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overseas/32147.html
首先看看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从生理上讲,老年期各种身体功能开始退化,听力、视力处于下降的状态,身体虚弱,握力、速度下降,高血压、各种慢性病随之而来,这些身体功能的退化导致老年期鉴别能力下降,会导致老年人特别依赖人。从心里上讲,所谓“老...
首先看看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从生理上讲,老年期各种身体功能开始退化,听力、视力处于下降的状态,身体虚弱,握力、速度下降,高血压、各种慢性病随之而来,这些身体功能的退化导致老年期鉴别能力下降,会导致老年人特别依赖人。从心里上讲,所谓“老小孩”就说明老年人在心理上会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善良,也更容易亲信陌生人,导致老年人更容易上当受骗。整个老年期是收缩退化走向死亡的时期,很多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害怕,会过度依赖药物和保健品,老年人之所以如此喜欢购买保健品的原因所在。目前城里老人大都是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老人,他们处在计划经济,都是非农业户口,端的是“铁饭碗”,都有很高的退休金,加上他们过过苦日子,知道勤俭节约,年老了,孩子有成家立业了,有了些余钱。他们的主要事情就是养生,养生的主要特点就是健康,所以,一些不法分子,抓住城里老人这一心理,充分发挥不法分子的“聪明才智”,大肆忽悠,和传销一样,给老人洗脑,加上年龄大,孩子不在身边,就开始试着购买一些不法分子的所谓产品,接着不法分子源源不断的掏空城里老人的腰包,等到钱没了,也就知道被骗了,最多的城里老人被骗上百万元。城里老人每天别看挺忙叨,又是广场舞又是旅游、同学聚会的,但其实都是空虚惹的祸。我的很多同学出国留学或直接定居了,包括姨妈家的表姐。留守老人空虚、寂寞才让一些口口声声喊爸、喊妈的保健品推销员有机可乘。记得电视采访过一个买了60多万元保健品的大爷,他说:“我知道他是骗子,但是我愿意听他喊爸。”遇到如此可怜又任性的大爷,估计骗子也没想到。还有些老人,因为孩子常年不在身边,所以骗子说病危、绑架、违法等,他们也无从判断城里老年人文化水平高,人清闲,手中有退休工资,银行里又有存款,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他们天天是饮食节,旅游节,时装节,购物节,保健日。而且购物场所多,任她们自由选择,大家都拥手智能手机,家中有电脑,外界有推销员上门,把其产品吹得天花乱坠,老年人对保健品情有独钟,只要它吃了能消炎止痛,降血降脂,长寿美容美发,那不管它价格有多贵,暂时买一个疗程,几千块试试看吧。但在农村,这种现象很少,大被骗的人数很多,主要是因为农村老人真的没有多少余钱,孩子结婚的彩礼、房子、车子等几乎被花的差不多了。但每年的农村养老金和地里的一点收入,也可以存一点钱,这是省吃俭用,只是为了防止有病而用,这是用在刀刃上。所以,想骗农村老人多的钱,这是不可能的,话多了,就需要向子女或者亲戚借,这样骗局就会被揭露。当然不法分子在农村行骗,心里有数,也有自己的底线和标准。农村老年人就不一样了,一旦收了儿媳妇,嫁了女儿,身上包包早已空空是也,更不用说银行有存款,大多数老年人连银行帐号都没有,就是剩下几个钱,儿女们拿去买车买房,做小生意去了,还有的为了吃几块钱利息,把钱借亲戚朋友们了,还有一部老年人全靠儿女资助度日,有的跟着儿女吃住,要什么东西儿女安排购买,手中根本没钱,就是有几个零钱,你一个小商小贩,卖狗皮膏药之人,连雷打都支使不出来,看你们怎么去骗他们。不要以为乡村就是宁静的世外桃源,现在农民腰包鼓了,老人们衣食无忧,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精神提升。一些电话诈骗等远程手段无孔不入,也盯上了老人。南瓜原来在广西连江村采访人的一个退休老教师,曾向我求证,有号称北京三甲中医院的人员多次打电话希望他买特效药,还留了北京的网址地址,非常逼真,其实也是诈骗团伙。此外,乡村非法集资诈骗农民的新闻在河南等地也多有发生。其次现代社会老年人独居和空巢的比例非常高。由于城市化和人口流动性增强,老年人空巢比例逐年提高,据2015年小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将近50%的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现代老年人要么单独居住,要么与老伴居住,子女都不在身边。空巢比例高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情感孤独,老年人空余时间多,没有子女和孙子女陪伴,老年人会非常寂寞,有事了连个商量、说话的人都没有,这个时候,这些骗子乘虚而入,给些小恩小惠,送鸡蛋,量血压,甚至拉老年人免费去旅游,最终导致了老人认为这骗子姑娘小伙子比直接亲闺女、亲儿子还亲,陪聊,按摩捶背等等本该子女尽孝的,骗子全替代了。最后出其不意推销产品,怂恿老人买保健品的时候,好多老人不仅相信是真的,为他们好的,甚至都不好意思拒绝。二是子女不在身边,做决定的时候没有人商量,真正受骗了也不敢告诉子女,怕子女担心或被子女骂。这就是为什么陈红那首“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所有老年人的心声。再次呼吁天下所有的子女经常回家看看,一老一小,老人代表家庭的过去,孩子代表家庭的未来,不能只看将来,天天围着孩子转,而忽视过往,老年人在家族精神传承、凝聚兄弟姐妹情感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老人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所以保护好、爱戴好家里的老人,尽量和老人住在一起,不仅能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有所预期,而且有助于保存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故事。骗子一族,专门研究哪里钱多。能干骗子这活的人也不是一般人。机敏,嗅觉好,心黑。曾经一个郊区拆迁补偿款多达几百万。听说在这个地方聚集着形形色色的骗子什么六合彩。赌博。推销保险。推销这个娱乐的裸演,那个的无数。让经不起诱惑的人房没买。钱也没了。过去教育有钱人多,什么理财。保健品如果有底档查查材料。都是几位数的消费。骗子日日在思索钱在哪里。改革钱十年老年人没事吧!因为那时候有更多的骗钱的机会。有骗子专查处级以上的名单,然后要钱。听说一般都能给。而且不报警。因为骗子知道他们的钱都不是好来的。骗子善于发现商机。眼下。没有什么可骗了。他们发现了有工作的老年退休工作者。他们省吃俭用的攒钱。就让骗子们看见了。骗子们还真好得手。