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overseas/37113.html
#澳洲移民# 导语澳洲做为一个经济发展发达的国家,有着优美的地理环境,而且每一年都有很多人从全世界全国各地移民澳洲。以下是 整理的澳洲留学移民有什么要求,欢迎阅读! 1澳洲留学移民有什么要求 1、英文标准 澳洲留学移民条件的英语...
#澳洲移民# 导语澳洲做为一个经济发展发达的国家,有着优美的地理环境,而且每一年都有很多人从全世界全国各地移民澳洲。以下是 整理的澳洲留学移民有什么要求,欢迎阅读! 1澳洲留学移民有什么要求 1、英文标准 澳洲留学移民条件的英语标准,在接到移民申请办理邀请之日,获得雅思四个单项工程均不少于8分的考试成绩,而且获得该雅思考试成绩的考试时间在2年以内,可得到分20分; 在接到移民申请办理邀请之日,获得雅思四个单项工程均不少于7分的考试成绩,而且获得该雅思考试成绩的考试时间在2年以内,可得到10分; 在接到移民申请办理邀请之日,获得雅思四个单项工程均不少于六分的考试成绩,而且获得该雅思考试成绩的考试时间在2年以内,也可申请办理。 学术类雅思或移民类雅思考试成绩全是认同的。 2、海外工作情况 澳洲留学移民的海外工作情况标准为,在接到移民申请办理邀请之日,申请人在澳洲海外总计最少有三年工作经历(十年以内),能够得到该项大大加分五分; 在接到移民申请办理邀请之日,申请人在澳洲海外总计最少有五年工作经历(十年以内),能够得到该项大大加分10分; 在接到移民申请办理邀请之日,申请人在澳洲海外总计最少有八年工作经历(十年以内),能够得到该项大大加分15分。 这儿的工作经历被界定为每星期最少工作中20个钟头,有工作中薪资,而且所从业的岗位是申请人的移民候选人岗位或是在澳洲技术性岗位目录上的有关岗位。 3、文凭 澳洲留学移民标准在文凭层面,申请人在接到移民申请办理邀请之日,已得到澳洲高校或是被澳洲认同的国外高校博士研究生,可大大加分20分; 申请人在接到移民申请办理邀请之日,已得到澳洲高校或是被澳洲认同的国外高校学士学位证书、殊荣学士学位证书或是研究生学位,可大大加分15分; 申请人在接到移民申请办理邀请之日,已得到澳洲学校的专科、三级或四级证书,或是国外同等学力,可大大加分10分。 这儿所说的澳洲文凭必须合乎澳洲2年学习要求。 澳洲留学移民标准在英语标准、海外工作情况及文凭等层面都作出了十分确立的要求。移民者能够依据标准的规定,细心核查自身是不是符合要求的规定。 2移民澳洲的优势 一、气候宜人 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是澳大利亚人口的主要分布区,这里四季温和,全年充满绿色。除了北昆士兰,这里的大多数居民不使用空调,冬天也不需要供暖。蔬菜、水果和海鲜应全年供应,不得中断。它们无污染,价格便宜,质量好。由于气候宜人,澳大利亚东南海岸已成为的旅游和度假胜地。户外运动也是这里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二、社会稳定 澳大利亚是一个和平的国家。它远离战争、种族争端、瘟疫、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它被誉为地球上的天堂和和平的天堂。 三、华人的地位 澳大利亚是一个经济发达的文明国家,拥有200多个族裔和140种语言,在奉行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和睦相处。华人是澳大利亚的一个亚洲社区,人口超过40万。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社会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近年来许多中国人民当选议会的事实可以看出这一点。中国春节晚会和一年一度的龙舟竞赛已经成为当地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律师,会计师,医生,建筑公司,工程师,教师,行政人员,公务员,企业家和商人比比皆是。许多人在主流社会中也很重要。 四、福利制度 澳大利亚的社会保障体系始于1910年,被公认为世界社会福利的先驱。 养老金:男性为65岁,女性为60岁,其数额与收入和资产有关,所有养老金领取者均可享受优惠医疗和其他保健服务。还有其他好处,例如降低交通,地方税,电费和汽车登记费。 养恤金:这项福利适用于所有受伤和残疾患者,包括康复治疗和培训,护理津贴和交通津贴。 失业福利:澳大利亚的失业援助计划旨在确保正在寻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成为寻求改善就业机会和受教育机会的人。受过训练的失业者可以获得足够的收入来养活自己和家人。 有子女的家庭:联邦政府的目的是确保有子女的家庭(包括单亲家庭)获得足够的收入和其他合理的补贴,以支付抚养子女的费用。抚养一个或多个孩子的人将获得补贴。家庭津贴通常每两周支付给主要监护人,通常是孩子的母亲。低收入家庭可以获得更多补贴 特别援助:在澳大利亚,有另一种特别援助项目目的是鼓励自助和经济独立。 五、义务教育 学前教育:澳大利亚的绝大多数儿童都在学前中心学习,然后才五岁就开始上小学。该中心通常招收4岁以下的儿童,每天教两组儿童。 小学和中学教育:澳大利亚的义务教育年龄在15岁或16岁(取决于州),大约72%的儿童在公立学校就读,而小学和中学是免费的。 高等教育:澳大利亚有40个公共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国际认可的学位和一系列课程。高等学校的学费可以向乡镇政府借。当学生开始工作后,其年收入达到澳大利亚平均工资水平时,必须通过税收系统偿还这笔贷款。该补偿金不会影响您的生活水平。 TAFE:高中毕业后,如果您不上大学,可以参加高级技术研讨会,以学习工作所需的技能。如今,有285家技术继续教育机构的教育和培训已获得国家认可。 六、免费医疗 根据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保险计划,所有澳大利亚人都可以在公立医院接受免费治疗。澳大利亚有1100家医院,其中65%是公立医院。大约有42,000名注册医生和190,000名注册护士。联邦政府资助一系列家庭和社区卫生活动。同时,它将为236,000个有被抚养子女的中低收入家庭提供财政援助,并计划到为所有工人提供育儿设施。全国育儿中心的数量已增加到25万多个。 七、安置就业 由于澳大利亚快速的经济增长推动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澳大利亚的失业率已降至历史低位。新西兰的最新失业率为46%(包括那些获得临时失业救济的人)。澳大利亚独特的就业服务系统,即CentralLink系统,将为每位澳大利亚居民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这些中心在全国设有办事处。您可以申请工作并从地区办事处获得帮助。澳大利亚报纸,特别是星期三和星期六,是有关职位空缺的主要信息来源。此外,有许多私人职业介绍所可以为您的潜在雇主提供收费的专业职业服务。 八、经济增长 目前,澳大利亚的经济正在上升。1998年其经济增长率为47%,超过了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澳大利亚的经济结构也非常适合该国的经济发展需求。根据世界银行1999年的人均财富排名,澳大利亚排名第一。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畜牧业最发达的国家。羊毛和牛肉的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这些收入仅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4%。澳大利亚的经济部门是服务业,包括建筑,批发和零售,运输,旅游和娱乐,房地产和商业服务。服务业占澳大利亚总产出的70%以上。该部门占就业人数的80%,这意味着每10澳大利亚人中就有8人在服务部门工作。