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送孩子出国留学合适吗

如果两个人都相爱,就好好商量一下选个对大家都好的方案1你老公想出国,起码证明他是个上进的人你该高兴2你和他结婚证明他身上还是有吸引你,值得你欣赏的地方3但是以离婚相逼我就搞不懂了是否又太自私了当然每个人都有追求,而且没有十全十美,关键还是理...
如果两个人都相爱,就好好商量一下选个对大家都好的方案1你老公想出国,起码证明他是个上进的人你该高兴2你和他结婚证明他身上还是有吸引你,值得你欣赏的地方3但是以离婚相逼我就搞不懂了是否又太自私了当然每个人都有追求,而且没有十全十美,关键还是理解和沟通我个人建议,你可以跟你老公一起出国而且你是公务员,出国申签是很容易的事情关键是你们才结婚,孩子也还没有为了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出国吧。起码花相同的钱你在国外生活的品质就不一样吃的东西也健康关键是对下一代的成长很有好处 而且感情这东西,感情再好也经不起时间和距离的考验一出国三年两个都具备了所以,你还是要好好想想。老公为女儿出国留学竟把女儿过继给他姐姐,我该怎么办?一方先申请留学签证,获得签证后,出国之前在国内结婚,然后获得留学签证的一方出国留学,三个月后,另一半申请陪读签证,随后跟过去。这样的做法好的是,留学签证其实是单身的人去签比较有把握,很多人以为结婚了就没有移民倾向了。但签证官认为,签给已婚的一方,那么势必就是给了另一半签证,因为配偶陪读几乎是一定的。所以没有孩子的已婚者的签出率反到没有单身高。如果一方获得留学签证,那么一定要在出国留学前结婚。如果没办手续就出国留学去了,那另一个以男女朋友的身份是很难申请签证的。总之,签证时未婚,签出后立即结婚,婚后出国留学,然后另一半也合法的去申请陪读,也基本没什么问题出国留学值得吗?我的家人不希望我出去。我叫刘金,今年40岁,是一名医院的医生,目前和丈夫生活在北京,我们老公是一名普通工人,有一名女儿今年上初三,本来我们的生活一直很幸福也很快乐,最近被一件事打破了这种平静有一次开家长会,有几个同学的家长在讨论孩子出国留学的各种好处,本来我女儿学习很优秀,我们没有考虑过让她出国留学的想法,后来听他们说的貌似有点道理,我也就有点心动了回到家里我就开始上网查各种出国留学的资料,在网上看了看大概学费一年在20万左右,我预计我们一年省吃俭用大概可以凑够给孩子上学的学费,然后心里也有了底气,等晚上老公回来和他商量了一下,他也同意了。后来我就陆续的给孩子办理各种出国手续,有一次路上遇见了孩子的同学家长,我们就聊起来留学的事情,最后听那个家长说留学的费用如果是住宿的话最后一年50万,如果是走读的话也得30多万,听了后我心里就凉了,匆匆忙忙回到家里和老公说了这件事,30多万我们真的承受不来,这件事后来也就算了。搁置了下来大概一个星期以后,我被一件事情给震惊了,居然我的女儿合法的过继在了我大姑子名下了。当时我拿着这个申请书就质问我老公这个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养了10多年的女儿怎么变成了别人的孩子了。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大姑子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了,她和她的美国老公都是二婚,她老公那边有2个孩子都已经成人,我大姑子没有孩子,年龄也大了不能生育,最近几年做生意赚了点钱,后来大姑子知道我们家孩子想留学,但是钱不够后,就给我老公打电话说道:如果把我的女儿过继在她的名下,我女儿就可以申请绿卡,成为合法的美国人,然后在上公立学校,就可以一切都免费,还可以申请福利。还有一点就是说可以让我的女儿以后来继承她的家产,以免她辛辛苦苦赚的钱给了她老公的两个孩子。我老公居然为了孩子留学把孩子过继给了他姐姐,这件事我真的接受不了。我知道他是为了孩子好,但是我心里真的难以接受。我想了很久很久,也想过离婚,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请大家帮帮我赴英国的华人陪读妈妈的辛酸泪值与不值 要看你有没有梦想 你真的喜欢学设计吗 有没有规划过 出国留完学 做什么工作 真的不想学 财务吗 是因为 你的 叛逆 还是因为你周围的人都要学设计或是出国 你要跟风 如果你对 你的 设计有信心 你有自己的理想 和 想法 那你就去 可以告诉你 出国 你得到的 可定不止是你所学的东西 你会学到很多意想不到的 你可以试着 跟你爸爸 沟通一下 或许 他的意思不是你想的那样 要沟通 找一天他心情好有时间的一天出国留学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据英国《新欧华报》报道,英国吸引了一群“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的眼球,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早一步接受“先进”西方教育,与国际接轨,近年来中国小留学生的数量剧增。