后来所有想钱想疯了的一齐骗老年人。所以老年人成了受骗的重灾区。老年人对青年人有什么忠告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养老模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家庭养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成员对上一代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及养老送终等一系列生活安排的养老方式,这是一种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作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的“反哺式”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今天,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并能够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养老模式,是中国学术界、政府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产生的基础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种养老模式的产生、发展有其特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 (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是家庭养老的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同时又是生产单位,而且还担负着为其成员提供各种保障的功能。马克思所说的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都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单位中,生产资料为家庭成员所共有,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依靠家庭有限的土地资源一直劳作到老,以此来保障自己的生活需要。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家庭中的老人不仅拥有对土地和生产资料的支配权,而且还可以把自己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活技能传授给晚辈,在身体和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老人还能帮助子女照顾孩子,这些对晚辈的生存和发展都极为重要,老年人因此受到子女们的尊敬、奉养。可见,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子女离不开老人,老人也不会产生与子女分开的愿望。 (二)传统“孝”文化是家庭养老的思想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是建立在儒家文化基础上的。儒家文化是一种敬老、尊老、养老的文化,它提倡长幼有序,弘扬孝道。儒家文化强调“孝”、“敬老”、“尊老”,敬老是指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在父母面前要保持平和、愉悦的神色。“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就是说如果只赡养父母,就是每一顿饭都给他们酒肉也不算是“孝”,真正的孝是要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爱,表现出的是语气的和缓,态度的和悦,行为的谦恭。“尊老”是指对老年人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敬,孔子指出:“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说对父母要尊、要敬,只养不敬与犬马没有什么区别。儒家的孝,是在尊和敬基础上的孝,对父母的尊和敬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孝经》把孝视为“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本”。中国传统孝文化还提出了“孝”的行为和标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作为子女,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要做到“无违父母”,以顺为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老而无怨。”就是说如果父母有过错,子女要委婉劝谏;如果父母不愿意听从也要恭恭敬敬,不要触犯他们。古老的孝文化孕育出了具有强烈孝观念与孝行为的中国人。老年人在家中颐养天年,享受着来自子女、孙辈的侍奉、照料,成为中国老年人理想的晚年生活。 (三)世代同堂的家庭结构为家庭养老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本 “四代同堂、儿孙绕膝”是中国家庭和睦与幸福的一幅美好图景,也是人生的一大幸福追求。中国古代有“父母在、不分家”之说,兄弟结婚之后一般都与父母共同生活,兄弟两三个加上妯娌,还有众多孙子女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家庭成员众多、人丁兴旺,家庭养老就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本,从物质到时间、精力上都能给老人提供比较充分的照顾。 二、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优势 1老年人能尽享天伦之乐。俗话说“知父母心者,莫若子女也”。家庭养老,由子女晚辈照料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脾气爱好、心理需求等其子女自然比其他人了解得深入全面,子女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顾父母;老年人的需求、愿望也能比较及时地向子女提出,老年人和子女沟通起来比其他人要容易得多。在这种养老模式中,老年人长期与子女共同生活,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一般都能承担一定的家务并照料孙子女。长期的共同生活,相互的关心和爱护、交流和沟通,几代人之间会产生深厚的情感。