澳大利亚的制造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5%,信息产业是澳大利亚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在澳大利亚正在形成的信息技术市场营业额约为230亿澳元,以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经济体系和产业结构的强大生命力的结合状态。 3移民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交通规定 墨尔本拥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从CBD延伸到许多郊区的世界电车,为您提供良好的服务。这里还拥有广泛的都市铁路网络和良好的公共巴士服务。 在火车站、有轨电车的自动售票机和各种显示有Metcard蓝色标识的零售商店,都可以买到单程票和单程票,也可以在所有三种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老年人、儿童和学生均可享受折扣。票价取决于您希望旅行的区域数量和票价的持续时间。 墨尔本的外籍人士在获得澳大利亚签证后,可以使用其本国的驾照在维多利亚州行驶三个月,之后必须参加维多利亚州的驾驶考试。但是,在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克罗地亚,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意大利,日本,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颁发了许可证的外籍人士或美国无需考试即可将自己的驾照换成维多利亚式驾照。可以在VicRoads客户服务中心安排驾驶考试并交换许可:有关位置和****,请拨打电话131171。 除高峰时段外,墨尔本的道路状况良好,交通拥堵。整个城市都有充足的停车设施。 墨尔本有一条收费公路网,称为CityLink,它将城市周围的高速公路连接到亚拉河下的隧道,并且还延伸至图拉玛琳国际机场。电子通行费支付系统是全自动的:网络的常规用户可以在其汽车上开设一个帐户并购买称为“eTag”的监控设备,而偶尔的用户可以在购买日票之前或之后的三天内购买日票。 维多利亚州的驾驶法律得到严格执行。驾驶时的血液酒精浓度低于005%,并使用了随机呼气测试。开车时使用手持手机是违法的。除非另有说明,否则速度限制为50kph。前排和后排座椅都必须使用安全带。 墨尔本市中心和许多郊区都有自行车道。移民澳大利亚的人们需要了解的是,根据澳大利亚法律,骑自行车的人必须戴头盔,并且必须遵守交通法规。 4移民澳洲好处 1、澳洲好就业 作为世界上陆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澳大利亚的人口刚刚增加了2500万。除了许多大城市,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都缺乏人力资本。幸运的是,如果你在澳大利亚找不到工作,你仍然可以领取失业保险。 2、澳洲好教育 澳大利亚的教育质量堪称世界一流。与中国不同的是,澳大利亚的课堂教学除了专家书籍和教学中扎实的专业知识外,爱好和工作能力都是最重要的塑形内容。 3、澳洲好医疗 澳大利亚于1930年对所有雇员实行免费医疗。如果你有医疗保险卡,你可以享受全民免费医疗待遇,比如完全免费医疗和医疗费用补贴。 4、澳洲好治安 安全隐患是移民最关心的问题。在澳大利亚生活非常安全,因为它是世界上犯罪率低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巡逻的警察和巡逻车。 5、澳洲好风景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澳大利亚总是与美丽的大堡礁、柔软的海滩、宜人的海湾和温暖宜人的气温联系在一起。澳大利亚有许多名胜古迹,悉尼歌剧院只是其中一个的。 6、澳洲好食品 澳大利亚的食品尽可能多地来自纯天然,并以其身心健康而闻名。另外,澳大利亚政府有严格的检疫证书,严格控制食品中防腐剂和化肥的使用,所以不用担心转基因大米的问题。此外,多元化的移民文化和艺术也极大地丰富了澳大利亚的餐饮组合。这里有你想吃的所有东西! 7、澳洲好多元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它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其中华人也是重要的移民。多年的移民文化和艺术发展趋势使得这个国家比其他国家更加包容。 李四光简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立的人! ——论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对鲁迅的影响 作者:段炜论著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4-11-25 作为一位文学大师,鲁迅在思想上独具个性,在文学创作上也具有自己的特色。鲁迅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的独特之处,既有他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体味,同时作为一个融贯中西的文学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外思想和文学的影响。特别在鲁迅的早期,鲁迅有感于“铁屋子”的沉闷,特意“别求新声于异邦”,吸收了许多外国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优秀思想。其中,挪威文学家易卜生的思想和文学创作,比较早地进入了鲁迅的思想视野,并第一个将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介绍到中国。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开始接触到了易卜生。据研究,受1906——1907年日本“易卜生热”的影响,鲁迅研读了不少易卜生的著作以及对他的评价文章。[i]易卜生对鲁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对个人主义的崇拜,也有对妇女解放的深入思考等。而在易卜生所有作品中,话剧《人民公敌》是鲁迅最为熟悉和最能够产生思想上共鸣的作品。易卜生在1882年创作了《人民公敌》,这部作品被乔治·勃兰兑斯称之为是易卜生“思想最尖锐和最富有才智的作品之一”,[ii]它突出地体现了易卜生独特的个人主义观。话剧讲述的是挪威南部某海滨城市所发生的故事。斯多克芒医生是城市温泉浴场的医官。他是一个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公益的人,为人正直。在工作中,他发现从磨坊流出来的脏水污染了温泉浴场,把浴场变成了“传染病的窝儿”。他向公众提出报告,要求重建浴场。但是他的提议遭到了整个城市的反对,城市里各个阶层的人都只为了自己的利害打算,害怕重建浴场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于是,在斯多克芒医生召开的会议上,他们不但不支持他正确的建议,反而宣布斯多克芒医生是“人民公敌”,并试图用一切办法将医生赶出城市。但是斯多克芒医生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留在了城市,战斗到底。易卜生在《人民公敌》中塑造了一个孤独的英雄。斯多克芒医生是这个城市的先觉者,他第一个意识到了城市的“病根”,他希望把自己掌握的信息以及自己的思想传播给市民。可是,市民们只是做了跟风的奴隶,一致地站到了他的对立面去了,斯多克芒医生成了最孤立的人。但是,他坚信:“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立的人!”[iii]在剧中,易卜生所提倡的是一种独特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就是勃兰兑斯所总结的:“个人主义,以及对于多数的蔑视态度。”[iv]1871年,易卜生就在一封信中说过:“我无论怎么样也不会属于多数人所赞成的政党。比昂逊说:‘多数永远是对的。’而我说:‘少数永久是对的。’” [v]他认为“一个有见识的先驱者绝不能在他身旁聚拢一大群人”,群众是不配获得真理的。