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overseas/18515.html
虽然留学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但是留学生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还是叫不少人心生好奇。和来看看2019美国留学安全须知,欢迎阅读。 一、No car, no life, no girlfriend 早年赴美国留学的前辈,曾经把留学戏称为“...
虽然留学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但是留学生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还是叫不少人心生好奇。和来看看2019美国留学安全须知,欢迎阅读。 一、No car, no life, no girlfriend 早年赴美国留学的前辈,曾经把留学戏称为“洋下乡”。挺多大学都在中型或者小型城市里,甚至不能成为City,而只是一个town(镇),感觉跟国内的县一个层次的规模。 整个镇一个小时就能绕着走一圈,超过20层的建筑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其余几乎全是平房。最热闹的一条街商场就俩,读了两年书闭着眼睛都能走过去。HM和forever21偶尔装修一下,就等于半个商场都没了。餐馆商店就这么几家,去几次店主都认识了,可不就是下乡么。 而有些地方直接被玉米地包围,买个菜还得开俩小时车,十里内除了地就是牛。在国内无法想象最近的便利店要走10分钟,大一点的超市要走40分钟。去大城市,往往要开车几个小时。 有中国学生在Google Earth上搜索普渡大学或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学校,结果发现地图上都是大片大片的色块,心想:果然是涉及军工研究的学校,连卫星照片都要打马赛克。 到了一看发现,卧槽,见了鬼的马赛克,全特么是玉米田啊! 想去商场开车吧。 坐公交和地铁你见过在玉米地里修地铁的吗大部分美国城市的公共交通一个字,渣。 你想打车Cab起步65刀,22刀一英里。叫车软件抱歉有的地方连Uber/Lyft都没有。这里交通基本靠走,没有车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二、No car,no life,no girlfriend 懂得自娱自乐 除了交通不便,商业也不给力。大多数商店下午五点关门,下午6点以后的城市,基本和倒闭的工厂一样冷清了。除了酒吧和大超市街上完全没有营业的商店,街上更是没有人,周末所有商店都不开。 因此在这些地方,生活十分简单,娱乐活动太匮乏,好山好水好无聊。 很多中国学生去了以后都觉得异常孤独。76集的甄嬛传,我看了20多遍。 当年美国独立日放烟火,不少华人留学生组队去的。国内小伙伴很诧异,为啥你们中国留学生跑去看美国独立日烟火 因为无聊啊! 就跟十几年前下乡放**一样。能看烟花,村里的姑娘小伙子可开心了,管他是哪个国家的独立日啊!不要说是独立日烟火,就算是庆祝富坚义博复刊烟火也会有留学生去看。 所以,在大农村生求生,会自娱自乐就尤为重要了。 你可以选择——修仙路线。把自己埋在due里,每天宿舍-餐厅-教室三点一线,正好远离城市的浮躁,安心读书。 你可以找个爱好。 比如健身,美国学校、社区都有健身房,而且价格不贵。而且因为审美的差异,美帝人民不欣赏skinny 的身材,健身氛围很不错。 北美君小伙伴大农村留学两年内从白斩鸡,变身成为胸肌堪比我部**姐的健身狂魔,原因就是闲的慌。 还比如摄影,美国大农村公园多,常常有大片大片的绿色,自然环境非常不错,随手一拍就有大片的感觉。 反正村里玩来玩去就那些,总结下来就是自娱自乐。 三、有一帮靠谱的朋友 有国内媒体抨击说:中国留学生太过自我,不愿意融入外国主流群体。但北美君表示,某些账号真站着说话不腰疼,“外国主流群体”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融入的。 很多美国大农村直接被称为College Town大学城,主要人口就是大学师生。大学一放假,整个镇子人口立刻减一半。交友范围极为狭窄,社会活动稀少。 而且由于成长背景的不同,中国学生和很多美帝人民谈不到一起去。语言方面也是非常大的挑战。真正能和外国人顺畅地聊得起来,至少也要经过几年的生活才有可能。 一个人只需要一天甚至更短的时间穿越国界到达另外一个国家,却需要很多很多年的时间穿越那些肉眼看不见却一直存在的墙壁。 人都没有几个,社会活动一只手数的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也脱了后腿。