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middle/93672.html
现在很多的教育机构都会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这样能更好的宣传教育机构,发布的信息覆盖面更广,传递的速度更快,而微信运营是指负责微信的运营,包括个人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然后通过微信跟用户达到沟通的运营过程,前期通过人群定位,实现自媒体大数...
现在很多的教育机构都会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这样能更好的宣传教育机构,发布的信息覆盖面更广,传递的速度更快,而微信运营是指负责微信的运营,包括个人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然后通过微信跟用户达到沟通的运营过程,前期通过人群定位,实现自媒体大数据,是信息时代所产生的产物,那怎样才能做好教育机构的社群运营有哪些技巧第1步,明确微信营销定位点。微信推广的是教师个人还是教学点的教师团队。从企业品牌宣传的角度来看,推广教学点的教师团队肯定优于教师个人,原因:(1)教师个人不可控因素太多,比如名师生病、外出学习等都会影响到这个阶段的招生;(2)用大量的资源推广某个名师会出现名师班爆满而其他老师班门可罗雀,表面上看是对老师的间隔区分,但其浪费的营销资源却很大。还有一点是粉丝经济中的粉丝应是品牌的粉丝,而不是个人的粉丝,这样才能保证机构品牌在当地的延续性,避免因教师流动造成品牌流失问题。第2步,梳理微信功能。微信虽然讲究小而美,可其功能列表越来越长,现在微信有20多个功能,再加上开发接口,使其功能更多。为了减少微信营销的技术、培训成本,我们只要将其官方功能综合利用,也能实现预期的营销效果。根据尝试,微信的“个人微信号”、“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群”、“朋友圈”四大功能,既简单易上手,也是家长关注度较高的模块。将功能进行梳理后,我们对其进行如下简单分工,让营销变得简单。第3步,打通微信号的所有功能。由于当前的信息流已经超过我们的吸收能力,家长、学生的关注点越来越窄,只关注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并且微信具有很强的即时性,此时的微信营销已经打破市场部、客服部和销售部之间的界限,对于教育机构而言,负责与消费者关系互动的部门既要承担拉家长、学生(营销),又要承说服家长、学生者购买(销售),还要帮家长、学生解决一切问题(客服),对于这种营销流程,我们没有必要设计多个个人微信号,一个微信号完全可以打通整个流程,让营销和服务实现无缝对接。第4步,微信营销,除了发红包,也可以试试饥饿营销。当前公众微信订阅号的应用多是以内容营销聚集粉丝,然后再动过发红包、打折优惠等信息实现粉丝的转化,这种营销方式也是微信官方乐意看到的情景,通过有价值的内容和能给用户好处的优惠信息来增强整个微信平台的粘度。不过,在粉丝转化方面,最优的方式不是红包打折,而是有事实依据的饥饿营销,比如“为满足学生需求,9月班开班时间由9月1日提前8月25日,请尽快报名”、“为庆祝XX活动,新增5个名额,欢迎报名”等内容所带给粉丝的冲击力远比促销打折更让人信服。第5步,微信群,客户要趁早。微信群的应用现在多是用于已经报名学生关系维护和问题解答,其实微信群在咨询阶段或开免费公开课时,就让学生、家长入群的效果最好,因为此时入群你不仅实现的是服务,还有营销,特别是微信群有个机制,学生认为老师的分享有价值时,他们会同学加入,形成裂变式的营销效果。在微信群的维护上,可以由老师和老师助理两人完成,老师就是回答学生、家长提到的专业问题,而老师助理则是回答开课、优惠、价格等问题(其实老师助理就是课程顾问)。第6步,朋友圈,让影响力变得简单。当家长、学生入群后,老师助理就要把每群里的每个人加为好友,一些不方便在群里说的信息,可以通过朋友圈的分享,传送给每个人,如果再分享下工作之外的一些内容,会增加学生、家长和老师助理的好感度,最终大家形成一种可以信任的朋友关系。当你的客户愿意和你做朋友时,我们还有什么不可完成的销售任务呢第7步,微信运营规则,别让家长、学生反感。虽然我们在谈微信营销,但切记不可把它当做完全营销平台,要以个人化的视角向家长、学生分享有价值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才能建立起信任关系,在信任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营销。李晓华,河南郑州人,2011年从事教育培训行业台湾阶梯少儿英语华东南京地区狮王团队,2016年回郑州创立富盛教育,至今已有11载,深入研究培训机构营销之道,独辟蹊径创立独特培训机构生源帮扶体系,将机构资源和生源最难啃的骨头转化变现,转化年卡核心是落地、有效、直接产生结果。截止2022年4月,累计服务全国1w家培训机构,帮助培训机构解决了生源,也帮助20多万孩子选择了优质的教育培训学校。