“含饴弄孙”、“儿孙绕膝”让中国老年人可以尽享天伦之乐。 2家庭养老能够保持家庭的团结和增强凝聚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中,强调个人对家庭及其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人们极为重视家庭观念,看重家庭对个人发展的作用,认为家庭是个人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平台,父母子女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长期实行的家庭养老模式,使人们树立起了牢固的家庭观念,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保持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家庭成员普遍重视家庭的经济、情感、社会功能,强调血缘、亲缘关系。“血浓于水”、“家和万事兴”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 3家庭养老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家庭可以使老年人得到精神慰藉,老年人特别珍惜、重视与子孙的亲情,当他们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时候更需要情感的交流、精神上的慰藉。子女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养老机构服务人员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很大的不同。子女对父母的照顾往往是先赋角色和情感角色的统一,在这种照顾过程中有大量的情感投入,关心和爱护往往是发自肺腑的,老年人在这种关心和爱护中,得到了精神和情感的满足,免除了孤独寂寞感;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的照顾往往是功利角色和理性角色的统一,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常常出于工具理性,因而这种关心和照料常常缺少一种温情,而这正是老年人精神上最需要的。 4家庭养老减轻了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负担。我国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同时,我国是在国家未富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这给社会养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我国长期实行的家庭养老制度,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兴办养老机构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节约了国家和社会的养老成本。家庭养老由子女承担老年人的生活费用并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负担。 (二)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劣势分析 1家庭养老缺少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家庭养老是一种通过社会习惯和习俗约束形成的非正式养老制度,这种养老模式缺少稳定性和制度保障。家庭养老是以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为基础,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其老人的晚年物质生活可能比较宽裕;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家庭,其老人的晚年物质生活可能比较紧缺。同时,实行家庭养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仅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还受到子女道德观念、道德水平的制约,在子女缺乏“孝心”和道德观念的富裕家庭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在现代社会,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又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家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家庭经济状况的不稳定因素也逐渐增多,失业、灾害、疾病都可能使家庭养老受到影响,建立在单个家庭和家庭成员道德水平基础上的家庭养老模式,由于不同的家庭状况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差距。 2世代同堂的家庭结构,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和代际冲突。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剧烈的变迁,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在成长环境、社会阅历、社会心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导致两代人在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几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就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当代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老年人大都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如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家庭调查结果表明,“只要住房条件允许,亲代和子代都有分开而居的倾向:亲代想与子代分开居住的比例为786%,子代想与亲代分开单过的比例为774%。” 