所以,不少留学生还是选择了和说着同样语言的国人留学生聚在一起玩。 所以在村里,你需要有一帮靠谱的朋友。 也并不是像很多公众号文章妖魔化的那样“留学生圈子很乱”,“中国留学生抱团”。 其实很多时候只是一些小规模的聚会,打发无聊的周末时间。 在家里搞聚餐啊,周末BBQ啊,一起约好去谁的家里做饭或是吃火锅也是常事,吃完了不免一起KTV,狼人杀啊,打牌之类的。假期离开大农村或去国家公园,或去城市SHOPPING,放一下风。 所以在大农村里上学的孩子通常都感情深。 四、学会做饭 之前有小伙伴形容留学生活:出国就像去新东方,你以为你是来学英语的,实际上你是来学做饭的。 美国城里多会比较繁华,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美食,在这些城市中留学,想吃家乡菜时,在大街上随处可以找到华人餐厅,能吃到家乡的菜品。 虽然美国大农村留学,吃饭比城里便宜的多,但怀念家乡的味道,想吃上家乡菜过过嘴瘾实在是麻烦。要不开车前往离着最近的大城市,找华人餐厅,要么就得跑去亚洲超市,自己购买食材,自己下厨去制作自己想吃的菜品。 所以,强烈建议各位要来美国村里留学的小伙伴们,一定要学!会!做!饭! 不吹牛逼,北美君已经可以新东方烹饪学校初级厨师毕业了,特长是红烧,炒煎兼备,刀工也不含糊。 没办法,人都是给逼出来的。 而且,做饭还是村里留学生的社交方法,留学生常聚餐切磋厨艺。北美君靠一手精湛的湘鄂小炒,收服了合租小哥哥,同乡**姐,社团学妹 吃了都说好! 在村里,多数人的穿搭走的都是舒适实用风,毕竟就那么几家店。 所以一般来说,普通学生装一般只分夏天和冬天,夏天flipflops,冬天UGG。 基本上全校学生都是穿着印着各校校名的帽衫、短袖,瞬间感觉回到了穿校服的高中时代。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一双球鞋,就能走过多个季节。 如果你认识的留学生,留学几年越来越随(la)性(ta),那么他一定来自大美村。为什么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出国都在一个圈子混很多留学党都在感叹,虽然在国外大学里认识的人比国内多,但是基本上都是处于浅层的泛泛之交,算不上真正的朋友,以前国内的朋友也大多断了联系。似乎出国以后,朋友就少了很多,自己也变得越来越不会交朋友了。朋友减少是成长必经的阵痛你不可能一直和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们中或许有人给你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但也无法避免分道扬镳的那一刻。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不再得意洋洋说自己有多少兄弟一呼即来,而是清楚哪些人对你更重要,需要你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维护。朋友聚散本是正常,但如果你一直在失去旧朋友,同时又很难交到新朋友,那么可能需要审视一下自己对于「朋友」的理解。是「朋友」?还是认识了几年的「熟人」?很多人对于「朋友」看得太重。在你看来,可能大家出去吃过几次饭,一起熬夜做过project,时不时在微信里聊上几小时就是朋友。可能在你觉得此时此地是朋友,一辈子也都是朋友。即便下学期没有选相同的课,即便假期回到各自的家乡,即便今后去了不同的城市发展,我们还会保持联系,我们还会深夜里互诉衷肠,我们还会随叫随到的捧场可事实上,「朋友」的含义不止是「在一起」。真正的朋友总是建立在多年数不清的自我牺牲和自我暴露的基础上:互相袒露心扉,你们敢于也愿意和彼此分享曾经的心路历程,包括对家人、爱人以及梦想的感受和困惑。你们不用担心凌晨喝醉了没有人送你回家,也不用害怕失恋了没有一个肩膀可以靠着大哭,更不用紧张如果这个月交不起房租就要睡大街。你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彼此面前卸下伪装,因为知道彼此会包容那些装逼和逞强,但一路的相处中肯定少不了激烈的争吵和猜忌,但冷静下来以后,还能够恢复到之前的信任和默契。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这样的朋友,肯定不会很多,但能得一人,也是幸运的。所以不要再错把大学里那些吃喝玩乐在一起的「熟人」当作是自己的「朋友」。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真正能给你帮助,也能让你产生信任和依赖的朋友不是一出门随手一抓就能抓到的。当然,即便成为了朋友,也不是个个都能海枯石烂。