这样的观点来源于易卜生对他所生活的十九世纪的挪威的观察。易卜生是一个思想敏锐的文学家,他察觉到了当时挪威社会充塞着庸俗和保守、猥琐的思想氛围,他勇敢地拿起笔来与这种庸俗和保守战斗,但是却不被人们所接受,被迫流亡到国外。切身之痛使他感受到了先觉者的痛苦,他痛恨庸众的麻木,因此产生了这样独特的思想。《人民公敌》就典型地表现了少数(先觉者)与多数(庸众)的对立。普列汉诺夫说:“一般说来,为得要某一国家的艺术家或文学家能够对于别国的人民的思想发生影响,就必须要使这个文学家或艺术家的情绪是适合读他作品的外国人的情绪。”[vi]精神上的共鸣,是鲁迅欣赏易卜生的《人民公敌》最强有力的出发点。我们知道,鲁迅一生都是一个孤独的战士。鲁迅在1933年《题<彷徨>》的诗中写到:“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vii]“荷戟独彷徨”是鲁迅一生战斗经历的真实写照。鲁迅生命历程里这种摆脱不掉的孤独感,其实就来源于鲁迅的“先觉”。相对于他所处时代的大多数而言,鲁迅是一个先觉者。他很早就进入新式学堂,接受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熏陶。他也是较早的留学生,去日本学医,希望改变国民衰弱的体质。后来,他弃医学文以笔为武器来改造国民性,他的这种意识在当时也得不到人们的认同。生命中的这些体验使鲁迅倍尝了先觉者的孤独和痛苦。这样不难理解鲁迅对易卜生及其《人民公敌》中的斯多克芒医生的欣赏之情。而对于庸众的无知和麻木,鲁迅也有着深刻的体会。在仙台学医时,鲁迅经历了“幻灯片”事件。幻灯片给鲁迅最强烈的震撼,并不只是外国侵略者的残酷与嚣张,还有国民的奴性和麻木。鲁迅认为:“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viii]1923年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提到:“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毂,他们就看了滑稽剧。”[ix]对于庸众的本质,鲁迅有着和易卜生同样清醒的认识。1928年易卜生诞辰一百周年,鲁迅在他主编的《奔流》一卷第3号上出版了《H·伊孛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增刊》,上面刊出翻译的易卜生的文学创作和介绍他的文章。鲁迅在《编校后计》中,分析五四时期“易卜生热”原因时这样说:“何以大家偏要选出Ibsen来呢?如青木教授在后文所说,因为要建设西洋式的新剧,要高扬戏剧到真的文学底地位,要以白话来兴散文剧,还有,因为事已亟矣,便只好光以实例来刺戟天下读书人的直感:这自然都确当的。但我想,也还因为Ibsen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战多数,那时的绍介者,恐怕是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的罢,现在细看墓碣,还可以觉到悲凉,然而意气是壮盛的。”[x]其实,“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也同样是鲁迅很早就介绍易卜生及其《人民公敌》到中国来的精神动力。考察鲁迅的思想和创作轨迹,我们可以看到鲁迅不仅欣赏易卜生及其笔下的易卜生式的英雄——斯多克芒医生,而且《人民公敌》中先觉者与庸众对立的思想也启迪了鲁迅对中国现实的深入思考。鲁迅多次在自己的文章里介绍这部作品,并且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也出现了与《人民公敌》同样的思想:他或者在文章中赞赏“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的斯多克芒医生式的先觉者,或者以此为切入点深刻考察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在其创作的小说《狂人日记》、《药》、《长明灯》、《孤独者》等中,更是有着与《人民公敌》中相似的主题结构模式:先觉者与庸众对立。鲁迅第一次向国人介绍易卜生及其话剧《人民公敌》,是在1907年写就的《文化偏至论》中。《文化偏至论》是鲁迅有感于当时国人在文化取舍上的保守主义,决定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介绍进来,促进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改变。鲁迅介绍了尼 (尼采)、斯契纳尔(斯蒂纳)、契开迦尔(克尔凯郭尔)、勖宾霍尔(叔本华)这四位近代哲学家的思想和易卜生的文学创作:“故如勖宾霍尔所张主,则以内省诸己,豁然贯通,因曰意力为世界之本体也;尼祛之所希冀,则意力绝世,几近神明之超人也;伊勃生之所描写,以更革为生命,多力善斗,即迕万众不慑之强者也。……”[xi]鲁迅认为是“舍己从人”的旧俗导致了“文明真髓,顷刻荡然”,而要扫荡以往文明的流弊,改变“众庶率纤弱颓靡”的局面,只能寄希望于个人主义的提倡,出现“具有绝大意力之土”,才能拯救文明与人类。因此,鲁迅提出了“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xii]的主张,希冀借西方十九世纪以来兴起的个人主义来拯救我们衰弱的国家和民族。鲁迅在文章中明确表明了对“如尼怯伊勃生诸人”的欣赏,因为他们就是他所认为的“具有绝大意力之土”,他们坚守自己的信仰,与平庸的世俗社会和现实战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正合他所推崇的“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主张。在文章中,鲁迅将易卜生称之为“契开迦尔之诠释者”:“其后有显理伊勃生(Henrik Ibsen)见于文界,瑰才卓识,以契开迦尔之诠释者称。”鲁迅将易卜生的文学创作,视为具有“反社会民主之倾向”。鲁迅指出易卜生文学创作的精神来源就是有感于“卓尔不群之士”被“顽愚”“伪诈”之世俗所排斥、所诋毁,而造成人的尊严和人类价值的丧失:“更睹近世人生,每托平等之名,实乃愈趋于恶浊,庸凡凉薄,日益以深,顽愚之道行,伪诈之势逞,而气宇品性,卓尔不群之士,乃反穷于草莽,辱于泥涂,个性之尊严,人类之价值,将咸归于无有,则常为慷慨激昂而不能自己也。” [xiii] 接下来鲁迅具体分析了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如其《民敌》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见容于人群,狡狯之徒,乃巍然独为众愚领袖,借多陵寡,植党自私,于是战斗以兴,而其书亦止:社会之象,宛然具于是焉。”[xiv]在鲁迅看来,《人民公敌》中斯多克芒医生是坚守真理的战士,与庸众作着不妥协的斗争,而这正是社会现实真实的写照。在其后的《摩罗诗力说》中,鲁迅又将易卜生推为与拜伦一样的摩罗诗人。《摩罗诗力说》一文,鲁迅介绍了西方一些著名的文学家:“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xv]鲁迅也在此文中提到了易卜生和《人民公敌》一剧,来论述先觉者与俗世的对立:“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摭之徒争衡。盖人既独尊,自无退让,自无调和,意力所如,非达不已,乃以是渐与社会生冲突,乃以是渐有所厌倦于人间。若裴伦者,即其一矣。其言曰,硗确之区,吾侪奚获耶(中略)凡有事物,无不定以习俗至谬之衡,所谓舆论,实具大力,而舆论则以昏黑蔽全球也。此其所言,与近世诺威文人伊孛生(H.Ibsen)所见合,伊氏生于近世,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假《社会之敌》以立言,使医士斯托克曼为全书主者,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终获群敌之谥。自既见放于地主,其子复受斥于学校,而终奋斗,不为之摇。末乃曰,吾又见真理矣。地球上至强之人,至独立者者也!其处世之道如是。”