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overseas/36756.html
1、 最近看了由张丽玲拍摄的一系列老纪录片《在日本留学~生活的日子》,记录了90年代在日本留学的一批人儿,不论是什么原因到达日本,在那里,这些中国人都在认真的生活,基本上每一部都特别让人感慨。 张素,最小的留学生。1996年9岁的...
1、 最近看了由张丽玲拍摄的一系列老纪录片《在日本留学~生活的日子》,记录了90年代在日本留学的一批人儿,不论是什么原因到达日本,在那里,这些中国人都在认真的生活,基本上每一部都特别让人感慨。 张素,最小的留学生。1996年9岁的小女孩张素跟随母亲去日本和父亲团聚,并开启了留学生活。 第一次出国,并且在异国生活,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真的不简单。第一天在学校报道时,张素就懵了,全日语授课,她一句也听不懂。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对曾经在国内做班长总是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她来说,觉得特别难受,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她忍不住用手擦一擦。 想到刚来日本在动车上,张父张母问她怕不怕,她坚定地说不怕,不懂就学;问她如果有日本小朋友欺负你怎么办?她说用学习对付他们,她要当第一。 之前的豪言壮语在现实面前,张素第一次被打击了。但,镜头转向后面,张素擦干眼泪就开始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是的,她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积极乐观的面对。 开朗又大方地张素很快融入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活,白天认真听课,不懂的就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晚上回家吃完饭,又继续和妈妈一起听爸爸讲课。周末,自己一个人搭公交去语言学校学习日语。 一年以后,张素已经是班里的第一名。 2 丁尚彪,这应该算是中国时代下的一个代表人物。1989年时年35岁的丁尚彪筹够了几万块学费从上海告别妻女出发去日本学习。 丁尚彪出发前认定这是他改变命运的最后一个时刻。16岁就下乡到安徽一个贫穷的小乡村参加劳动的丁尚彪学历只有初中,直到24岁回上海,他经历了中国那个特殊的年代。回上海以后,他发现自己成了最下层的老百姓,学历不高,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去工厂养家糊口。直到后来听朋友说起,海的对面岛国,走在街上都能捡到电视机冰箱。于是,他在那个留学兴起的年代选择孤注一掷,他想要去日本读语言学校然后上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到日本以后,才发现,他们同期去的56名中国同学都被骗了,学校地址位于东京郊外特别偏僻的一个大山里,周围只有十几户当地人,一到冬天就会大雪封山。而学校也是用的以前一个中学的旧址,只招收中国学生。面对日本高额的学费,所有同学都想的是半工半读,但如此偏僻的山里,怎么可能实现呢?于是乎,在一个冬夜里,他们选择集体大逃亡。 就这样,丁尚彪丧失了日本签证,他成了黑户。从1989年到1997年,8年,丁尚彪在日本到处打工,省吃俭用,他整日提心吊胆,因为是黑户,怕被警察逮捕遣送回国,他只能去一些餐馆洗盘子或者打扫卫生,一天兼三份工,不仅还清了在国内的欠债,还为女儿出国读书积攒了学费。 看清了现实和命运的捉弄,丁尚彪没有气馁,他把改变命运的棒子交到了女儿手里,憋着一口气一定要让女儿出国读书去见识外面的世界。 而女儿也不负众望考上了纽约的一所大学,转机途中到日本和分别8年的父亲见了一面。再见面时,父女俩都微笑面对,只是在离别时,隔着玻璃窗两父女都忍不住抹了眼泪。而丁尚彪仍然在日本坚守着,家人都让他回去,他还是认在日本能为女儿提供更多选择,让女儿专心读书。 此后,一家人分守在三个地方。 又是7年过去,在上海的妻子申请了10多次的扑美签证终于申请了下来。这一次,夫妻俩也终于在时隔15年后在日本相聚了。15年,分别是还是青年的俩人,再见时,都已不再年轻,特别是辛苦劳作的丁尚彪,牙齿已经松动,头发有些微秃。 刚开始,妻子以为丁尚彪在日本有了情况,离开以后一直不回去,但每月都按时收到汇款,后来看到摄制组拍摄的日本情况,妻子一直掉眼泪,她说,老丁太苦了,他为女儿和这个家付出了太多。短短的3天,夫妇俩特别珍惜,去了日本一些景点游玩,拍照吃小吃,仿佛回到了年轻时。然而,分别的时刻还是到来,又是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场景,一个在车外,一个在车里。 直到2年后,女儿博士毕业,在纽约一所医院实习,丁尚彪终于离开了日本。 3 韩松,26岁,上海的一名高干子弟,1996年去日本的目标很明确,一定要考上大学,让周围人刮目相看。 