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high/100738.html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时代少年团的,那么他也是一个男子的养成系组合,当然也是TFBOYS之后的第2个男团,所以说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的那些小男孩们也是被许多人喜爱的,那么其中的一个成员叫做宋亚轩,他在最近有一件事情让人觉得特别的好玩...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时代少年团的,那么他也是一个男子的养成系组合,当然也是TFBOYS之后的第2个男团,所以说也是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的那些小男孩们也是被许多人喜爱的,那么其中的一个成员叫做宋亚轩,他在最近有一件事情让人觉得特别的好玩,那就是他送给了粉丝听力测试题,这也让许多人觉得特别的搞笑,在我看来这样的礼物当然是很奇葩的,但是这也表示了他对于自己的粉丝是有一定的督促和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因为宋亚轩现在还是小孩子,所以说也是要以学业为重的。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宋亚轩现在虽然已经在娱乐圈出道,并且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是他始终还是一个小孩子,他是要以学业为重的学习也是现在他生活里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他送给自己的粉丝听力测试题,也就是希望能够督促自己的粉丝也注重学习。但是宋亚轩在这一次送给自己的粉丝听力测试题,也就表示他也希望喜欢自己支持自己的粉丝们也能够好好学习努力学习,并且时刻以自己的生活为重以学习为重,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促进粉丝努力的方法。像这样互相促进互相成长的偶像和粉丝的关系才是正常和谐的。所以说在我看来,像宋亚轩和粉丝之间这样互相促进的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关系才是一个很好的一个很和谐的关系,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追星的一个目的吧。在我看来,我觉得这件事情是挺好的一个现象,也希望所有的粉丝或者是偶像在学习的时候都能够以学业为重。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全部看法了,非常感谢你能够读到这里,如果说你还有其他的意见和建议,那么欢迎在评论区和我留言交流。时代少年团收到奖品后为何流露出无奈的表情?《5•3班的坏小子》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继《女生日记》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作品以肥猫、米老鼠、兔巴哥、豆芽儿这样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男生,构成了一个个鲜活开心的校园故事。作家以最大力度,最自然地表现手法,将当代少年生气勃勃、聪慧调皮、天真善良的儿童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你可以回忆起美丽的童年,你会找到小伙伴的影子。这是一幅反映小学生现实生活的画卷,是一部令少年朋友开心的、高品位的畅销之作。他们该调皮的时候调皮了,该捣蛋的时候捣蛋了,孩提时代,他们爽爽地过了把孩子瘾!这就是“五三班的坏小子们”。老舍生平时代少年团这个组合我真的是不认识,也是通过热搜在知道时代少年团在东方风云榜获得了最佳新锐组合,并且获奖的奖品十分的别具一格,让搜索了一些关于他们组合的信息,才知道原来主办方给他们颁发的奖品每人一本五三是因为她们还没有成年,为了让他们不要忘记学习,也难怪期待奖品的时代少年团看到五三流露出无奈的表情。时代少年团我搜了搜发现,他们是17年出道的,基本上都没有成年,大都还在上高中,其中还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弟弟,被人戏称为“半工半读”,对于我这种不太关注娱乐圈组合的人来说,我只想到了当年的“TFBOYS”,希望这两家的粉丝不要太激动,因为我的脑海里未成年出道的组合只有这一个,并没有任何拉踩的意味。但是在搜索中我其实发现了,现在好像涌现出了很多的未成年的明星在成团在娱乐圈活动了。其实我对于这种现象是很担心的,因为不管是不是他们想要在娱乐圈里继续发展下去,初高中这个时间段都是他们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需要充足的睡眠营养和良好的环境,在娱乐圈发展我认为真的是不具备这些条件,除了参加各种节目商演,他们平时的训练量肯定不小,高强度的劳动,让他们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虽说学习能够改变命运这句话很夸张,但不可否认,学习确实是最简单最迅速的改变命运的方式,而这些未成年的明星似乎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兼顾学习,但是娱乐圈本就机会有限,如果真的有一天事业没办法继续的发展,他们学习也没有学好,他们是不是会后悔?所以,不管东方风云榜的主办方赠送他们五三的做法是否有作秀的嫌疑,这一举动都挺让人觉得支持的,因为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梦想虽然很重要,学习也是重中之重,时代少年团收到这样的奖品大概是猜到了大家的用意,所以才流露出无奈的表情。