[xvi]在这里,鲁迅第一次引用了《人民公敌》中斯多克芒医生的台词:“地球上至强之人,至独立者者也!”先觉者之所以被孤立,源于他与俗世不可调和的对立。这样的先觉者正是鲁迅热切地呼唤“摩罗”诗人:“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xvii]上述鲁迅对易卜生的思想及《人民公敌》的介绍,鲁迅注重是开启西方先进思想的门,为“铁屋子”输进新鲜的空气。但是,他的努力在当时的中国有如空谷足音,并没有引起反响。直到十年后,1918年6月15日,《新青年》上刊发了“易卜生专号”,易卜生及其文学创作才迅速地成为思想界和文学界的“热点”。特别是《娜拉》一剧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且成为妇女解放的一个标志。但是,这“易卜生热”的传播,却存在着一定的偏颇,那就是人们往往把目光放在了《娜拉》上,而忘怀了更能体现易卜生思想特色的《人民公敌》。1935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评点五四时期的小说创作时,明确指出一些作品得益于“输入易卜生(HIbsen)的《娜拉》和《群鬼》的机运。”同时,作为向中国介绍易卜生的第一人,鲁迅也指出了当时中国对易卜生的思想及其文学的接受过程中也存在着缺憾:“不过还没有想到《人民公敌》和《社会柱石》。”[xviii]而对于鲁迅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鲁迅对中国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鲁迅发现发生在挪威的《人民公敌》中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情形更是常常发生在现实的中国。于是,从《人民公敌》的这扇门走进去,由呼唤“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的卓越之士,鲁迅走向了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深刻的考察。1918年,鲁迅在《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中谈到了两类自大:“个人的自大”和“合群的爱国的自大”。鲁迅这样定义“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但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xix]这“个人的自大”其实也就是先觉者,是新思想的启蒙者和传播者,但是他们的思想常常不能为庸众所接受,最终常常成为“国民公敌”——如斯多克芒医生一样孤独的战士。“合群的爱国的自大”则是:“是党同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宣战;……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国拿来做个影子;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倘若遇见攻击,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因为这种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mob的长技,一阵乱噪,便可制胜。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大凡聚众滋事时,多具这种心理,也就是他们的心理。”[xx]这“合群的爱国的自大”就是庸众——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是旧习俗和旧传统的奴隶;同时,他们还常常成为旧势力的跟随者,参与了对新思想和先觉者的屠杀和压制。 这样的定义显然脱胎于易卜生的《人民公敌》。“个人的自大”与“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对立便是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鲁迅指出中国“文化竞争失败之后,不能再见振拔改进的原因”[xxi]:中国充斥着庸众而缺少独异的先觉者。 1919年在《热风·随感录四十六》里,鲁迅热情呼唤像易卜生那样的“偶像破坏者”,他认为:“与其崇拜孔丘关羽,还不如崇拜达尔文易卜生;与其牺牲于瘟将军五道神,还不如牺牲于Apollo。”[xxii]文章中引用了《人民公敌》中的台词:“易卜生说:我告诉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壮有力的人,就是那孤立的人。(见《国民公敌》)”[xxiii]以此来说明先觉者——偶像破坏者们有着“确固不拔的自信”,既不会理会偶像保护者的嘲骂,也不会理会偶像保护者的恭维。易卜生的《人民公敌》一剧的思想对鲁迅的影响还延伸到了他的小说创作之中。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药》、《长明灯》、《孤独者》等中存在着与《人民公敌》相似的主题结构模式: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在这对立中,鲁迅一方面为我们勾勒了庸众的本质面目,一方面展示了先觉者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命运。作为鲁迅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题的就呈现了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描述了“狂人”与他周围的世界的对抗。在小说中,踹过“古家的簿子”的“狂人”是先觉者,他发现了中国历史的真相——吃人。他劝说周围的人放弃吃人的行为,但他却被庸众视为不正常的人而加以排斥,而且庸众“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xxiv]鲁迅也同时指出了庸众的面目:“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xxv]这些参与“吃人”的庸众,其实也是被吃者。在这里,鲁迅揭示了庸众可憎又可怜的两面性。《狂人日记》是从先觉者的角度来表现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药》则在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中更细致地刻画了庸众麻木的灵魂。小说中的先觉者——夏瑜是为了革命,为了将大清的天下还之于民而牺牲的,但是他的牺牲在庸众的眼里毫无价值,非但唤不醒庸众的灵魂,反而,他受刑的场面却成了庸众们观看的“戏剧”:“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xxvi]如果说在《药》中,庸众还只是先觉者牺牲时的麻木看客,那么到了《长明灯》中,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便白热化了。小说中“疯子”他执意要熄掉吉光屯里象征着历史包袱的长明灯。但是他无法打开庙门,于是他转向了更激烈的行动:“我放火。”[xxvii]“只闪烁着狂热的眼光,在地上,在空中,在人身上,迅速地搜查,仿佛想要寻火种。”[xxviii]“疯子”无疑是一位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先觉者,但是他这位先觉者也遭受到了同“狂人”、夏瑜同样的命运——被宣布为社会的异类。一旦,一个人被宣布为社会的异类——疯子或造反者时,那么那些平时并无权利的庸众们便似得了无上的权利可以联合起来对异类进行惩戒。在易卜生的《人民公敌》中,醉鬼也有了审判智者的权利。在鲁迅的《长明灯》里,把梁武帝当作“梁五弟”的灰五婶,被屯里平时看作是败家子的阔亭和方头等人,还有疯子的道貌岸然叔叔四爷(在以正义的名义迫害“疯子”的同时还想谋夺他的家产),等等各色庸众联合起来迫害“疯子”,最终将“疯子”拘禁起来了,但是被拘禁的“疯子”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思想,从庙里的西厢房里仍然传出“我放火”的呐喊。