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overseas/14213.html
杨绛与钱钟书的恋爱(光明网 2001年4月28日) 1932年,钱钟书在清华园得识无锡名门才媛杨季康。 杨季康(绛)1932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毕业,放弃出国留学机会,考入清华研究院做外国语文研究生。东吴大学是外国教会办的,可以很好地学英语...
杨绛与钱钟书的恋爱(光明网 2001年4月28日) 1932年,钱钟书在清华园得识无锡名门才媛杨季康。 杨季康(绛)1932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毕业,放弃出国留学机会,考入清华研究院做外国语文研究生。东吴大学是外国教会办的,可以很好地学英语,但学费比较高,只有“公子哥儿”和“**”们才上得起。杨绛之所以宁愿不出国而来清华,用她母亲的话说,就是“阿季脚上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而她当初所以没能在清华读本科,则因为她考大学时,清华不在南方招女生。于是,她只好就近考入东吴大学,而且与《围城》中的唐晓芙一样,读的是极平常的政治系。 初到清华,杨绛发现这里的女学生都很洋气,相形之下,自己不免显得朴素。但没有多少时间,女学生们便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了。男同学呢,据称:“杨绛肄业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求为偶者七十余人,谑者戏称杨为七十二煞。”当时男生多,女生少,所以女生一般都有“美貌”之名,不愁无人追求。据说,当时杨绛与比她大4岁的“大姐”袁震(吴晗夫人)同屋,两人感情很好。有一次,袁震因病在校医院住院,杨绛去看她,恰好赶上袁的男朋友吴之椿也在。吴给袁带来了当时非常昂贵的水果橙子,让她一个人吃。袁正要与吴断绝来往,见杨绛进来,便切开一个橙子给她吃。杨绛知道那是她男朋友特意给她买的,便不想吃,但又不好一味谢绝,便勉强吃了一点,袁震却要她全部吃完。杨绛觉得很窘迫,因为袁的男朋友就在一边看着她。可她不想使袁震不高兴,只好都吃了。吴之椿走后,袁震便对杨维说,她要让吴明白,他不能支配自己的生活。与杨绛同寝室的同学,还有幼年时的苏州好友蒋恩钿。杨绛入学前,蒋与袁已经是好朋友。而现在,她们三人成为了“密友”,而同屋另一位女同学却被排斥在外。后来,袁震与吴断绝了关系,梁方仲把吴晗介绍给袁震。三位密友在一起议论吴晗,说吴晗有股“酱豆腐”般的迂腐劲。杨绛与袁震的友谊一直保持到文化大革命。 那时,钱钟书在校园内名气很大,杨绛初次见到他,发现此人“穿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翩翩”。两人在学校里开始恋爱了,而且第二年便订了婚。杨绛大概也没少向密友们议论钱钟书。现在所知道的是,当时杨绛选修中文系朱自清教授的“散文习作”课程,于 1934年秋写了一篇作业,即短篇小说《潞潞,不用愁!》,描写青春期少女的三角恋爱心理,受到朱自清赏识,并推荐给《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同时期,在钱钟书的作品中也出现了富有李义山风蕴的爱情诗,最著名的是刊登在《国风》半月刊第3卷第11期(1933年12月1日)里面的《壬申(1932)年秋杪杂诗》: 缠绵徘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答报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 依穰小妹剧关心,髫瓣多情一往深;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 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风声测测寒;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 在给恋人的一首七言律体中,钱钟书竟运用了宋明理学家的语录:“除蛇深草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牢。”并自负地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他与杨绛的爱情,常为人们誉为珠联壁合,举世无双。这一点,在钱钟书的诗作中即有印证。《和季康玉泉听铃(玉泉山同绛)》云: 已(欲)息人天外(籁),而无(都沉)车马音。数(风)铃闻偶(奴忽)语,众窍答还沉(午塔闲无阴)。久坐槛生暖,忘言意转深。颠风明白渡(明朝即长路),珍(惜)取此时心。 诗中所谓“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使人想起《围城》中的唐晓芙不爱写信;而杨绛给钱钟书的一封信,偏偏被钱钟书父亲接到后拆开看了,只见上面写着:“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读到此处,老先生“得意非凡”,直说,“此真聪明人语!”后来,钱钟元嫁给许景渊,钱老夫子便端出这封“季康与宣信”来教育侄女。到1933年,钱钟书与杨绛便举办了订婚仪典。杨绛先生回忆说: 默存和我的“订婚”,说来更是滑稽。明明是我们自己认识的,明明是我把默存介绍给我爸爸,爸爸很赏识他,不就是“肯定了”吗?可是我们还颠颠倒倒遵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默存由他父亲带来见我爸爸,正式求亲,然后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作男家女家的媒人,然后在苏州某饭馆摆酒宴,请两家的至亲好友,男女分席。因为我爸爸生病,诸事从简。那晚,钱穆先生也在座,参与了这个订婚礼。(本文节选自《钱钟书与现代学人》 李洪岩)北京资源学院怎么样?哪位介绍下?学历啊学费啊都怎么样的?浙江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它是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规划的九所重点大学之一。现任校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教授。 优越的地理环境,优良的办学设施,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浙江大学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著名风景旅游城市枣杭州,经济发达、人文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享有读书求学胜地之美称。学校设玉泉、西溪、华家池、湖滨、之江5个校区,占地面积共计289万平方米 ,校园花木繁茂,碧草如茵,与西子湖交相辉映,构成了大学城独特的风景线。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拥有一批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和计算测试中心,建有一批功能齐全的科学馆(楼)、体育馆(场)、学生活动中心、标准游泳池等现代化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为全校师生员工学习、生活、开展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完备的条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5余万平方米,总藏书量510多万册,建有华东地区最大的科技文献检索中心,是全国规模最大、藏书量最多、分布面最广、学科覆盖最全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之一。学校还拥有6家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省级附属医院以及1家出版社。