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overseas/30128.html
我2017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做过访问学者,在MIT有一些朋友,在哈佛和MIT做过几次讲座,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吧。我认为你提到的这些学校的教育水平,并没有过誉,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高水平。仅仅以哈佛肯尼迪学院的讲座为例,每天都有无数场,而且...
我2017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做过访问学者,在MIT有一些朋友,在哈佛和MIT做过几次讲座,我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吧。我认为你提到的这些学校的教育水平,并没有过誉,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高水平。仅仅以哈佛肯尼迪学院的讲座为例,每天都有无数场,而且来的讲者,基本都可以说是国际水平,有些讲座为了吸引人,还提供吃的。有的访问学者说,一周都在各种讲座上面跑,连吃饭都解决了。有几位来自中国大学的访问学者跟我感叹说,怪不得哈佛的学费几万美金,光听讲座都要挣回来了。我在香港大学也做过访问学者,我没有踩港大的意思,港大在亚洲排名很靠前了,说实在话,光看学校讲座的水平,跟哈佛大学,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港大的朋友请谅解我这么说。哈佛大学的中国访问学者很多,很多时候是为了镀金,回来升职什么的。拿学位真的没有那么容易。我们那一年,我感觉访问学者的数量是读学位的中国学生的数量10倍,也就是说,你要想在哈佛读学位,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挤进去的,很不容易录取。而在读学位的人中,读博士的又远比读本科的多,哈佛本科是他们精英中的精英了。有一次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我认识几位在哈佛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小小年纪,真的打交道的那种周到,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哈佛一年在中国也就招几个人本科生,有的年份一个也没有。学术方面,我不搞学术,不好说什么。我可以说,哈佛的学生,那种国际化背景和视野绝不一般。肯尼迪学院学生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有一些非洲的同学,可能回家几年就要当首相了。哈哈!从多元性,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心等方面来说,我觉得哈佛、MIT等学校的学生,真的是国际顶尖水平。参加活动时跟数学大咖邱教授合影2019哈佛中国教育论坛演讲嘉宾严格来说,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实际上就是高等教育的差距,美国的 科技 实力强大,在于有优质的高等教育,所以,鼓励更多的留学生到美国的顶尖大学学习,利大于弊,那些诋毁留学生的人有井洼心态,有的人老是担心人才外流,留学生不回来,不要害怕,第一是大多数还是会回来的,即使留在美国的,也有相当多的人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了贡献,不管怎么说,封闭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国家是支持留学的。 这是世界最顶尖学府,不是凭网友嘴皮子呼悠几下就可以抵毁的,太天真了,太愚蠢了,美国一经济围堵我们现在芯片都搞不定的,青年们有时间多学点东西,不要都去卖嘴皮子, 教育水平是针对不同受教育对象的。所以、这个层次的教育是针对着“天才学生”的! 因材施教嘛! 确实,言必哈佛牛津,动不动美国人怎样,改革非要套个国际接轨的高帽,骨子里还是不自信。西方教育确实走在前面,但也到不了什么都行的程度。这次疫情,体现出过于推崇自由、个性,散漫的问题。公民缺乏集体意识和 社会 责任感。 中小学教育应该强调中国优先,文化我们最牛,经济我们最行,坚持十来年,才能把弯下的腰板过来。 工作原因,身边很多美国藤校、英国G5、中国C9的人(我自己就是C9的)。 同时,也会和不同阶层的人交往。 世界名校,之所以是世界名校,是有其原因的。但是,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呢? 就好像一个人,怎么算厉害,怎么算过誉呢?这就是评价标准问题。 评价标准 比如我们去评价一个人,诸葛亮算厉害么? 如果用谋略角度,这是个狠角。但是,如果拼武功,那是个菜鸟。 评价大学生也是一样。 为什么中国 科技 大学毕业的人出国的比例特别高?是因为这个学校的校风问题么? NO!!! 因为这个学校非常厉害,但是所处城市在合肥。毕业之后去哪? 既然要离开合肥,就会放眼全球。于是…… 那么,中国 科技 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当地很多用人单位眼里,可能觉得不适合,但是换一个地方却又如鱼得水。 哈佛也一样,让哈佛毕业的人去开挖土机,肯定不如蓝翔人。 但是哈佛出了多少美国总统? 这,就是衡量标准。你想要什么人才? 哈佛,是个好学校。蓝翔,也是好学校。只是彼此培养不同的人才罢了。 世界缺不了哈佛,也缺不了蓝翔。 哈佛人 我认识哈佛的人相对少点,哥大相对多。但是青藤回来的人,都有各自的共性和个性。共性,你会感觉到这些人的谈吐等各方面,视野开阔、角度新颖、深度足够。 如果不去开挖土机,去作为一个管理人员的储备,那么未来潜力是OK的。 同样,英国G5的人,你会发现身上有很浓的绅士或淑女的烙印,同时又思维敏捷。 中国C9的人,也不菜。能考上C9的人,其实也很不容易。这些人也都有过人的地方(怎么感觉在自吹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好的大学是赋予灵魂的。用对地方了,那就会有价值。但是用错地方了,那不但是浪费人才,而且可能还不如大专生。(曾经我就碰到过一个上市公司,非要招聘哈佛毕业的女孩做前台,那有什么意义呢?) 我认为完全没有过誉,我接触的来自这些学校的大牛,的确很厉害。也经常看这些学校的公开课,相同的课程讲的的确非常好,最主要全程会给你思考和自我理解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相同的功能,我写的程序和MIT学生写的程序,简直差别不要太大,可能是我的编程能力比较菜,但真的不得不佩服。[捂脸][捂脸][捂脸] 听过公开课,思维比较灵活,知识广博且有新意,非常有独创性与个性特点。一个问题会出其不意的用各种方法解决。中国老师相对比较照本宣科。 我是觉得在中国这个过度重视学校教育的大环境里,所谓的知名大学在教育水平方面基本上都被过誉了,尤其是当一个人用这个学校出现的顶尖人才来评价这个学校的教育水平时,就更加过誉了。 