微信里的好友,90%都是点赞之交分手三年的前任,代购的初中同学,去年实习认识的同事,上学期卖二手书的学姐有多少默默躺在你微信通讯录里却几乎整年都没有联系过的人?一项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只能最多与150人建立起实质的关系,这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得出的结论。虽然社交网络上我们拥有的「好友」数远远高于150人,但是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维持一年至少一次的联系,彼此都承认对方是朋友,都了解对方的状态的「内部圈子」只有150人最多。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所以不要觉得发一个票圈有近百个赞就说明自己的人脉很广,能够在微信里和人聊个通宵就算知己,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能一个电话拉来的救兵可能不到10个。与其花时间在社交网络上经营自己的朋友圈形象,不如在线下好好与几个人深度的交谈和往来。你怪别人势利,别人嫌你自私不少人总是抱怨自己遇到一些非常势利的「朋友」——他们与自己相处的唯一原因就是可以得到好处。比如觉得你很大方,厚着脸皮来蹭住蹭喝,或者觉得你很学霸,变着花招来抱你大腿。相信你看到这里已经明确,这样的人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依托利益的交往关系也通常不会持续太久;当你厌倦了被利用,或是他们觉得你没啥好利用的时候,双方的往来自然会疏远。除了这种露骨的利用,人们在相处的时候也常会陷入一种更为隐性的「利用」。必须要承认,想要维持一段友情需要持续的投入。当你的朋友圈扩大以后,你会发现想要和每一个人保持之前的亲密就变得特别困难,因为你根本分配不来时间,特别是在忙碌的国外大学生活里。就比如你在出国前肯定想着自己还会和高中时的死党保持联系,但实际上,一旦进入了新的环境,旧友往往会被搁置在一旁。可是新圈子里的人毕竟不如旧友知根知底,有些话你只想和死党说,但这个时候再去找国内的死党就发现对方已远去。说到底,人毕竟不是一个玩具,不可以被放在一边等你忙完以后,有了需要以后再去找他们玩。曾经的朋友,如果疏于问候,慢慢就会走远。情感的联结没有保质期,必须要不断的巩固才能保鲜。当你平时忙着自己的事情,心情不好遇到麻烦了才想到找朋友帮忙,在朋友的眼里,这无异于一种「利用」——只有需要我的时候才想到我,平时都当我不存在。说到底,做朋友和谈恋爱一样,不能有一方总是一味的索取不付出。老友越来越少,能留下的都是知己当毕业走出校园以后,很多人会再次深深地感受到朋友变少,想要找到知心的单纯朋友变得越来越难。确实,从20岁中期开始,人们的社交圈,真正有实质性来往的「内部圈子」会大幅缩水。联系的人数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下降。也就是说,能在你的通讯录中活跃的人会慢慢减少,而绝大多数可能只是在春节时发一条祝福短讯。一旦人们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明白了自己更适合和什么样的人交往,他们就不会再把时间花费在散乱的社交上,而是会集中精力只去维持和几个人的关系,并且希望这几个人可以更长远的陪伴在身边。也就是说,大多数人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管是大脑构造的限制,还是生活变迁的无奈,我们最终都必须要接受这样的取舍——能被定义为老友的人越来越少,但是他们在你心里的份量却越来越重。曾经觉得朋友越多越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直到岁月的洗礼才慢慢认识到朋友真的不需要多,只要有几个知心的就足矣了。所以,换一个角度去看,出国以后觉得交朋友很困难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可能你已经觉察到有些社交是没有意义的,有些所谓的好友不是真心的,有些感情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经历的考验,有些朋友拼尽全力也无法留住。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觉得孤独,但也是这种孤独更能让你看清自己适合什么,需要什么。不能因为知道今后我们会散落天涯,所以现在也不必深交;也不能因为害怕被欺骗和利用伤害,就封闭自己裹足不前。朋友的圈子就像是海浪一样,会前仆后继一次次拍打在岸上。