3老年人社会参与度低,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在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在退休或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基本就与社会失去了联系,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主要交往对象是家人。老年人对社会事务缺少关心、不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逐渐与社会脱离,很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感,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子女一般工作都比较忙,生活压力比较大,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陪伴老年人,失落感、苦闷感成为老年人常有的一种情绪感受。 三、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家庭人口数量逐渐减少,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人口在减少,在未来几十年内“四二一”(甚至六二一、八二一)家庭在逐渐增多,一对夫妻要赡养4位(甚至更多的)老人、抚育一个孩子,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将是难以承受的。年轻一代无力承担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养老已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同时,家庭日益小型化、核心化,使子女不再可能像过去与父母共同生活那样给父母较多的关心和照料,这种家庭结构使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为继。原来由家庭承担的养老功能必然向社会转移,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二)空巢家庭日益增多 子女是家庭养老的重要支持者,这主要体现在子女的数量和子女与父母的居住方式上。在传统社会的“大家庭”情况下,子女众多,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料、经济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慰藉。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子女的数量大大减少;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的流动直接导致了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下降。大量的城市人口到异地求学、工作甚至出国留学;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工作和外出务工经商。由于中青年的社会流动性增强,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由全国老龄委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与2000年相比增加的非常迅速,提高了77个百分点。我们对其中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已经达到561%。”老年人与自己子女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情况越来越多,即使子女定期给老年人提供养老费用,但老年人很难得到子女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养老服务无法保障;同时,父母子女之间聚少离多,久而久之,代际间情感日渐冷漠,家庭养老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三)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产生于农业社会,它是以“崇老文化”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以“父权制”、“家长制”为中心,父母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是家庭中的权威,长辈对家庭成员有绝对的制约作用,晚辈对长辈处于绝对的服从和无条件奉献的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观念在逐渐弱化,个体的主体地位在增强,平等意识成为社会的主体意识。这种平等、自主意识逐渐渗透到家庭关系中,改变着家庭的代际关系。老年人在家庭中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子女对家庭事务也有发言权,而且由于年轻人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文化反哺”现象日益增多,老年人不再具有传统的绝对权威,他们不能再强迫子女接受他们的观点和做法。而且在现代社会,年轻人对家庭的经济收入的贡献大大超过了老年人,他们对父辈的依赖已经大大减少,老年人正在逐渐丧失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四)年轻一代养老观念逐渐淡漠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美德,对家庭养老的实现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传统的“孝道”也在不断受到冲击,传统的“孝道”对人们的约束作用逐渐减弱,人们的家庭责任观、家庭义务观在不断更新、变化。随着年轻一代民主意识、个体独立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的认可度越来越低,年轻一代的思想、意识越来越与市场经济的观念相一致、相适应,他们注重的是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不再以家庭利益为重,出现了重权利轻义务、重利益轻道义、重小家轻大家、重经济利益、轻血缘关系的倾向,传统的道德和孝文化对人们的约束力减弱。由于老年人的经验不再是子女成长、发展的财富,老年人对子女的价值进一步下降,传统的“孝”观念正在逐渐失去维系家庭养老功能的作用,年轻一代养老意识正逐渐淡化,有的甚至把老人看成是家庭的负担和包袱,不赡养老人甚至打骂、遗弃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家庭养老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需要构建现代新型的养老模式。