因为凡知名大学,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产生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各级别毕业生,最后成为所谓的人才的也就是几百,最多不过上千人,其他99%的人也就是在工资上高一些,低一些的区别。所以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才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校能带给所有人的“教育水平”,而是你自己区别与和自己同平台上的人的个人优势。但是很多人都把这些学校培养出的顶尖人才,当成是这个学校的教育水平的功劳,所以倾向于对教育水平过誉。其实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普通人,那群庸人怎么样了,才是最能反应一个大学的水平的。当然了,很多人是都是习惯捧一踩一的,不会对所有知名大学都“过誉”,但是会按照自己心里的鄙视链,给自己心里鄙视链顶层的大学高度过誉。 比如喜欢捧英美大学的,会把国内大学说的一文不值,什么误人子弟之类的大帽子都能扣上;捧欧洲老牌大学的,会看不上英美大学的功利主义;还有以前被吹的人均奥特曼的日本的一些顶尖大学。尤其是那些知名大学,本身在人才选择上拥有极大的主动性,把最优秀的人才都选走了,这帮人的出路能差到哪里去呢? 而且本身像哈佛大学这样的老牌学校,在 历史 上拥有极深厚的校友推荐传统,一代一代,都是哈佛校友的子女,还有那些有钱有权的人的子女的聚集地,换句话说,就是官富二代的学校,这帮人,哪怕有几个败家败到底的二世祖,想出几个政商界****也是不难的吧,只要有几个,不就够吹的了吧。当然了,这不是否认这些学校的教学水平,他们肯定是有两把刷子的,尤其是像MIT,斯坦福,伯克利,加州理工,CMU这些后来新兴的理工强校,肯定是有自己的教学“秘诀”的,因为本身工程和理科都是需要真抓实干的科目,不是那么看出身(不是那么看,不代表不看,而且‘智商’算不算出身呢,我觉得部分算),再加上近百年来, 科技 进步飞速,他们赶上了这段红利,所以随之飞起。 例如伯克利,学生是出了名的基础好,这和学校的教育体系肯定是有关的,但是要知道的是,抓基础这种事,看似简单,实则实行起来很难。想想其他那些比较差的学校,其实也可以,从政策上说,也可以这么做,增加基础科学科目的课程,紧抓考核,提高考试难度,但是学生能受的了吗?如果这帮学生,本身就是中学学了一脑子浆糊的人,本身就是一群,90%都逃课的学生,本身就是一群智商中下的人,你这样的教学,你确定是会让他们先“崛起”,还是让80%的学生先毕不了业,直接让学校开不下去? 所谓因材施教,高教学水平和高素质的学生,本身就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当然了,这不是否定让学生追求好的大学,追求一个更好的平台是绝对正确的选择。尤其当你不是个什么“人才”的时候,混在好平台里,更是一个很正确的手段。 一个普通人经过努力去了一个好大学,有一个比喻,我觉得很好,“沙子混在黄金中,当然都被当黄金卖出去”,普通人在好大学里,虽然不是人才就永远不会是人才,但是平台上去了,就不会让自己卖的太差。 但是更进一步的,要成为真正优秀的人,要思考的更多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可以是更优秀的出身,可以是你的颜值,可以是你过人的智商,过人的努力,过人的自律,比别人都更有目的性的规划。要更进一步,就不要太囿于平台了。 这些学校有全世界至高无上的好声誉,又招收了全世界各国最优秀的学生,聘用了全世界最好的教师,备办了全球大学中最先进的实验设备与实验室,加上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加上学生崇拜的心理而更刻苦的学习,教师怎么教己不很重要了!去国外留学的人很多吗?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中国共接收非洲50个 国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约21万人次,共接收非洲自费来华留学生约8000人次。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非洲学生留学主要目的国之一,也是亚洲接收非洲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非洲来华留学生增长迅速 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近5年我国非洲来华留学生增长比较迅速,年平均增长约20%。非洲留学生为何青睐中国?这位负责人分析共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我国政治和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非洲国家关系稳定发展。 第二,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从2002年开始,我国与外国在学历学位互认工作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目前,我国已与德国、英国、法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证书互认的协议。 第三,我国提供的奖学金名额和种类越来越多。在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在2009年前,中国向非洲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名额将从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同时,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先后设立地方政府奖学金,各有关高校也设立了校内奖学金,部分企业也设立了来华留学生企业奖学金。 第四,来华留学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完善了来华留学生管理制度,留学生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中国的物价消费水平整体比较低,在中国学习和生活费用远远低于在西方国家留学的费用。 第五,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辉煌,又充满现代活力,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尤其是2008年北京承办第29届奥运会、2010年上海承办第41届世博会等国际重大活动,吸引着更多的目光聚焦中国。 高层次非洲留学生将越来越多 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非洲来华留学生当中,本科生、研究生约各占一半。今后我国将鼓励招收和培养更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非洲来华留学生。 