前面的痕迹很快会消散,后面的也依然会留下影响。朋友也好,过客也好。至少曾经遇到过,只有这么一次也珍贵。出国留学,不认识人,没有朋友,怎么融入啊?因为安全感吧。毕竟千里之外的异乡,语言文化又不同,更糟糕的是很多国家治安也不好,真的出了什么事谁能帮帮我?很多留学生都会有这个忧虑,说实话,还是中国人之间更可能互相帮助,外国人一般都不肯真心帮忙的,他们相对独立,一切靠自己。为什么要远离留学圈imp第一关语言其实,留学生想要融入当地人圈子第一关真的是语言。有人说自己英语说得不好,可是还是很受美国人欢迎啊。这个我不反对,但也有两点不同意。第一,一些留学生的英语基本停留在“读”和“写”的阶段,连基本的与人沟通开口讲话都不敢,这样想交到美国朋友,真的难。第二,我相信,深度沟通还是需要有一定的词汇储备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当你和你的美国小伙伴就一部**展开深刻讨论时,你支支吾吾比手画脚可就是说不出来完整的句子,那还怎么沟通呢就前一个问题,解决办法说难也不难,留学生需要克服的是心理上的障碍,自信一点,大胆一点,张口主动给朋友们打个招呼,问一个好,迈开第一步就好多了。很多留学生畏惧用英语交流,但我们来到美国都是通过了雅思或托福语言考试的,这个考试所考察的听说读写四项就是保证我们能够利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和学习。所以请对自己自信一点,漂洋过海到了国外的你,语言能力是足以和老外无障碍沟通的。而对于后一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到了美国后更要锻炼自己的英语能力,包括背词汇、背句子、反复看美剧练习、请教美国同学和朋友帮助自己矫正词汇使用和发音等等。因为正是在这个生活和学习环境里,你才会发现哪些表达是更加常用和地道的,哪些词汇是教材中反复出现而你又不认识的。而不知道你是否发现,如果你把学英语这件事本身当做一个目标来完成时,你的生活就会丰富非常多。你可以随时随地请教任何一位美国人:我这句话表达地道吗,你会怎么说当我们来到一个与自己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国度时,首先是要接受和尊重对方人民的待人接物方式和处事处世态度。同时,我们也更加要清楚自己的文化背景,清楚是怎样的一个人,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而不是模糊自己的个性刻意融入。因为,不管在哪里,想真正融入任何一个圈子,前提是你拥有这个圈子的一定特质。与其讲融入与否的问题,不如好好打磨培养自己。当你是一个有趣有料的人时,还愁没有圈子接纳自己吗不过公子我知道,我的以上观点你虽然认同,可是却没有操作性。所以我决定接下来我们由浅入深一一谈谈怎么克服“融入”路上的障碍。第二关生活方式和习惯融入当地人圈子的第二关包括生活方式和习惯。我的建议是在不影响他人的基础上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惯,同时尊重和包容他人的生活习惯。这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穿衣打扮习惯、出行习惯等等。拿基本的来说,中国人提倡早睡早起、吃饭规律,美国人可没这个概念。中国人提倡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可是美国人的饮食根本做不到。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惯就是,不要学老外熬夜通宵不睡觉,亚洲人的体质和白人真的不一样,他们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照旧精力饱满,而亚洲人不行的,还是要保留自己一天睡七个小时的习惯;不要学老外天天早午饭一起吃,一天24个小时每一刻都可以开心大嚼汉堡包,这不仅仅是你胖一圈回国后父母是否还认得你的问题,而是你的肠胃受不受得了的问题。还有很多人觉得美国大学生都是party狂人,为了融入也去参加派对,喝酒跳舞,装作很屌的样子。结果自己不胜其累,真正的朋友还没交到。中国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大都不是嗨party的体质。包容他人的生活习惯就是,包容除自己以外其他人的生活习惯,只要当对方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时;甚至有时候当对方影响到你的生活了,但你要知道那是对方的权利。比如你的美国室友晚上很晚才回宿舍,回来呯呯当当不睡觉,扰的你心烦意乱睡不着,这时你没有权利说:“你早点回来不行嘛,每天这么晚让不让人睡觉!”