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middle/61308.html
1描写总结的诗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描写总结的诗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2、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2关于总结的诗句有哪些 1: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 2:为了能够适应建设现代化文明劳教所和实现我所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年,本人能够根据业务学习安排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财务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和财务软件的运用,掌握了电算化技能,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使自身的会计业务知识和水平得到了更新和提高,适应了现在的工作要求,并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3:一个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从而看得更高、更远,做事也更有效率,这要求人学会自觉地学习和积极的思考,只要能力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加强,人一定能够在人群中居于优势地位。4:他工作热情高;人品端正、德行优良、自身修养较高、对待客户诚信;对待工作严谨、处处为公司考虑,能够虚心接受同事给予的建议并改正;学习进步较快、受到大多数客户的好评工作总结诗句 60句工作总结诗句 60句。 5: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6:如果你永远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你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就会赢得老板的器重,同时也会获取一份最可贵的资产---自信。 漫漫人生长路就是永远充满挑战的,忙碌的人生,如歌的岁月,构成了人生精彩的篇章。10:一范文大全网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眇乎小哉的开始。 3描写总结的诗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1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12、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1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 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4关于“总结”的诗词有哪些 1、《诗经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译文:知道的说我是心里忧愁,不知道的,不知道我在找寻什么。 2、《诗经风相鼠》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译文:如果没有礼貌道德,不死还能做什么? 3、《诗经大序》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译文: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这个山上的玉石很硬,但其他山上有更硬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石成器。 5、《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译文: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 6、《尚书》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上天的意思可以违背,但是自己做错了事情必须要你自己承担后果。 7、《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译文: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国语》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译文:顺从学习好的就像攀登高山一样困难,学习坏的就像山崩一样容易。 