能出国留学一直是王燕的骄傲,她希望,女儿在国外完成学业后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回到国内为祖国的发展做一些贡献,也能成为祖国的骄傲。记者调查少数家长后悔送孩子出国(记者在合肥市滨湖明珠社区、丁香社区、丁岗社区、家家景园社区、望湖社区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专家声音心理“空巢”考验父母为了孩子的前程让他们出国,可又担心他们在国外过不好;孩子出国后,怕孩子遇到困难自己帮不上忙;孩子学成后想留国外发展,又担心自己以后的养老问题留学生家长变成了“留守家长”,他们把自己置于一个矛盾的境地,该怎么调节自己的心理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斗木。孩子出国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张斗木说,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一个人走进去、融进去,需要做很多努力,并不是一蹴而就。家长既然决定送孩子出国,就应该要提前做好准备。“经过系统的学习,语言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张斗木说,对出国留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要理解目的地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这些是可以做前期准备的,由于孩子还小,涉世未深,家长就应该主动承担起这部分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孩子深入了解一个国家。此外,还要教孩子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让他们能在脱离父母的臂膀后,能独立生活。家长最初对孩子的担心,无外乎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其实,只要准备工作做得足够充分,教会了孩子这些生活技能,家长的担心是多余的。尊重孩子选择,多沟通多交流家长也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孩子可能根据事业发展,留在国外。“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孩子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肯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未来。”张斗木说,到了这个时候,家长们就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其实,很多家长是希望孩子成才后能回国来,以便自己老了的时候,身边有人照应。张斗木建议,家长可以趁每次与孩子通话的时间,与孩子多沟通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事情,把自己的最真实想法告诉孩子,“说不定孩子会考虑爸妈的处境”。张斗木说,在自己跟前生活了十几年的孩子,突然去了国外,家长或多或少会感到孤独,这时候就应该分散下自己的注意力,多参加一些群体活动,或者出去旅游,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丰富晚年生活。余亚明刘亚萍周红梅焦伟韦胡蕾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见习记者王吉祥采写想出国又舍不得家里老人,有什么能让心里好受一点吗?帮帮我吧一项立法 两地情牵  报道指出,来自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按国际社会“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超过10%”的标准,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内60岁以上老人很多是空巢老人。“常回家看看”对他们和他们远在外地甚至外国奋斗的孩子来说,都是奢侈品。全国老龄办指出,随着人才在全国范围甚至国际范围的流动,今后国内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延长。  另一项关于海外华人数量的统计则是,到2010年,全世界的华人总数有4,543多万。其中,在英华人目前达到了60万人。2011年的统计显示,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这意味着,大量的留学生成为移民,定居海外。  可以说,“常回家看看”入法与否,既是一项关乎185亿老人的立法,又是关乎远离国内父母的海外华人的立法,尤其是留英新移民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一代。  跨洋尽孝的遗憾  今年清明前后,多名居英华人读者给《英中时报》写来纪念逝去父母的文章。他们大都因身处英国,发展事业,负担家计,抚养子女,尽管在物质上能做到厚待父母,也尽量抽空回国看望,仍是无法常年守在父母左右,喜乐不能陪伴,病痛不能伺候,甚至错过给父母送终。在这批文字中,有些人表达了因距离阻隔对父母的挂念,有些人则为“子欲养而亲不待”而深感遗憾和自责。  姚树洁,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今年春天,姚教授的父亲在国内去世。赶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并料理后事后,姚教授写了一篇怀念父亲的长文,读来令人动容。他向《英中时报》表示,谈到海外华人尽孝问题,如果父母的物质条件尚不宽裕,应当首先保证父母的经济没有后顾之忧。