美德少年精彩寄语老舍的简介: 老舍(1899~1966),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青、鸿来、□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 生平经历和创作道路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1912年,小学毕业后,他在普通中学读了半年;翌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1920年 9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 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自称只是"看见了五四运动,而没在这个运动里面,……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我怎样写〈赵子曰〉》)。这确实使他在一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为了提高英文水平,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生活和书本都向他打开一个比原先见到的更为宽广多彩的世界。阅读作品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文学兴趣。客居异国的寂寞和日益浓烈的乡思,又需要寄托和发泄。几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他把见到过的人和事用文艺的形式写下来。1926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取材于当年在教育界任职时的见闻。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1929)。三部作品陆续在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上连载,立刻以文笔轻松酣畅,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画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他终于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 老舍旅居英国 5年。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国回国。途中因为筹措旅费,在新加坡的一所华侨中学任教半年。在英国时,他为国内的北伐战争的进军感到兴奋。到了新加坡,从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中感受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他因此中断了一部描写男女青年爱情的小说的写作,另写了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国。同年 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翌年夏,与后来成为国画家的胡□青结婚。1934年,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他在这两所大学,先后开设过《文学概论》、《欧洲文艺思潮》、《外国文学史》以及写作方面的课程。课余继续长篇小说的创作。《猫城记》(1932)以寓言的形式揭露旧中国的腐败,针砭保守愚昧的民族习性和畏惧洋人的奴才心理。同时流露出对于国事的悲观和对于革命的误解,是一部瑕瑜互见、颇多争议的作品。《离婚》(1933)描写一群公务员的庸碌生活,对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现出他作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作为幽默作家的特点,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风格的作品。《牛天赐传》(1934)和中篇《月牙儿》(1935)、《我这一辈子》(1937),都从街头巷尾摄下市井细民的生活场景。前者是对于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讽,充满笑料;后两者是对于人间不平的抨击,饱含着愤懑和哀悼,作品的笔调也随之变得沉重。 回国不久,老舍开始写作短篇小说,作品大多收入《赶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中。最初几篇,留有"随便写笑话"(《我怎样写短篇小说》)的倾向,有的是近乎逗人一笑的幽默小品,不久就增多了含意严肃、富有社会意义的篇章。他为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撰写幽默诗文,是该刊的重要撰稿人之一,他也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杂文。这些诗文,以轻快嬉笑的文字,透露出作家对于日本侵略阴谋下祖国命运的关切和焦虑,一部分收入《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从1935年起,还著文回顾总结自己的创作经历,后来将这些文章集成《老牛破车》(1937)一书。30年代中期,老舍写了大量多种体裁的作品,风格也日趋成熟。这些作品发表在不同倾向的报刊上,他成为文坛上一位活跃的作家。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1936年 9月起在《宇宙风》上连载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小说叙述了一名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希望以个人的奋斗改变自己卑贱地位的故事。他全力以赴,几经挣扎,得到的却是失败和打击。随着幻想的破灭,他对于生活的信念和追求也都丧失殆尽。作家以严峻的现实主义方法,写出了他从自重自信到自甘堕落,也就是他为生活所毁灭的过程——祥子个人的不幸命运,是个意义深广的社会悲剧。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对于城市贫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成为老舍的主要代表作。《骆驼祥子》是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40年代译成英文以后,也赢得了外国读者的喜爱。 抗日战争把老舍卷进了时代的漩涡。