樊登21天社群运营值吗社群运营,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业务核心。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社群当成了救命稻草,如何通过社群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成为了企业迫切想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虽然关于如何运营社群,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但是目前市面上真正的优质社群却依然寥寥无几。那么社群运营到底该怎么做呢?今天就来跟各位小伙伴们聊聊关于社群运营的那些事。π爷认为要做好社群运营其实只要3步就行了。话不多说,进入正题:在讲具体的内容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社群:社群就是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人抱成团。然后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对产品或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所以相比于个人号、公众号这类的,社群是更具稳定的私域流量。从传播角度来讲,社群是一种1对多或者多对多的一种方式,在营销链路上,无论是拉新、留存还是转化等多个环节都是具有放大效果的。而且这种放大效果是双面共存的,也就是产品的好坏都会一样被放大。以上就算是关于社群的含义,比较笼统,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了解这些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企业要做好社群运营,第一步就是要明确社群定位。第一步:明确社群定位关于社群定位的重要性,我想就不必再多说了。我们重点聊聊具体该怎么操作(社群定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π爷会花比较多的篇幅来写,各位小伙伴务必认真看哦,相信你会有所得):1:梳理公司业务流程要做好社群定位工作,首先应该先从企业自身出发,通过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来明确社群在企业业务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发挥的作用。企业的业务流程应该怎么梳理呢?其实就是从两个方向来弄:交易结构和交易对象,通过这两个维度的梳理,来画出企业业务流程图,这样就能很容易来判定社群应该在企业业务中到底处在什么位置:我以“教育/培训”行业来举个例子:通过上面的图,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家企业的整体的交易结构,并且在这个结构中可以判断出,该企业的交易对象其实有4个,分别是内部讲师、外部讲师、服务企业以及C端的客户。那么企业如果要建立社群,就需要明确,这个社群的服务对象是谁?不同的服务对象,社群的定位和作用也会有所差别。比如如果是针对C端客户,那么这个社群的定位就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社群,作用就是通过分享相关知识,进行相关课程的售卖。2:社群定位当我们梳理完企业的业务流程后,就会知道我们要建立的这个社群在整个业务模型中处于什么位置,承担着怎样的作用。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为这个社群去定位了。对,没错!梳理业务流程并不是给社群做定位的,而是为社群定位服务的。而社群定位是要基于目标用户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为出发点的。最常使用的办法就是所谓的5W1H方法:Why:为什么要建这个群?What:你能为群员带来什么价值?Where:在哪里建群?Who:你的社群成员都是哪些人?When:什么时候建群,群的生命周期是多久?How:怎么变现?我们一个个具体来看这几个问题(其中有几个问题是在后面几步里体现的):why:为什么要建这个群?这个问题我想已经不需要再阐述了,因为当你梳理完企业的业务流程后,这个问题自然也就被解决了。但是这里π爷有一个观点想跟各位分享一下:虽然现在社群运营很火,很多企业都在摸索这条路。但事实上,社群这件事未必适合所有企业,或者换句话来说,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必须要建立社群。不同的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目标是不同的,到底要不要建立社群,关键还是需要看你现在的业务模型是什么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说社群运营前,π爷提议要先梳理企业业务流程的原因。Where:在哪建群?