然而,爱子心切的父母又怎能忍受自己的宝贝疙瘩独在异乡因此,在英国华人群体里又多了“陪读妈妈”这个成分。   陪子女闯天涯,辛酸总有时   在英国的华人陪读妈妈群体在不断壮大,她们的孩子年纪都很小。据了解,这些孩子刚来英国的平均年龄只有14岁。他们的妈妈在国内大多都有自己的事业。黎女士2007年陪着12岁的儿子来到英国,出国前她在一家企业做高管,待遇不菲。然而当与老公决定送12岁的儿子出国读书后,便毫不犹豫的辞去公司职务,陪儿子来到英国学习。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这些陪读妈妈在自己的事业与孩子的未来上都是不约而同,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孩子的未来。她们表示之所以放弃原来的生活,远渡重洋,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好地教育,赢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已经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希望孩子从小就在“家庭缺失,亲情疏离”的环境中成长。  但无奈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曼城华人之家服务的黄女士说:“真的应该多多报道她们,好让社会了解她们(陪读妈妈)。”  她介绍说,曼城华人之家开设的英语班就有来自陪读家庭的成员:子女在英语补习班上课,母亲则在成人英语班中学习英语。  她说:“每个陪读家庭的故事都不一样,但是每个家庭的故事都是苦情戏。”其中有一对母子的故事发生在数年前,但却依然叫黄女士记忆犹新:  大约在十年前,陈女士(化名)作为母亲只身带同年仅12岁的儿子来到英国求学,只求儿子日后学业有成。但是语言对两人所造成的障碍却是预料不及的。抵英后因为语言能力欠佳,儿子的学习成绩同以前相比可谓是一落千丈。于是,除了在主流学校学习之外,陈女士还另外把儿子送到曼城华人之家的英语补习班去上课。  每天儿子上学后,陈女士自己也会学习一些初级英语,但是语言学习无法成为生活的全部,剩余时间由于缺少朋友,陈女士依旧孤独、苦闷。为此,陈女士选择到到中餐馆去做兼职,既能交朋友,也能补贴家用。  虽然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母子之间的沟通却少了,关系慢慢出现了裂痕。陈女士有时候晚间外出工作,儿子被迫自己独守在家里,开始沉迷于电脑游戏。由于缺乏沟通,母子前日渐疏离。直至陈女士发现儿子的英语一直没有进步,找到黄女士谈,才痛心地发现自己的儿子只在补习班上过几节课,然后把余下的钱都花到电脑游戏上。她就此把儿子痛批一顿,儿子却反驳,怪责母亲不应送他到英国来学习。  黄女士说,即便他们母子双方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英国,但他们更不愿意回国去,尤其是陈女士她。陈女士觉得自己愧对丈夫,没有颜面回国去面对丈夫和家里的其他亲人,现在只好继续留英,原本的陪读之旅,变成了陪“独”苦情戏。直到后来在黄女士的帮助下,陈女士的儿子重返校园,才让苦情戏没有演变成悲剧。  陪读妈妈阿萍(化名)和小梅(化名)也有相同的境遇。他们的孩子在寄宿学校上学,周末也不回家。本以为来这边可以更好地孩子,却发现“学校其实什么都有”,自己的存在根本没有多大意义。每天自己一个人在家,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其它家人。  其实,这种结果并不意外。林女士的孩子出国时已经12岁,他对于原本的国内环境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和熟悉度。突然来到新环境,语言和思维的不同让孩子的内心情感无法宣泄,所以容易误入歧途。而陈女士的困难更大,语言限制了生活,而现有的生活圈并不能让她得到认同,她背负的责任让她觉得压力重重,而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如今的结局。   积极调整,做聪明妈妈   有时,故事相同,但结果却可以不同。很多陪读妈妈就能迎难而上。现居英格兰东部的一座海滨小城的林女士,四年前,选择带同14岁的儿子和13岁的女儿前来英国上中学,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为此,林女士放弃了如日方中的事业,来英国陪读。  由于自身的英语能力良好,她很快适应了英国的环境。