1937年10月,重新回到齐鲁大学任教的老舍,在济南行将沦陷的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 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管协会的日常事务,成为这个团体实际上的主要负责人。1939年6月,他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慰问抗战军民。近半年之中,行程两万余里,历经川、鄂、豫、陕、宁、青、甘、绥八省,包括延安和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些,都开阔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的生活。过去由于与革命力量革命运动有些隔膜,产生过误解,这时通过接触和共同工作,增进了了解,他的政治态度明显地激进起来。1944年,茅盾曾经指出:"如果没有老舍先生的任劳任怨,这一件大事——抗战的文艺家的大团结,恐怕不能那样顺利迅速地完成,而且恐怕也不能艰难困苦地支撑到今天了。"(《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为了在文艺界贯彻中国***提出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排除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干扰,为了保障作家的正当权益,他都做了不少工作。抗战后期,他又投身日渐高涨的民主运动之中。1944年 4月,重庆等地的各界人士举行老舍创作生活20周年的纪念活动,从不同的方面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老舍不再是一个单纯埋头写作的作家,他成了文艺界的组织者和社会活动家,成了抗日和争取民主的战士。抗战使老舍的思想和行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以上变化也鲜明地反映在他的创作中。战争一爆发,他立刻放弃已经写了几万字的两部长篇小说,而成为通俗文艺最热心的鼓吹者和实践者。他先后在济南、武汉、重庆等地,与演唱曲艺的艺人讨论编写抗战鼓词的问题,自己也利用各种旧形式写了不少宣传抗战的通俗作品,包括京剧、鼓词、相声、数来宝、坠子等,供艺人演出。这些作品,一部分收入《三四一》(1938)中。在文艺界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中,他写作了"新旧相融"(《我怎样写〈剑北篇〉》)的长诗《剑北篇》(1940~1942,未完)。随后,又开始创作话剧,或者个人编写或者与别人合作,连续写了《残雾》(1939)、《国家至上》(1940)等十几个剧本:有的号召民族团结,有的歌颂爱国将领,有的揭露"大后方"的霉烂堕落,抗战救国是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他后来总结说:"我不明白舞台的诀窍,所以总耍不来那些戏剧的花样","我老是以小说的方法去述说"(《闲话我的七个话剧》),这些剧本在话剧艺术上确实存在明显的弱点。但通过这些努力,为他50年代的剧作作了很好的准备。1944年初,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共百万言,描写北平沦陷后各阶层人民的苦难和抗争。老舍熟悉故都却缺少这段生活的体验。刚从北平来到重庆的夫人胡□青,向他提供了敌伪统治下故乡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的大量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虽然书中抗日斗争的线索仍然显得有些单薄和比较模糊,但以浓烈的油彩涂抹出在民族存亡关头这座古老城市的众生相,细致刻画了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中下层居民的内心冲突和由此萌发的觉醒,蕴含着对于他们的鞭挞和期待,在他关于北京市民的众多描绘中增添了不少丰富多彩并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画幅。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 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老舍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写完《四世同堂》,创作了另一部长篇《鼓书艺人》,还协助别人将这两部小说译成英文。《鼓书艺人》叙述的是抗战风暴中旧式艺人追求新生活的故事,出现了革命者的真实形象,呼唤新中国的到来。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3日,老舍即启程回国,途经日本、菲律宾等地,于12月 9日抵达天津。"离开华北已是十四年,忽然看到冰雪,与河岸上的黄土地,我的泪就不能不在眼中转了"(《从三藩市到天津》)。这个出生于北京、一向以描绘北京著称的作家,从1924年离家以后,一直到这时,才在自己热爱的故乡重新定居下来。 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气象,立即激起老舍新的创作热情。1950年 1月,回国不到一个月,就发表了第一篇歌颂新中国的作品——大鼓书《过新年》。他再次以巨大的热诚,从事传统艺术的改革,包括改造旧式艺人的工作。话剧《方珍珠》(1950)就以解放前后的艺人经历为题材,前半部分内容与《鼓书艺人》有些相似。一年以后,话剧《龙须沟》上演,引起文艺界和社会的强烈反响。剧本取材于解放初期,百废待兴,人民政府首先大力改善贫民窟生活条件的真实事迹。老舍把对于北京和城市贫民的熟悉和热爱,同对于他们获得新生的兴奋和喜悦结合在一起,写出了古老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这是献给新北京新中国的一曲颂歌。