非洲国家根据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专业选择也以适应其国内发展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因此,目前我国几乎所有专业都有非洲留学生。虽然人数最多的还是汉语专业,但越来越多的非洲留学生过了语言关以后,再根据需要,继续攻读其他专业的学位。 几年前,来自马里的郗索恪和来自赞比亚的辛尤尼刚到中国时,几乎一句汉语都不会说。通过近一年的汉语培训,两人基本掌握了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现在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和教育管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希望成为中非友好交流使者 来自贝宁的多罗泰因为喜欢张艺谋,而选择到中国学习**。在北京**学院硕士毕业后,他又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专业博士学位。他准备以后回国做导演。 班布来华前在加蓬外交部工作,现在自费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来华前,班布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来华后,他越来越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现状。他认为两国交流互相理解最重要,并希望回国以后能成为中加友好交流使者。 来自喀麦隆的百留毕是班布的好朋友,因为想当汉语翻译,而选择到中国留学。来华前,他对中国的了解仅仅是李小龙的**,觉得中国经济很落后。来到中国后让他对中国的各方面发展和进步有了更为直观的体会。 当然,了解应该是相互的。非洲留学生们普遍认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对非洲的了解很不够。(王军艳 张举良)中国教育部表示,2007年到中国留学生数量继续保持快速成长态势,人数突破19万人次。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接受留学生单位、政府奖学金等数量均为历年新高。 据新华网消息,2007年来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共195503名,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544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接受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达到10151名。 与2006年相比,2007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加32808名,年增率2017%。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增加1667名,年增率196%。 按洲别统计,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共计141689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247%;欧洲为26339名,占1347%;美洲为19673名,占1006%;非洲为5915名,占303%;大洋洲为1733名,占107%。其中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人数较2006年增加了2178名,年增率5828%,为增幅最大地区。 按国别统计,来中国留学生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国家为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和泰国,人数分别为64481名、18640名、14758名、9702名和73应该06名。 自2008年开始,中国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大幅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规模,今后的三年每年增加3000名左右。所以具体到某一个国家,估计就几百人而已。我个人觉得是南非吧!去美国读本科好还是留在国内读好我觉得回国多一些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我觉得分为几个方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以美国为例):1中国国力强盛。市场拥有更多机会。这么说吧,作为一名纯中国大陆背景的留学生来说。在英美或者欧陆市场就业的机会以及选择要小于内地市场很多(比如如果你在美国读书,我想想留下来工作,主要还是程序员这一块吧,除了程序员,其他真的不太容易留下来,比如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一开始都想学自己想学的专业,结果最后都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S)了,他们说目前招聘市场主要还是要程序员)。而且,作为一个一代移民(假设你在国外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并且拿到该国国籍),能成为一个中产阶级(美国是年收入5w-20w usd)已经算不错了。但是,中产阶级真的很苦,因为美国相对中国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因此有各种税需要你去缴纳。而且学区房,对小孩的培养,医疗保险等等费用下来,一位中产阶级,尤其是一名在湾区,大纽约地区,大波士顿地区,大洛杉矶地区的人来说,更加难过。或许他们的中产线至少要10万以上。10w+的工作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是一辈子也很难拿到的。而反观中国,即使你在中国成为一名中产阶级(典型是30w人民币一年左右),除了在北上广深买不起比较好的房子,我想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都可以享受了吧?比如(买一辆比较好的车,小孩可以入读最好的学校,每个星期都可以逛一次比较好的超市等)。创业就不用说了,目前我国国家鼓励创业,尤其鼓励与互联网挂钩的行业。所以,目前中国国力上升期间,回国来的机会比欧美高度成熟的国家多。2留学生质量下降。由于出国留学的起点很低,读社区大学基本不需要任何成绩,读一些还不错的学校只需要托福或者雅思到一个中上水平的分数,读前50名的学校则需要考sat或者其他标准化考试。然而由于中国中介的泛滥,还有一些sat辅导等机制,以及两个国家教育体制之间的差异,中国留学生(除了专攻数理科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太容易真正竞争过本土美国人。首先,我们准备标准化考试,很多学生当做高考去对待。因此,在某些方面必然存在一定的缺失,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这是我们的第二语言。