我们要知道,社群可不是单单指微信群(虽然微信群使用频率最高),但在互联网平台像:QQ、论坛、微博、豆瓣以及其他的社交平台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社群或者私域流量池。甚至社群还可以是线下平台,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创客咖啡等等。选择在哪里创建社群的关键:是要看我们的目标用户在哪里!而剩下的关于what、who、when以及how的问题,我们先不聊下面会有讲到。我们先继续聊社群运营定位的内容。3:给社群确立目标知道了为什么要建群,在哪个平台上去创建之后,我们就需要来明确建群的目标了。这个跟为什么要建群,有点不一样。为什么要建群是为了理清楚社群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地位,属于战略层面的考虑。而给社群建立目标则算是战术层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前者的目的和地位,来详细分解目标。比如,教育/培训机构,通常建群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课程的销售,那么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需要先对目标进行一个拆解。常用的拆解方式就是利用AARRR模型,就是拉新、激活、留存、转化以及传播,那么我们建立社群,就需要实现这几个功能。这个时候你或许就会发现,一个群想要实现这么多的目的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就需要想一个办法。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社群分而治之。比如把社群分层拉新群和留存群。所以所谓的社群运营,可千万不要误以为单纯的就是一个群而已。很多时候社群是多个不同目的的群共同组成的!讲到这里,我们大致可以明白,根据公司业务流程的梳理,确定社群的定位和主要承担的作用。然后再根据业务目标,去建立小社群,并给这些小社群确定分解后的目标。这样我们的社群运营就变成了运营拉新群、留存群、分享群等等的一个个小群。而且每个群都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这些共同组成了企业社群运营目标。另外,除了将社群细分外,还要明确不同社群需要达到什么样状态才是最佳的。举个例子,某个群里面全部都是目标用户,但是完全不讲话那也没有任何意义,又或者说社群每天都保持在999+的信息刷屏,也会给客户造成一种骚扰。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数据来明确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又是可以来辅助实现目标的。比如π爷认为像:话题参与度、解决问题速率、内容转发率、内容点赞/评论数等等。都是可以拿来作为社群活跃标准的一个判定的。当然也包括一些主观上的感知。而这些标准需要在建立社群前就明确下来。这样通过数据呈现,我们就能很清楚知道,每一个细分社群它的状态是否达到最佳?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及对于目标的实现是否有偏差?!等等。OK,讲到这里,我们再回到刚才提出的5W1H的原则,其中why、where已经讲过了,而根据这一趴我们聊的,就可以进一步来解决关于who和when的问题:Who:你的社群成员都是哪些人?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回答关于社群成员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是简单粗暴的认为,社群成员就基本等于目标用户。但是我之所以要在讲完社群目标问题之后再来讲这个,就是π爷认为社群成员不完全等于目标用户。因为前面讲过,企业社群是由一个个不同目的或者说细分的小社群共同组成的,所以不同的群,它的成员是不同的。比如一个拉新群,一个合格的拉新群,其中的成员一定不是只有目标用户的,还包括潜在用户、关注用户等等;而像留存群这样的社群,他的主要成员应该是以付费为主的客户。当然这里面还可以再细分,比如通过1元体验课进来的付费用户,或者说是购买了线下训练营的客户等等,这部分的社群成员主要就是从拉新群里面去吸收,大可不必再去通过渠道推广来引流了;而像分享群这类的社群,因为目的是要让客户通过我们的服务来认可企业价值,从而自发的进行宣传,所以这类社群成员主要就是从留存群里面去吸收。另外,不同的社群,企业倾注的资源也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像拉新群,对于教育培训企业而言,这类群里大可不必让一些老师、大咖进群,但是像留存群和分享群则需要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师、大咖坐镇了。When:什么时候建群,群的生命周期是多久?