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总财富还不够丰厚,还不能主要依赖社会养老。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探索一种依靠老年人、家庭、社区、社会等多种力量共同为老年人服务的多元化的养老模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选择,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自我养老 自我养老主要是指老年人要有足够的养老资金,在经济上实现独立,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并自我寻找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慰藉,摆脱对子女和他人的依赖。首先,老年人要增强独立意识和自我养老观念,从中年时期开始为自己储存一定的养老金。拥有充足的养老金,是自己晚年生活幸福的有力保障。中国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几乎把一生的积蓄全部用来给儿子盖房、娶媳,晚年完全靠子女的经济供养,使自己的晚年生活缺乏保障。其次,老年人在自己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买菜、做饭、洗衣等日常家务活动,不但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身体,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再次,老年人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社会参与中寻找精神慰藉,以摆脱晚年的孤独与寂寞。老年人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参加一些社区组织的活动,如志愿者服务,歌、舞、棋、牌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减少老年人对子女的精神依赖,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分居式家庭养老 分居式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子女要尽赡养老人的责任与义务,要给予老年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子女仍然是赡养老人的主体。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家庭养老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条和第十一条分别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尽管家庭养老面临种种的困境和挑战,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实行社会化养老财力还不足。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明,单一的社会化养老很难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家庭养老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庭人伦,老年人很看重家庭带来的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这只有在家庭中才能感受到,所以家庭养老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是我国重要的养老方式之一。但实行家庭养老,也正在由老人与子女共居的家庭养老模式向分居的家庭养老模式发展,有的学者将这种模式称为“分而不离模式”。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分居形式从实际情况看对供养双方都有好处,一方面,分居可以留给对方自由选择的空间,避免了代际冲突和家庭矛盾;另一方面,在老人生病或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子女的照料,子女经常回家探望老人,老人也可以得到精神慰藉。实践表明,分开居住的形式并没有使得老人和子女间关系变得冷漠,反而由于这种若远若近的距离造就了一种新的家庭关系的和谐。 (三)社区居家养老 社区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医疗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服务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中“家”的含义扩展到了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这个更广泛的意义上。这种养老方式一方面让老年人居住在家中,老年人能够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生活,既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养老心理,又能解除老年人居住在养老院中的孤独、寂寞,避免了西方国家机构养老的弊端;另一方面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来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关心、生活照料及专业化的社会服务。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社区建设也在迅速发展。