家庭条件非常好的双语家庭,在中国是很稀罕的。或许只有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极少数孩子才有这样的条件。所以,很多留学生,并不能完全适应这样的生活(包括文化等)。所以,很多留学生虽然入读一些比较不错的名校,但是实际结果并不一定有内地本科生的培养效果好(虽然内地本科教育机制也有很多问题)。比如你在内地读本科,你由于与其文化兼容,可以适应100%,而在美国或者其他国家读本科,你或许要打个几折。然而攻读博士与本科不一样,博士更多的是一种科研训练,这个与本科生全方位培养是不一样的。因此清北等顶尖内地大学学生依旧选择去欧美读博。对于很多美本的学生来说,尤其是普高去美本的学生来说,适应能力较国际高中以及美高的人肯定差一些,由于美国市场就已经高度成熟,因此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不容易。而且,其实很多中国学生认为自己数学水平不错,其实那只仅限于初等数学,在大学本科阶段接触的微积分等课程,依旧要从0开始。3由于父母等家庭原因,这一条估计大家也都想得到,不再多说。其实说句老实话,归国留学生多,还是因为现在出国门槛低,放出去了很多并没有真正国外学习能力的学生,所以才会导致找不到工作归国的情况。实际上,如果一个人真的牛逼,那么他在什么地方都会是牛逼的。所以回国的必然多一些。谁能提供马耳他大学留学信息?追加高分,言而有信 总体来说,美国本科大学的科研机会比较多。本科生想要加入世界顶尖的学者的实验室,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我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在一个世界顶尖做Astrophysics的教授手下打杂。也许是她个人的风格,我和她接触交流机会很多,这让我颇受裨益。注我这个时候也就18-19岁,除了半吊子C语言外,没有什么特殊技能,这在中国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觉得上课其实并不能学到太多(比起看课本来说)。因为教授一般都会准备好一堆证明推导,然后一点一点“回忆”到黑板上,所以你是看不到他的思考过程的,直接看到结果。我觉得这种“回忆”对我毫无用处,因为我自己天赋一般,拿到新的问题还是搞不清楚如何思考。但是,如果教授和你一起想一个她没有完全想明白的问题,那么你就可以看,原来她会先考虑这三条路径,而我自己不这么思考问题。为什么呢到底谁的更好呢这种对比让我恍然大悟。 通过这些在research group(研究小组)里面摸爬滚打的经历,我除了和导师学习,也可以和同组的博士生、本科生学习。另外,我也大概知道phd的生活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甚至research group(研究小组)的人情政治是什么样的。我也明白了,我不太适合走学术路线。这个决定是经得起推敲的。同时,想要搞学术的人也可以尽早进入“征途”,得到独立研究的机会。我前一段时间在人人上看到有人写的“上了博士才知道自己不喜欢生物”——说实话,这有点匪夷所思,因为上博士是一个巨大的投入,怎么能如此轻率决定!说简单了,只有“我不能想象不学不研究XX”的人,才应该去上XX博士。但是,如果之前没有在研究小组里求生的经历,这个决定不可能是理性、全面的。 另外一个好处是,申请phd项目的时候,谁给你写推荐信,写你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有点“学术家庭树”(family tree)的意味,在树上的人去哪里都比较容易,在树下的人很难爬进去,这和聪明与笨关系不大。对于非跨时代的学者,在不在“树”上可能是决定性的。同理,文科和教授接触,让论文期刊编辑看你的文章,改你的文章的机会也有一些。我觉得这种谈话对我也是颇有裨益。什么帮助呢比如说,我的advisor(导师)是政治哲学非常著名的学者,也是行内期刊的主编,他可以迅速指出这个领域的目前的走向是什么,你的选题在这个走向里是什么位置,并且迅速把我自己读到的知识体系化。这是我在图书馆里看书不能做到的,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如果说上综合性大学有什么好处,就在于你可以跟相对世界顶尖的学者学习工作,做研究——少走一些弯路。 美国社交环境的优势 学校里通常什么人都有 比如说,我最好的朋友圈里,有一个学戏剧舞蹈的,一个学传媒的,一个学新闻的,一个学人类学的,一个学大提琴的。这些人是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接触过的一批人,因为中国教育特别喜欢把差不多的人堆在一起。比如说,我在海淀区实验班的小环境里长大,这让我的世界观比较单一,朋友的类型也比较单一,想法基本可以起到“互相认同,相互加强”作用。(注:我在海淀区实验班的环境里遇到了我这辈子都会珍惜的朋友,是最美好的成长经历。我感到特别高兴和特别悲伤的时候,都会首先想到我这个时期的朋友。) 美国大学社交环境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院系之间的隔阂,你可以跨届,跨院系认识很多人。这些人给了我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让我觉得过去重要的不得了的事情,其实另外一群人完全不当回事。比如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加入一个fashion start-up(时尚公司创业),更不知道如何在网上搞营销渠道,去实体店里和人谈判。我过去对于fashion(时尚)的认识就是:我妈给我买的衣服。现在,我的想法肯定就不一样了。 稀奇古怪的人来教课,你可以和他们成为朋友 大学里教课的人各式各样,但是你都可以和他们认识。比如说,我对非洲发展非常感兴趣。前两天通过一个朋友知道了她在上一门课,那个老师现在也就三十岁,本科哈佛,之前在非洲做过十年的NGO(非政府组织),后来上了法学院,现在在做关于“国际援助”(Foreign Aid)和“国际法”的研究。我觉得她听起来好玩,就要来了****,约她去咖啡店聊聊。相对来说,中国大学的教授比较单一,有很多社会经验的人不是非常多。但是大多数人不会走学术路线,所以这种“稀奇古怪”的经历可能对我的一生有决定性的影响。 学会和美国人打交道 我在人人上看到别人分享的一些文章,讲如何融入美国人。我觉得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到底谁是美国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很多圈子我都是融不进去的。不是因为我不好,或者他们不好,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我们都是中国人。在此基础上,美国大多数人对中国文化是不可能认同的,因为他们从小就被灌输“非西方的文化不是文化,非西方的艺术不是艺术”。你想让他们突然觉得你是东方神圣,这不太可能。很多中产阶级的小孩因为生活环境很闭塞,从小到大打交道的就是街坊邻居,看到外国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也有的小姑娘,一天到晚就是我和A睡了,我和B睡了,C和D不理我了,让我实在插不上话。