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middle/102042.html
校外培训暂行行政处罚办法于2023年9月12日由教育部颁布,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旨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维护校外培训市场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1、适用范围办法适用于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招收3周岁以上学...
校外培训暂行行政处罚办法于2023年9月12日由教育部颁布,自2023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旨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维护校外培训市场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1、适用范围办法适用于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违法开展校外培训的情形。《办法》明确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的总体要求、实施机关、管辖权限、处罚种类、处罚程序等内容。2、总体要求办法要求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3、主要处罚规定办法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行为作出了具体处罚规定。例如,校外培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未取得办学许可,擅自开展校外培训的;超出许可范围开展校外培训的;未建立健全培训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的;聘用未取得教师资格或者未经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合格人员的;存在虚假宣传、误导学生和家长的行为的。《办法》中部分重要条款的解读1、“公正、公开”原则办法明确要求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公正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处罚时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公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要公开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处罚决定等内容,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申辩权。2、“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办法明确要求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处罚是为了惩戒违法行为,教育是为了预防违法行为。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兼顾处罚和教育的功能,在处罚的同时,也要对当事人进行教育,促使其改正错误行为。3、“宽严相济”原则办法明确要求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坚持宽严相济。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等因素,对违法行为给予不同的处罚。对于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可以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于情节严重或者危害程度大的违法行为,可以给予重罚。办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校外培训机构应当依法办学,遵守相关规定,切实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外培训机构如何处罚?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规定的最新情况是2023年9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办法试行。1规定目的和适用范围该办法的目的在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经营行为,加强对校外培训行业的监管,保护学生的权益,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适用范围包括校外培训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学生及其家长等相关方。2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要求该办法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包括校外培训机构的备案登记、场所设施要求、师资力量要求、课程设置要求等内容,力求确保校外培训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和安全性。3违法违规行为及相关处罚措施该办法详细列举了校外培训机构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如虚假宣传、乱收费、超负荷培训等,并对这些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改正、罚款、暂停业务、吊销许可证等措施,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4监管机构职责和执法程序该办法规定了教育部及其下属部门的监管职责,明确了执法程序和查处流程,包括接受投诉举报、立案调查、听证复核等环节,以保证执法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5申诉和复核机制该办法规定了校外培训机构及其相关方面对处罚决定的申诉和复核机制,并明确了相关程序和要求,以保障申诉复核工作的公平公正。6法律责任和追究措施该办法明确了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者的法律责任和追究措施,包括对校外培训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行政处罚、刑事追责等,以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保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总结: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规定是为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经营行为,保护学生权益,确保教育质量和安全。该规定明确了目的和适用范围、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要求、违法违规行为及相关处罚措施、监管机构职责和执法程序、申诉和复核机制,以及法律责任和追究措施。通过严格的监管和执行,有助于建立健全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体系,提升整个行业的规范化程度。教育部校外培训处罚办法有哪些?教育部近日印发了《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规定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规定在今年的自10月15日起实施,这一通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近年来,不少中小学教师利用职务便利,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有偿学科培训,这种的现象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而这种行为就是违反了教育部门的规定,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育公平。大家都知道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普通家庭,根本没有钱承担这种高昂培训费,而有能力支付的学生就会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就从这一点就可以明显看出,是违背了教育公平公正的宗旨。而且,老师的这种行为,也很容易让学生和家长对师德和老师的教育能力产生怀疑。这次出台《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做了相关规定,态度很明了,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明确规定了该办法适用对象:面向社会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违法开展校外培训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除了以上情形,还有以下信息值得关注~对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为。没有经过审批私自设立校外培训机构的,其教学活动都被视为违法行为。处罚的方法:撤销非法校外培训机构并按照非法收入情况处以罚金。如果非法收入难以计算,罚金依据违反的具体规定来定:基本罚款在10万元至50万元之间,如果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影响,则最高可罚100万元。还有就是关闭机构,也会在媒体上进行通报,以达到公众监督目的。对未经审批有偿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行为。处罚方法:将按照收入情况处罚。具体是根据违法机构在这期间总收入(包括所有的课程收费、资料销售收入等),罚款金额为该收入的1-10倍。此外,所得的违规利润将全部没收。对违法违规培训活动提供线下场所或线上渠道且拒不改正的行为。处罚方法:除了罚款,还要被强制停止提供一切支持违法培训活动的服务。如果情节严重,可能被加罚款,罚款的金额会根据提供场所或者渠道的规模,以及所犯次数综合来进行计算。对于屡次违规的提供方加大处罚力度,除了警告还要公示违法行为。如果还是继续为违规培训提供支持的,撤销其营业执照、取消法人资格、限制参与教育相关领域业务的严厉处罚。对校外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存在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处罚方法:除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警告、罚款等常规处罚外,还会被列入失信名单来限制其在教育行业内的从业活动。严重的违规的,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校外培训机构聘用有性侵前科等违法犯罪人员为学生开展培训的行为。处罚方法:对机构处以重罚,包括罚款和吊销执照等措施。并且相关责任人可能涉嫌失职、渎职,对其进行追责,对其进行警告、罚款、停职、解聘等处理。对于严重情况,例如涉及严重性侵等犯罪行为的相关责任人,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总之,这次教育部明确了对中小学在职教师擅自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严重处罚,同时,也对其他各类违规培训活动做出了明确规定和处罚措施。