9、《左传》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10、《左传》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生活安宁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考虑到了这一点就要为危险而做准备,事先有了准备,等到事发时就不会造成悲剧了。 5关于总结过去 展望未来的诗句 或成语 成语: 继往开来 拼音: jì wǎbaing kāi lái 解释: 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du道路。 出处: 宋·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 举例造句: 将来zhi昌明圣教,继往开来,舍我其谁? ——清·dao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拼音代码: jwkl 近义词: 承上启下 反义词: 空前绝后版 歇后语: 定航的班机 灯谜: 回程车;列车从中转发权车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循环 6关于自我反思的诗句有哪些 1、《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咏煤炭》 明代: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译文: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煤炭是乌金。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灰沉之夜空。钟鼎彝器之制作,全靠原力之生成。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不辞辛劳与艰苦,走出荒僻之山林。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代: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 5、《书愤五首·其一》 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上海有语文或作文培训机构吗,实力比较强的?《万木草堂口说》是康有为一八九一年至一八九七年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时学生们所记的笔记,迄今只有抄本流传,未曾正式刊印。康有为一生讲学有三次:一即为万木草堂讲学(规模最大、时间最长),《长兴学记》一书为此次讲学时的学规,另外则有上述学生所记之笔记抄书。一为一八九四年与一八九七年两次游桂林时的讲学及答桂林士子所问,《桂学答问》一书即为此而作。一为其晚年,一九二六年三月至一九二七年二月逝世前,在上海创办“天游学院”。康氏在“天游学院”的讲学,当也有学生所记笔记,惜未见有抄本流传。(尝见台北巨人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出版的《现代中国思想家》第三辑,载段昌国编《康有为著作年表》一九二六年下有《天游庐讲学记》一目。或曰,此《讲学记》即《诸天讲》异名,不知是否与天游学院讲学有关)。万木草堂讲学时学生所记笔记,目前能见到的抄本仅有两份:一藏广州中山图书馆,题为《南海康先生口说》;一藏北京大学图书馆,题为《万木草堂口说》。为使见题即明其讲学之时地,所以这次整理取《万木草堂口说》为名,而不取《南海康先生口说》之题。 万木草堂的兴办,据康有为《自编年谱》载,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他在北京感于“国势日蹙”,乃以布衣上书,“极言时危,请及时变法”,然遭到朝廷和达官们的攻击,被弃之不理。康氏在京日久,深感朝政腐败已极,继续留在京师已无可作为,遂决意回粤,“将教授著书以终焉”,着意于培育人才。一八八九年底,他回到广州,次年先有陈千秋、梁启超等投于门下求学,后来他们又互引亲友来学,渐渐增至二十余人。于是应陈、梁等人之请,于一八九一年“始开堂于长兴里讲学,著《长兴学记》以为学规”。第二年,一八九二年,移讲堂于卫边街邝氏祠,学者渐众。至一八九四年,万木草堂又移至广府学宫,学生已达一百余人了。这一时期著名的学生有:陈千秋、梁启超、麦孟华、徐勤、曹泰、梁朝杰、韩文举、龙泽厚、王觉任、梁启勋、黎祖健等。天游学院是康有为晚年为欲其“大同”理想后继有人,以传“道”为目的而创办的。当一九二三年康氏在青岛、济南两地成立孔教会之时,就与当地士绅们商谈,有意于筹办一所“曲阜大学”。后来康氏感到筹集办学经费非易,不如仿万木草堂之规模,办一小型学院,以收学业上已有相当基础,并好学深思的学生,继续加以深造为好。于是康氏就利用上海自己的寓所,及利用周围的人力,创办了“天游学院”。一九二六年三月开学,第一期注册学生不满二十人,最后增加到三十余人。