一个来自旧中国的老作家能在短促的时间里,写出这样一部歌颂新中国的优秀作品,它的成功引起普遍的赞叹,老舍因此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从50年代初起,老舍陆续担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兼管少数民族文学工作,注意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辅导;多次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先后访问过朝鲜、苏联、印度、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国。他以较之抗战时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他也更加勤奋地写作,不断有新作问世。正如他说的,"我注视着社会,时刻想叫我的笔追上眼前的奔流"(《十年笔墨》),他努力了解、体验新的生活,并且反映在作品中。自然,并不是每个尝试都取得成功。象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业绩的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1954),歌颂建筑工人劳动竞赛的话剧《青年突击队》(1955)等,由于生活实感不足而缺少艺术力量。写得好的,是表现北京市民生活悲欢离合的作品,如话剧《女店员》(1958)、《全家福》(1959)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龙须沟》的续编:描绘了古老的北京和经受过苦难的、守旧的市民如何走向新的生活。作家熟悉这些人物及其变化,他含着泪与笑,通过解放前后的对比,写出了历史的跃进,使人在欢笑之中悟出一点生活的真谛。话剧《西望长安》(1956),根据震动全国的李万铭案件写成。李万铭能够到处招摇撞骗,暴露出某些干部严重的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剧作对此作了揭露和嘲讽。如何写好新社会的讽刺作品,是个议论不少、实践不多的课题。以幽默讽刺著称的老舍的这个尝试,也就分外引人注目。 在后期创作中,最为成功的是话剧《茶馆》(1957)和小说《正红旗下》(1961~1962,未完)。前者以北京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据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前后半个世纪。上场人物60多个,全剧没有中心的故事线索,各幕之间缺少前后呼应的情节联系,却能结构严密,一气呵成,再现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并且通过旧中国的日趋衰微,穷途末路,揭示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后者带有自传的性质,却写出了大清帝国行将灭亡时五光十色的社会风貌,特别是作为清朝统治的特殊支柱的旗人社会在大动荡中的分化和没落。两部作品都充分发挥了老舍作为北京风俗世态画家的特长。《正红旗下》涉笔成趣,再次显示出幽默的风格,嬉笑怒骂,都能耐人咀嚼,说明他的幽默变得深沉和含蓄了。它们描写的虽然都是旧中国,《茶馆》还有浓厚的悲剧意味,却都跳跃着时代的脉搏,显示出人民的力量和历史前进的趋势,具有一种内在的历史乐观主义精神。这标志了作家的思想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又有了重要发展。《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在西欧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见彩图老舍剧作《茶馆》剧照(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30年代中期是老舍创作的第一个高峰,50至6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作品众多,思想上艺术上也都有新的进展。20、30年代开始写作的作家,到了50、60年代依然保持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并且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老舍是突出的一个。唯其如此,1966年8月24日,他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不幸去世,格外令人感到惋惜。 文学业绩 老舍先以长篇小说著称。当他开始创作时,新文学作家中还很少有人撰写长篇,他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最早的作者之一,为开拓这种体裁作出了贡献。后来,他又以剧作闻名,作品数量众多,而且成为50、60年代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为数不多,却也不乏绰约多姿、意味深长的优秀之作,如《断魂枪》、《上任》、《柳家大院》等篇,都写得各有特色。他的短篇,在艺术构思的精致和题材的宽广方面,往往胜过长篇作品。他写了不少富有情趣和机智的散文小品,还有一些新旧体诗歌。老舍的小说,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还有童话、寓言体作品。在戏剧创作中,除了话剧,另有儿童剧、童话剧、歌剧、话剧歌舞混合剧等。和"五四"以后的绝大部分作家不同,他还利用多种传统形式,写下了大量体裁各异的通俗作品,包括不同的传统剧种之间移植改编的戏曲。老舍是现代中国作家中作品形式体裁最为丰富多样的一个,而且在不少领域中都取得出色的成绩。 这除了作家的勤奋和善于同时从中国传统的和外国的文学汲取营养以外,还有思想上艺术上更为深刻的原因。抗战爆发时,老舍已经是著名的小说家了,鉴于迫切需要以人民群众理解和喜爱的文艺形式进行抗战鼓动,他中断小说创作,全力探索通俗文艺的利用改造,并且身体力行地"大胆去试验(通俗)文艺的多种体裁"(《三年写作自述》)。随后,又出于"抗战需要戏剧,戏剧必须抗战"的考虑(《抗战戏剧的发展与困难》),转向戏剧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成立,自己又刚刚回国,写作《龙须沟》时,他深知从旧中国的批判者到新中国的歌颂者,意味着多么艰巨的变化:"在我的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我的感激政府的热诚使我敢去冒险"(《〈龙须沟〉写作经过》)。