写于1925年的小说《孤独者》同样是这种先觉者与庸众对立的主题模式的一种延续。在小说的前半部分,我们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人民公敌》影子:魏连殳因为是“新党”,有着与周围人们不同的举止,便被人们目为“异类”,后来更是因为他喜欢发表文章,作些“没有顾忌的议论”,而成为人们攻讦和排挤的对象,以至于失去了职业。他是一个孤独的先觉者。不过,在《孤独者》里面,庸众的面目变得模糊了,我们看不到具体的指向,但是,它却有着肃杀的威力:魏连殳最终“被敌人所诱杀了。谁杀的呢?谁也不知道。”[xxix]《狂人日记》、《药》、《长明灯》、《孤独者》都表达了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这一主题。鲁迅欣赏和赞同先觉者打破“铁屋子”的行动,但是对于先觉者的命运,鲁迅却有着清醒地认识:先觉者与庸众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既有可能先觉者被庸众所压迫、扼杀而愈战愈勇,也有可能以先觉者为庸众所“诱杀”而终结。在上述四部小说中,先觉者就呈现了两种不同的命运:一种是如夏瑜、“疯子”那样,为理想而牺牲或被禁锢。他们的命运是悲壮而令人尊敬的。同时,鲁迅也不无悲凉地将先觉者也可能走上的另一条道路展示给了我们,那便是如“狂人”和魏连殳一般被“诱杀”:“狂人”成了候补的官员;魏连殳最终“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xxx]他做了杜师长的顾问,他的厅里高朋满座,他已经和庸众融为一体了,他不再是被人遗忘和被人拒斥的孤独者了。这种先觉者身份和地位的转换,无疑地揭示了先觉者与庸众对立斗争的复杂性,而这一点是易卜生在《人民公敌》中所不可能表现的。《人民公敌》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光明的尾巴:“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立的人!”然而对这孤立的人的战斗的前景究竟是怎样的?易卜生没有用作品回答,用他的人生回答了。鲁迅曾总结易卜生的一生说:“独战到底,还是终于向大家伸出和睦之手来呢?这问题,是在战斗一生之后,才能发生,也才能解答。不幸Ibsen将后一问题解答了,他终于尝到了‘胜者的悲哀’。”[xxxi]《狂人日记》《孤独者》表明了鲁迅思想的深化。如果说早期的鲁迅还是易卜生和斯多克芒医生的崇拜者,坚信先觉者的能力可以改变这个庸众充斥的社会的话,那么他切身的战斗经历却告诉鲁迅,这种易卜生式的孤独英雄有可能走向毁灭:“这一类人物的运命,正现在——也许虽在将来——是要救群众,而反被群众所迫害,终至于成了单身,忿激之余,一转而仇视一切,无论对谁都开枪,自己也归于毁灭。”[xxxii]从这点来说,鲁迅已经超越了他先前的崇拜对象了。信奉“拿来主义”的鲁迅总是在不断吸收外国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对易卜生及其《人民公敌》的欣赏和借鉴便是其中一例。不过,鲁迅又是一位有着出色创造力的文学大师,在吸收的同时,他努力地融进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社会思考,进行着再创造。因此,在相同的主题模式里,透露着鲁迅更深刻的思想内涵:他欣赏先觉者的特立独行,但他也提示了先觉者可能被庸众吞噬 --------------------------------------------------------------------------------[i] 1906年9月日本文化界在著名的《早稻田文学》刊发易卜生专号,以此来悼念易卜生的逝世。1907年“易卜生学会”在东京成立,每月举行一次易卜生作品讨论会,讨论的情况在《新思潮》杂志上连载,在当时颇有影响。受此文化氛围的影响,鲁迅研读了不少易卜生的著作以及对他的评价文章:《国民公敌》等剧本以及勃兰兑斯写的评传《亨利克·易卜生》、恩斯特的《亨利克·易卜生》和卡勒的《易卜生、比昂松和他们的同时代人》等。见陈漱渝主编:《世纪之交的文化选择》,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ii] [丹麦]乔治·勃兰兑斯:《第三次印象》,高中甫编选,《易卜生评论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版,第82页。[iii] [挪威]易卜生:《易卜生文集·第五卷》,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00页。[iv] 转引自普列汉诺夫:《亨利克·易卜生》,高中甫编选《易卜生评论集》,第179页。[v] [俄]普列汉诺夫:《亨利克·易卜生》,高中甫编选《易卜生评论集》,第181页。[vi] 转引自普列汉诺夫《亨利克·易卜生》,见《易卜生评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版,第179页。[vii] 鲁迅:《集外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56页。[viii] 鲁迅:《呐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4页。[ix] 鲁迅:《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6页。[x] 鲁迅:《集外集》,第179页。[xi] 鲁迅:《坟》,第48页。[xii] 鲁迅:《坟》,第39页。[xiii] 鲁迅:《坟》,第44-45页。[xiv] 鲁迅:《坟》,第45页。[xv] 鲁迅:《坟》,第59页。[xvi] 鲁迅:《坟》,第72页。[xvii] 鲁迅:《坟》,第92页。[xviii]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8-19页。[xix] 鲁迅:《热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页。[xx] 鲁迅:《热风》,第17页。[xxi] 鲁迅:《热风》,第17页。[xxii] 鲁迅:《热风》,第39页。[xxiii] 鲁迅:《热风》,第39页。[xxiv] 鲁迅:《呐喊》,第22页。[xxv] 鲁迅:《呐喊》,第14页。[xxvi] 鲁迅:《呐喊》,第36页。[xxvii] 鲁迅:《彷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78页。[xxviii] 鲁迅:《彷徨》,第78页。[xxix] 鲁迅:《彷徨》,第127-128页。[xxx] 鲁迅:《彷徨》,第128页。[xxxi] 鲁迅:《集外集》,第181页。[xxxii] 鲁迅:《两地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第16页。首都医科大学全国排名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出生日期:1889年10月26日逝世日期:1971年4月29日 籍贯地:湖北省黄冈(今团风)县回龙山香炉湾 家人:父亲李卓侯,姐姐李希贤,夫人许淑彬,女儿李林(中国科学院院士)身份: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从1920年起,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8年,李四光由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李四光,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蒙古族。