可惜仅办了一年,由于康氏在青岛突然去世而停办了。天游学院时期,有姓名可考的学生有:任启圣、刘天启、翁冰、钱定安、唐以修、林奄方(本姓张)、陈鼓徵、蒋贵麟、李缵铮等。 万木草堂的教学宗旨、内容、科目等大致具备于《长兴学记》一书中,不待赘述。康氏次子同凝保存着一份铅印“天游学院简章”,由康氏外孙女婿李云光先生在其所著《康有为家书考释》一书的“导言”中披露。其中关于天游学院的宗旨、学科等均有详细规定。由此不仅可窥康氏晚年思想趋势之一个侧面,亦实为研究近代教育史之宝贵文献。现将此“简章”抄录于下,以供参考:天游学院简章 院址:上海愚园路一九四号电话:西一四七九号(一)宗旨 本院为学术最高深之研究院。以研究天地人物之理,为天下国家身心之用为宗旨。(二)学制 本院采书院制,致师弟之亲,并酌采学校制,各科设助教,院中设管理员。(三)学科 (甲)道学经学、历代儒学、史学。(乙)哲学 天文、地理、电学、生物、人类、人道、周秦诸子、东西洋哲学、心理、论理、人群、灵魂、鬼神。大同。(丙)文学 散文、骈文、诗、词、曲、书、画。(丁)政学 政治、宪法、理财、教育、列国。(戊)外国文 英文、法文、德文、日文。任人选习。(四)入学 (甲)招考 本院每学期招生一次,名额不限。(乙)程度 大学或中学毕业,及旧学有相当学力者。(丙)考试 国文论题,或兼缴呈成篇著作,预科、本科同。特别生:仕学知名者免考。(丁)具书 填具入学志愿书,并须由妥实保证人填具保证书,然后入学。(五)学级 初入院者入预科,补习经、史、子、文各学,以植根柢。毕业升入本科。倘有好学之仕,不能依规定学科修业者,亦得来院随意听讲,为特别生。(六)年限 本科二年,预科一年。特别生不拘年限,天才亮特者不限。(七)考试 每学期及学年之终,举行考试一次。(八)升学 本科生修业期满,考试及格,给与毕业证书。预科修业期满,考试及格者,升入本科,不及格者留院。(九)纳费 每学期学费四十元,膳宿费五十元,杂费六元。各科同。均于入学前缴纳。(十)退学 学生不得无故自行退学。如有正确理由,须由保证人证明,或家长来信,经本院允许乃可。已缴各费概不发还。 据梁启勋的回忆,当年万木草堂的学习方法除听康有为讲课外(每月约讲三、四次),主要靠自己读书、写笔记。所读之书,除中国古书(如《春秋公羊传》、《春秋繁露》、《论语》、《孟子》等)外,还要读很多西洋书。如傅兰雅、李提摩泰等传教士的译书,容闳、严复等早期留学生的译著,以及当时江南制造局出版的关于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译述百数十种,皆在所读之例。草堂学生每人都发给“功课簿”一本,凡读书有疑问或心得,即写在功课簿上,每半月呈缴一次。学生们的一条简短疑问,康有为阅后常常报以长篇的批答。万木草堂无考试制度,学生学习的成绩、造诣的深浅,全从功课簿中所提问题、所记心得中窥察。当一本功课簿写满之后,康氏即命存入“书藏”(万木草堂的图书馆),供以后新来学生阅读。康有为以为,这就等于听他的讲义云云。这是一种师生之间交流思想、考察学业、教学相长,非常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据梁启勋回忆,在这些功课簿中,有不少“非常异议可怪之论”,可惜在戊戌事败后,查抄万木草堂时,全部付诸一炬了。除每人一本功课簿外,草堂又设有一本厚簿,名曰“蓄德录”。此簿每日顺宿舍以次传递,每人录入几句古人格言、名句,借此以考察各人的志趣或提起各人的警惕和互相勉励等,是属于德育方面的教育。草堂学生还有一项特殊的工作,即协助康氏的著述工作。如当时康氏从事《孔子改制考》的编著工作,他就让一些学生按照他的思想,分头把上自秦汉,下至宋代各学者的著作,从头检阅一遍,凡有关孔子改制的言论,简要录出,注明出处,按规定体例,编成卷册,以备康氏著书时检索之用。这项工作一方面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康氏思想,同时也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康氏晚年在天游学院中,也基本采用上述万木草堂时的那些教学方法,特别是注重自由讨论和教学相长。这些经验是值得今天借鉴的。(梁启勋《“万木草堂”回忆》一文载一九六二年中华书局出版《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五辑) 梁启超在《康有为传》,梁启勋在上述《回忆》文中,均说:“先生讲学的内容,是以孔学、佛学、宋明学(陆王心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每论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并引欧美事例以作比较证明”。由今所存《口说》抄本观之,康氏讲学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上下古今中外,无不融会贯通。此《口说》虽非康氏亲手所写之著作,但实在是研究康氏学术思想的的重要材料。又由于《口说》所记为康氏讲学之言,兴之所至,无所顾忌,因此更能反映康氏的真实思想。若把《口说》与《长兴学记》、《桂学答问》同看,甚有互相发明、补充之作用。若与《康子内外篇》、《实理公法》等比较,则能互相印证,更深入地了解康氏早期思想的状况。