这个问题同样要根据细分群的特点去运营,比如像拉新群,这类群的特点就是短频快,一切以让目标用户付费为核心,企业不要奢求拉新群的生命周期会很长。说白了,就是如果在某些价值观上不一致时,该舍弃就舍弃。而像留存群和分享群这类的,就需要考虑生命周期这个事了。因为这类群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用户的归属感,加强用户黏性的。当然在实际运营中,不可能等拉新群都拉满了才建留存群。也不能说一有人下单了,就立马筹建。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一阶段比较讲究节奏感,而且还要看企业自身在这方面的资源是否已经准备充分,等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先不要建立留存群,也可以考虑一对一服务等方式。第二步:明确社群管理制度完成了社群定位这一重中之重的工作之后,接下来要做的第二步同样重要。很多企业在运营社群时,往往会注重社群内容的打造。而且网上有不少关于社群运营失败的总结,绝大多数都把原因归结为社群定位和内容上。但是根据π爷的观察,社群运营失败的首要原因是定位问题,而次要原因却不是因为内容,而是群制度!社群管理制定往往决定着社群互动体系能否长久运转!!!毕竟任何的决策和创意,都需要有人去落地、执行。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需要有规矩。同时社群制度也是保障用户权益的一种体现,还能通过规则去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等。社群管理制定包括很多东西:比如入群规范、淘汰规则、奖励制度、成员分享规则,同时还包括群主发起的一些群内活动规则等等。这些规则的制定还是需要根据企业对于社群定位,以及社群细分后的主要任务目标来确定的。所以这一块其实没有什么好讲的。但是π爷还是要强调一个点,就是制定群规则目的不是要让群主高高在上,而是通过一定的规范,来加强成员之间的链接。同时群主需要做到平衡,学分分配任务。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让成员来协助管理社群。毕竟每一个社群成员都会渴望被重视、被认同,成为小池塘里的大鱼。所以如何选拔管理者也是社群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不要以为社群的管理者一定都是企业的,有时候让用户管理用户会有更大的意外收获)。第三步:社群内容运营社群内容其实主要分为两大块:由企业来生成的内容和由用户自发产生的内容,前者主要以软文、视频、资料、活动、话题等为主要形式;而后者最主要的则是话题。虽然社群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这两类,但是π爷认为,就社群而言,最最重要的内容其实是话题。毕竟社群的核心就是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人抱成团,然后在一起互动、交流。所以不管是企业自身产生的内容还是用户发起的内容,也不论你是软文形式还是视频形式,亦或是策划某场活动,最后都会落实到话题这个点上来。只有你的话题足够吸引人,足够有深度,你的社群成员自然会被你激活!1:社群内容的重点:话题那什么样的话题才能抓住用户呢?我们先来看看话题的类型有哪些:话题的分类其实大致可以分为这四类:专业型话题、个性话题、热点话题以及万能型话题,这个应该比较好理解,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你不是特别了解用户的情况下,可以用万能型话题去破冰。而当你对用户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跟他去聊相对专业或者热点事件的探讨了。而至于像个性化这一类的,其实是为了进一步拉近与用户距离的一类话题。这需要你做好足够的用户调研后才可以使用的。2:话题讨论流程企业发布一篇软文、一个视频,甚至是策划一个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出某个话题,从而激活用户。所以当我们确定好话题方向之后,就需要做好组织工作了,也就是保证话题的有效展开和有序进行。而话题的讨论形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随机讨论,一种是正式讨论;不管是随机的讨论还是正式讨论,大致流程就如上图。但是在实际运营中,我们往往会把这两种讨论模式结合到一块去用。比如可以就一个话题先在群里进行随机的讨论,然后发起人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重点记录,并对感兴趣的用户进行邀约,在另一个固定时间里进行一个正式讨论。而通常的正式讨论一般都会一个相对比较牛掰的讲师进来,成员可以根据之前随机讨论的结果向老师请教、互动等。当然,企业也可以直接针对某个话题,去相关的老师或行业专家,来进行授课和互动等等。在话题形式的讨论上,通常我们遵循随机讨论+正式讨论或者只有正式讨论这两种,而不会单独选择随机讨论这样的。