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overseas/15441.html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中国共接收非洲50个 国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约21万人次,共接收非洲自费来华留学生约8000人次。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非洲学生留学主要目的国之一,也是亚洲接收非洲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非洲来华留...
据教育部最新统计,截至2007年9月底,中国共接收非洲50个 国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约21万人次,共接收非洲自费来华留学生约8000人次。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非洲学生留学主要目的国之一,也是亚洲接收非洲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非洲来华留学生增长迅速 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近5年我国非洲来华留学生增长比较迅速,年平均增长约20%。非洲留学生为何青睐中国?这位负责人分析共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我国政治和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非洲国家关系稳定发展。 第二,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从2002年开始,我国与外国在学历学位互认工作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目前,我国已与德国、英国、法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证书互认的协议。 第三,我国提供的奖学金名额和种类越来越多。在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宣布:在2009年前,中国向非洲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名额将从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同时,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先后设立地方政府奖学金,各有关高校也设立了校内奖学金,部分企业也设立了来华留学生企业奖学金。 第四,来华留学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完善了来华留学生管理制度,留学生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中国的物价消费水平整体比较低,在中国学习和生活费用远远低于在西方国家留学的费用。 第五,中国历史悠久、文化辉煌,又充满现代活力,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尤其是2008年北京承办第29届奥运会、2010年上海承办第41届世博会等国际重大活动,吸引着更多的目光聚焦中国。 高层次非洲留学生将越来越多 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非洲来华留学生当中,本科生、研究生约各占一半。今后我国将鼓励招收和培养更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非洲来华留学生。 非洲国家根据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派遣留学生来华学习,专业选择也以适应其国内发展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因此,目前我国几乎所有专业都有非洲留学生。虽然人数最多的还是汉语专业,但越来越多的非洲留学生过了语言关以后,再根据需要,继续攻读其他专业的学位。 几年前,来自马里的郗索恪和来自赞比亚的辛尤尼刚到中国时,几乎一句汉语都不会说。通过近一年的汉语培训,两人基本掌握了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现在分别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和教育管理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希望成为中非友好交流使者 来自贝宁的多罗泰因为喜欢张艺谋,而选择到中国学习**。在北京**学院硕士毕业后,他又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专业博士学位。他准备以后回国做导演。 班布来华前在加蓬外交部工作,现在自费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来华前,班布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来华后,他越来越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现状。他认为两国交流互相理解最重要,并希望回国以后能成为中加友好交流使者。 来自喀麦隆的百留毕是班布的好朋友,因为想当汉语翻译,而选择到中国留学。来华前,他对中国的了解仅仅是李小龙的**,觉得中国经济很落后。来到中国后让他对中国的各方面发展和进步有了更为直观的体会。 当然,了解应该是相互的。非洲留学生们普遍认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对非洲的了解很不够。(王军艳 张举良)中国教育部表示,2007年到中国留学生数量继续保持快速成长态势,人数突破19万人次。留学生、生源国家和地区、接受留学生单位、政府奖学金等数量均为历年新高。 据新华网消息,2007年来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共195503名,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544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接受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达到10151名。 