此外,作为康氏维新变法理论的几部最重要的著述,均酝酿、编著、完成于这几年的讲学期间。据康氏《自编年谱》载,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始开堂于长兴里,同年“七月,《新学伪经考》刻成,陈千秋、梁启超助焉。”次年(一八九二年),开始编纂《孔子改制考》“选同学高才助编纂焉。”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年),著《孟子为公羊学考》、《论语为公羊学考》;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续成《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春秋学》”。康氏这些重要著作中的基本观点(原始论说),在《口说》中均有反映。同时,《口说》中所透露的许多观点,在康氏以后的著作中,如《礼运注》、《论语注》、《孟子微》、《中庸注》等篇中,也都有进一步的发挥。因此,从《口说》中可探索到康氏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变化过程。 梁启勋在其《回忆》中又说:“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先生所讲的《学术源流》。《学术源流》是把儒、墨、法、道等所谓九流,以及汉代的考证学,宋代的理学等,历举其源流派别。”而康氏对讲《学术源流》也甚有兴趣,往往一讲就四五个钟头。如果我们把今存《口说》中的《学术源流》、《诸子》、《汉晋六朝唐宋学派》、《宋元学派》、《明国朝学派》等有关题目的笔记集合在一起,稍事整理,当可视作一部简明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概论的提纲来阅读。在这些讲题中,康氏试图用当时所能达到的新观点来分析、评价中国古代学术流派的形成、演变,以及各派思想上的异同、特点等,表露出不少独到的思想和精彩的议论。从一定程度上讲,他的这些讲述开创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滥觞。如此估价,我想是不算过分的。 现存两份《口说》抄本的内容基本相同,似系同出一源,但也有不少的出入。据梁启超《三十自述》言:“辛卯(一八九一年),余年十九,南海先生始讲学于广东省城长兴里之万木草堂,徇通甫与余之请也。先生为讲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取万国以比例推断之。余与诸同学日札记其讲义。一生学问之得力,皆在此年。”现存两抄本很可能都是据梁氏等人记录而过录者。两本之情况,简介如下:广州中山图书馆藏本,分装两册,封面中题《南海康先生口说》,右上有“孔子降生后二千四百四十七年”字一行,左方有“光绪丙申(一八九六年)恭录”字一行。有朱钤四枚:一为细长形,刻“万木草堂学徒”六字,一为方形,刻“黎祖健印”四字,一为方形,刻“砚贻”二字,一为长方形,刻“砚贻私印”四字。页后有附白一则:“诸君借抄借读,切不可转手交与别人,恐有遗失,尤不可涂污摺绉,以昭珍重。砚盦谨白”。下有“祖健”朱钤一方。正文首页有大方朱钤一枚,刻“番禺黎祖健印”。由此可见,此抄本原系黎祖健所录存者。据“万木草堂学徒”之印,可知黎氏为万木草堂时学生,他后来曾是改良派重要报刊之一《知新报》(康广仁等主编,一八九七年创刊于澳门)的主要撰稿人之一(见汤志钧编《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增订本)》下册附录十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分装为三册,字体较中山图书馆本分装为三册,字体较中山图书馆藏本为大,全书前后无任何附文,仅在每册封面右侧署有“丁酉(一八九七年)七月”四字,估计即为抄录之年月。由此可见,中山图书馆藏本早于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一年。就内容和篇幅说,丙申本比丁酉本多出约四分之一,在题目节次的分合上,两本也有所不同。今以丙申本题目次序为主,列表说明之:抄本题目次序 丙申本 丁酉本 说明 1 学术源流(分为一~七节) 学术源流(分为一~十节) 丁酉本第八节为丙申本所无。丁酉本九、十两节,丙申本全合于第七节。 2 孔子改制(分为一~二节) 孔子改制(分为一~三节) 丁酉本第三节,丙申本与第二节合。 3 洪范(不分节) 洪范(分为一~二节) 4 易 易 5 礼制 礼制 6 礼 礼 7 禘袷 禘袷 8 禘尝 禘尝 9 礼运 礼运 10 王制(分为一~二节) 王制(分为一~二节) (丁酉本第一册至此终。) 11 中庸(分为一~三节) 中庸(分为一~五节) 丁酉本之二、三节和四、五节,丙申本各合为一节。 12 诸子(分为一~三节) 诸子(分为一~四节) 丁酉本之三、四节,丙申本合为一节。 13 列子 丁酉本此题列在最后第31。 14 孟荀 孟荀 丁酉本接前“诸子”为第13。 15 荀子兼言孟子(不分节) 荀子(分为一~四节) 丁酉本为第14。 16 春秋繁露(不分节) 春秋繁露(分为一~二节) 丁酉本为第15。