社区在社会成员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如何依托社区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008年1月29日,由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建设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税务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初级目标是:在城市,所有社区都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起来,努力使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服务队伍不断扩大,组织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在农村,要依托现有的设施资源,通过努力使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1/3左右的村委会和自然村拥有一所老年人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站点,并在建成这些设施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根据这一精神,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都开始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二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以“家庭养老院”的形式帮助没有子女照顾或者子女没有时间和条件照顾的老人,让其享有健康安乐的晚年生活。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对减轻国家负担,弥补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以中国传统家庭养老为依托,兼具西方国家机构养老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它既保留了传统家庭养老的诸多优势,又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可以利用社区照料来弥补家庭照料的不足,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的养老模式。 (四)互助养老 互助养老主要是依靠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照顾他人能力的老年人和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一种养老模式。互助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的延伸,是社会化养老的初级形式,是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一种过渡,是符合中国现实的一种养老模式,而且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 首先,互助养老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由于老年人有着相同、相近的人生经历,对问题、社会有相近的看法和观点,有一些相似的人生感悟,他们在一起能够相互交流观点和看法,并容易达成共识,从而消除苦闷和烦恼,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这对形成愉快、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排除老年人心理方面的孤独感和失落感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并且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互助养老能够增强老年人的独立意识。在西方社会,老人很注重自己的独立和尊严,只要健康情况允许,都愿意单门独户居住,并为能自我照顾而感到自豪。中国人在自己老了以后,往往以孩童的心理希望得到子女的照顾和关怀,所以,中国民间有“老小孩”之说。在互助养老中,高龄老人得到了低龄老人的服务,减少了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老年人这种独立意识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和压力,子女可以更好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老人可以从子女那里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这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代际关系。 再次,互助养老能够增进社会的和谐。互助养老是社区邻里中有一定照顾能力的低龄老人对高龄老人的生活照料、精神关怀,这种养老模式,突破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养老的局限,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具体体现。在互助养老中得到关怀照顾的老年人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长辈,而是社区中参加互助养老的所有老人,所体现的是一种大爱、博爱,这种博爱必将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五)社会化养老 社会化养老是养老从家庭走向社会,从非正式制度走向正式制度的过程。养老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必然。养老社会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养老资源提供者的社会化,主要是指养老的经济支持由家庭提供转向社会提供;二是指养老职能承担者的社会化,即养老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由家庭提供转向由社会提供。养老的社会化的目标是实现养老共济,不论贫富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养老保障,提高养老水平,保障老年人能够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老有所养。社会化养老不是对传统家庭养老的否定,而是对家庭养老功能的补充和拓展。我们要实现的养老目标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样的养老目标,不仅提供养老的生活空间和养老服务,还应包含养老的文化和对老年人的真情关怀。在社会化养老的过程中,仍然要提倡“尊老”、“敬老”、“爱老”这样一些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使老年人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获得尊重,使他们更好地融入整个社会生活之中,实现“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发展目标。