严谨的"求是"学风,执着的创新精神,培养了无数英才就一所大学而言,它的历史和声誉,是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浙大百余年间,为祖国培养了近20万各类建设人才,广大毕业生已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和开拓者,其中不乏卓然有成的大家。中国***早期***陈独秀,我国新闻界先驱邵飘萍,中国研究抗生素第一人汪猷,著名科学家竺可桢、马寅初、卢嘉锡、苏步青、钱三强、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钱令希、谈家桢、谷超豪、郑晓沧、梁守 、夏承焘、姜亮夫、李政道、吴健雄等著名学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学习过。尤其令浙大人自豪的是,在浙江大学的老师和校友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的达130余人。目前学校拥有一支以两院院士和博士导师为中坚,以知名学者为学科带头人的整体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有两院院士14人,博士生导师480余人,教授、副教授近3000人。另外还聘任了数百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兼任学校的导师、客座教授。颇具特色的培养模式,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浙江大学坚持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方针,具有完整的学士枣硕士枣博士枣博士后培养体系。学校现有104个本科专业,29个博士后流动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25个,另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临床医学、工商管理(MBA)、建筑学、法学、工程硕士、农业推广、公共管理(MPA)七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13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和大学生文化教育基地1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课程基地11个。学校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加强基础、注重素质、突出能力、面向一流"的教改战略,实行宽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英才教育并举的方针。本科教学推行学分制和主辅修制,开设有特优学生组成的"竺可桢学院"(包括混合班、工程教育高级班、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班、文科和理科综合试验班、本科学生高科技产业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等)。为了给知识交叉提供更大的空间,近年来还按大类打通基础,实行分层次教学,推行双学科双学位,构建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的教育框架。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举办多种学术节、学科竞赛和各类社团活动,为广大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个性发展空间。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我校作为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利用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优势,加强学科建设的全面布局,坚持"开放、网络、动态、竞争"的方针,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99年浙大在全国和国际上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如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入围素有"工业设计的奥林匹克"之称大阪国际设计竞赛决赛;在1999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浙大荣获国家一等奖(4个)居全国高校之首;在1999年5月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中的最高奖-INFORMS奖,填补了亚洲地区大学生参赛以来的空白;在9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4个队荣获一、二等奖,成绩骄人。在9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我校有四篇入选,名列全国高校第三。正因为有如此发挥自己个性的环境,才有《大学生》杂志开展的大学生最向往的大学调查中我校名列第四;才有1999年、2000年报考浙大研究生的人数(99年8888人,2000年12万余人)连续两年位列全国高校首位的佳绩。也正因如此,使浙大学生凭求实的干劲、宽厚的基础在人才市场成为抢手货。 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优势,使学校的科研工作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浙江大学的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门类。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国家重点(专业)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各类研究机构290余个。99年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排行榜上高居榜首,面上项目及批准项目均名列全国第一;全年科研经费达5亿元,在全国高校位居最前列。国家首批确定的15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大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名列其中;而经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浙大作为国家大学科技园首批建设试点单位也将在杭州建设"硅谷"。在本学年申报教育部直属院校聘请外国文教专家重点资助的10个项目中,涉及工业、农业、医学、环保等领域,充分体现学科综合优势,结果6个被批准为部重点项目,2个为国家外国专家局引进人才项目,总数同比增长100%,增幅居各直属高校前列。所有这些无不体现了四校合并后多学科综合的集团军作战优势,浙江大学将充分利用优势,吸引人才,转化科研成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广泛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浙江大学历来重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现也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数个国家的著名大学签订了校际交流合作协议,与世界上许多大学、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和著名企业有学术往来和合作研究。