与2006年相比,2007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增加32808名,年增率2017%。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增加1667名,年增率196%。 按洲别统计,亚洲的留学生人数占首位,共计141689名,占全年来华留学生总数的7247%;欧洲为26339名,占1347%;美洲为19673名,占1006%;非洲为5915名,占303%;大洋洲为1733名,占107%。其中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人数较2006年增加了2178名,年增率5828%,为增幅最大地区。 按国别统计,来中国留学生人数排在前五位的国家为韩国、日本、美国、越南和泰国,人数分别为64481名、18640名、14758名、9702名和73应该06名。 自2008年开始,中国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大幅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规模,今后的三年每年增加3000名左右。所以具体到某一个国家,估计就几百人而已。我个人觉得是南非吧!为什么读博往往是浪费时间西南大学现有在校学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600余人。这600余人的留学生都是外国籍的学生。另外有专任教师261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74人,博士生导师近300人,硕士生导师1300余人1517年10月31日,也就是万圣节前夜,马丁·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点》贴在了维斯登教堂的门上。在那个时代,这一举动仅仅意味着他想要引发一场争论。这位新教创始人路德在文中论证了基督教通往天国的道路,其实不是由金钱铺筑而成。而今天,学术论文不仅仅阐述作者观点,同时还代表作者的一段时期内的研究成果。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们想要拿到博士学位,前赴后继辛苦劳累,就是为了完成这样一篇博士论文。在大多数国家,博士学位是进入学术界的门槛,进入独立研究某个领域的敲门砖,也是与导师合作的研究成果。各个国家,不同大学,不同专业,要求也有所不同。有些学生不得不先花费两年时间考取博士学位,有的学生会得到一些补助,而有些完全是自费。获得博士学位只需要完成研究论文,而有些还需要参加一些必修课或选修课或是助教工作。一篇学术论文有几十页(例如数学),甚至是几百页(例如历史)。这些博士有的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儿,有些已经是知天命的四十岁中年人了。许多读博的学生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对现状不满。有的把自己的工作描述为打工仔,每周七天无休息,每天工作十小时,薪酬很少,前途渺茫。这种情况很普遍。作为一个研究生,你可能会觉得讽刺,你的办公室装饰得比你家还好,而你却经常吃方便面。一位求学者说,并非研究本身让我感到枯燥。他很坦诚地说他不是为了免费馅饼而读博的,“终点是遥不可及的,这让人感到沮丧。”在读博士抱怨满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在于培养博士体系本身。应用性博士,比如法学博士、商学博士和药学博士,实际上含金量很高。而博士泛滥成灾供过于求,尽管博士学位的设置是为进入学术界而考虑,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和现有的研究岗位数量差距拉大。博士供过于求,而很多企业领导又说他们找不到所需的高级技术人才。从一方面也表明博士们并没有学到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一些人甚至把研究型博士的培养体系与庞氏骗局甚至是传销相较。数量的增长从历史上看有相当一段时间,进入一流大学读书还是少数富人才能得到的特权,甚至很多大学教师都没有博士学位。而二战后,高校不断扩招,与此同时大学讲师也需要有较高学历。到1970年,美国的大学就是如此,美国大学数量不到全球三分之一,颁发的自然科学和工科博士学位证书却占到全球的一半。在这段时期,美国人口仅占全世界人口的6%,从此之后,美国每年生产的博士数量已经翻倍,达到每年64万人。其他国家也纷纷赶上。在1998年至2006年,经合组织国家颁发的博士学位数量增长了40%,同时美国增长了22%。在墨西哥、葡萄牙、意大利、斯洛伐克等国家博士产出也增长很快。甚至在年轻人口减少的日本,博士的培养数量也增长了46%。这些增长也看出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在迅猛发展。哈佛大学劳动经济学家理查德·费里曼说,到2006年,美国高校招生数量仅占世界的12%。同时,许多大学也发现,在读博士积极性很高,因而是可以任意指使的廉价劳动力。招收博士有助于学校开展研究项目,这些博士生还可用来发展教育,而且成本少。一位耶鲁大学研究生助教九个月的收入为2万美元,2009年全美在职教授平均年薪为109万美元,后者的收入高于法官和地方官员。博士年产量远远高出了大学对讲师的需求,最新出版一本书显示,美国在2005年至2009年一共培养了10万名博士,与此同时,大学教师职位需求仅仅为16万人,这本书两位作者是一位学者和一名记者。在读博士去做助教更减少了对全职教师的需求。甚至在加拿大,博士毕业生增长较为合理的国家,2007年授予了4800人博士学位,同时增加了2616个全职教师职位,而一些增长较快的国家,比如巴西和中国,博士数量似乎还不足。供需的情况研究领域情况类似,在读博士学习期间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学生们称为“软肋”,现在博士后也是供过于求,付瑞曼博士的结论是:数据表明,2000年美国生命科学领域教工需求每年增长5%,这些博士和博士后学生里面,仅仅有五分之一能找到工作。在加拿大,80%的博士后每年收入是386万美元甚至更少,而这是建筑工人的平均薪资,博士后数量增加成了博士们通往学术道路的一种阻碍,在有些国家,五年博士后才是获得一份全职工作的敲门砖。这些如蚂蚁般不断增长的博士和博士后大军使得大学的研究事业蒸蒸日上,同时也增加了一个国家科研能力,但这并不能单纯看成是一件好事。在某些情况下,这是受到良好培训教育的高学历者自身才能极大的浪费。美国在研究定点地球卫星时,物理学博士数量激增,而过后数量急剧下降,越南战争削减了科研计划。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史沃兹说,20世纪70年代,大约有5000位物理学家不得不改行另谋出路。