因为有时候讨论的即使很激烈但对于我们的目标实现没有任何帮助那也没有什么意义。所以还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引导让话题讨论对于目标实现上有更进一步的助推作用。OK!关于社群运营的三步骤就写到这里了。当然想要真正运营好一个社群光看这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以上这些内容只能说是社群运营的先决工作。之后还包括社群活跃、社群转化以及5W1H里面的HOW这一问题,都还没细讲。另外还包括社群资源整合、线上线下社群闭环等等。关于社群运营的东西,π爷这么写着写着,发现可以写的太多了,所以临时决定分成下上两章,这样各位小伙伴看起来也不会太累(其实就是我犯懒了)最后还是要强调一点,我们去看关于运营的各种书籍、文章,除了去学习大神们的经验和知识外,自己也一定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并把思考的结果运用到实践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学习,还不懂得思考和运用,那么就算给你一本至尊武学宝典,你也一样不可能成为纵横江湖的大侠的!三步教你如何做好社群运营~实操经验总结!值。樊登读书社群运营师提升快,机会多,薪资高,门槛低,因此樊登读书社群运营师值得学,运营师需要综合利用各种媒介技术和渠道,采用数据分析、创意策划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匹配、分发、传播、反馈等工作,樊登21天社群运营是有作用的。社群运营的12大陷阱有一句话说的好,运营是个筐,什么都得往里装。诚然,运营是个技术活,没有两把刷子,还真做不好这瓷器活。社群运营更是如此。如果你觉得社群运营仅仅只是维护群、陪群成员聊天,群里气氛好,那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的社群运营要做的事情远远比你想象的复杂的多。前段时间朋友刚开北京,问我有没有北京的一些运营社群,可以把他拉进去。但是其实基于地区的社群不是太多,于是就和朋友合计着,要不我们自己建个北京的运营社群吧。这样一来,可以建立以地区为核心的垂直社群,方便同频的人加强联系,未来建立线下交流会的模式来进一步加强大家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于是,和朋友说做就做,我们立即思考了一个点:1)社群定位是什么?和其他社群的区别点在哪?2)基于定位,我们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这两个问题,是我们思考的主要两个问题。定位是为了让社群成员都能明白我们的群是做什么的,我们因为什么聚在了一起,而社群能够提供的价值是一个社群长期保持活跃,保持用户关注的一个核心关键点。如果社群失去了本身的价值,那么其实很容易变成单纯地聊天群,一旦变成聊天群之后,如果群内的人没有很深的链接,那么基本上离死就不远了,基本上就到了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消退期了,需要重新对群进行迁移,价值重塑。一、市场调研在确定定位之前,我们找了目前运营的比较好的社群进行了拆解和研究,看他们能够保持一直活跃的原因是什么?我这边找到了两个群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社群之间不同的结构。一个社群是很早之前建立的,不过社群依然保持着活跃,每天都有人在群里聊天,不然也不是单纯地聊天,有时候和业务相关的东西很受启发,有时候吃互联网的瓜也吃的很开心。(吃瓜真的是人的天性,掩藏不住的好奇心)在我看来,这个群已经不单纯地是作为群的存在了,而是一个以互联网/运营为关键词的社区,社区氛围已经形成(社群运营的最高境界)。并且一些活跃用户作为社区秩序的维护者,他们会很好地找到一些话题引发大家的讨论,很好地去维护社区的氛围。不过这种群的可复制性非常低,而且需要时间逐渐去培养这种社区氛围,不是一般人能够打造出来这种社群的。而另外一个群,作为强运营的代表,也非常有意思。本来之前这个群已经没有了什么价值,但是在另外一个群主的强运营下,将群重新激活,让更多人找到了社群的价值,也逐渐保持着对群的关注。而这个群主是怎么做到的呢?一是为群成员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的线索,可能有些问题不是她能够解决的,但是她对群内成员的擅长点和资源非常熟悉,能够很好地为群成员找到解决办法的线索,二是在群内输出有价值、有观点的内容,这里包含观点输出和干货资料输出。用她的话说,每天10小时,可能有8小时候都泡在这个群里边。社群运营真的是一个重运营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时间和精力不允许,建议不要轻易尝试。于是,我和朋友最终选择了第二种运营模式,采用强运营的模式,确定社群的几个栏目,持续输出运营,最终让社群能够持续活跃和关注。