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overseas/16193.html
——从易中天现象说起 就目前中国的学术界而言,到处都是垃圾。关于这一点的论述已经很多,在此不再赘述。但为什么这些垃圾还很有相当市场甚至大行其道呢?这一点人们关注的不多。我以前也没有想那么多,等到有一次在别人的宿舍里看电视,偶尔看到一期易中天...
——从易中天现象说起 就目前中国的学术界而言,到处都是垃圾。关于这一点的论述已经很多,在此不再赘述。但为什么这些垃圾还很有相当市场甚至大行其道呢?这一点人们关注的不多。我以前也没有想那么多,等到有一次在别人的宿舍里看电视,偶尔看到一期易中天评三国的节目,突然有了一个思路。 为什么我们四周充斥着垃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垃圾有着相当大的市场。为什么类似易中天这样的人能够火起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他满足一些不学无术或者还没有入门但却很自恋并认为自己还有点墨水的心理需求。 话是有点难听,但事实就是如此。其实易中天并没有什么错,他顶多就是商品意识比较强。要说他讲的不行,那反正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再说学术水平差一点,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不是人格差一点就可以,毕竟现在中国学界的水平普遍比较低。但这引出了一个问题:要说被崇拜者是垃圾(注:我并不了解易的人品,只是从学术方面而言。自然,有些人是学术是垃圾,人品也是垃圾),那崇拜者是什么?是不是连垃圾都不如?当时就有同学这样问我。 我对那位同学的回答是:易中天是垃圾,而你是不入门者。隔行如隔山,不要不懂装懂,好像自己还懂点三国历史。自然,这样的解答让他很不乐意。但这是事实。这些话不但适合易中天的崇拜者,也适合一些所谓的公众人物的崇拜者。 中国有句俗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虽然中国学界的水平不容乐观,社会上更是有人连最起码的汉语常识都不懂,但正是这样,再加上中国传统上还是推崇文化,所以还是有人总想把自己扮作有文化者。其实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大了的。毕竟术业有专攻,不懂也罢。但就是有一批人总觉得自己有文化懂的多,而没有掂量掂量自己有多少斤两。文化、历史岂是那么好讲的!有些人平时不学无术,就凭从电视听来的这些垃圾信息,就想把自己装扮有文化之人。可笑!可叹!但中国人整体的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还有待时日,而十二多亿人中各种各样的人的数量都是极其庞大的,所以易中天之流还会继续出现、继续受到膜拜。再说了,易中天还算好的,比李敖这样彻头彻尾的垃圾好多了。论我国论文领域为何会产出大量学术垃圾?很多人可能会自称985废物,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在这样的高水平学府中仍然存在着不足和差距。与此同时,在985高校中也有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是否是985生源并不代表一定拥有更强的学术能力,这取决于每个人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态度。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走出大学迷宫需要几点建议:1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并尽可能地发挥所长。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并为之努力改进。2要有目标,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未来想成为怎样的人。在找到自己的目标后,可以制定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方案,并不断努力,为实现目标奋斗。3要多参加社团和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力和实战能力。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不断地练习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要积极寻求帮助,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不要孤单地承受,要尽快向老师、同学和相关专业人士求助,共同解决问题。最后,不管是不是在985高校,重要的是要踏实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人。在大学制造“学术垃圾”是什么体验?论文,这一学术界的“标准产物”,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却饱受争议,被冠以“学术垃圾”、“数据库凑数的水文”等贬义标签。为何这一曾被视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现今却沦为了这一尴尬地位?让我们一探究竟。论文产出的主体,主要分为学术领域的学者与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大四毕业生。对大学生而言,论文往往成了毕业的硬性要求,而对教师而言,则是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这种被动产出的动机,往往导致论文质量参差不齐,充满敷衍与投机取巧。大学生群体在论文写作时,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更倾向于借鉴他人的文章,拼凑出自己的“作品”。这种抄袭行为不仅违背学术诚信,更是对自我真才实学的否定。而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使得论文抄袭现象更为严重,学术垃圾的界限被进一步模糊。在论文评价机制上,查重率成为了衡量论文质量的主要标准,忽略了学术内容的实质价值。这种过于简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准确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水平,还可能导致学术垃圾的大量产出。同时,论文答辩、修改、提交等流程的简化,也为学术垃圾的产生提供了空间。论文导师的职责落实不足,以及论文审核标准的松懈,也是导致学术垃圾产生的重要原因。学校过于注重毕业率与就业率,忽视了对论文质量的严格把关。这种对学术诚信的忽视,最终导致了学术垃圾的泛滥。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深入反思。