而一双孩子的学业更是她最关注的事情。儿子以前在香港就读的是中文学校,故英语是他的弱项。获知孩子就读的中学没有资金为外国学生补习英语,林女士感到失望之余并未因此气馁。为了给孩子们争取到在学校补习英语的机会,自第一年开学以来,她曾几度不厌其烦走访学校,与学校的代表进行商讨。一个华人妈妈在英国白人的主流学校里孤身面对为大多数的学校代表据理力争,当中所需要的勇气是无人能及的,而当中为了准备会议所付出的努力也不是他人可比的。  可惜最终儿子GCSE英语的成绩未如理想,即使如此,林女士始终尽职尽责如常。眼见儿子马上就要考大学,英语成绩不好可能成为一大障碍。在学校无法提供此方面的帮助的情况下,林女士便自己在家中为儿子当上了英语导师,每天督促儿子做练习。母子同心,儿子最近考得了理想的成绩,林女士才暂时放下心来。  从女强人到全职妈妈。被问及有没有后悔当初做的决定,林女士坦然道:“还是后悔的。”谁知她说让她为之后悔的是,后来香港的学校也开设了课程为学生备考雅思,“早知如此,我就让两个孩子都考过了雅思再过来英国上大学,不必急于中学的时候过来。”  不过,她还表示,现在天天给孩子们做午饭使自己和孩子们的关系变得比以前更加亲密了,这是从前不可比的。最后,说及有否后悔自己放弃了许多的时候,她还是重复那么一句话:“我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伟大。”  林女士的成功经验不在少数。在采访中有些妈妈通过参与当地社区的华人社团志愿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但不难看出,陪读妈妈们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远大前程”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必须承认,母爱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但是无私的爱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积极的效果,孩子们在成长,妈妈们也该有所进步。   跨越语言及心理障碍,融入新环境   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是陪读妈妈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孩子年纪小,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反倒是妈妈,因为已经在原来的环境中定位,来到英国后,面临巨大的落差,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全英最大的一个关爱华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协会英国华心会的Jeffy Ho表示,要帮助陪读家庭融入外国社会,需要采取什么办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家庭的情况,故不同的家庭或应使用不同的办法去适应。但是,一般来说,在出现语言障碍的情况底下,陪读妈妈可多到当地的华人社区中心,无论是去学习英语也好,参加社区活动也好,多多拓展人际脉络,可助陪读家庭在陌生的社会中更快地产生归属感,从而尽快适应下来。如果在情绪或精神上感到很大的困扰的话,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及时接受恰当的心理辅导。  Jeffy Ho另外指出,陪读父母也应该注意子女的情绪问题,毕竟日常生活环境中缺乏父母其中一方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可造成很大的影响。致力于帮助世界各国被收养的中国儿童以及海外华裔后代了解他们的根髓文化的英国慈善组织母爱桥的创始人薛欣然女士谈到海外陪读家长们的现状,认为,陪读大多由母亲承担,妈妈们在国外面临最大的挑战都是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家长们会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的融入能力强,适应新环境很快,孩子们对于妈妈的依赖会迅速减弱,妈妈们反倒失去了情感和生活的寄托,变得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家长孩子陷入一种双方都很痛苦的疏远之中。  薛欣然认为,妈妈们在呵护孩子的同时,要设法开拓适应自己发展的生活,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参与一些当地华人的社会活动。