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回答了时代提出的崭新课题。在他取得话剧创作的成功以后,仍然继续进行"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向强调时间、地点、人物线索和情节都需要高度集中的传统的戏剧规律挑战,写出了别具一格、被人称为"画卷戏"的《茶馆》。在老舍身上,"不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最可宝贵的政治热情,而且也表现了同样可宝贵的艺术家的真正的勇气"(周扬《从〈龙须沟〉学习什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创新精神,使他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也使他永不满足已经取得的任何成就,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能够不断取得重要的进展和突破。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比如五卅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以后、抗日战争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又名《义和团》),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作家,废弃了封建士大夫笔下的文言,也没有采用话本小说、戏曲说白中的近代白话,而是从现代口语中创造便于反映现代生活、表达现代人心理活动的现代白话,作为新的文学语言——老舍对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他是北京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更重要的是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中汲取和提炼文学语言。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凑和过于欧化的学生腔的毛病;讲究提炼,能够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克服照搬滥用方言土语的弱点。他所使用的是一种真正艺术化了的活的语言。老舍的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话剧的对白,更是活泼传神;作品中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点。他很好地解决了语文脱节的问题。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性方面,在创造新的文学语言方面,他在现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认为作家的风格首先体现在语言上,他的语言的确成为表现艺术风格的重要手段。连他的理论文章的语言都是很有个性特征的。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还超出了文学创作的范围。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张以他的作品作为"宣传纯正国语的教本"(《老舍致赵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现代汉语教科书中经常引用的范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因此较早地突破了新文学只在学生和知识青年中间流传的狭小圈子,为广泛的读者所喜爱。后来又以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再加上规范的现代汉语,而受到国外的重视。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他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娴熟地运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等特点,受到一些后起者的仿效。 著作的出版和版本 老舍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字数达700万至800万。除了前面提到的,生前出版的作品主要还有长篇小说《文博士》(又名《选民》,1936~1937)、《火葬》(1943~1944),短篇小说集《火车集》(1939)、《贫血集》(1944)等;戏剧《张自忠》(1941)、《面子问题》(1941)、《大地龙蛇》(1942)、 《归去来兮》(1942)、 《谁先到了重庆》(1942)、《柳树井》(曲剧,1952)、《春华秋实》(1953)、《十五贯》(根据十五贯传奇改编的京剧,1956)、《红大院》(1958)等;杂文和文艺短论集《福星集》(1958)、《小花朵集》(1963)、《出口成章》(1964)等。另外,从30年代到50年代,有作家自选的和别人编选的选集多种,主要收录短篇、中篇小说和剧作。他翻译的萧伯纳的剧作《苹果车》,收入《萧伯纳戏剧集》(1956)。 老舍生前没有随时将作品结集出版。散佚的篇章为数较多。30、40年代,出现过不少未经作家本人同意的盗版书,内中错误颇多,间或夹杂别人的作品。50年代前半期,作家对有些作品(如《骆驼祥子》、《离婚》),作了修改,形成不同的版本。从70年代末期起,搜集整理老舍作品的工作,引起普遍注意,陆续出版了《老舍诗选》(1980)、《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老舍论创作》(1980)、《老舍论剧》(1981)、《老舍曲艺文选》(1982)以及《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等等,所收的大多是散见于报刊的篇什。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开始编辑出版的《老舍文集》,收录了作家1925至1966年的文学著述,按文学体裁分类和写作年代编次,并且根据初版本或者其他版本作了校勘,加上简单的注释,是迄今为止老舍著作比较完整准确的汇编。 