刚到日本时,穿着西装革履的韩松在西餐店用英语高傲地向服务员点餐,一边高谈阔论,他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是他克服不了的。只是镜头一转,回到出租屋里,不到7平米的房子,韩松有些泄气,看着脏脏的灶台,破旧的小屋,他忍不住吐槽了不知道为啥要跑到日本来受罪。在国内,他是很多人打破头都想接近的人物,到了日本,他啥也不是。 很快,韩松脱下西装,一边去餐馆打工赚学费,一边去语言学校学习。对于完全没有日语基础的他来说,学习真的是特别痛苦的一件事,老师告诉他如果要想进日本的大学,首先要参加语言资格考试。满分400分,至少要考到320分才有希望。 于是乎,0基础的韩松开始了死磕。白天在中餐馆打工,从早上9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030。只休息半个小时,韩松说他都不知道一天洗了多少盘子,腰都直不起来了。以前吃饭挑剔的他,现在只要给他一盘泡菜,他能吃3碗白米饭。晚上,回到家,还要继续背单词,通常睡觉的时间已是凌晨三点左右,一天可能就4、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周末则继续去语言学校学习日语。 不到2个月,韩松瘦了30斤。从刚来时的微胖到现在两颊凹陷,判若俩人。就这样,韩松虽然嘴上说了很多次实在受不了干脆打道回府,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密密麻麻记载了10000多个单词的小本子,韩松每天都在死磕,背了忘忘了继续背,坚持要拿下。 2年后,韩松语言考试330分,同时通过了日本明治大学的考试面试。 韩松流下激动的泪水,他觉得自己好像不一样了。是真的成长了,不管将来怎么样,以后老了这段经历他可以自豪地告诉子孙。 纪录片里还有许多奋斗拼搏的留学生,每一个人都在异国他乡为生活努力着,为梦想努力着。 又想起了那句话:多年后的你一定会感谢那些年拼命努力的自己,真的不是鸡汤,而是力量! 致所有努力奋斗的人们—— 日本的留学生活里的王尔敏和韩松第1、2集:初来乍到(上、下)人物:王尔敏,19岁(当时)浙江省舟山市人。韩松,26岁(当时)江苏省盐城市人,已婚。1996年4月21日下午,两名来自中国自费留学的中国青年,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踏入了东京成田机场--日本的国门。他们素不相识,抱着不同的理想,迎接一切从零开始的挑战。从他们走下飞机的那一瞬间起,摄制组跟踪拍摄了二年半,忠实地纪录了他们“初来乍到”的泪水与笑容,记述了他们完全不同的成长过程第3、4集:彼岸的青春(上、下)人物:大学生的群像,平均年龄25岁。受尽溺爱的柳林来到东京后,每天洗11个小时碗,脚底板疼得不敢着地。他却很自豪:“我柳林也能吃苦,也是一条汉子!”西装笔挺的陈晨没有一分存款。毕业前夕又因故失家,成了流浪汉。冬夜,他踯躅在东京街头陈麒来日本6年,上学打工,每天只能睡3小时,电车成了他的床。还有福建来的渡边敏行,江西来的李芳彼岸的青春岁月,苦中有乐。第5集:家在我心中人物:丁尚彪,43岁(当时)上海市人,来日8年。妻子和女儿留在上海,单身到日本留学。因所在的日本语学校之故,迫使他走上了专念打工的路。丁尚彪一口气在日本乾了8年,每天少则乾两份工,多则乾三份八年来,他没有休息过一天,没有回过一次国。拼命地打工挣钱,是为了把上海的女儿送到世界一流大学去读书。这一强烈的愿望支撑着老丁的人生。他的信念是:“我在日本多打一个小时工,女儿以后就可以安心地多读一个小时书”。1997年6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读书的女儿丁晽,终于获得了美国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年8月,八年多没有见面的父女俩在东京相会。现在,老丁一家三口,分别在上海、东京、纽约。第6集:角落里的人“黑户口”在日本法律上称为“非法滞留”,处理措施:规劝或驱逐出境。一旦“黑”了,升学、正式就职乃至自由回国探亲等权利将随之失去。而且,平日最怕碰上警察在日本,“黑”了的同胞有数万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阶层。近年来,由于日本经济不断下滑,靠打工挣钱的路越来越窄,出路何在?在这集中,着重介绍了三个“黑户口”约2年里的生活变化以及对人生出路的思考和选择。最后的结果意味深长。第7、8集:小留学生(上、下)人物:张素,女,9岁(当时)北京某小学三年级优等生。留学生的第二代,他(她)们跟随父母漂洋过海,突然被带到一个陌生的外国小学,失去了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和朋友二年后回国时,难忘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得了班级第一,还有深埋在心底里的真诚和友谊。摄制组从张素来日本第一天开始,到两年后回北京,一直跟踪拍摄。第9、10集:我的太阳(上、下)人物:李仲生,45岁(当时)北京市人。来日11年。1986年,34岁的李仲生来日本留学,考上博士课程后,老李的妻子便不让丈夫打工了,全家的生活靠妻子洗碗的收入来支撑着。