丁酉本以后在第29又出“春秋繁露”二节,前后共四节。丙申本则全合为一。(丁酉本第二册至此终,丙申上册至此终) 17 汉书百官公卿表 丁酉本无此题。 18 史记儒林传 丁酉本无此题。 19 史记两汉儒林传 丁酉本无此题。 20 汉书艺文志 汉书艺文志 丁酉本为第16。 21 律历(不分节) 律历(分为一~二节) 丁酉本为第17。 22 乐 乐学 丁酉本为第18。 23 经策 经策 丁酉本为第19。 24 文章源流 文章源流 丁酉本为第20。丁酉本此后另有“文章”一题为第21,丙申本合为一。 25 文学并讲八股源流 文学 丁酉本为第22。 26 论文 论文 丁酉本为第23。 27 骈文(不分节) 骈文(分为一~二节) 丁酉本为第24。 28 赋学 赋学 丁酉本为第25。 29 讲王介甫百年无事札子 苏子瞻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王介甫百年无事札子 苏子瞻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丁酉本为第26。 30 八股源流 八股原流 丁酉本为第27。 31 袁稿 袁稿 丁酉本为第28。 32 格物 自此题下丁酉本无。然丁酉本另有三题:第29“春秋繁露”二节,丙申本合于第16。第30“墨子”数条,丙申本合于“诸子”第二节中。第31“列子”,丙申本列于第13。(丁酉本第三册至此终) 33 励节 34 辩惑 据德 35 主静出倪 养心不动 36 变化气质 检摄威仪 37 孝弟 任恤宣教 同体饥溺 38 汉晋六朝唐宋学派 39 宋元学派 40 明国朝学派 41 正蒙 42 通书 按,丙申本现装订次序颇有错乱,尤以下册为甚。经查勘,原抄录者在每页纸边均以中国旧时记帐用数字记有而码,上下册分别编号。上册由1—〧0(1-70),下册由1—×〨(1-48)。然今装订本则将原在下册编号九至十一页之《乐》部分,纂入上册《礼》(原编号31页)后,《禘袷》(原编号32页)前。而将上册原编号六十四至七0页之《春秋繁露》移至下册(这可能为使上下册篇幅均匀)。至于下册,按原编号应从《汉书百官公卿表》始,而今装订本则以《汉晋六朝唐宋学派》至《通书》,直接《春秋繁露》,中间其它颠倒尚多,不一一列举。上列表中丙申本次序,均已按原抄者编号改正排列。又按,由上表可看出,丁酉本第一、二册相当于丙申本上册内容,而第三册则只有丙申本下册之前一半内容,自《格物》以下至《通书》共十一题全无。由此推测,疑丁酉本当日似尚有第四册,相当于丙申本下册之后一半。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入藏时已阙失。 《口说》是语录体式样,每条文字均十分简略。然在不同题目下,或同一题目的前后,却又常有重复的条目出现,显然未经仔细整理。丁酉本在有些条目的书眉上书有“重”、“删”等字样,另有少量提示该条内容的简要字句,如“老子”、“墨子”、“杨朱”等,可能是后人阅读时所书。在这些重复的条目中,除少数完全一样外,大多数有详略不同,说明问题的角度不同等。又由于记录者行文差异,有时很费解,然经过一些重复条目的互相参阅,却得以明瞭。此外,现存两种抄本在同一题目下,条目的多少互不相同,又即使是同一条目,两抄本在文字表达上也常有出入,这都有助于互补所阙,互订所误。所以,这次整理时以丙申本为底本,将两本相异之处全部注出,供阅读者研究。其中所有重复之处亦暂时一律保存,以便读者得窥两抄本之原貌。 近年来,对康有为思想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康有为著作的整理、遗稿的汇刊工作也有很大的进展。一九八一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汤志钧先生编注的《康有为政论集》(上下册,八十余万字),一九八四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康有为诗文选》,由我选编整理的《康有为学术著作选》自一九八四年起也将陆续出版(已出《论语注》,已发稿的有《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等),此外据悉上海有关方面有编辑《康有为全集》之宏伟计划,这都是十分可喜的。近十年来台湾、香港编集出版康有为遗著的工作是值得我们注目的。一九七六年,台北宏业书局出版了由蒋贵麟先生(康有为天游学院时期的弟子)编集的《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二十二巨册。蒋氏在序中说:“兹取万木草堂丛书刻本及康氏家藏未刊遗稿,并编者累年搜集所得之遗篇零文,辑印为《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所以《汇刊》除一部分为新排印外,凡已刊印过的著作,均按原刊本影印,未作校点等整理工作。