家长在孩子的面前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营养要素。而中国社会也因尽快形成一个“留学预科”机制,为那些计划将孩子送到国外留学的家庭提供一个知识和能力的贮备辅导,使得家长们在孩子接受全面教育的同时,有机会和能力寻求自我发展,甚至是家庭经济在海外的拓展。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陪读妈妈们在国外面临的语言和文化问题依然存在,但今天的“陪读妈妈”们正在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打破这些屏障,让自己和孩子更多地融入当地社会。曾笑话丁克老无所依,执意送孩子出国,现在我活得还不如丁克,你怎么看?1远离亲人亲情疏远\r\n2一人在外有危险\r\n3可能受歧视\r\n4自控力不好会误入歧途\r\n5不在国内读书损失大量人脉\r\n6经济消耗颇大\r\n7可能丧失部分中国本土价值观\r\n8疏远中国文化(我朋友去英国一学期后已经无法阅读半文言文的水浒)\r\n9因专业地域问题想回来工作较难(例子:学医的话国内外药名完全不同基本无法回国工作)\r\n差不多了我自己想的是真的因为我今年出去01从没有硬性规定,传统意义上的东西是必须坚守的;也没有人可以断言,新生事物便可以作为推陈出新的手段,取代长久以来的传承和习惯。养儿防老的本质是人格独立,却又可以相扶相依。父母和孩子之间究竟要以何种界限来相互依存?当然,这种依存包括精神上的以及身体上的。曾经《华尔街日报》称在2015~2019这五年间,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国际中学生、交换生数量飙升42%,其中3/4来源于中国。之前有一部电视剧叫《带着爸爸去留学》,其中有一个桥段让我印象深刻。剧中的刘若瑜是一位资历丰厚的脑外科医生,号称“脑外一把刀”。她担心孩子在国外留学不适应,便毅然辞去了极具发展前景的工作,成了漂洋过海的一位陪读妈妈。陪读走到了第八年儿子要毕业的时候,她以为自己终于要熬出头可以全家团聚,但在这时,她却收到了丈夫的一纸离婚协议书。如果不选择陪同孩子出国,刘若瑜的事业想必会做得很成功,也不会因为和丈夫的长期分居导致婚姻破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孩子遮风挡雨,许他一个光明的未来”是每一个中国家长的心愿,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送孩子出国深造或是为孩子筹谋未来,在此之前一定要斟酌好各种可能性,确定这些可能性都是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再付诸行动。当然,每个人的个性和需求都不同,他们所渴望的生活也不同,选择更不尽相同。02其实对于已经不算新生事物的“丁克”一族,大家想必都不再陌生。他们通常年轻时不必受孩子所累,过得潇洒自在无压力。老年时多有两种情况,一是年轻时过度挥霍,没有积蓄,老无所依;二是年轻时便未雨绸缪,有足够的经济支持自己晚年的幸福。而我们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带给我们的却是:年轻时为孩子操劳一生,心力交瘁;老年时久卧病床无人照顾,心底凄凉。68岁的杨婆婆年轻时是工厂的普通员工,老公是一位环卫工人。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却在20多年前作出了让儿子出国留学的决定。当时的杨婆婆和老公觉得他们两个人的人生已然算是失败,便想让儿子能够不要沦落在底层社会。当时两人的儿子正值初中毕业,学习成绩一般,孩子并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杨婆婆在单位同事那听说,如果出国留学深造,回来之后会比上了重点大学还荣耀,还容易找到高薪体面的工作。于是杨婆婆当年便执意养儿子出国留学,她不顾自己的家境,也不顾儿子本人的反对,还是把孩子送往国外。儿子当时曾经哭着求自己的父母,他不想去那陌生遥远、一无所知的国度,那里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让他感到害怕。可是杨婆婆依旧把儿子送出去了,他心底想着自己是为了儿子好,将来儿子长大事业有成一定会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也会感激自己。从那天以后,杨婆婆夫妻二人便开始了节衣缩食的生活,他们节省掉一切必要或是不必要的开支,甚至七、八年不买一件新衣服,上班就穿工作服,衣服破了缝缝补补接着穿,洗的发白也毫不在乎。杨婆婆的老公每天凌晨四点半就从家出发,工作到早晨七点开始吃早饭。早饭雷打不动的便是从家带的稀粥咸菜和一个煮鸡蛋,午餐是咸菜米饭。