你只有权力说:“你现在太吵了,打扰到我睡觉了,可以明天再收拾吗”当你的印度室友在你们的共用厨房每天做三次咖喱饭连着做了三个月时,你感到自己身上都是一股咖喱味,可是你不能说:“老天,你能不能别吃咖喱了!!”你没有权力,或许你可以提议他换一个吃法以免营养太单一,或许你可以邀请他时不时尝尝你的手艺,实在不行你可以选择换室友…当然,很多小伙伴在国内时所谓的朋友,其实也就是每天结伴一起去食堂吃饭的饭友而已。在美国,想找到一个“饭友”很难,所以不少留学生常常感觉自己形单影只,融入显得很难,或者只好混在中国人的圈子里。但如果扪心自问,很多中国学生也觉得自己没有融入自己身边的小伙伴们呢。第三关做事方式和习惯留学生在处事上经常打交道的应该就是教授和同学们了。美国人说话做事直接,不拐弯抹角,很少修饰;所以不要揣测对方背后到底想表达什么,更不要揣测对方这么表达是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吗如果真的没搞明白状况,就耐心再问一遍,确保自己没有误解。美国人幽默乐天的比较多,平时大家在一起爱开玩笑胡整没关系,但到了正事时却是说一是一,从不出尔反尔。所以留学生小伙伴要注意你的教授在课堂内外给你说的每一句话哦,如果给你的要求你没有完成,那通常可都是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呢。有小伙伴不理解美国人的说话做事习惯导致自己原本可以悬崖勒马,却一头栽进深渊。当然美国人非常会夸人。当别人非常热情地赞扬你时,你就非常开心非常真诚地谢谢对方就可以了,或者回夸一句。没有必要因为被一位白人帅哥夸一句你真漂亮就以为人家是想入非非了。这里对留学生有一个建议,就是要主动。主动是指不回避不偷懒,自觉做事和解决问题,包括从课堂小组任务到生活中参加、组织一个活动等,都要主动。中国留学生大都勤奋好学,在美国人眼中基本都是学霸型的。但为什么白人小伙伴很少抱我们学霸大腿呢,甚至在小组作业时对留学生有排斥呢主要就是因为一部分留学生因为语言、性格等等原因,基本从来不在小组作业中发言,更不要提贡献自己的才智了。在我到美国第一个学期的“Small Group Communication” 课程项目中,我们小组一共5个人,我一位中国留学生,两位美国白人女孩,一位近四十岁的白人大妈和一个黑人小伙,项目开始每个人说说自己的背景和擅长之处,我也蛮胆怯的,说自己口语不行,但文字的工作完全没问题。但在项目开始后,做问卷调查设计时,我发现自己以前做市场调查的经验派上了用场,压抑着内心的激动提了两个意见;被大家夸奖:哎呀你的点子真的太棒了!你应该早点提出来的,我们都没想到!后面有建议一定要直接说出来啊!后来就好说了,在这个小组作业,我们一起奉献时间、才智,一起出门做调查,去图书馆分析数据,一起做东西吃,一起排练最后的presentation。在这里,我结识到了关系最铁的小伙伴,处处对我照顾,还时常因为一些简单的数学题夸我:Oh my God, oh my god, Zifang, you are so smart!所以我想表达的是:那些刚开学时在一些活动和聚会中认识的朋友,或许你们也聊得来,但随后因为你们没有交集,也很难建立长期的联系。反而是因为有共同的任务和目标,彼此才能建立更加深厚的革命友谊。那些酒肉朋友,到最后连“hello friends”都不算了呢。第四关价值观念冲突第四关是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冲突。当然你的段位越高你才有可能遇到这般问题。比如你参加了一个女权文化俱乐部,加入后却发现自己的女权倾向和这里面的人不一致比如对于某个政治问题你同伴的立场是你完全无法接受接受并理解的一位哈佛的学姐曾提建议说:在留学期间,遇到与立场与原则相关的问题一定要冷静。就事论事,尽量不要带入主管情绪。不强求别人的认同,对别人的不理解尝试换位思考。说话之前,一定要三思,多包容不同的观点,求同存异。而我其实最想说的还是这句话:不管在哪里,想真正融入任何一个圈子,都需要我们拥有这个圈子的一定特质。人群形成圈子聚在一起,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连结。这目的大的方面比如相似的价值观念,小的方面比如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目标任务等等。这样来看,所有的圈子和社交活动,融不融入其实本质上就是认不认可这样的圈子或者活动吗你可以选择去做义工、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或者去教会参加团契和去教堂做礼拜;或者去参加女权主义或种族平等的游行活动;或者你们都是科幻**迷,都爱摇滚乐,都喜欢自驾旅游等等;或者你们经常一起去健身,一起去逛街,一起聊天一起分享心事。