学校在选派师生赴国外学习和访问讲学的同时,每年也邀请百余名国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且积极参加或举办多种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目前,正在有步骤地推进国际间的联合办学,开展师生互换和交流,与世界著名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实现学分互换与学位等值,培养具有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广泛开展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使得浙江大学成为我国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基地。 完善的奖、贷、补、勤、免制度,保证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浙江大学设有最高荣誉奖"竺可桢奖学金"、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及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学金、助学金数十种,获奖面在40%以上,奖学金总金额达1000万元。学校将通过"奖"、"贷"、"补"、"免"五种渠道来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履行我们的承诺枣绝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国有成均、在浙之滨"。如今,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浙江大学,正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她将通过今后的改革与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科教兴国的实施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今日,你以进浙大为光荣;明天,浙大引你为自豪。浙江大学热忱欢迎你的到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百年浙大,素以"求是"之精神砥砺后学,褒扬先进,以求是之风培育求是之人,故而人才辈出。新浙大成立以来,更以营造积极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既循循善诱,又提倡宏扬个性,以求培养人格健全,既而脚踏实地,又能锐意进取的跨世纪人才为己任。浙江大学的校园文化总揽科学、人文,着眼于未来,立足于青年,立意为浙大数万学子搭文化之台,扬成材之帆。校园是社会之缩影,学生均以适应社会、贡献于社会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大学培养学生,当以校园文化的熏陶为要旨。而文化的熏陶,也以学生个性的发挥,人格的健全,素质的全面为主要环节。新的浙江大学,集理工农医于一体,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囊括其中。各门类相互渗透和激荡,凡浙大的学生,耳染目睹,汲取各学科之精髓,又能择其所好,有所专长,故校园文化更为丰富和全面,实为数万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求是园中,浙大学生意气奋发,科技、文化呈现出蓬勃之势。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节","校园社团节"备受关注。由"创业设计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几十项活动组成的"校园科技文化节"在为广大学生提供浓郁的文化氛围之际,也同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成材。以邓研会、学生科协为代表的全校130多个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发组织并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团体,通过一年一度的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竞技性于一体的"学生社团文化节"为同学们施展个人才华、发挥各自特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学生艺术团,数百名有艺术特长的团员活跃在校园里,向全校学生推介高雅艺术、传统民族艺术的同时更自编自导了丰富多彩的各类艺术活动。爱乐协会、网络协会、文学社、摄影协会……每年数万学生踊跃投身其中,获益良多。浙大文化,经百年沉淀,十数辈传承,底蕴深厚,而今又站在时代前沿,浙大的校园文化,深受其益。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浙大学子向来放眼世界,着眼未来,时刻关注世界的发展。浙大"求是"精神,更在创业、创新等时代大潮中,注入了新的内容而发扬广大。浙大学子,可谓天赐甚厚。有此之大学,有此深厚之文化熏陶,定能搏击于时代,遨游于科技文化的海洋。浙江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创建于1984年12月,是国务院首批批准试办的研究生院之一。1995年2月,原国家教委组织全国33所试办的研究生院进行评估,浙江大学等十所研究生院受到表彰,并首批正式挂牌。浙江大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到目前已有近70年的历史。如今,浙江大学拥有理、工、农、医、文、法、哲、教育、经济、历史、管理学11个学科门类的106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和193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浙江大学在全国首批获得自行审批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申请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也是全国首批开展培养工程类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的试点单位;另外还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是目前国内学科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大的著名综合性大学。学校的研究生教育以强大的科研实力为依托。目前学校拥有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居全国第一;建有13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另有各类研究机构290余个。学校充分利用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加强学科交叉和整体布局,坚持"开放、网络、动态、竞争"八字方针,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学校拥有一支素质全面的高水平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现有教授及其他正高职人员80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职人员23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480人,硕士生导师1450人。