这些原因等等都导致我和他们不可能成为至交。我说的和美国人打交道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可以表面上过得去,可以建立起基本的认同和信任。比如说,在中国,如果你送一个哥们礼物,他径直拆开包装,看了又看,你就会觉得这哥们怎么这么“露骨”,从而无法和他建立信任。我说的就是这种小事情,但是这种小规矩可能坏大事,人和人的信任有时候就基于这种符号性的小规矩上。我觉得所谓和美国人打交道,就是学会这些表面的东西。至于融入不融入,其实对于想要做中国人的孩子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暂时远离功利,寻找“普世”价值 我知道我说到这个,肯定会被很多人拍砖——你们会质问我,“谁的普世价值不就是西方帝国主义的那些条条框框吗” 因为历史原因,中国是刚刚富起来的国家,所以我们的中产阶级正在疯狂地追求驴包等奢侈品,对于社会正义的思考是严重不足的,对于精神信仰的思考也是初步的。如果说中国有新贵族,那么我们的贵族的文化根基在哪里,精神寄托在哪里新的“普世”价值还没有出现,那么为什么不能先参考美国人的《正义论》呢。 (注:此为随意举例,因为《正义论》在目前政治哲学的影响力很大。同理,可以置换为柏拉图的《理想国》。) 美国因为社会福利较好,所以美国同学一般都比较理想化,不一定要急着把学费赚回来。在这种环境下,可以对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社会正义,什么是道德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我不是说每个人都可以上升到《理想国》中“哲人王”的高度,而是说或多或少应该有一些感受。 比如,我的朋友中就有不少去支教的,去非洲搞NGO的,去拉美搞妇女权益的,去越南寻根的等等。我不想说这些人更高尚,读历史的人可以说他们的“高尚”是以百年殖民为基础的。这种观点没有大问题,但是我也认为美国教育让我们远离了中国社会的“更高更快更强”的节奏,听听内心的声音。这种思考对于人的一生或许都有裨益,二十岁的思考,比五十岁头发将白时迷茫好不少。 和“高富帅”接触有什么好处 我一直以为“高富帅”和“白富美”是嘲笑人的词,“屌丝”是表现自己不同流合污的气节的。 但是,不得不说,当“高富帅”确实有一些好处。这个好处不在于在太平洋当中买个小岛去度假,或者买个飞机开着玩。但是,“高富帅”比较容易有更宽的眼界,甚至国事可以是他的家事。这种“知道”的权力是非常惊人的,没有信息的人,靠智力是很难取胜的。你可以说“高富帅”的resume是靠银子堆砌起来的,但是这个堆砌的过程也会拓宽他的世界观,增加他的软实力。 美国人也有自己的“白人主流精英圈”。这个圈其实(就我个人来说)很难融进去,一方面是肤色文化原因,一方面是我交朋友也比较由着自己。我觉得“你有飞机又怎么样呢买了个小岛又怎样呢你爹是李刚又怎样呢”。所以对最后一条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很多人毕业以后要找工作,也要靠这个“富人关系网”,特别是金融相关的工作——这基础要从大学里就开始打,从美国精英大学兄弟会的地下室里开始打。 美国社交环境的劣势 酒精、毒品 这个在美国念书的人都知道,周四到周六晚上,几乎总有那么一批人喝酒爬梯吸大麻。我个人不喜欢一堆人傻疯的爬梯。我觉得比较好的社交生活是这样的:去芝加哥看个话剧,或者看个**,然后去一个好玩的餐厅吃晚餐,回来几个朋友喝点小酒,聊聊天。其实认同这种生活的人也有,你就是需要找到他、她们。当然,如果你喜欢hard liquor或者大麻,那么在美国很容易找到,特别是在大一大二的时候,社交圈子尚未成熟,酒精相关的社交非常主流。 值得一说的是,虽然我不喜欢喝大多数酒,但是美国人去酒吧其实是拉近距离的很好的方式,一起喝醉过,一起干过傻事的人,感情好像就不一样了——当然,你如果想要找灵魂伴侣,肯定要和酒肉朋友要分开;但是,有的时候,深层次的交流(我们中国人意义上的朋友)也得要把表面的劲头做足。 缺少中国人的社交圈 来美国念书的中国人虽然越来越多,但是肯定不可能和中国念本科相比。一方面我非常思念我在中国的朋友,另一方面,我也只能慨叹没有父母这一代“大学同窗”的深厚感情。直到现在,我父母和当年的同窗都还保持着联系,尽管现在已经过去三十年有余了,很多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但是还是无话不谈。看过何兆武写的《上学记》,就对这种中国大学里,或者说西南联大里的同学感情更加羡慕。 在美国上学,由于中国人不多,没有“班集体”的概念,院系之间的交流也很有限。这种同窗感情很难形成。 阶级局限性 美国人的私立大学大都是中产阶级,或者上中阶级的孩子念书以及社会化的地方。在北大清华里,经常可以看到家境普通的孩子,或者家乡偏远的孩子。但是,在美国精英大学里,这种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并不多见,这是美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同时没有高考等因素的合力所为。虽然很多上中阶级的孩子很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但是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单纯得惊人。这就是阶级局限性吧。 我非常感谢学校有类似于Quest Scholar这种奖学金项目,可以让很多出身贫寒的孩子来上好大学。他们的存在让很多人看到一个不在咫尺的真实世界。 大学是一个获得社会认证的过程 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工作选择机会和上过大学的人的工作选择机会是天壤之别的。同理,对于一个背景普通的人来说,上过美国名校的工作选择机会和中国名校的工作选择机会是不同的。就是说,五道口那两所虽然资源很多,但是必须说,一个背景普通的五道口学生在北京的毕业工资是几乎不可能每个月过一万。除了少量家庭背景特殊的,大多数还是要到一个行业里,从底层干起,而底层到中层的淘汰率是非常高的,且历时也很漫长。但是在北美名校毕业的学生,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在美国镀金两年后,如果上个好学校的MBA,就可以回国空降到公司的中层——这大大缩短了人生攀援的前半部分。 进入正确的圈子的力量是无穷的 美国名校的平台和中国名校的平台是不一样的。我们看看多少公主贝子们在国外镀金就可以知道了。认识正确的人,对于想做事情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说有什么直接的利益,而是说没有信息,一切都不可能。而进入正确的圈子,就是获得重要信息的基本途径。 性价比问题 美国大学的价格不等,但是基本都很昂贵。少则每年两三万,多则每年六七万美金。这相当于中国普通老百姓几乎一辈子的积蓄。所以有很多人批评小留学生就是“富二代”去美国度假。这种现象也有,但是目前出国的大军,大多数还是中产阶级倚靠大中城市房价上涨送孩子出国。当然,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有多少,是不是“政策福利”所致,是另一个严肃但不沾边的问题,我就不在此瞎扯了。 就我个人来说,如果我以后经济情况普通,我的孩子也就是天资普通,是绝不会砸锅卖铁给孩子去上学的。简单来说,精英大学不是成为精英的船票。