二、确定定位和价值在前面的过程中,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找到了可模仿的对象,也大概确定了社群的雏形以及未来的方向。这个阶段就需要找到社群的独特的定位以及价值感了,于是,通过和朋友的讨论,最终确定了社群的定位为:北京运营交流,围绕着这个定位,确定了未来可以重点发展的栏目:1)线下关于运营主题的交流活动2)线上案例分享拆解3)求职招聘线下活动和求职招聘都需要时间去准备,于是不作为常规运营栏目。于是把案例拆解分享作为社群的常规运营栏目,在此基础上,还延伸出运营话题互动以及每日早报的栏目。每日早报是为了让大家保持对社群的持续关注,同时也是大家之间增加熟悉感的一种方式,运营话题互动是为了增强社群成员之间的互动,同时也不违背社群定位的一个栏目,大家围绕一个话题输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案例分享拆解是作为社群价值持续输出的一个栏目,同时有些案例也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和互动,让大家找到社群价值的一个点。毕竟有星球专门做案例拆解,大家都愿意付费加入,说明这种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并且需求旺盛,做好的话,可以留下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持续进行传播。三、社群建立和激活确定了社群的定位和基本的栏目之后,接下来到了最关键的两个阶段:社群的建立和激活阶段了。建群其实不难,难的是让社群持续运营下去,而需要持续运营下去的关键就是需要在一周左右内完成对社群的激活和价值输出。在刚开始进群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保持着对群的好奇感,很多人会静静观望,也有一些人会在群里水一水,但是如果前期没有做好价值输出,社群很容易死去。这次建群的方式采取的是,在朋友圈发社群二维码,任何人都可以扫码进入社群的方式,虽然这样的方式会很快,但是也会存在一些弊端:对于社群的人员结构不清晰,同时很容易混进一些广告人员,扰乱社群秩序。所以,建议后期想做社群的朋友,在资源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朋友圈广告进群(介绍社群的价值点,需进群)+定向进群的模式。采用这样的模式,在前期,能够充分保证人员结构,保证社群不会进入一些广告党。之前流传很广的关于一个稳定活跃的优质群的构成,这里边就强调了群内群成员结构的稳定性。在建群的时候,也可以从社群人员的结构出发,让社群在建立之初,就能保持一个良好的活跃稳定关系。建群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对社群进行7日激活,让社群快速破冰,建立一个良好的活跃互动关系。其实建群之后,按照原来既定的栏目进行运营。我们也会发现,大家很难参与互动起来,其实还挺挫败了。在这过程中,我和朋友也找了社群里边的一些熟悉的朋友来进行调研,调研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在什么情况下自己会在群内发言,二是是否现在还会保持着对群的关注。在对群成员调研的过程中,会发现其实默默关注群内消息的人居多,而对于什么情况下会发言这个,大家的一致回答都是,自己感兴趣且能够说得上话的话题上会发言。不过这次调研也让我们更加了解群的定位和价值输出点,很多人对案例分享这块,关注度很高,这点也算是社群存在的核心价值点。其次是,可能有些话题太过封闭或者高深,很多人难以参与话题进来。接下来的运营过程中,我们社群的话题可能会以“运营人的吃瓜”话题为主,既和社群的定位相关,又能让大家都能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毕竟吃瓜是人的天性。四、关于社群运营的几点总结前面记录了从思考建群到最后建群,运营的全过程,这里我也来说自己的几点总结吧!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说出自己的看法。1)社群定位:我们群确定的是运营交流群。当然,有很多交流群,可能到最后都变成了闲聊群,群失去了价值感,慢慢也就死掉了!所以,在这个定位里边,我们确定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每日案例分享,拆解互联网上的一些有趣的案例!这样一来,会增加群的价值感,不会变成毫无意义的水群。建群之初,一定要想好能给群带去什么价值,只有先利他,才能留存住用户。2)社群建立其实建群不是难事,难的是让社群持续活跃,产出价值。刚开始建群,很多人会处于好奇和凑热闹的态度进群围观,但是这个时候很多人不会怎么说话。所以一个群的前一周是关键,需要进行强运营,刺激用户活跃,并让用户感知到价值。群主分享干货,群成员刺激跟进,这个时候,需要在群里找到那些比较活跃的用户,和他们增进感情和了解认知,后续能够持续在社群里活跃。3)社群活跃当然地靠群成员去活跃是不可能的,而且很容易走偏变成毫无意义地聊天群,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群主强运营,版块运营分享,产出内容。