1999年学校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共3000余名,目前在校研究生已达7500余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000余名。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积极稳妥地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同时,学校注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校建有与Cernet和Internet联网的校园互联网,极大地改善了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条件。学校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研究生院经常邀请院士和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广大研究生开办跨学科的学术讲座,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鼓励研究生科技创新,每年对位居学术排行榜前列的研究生进行宣传和奖励;为鼓励在校研究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学校设有50多项面向研究生的各类奖学金;1998年在全国首次百篇博士论文评选中,我校名列全国第三。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富有特色。浙江大学研究生会和在全国首家成立的博士生会是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除了经常组织赴港澳台的参观、交流活动外,研究生到一些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挂职锻炼活动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他们把从各个渠道学到的专业知识付诸实践,服务大众,回报社会,创造了财富,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学校还每年举行"十佳研究生"的选拔、评比活动,"十佳研究生"的当选者载入校史。完善的奖、贷、勤、免、助制度奖学金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在本科生中设立了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农林师范类奖学金,及为促进学生提高开拓创新意识,奖励在某一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专项奖学金。奖学金覆盖面达40%以上,总金额约1000万元。其中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的奖学金与学生当年所交学费相同。另外中国科学院、宝钢集团、宝洁公司、台湾光华基金会等国内外许多公司、企事业单位、基金会及个人在学校、院系设立了奖学金、助学金共60余种。许多优秀学生得到了奖励,同时部分家境困难但学习勤奋的学生也获得了资助。贷学金学校积极鼓励贫困生以贷款为主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建立了学费贷学金、固定贷学金、临时贷学金三种形式的无息贷款制度。总金额每年360万元。学费贷学金:分全额贷款(学生学费的全额)和半额贷款(学生学费的一半)两类,一般不超过本、专科学生总数的2%。固定贷学金:一等:1500元/年,比例3%;二等:1000元/年,比例7%;临时贷学金:因各种原因产生突发性困难的学生,学校提供临时贷款。临时贷学金每次一般不超过2000元。勤工助学学校每年有160多万的勤工助学基金,对学有余力、并愿意参加勤工助学的贫困学生,实行"优先安排岗位,优惠计取报酬"的双优措施。目前开拓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近1000个。困难补助学校设立每年180万的困难补助经费,用于学生的临时困难补助、贷款减免、过年补助、军训补助、棉衣补助、路费补助等。学费减免学校学费减免比例为05%,其中:一等减免学费的全额,二等减免学费的半额。另外,积极开拓渠道,争取社会力量的资助,目前设立了各类助学金、贷学金六十余万元。在贷学金设立方面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大力探索贷款上学的社会化道路。近期与杭康药业公司、交通银行联合开展了企业担保贴息、银行优惠利率贷款的助学贷款路子,取得较好的效果。浙江大学图书馆简介浙江大学图书馆拥有馆舍主楼群5座,总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全校藏书502万册(其中院系资料室藏书80万册)。有声像资料、缩微制品等2万余件,光盘数据库35种。藏书几乎覆盖所有学科,尤以机械工程及仪表、电力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医学、农业、生物科学、地方文献、心理学等的书刊收藏最具特色。现在的浙江大学图书馆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藏书量最多、公布面最广、学科覆盖最全的综合性大学图书馆之一。能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浙江大学图书馆实行传统服务和现代网上服务并重的发展策略。传统服务包括图书借阅、报刊、文献检索等;现代网上服务包括光盘检索、联机阅览、网上教学等。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五校区集成管理系统和大型光盘塔光盘库系统支持下,已经实现五校区图书的通借通还和分布运行。目前正继续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化和数字化方向迈进。浙江大学图书馆热忱欢迎党内外学子光临!(web主页:/libzjueducn)广泛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了把浙江大学建设成一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的一流大学,浙江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通过这些校际关系,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和合作项目,既有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又有联合举办的国际会议、联合开展的合作项目及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浙江大学都会邀请数百名外国专家或学者来校讲学及研究。1999年浙大共接待了893名国外来宾及1000多名港澳台地区的客人,这还不包括院系接待的客人或外宾。来访人员中,许多是国际上的知名学者,有的甚至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如199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穆拉德博士、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及1990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威廉·夏普博士。每年浙大也派出数百名教师出国及赴港澳台地区讲学、进修,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会议。