恕我直言,精英大学里平庸的人还是占大多数——包括我自己在内。但是如果我经济富裕,我的孩子又比较聪明好学,这笔钱不算什么,上上也无妨。 如果说资源集中的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世界上几乎没有比北大清华更加资源集中的学校。但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发现这些资源,说到底还是靠自己的眼界认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眼界认识在上大学之前,特别是在家庭中就已经形成,而这又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说精英大学是上中产和富人的游戏,也就不过如此吧。 添加部分 你想看看我爹我娘是怎么批评我的吗 昨天我跟我爹爹和娘亲打电话,除了乞讨生活费外,跟他们读了我的这篇日志。他们表示我的思想认识是幼稚而偏执的,并提出了如下几个观点。 我爹娘是做什么的我就不赘述了。为方便对话,大家可以理解为较大recruiter(雇用者)的观点。他们的观点也许更加中肯,毕竟他们对于中外的教育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大多来自雇佣从中美名校毕业生。同时,他们对于生活也有比我深刻的理解,毕竟他们已经在中国和美国的土地上呆了好多年了。 软实力的重要性 美国大学对于专业素养的培养也许确实不如中国大学,但是对于软实力的培养还是略胜一筹。她举的软实力就是:哈佛毕业的学生通常都有和高层打交道的经验,无论从仪态还是谈吐都让人觉得是“圈内人”。这种气场让人很容易觉得他们是C-level的材料。同理,很多国内名校的人似乎非常有才学,但是在展示自己方面,接人待物方面就没有一些美国名校毕业的人那么“顺溜“(smooth)。 同时,我的娘亲也指出,她觉得决定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中是否成功的(纯科研工作除外),并不是所谓的“硬技术”,而是所谓的“视野”,所谓的“软实力”。 倘若您还有疑惑的话,建议您向我们的老师详细咨询下,我们的老师必将全心全意为您服务!比利时留学本科申请需要哪些条件马耳他简介马耳他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中心,北邻意大利、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37万,首都瓦莱塔,是欧洲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马耳他自1800年起被英国统治长达164年,1964年宣布独立,现为英联邦成员国。马耳他的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旅游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马耳他有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风景美丽,四周环海。其气候温和,对人的健康非常有利。冬天平均气温14度,夏天平均气温32度。马耳他是一个美丽的沙滩乐园。这里有令人心旷神怡的阳光,海水和沙滩,为所有的游客提供一处尽享碧海蓝天的好去处……马耳他人人会说英语,马耳他语和英语为官方语言,大学全部用英语授课。马耳他的货币为马耳他里拉,与人民币的比值是1里拉约25人民币。马耳他人均国民收入约15万美元(中国为1000美元),失业率低于3%。留学马耳他的优势1、发展经济,积极入欧盟马耳政府希望马耳他能成为欧洲的"新加坡"--一个高科技、工业先进的岛国。现执政的马耳他国民党政府上台后,着手对马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自1999年1月1日起,马耳他政府正式取消了前政府的关税和消费税制,恢复增值税,制定了各行业的最低退税标准,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扩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工业、旅游、财政、金融等行业的发展;加大吸引外资,加强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同时自1990年伊始,马耳他就申请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国民大选通过决议后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毫无疑问,一旦成为欧盟一员,其他会员国就会大量投资于马耳他。因此,执政的国民党正朝着这个方向着手发展马耳他经济。2、自2004年5月1日起,马耳他政府正式成为欧盟正式会员国,该国公民身份与欧盟会员国无异。可获得快速办理签证进入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奥地利、瑞典和芬兰等国家。3、马耳他当地民风淳朴,治安良好并且没有种族歧视及政治问题。4、马耳他马生活水平达西欧水平,但物价水平却相对较低,医疗设备先进,收费低廉。5、马耳他马教育普及,提供免费之中学至大学以上课程,全部英语授课。马耳他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中心,紧临意大利、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37万,马耳他意为“避难所”,首都瓦莱塔,是欧洲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马耳他资源贫乏,粮食主要依赖进口。马耳他的主要经济支柱是旅游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马耳他有着典型的地中海气候,风景美丽,四周环海。其气候温和,对人的健康非常有利。马耳他是一个美丽的沙滩乐园。这里有令人心旷神怡的阳光,海水和沙滩,为所有的游客提供一处尽享碧海蓝天的好去处……5月1日,马耳他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对于这个拥有38万人口的地中海岛国来说,入盟在给马耳他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挑战。马耳他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的先天不足迫使马耳他不得不依靠国际市场,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欧盟一直是马耳他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与欧盟的贸易额占马耳他对外贸易总额的70%左右。加入欧盟无疑有利于拓展马耳他与欧盟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合作空间。 其次,入盟还将凸显马耳他作为地中海地区“贸易枢纽”的特殊作用。长期以来,马耳他与北非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埃及和利比亚都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关系。