湖北黄冈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四光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规律,认为各种构造形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著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国北训之 科》、《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及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的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童年随父亲入村塾读“四书”、“五经”,学写诗文。他勤奋好学,爱好劳动。由于常听父亲讲甲午中日海战,中国惨败,清政府腐朽无能、丧权辱国的故事,他从小就萌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他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为中国争气,学会造船,打败帝国主义的侵略。1902年,两湖开办新学堂,李四光离开家园,到了省城武昌,考入西路高等小学堂。由于他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因此学习未满两年,没有毕业就被湖北省选派官费留日深造。1904年7月,到达东京,入宏文书院习日语。 1905年8月,由孙中山先生亲自主盟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批会员中年龄最小的会员。孙中山见其年轻,勉励他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从此李四光更加坚定了刻苦学习,报效中华的决心。1907年7月,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舶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初步实现了他为祖国学习造船的心愿。1910年7月,毕业归国,任武昌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教师兼工场场长。第二年秋夏之交,参加清廷举行的留学生回国第六次廷试,成绩优等,获“工科进士”称号。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清政府,武昌成立了鄂军都督府,李四光先任都督府理财部参事,后被选为湖北省实业部部长,1912年改为实业司司长。不久,袁世凯窃权,篡夺了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李四光怀着郁闷的心情,愤然辞去了实业司司长的职务。计算自己年龄还不太大,不如再读书10年,准备一份力量。1913年7月,获临时稽勋局通知,官费保送留英学习,入伯明翰大学。考虑到为祖国造船,不能没有钢铁,要钢铁就得先搞冶炼,因此先学了采矿一年,又感到采矿离不开地质,再又决定转到理科地质系,开始专攻地质学。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 李四光在英学习期间,在导师WS包尔顿(Boulton)教授的指导下,他一面博览群书,一面实地调查,不仅在学术上造诣日深,而且在文字语言上提高也很快。英、日、德、法各国文字,均可运用。他视野辽阔,信息敏捷,基础知识深广。1918年6月,在伯明翰大学通过了毕业论文《中国之地质》的答辩,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婉谢了国外的高薪聘请,1919年考察欧陆地质后,接受了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书,于1920年5月,回到了北京,出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他一面为祖国精心培育人才,一面积极参与北京大学一些重要的校务活动。在不少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他声誉日著,很快成为当时北京大学的名教授之一。1927年冬,应蔡元培邀请,南下到上海,参加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28年1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成立,李四光任所长,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为止。抗日战争爆发前,仍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主任和教授。 1934—1936年,根据中英两国交换教授讲学的协议,应邀赴英讲学,在伦敦、剑桥、牛津、都柏林、伯明翰等8所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讲稿整理后在伦敦正式出版《中国地质学》,此书除英文版外,还有俄文译本和摘要汉译本。学术界给予很高的评价。英国李约瑟(Joseph Neebham)博士称作者为“最卓越的地质学家之一”。1936年回国途中过美国,在他的学生朱森协助下,对美国地质做了一次由东到西的实地考察。回国后住在庐山做第四纪冰川研究工作。第二年“七七”事变,全国燃起了抗日烽火。李四光率领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同仁,辗转内迁。 1938—1944年夏,基本上以桂林良丰为基地,依靠广西地方当局的支持,开展了广西地质的调查研究,填制了广西地质图。并多次长途跋涉考察南岭东段地质,考察川东、鄂西、湘西、桂北和贵州高原等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间还创办了桂林科学实验馆,亲任馆长,为战时研制必要的科研实验器材和仪器。1944年11月,日军入侵,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再度搬迁重庆。由于旅途过度疲劳,李四光病倒在沙坪坝,幸医疗及时,愈后健康显著减弱。1945年4、5月间,应重庆大学、中央大学联合邀请,向两校地质系师生作《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的学术报告。这是他20多年来研究地质力学的第一次总结。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全国人民无不欢欣鼓舞。但是,不久出现了内战阴霾,李四光为此忧心忡仲,焦虑不安。 1946年秋,离开重庆东下直抵上海养病,未去南京,此时他有祖国虽大,似乎难觅容身之地的感触。待到1948年2月,借出席在伦敦召开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偕夫人许淑彬乘船再度赴英,并经挪威接受奥斯陆大学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1949年10月1日,李四光在英伦海峡之滨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特别兴奋。立即准备起程回国,为了摆脱国民党驻英大使馆的阻挠,独自化名先行,经巴黎至巴塞尔,等候夫人一道至意大利登轮,在海上漂泊数月,1950年4月6日经叶剑英派人接应,由香港到达广州,终于回到了祖国。5月6日到北京,及时地会见了中央领导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作了长时间的交谈。 李四光回到新中国后,除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外,还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9月,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成立,李四光任主任委员。195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成立,李四光任部长,直到1970年地质部改为计委地质局时才离职。