1999年浙大共派各类出国或赴港澳台地区人员1000多人。通过出访,扩大了浙大的影响,加强了浙大与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及公司之间的联系。浙大每年都要举办一些国际会议,既有国际系列会议,又有与某大学或某集团的双边会议,如浙大与朗讯科技的联合会议,不但交流了学术成果和信息,还促进了浙大与贝尔实验室的合作。被浙大聘为名誉教授、顾问教授或客座教授的外国学者有300多名,其中有不少是所在领域的学术权威,有的还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浙大学习的外国留学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加,1999年在校人数长期生652人、短期生151人。浙大还有一批中外合建的研究中心及研究所,如汉斯赛德尔管理培训中心、中加农村发展研究与培训中心、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德语中心、韩国研究所等等。学生交流是校际交流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与日本及欧洲的大学之间的学生交流较频繁,既有学生的长期交流计划,又有短期的交换项目,如欧洲商务实习项目、香港实习项目、爱因斯特交流项目等、已经实行了多年的melten项目,在美国、德国、印度、智利及中国执行、浙大是中国唯一的被该项目选中的大学。 发挥综合优势 改革培养模式 提高本科质量为了适应21世纪初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我校将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并把"加强基础、拓宽面向、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因材施教、争创一流"作为本科教学改革战略,按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方针,通过新模式制的试行,完善"宽、专、交"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3M"(多通道、多规格、模块化)人才培养框架,培养大批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校现有104个本科专业,193个硕士点和106个博士点、29个博士后流动站,涵盖了除军事外的所有学科门类,有13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2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有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14名,正副教授3000余人,图书馆藏书量510多万册,99年科研项目在研数达4000余项,总经费达5亿多元,这些资源和环境为本科人才培养和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3M"人才培养框架为基础的宽、专、交人才培养模式为因材施教、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和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了发展可能和空间。本科教育前期着重打好宽厚的基础,后期突出专业教育和交叉学科培养。多通道:指通过完善学分制,向学生提供就业、读研究生(包括免试推荐、本硕连读、考研)、出国留学、停学创业、延长学制等多种选择;多规格:指通过新模式学分制的试行,学生在本科阶段,除主修专业外,还可修读第二专业(含副修、第二专业、第二学士学位)或交叉学科的专业课程,学习优秀的学生还可进入竺可桢学院按特殊人才培养模式学习,以达到人才培养规格的多样化;模块化:本科阶段的所有课程均按模块设置,如全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艺术美育等课程模块。除必修课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志趣自主选择某一课程模块修读一定的学分。同时,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基础,在外语、计算机基础、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中设置不同档次的课程,开展分层次教学;学生可根据专业要求、学习能力和兴趣选读某一档次的课程。此外,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能力培养型课程,如自学课、讨论课、研究型课、工程设计系列课、创业训练课等。为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具有发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后备人才和其它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杰出人才,我校正在加大优秀学生培养力度,并于2000年4月正式成立竺可桢学院。竺可桢学院的建立,将为探索创造性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多种特殊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优秀人才成长良好环境提供有力保证,目前竺可桢学院的人才培养有"混合班"、"理科综合班"、"人文学科综合班"、"本硕连读班"、"理科基地班"、"文科基地班"、"工程教育高级班"等多种模式。多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目前全校承担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主持和牵头项目29项,参加22项,国家九五攻关CAI(计算机辅助教学)项目6项,省部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61项,一般项目100余项,校内重点教改项目(重点课程建设)50余项,"面向21世纪教材"和省部级重点教学实验室50余个,国家工科课程建设基地3个以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等。这些教改项目大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或结题验收,正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示范和先导作用,如"工程制图"课程教改成果已在省内外10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主题式教学模式以及与之配套的《新编大学英语》,不仅带动全校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广大学生好评,而且其教材已为全国近800所高校选用。CAI课件的制作与应用也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已有200多门课程应用了CAI课件教学,还有一批辅助教学和辅助学习的课件正在开发之中。重视学生课外学术文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是我校培养学生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优良传统,以学生为主体的"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程序设计等竞赛活动以及外语、电脑、数学、物理、地球科学、环境保护等学术文化节和各种社团活动吸引了广大本科学生的参与,由教务处和各院系组织实施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已有600多名学生参与,2000年又将有200多个科研训练项目开始实施,此外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也将于今年正式启动,对在上述第二课堂活动中学生表现的实际能力以及取得成果都将纳入学校的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及综合考评中。