她老公看到别人的早餐、午餐只有咽口水的份,就这样夫妻俩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来供儿子在国外的开支。儿子刚开始在国外很不适应,打越洋电话给父母诉苦,杨婆婆都是匆匆安慰几句,便想着抓紧挂了电话好节约电话费。其实夫妻俩心里都是很担心挂念儿子的,杨婆婆在儿子刚出国的那段时,常常半夜睡不着觉,突然坐起身来问老公现在儿子那边是什么时辰,儿子现在在做些什么?有没有饿着冻着,有没有生病。后来时间久了,儿子的电话也少了。他们不知道儿子在那边忍受了多少寂寞和冷眼,是如何一步步克服思乡之情的,但是他们心里是激动的,这说明儿子已经适应了那边的生活。03有一次杨婆婆看到一条留学生被害的新闻,连忙联系在国外的儿子,知道儿子平安无事后,她才放下心来。可是就从那天之后,她经常失眠,胃口也不好,每天提心吊胆的。后来杨婆婆的儿子毕业就在国外找了工作,杨婆婆夫妻俩其实是想要儿子回国的,但是转念一想,在国外挣得都是高薪,待上几年再回国岂不是更好?可能是因为长期的营养缺乏,或是长期过于辛劳杨婆婆的老公不到60岁就病逝了。老公生病的期间,杨婆婆给儿子打过电话可是儿子表示自己回不来,就这样杨婆婆一个人承受了老公从生病到离开的整个过程。老公去世之后,杨婆婆孤单一个人过十年,这十年间,她是非常想念儿子的,可是儿子已然在国外定居,还生了两个孩子。儿子教会了杨婆婆视频,每月能和她联系一次,讲讲那边的趣闻再看看孙子、孙女。杨婆婆现在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和邻居家的老姐妹一起遛弯,然后炫耀自己的儿子在国外的幸福生活。开始邻居们都恭维着她,后来她总是把话题扯到自己儿子身上,就遭到了别人的反击:“你真幸福,培养了个有出息的好儿子,也不用看孙子不受累。我家这孙子孙女天天缠着我,奶奶、奶奶叫个不停……”听到这些,杨婆婆更落寞了。一次遛弯中,不小心她崴了脚,没站稳之后直接摔在了地上,最后去医院诊断腿摔伤了也有骨裂,至少卧床三个月。在医院里,杨婆婆看到同病房的老人有孩子孙辈轮流探望,相比之下自己就显得更凄凉了。她卧床期间曾联系儿子,想要儿子带孩子回来看看她,儿子打了几千块钱回来让她请护工照顾自己。杨婆婆伤心又气愤,想把钱扔回去说我不是为了要钱,我是想你们。可又没有这份底气,毕竟她工作时的收入都供了孩子在国外的费用,甚至还借了外债,退休了手里也没积攒几个钱。后来杨婆婆又和儿子抱怨几次,儿子每次都是不耐烦以忙为借口挂了电话。杨婆婆在病床上不能继续平时的日常活动,电子产品也不大会用,便觉得越发寂寞,人一静下来便会忍不住的思考。杨婆婆总是想:自己这一生是不是过得还不如一个丁克,自己年轻曾经笑话丁克老无所依,可是现在自己明明有儿子,却想见都见不着。丁克至少年轻时过得滋润,而反观年轻时的自己,省吃俭用,累出一身的病,比实际年龄不知看起来要苍老了几岁。现在的杨婆婆说她完全后悔,她又有几分犹豫,毕竟她看着儿孙的照片,还是满心欢喜的;说不后悔,看见别人儿女团聚在身边,生病有人关心,她又是心酸的。04毕竟现在的事实是杨婆婆的儿子不愿意回国发展,那只能给出两条建议:是等待杨婆婆身体恢复后过去旅游或是暂住一段时间;或是在儿子一家有休假的时候回家看看。其实杨婆婆的问题在于对孩子未来的规划上,其实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是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的。并不是你说放手就可以把他推出去、牵一根线就可以把他拉回来。当年杨婆婆不顾儿子想留在国内的心愿,强行让他出国;现在又不顾儿子在国外的事业发展,想让他回到国内,其实本身杨婆婆自己便是矛盾的。孩子不是一个牵线木偶,不会按照你的意愿去生活,父母能够做的便是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给他足够的温暖,其余的就需要他自己来决定。当然,父母为孩子的人生规划可以提出建议,但提出这种建议的时候你就要想到未来的结果你是否可以承受。作为儿女呢?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人压力都很大,老一辈也能体谅你们的艰辛,但是毕竟父母是你最亲近的人,时常挂念在心、常回家看看也是必须的。新闻中曾报道过一位贵州的刘姓老人,长期患有高血压,空巢独居,去世几天后才被邻居发现报警。作为儿女无论再忙再难,也请抽空回家看看,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才在午夜梦回时被噩梦惊醒。其实,家里子女孝顺与否,和原生家庭的生活状态,以及培养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但是无论你对儿女的人品是否有十分的把握,我还是建议老人手里要留有能够支持自己晚年的经济基础。