现列其各册目录于下,以供参考:第一集 新学伪经考第二集 孔子改制考(上)第三集 孔子改制考(下)第四集 春秋董氏学第五集 中庸注 孟子微第六集 论语注第七集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上)第八集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下)第九集 礼运注 长兴学记 桂学答问 书镜第十集 俄彼得变政记 日本变政考第十一集 日本书目志第十二集 七次上书汇编 戊戌奏稿 代草奏议第十三集 光绪圣德记 丁巳要件 共和平议第十四集 官制议第十五集 中华救国论 物质救国论 理财救国论 金主弊救国论第十六集 不幸而言中不听则国亡第十七集 康南海墨迹 哀烈录 长安演讲集 遗墨第十八集 诸天讲第十九集 康南海文集第二十集 康海诗集(上)第二十一集 康南海诗集(下)第二十二集 康南海自编年谱南海先生年谱续编 附梁启超著康南海传(按,康氏重要著作《大同书》未收入《丛刊》,不知编者出于何种考虑)其后,蒋贵麟搜集得康氏次女康同璧在任启圣协助下编集成的《万木草堂遗稿》前五卷(油印本),以及各种散见遗文若干种。于是在蒋氏主持下一九七八年又由台北成文书局出版了《万木草堂遗稿》(五卷,一册),《万木草堂遗稿外编》(二册)。《遗稿》原编者将康氏遗文按文体分为十类:论辨、序跋、奏议、书牍、传志、杂记、演讲、辞赋、哀祭、诗词。蒋氏刊印本仅前四类,论辨、序跋、奏议各一卷,书牍分为二卷,共五卷,其余六类五卷则称未见。附《万木草堂遗稿》目录如下: 卷一论辨类 论幼学 光绪辛卯前作卢怀慎论 光绪辛卯前作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解 光绪辛卯前作郑康成笃信谶纬辨 光绪辛卯前作中和说 光绪辛卯前作府兵说 光绪辛卯前作请开清江浦铁路议 光绪十四年攻日策 光绪二十年勤王宜直讨京师议 光绪二十六年查中国事当辨党派说 光绪二十六年勤王乱匪辨 光绪二十六年新党后党辨 光绪二十六年中国布新除旧论 光绪二十六年驳张之洞劝戒文 光绪二十六年论自治 光绪末年汉族宜忧外分勿内争论 宣统三年论共和立宪 民国初年救国储金宜用以设飞天遁地潜水驰陆之校及百工博物院说 民国四年又不忍而复言 民国四年问中国人 民国四年和约第五项军政警察兵工容后协商则国亡 民国四年论日约割让十五款之果 民国四年治械 民国四年迁都 民国四年知耻 民国四年备兵 民国四年问民意 民国四年中国善后议 民国五年 以上共二十八篇卷二序跋类 考定王制经文序 光绪二十年桂学答问序 光绪二十年自怡堂诗序 光绪戊戌前作石鳌苏氏族谱序 光绪戊戌前作易经遵朱序 民国十二年邱菽园诗序 宣统二年邱菽园集序共和建设讨论会杂志发刊词 民国元年袁督师遗集序 民国二年韩国痛史序 民国三年张文烈遗集序 民国三年比利时游记序 民国四年国是报发刊词 民国五年罗马尼亚游记序 民国六年烟霞草堂文集序 民国七年粤二生诗词集序 民国十年雁荡山志序 民国十三年 以上共十七篇余莲村尊小学斋集书后 光绪二十年书慧琳一切经音义书后 光绪二十一年池学使墓志铭书后 光绪二十一年告同胞印事书后 光绪二十六年张之洞电日本外部书后 光绪二十六年翁文恭易林书后 民国九年跋汉甘陵相博碑 民国十二年 以上共七篇卷三奏议类 请醇亲王归政摺 光绪十四年代屠侍御作为宗社严重国势忧危乞赐面对以竭愚诚摺 同前为报效一途急宜停止以存政体而遏乱萌摺 同前请重商摺 光绪二十四年谢奉到衣带密诏摺 光绪二十四年为国势危急民心愤怒合龥乞立诛贼臣除宦寺归政皇上 立定宪法大予民权以救危亡摺 光绪二十七年代某某等作乞撤帘归政摺 光绪二十七年代某某作请复辟还舆京师摺 光绪二十七年请改行民兵奏 宣统元年代某某作请乘葡乱君奔收复澳门摺 宣统二年请开国会摺 宣统二年代某某等作 以上共十一篇卷四 书牍类上编 共收四十五篇(详目略)卷五 书牍类下编 共收五十三篇(详目略)又附《万木草堂遗稿外编》总目: 康子内外篇万身公法书籍目录提要实理公法全书民功篇弟子职集解毛诗礼徵万木草堂所藏中国画目南海先生所藏宋元明板书目南海先生遗文辑存(分为闱墨、论辨、法案、章程、序跋、哀祭、碑志、公牍、杂记、颂赞、书札、电文、演讲、谈话等十四类,收入遗文共计一百七十二篇。)南海先生与朱一新论学书牍南海先生友朋弟子函札(共计86封)按,关于《遗稿》后五卷的情况,康氏外孙女婿李云光先生在其所著《康有为家书考释》一书“导言”中说:“可惜蒋氏出版《万木草堂遗稿》时,尚未得到全部底本,所排印只是前五卷,还有后五卷不曾见到。笔者有幸访到了后五卷油印本,寄放在弟弟李耀彬住所中,……笔者持有它们的目录,……”然至今尚未见到整理付印出版。康同璧所编《遗稿》十卷,当时曾油印数十部分赠康氏亲属及弟子,此稿本在大陆康氏亲属中当尚有保存者,应及早整理出版。此外,一九七九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还出版了蒋贵麟先生编辑的《康南海先生游记汇编》等。值得着重提一下的是,一九七九年香港汇文阁书店出版的李云光先生编注的《康有为家书考释––––康有为晚年思想及生活新证》一书。李云光先生系康有为第二位夫人梁随觉之女康同环(排行第七)的女婿。梁夫人一直是康有为家庭事务的主持人,康氏晚年家书大都是写给梁夫人的。因此梁夫人保存了康氏许多珍贵的书信墨迹。一九六九年梁夫人逝世后,将她保存的康氏遗物交付康同环。一九七二年及七三年康同环又将这些书信和墨迹(约一百八十多件)交李云光先生保管。李先生从九十余件康氏亲笔信中选中了四十一封家书和七封给从弟康有铭、康有田的信,共四十八件,影印出版,并全部作了释文和详细的考释(末后尚附有康氏印章、藏书等遗物、照片,以及新得而未及考释之家书二封)。