我们目前确定的是3个版块,早上早报+好文分享,下午热点话题互动,需要强引导到运营和互联网相关内容区,晚上案例分享。案例分享是群的产物,可整理为文档,作为后续社群背书。以上是我最近关于社群实操的这块总结吧!最后我说下我的感受:1、社群运营是个苦力活,真的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持续活跃群,输出内容和价值。如果不能,就再想想再行动吧!2、运营多实操,才能有更多的思维和火花,mvp和AB测试实验跑起来,找到最优化方式,形成自己的方法论。有很多从事社群运营工作的同学,对社群运营充满了期待,可是,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效果却不是很好,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很多同学对社群运营的认知存在误区。我们梳理了社群运营过程中存在的12个陷阱,方便大家提升对于社群运营的理解,少走一些弯路。一、万物皆可社群市场中,关于社群运营的神话有很多,社群运营的培训也到处可见。什么社群领袖营、社群总裁班、社群经济峰会等等,少则99元一场大咖分享会,多则几万块、两天一夜一套万能社群运营秘籍带回家。一部分投资人也会问创始人:“你还没做社群吗?你怎么不做社群呢?”在看了众多报道,参加了众多会议和投资人的催促下,许多创始人也突然拍脑袋:“我们也要做社群!”但其实并非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做社群,或者说由企业来做社群。很多涉及到低频、隐私、短期服务等项目,做社群费时费力,毫无意义。二、建了微信群就是社群微信群的确是社群运营最有效的载体之一,但并不带代表建了微信群,就成立了社群。许多企业,许多事情都没有想明白,就开始强迫员工建立微信群,转发朋友圈,好友进群等。你建立社群的目的是什么?引导用户进群的流程是什么?社群的规则奖励机制又是什么?社群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又如何持续提供服务?微信群不是社群,社群是有目的性的,社群是有承载的,社群是需要持续提供服务的。三、微信群越多,社群规模越大越好许多公司或者社群运营的同学,以建了多少个微信群,多少人作为炫耀的数字。但却忽略了,这么多群,如何确保服务的质量,服务的统一性,服务的及时性,服务的专业性。市面上很多主流的运营群、商学院校友群、增长黑客群、社交电商群,无一例外的都是广告和沉默。没有人发言、提问交流,官方也没有提供多少有意义的内容。四、社群无门槛无分层很多会议、博主或者企业,都会建立微信群,并且自己的粉丝加入群中。但却发现,粉丝直接迟迟交流不起来,群中的托怎么烘托气氛都不行,期待的大咖迟迟不肯发言。这是典型没有对社群进行人群定位或服务定位的后果。试想普通粉丝和一群企业高管在一个群内,这些高管哪有时间和心情搭理呢?普通粉丝想认识大咖,但是高管想结交更高端的人脉。另外,有些经验欠缺的群友,总会在群中咨询一些基础常识或者讨论一些基础话题。作为一些企业的中高管怎么会愿意在群里面做科普呢?而且你会发现社群无门槛,无论是群的交流质量、群友的付费意愿都会普遍降低,导致社群毫无吸引力。所以为什么很多社群/活动,会让加入社群的成员小到提交一份报名表,大则需要交纳几百到几万不等的年费,目的就是让社群保持高标准、高质量。五、高估社群用户主动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自来熟,也不是所有的组织有了用户都会自己长大。很多企业,建完群,拉完人就完事了,就认为自己搭建了一个社群交流的场所,用户就会自发开始讨论,交流、生产有价值的内容。其实不然,大部分社区都沦为了死群,沉默群。原因很简单:1用户是懒的:大部分人都习惯了被动的获取信息、知识,何况很多人还有工作,还有很多微信群;2用户是不善于表现的:许多人都不愿意做第一,主动在社群内分享获取认可的,总是极少数;3用户是需要持续教育的:绝大多数人加入一个社群,其实并不知道这个社群是干什么的,规则是怎样的。都是出于好奇,或者被某一位大咖,某一项服务所吸引。因此,社群运营的同学,需要不断在社群中宣传、强化、指引。让社群成员知道这个社区提供什么,有什么价值,自己付出可以得到生意的激励和回报。六、社群运营就是客服有很多老板,错误的把社群运营当成了客服。认为社群运营就是拉拉群,审核下报名,收集下资料,发发通知,群里面回答下问题。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样反而会让社群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社群运营同学的工作也会越来越没价值。客服仅仅只是社群运营中的一个岗位,社群运营中还有可能包括活动策划、内容运营,业务经理、服务管家、培训讲师等岗位,具体根据不同企业社群运营的情况,决定需要什么样的人,每个岗位需要多少人。比如偏工具型的,更多需要业务、服务、培训经理等,而偏内容型的,则需要更多活动、内容运营的同学。虽然客服仅是社群运营其中一个岗位,但绝大多数社群,客服是标配,而且客服的服务能力,对社群满意度产生重要的影响。