在美国,博士教师的工会也随之兴起,以解决博士生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一些矛盾。大学给他们画了一张大饼,即用今天的廉价劳动来换取未来的一份稳定学术工作。像威斯康星麦迪逊这样的大学,工会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60年。而真正的工会兴起还是近几年的事。如今,工会也深入到私立大学。在耶鲁和康奈尔大学,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说博士不能算是正式员工,只能是学徒而已。这些话受到了来自工会的压力。2002年,纽约城市大学成了第一个承认博士教师工会存在的私立大学,但三年之后,这所学校不再与工会谈判。在美国和英国,很多博士都忍受着低收入低报酬的职业并且看不到前景。在1966年,仅仅23%的自然科学和工科博士文凭颁发给了外国学生。到2006年,这个比例增加到48%,与本土学生相比,国外学生更能忍受艰苦的研究工作环境,与此同时,他们也使得薪酬大大降低。支持读博士的人也许会说,即使不能得到一份稳定的研究工作,读博也是值得的。并非每一位读博士的人都想进入大学,也有很多在私营企业,或是企业研部发等,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的确是事实,但是凡事都有两面,看看事实,博士生退学者增多,很多在读博士很郁闷。在美国,仅仅57%的博士在十年以后继续攻读博士,也就是说其他的都退学了。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自费读博士的学生退学比例是49%。更糟糕的是,其他在读博士,在博士一年级就在不同专业跳来跳去,很多人文学科在读博士坚守着自己的领域,最终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了。而辍学者往往成为了国家的学术精英。美国大学一个研究报告表明,按时完成博士学习的人,并不比辍学者睿智多少。缺少职业指导,前途渺茫,经济拮据成了他们最终放弃的原因。就算完成了学业,也并非前途光芒。由于博士专业太细,就业工作人员费尽心思帮助博士们求职,而企业老总们对这些想要离开学术的博士生们兴趣不大。经合组织一项研究表明,博士们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五年,很多还在做临时工作,这一比例在斯洛伐克超过了60%,比利时、捷克、德国和西班牙超过了45%。而大约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亚博士们从事与博士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在德国,13%的博士毕业生从事一些地位很低的职业,在荷兰,这一比例是21%。微薄的回报博士毕业生的确比本科生薪酬高,《高等教育政策管理》杂志刊登了卡塞的一项研究,在英国,大学毕业生比未上大学者收入高14%。身为博士,回报差只有26%。硕士学位回报同样比博士高,有的硕士学位一年就可拿到。有些领域博士学位没有任何优势。在数学、计算机、社会科学和语言等领域,博士收入与硕士差不多。在工程、工业技术、建筑和教育领域,博士和硕士收入也差不多。在制药、商学、金融等领域,博士的回报可以补偿他的付出。总体说来,博士学位仅仅比硕士学位收入高3%。纽约一位政治家史沃兹博士说,博士课程中有很多可以用更短的课程取代,他说,华尔街发现很多物理学家能够解出微分方程,于是聘请他们做定量分析。但是如今许多短期课程都会传授实用的金融高等数学,因此,一个会解微分方程的博士生不再具有竞争力。很多学生做研究是出于热情,现在的教育体系却终结了他们的热情。很少人知道路在何方,英国一项对博士毕业生研究数据表明,三分之一人读博只是为了继续做学生,或是延迟就业。大概一半学生说,科学家可以有很高的年薪,因此就随波逐流读博。但是呆在校园,喜忧参半。高学历者更容易不满足更容易跳槽。一些人开始怀疑读博是否值得,如同怀疑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艺术和文化。他们认为,知识会从大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社会物质文明会变得更加发达。这话可能没错,但读博的确是一个很糟的选择。学术研究者、大学、博士生利益各不同。呆在大学的学生更聪明,对学术更有利。硕士研究生可以带来带来更多的财政经费,为导师的学术论文增加数量。这些孩子毕业走出校门,这些对他们来说毫无好处。一位女学生曾经被导师认为前途无量,但七年学术后,最后导师送她一句话,早点嫁人吧。然后导师把她请出了校门。肯塔基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莫尼卡·哈里斯说,这样的教授是少数。她承认博士数量已经过多,而且现在也在试着减少这一数量。她也承认单方面想要控制博士数量的行为是罕见。一位常青藤学校校长被问到博士数量过多时,他回答,即便我们这些学校减少招生博士生,其他学校也会把我们减少的部分给增加上去的。高贵的追求读博士的种种弊端已经众所周知,本文的作者十年前就劝说一位理论生态学方向博士不要继续,当时欧洲也正在促使高等教育体系更完善,一些机构也大力推动。资助基金组织已经意识到,博士在劳动力市场中,技能难以发挥。他们会写实验研究报告,会做学术报告,做文献查阅等,但如今这个知识技术快速传播的时代,这些显得毫无用处。一些大学为博士生开设了其他课程,比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些在求职时或许派上用。在英国有一种四年的博士,他们要为这种博士开设上述新课程。衡量和激励机制应该作出改变。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把培养博士数量作为一项成功指标,并争着培养更多博士。对学生来说,找到一份实际的固定工作,收入会有多少才更重要。而博士数量已经太多了,博士生不得不面对整体水平越来越下降的窘境。很多读博的人都是班上聪明的学生,他们可以把想做的事做到最好。在人生旅途上得到鲜花和奖赞。今年的新一茬博士新生也将开始他们的学业,他们中很少有人会愿意接受一套为别人牟利而设计的体系。仅仅有悬梁刺股的刻苦精神与自以为聪明过人不会取得人生的成功。如果把这些精力和时间用到别处或许会做得更好。应该有人为此写一篇文章。译者后记:花了一个下午时间做完了这篇翻译,作者写得很好。笔者认为,对于每一个年轻人,学会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生存生活比你拥有再高的学历更加重要,一方面一方面,不要完全否定了所有学历文凭,另一方面,学历不是生活的全部,学历不能表达一个真正幸福着的人的所有生活。祝朋友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德国留学博士学位怎么样
上一篇
11-04
美国留学疫苗过去打吗要钱吗
下一篇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