李先生在“导言”中介绍说:“家书中所涉及的事情很多,琐碎者不计,比较重要的事,有讨袁、复辟、八公祠被封、印《伪经考》和《诸天讲》、建筑上海游存庐和杭州一天园、租及买青岛旧德提督署、办茅山述农公司、办大学、处理海外党务、古董书画的买卖和自己字的卖出,以及上海祝寿、青岛逝世等事,要细说也不容易。”即以李先生所选书第三十五中提到在《诸天讲》“爱因斯坦”一篇中要加上“爱恩斯坦拨弃以太,发明万有引力之光线为圆锥曲线,为奈端所不及”二句,即为今本《诸天讲》中所无,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因此这是一部研究康氏晚年思想和生活情况的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李先生若能继续将收藏在他手中的康氏其余四十余封家书和论文墨迹,全部影印整理出版,必将引起学术界更大的研究兴趣。 康有为推重今文经学,尊崇孔子,凡是他认为经文、注疏或孔门弟子、后学所述说中有“微言大义”者,辄称之曰:是为孔子“口说”。换言之,“口说”者,必含“微言大义”也。康氏的各种重要著作,都已陆续整理刊行,然就是这一部康氏弟子笔记的“口说”由于传世抄本难得,至今未得与更多的研究者见面。也许有人认为,此非康氏亲笔所著之书,其价值不大。然如上所述康氏对“口说”之推重,则鄙人此次初步将《口说》整理出版,或可借以探得一些康氏之微言大义乎?汕尾市万木学堂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怎么样?章鱼国结合线上线下做专业系统的写作阅读培训,并进行作文、阅读、儿童文学、绘本、家庭教育、儿童剧、舞台剧等特色创作,拥有大批既会创作、又会授课的专职教师。目前拥有儿童文学畅销书《章鱼国小时代》系列已达到销量100多万册,目前最新的还有轻科幻系列; 《左右脑快速作文》《章鱼国漫画作文》《不用记的好词好句》等作文系列和教材系列丛书。并应邀策划及撰写央视动画贺岁片,拓展演讲口才、话剧、舞台剧、教育喜剧、儿童影视等。作文学校分布在上海宝山殷高路高境校区和华灵路大华校区,专注于1-9年级,课程专业系统由校内重要知识点和拓展部分相结合,帮助孩子写作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课堂授课生动有趣,以孩子的兴趣点为切入点,让孩子勤与思考,爱写作,善演说。章鱼国的使命是去点亮每一位孩子和教育者的心灯。章鱼国的愿景是希望做万木的源头,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灵上植树造林。广东广州景点万木草堂景点介绍汕尾市万木学堂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是2016-08-18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汕尾市城区香洲街道汕尾大道中段东方花园一楼18号。汕尾市万木学堂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1500MA4UTU7M63,企业法人方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汕尾市万木学堂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教育软件开发及销售;课程资源开发、制作及销售;教育辅助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艺术指导;企业管理咨询;计算机网络科技、系统开发及技术转让;计算机系统集成开发及安装;销售科教仪器;图书、报刊批发、零售;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电气安装;架线及设备工程建筑;安防工程;安全系统监控服务;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汕尾市万木学堂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关于冰雪运动的成语?万木草堂是一座三间三进、两天井、硬山顶的祠堂式建筑,面积约663平方米,它的建筑风格是河南洛阳西部地区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的结合体,碌灰筒瓦,两边保留有部分灰塑,青砖墙石脚,砖木结构。如今的万木草堂,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其他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工作的路子,不再是仅供游人参观的一座古老建筑,它已成为一所极具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文化场馆,每星期会定期在这里举办国学教育,也会不定期的举办书画展示与文艺表演等活动,能让更多的市民融入其中,挖掘并弘扬万木草堂的历史、文化、教育等价值,成为市民、学生、文化人士享受精神盛宴的大舞台。