七、社群运营就是卖货很多企业建了群,就开始疯狂的开始往群内发商品、发企业介绍,以为建完群,摆个摊,用户就学会自己下单了。要知道,任何企业的经营都是长期行为,短期获利不靠谱,也很艰难。拉群仅仅是社群运营的一个流程,群内成员对于社群的规则,对于品牌的认知、信任都没有建立,凭什么让用户掏腰包呢?你看不到小米在米粉同城会直接卖手机、也看不到蔚来直接卖车,吴晓波书友会拉完群就直接卖书。哪怕有,量很少、也肯定是在重要的活动节点时,才会在社群内做宣发。而日常中,更多的是提供服务、交流、资源及解决问题。哪怕是你建立了一个秒杀福利群,天天搞,群友也会疲软。社群具有一定的带货功能,但是带货也是要讲究技巧和方法的,而且不要把眼光放在几个群内。而应该让社群成员成为产品或者服务的推广员、分销员、体验官,很多服务和产品,完全可以让社群的核心成员享受和体验,给出意见,然后通过他们去传播。社交电商运营中,一款主打新品或者爆款,会优先在社群中招募征集免费的体验官,少则十几份,多则几百上千份。然后通过这些社群团队长,深度的体验使用,在朋友圈,微信群、短视频、小红书等渠道内容的发酵沉淀,真正在大促或者首发上线时,就卖断货了。八、线上搞定一切微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让来自天南地北的人成为了社群的一个成员。许多社交电商公司或者其他企业,以为社群运营就是线上操作玩玩即可,从来没想过或者舍不得花钱做线下社群活动。虽然一次线下社群运营活动,准备周期长、项目多、费用也高,但人心都是肉长的,社群成员不仅要温暖,还要眼见为实,还要用心鼓励。一场成功的线下活动,不仅能充分展示品牌的魅力,加深用户心智,而且能把社群的价值和影响力扩大。小米全国各地做校园行,同城会,所有发布会均有米粉通道,年终再来次家宴。一场好的社群线下活动,让社群成员有参与感、组织感、荣誉感、持续提升社群成员的信任感、忠诚度。一场千人社群聚会,从活动报名、入选、出行、参会、离会等环节,至少一个月时间,社群成员都在朋友圈帮品牌做宣传,而且许多社交电商/社群培训的客户,都是通过参加活动之后转化的。九、社群每天都得活跃许多老板容易陷入所谓的社群活跃度,每天自己像个客服一样去微信群例行检查,甚至还让客服去统计每个人的发言。社群最核心的一点是提供价值内容、服务,如果一个社群组织每天都有价值,反而变得毫无价值。越是有价值的内容,越是稀缺的,也越是引起社群成员关注和分享的。我们单独来看社群的发言,大多是无意义的闲扯。另外很重要的一点,群越大,精准价值就越小,提供的内容和帮助就越不聚焦。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社群会开分群,比如兴趣群、行业群、地方群,包括临时群。十、微信群舍不得解散始终强调,微信群只是社群的一个载体,QQ群也是。好比一个班级,大家曾经同为一个班级同学,但不代表大家毕业就不是同学了。社群是长久的,但微信群不需要长久。我们经常发现许多社群成员被重复拉入:调研群、意见群、聚会群、会员群,活动1群、2群、3群、N群等等。社群信息不仅重复无意义,而且久而久之也无人管理。社群成员也不知道到底在哪个群提问咨询好,这样的社群管理杂乱无章,也会渐渐失去价值和用户认可。十一、过度依赖大咖许多社群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依赖于一些大咖。虽然大咖有背书,有影响力。但这并不是社群的资产。包括一些社交电商平台,也存在过度依赖头部微商大咖,过度包装和宣传,导致许多团队长在后续出现了不配合、要求高等问题,甚至出现了脱团的情况,云集、贝店包括众多生鲜电商的团队中皆是如此。平台要从起步的组织者,变成利益、资源的掌握方。社群成员需要新鲜感换口味,平台也需要为更多人提供可能。过度依赖大咖,平台就会失去掌控力话语权,打不得骂不得,大咖一走,一片寂静,团长一走,销量直减。十二、社群运营是万能的社群是良方,但不是神药。许多初创企业把社群当成了企业建立品牌、搭建渠道、用户增长的唯一形式,但很多业务依托于社群其实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比如卖车,卖厨房电器、卖房,社群运营在短期内的效果,肯定不如销售、广告等来的直接。还有最核心的增长业务,除了社群外,渠道投放、异业合作、短视频、地推、电话营销等等,业务增长应该是组合拳,不要单一的寄托于某一项。不可否认,许多行业或者个人借助社群,在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依靠长期为车友提供咨询、服务、内容、聚会等方式,短短一两个月卖了几十辆车,也有企业依托社群卖了几千万甚至上亿。但想走的更长久,社群只是起点或者跳板。企业还是得搭建更加专业、更加丰富、更加高效的运营体系。总之,社群是建立在情感、信任、共同认知的基础上,一个长久用心服务的活。社群运营不是短期套利、要逐渐在社群运营中,塑造社群品牌、社群影响力、社群KOL,这些才是社群的核心资产和竞争力。
农行可以给读在职研究生的员工报销费用嘛?
上一篇
12-29
2023全国工程造价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有哪些?
下一篇
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