学术环境的改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提高评价标准、加强学术诚信教育、严格导师职责等多个方面着手。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让真正的学术成果得以凸显,而学术垃圾则无处遁形。外甥出国留学自己说些什么即便是圈外人士,也可认识到大学学报学术垃圾化是常态现象。譬如很多大学学报就是通过“增刊”明码标价出卖学术文章发表资格。按照通常说法就是学术被金钱污染而成为社会人士沽名钓誉和附庸风雅的秀场。因为增刊是大学学报主动畸生的产物,是学术觊觎功利欲望的市场产物。这就像封建时代的卖官鬻爵一样,一旦官僚体制开始酝酿和实施卖官鬻爵,就说明这个体制已经陷入病入膏肓的境地。所以,学报增刊是学术垃圾桶,学报正刊也不会干净。可笑的是,这种学术上的市场兜售依旧没有停歇,甚至通过网络空间和垃圾邮件的方式在广而告之。学术并不排斥市场,甚至需要市场载体转化为生产力,但这种由精神到物质的“蝶化”是市场对学术遴选的自然结果。但大学学报的市场化则是编辑者功利自肥思维所致,所以大学学报就成了编辑大学学报机构的牟利工具。所谓学术,则异化为“挂羊头卖狗肉”的虚伪幌子。在我念初中的那几年兴起了一股留学热(也有可能更早),许多学生只要不是极不情愿,有能力的家庭都会送他们出国念书,没能力的装作有能力也会把孩子送出国。我的家庭也不例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在澳洲待了快5年了,要说谈论这个话题的资本也算有这么一点。其实我并不觉得出国是一件多好的事情,甚至可以这么说,出国留学这件事只适合极少数人。对于那些并不适合出国但还是被父母送出去的学生大多会和他们在国内最后的发展差不多,甚至会因为缺少了父母在身边的管教下场更加惨淡。 绝大多数想让孩子出国的父母自己并没有出过国,所以对国外的许多理解和想象也只是道听途说的。大多数中国人又普遍有着强烈的名校情节,清华北大分数这么高,孩子再投个胎也考不上怎么办,去美国呗,遍地的名校,不仅条件低而且很多学校排名还在清华北大之上,这买卖再划算不过了。结果自己的孩子在名校天天逛街把妹挂科,和原本应该在国内三流大学做的事情差不多,区别就是父母没法管教,日子过的更加逍遥。很多人以为国外有更先进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学习环境。首先这两点在大学之前是完全不存在的。国外初高中的教育是很扯淡的,有些教师连正常上课内容都不会教完,只让学生自学,文科的老师很少会给你提高你写作(或者一些其他应试需要的技巧)。所以对于很在乎初高中学业的中国家长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大学,教育资源的先进也只取决于具体的专业。根据我的观察,海外的华人念的最多都是应用类专业,比如工程,设计以及各类商科。就这些专业来说,我并没有发现国外大学的教育资源有什么优势。作为一个工业大国,我对中国大学的工科教育非常有自信。所谓国外大学先进的教育资源一般是在于一些学术性科目,比如各类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哲学和一些西方文化里相对重视的专业比如艺术,音乐。因为国内的学术环境极其恶劣。但是这些学科几乎是没有中国人的,因为“职业前景不好”。所以说国外只有国内“没有的”,并没有比国内“更好的”。 说到学习环境那就更扯了,国外优秀的大学因为普遍入校门槛比中国的优秀大学低,导致学校里鱼龙混杂,混日子的比比皆是。要说学生平均素质,我相信在中国排名前十的学校在世界排名也是前十的。所以所谓学习环境是取决于学生自己的,你想好好学,自然可以选个好的环境(无论在国内国外),要混日子,哪里不能混?留学相当于教育投资,把孩子送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西兰这些国家都需要巨大的开销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都比人民币贵,花这么多钱把孩子送到一个并没有什么教育优势的地方,实在是不怎么明智(甚至有人放弃国内工作和孩子一起出国就为了照顾孩子,更加得不偿失)。当然虽然说在教育资源上没什么优势,但这些学校也至少不会比中国学校差多少,所以有些家长也会抱着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心态做这笔投资。不过他们没想到,出国留学的学生开阔了国外的视野,但是同时也失去了国内的视野,所以结果只是他们的经历和国内的学生不一样而已,但并不比他们的宝贵多少。 从就业的角度来说,很多学生并没有能力在留在国外从事对口职业,所以大学毕业之后就只能被迫回国,又要开始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找工作,真是可怜。更有很多社科专业对口的职业需要学生在大学里建立一定的人脉关系,毕业之后直接到另一个地方工作时非常艰难的。还有些许专业和本国的国情,文化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法律),这些专业学生毕业后到另外一个国家就业的时候专业知识用途会非常小。那些勉强留在了国外的人日子也不好过,他们的职业发展潜力往往很小,最后也只能靠一些惨淡的工资过着拮据的日子。一切只为了享受一下国外的福利。外国人称这些对社会没什么贡献但依旧享受社会福利的移民为寄生虫。有人说这是歧视,我倒觉得这是非常贴切的形容,寄生虫的目的不就是在一个好的环境下生存,繁衍么? 这些都是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留学生身上的主观因素。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留学生并不具备成为一个优秀留学生的条件(无论他学什么)。留学生应该对自己的目标(也就是出国念书的目的)极为清晰,并且具有超出常人的奋斗精神,才能在国外的环境取得成功。一个在中国文化下长大的人突然只身于一个异国文化环境,就像一个乡下人进了城,什么都是新鲜的,在这样一个诱惑和压力共存的地方,心里没有目标导航,那就只能被淘汰。西方社会的教育又是高度自由的,学校从来不回压迫学生学习,很多留学生就在这样一个花花世界迷失了自己,从失落,彷徨到怠惰,逃避,最后一事无成被迫回国,然后失业。甚至有些在国内本来比较勤奋努力的学生到了国外之后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融入当地社会,本来要做的事情却没做好。(有意思的是,我见到过的优秀的留学生对于融入当地社会这件事都没什么兴趣)总的来说,留学生的两极分化很严重,除了那些优秀的留学生之外就是整天混日子的,我的很多初中同学在初中的时候学习都很不错(至少都比我好多了),在高中的时候成绩也挺好,但出国之后就变成了垃圾,他们的下场除了扫地回国,也就是留下当寄生虫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国内还算一个中流水准的学生,没有必要赌留学这一把,胜算小,赔率高或许这些历经能让你知道说些啥
去英国留学邮箱怎么填写
上一篇
11-04
澳洲怎么转专业留学
下一篇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