作为连结欧洲与北非的纽带,马耳他入盟在密切欧盟与北非国家经贸往来的同时,也将带动马耳他本国的经济发展。再次,入盟将推动马耳他旅游业的发展。马耳他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旅游业是马耳他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马耳他有旅游从业人员14.7万人,旅游业收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从长远来看,入盟意味着实现欧盟内部商品、资金、人员和劳务的自由流动,这无疑将给马耳他旅游业提供新的发展机会。 除此之外,马耳他还可以利用欧盟给新入盟成员提供的结构性援助基金,改善本国公路等基础设施,为吸引外资创造条件;欧盟有关环境保护和控制污染的措施也会促使马耳他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具体行动。另外,入盟还将帮助马耳他有效解决非法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马耳他距北部非洲海岸很近,常常受到来自北非国家的非法移民侵扰。大批非法移民的到来给马耳他造成严重社会问题。入盟之后,马耳他可以充分借助欧盟制订的相关法律,共同打击非法移民。 不过,入盟是一把“双刃剑”,马耳他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长期以来,马耳他的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在缩小财政赤字方面无疑将面临欧盟方面的巨大压力。尽管马耳他政府近年来已对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在财政、金融、税收、教育、医疗等领域推行了改革措施,但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仍与欧盟的要求相差甚远。据统计,马耳他去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9.7%,远高于欧盟原有15个成员国2.6%的平均水平。此外,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高达72%,为新入盟10个成员国中最高。 其次,马耳他的企业竞争力也将面临严峻挑战。马耳他技术人员短缺,加工企业多数是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吸纳了全国私营企业职工的60%。由于规模上的限制和技术含量不高,马耳他国内企业难以与欧盟老成员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竞争。此外,马耳他的国有企业长期靠政府资助,受保护程度高,如何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也是一大挑战。 为应对挑战,以劳伦斯•贡齐为总理的马耳他新政府今年3月底正式走马上任,对一些关键部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政府把促进外国投资、加快国有企业私有化列为政府工作重点,并以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完)瓦莱塔是马耳他共和国的首都,是一座欧洲文化名城,以圣约翰骑士团第六任首领拉 瓦莱特(1557-1568在位,瓦莱塔城始建者)的名字命名,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人口1万多。该城建筑布局整齐,城街狭直,两旁建筑均为马特有的石灰岩建成,呈灰白色,具有浓厚的中东阿拉伯的建筑风貌,并对马其它城市建筑风格有很大影响。 1565年,在拉瓦莱特的领导下,马耳他取得了“大围困”战役的胜利,但损失惨重,当时的首都及各个要塞一片废墟,瓦莱特决定建立一座新都,抵御土耳其人的再次入侵,瓦莱塔城由此而来。由于“大围困”的胜利,骑士团成了全欧洲的英雄,欧洲各国纷纷提供财富和技术,将瓦莱塔建设得固若金汤,瓦莱塔城于1566年奠基,5年后完工,此后一个半世纪城墙一再加固,极具威慑作用,此后土耳其人再未进犯。 瓦莱塔城由米开朗杰罗的助手弗朗西斯科?拉帕莱利设计。为增强防御功能,背海一面有圣艾尔莫堡护卫,隔海湾左方有迪聂堡、曼纽尔堡,右方有三座古城相护,(后城门方向建有弗洛里阿娜防御工事),使瓦莱塔城处于核心。城市建筑布局整齐,古迹很多。城门前有“三海神”喷泉(1959年修建)、腓尼基饭店;城内有国立考古博物馆、美术馆、曼纽尔剧院、建于1571年的骑士团首领宫(现总统府)和建于1578年的圣约翰大教堂等古建筑。圣约翰大教堂这座典型的文艺复兴晚期建筑被认为是瓦莱塔的象征。城旁的总理府花园(上巴克拉花园)可以俯瞰大港的景色。 Embassy of Malta1-52 San Li Tun Diplomatic Office Building Beijing 100600,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三里屯外交公寓1-52 100600Tel: +86 (010) 65323114, +86 (010) 65324737电话 Ambassador's personal 带内容为大使私人电话Fax: +86 (010) 65326125传真学生签证:有效期:一年属性:多次往返签证说明:学生签证是马耳他政府仅对马耳他大学的外国学生签发的一种签证,签证和一般的旅游签证差不多,只是在签证下面注明:“Student in Malta”。申请签证必须出示的文件:A、马耳他大学学校收据和学校正式录取通知书B、护照及其复印件C、护照尺寸照片D、无犯罪记录证明E、最高学历证明F、出生公证G、申请表H、学校在读证明(尽量提供,属备选条件)I、往返机票订单马耳他大学的图书馆和马耳他大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马耳他大学图书馆起源于1592年,当时是马耳他国家天主教耶稣学院的书院,1769年才正式地从国家级图书馆合并成为马耳他大学图书馆,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耳他大学图书馆遭受了战争的洗礼,只有一少部分书幸免遇难,至今还悠闲的躺在马耳他大学图书馆的珍藏室里。战争过后,军事委员会筹资,用近百人组队,对所有的图书进行重整,重新建立了一个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仍然叫做马耳他大学图书馆。不久图书馆的地址被正式的从基督教堂迁至了当时在瓦莱塔的马耳他大学的校园里,1954年,英国人将图书馆中单一的军事和教会用书重新分类。并标上索引标签,在同一时间英国殖民者霸占了图书馆的管理权,并将其图书类别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从此,马耳他大学图书馆里就多出了科学,自然,法律等全面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图书资料。