195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李四光被选为主席。同年12月,加入中国***。1969年4月,出席中国***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和国务院科教组组长。1971年4月29日逝世,享年82岁。 李四光一生,经历了祖国几次伟大的社会变革。他由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参加了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毕生为繁荣中国近代科学事业,提高地质科学水平,发展地质工作,做出了光辉的业绩。他留下了数百万言的科学论著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以及他创造性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和奉献精神,都是祖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后人应当继续发扬光大之。 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附李四光简历 1889年10月26日 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镇下张家湾村。 1904—1907 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宏文学院普通科学习。 1905年8月 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7年—1910年7月 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舶用机关科学习造船机械。毕业归国后任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教师。 1911年10月—1912年8月 先后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事,湖北军政府实业司司长,湖北省同盟会支部书记。 1913年10月—1918年6月 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先学采矿,后学地质学。毕业时获自然科学硕士学位。 1920年 归国,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28年1月 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31年 英国伯明翰大学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934年—1936年4月 在英讲学,接受挪威奥斯陆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7年11月 率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迁广西桂林。 1948年8月 赴英出席在伦敦召开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大会。 1950年5月 回到北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员会主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 1951年4月 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1952年9月 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 1956年2月 成立地质力学研究室,兼室主任,1958年室改成所,兼任所长。 1958年6月 被苏联科学院授予国外院士。8月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委员会主任。9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2月加入中国***。 1969年4月 被选为中国***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0年8月 任国务院科教组组长。 1971年4月29日 逝世于北京。院校专业:首都医科大学 普通本科 医药类 公办 官方网址: /zhshccmueducn /wwwccmueducn/ 官方地址: 北京市官方电话: 010-83911084,010-83911083电子邮箱: zhaoban@ccmueducn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 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院校。已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呼文亮研究员,校长为我国著名分子神经生物学家饶毅教授。 学校校本部设有 11个学院、1个研究中心,包括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燕京医学院,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学校现有21所临床医学院(其中19所为附属医院),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第九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第十临床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第十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医学院)、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康复医学院)、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潞河临床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以及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还设有39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39个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4464人,其中研究生6023人,本科生6599人,高专高职生1139人,留学生703人;成教生2730人。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39356人(校本部1578人,附属医院37778人),其中有院士6人;正高职称2951人,副高职称4780人;教授904人,副教授1299人;博士生导师1024人,硕士生导师1252人。 学校现有 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1个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学校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11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排名,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学科前1‰,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免疫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全球前5‰。 