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次的力度之大。也能看出,教育部对维护教育秩序以及保护学生权益的决心和信心。我想说,通过相关规定内容来看,这次依法依规严惩重罚校外培训违法行为,完全可以形成警示震慑作用。这无疑就是为规范校外培训市场,为保护学生和家长们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赞~校外培训新规后哪些培训是合法的教育部校外培训处罚办法如下: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规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行为,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招收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违法开展校外培训,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处罚适当。第四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依法予以保密。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为履行法定职责处理个人信息,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程序进行,不得超出履行法定职责所必需的范围和限度。第五条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责令停业;(四)吊销许可证;(五)限制从业;(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第二章 实施机关、管辖和适用第六条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依法按照行政处罚权限实施。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实施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与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行政执法信息互联互通、执法过程协作配合、执法结果及时反馈的工作机制。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乡镇街道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执法监督。第七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内书面委托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的具体事项、权限、期限等内容。委托部门和受委托组织应当将委托书向社会公布。委托部门应当对受委托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进行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部门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不得再委托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第八条 对线下校外培训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管辖。违法行为发生地与机构审批地不一致的,机构审批地有关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协助。经审批的线上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机构审批机关管辖,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损害结果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先行发现违法线索或者收到投诉、举报的,也可以进行管辖。未经审批进行线上校外培训活动的,由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损害结果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管辖。第九条 两个以上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对同一个校外培训违法行为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立案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管辖。对管辖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指定管辖;也可以直接由共同的上一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指定管辖。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发现立案查处的案件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受移送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第十条 上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将本部门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管辖。也可以直接查处下级部门管辖的校外培训违法案件,或者将某个下级部门管辖的校外培训违法案件指定其他下级部门管辖。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发现校外培训违法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的,应当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二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校外培训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校外培训违法行为违反多个法律规范,应当给予罚款处罚的,按照罚款数额高的规定处罚。第十三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三)主动供述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的;(四)配合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第十四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处罚,但应当对其进行教育:(一)校外培训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二)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三)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四)违法行为已经超过处罚时效的;(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予处罚情形。第十五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依法从重处罚:(一)实施校外培训违法行为被处理后两年内再次实施校外培训违法行为的;(二)危害后果严重,造成严重恶劣社会影响的;(三)同时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四)伪造、涂改或者转移、销毁证据的;(五)拒绝、阻碍或者以暴力威胁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重处罚的。第三章 违法行为和处罚第十六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公安、民政或者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责令停止举办、退还所收费用,并对举办者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一)线下培训有固定的培训场所,线上培训有特定的网站或者应用程序;(二)有2名以上培训从业人员;(三)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第十七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相违规开展校外培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退还所收费用,予以警告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一)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有偿开展校外培训的;(二)利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有偿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校外培训的;(三)以咨询、文化传播、素质拓展、思维训练、家政服务、家庭教育指导、住家教师、众筹私教、游学、研学、夏令营、托管等名义有偿开展学科类培训的;(四)其他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尚不符合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条件的。第十八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应当知道违法校外培训活动的情况存在,为开展校外培训提供场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网络平台运营者为其用户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开展线上校外培训提供服务的,适用前款规定处理。第十九条 校外培训机构超出审批范围,擅自改变培训类别,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吊销许可证:(一)线下培训机构开展线上校外培训的;(二)线上培训机构开展线下校外培训的;(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四)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五)线下培训机构超出审批地点开展培训活动的。第二十条 校外培训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或者管理混乱,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吊销许可证:(一)违背国家教育方针,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阻碍国家教育制度实施的;(二)培训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三)与中小学联合招生等违反招收学员规定的;(四)超前超纲开展学科类培训的;(五)培训时间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六)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兼职人员的聘任与管理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七)校外培训机构收费价格、收费行为、预收费管理等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八)线上校外培训包含与培训无关的网络游戏内容及链接的;(九)线上校外培训未按照国务院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留存培训内容、培训数据、直播培训影像的;(十)其他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六十二条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行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前款第(一)(二)(三)项规定行为的,从重处罚。