关于老舍及其作品的评论研究文字,2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30年代中期起逐渐增多,到了50、60年代,老舍每有新作问世,都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广泛讨论。李长之、朱自清、王淑明、赵少侯、叶圣陶、巴人、常风、许杰、以群、田仲济、吴组缃、周扬、焦菊隐、光未然、李健吾、梅阡、张庚、凤子等人,都先后写过评论。从70年代末期开始,报刊发表许多回忆老舍的文章,系统全面的研究也日益开展,除了继续分析评价老舍的代表作品,对于他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都分别作了综合的探讨。 国外关于老舍作品的翻译出版和研究,都较活跃。日本的伊藤敬一、法国的保尔·巴迪、波兰的日比格涅夫·斯乌普斯基、美国的兰比尔·沃勒等,都写有老舍研究的论文或著作。老舍简介 美德少年精彩寄语精选 以下是由PQ我为大家推荐的美德少年精彩寄语精选,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1、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传播雷锋精神,做美德少年!(青岛市莱芜路小学一2班 赵子文) 2、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传递正能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秦文宇 郑州十一中) 3、世界因为有爱才美丽,让我们传承雷锋叔叔的美德,让世界充满爱,让爱洒遍人间。(新乡市第三中学高一十一班 杨淑云) 4、继续坚持和发扬团结奉献,互帮互助的精神,雷锋精神一直在我们身边。(黑龙江哈尔滨阿城胜利小学47 赵一璇) 5、我一定会以雷锋叔叔为榜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无私地帮助别人,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芙蓉区育才三小一1班 邹欣恬) 6、我愿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我要向雷锋叔叔学习,走到哪好事就做到哪,做美德好少年!(浑南实验学校 刘子宁) 7、学习雷锋,从点滴小事做起,奉献爱心,关爱他人,争做新时代的“小雷锋!(复华小学2年6班 谭瑞滢) 8、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做文明好天使。谦虚谨慎,不自满炫耀,做好事不留名。让我们把爱心传遍天下。(武汉市中北路中学七2班 方婷) 9、学习雷锋好榜样,文明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让我们一起共筑美好中国!(新乡市第三中学高一十一班 杨雪威) 10、向雷峰学习,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助人为乐,乐在其中。(额尔古纳市苏沁学校六年一班 王金龙) 11、向雷锋学习,做美德少年。坚持和发扬团结奉献、勤劳简朴、互帮互助的精神。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包头市一机二小三年一班 许奕阳) 12、世界因为有爱才美丽,传承雷锋叔叔的美德,让世界充满爱,让爱洒遍人间。(高密市柴沟镇方市小学六年级 薛英) 13、学习雷锋叔叔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传播文明习惯,建立美好家园。(青岛敦化路小学5年级1班 田敏) 14、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一名美德少年,不乱丢垃圾、不说脏话、在别人困难时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锡林浩特市民族小学六年三班 王越林) 15、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要做文明少年,做品德高尚的少年。我要大声宣誓:我将以雷锋为榜样,传播雷锋之精神。(长沙市五一中路小学四乙班 张晴) 16、身边的雷锋,可敬可学,我们要用行动学习。我们呼唤每个人心中的雷锋,让我们身体力行,多一点责任,少一点敷衍。(长沙市五一中路小学 蔡旻锦) 17、每年只有一个3月5日,但是我们小学生要每天每月都做好事,把乐于助人的精神发扬光大,将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传递。(临沂第六实验小学六年级70班 路畅畅) 18、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士兵,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无比壮丽的人生诗篇,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临沂商城实验学校 许士晴) 19、继续坚持和发扬团结奉献、勤劳简朴、互帮互助的精神,了解“雷锋”,恪守和发扬雷锋精神,做新时代雷锋精神的践行者。(雪野旅游区北栾宫小学二年级 杨福康) 20、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心中要铭记党的教导,勤奋学习,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做一个有理想、懂礼貌、有创造的美德好少年。(哈尔滨南岗区华兴小学 胡杨) 21、学习雷锋,爱祖国,做一个有美德的少年!让爱在我们手中传递,让社会因爱而坚强,尽最大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把爱心传遍祖国各地!(黑龙江省哈尔滨阿城区胜利小学二年四班 付新然) 22、雷锋是我们广大青少年的榜样,影响了我们几辈人,是我们的鲜血里流淌着的雷锋精神,让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美好品质,散发着正能量,激励着我们实现中国梦!(郑州市44中高二一班 顾松贺) 23、雷锋,一个伟大而平凡的战士,树立起了一块不朽的丰碑。简爱说过:没有爱的世界是一座坟墓。是的,雷锋的精神并非不可复制,实现价值,重在践行。