这是他在海外学习、工作二十多年来坚持的一个原则。“我的兄弟在国内出力,我人在国外,就出钱。我一年回国一次甚至两三年才回国一次,根本就没法守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病痛大小事,都是兄弟在照看。一般在国外,稍微省一点过日子,寄回去的费用都挺够花的。没钱补贴父母这种说法说不过去。对父母物质上的赡养,是最基本也是最实在的。”  “二是保证与父母的沟通。以前没有电话就经常写信,每个礼拜一封信。父母看到我一封信,一个礼拜吃饭都会香。最近十几年,书信转为打电话。每周六上午(国内下午或傍晚)准时给老人打电话。给老人打电话不是完成任务,一定要有特别的耐心和专心,哪怕只是听父母唠叨。从家庭成员近况,到吃穿住用生活细节,什么都可以聊。有时候给父母出出主意,有时候评评点。这样的精神安慰对老人来说比吃什么补药都管用。”  短聚和长居  跟姚树洁教授这代留英华人不同的是,现在赴英留学留下来的独生子女一代,大都处于事业发展阶段,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拼事业和建设自己的小家庭,做到“常回家看看”怕是力有未逮。不过,他们的父母大都年纪尚轻,身体尚好,经济状况尚佳。他们中不少人都选择为父母申请探亲签证,轮流将两边的老人从国内接来短聚。  不过,随着联合政府移民政策的步步紧缩,就算这样一次最长半年的“飞行探亲”,也面临政策变化的压力——政府已经开始限制和取消探亲签证的上诉权——尽管只是在程序上为探亲签证的申请增加了难度。  有人说,避免短聚的麻烦,干脆把父母从国内接来长居吧?撇开父母来英后的适应问题,光是7月9日起即将实施的家庭团聚类签证新政规定,就条件繁苛:在英子女若想接父母来英定居,需证明父母在原籍国不能得到其他照顾,并保证父母来英后不会挪用英国福利,且父母需在原籍国申请办理。从2013年10月起,如果父母年满未满65岁,申请永居还得通过“Life in the UK”和相当于雅思5分的B1两项英文考试。——如此严苛的经济要求不说,单说两门英文考试,试问,有几个爸妈能通过呢?  在英国华人中人气较旺的一论坛有条讨论回不回国的热贴,颇能说明一些华人对国内父母的担忧,在影响他们留英的决定。一女生在英待了七年,工作现状不错,因牵挂在国内渐老的父母,决定辞职跟丈夫一起回国。一女生二十出头来英,八年多来,结婚了,有工作,房子,车子。“五年前,有人问起,说打死不回国; 三年以前,摇摆不定;去年一向健康的妈妈脑出血,重度昏迷生命垂危,一路哭着赶回家的时候,突然发现,当有了工作,房子,家庭,身份,可那个世界上最疼爱你的人不在了,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坚定回国。”  有爱,距离又如何  美旋目前在伦敦一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离家几年,小家安在了英国。美旋的妈妈一年前生了重病,美旋回国探望再返英后,努力做到,只要可能,每天都给家里打电话,有时只是短暂问候,有时让亲戚转告讲笑话。“这样的问候,哪怕只是走在路上或者等巴士的时候,都可以完成。”  “能常回家看看固然不可替代,但父母也希望子女在外学业事业有成,也不希望你带着太重的包袱离家。孝的形式不是只有一种,而是多元的。”在美旋理解,爱比孝更重要,子女虽身处海外,但只要保证与父母情感的交流和愉悦的沟通,让父母感受到亲情、温暖、快乐、高兴,真正实现精神上的满足,仍不难实现“精神赡养”。这个过程是双向的,孩子通过沟通,了解父母,同时也是了解自己的一部分。现在,各种网络电话,视频软件,都为这种精神和情感的沟通创造了便利条件。即便是物质上的孝顺,身在国外,也可以通过网购来完成。  小何在英国待了十年。从学生到上班族,目前已在英定居。他说,“每个老人对子女的期望都不同。于我父母,精神上的支持是听到我的声音,每周一次的电话。同时,我也要理解和满足他们对我的期望——事业有成,子孙同堂。”他的观点跟美旋相似:“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两地的情况下,限制得更多的是沟通的渠道。但现在科技已经让距离变小,剩下的问题更多是子女是否愿意、以及怎样做好精神抚养。地域,工作繁忙等已是次要条件。”  自己的生活  父母自己呢?美旋设问,父母是否可以积极一点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哪怕是在子女的鼓励下?如果父母主动营造“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不是也不会仅仅把情感寄托到儿女身上?美旋举例,她有个家在北京的朋友,平时聊起天来,几乎是抱怨她妈妈不怎么理她,很少给她电话,因为妈妈自己在北京忙于开展儿童教育的各种工作坊。也就是说,这个妈妈自己的生活很丰满丰富多彩。那么,这个孩子所谓要“尽孝”压力其实会小很多。  小S五年前赴英留学,接着留英安家工作。来自单亲家庭,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她尤为牵挂孤身在国内的母亲。然而母亲也还在兢兢业业地尽着她这一代的孝道,陪侍父母,无法长期赴英与小S团聚。尽管长远计划是最终要将母亲接到英国常聚,但小S觉得,让母亲的退休生活真正充实起来是要义。她鼓励母亲熟用各种电子产品,享受无障碍的互联网通联,鼓励母亲进书画班,修身养性;鼓励母亲积极参加同龄人有益的活动和聚会,如湿地徒步等等。  “我当然知道我对于妈妈有多重要,但我更希望她有自己的生活,她的注意力不仅仅只投射在我身上。就像我小时候父母塑造我独立生活的能力,离家独立才算真的长大一样,我希望我不在母亲身边,她也一样过得好”,小S说。“我也知道这不容易,说起来‘动听又残忍’,但客观地说,父母这代塑造了合格独立的我们,我们也可以要求精神上合格独立的父母。想开一点, 因为出国有好处也有坏处, 而且也不是不回国了嘛, 一年还可以回一两次的, 有付出就有收获,出去锻炼后,自己很有所成长,刚开始心里觉得难受,到后来会慢慢习惯的, 我也是留学生, 想家的时候干脆自己痛痛快快的哭一场,把这些负能量或做动力, 出国的回报总比失去大的多, 要想想,出国深造!以后挣钱给家里人用,你变得优秀他们也会很开心的!