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老年人给青年人的10条忠告1、别老盯着存款,那些东西只是一个符号,说不顶用的时候马上不顶用,根本没有让你反应的时间,建议各位网友考虑换成其它的东西--比如金条,让各位网友全换也不现实,但是至少应该换一根,每年春节的时候或者国庆的时候,银行都会发行这种金条,大概一万左右一条,上面应该还有某某银行发行的标志和成色注明,您还别嫌贵,买回来放在抽屉里,说不定哪天就能救您一命或者救您老婆一命(在钱没用的时候)。 2、别买房,我指的是不要按揭买房,现在的事情今天说不到明天,一旦经济萧条,那些按借款就能要了您的小命,我必须指出的是:假设房价现在100万一套,您按揭80万,那天还不起按揭,银行拍卖得50万,还有30万呢?您还得继续付!也就是说:您付了首期20万,房子被拍卖后,你无家可归,还倒欠银行30万,还得继续赔给银行--这就是您在签订按揭合同的时候同意的条款,可能您自己都不知道吧?呵呵。 3、别瞧不起乡下的穷亲戚,如果乡下的穷亲戚正好是您的父母,那您更应该搞好关系,真要有个什么大事情,乡下无论如何要比城瑞安全得多,而且这种安全程度是越穷、越偏僻、那就越安全。所以我建议各位网友,乡下真有什么穷亲戚来城里有事找您--能帮就帮,不能帮至少也应该好菜好饭的招待一顿,这顿饭也有可能在最关键的时候救你一命。 4、交朋友要谨慎,尤其是同性朋友,异性朋友其实最终大家都会发展到床上的程度,应该说在政治上是安全的(当然,如果您结了婚,对家庭是危险的),但是同性朋友就不一样了,人都是靠不住的--尤其是在中国,这个朋友对您潜在的危害程度和您与他的亲密程度成正比,因为各位网友年纪都还小,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对这件事情不可能有很清晰的认识--所以我只有说一句话:相信我,没错的!特别是不要跟品行不端的人结交。他们对你的帮助绝不会无偿服务,总会要超出你想象的巨额回报。 5、别入party,我指的是任何party派、团体都不要入,其实您如果没有后台,入什么都是多的,对您一点帮助也没有,您要真有后台,也甭管您有什么问题,一概青云直上,到时候临时加入也没关系。现在有些大学生急着入party,我觉得没有必要--真到了找工作的时候,这玩意会有用?学生会干部或者入party远远没有一张计算机等级或者专业英语等级来的实用,我们单位招人,我是从来不要学生会干部的,我只看毕业成绩单--一门都不许补考! 6、别在吃上省钱,本老人家我是医生,而且是半截入土的医生,那就是说我可以厚着脸皮告诉大家:身体最重要,其它的都是身外之物,身体最重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就是--别在吃上省钱!大部分的病我认为归根到底就是吃没跟上,身体不好,换句话说:吃得好,身体就好。我估计有人要跟我急眼,本老人家你不知道吃多了肉会胆固醇增高、心血管疾病啊?我只有一句话--在这一点上自己掌握,现在的问题不是大家都吃多了肉,而是大多数中国人吃肉不够(这一点我有专业医学杂志的调查报告可以证明)。如果各位网友还是不服,可以开专贴论战,这里我不多说了。 7、不要闲得无聊就去献血,献血对身体是绝对有害的,关于这一点,相信各位网友已经认同了我的观点。尤其是病人仍然在高价买血的现状下,就更没有必要了。您自己的身体也需要照料,真要献爱心,不妨先献给自己。那有人已经开始掳袖子,准备开始打我这个老不死的了:本老人家你个老怪物,大家都不献血,那病人需要血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只要把送往血液工厂提炼各种血液药品用于富人保健的血液提供给临床,那就足够了!还有人问:那女性每个月流那么多血怎么还活得那么好?我的回答是:很多血么?女人每次月经出血量在20~50,超过80就是病态,您献一次血是多少?而且月经血那是“子宫内膜碎片、子宫颈粘液及阴道上皮细胞”,换句话说:都是没用的血,您献的血可都是您正在用的吧? 8、血浓于水,在任何情况下,血都比水浓,真的有什么事情,能够靠的到的,只有您的直系血亲,在这一点上我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十年浩劫当中,朋友之间互相揭发,夫妻之间划清界限的事情我见得太多了,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父母和子女之间或者是亲兄弟之间互相揭发的,也许别的地方有,但是我身边确实没有见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父母和子女之间或者兄弟姐妹之间总是最后能够相互信任的人选,除此之外,即使是夫妻,也不得不防!因为:血总是浓于水! 9、不要买什么保险,中国的保险公司恕我直言:全部是在骗钱!信他们母猪都会上树,别的不说,单只保险推销员提成保险费20%的比例就让人顿生疑窦。别的我就没资格说了,医疗保险我说说没人反对吧?叫你买的时候那个热情啊,一天到晚坐在你办公室,不买就没完,真要到了赔付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拒绝赔付的方法可多得很,比如“免赔条款”、“最高赔付额”、“不可抗力”、“自身过错”等等,最后赔的时候还要加上一句:“本可免赔,但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您还别不信,本老人家我一天到晚头疼的就是这种事,病人说我保了险,保险公司会赔,保险公司就把免赔条款搬出来一二三四,烦。go-vern-ment办的医疗保险也不可靠,医保处经常不给医院结帐,那个医院没挂着一笔医保的烂账(真不知道钱都到哪去了)?所以现在管你有没有保险,一律先现钱了再说,扯皮的事由你自己和保险公司去扯。有人说了:那国外不也是搞医疗保险!;的侧2欝卸ぢ?我的回答是:国外是国外,中国是中国,这是两码事!知道国外的医疗保险是怎么样的吗?你只要把医保卡往医院一送,然后舒舒服服的住院,出院了只要签个字就ok,涉及到自己该出的费用,保险公司会把帐单送到你家里(曾经陪同领导出国考察过)。 10、这一个忠告是针对部分有实力的同志的,要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把小孩送到外国去定居,如果不能定居也最好让他留学,在留学的过程中寻找机会办,如果以上都没条件,至少应该让他(她)学好英语,至于为什么,我不好说,我活了大半辈子了,有些事情是有预感的,也正是因为这种预感,我活到了现在,而且毫发无损!呵呵,想起来就觉得自己还真是个老不死的。 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 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一句格言说,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不管你是否察觉,生命都一直在前进。