有 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按照三级学科统计,有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所有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设置的长学制专业有临床医学、儿科学和口腔医学;本科专业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儿科学、预防医学、精神医学、药学、临床药学、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假肢矫形工程、康复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法学(卫生法学)、医学实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卫生信息管理)、眼视光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助产学24个;高职高专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14个专业。学校培养医学与医学相关学科的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目前有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6个;7个国家级和10个市级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9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门国家级和18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12门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素质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1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6个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9名市级教学名师、3名青年教学名师、3名“高创计划”教学名师、6名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学校共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8项、优秀奖1项,市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34项、优秀奖1项。学校2014年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获得专家组充分肯定。 学校有 3个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北京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工信部实验室、1个国家药监局实验室、3个北京实验室、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在拥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同时,学校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原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首都医科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等。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以及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2998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812项),累计科研经费3058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2507亿元)。获得各类各级奖励13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含合报)、北京市科技奖3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5项、吴阶平系列医学药学奖6项、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1项、吴阶平-保罗·杨森奖5项、何梁何利科技奖2项、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3项、华夏医学科技奖35项;北京市优秀调查研究成果奖1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3358项。 学校建有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中心实验室、信息中心、实验动物部、学报编辑部、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挪威、香港、中国台湾等 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先后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数百人来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学校获批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国际人才培养项目院校。留学生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进修生。除交流访问外,学校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选派师生参加有关学习项目和学术会议。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 “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牢记社会责任,把为健康中国健康北京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做贡献为己任,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人民满意的医生,做出能服务人民对健康美好需求的科研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体首医人将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求真务实、凝心聚力、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科大学。 其他信息: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和终身名誉校长。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9770人,其中研究生2741人,长学制学生1534人,本科生3009人,高专高职生2077人,留学生409人;成教学生4551人。
泰国留学治安怎么样
上一篇
11-19
法国留学安全吗女孩子
下一篇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