通过近几年"211工程"建设和专项资金的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学生活动中心、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和电化教室等一批教学基本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目前全校共有计算机9000多台,其中用于本科教学近3000台;多媒体(多功能)教室35个,座位数达6000个。由于图书馆的电子化程度大为提高,以及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和相应课件的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外训练有了更好条件。随着建设一流大学的资金逐步到位,近三年学校将再投入12亿元用于本科教学条件的改善和本科人才培养,为迎接本科教学优秀评估打下更好的基础。 北京北大资源研修学院是经北京市教委批准,具有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资格的全日制高等院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立于1992年,现由北大资源集团举办,与美国亚洲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国际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以雄厚的国际教育资源,先进的国际人才培养模式,2000年被批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教育革新促进发展"(APEID)联系中心。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北大资源集团执行董事长仇守银教授任学院董事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曹青阳教授任院长。 设国际学院、信息学院、美术学院、青春美艺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外语系、旅游系、法学系、中加高等教育中心、中美高等教育中心、商务教育中心以及数码影视制作技术教学部等,已培养了近万名各类专业人才。 北大资源集团依托北京大学的综合资源,发挥北京大学科技人文和管理优势,专注科技及文化教育投资与开发,具有雄厚的实力。集团从财力、物力特别是人力资源方面为学院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集团直接沟通北京大学诸所学院与资源学院合作办学,有力地促进资源学院的持续发展 学 院 特 色 弘扬北大优秀传统 培养国际接轨人才 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先锋,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北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北大资源学院作为北大资源集团举办的新型大学,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以北大深厚的文化和学术底蕴为基础,以"兼容并包"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为楷模,开拓创新,培养社会急需的外向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等专门人才。 完善的双证教育 灵活的层次互通 充分考虑学生成才就业需求,实行"国家学历课程必修国际/国内职业证书选修"的培养模式。通识教育与专业培养并举,使学生系统掌握必备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技能,顺利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专科可接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学生自主选择各类职业资格培训,取得职业准入资格,就读期间即打好就业创业、成才成功的基础。 教育教学国际化 出国留学直通车 专业及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采取互动教学方式。依托北大以及周边名校强大的师资力量,保障较高的教育水准。 中外合作的各专业,由国外院校专职教师和中方教师授课,学生在国内修完规定的外语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即可直升国外合作院校继续攻读学士、硕士学位。 全程到位的科学管理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以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文化的管理,保障高标准教育目标顺利实现,为莘莘学子提供优良的教育服务和成才空间。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全方位学生管理体制结合,使学生在责任、自律和爱心中成长。与北大、清华及周边高校联合开展的各种校际交流活动、报告会和讲座,学生会各类社团活动,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学生展现青春活力和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教育培养订单式 成才就业一体化 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和企事业单位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实行选才、培养、就业、成长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凡学业合格并取得有关行业职业准入资格的人才,根据国家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引导、双向选择"的政策,合作单位将按需优先录用。 本院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及时了解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与北京多家外企及涉外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涉外经济领域就业。 优美的环境 优良的设施 在首都著名风景区颐和园、玉泉山的环抱之中,毗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一流高校,拥有生态公园式绿色校园,风景秀丽,环境幽雅,交通便利,是公认的北京市区内(四环)最漂亮的新型校园之一;校园内计算机实验室、语言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等现代化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读书励志的理想境地。
奇葩留学理由怎么写好
上一篇
11-03
中行留学汇款柜台能查到吗
下一篇
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