把握当下,莫等待!以下分享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1 一个人永远也无法预料未来,所以不要延缓想过的生活,不要吝于表达心中的话,因为生命只在一瞬间。 把钱省下来,等待退休后再去享受。结果退休后,因为年纪大,身体差,行动不方便,哪里也去不成。钱存下来等养老,结果孩子长大了,要出国留学,要创业做生意,要花钱娶老婆,自己的退休金都被要走了。 当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善待自己时,就立刻去做,老年人有时候是无法做中年人或是青少年人可以做的事,年纪和健康就是一大因素。小孩子从小就要告诉他,养你到高中,大学以后就要自立更生,要留学、创业、娶老婆,自己想办法,自己要留多一点钱,不要为了小孩子而活。 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朋友去年丧妻,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实在叫人难以接受,但是死亡的到来却总是如此。朋友说,他太太最希望他能送鲜花给她,但是他觉得太浪费,总推说等到下次再买,结果却是在她死后,用鲜花布置她的灵堂。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等到……等到……似乎我们所有的生命,都用在等待。 "等到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就会如何如何……"我们对自己说。 "等到我买房子以后!"…… "等我最小的孩子结婚之后!"…… "等我把这笔生意谈成之后!"…… "等到我死了以后!"…… 人人都很愿意牺牲当下,去换取未知的等待;牺牲今生今世的辛苦钱,去购买后世的安逸。 在台湾,只要往有山的道路上走一走,就随处都可看到"农舍"变"精舍","山坡地"变"灵塔",无非也是为了等到死后,能图个保障,不必再受苦。许多人认为,必须等到某时或某事完成之后,再采取行动。明天我就开始运动;明天我就会对他好一点;下星期我们就找时间出去走走;退休后,我们就要好好享受一下。 然而,生活总是一直变动,环境总是不可预知,现实生活中,各种突发状况总是层出不穷。那么,我们要如何面对生命呢?我们毋需等到生活完美无瑕,也毋需等到一切都平稳,想做什么,现在就可以开始做起。 一个人永远也无法预料未来,所以不要延缓想过的生活,不要吝于表达心中的话,因为生命只在一瞬间。 记住,别让自己徒留"为时已晚"的空余恨。逝者不可追,来者犹未卜,最珍贵、最需要实时掌握的"当下",往往在这两者蹉跎间,转眼错失。 人生短暂飘忽,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高天与原地,悠悠人生路;行行向何方,转眼即长暮。正是道尽了人生如寄,转眼即逝的惶恐。 有许多事,在你懂得珍惜之前,已成旧事;有许多人,在你用心之前,已成旧人。 遗憾的事一再发生,但过后再追悔"早知道如何如何"是没有用的,"那时候"已经过去,你追念的人也已离开了你。 一句瑞典格言说:"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不管你是否察觉,生命都一直在前进。 人生并未售来回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得到。将希望寄予"等到方便的时间才享受",我们不知失去了多少可能的幸福! 不要再等待有一天你"可以松口气",或是"麻烦都过去了"。生命中大部分的美好事物都是短暂易逝的,享受它们,品尝它们,善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别把时间浪费在等待所有难题的"完满结局"上。 找回迷失的生命,死亡也许是免费的,但是,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把握当下,莫等待!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2 人生路上,不管生活给予好的还是坏的,我们都要收下,然后一声不响的,继续生活。人生太短,岁月太长,人生要用简单的心境,对待复杂的人生。 这世上最无情的不是人,是时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钱,是情感;最可怕的不是失恋,是心身不全。 生活中,最舒适的不是酒店,是家里;最好吃的不是山珍海味,是妈妈的饭;最难听的不是脏话,是无言;最宽广的不是大海,是人心;最美好的不是未来,是今天。 人生没有回头路,也没有太多的彩排,更没有太多的善良给自己,要懂得分享,懂得原谅。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因果关系,喜欢挑战的人,方法会越来越多;喜欢放弃的人,借口会越来越多;知道感恩的人,贵人就越来越多;喜欢拼搏的人,成功就越来越多。 人生,看淡,就是好心境;想开,就是好心情。 万物有说法,就看你怎么着眼,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结果。 一个苹果,有人喜欢它的色泽,有人看重它的味道。你在乎的,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时过境迁,曾经苦苦盼望过的,今日今时也许是一文不值,毫无意义。 世间三千繁华,看淡即是云烟;烦恼无数,想开就是晴天。 其实,生活,是一种妥协,一种忍让,一种迁就,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针锋相对,铿锵有力,多彩的生活,既有阳光明媚,也有倾盆大雨。 强硬有强硬的好处,忍让有忍让的忧伤,任何时候,都需要审时度势,适宜而为。妥协不一定全是软弱,忍让不一定就是无能。 世上路有千万条,千万不要习惯性的依赖一个人,当分别来临时,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的精神支柱。 爱,就大声说出来,因为不说,你就永远不知道结果是什么?理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人生,没有永远的爱情,没有结局的感情,总要结束;不能拥有的人,总会忘记,生活中,适当的放弃,是人生和尊严应该有的态度。 蓦然回首,我们总是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人生短暂,却总是明白得太晚;失去便是永远,不管你是否觉察,生命都一直在前进。 为什么非要牺牲当下,去换取未来的等待呢?总是等待方便的时候才享受,我们不知道会失去多少可能的幸福。 当我们有能力善待自己的时候,请不要,停顿,就应该立刻去做,最美好的不是未来,而是活好当下。 有些事情,如果现在不做,以后就不会做了,人生太短暂,明白太晚,且行且珍惜。
滞留学生补贴怎么申请
上一篇
11-16
留学党学英语怎么说
下一篇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