(云表二中105班 林其标) 24、恪守雷锋精神、发扬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只要我们处处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每人多做一点,就会使我们的校园、家园更加美好!(青岛市北仲路第二小学四年级二班 修博文) 25、学习雷锋叔叔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传播文明习惯,用我们的行动,做一个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的好少年。(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三甲班 李振凯) 26、学习雷锋精神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应该做到的,我们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从现在起,严于律己,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小雷锋”。(104团中心小学初一四班 文兴杰) 27、踏入新世纪的'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自己的父母、亲人、邻居、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捐给灾区、不幸的人和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八庙乡中初一四班 冉小英) 28、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我们要将学习雷锋精神与践行“中国梦”放在一起,自觉在家做一个好孩子,在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优秀的小公民。(天心区披塘小学 龙涛) 29、我将从自身做起,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做一名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努力学习,为他人服务,为把我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也祝愿我的祖国早日实现强国梦!(铁岭小学五年八班 王禹铖) 30、学习雷锋叔叔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传播文明习惯,用我们的行动,做一个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的好少年。(芙蓉区五一中路小学三甲班 张灏琰) 31、我在课下读了很多雷锋故事,课外时间,我像雷锋叔叔一样多做好人好事,我被学校评为学习“雷锋好少年”,我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像雷锋叔叔学习,多做好人好事。(泰安市宁阳县蒋集镇吕庄小学学生) 32、学习雷锋,重在践行。我们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履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人人争做美德少年。(临沂商城实验学校 张意涵) 33、学习雷锋精神,做新一代美德少年,献爱心,树新风;学雷锋、做平凡事、做平凡人;雷锋事迹在身边,做雷锋式少年;学雷锋精神,圆我中国梦;善美容城,美誉校园。(容城县师庄小学 师佳怡) 34、雷锋叔叔虽然离开了,可是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向雷锋叔叔学习,乐于帮助别人,为社会创造一个和谐互助的氛围吧!(青岛鞍山二路小学二年级四班 张梓乔) 35、雷锋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一点,这个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杭州市古荡一小六4班 黄婉琴) 36、我们要做一名美德少年,以雷锋为榜样,不怕累、不怕苦、无私奉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学习,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杭州市文一街小学政苑校区一2班 陈宣融) 37、大家常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正是这新一代少年,我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而雷锋,在人们心中是不可磨灭的道德模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的钉子精神,学习他的乐于助人、从来不留名的美好品质,让我们一起来学雷锋吧!做个向雷锋一样的人。(辽宁省兴城市东辛庄中学七年八班 冯冰冰) 38、世界上有一种精神叫乐于助人,世界上有种心灵叫善良的心,帮助别人的心,可能谁都有,可是让善良的心战胜私心可不是简单的事。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多帮别人,多做善事,给自己一颗善良的心,给自己一颗无悔的心。(肇东市第五中学三年九班 由彩月) 39、学习雷锋精神。让我们一起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热爱祖国,勤俭节约,无私奉。用实际行动去传承雷锋精神,去感染别人,让我们的身边出现更多的雷锋,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帮助。人人争做活雷锋,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安顺市简嘎学校八年级 潘继刚) 40、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像雷锋一样把爱带到每一个角落。(贵州省绥阳县温泉中学七2班 刘艳) 41、学习雷锋,做一个有美德的少年!