在1967年,随着新大学校舍的迁移,马耳他大学图书馆也从首都瓦莱塔搬至msida的大学新校园,从此,所有的历史资源都统统的躺在了那座4层楼的图书馆里,一直到现在。 图书馆总的占地面积5000---6000平方米,图书总容量600,000册,1992年,图书馆采取电脑查书功能。使之成为世界上具有先进技术的图书馆。申请马耳他大学需要的材料马耳他大学(预科)录取或预录取通知书★出身公证书国内大学学历★★国内大学学历公证书★★国内大学成绩单原件★★国内大学成绩公证书★★护照签证照片(一寸和两寸,各二十张)★如果是马耳他大学或预科的正式录取通知书,就说明你已经被马耳他大学或者预科正式录取了,就不需要语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和学费收据了。如果是马耳他大学或预科的预录取通知书,就说明你已经报名注册马耳他大学或者预科了,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材料,所以只是预录取通知书,具体缺乏哪些材料,在通知书上会写明,一般来说都是缺乏语言成绩。★★如果是报马耳他大学的学士学位(本科),那么需要国内大学本科的在读证明,或者有些大专的毕业证书或者在读证明。如果报的是马耳他大学的预科,那么只需要国内的高中毕业证书就行了。预科课程结构全年约50小时课时,包括28小时授课,和32小时的自学,补习,试验等。全年总共修选30学分的课程(通常每学科1学分,有些学科为2学分,2004年5月1日起,马耳他大学采用双学分制)。每学期需选学15学分,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课程几乎是不相同。年底考试必须通过最少24学分才可以进入大学一年级的学习。这24学分中包括12学分的英语和12学分的专业学术考试。对于每堂课的出席率,老师都做以记录,如果学生的出席率在一学期少于75%,就没有资格参加这一门的年终考试。马耳他大学预科和马耳他大学完全接轨,对于14学分英语课程的训练也是相当的合理。它包括听,说,读,写,语法和一些专业性的加强训练,比如专业性写作,演讲等等。年底考试会选取12学分最优秀的成绩作为升学成绩。其他专业性的课程包括生物,化学,数学,物理,电脑,IT,会计,经济等。同样,年底考试后会选取12学分最优秀的成绩和12分外语成绩总评作为最后的升学成绩。有些专业的学生即使选择了英语和专业课程的强化,所选的学分也还是到不了30学分,这样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就可以选一些额外选修课,比如地中海历史,地中海文化,人文科学等等,这些课程的设立完全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考取马耳他大学。年终考试后,学校会选取你所有的24分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最后算出总成绩,只有总成绩达到C 或者是C以上标准的学生才能进入大学学习自己的专业。对于中国学生,参加一年预科的强化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去意大利留学真的很惨(困惑)有国家、年龄、教育、语言、动机等方面的要求本科大多只能用法语或荷兰语上,很多大学都设有英语授课的硕士课程。这些英语硕士科目涵盖了大部分专业,包括会计、工商管理、金融、国际关系、法律以及计算机、电子工程、生态学等理工科目。申请比利时的大学,首先要先在大学网站上填写申请表,包括申请人的个人信息、教育背景、申请项目等;然后是邮寄书面申请材料,包括网络申请表的打印版、推荐信、个人简历、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复印件和翻译件、课程成绩单的原件和翻译件、英语成绩证书、个人陈述和研究建议书(Doctoral Proposal)。推荐信和个人简历尽量照实写,不要包装过度。因为比利时的大学招生委员会的教授对中国大学和学生的情况都有一定的了解。 托福和雅思考试的成绩都可以作为英语成绩。比利时大学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不高,比如荷兰语鲁汶大学只要求托福成绩不低于79分。当然对于一些竞争很激烈的硕士生项目,优秀的英语成绩能够保证在国际办公室的第一轮筛选中过关。国家:只授予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学生。Development Assistance Committee(DAC)认可的发展中国家名单是唯一权威的资料,只有来自于这些国家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弗拉芒大学联合会授予的奖学金,此外申请者在申请的时候必须没有居住在比利时。申请者没有在工业化国家学习过,如果申请者在发达国家有过留学的经历,则申请者必须保证在完成学业后返回自己的祖国。还有一点对我们似乎不利:就是弗拉芒大学联合会的奖学金的 50%必须分配给非洲的撒哈拉地区;年龄:对于ICP学生,申请者申请的时候不能大于35周岁;对于ITP学生,不能大于40周岁;教育:申请者应该满足相应国际课程或者培训课程的录取条件;职业经验: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申请者优先考虑,曾经在下列部门工作过的申请者优先考虑:高等教育部门、公共管理部门、研究机构、社会经济部门、中小型企业、非政府机构;为跨国公司或者国际组织工作的申请者不能申请VLRI的奖学金;现在研究生去意大利留学很多,之前是本科比研究生留学的多。因为之前的留学本科的分数是380分。后来调整到了400分以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数量正好相反了。意大利的消费水平在欧洲算是中等水平了。一线城市相当于我们国内的一线差不多,二线城市的话,要略低于国内的二线城市。其实并没有消费水平很高,就看你怎么消费了。自己做饭、不乱买轻奢商品,加上房租每个月在一线城市800欧元左右足够了。如果你要是经常外卖或者饭店吃饭的话,这个钱拿不下来。还有就是关于毕业的问题,意大利都是以学分制为严格标准的,一般都是180学分和120学分,学分修完了就可以毕业,否则只能继续学习。对于美术生来说,美术类的专业是意大利留学专业中比较好毕业的一类了。例如:绘画、产品设计、插画、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等,毕业率还是相当高的。要说有偷钱的人,确实有的。在火车站或者地铁站附近,不过,钱不外漏,不炫耀。谁知道你兜里有没有装着钱呢。安全都是相对的,我觉得没有一个地区是绝对安全的吧。意大利留学鄙视中国人这事,我觉得很不赞同啊。在意大利院校的每年开学之际可以看出,中国学生还是相当多的,而且国内的经济发展的很快,综合实力也排在了世界的前排。好不夸张的说,现在外国人都说中国人有钱,很少有意大利人鄙视我们中国学生的。如果有的话,也是个例,很少很少。去意大利留学并不是活受罪去了,说专业点,你是带着使命去的,你是带着创造你自己未来的一双手去的。去意大利留学可以增长见识和开阔视野,留学也是一笔投资,只不过,是稳赚不赔的。所以去意大利留学一定要选对好的留学机构,一个好的留学机构,将决定你在留学路上是否可以顺顺利利。
高考失败国外留学怎么办
上一篇
11-14
俄罗斯留学分班怎么分
下一篇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