第二十一条 校外培训机构擅自组织或者参与组织面向3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的社会性竞赛活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退还所收费用,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第二十二条 校外培训机构有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行为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对其决策机构负责人、行政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限制从业处罚。第二十三条 校外培训机构举办者及实际控制人、决策机构或者监督机构组成人员违反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给予限制从业处罚。第二十四条 校外培训机构违反其他法律法规,存在违规发布广告、价格违法、违规处理个人信息等行为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第四章 处罚程序和执行第二十五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发现涉嫌违反校外培训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的,应当进行初步审查,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予以立案:(一)有明确的违法嫌疑人;(二)有证据初步证明存在违法事实;(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四)属于本部门管辖;(五)未超过法定的处罚时效。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报本部门负责人审批。第二十六条 对于已经立案的案件,经调查发现不符合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立案条件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撤销立案。第二十七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制作调查笔录、询问笔录等,在调查过程中可行使下列职权:(一)对当事人涉嫌开展违法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调查;(二)询问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三)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培训有关的合同、票据、账簿、广告、宣传资料、花名册和其他有关资料;(四)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权。第二十八条 拟给予行政处罚的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意见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采纳。第二十九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拟作出下列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一)对自然人处3万元以上、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10万元以上的罚款;(二)没收10万元以上违法所得;(三)本办法第五条第(三)(四)(五)项行政处罚;(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的,由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负责法制审核的机构按照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组织听证程序。听证结束后,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依法作出决定。第三十条 当事人自告知书送达之日起五日内,未行使陈述、申辩权,未要求听证的,视为放弃此权利。第三十一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责令当事人限期改正,当事人及时改正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罚。第三十二条 对下列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负责法制审核的机构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不得作出决定:(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二)直接关系当事人或者第三人重大权益,经过听证程序的;(三)案件情况疑难复杂、涉及多个法律关系的;(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进行法制审核的其他情形。前款第二项规定的案件,应当在听证程序结束后进行法制审核。第三十三条 调查终结,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作出决定。对本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情形给予行政处罚,应当集体讨论决定。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载明有关内容,并加盖本部门印章。第三十四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同意并签订确认书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行政处罚决定书等送达当事人。第三十五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三十六条 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案件结案:(一)处罚决定执行完毕的;(二)已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三)案件终止调查的;(四)其他应当结案的情形。行政处罚案件材料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档案管理规定归档保存。第五章 执法监督第三十七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执法监督制度。上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工作的指导。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第三十八条 对于重大违法案件,上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挂牌督办,提出办理要求,督促下级部门限期办理。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违法案件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校外培训违法形势分析、案件发生情况、查处情况等逐级上报。第四十条 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对违法行为未依法采取制止措施的;(二)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而未依法处罚的;(三)应当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移送有关机关追究责任,而未依法申请强制执行、移送有关机关的;(四)有行政处罚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情形的。第六章 附则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中的“违法所得”是指违法开展校外培训所收取的全部费用。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对违法所得的计算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中“以上”“以下”含本数,“五日”“七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法定节假日。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校外培训新规后哪些培训是合法的如下:1、在中国,教育部门对于补课班的管理和监管是严格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校外培训机构必须依法取得办学许可证,否则就是违法的。2、从法律层面来看,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禁止补课班的存在。但是,各地的教育部门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3、从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过度依赖补课班可能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和学生在选择补课班时,应该慎重考虑,避免盲目跟风。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尽量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办补课班的注意事项有选择合适的场地和时间、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招聘优秀的教师。1、选择合适的场地和时间:补课班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场地的选择。最好选择一个安静、宽敞、通风良好的地方,以便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此外,还要考虑上课的时间,避免与其他课程冲突,以便吸引更多的学生。2、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补课班的教学内容应该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3、招聘优秀的教师:补课班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在招聘教师时,要注重其教学经验、教育背景以及教学能力。同时,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类申请注册商标一般是哪几类?
上一篇
01-03
小吃行业的新店开张如何做宣传
下一篇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