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high/39625.html
同楼上,你们进去是要考计算机的,考的都是些电脑的基本操作,比如创建文件夹并归类啊等等,很简单的。不过的话也没啥关系,就是要多修一门计算机导论。至于德语这个专业,上海理工可以说是全上海最强的了,毕业后的学生非常抢手!我们辅导员说德语专业的学生...
同楼上,你们进去是要考计算机的,考的都是些电脑的基本操作,比如创建文件夹并归类啊等等,很简单的。不过的话也没啥关系,就是要多修一门计算机导论。至于德语这个专业,上海理工可以说是全上海最强的了,毕业后的学生非常抢手!我们辅导员说德语专业的学生每年的就业率都是100%,所以好好学啊,前途无量啊。至于住宿嘛,学校是按专业来分是住公寓还是宿舍,德语专业应该是分得公寓的,公寓有四人间和五人间,是上床下桌的那种,很不错的。但宿舍很破,但放心,你们是住公寓的~上海理工大学怎么样德语专业排名靠前的大学顺序为:1.北京外国语大学 2.北京大学 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4.上海外国语大学5.南京大学6.同济大学7 复旦大学8 中山大学9 青岛大学 10 武汉大学11 华东师范大学 12 西安外国语学院1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14 四川外国语学院 从德语专业博士授予权分布来看,能堪称一流的只有北外、北大、上外、南大、同济。 就教学质量来看,在四级统测中拿过全国平均分前几名、个人分数第一的还有武大、复旦、青岛大学。但基本是皇帝轮流做,不进则退,就实力而言与中山大学、广外在同一水平上 从综合来看: 第一:同济的德语品牌并不光是靠一个德语系,光是德语教学一块就还拥有留德预备部、德国研究所、中德学院等部门。从一线教师的数量、留德学习经历、外籍教师质量来看,全国的确没有第二家可以抗衡。 第二:但是在教师质量方面,八九十年代一线教学的“名师”几乎都和北外有些关系。大家只要去翻翻《新汉德词典》编委名单就知道北外实力强大到何等程度,那里面不少教授当年是给周恩来、陈毅做翻译的!同济是90年代出国热之后才空前繁荣,但是忙于办班的一代人要超越北外一代寒窗高手几乎是不可能。同济去年才刚刚拿到德语专业博士授予权,而北外连博士后都培养出来了! 第三:和“学德语”有些不同的是“研究水平”。这方面看看哪里有博士点大家就心里有数了。虽说“文无第一”,但是要文学研究要挑战北大张玉书,语言要超过北外刘芳本、叶本度,国内暂时还无人敢夸口。有些难以评定的是社科院,那里其实高手云集,但是和专业研究圈子以外的人关系不大。 第四:说到“人才培养”(注意这里不是讲德语培训了)在“争夺人才高地”方面,北大有令人恐怖的优势,能进北大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德语专业学生中连文科状元都有,到德国写博士论文都能拿“特优”(summa cum laude)!北外、上外一些学生是在中学就开始在外语学校学德语、然后保送外语学院的,堪称外交部的后院。在争夺生源方面同济根本无力与之抗衡。但是同济胜在人多,在培养工科德语人才方面国内无人能敌。德国总理奖学金也大都花落同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复旦大学,生源质量理论上肯定高过同济,但是两年才招一个班(2004年后改了),连上海都没多少人知道复旦有个老牌德语系。招不到好学生,其排名也一再下滑。 在哪里学德语“最好”要看你的水平和目标。 1、如果你准备献身德语研究或成为高级翻译,那么北外是首选。 2、如果你要成为研究方面的“高手”那么最好去北大,当然前提是你有本事考上北大。 3、如果只是为了出国而参加德语班,那么北外(歌德学院)、同济都不错。相比之下,在北外更容易得到能够让你终身受益的名师的指点,而同济更为大众化,对于急于通过考试的学生更为适合。英文全称: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ST) 上海理工大学坐落于上海市东北部、中环线和黄浦江之间,毗邻复兴岛和共青森林公园。 位于杨浦区的军工路校区,源于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位于徐汇区的复兴路校区,源于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原上海机械学院)与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上海理工大学。1999年上海光学仪器研究所并入学校。 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 校园绿树环抱,红墙晖映,拥有目前上海高校中规模最大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群,共有20栋优秀大学建筑和15栋优秀别墅建筑列入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名单,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绝好的回眸历史、前瞻未来的人文景观。 上海理工大学正门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500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含双聘),国家级中青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国家级各类专家20余人。 学校设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30个研究所,12个研究中心和3个研究院。在校生 21000 余人,其中研究生 4300余人,本科生16800余人,专科生近700人。学校根据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 ,现有58个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含自设);20个一级学科、8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MPA)、国际商务、工程管理、翻译、工程)及17个领域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有“工业过程自动化”(与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共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光学仪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现代出版印刷实验教学中心”和“能源动力工程实验中心”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光学工程”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学校有国家数字印刷工程研究中心、“微创医疗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现代光学系统”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数字传播科学”新闻出版总署重点实验室、“精密磨削技术”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4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5个、机械工业重点学科7个。 学校以科研促教学和以科研服务社会,科研项目包括 “863”计划、“ 973 ”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及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上海市经委认定为“ 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集聚了一批先进制造业为主的研发机构和企业,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搭建了平台。 学校发扬中西合璧、海纳百川的办学传统,在最近20多年间,广泛参与国际间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多个国家的44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7个国家的20所大学建立了学生交换项目。 学校坚持“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管理型高素质人才。今天的上海理工大学已成为了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建设大学。展望新百年,上海理工大学将以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理工科大学为目标,使学校崛起于东海之滨,成为镶嵌于黄浦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1]
关于天津工业大学录取线
上一篇
11-21
高考移民政审被发现了
下一篇
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