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overseas/4009.html

() 0
上一篇 10-27
下一篇 10-27

相关推荐

  • 学习泰拳要多少钱一个月的学费啊?贵不?求大神只招

    地道的泰拳要到国外去学,恐怕很贵的,国内的泰拳课大概一学期一千块左右,但只有双休日上课。泰拳即泰国拳术,杀伤力大。泰拳是一门传奇的格斗技艺,是一项以力量与敏捷著称的运动。主要运用人体的双拳、双腿、双肘、双膝这四肢八体作为八种武器进行攻击,出

    2025-01-18 17:40:08
    217 0
  • 想做一个口才培训学校(播音主持),不知道起什么名字呢

    起名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机构名字原则为2-3个字+教育,譬如市场上已有的新励成教育等等。2、不能是市场上一些培训机构或机构用过的名字。3、培训机构起名要有良好的寓意和创意。对往后的机构起到良好的推广。4、名称应考虑商标的注册可行

    2025-01-18 17:00:03
    326 0
  • 莆田提升学历教育机构哪家好?

    套路一:包过一年取证 打着包过的旗号招揽学生报名,专坑一些心急想投机取巧的学员,甚至会告诉你60天就能拿到证书,一年包过,不过包退款,结果2年过去学籍都查不到,证书也不过是个假证书,国家明确规定,成人教育无论是高起专,专升本学制都是25年,

    2025-01-18 16:35:02
    100 0
  • 男生想当老师,你认为当哪一科目的老师比较吃香?

    男生想当老师,哪一科的老师都比较吃香,最主要的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个人感觉体育老师。做一名体育老师没有拘束的课堂,全是室外课,可以自由发挥,和学生真正的玩在一起,学在一起,也比较适合男生的个性。做一名体育老师,男生比较吃香说到这一点,我就要想

    2025-01-18 16:30:02
    66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