让爱在我们手中传递,让社会因爱而坚强,尽最大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把爱心传遍祖国各地!(新乡凤泉西同古小学 苏晨洁 郭祖海 李祥倩 郭欣悦 李怡然) 42、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尽我们的每一份力,去帮助别人,才是实现我们真正的价值。(伊川县 实验中学 许佳琦) 43、学习雷锋,生活在这个文明的时代,我们也要为这个社会发一分光、发一分热、添一块砖、加一片瓦,让这个社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更美好。做了善事,我们周围的人就会高兴,就会喜欢,使我们更容易成功和快乐,雷锋同志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我们也可以这样做,成长起来。(临沂商城实验学校 刘凯) 44、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应该从节约“每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一分钱”从我们身边小事做起,以浪费为耻,以保护资源为荣;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精神,处处争当“爱心小使者”。(新左旗阿二校一年级二班) 45、我有一次在马路旁边看见一位老奶奶想过马路,我连忙扶着老奶奶走过了马路。老奶奶说:“谢谢你,小朋友!”我说:“我是在学雷锋,做好事,做一个美德少年。”老奶奶说:“你真棒!”我的心里特别的高兴。今后我也会继续帮助别人,做一个真正的美德少年。(马坡岭 肖哲彦) 46、“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叔叔说过的一句话,虽简短,却令人刻在心里;虽质朴,却蕴含着许多道理。是啊,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可你如果每天做许多件好事的话,可能会超过十万件。虽然雷锋叔叔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会永远传递下去,像火炬一样永不熄灭!(北京市海淀区育鹰小学五三中队 杜嘉玥) 47、从小我就听说了雷锋,他的精神永驻人间,他是我们每个人应该铭记在心的,他的精神要让我们发扬光大,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好人好事,让社会中充满爱,我爱人人,人人爱我!(浙江省绍兴市建功中学初一5班 俞一洲) 48、雷锋精神是新中国的道德典范,是新中国精神文明的代表。雷锋精神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为无数青少年树立了标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要继续高举雷锋精神的旗帜,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争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南岗区雷锋小学一年二班 陆佳怡) 49、我们在学习雷锋精神的同时,更要感谢雷锋,感谢他带给我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谢他带给我们整个社会和谐互助的氛围,3月5日过去了,但是我们还将在今后的日子里,学会用感恩的精神去感谢、帮助我们身边每一位亲人、朋友。让我们将学习雷锋的精神,延续在感恩的情怀中。(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二班 陈芳) 50、“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雷锋叔叔,你的英灵已逝,可是21世纪慢慢会涌现出第二个雷锋,第三个雷锋……愿雷锋精神永驻人间。作为 00后,社会沧海桑田变化,日新月异翻天覆地。但一颗颗包含温暖的心灵则会升华!愿我们沐浴雷锋精神的甘露。(临沂商城实验学校 谢枫) ;时代少年团用过五三的哪些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生平和创作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课余继续从事创作。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骆驼祥子》是他个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作品。他从30年代初起 ,开始写作短篇小说 ,作品收入《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等。其中如《柳家大院》、《上任》、《老字号》、《断魂枪》诸篇,绰约多姿,精致完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 ,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1946年3月,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继续旅居美国,从事创作和将自己的作品译成英文。 新时代的新成就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 回答者:532914557 - 秀才 二级 11-17 14:42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口》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马嘉祺、宋亚轩、严浩翔。因为其3位在明年即将迎来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场考试——高考,粉丝们就给其送来了“五三”。所以是其三位用过。五三是5年高考3年模拟简称,是2008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主编是曲一线。
安庆师范大学函授录取
上一篇
01-02
厦门大学录取招生办
下一篇
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