96年夏末,老李抱着筹资在国内建一所学校的想法,听信了诈骗组织“KKC”成员的谎言,在没和妻子商量的情况下,将妻子花了10年心血攒下来的全部财产--400万日元,投向了“KKC”妻子,终日泪水不止--结婚15年的夫妻最终分居了。45岁的李仲生带着书,在中野区租了间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每周外出2-3次打零工,维持生活,每天写论文到天亮--离提交论文只有半年。96年除夕,妻子让老李回家吃顿团圆饭,望着增添了不少白发的妻子和默默包饺子的女儿,李仲生感慨万千,放开喉咙,唱起了十几年前唱过的那首名曲--我的太阳日本的除夕之夜,十分地宁静,李仲生的歌声在街头回落,迫人胸怀最终论文赶在最后一天写完了,但论文答辩却没有通过,后来李仲生一边打零工一边继续写论文,直到题目夫妻俩都失去了工作,题目一家仍然快乐的生活着~~~~~~~~以前去日本留学的,在《我的留学生活》记录片中的王尔敏`韩松现在的状况?在日本的留学生活里,王尔敏和韩松各自展现了独特的经历。王尔敏毕业后在日本找到了工作,而韩松则在街头为餐厅拉客,尽管这种行为可能让人意外,但日本的干净程度令人印象深刻。日本的公共卫生标准极高,连公共厕所都干净到允许学生在里面用餐,以避免被误解为不合群。进入学校,无论是语言学院还是其他地方,换拖鞋的规定是学生们必须遵守的日常习惯,这显示了日本人对细节的严谨态度。在垃圾处理上,日本的规定细致且严格,根据垃圾类型和投放时间的不同,居民必须正确分类并按规定时间投放,否则会面临罚款。这种规则意识深入人心,成为了日本人生活的一部分。对于留学生来说,课余时间兼职打工是常见的生活方式。日本学校通常只安排半天课程,剩下的时间学生们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或打工。但打工时间有限,留学生每周只能工作28小时,这足以应对基本的生活开销,甚至有人借此赚取学费,显示出日本工作环境的灵活与吸引力。我们的留学生活分集介绍对不起啊我只是想说这个是不容易查到的 纪录片的记者制作人都是找一些人找完拍完都是走人了不大联系的除非你就突然整理纪录片否则大家也不清楚的文章标题:我们的留学生活分集介绍文章内容:第1、2集:初来乍到(上、下)王尔敏,19岁,浙江省舟山市人;韩松,26岁,江苏省盐城市人,已婚。1996年4月21日,两名来自中国的自费留学生,踏入了东京成田机场。他们素不相识,但各自怀揣梦想,开始了全新的挑战。摄制组追踪拍摄了两年半,记录了他们的初来乍到,泪水与笑容交织的成长历程。第3、4集:彼岸的青春(上、下)大学生群像,平均年龄25岁。柳林,每天洗11小时碗,脚底板疼得不敢着地,自豪地说自己也能吃苦;陈晨,毕业前夕失家,成了流浪汉,在东京街头度过冬夜;陈麒,来日6年,上学打工,每天只睡3小时,电车成了他的床;渡边敏行,李芳,福建,江西来日,彼岸青春苦中有乐。第5集:家在我心中丁尚彪,43岁,上海市人,来日8年,单身留学,走上了专念打工的道路。他拼命打工,只为女儿能就读世界一流大学。女儿丁晽在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读书,最终获得了美国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父女八年未见面,终于在东京相聚。老丁一家三口,分别在上海、东京、纽约。第6集:角落里的人非法滞留者在日本称为“黑户口”,面对的后果是权利受限,日常生活受到威胁。在日本,有数万非法滞留者形成了独特的阶层。近年来,日本经济下滑,打工挣钱的路越来越窄,出路何在?本集中,着重介绍三个非法滞留者2年生活的变化以及对人生出路的思考和选择。最后的结果意味深长。第7、8集:小留学生(上、下)张素,9岁,北京某小学三年级优等生。作为留学生第二代,他(她)们被带到了陌生的外国小学,失去了熟悉的环境和朋友。二年后回国,不仅成绩优异,更重要的是内心深处的真诚和友谊。摄制组从张素来日本第一天开始,到两年后回国,一直跟踪拍摄。第9、10集:我的太阳(上、下)李仲生,45岁,北京市人,来日11年。1986年,34岁的他留学日本,考入博士课程后,全家人依靠妻子洗碗的收入生活。1996年夏末,李仲生受骗,将妻子辛辛苦苦攒下的400万日元投向了诈骗组织“KKC”,导致家庭破裂。妻子终日泪水不止,夫妻最终分居。李仲生每周外出打零工维持生活,每天写论文到天亮。最终论文答辩未通过,一家仍坚持快乐生活。扩展资料《我们的留学生活一在日本的日子》是一部介绍新一代海外游子在日本求学奋斗的系列纪录片。由留日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自己集资,历时三年,屡经磨难,亲手制作的。全片共 10集,每集约50分钟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真实记录,为研究新一代留学生的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影像资料;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是无数在日留学生献给祖国和亲人的爱!
韩国留学贷款资料怎么弄
上一篇
11-19
有护照自己怎么出国留学
下一篇
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