甚至拿我们前面举过的一个例子——英语语言的学习来说,你深入结交一两个“语言老师”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你就专门讨论语言的问题,你也可以教教他们汉语。你看,这不就融入了吗还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关系。如果你本身空空无一物,又不主动勾搭和学习,何谈融入呢?当你清楚自己的特质,同时对他人的特质包容而不评判时,你最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圈子并融入其中。操练起来你的英语吧,你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留学生的~美国留学的华人圈子究竟是啥样其主要原因是留学圈比较混乱。留学生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等方面与国外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摩擦。其次,一些留学生不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甚至违法犯罪,给留学圈子抹上了污点。同时,一些不良中介机构的存在也助长了留学圈子不正之风,所以才会有远离的说法。留学生要自觉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不随意从事非法活动,不参与不良攀比和不当交流。此外,学生应该形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避免走极端,杜绝攀比和攻击,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打造一个和谐的留学圈子。出国留学如何才能走出自己的小交际圈呢?去美国留学我们可以看到华人圈子的特点是华人多,但在美国的华人精英几乎都不在华人圈。大概有几点可以简单的说明一下华人的圈子到底是啥样:1华人圈子的繁荣,主要是华人间的日常生活往来。2如果你到美国有语言能力融入美国社会,最好做些尝试尽量避免华人多的环境。3华人圈子的学校多数是华人孩子,华人孩子的父母多是非常注重教育,由于美国大学录取的名额限制,不可能在一所学校,录取那么多的“好”学生,只能是择优录取。4华人圈子多以中文为主,强烈的中国文化对于孩子以后融入美国社会起到了一定的束缚作用等。以上是新东方留学小编为您讲解的去美国留学华人的圈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希望对准备出国留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留学生一般都会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同学,邻居,一起到法国,以前同学等等,因为学习工作忙碌,不在圈内的朋友会渐渐没有联络,所以平时联络的就剩下这些人。其实这事很正常,想多认识人也不难,但交际圈子有它存在的必要,一堆一节日想聚一下吃个饭,一般来说只会叫自己圈子里的,如果叫一个不熟的人过来,估计是对方不想来,因为都不认识。所以想认识更多朋友,只要不怕跟不熟的人打交道就够了。留学生普遍的特点是冷漠,路上碰到同是中国人,一般不会打招呼,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不熟的人不会主动去认识,同理。不是说这样不好,自我保护是必要的,不认识的人可能影响自己很多方面,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圈子小认识人不多,其实是自己没有勇气去承担风险认识一些不知道怎么样的人。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可能被人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安排,如果是不熟的人,就会觉得很不值。所以如果你真想多结识朋友,就要做好相对的心理准备,其实只要准备做好了,自然就会认识更多的人,想聚一下的时候不再只找圈内的,平时不说话的也问一声,或者把认识的人都加好友,有活动就都问一下。总之,多交朋友不难,其实是自己跟自己作对,看你想要哪边了,稳定的生活圈,还是友邻满城。
发钱给留学生违法吗
上一篇
11-06
孩子出国留学有问题怎么处理
下一篇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