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overseas/13768.html

() 0
上一篇 11-03
下一篇 11-03

相关推荐

  • 高考母亲献身陶艳波

    感动中国2016十大人物事迹:爱心妈妈陶艳波感动中国2016十大人物事迹:爱心妈妈陶艳波秦皇岛“同桌妈妈”陶艳波获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 同桌 ,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在中央电视

    2025-01-16 11:20:46
    923 0
  • 犬子不才荣幸被大学录取

    从周朝初年,圣人周公制定周礼开始,随着中原王朝的日益强大,其影响力,也从黄河流域,涵盖了大半个远东,在传播过程中,这套周礼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于是,有了所谓的“繁文缛节”说法。在这个背景下,在古代,对人的称呼也各有不同:比如,称对方的父亲为令

    2025-01-15 20:50:01
    168 0
  • 云南省大学录取窍门

    作为一个艺考美术上大学的大四学姐,我来给大家说一下美术分260文化350可以上的大学有哪些。1分数要求每个地区的分数要求是不同的,学校不同录取的原则也不同。文化课350以上,美术专业260以上是可以上本科的,但只能上一所二本院校,350分不

    2025-01-15 07:31:52
    219 0
  • 被清华大学录取感人画面

    物理只考5分的钱伟长转去物理系的原因简单而感人:弃文从理,科学救国。他曾说:”回顾我这一辈子,归根到底,我是一个爱国者。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在真真正正地践行着自己的爱国之情。出生在江南无锡的钱伟长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就与

    2025-01-14 11:50:01
    74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