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 门票:详情咨询景区 开放时间:全天 周边公交信息: 北京路步行街北 - 公交站 131米 途经公交车: 观光巴士西关风情线 文德路 - 公交站 146米 途经公交车: 1路 7路 10路 24路 36路 66路 66路石湖班车 125路 182路 190路 215长线 215路 219路 264路 544路 广12路 广42路 夜12路 夜1路 夜21路 夜32路 夜8路 中山五路 - 公交站 206米 途经公交车: 27路 102路 107路 108路 191路 215路 215路长线 233路 243路 833路 高峰快线52路 财厅 - 公交站 213米 途经公交车: 7路 102路 107路 108路 191路 243路 264路 517路 833路 夜12路 夜21路 夜2路 夜78路 夜89路 有关梁启超的演讲您好,关于冰雪运动的成语有:冰天雪地、涣然冰释、冷若冰霜、六出冰花、冰糖葫芦、冰上运动、如履薄冰、冰雪聪明、花样滑冰、冰清玉洁、冰球运动、冰糖壶卢、报冰公事、冰弦玉柱、敲冰玉屑、一片冰心、冰解的破、冰炭不投、冰镇汽水、饮冰内热、镂冰炊砾、雪虐冰饕、卧冰求鲤、冰清水冷、镂玉裁冰、励志如冰、冰弦玉柱、冰上游戏、雪操冰心、钻火得冰。 梁启超九岁那年,他的祖父梁维清带着他乘坐木船,由水路经江门前往广州参加考试,这个还是梁启超第一次离开家乡。 当时满船的人都是准备应试的赶考的书生,大家坐在一起都是在讨论学问和夸耀才学的。一日在船上吃午饭,刚好吃的是白米饭和蒸咸鱼,有一个考生就提议以咸鱼为题进行吟诗或作对。其实用咸鱼入诗入对,是一个非常难的题目,因为咸鱼虽然是广东人饭桌上的名菜,但毕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俗话说:“进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但说的仍然是臭,并且是与“入芝兰之室”相对着的,话题一出,当时满船的考生都一下子被难倒了,大家纷纷都在抓耳挠腮,苦苦思考。 梁启超稍停片刻,便当众吟诵:“太公垂钓后,胶鬲举盐初”。在座的人听了,都不约如同地愣了一下,然后大家都拍手叫好,不约而同地称赞他的诗做得十分切题,风格典雅,诗意浓郁,而且适当地运用典故,不落俗套,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好句。 到后来有人讨论到梁启超的时候,就有这样戏言:“广东咸鱼从此得翻身了,入风流儒雅的一类了”,这个可能都是从梁启超作咸鱼诗中得到的。 梁启超智取寿文的故事 (石绮霞) 梁启超在他十一岁那年,到省城参加考试,一举就得中秀才。考完试之后,担任主考的三品大员、广东学政使叶大焯,得知广东出了这么一个神童,再细细阅读梁启超的试卷,大为赞赏,就专门召见梁启超和几个年龄稍小的秀才面试一番,和他们谈论经学、唐诗宋词及唐宋八大家等。 被接见的新科秀才一个个进去之后很快就退出,惟独梁启超竟小小年纪就无所不知,对答如流。叶大焯不觉十分高兴,对梁启超大分赞赏。机灵的梁启超见到这样,马上长跪于地请求说:老师啊,我的祖父今年已经是七十高龄,他的生辰为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弟子很快就回家乡看望他老人家了,如果在我为祖父祝寿时,能得到先生所写的寿言,一定会使我祖父延年益寿,而且还可以告慰叔父和父亲孝顺之心,在我们的宗族交往中会感到更加光彩的。”叶大焯面对这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听他说出一番成人的语句,大为惊讶,并深深地为他孝心所感动,于是便接受了梁启超的请求,欣然提笔,为梁老先生写了寿文。 回到家中,梁维清一读之下,非同小可啊,广东学政是朝庭三品人员,竟亲自挥笔为自己写寿文,真是大喜过望,茶坑村双喜临门,当即像过节一样庆祝梁启超得中秀才,和梁维清得到高官的祝寿。 两考官争女婿的故事 (石绮霞) 在光绪十五年,年仅17岁的梁启超参加了广东乡试,一次就顺利地考中了举人,排名第八,而且也是这次新会籍考生中的成绩最优秀的一个,同时也是全省考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在这次乡试中,梁启超的试卷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气势磅礴,思路敏捷,富有才情,自然就引起了两位主考官的特别关注。正主考官李端棻,是贵州省贵筑(今并入贵阳)人;副主考官为福建人王仁堪。两人都很赏识梁启超的学识与才华。李端棻心想,自己多年来担任乡试的主考官,但从来就没有遇到过像梁启超这样才学超群的学子,他感到应该和梁启超见见面,试试他的真正才学,同时,李端棻又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年轻的堂妹,正待字闺中,不如乘此机会,还可以缀合这门婚事呢,于是就打定主意请副主考官王仁堪从中作媒。 正当李端棻如此考虑的时候,副主考官王仁堪也因为很欣赏梁启超的才智,想把自己尚未出阁的女儿许配给这位年轻举子。因此,当李端棻提出请他做媒人的时候,简直目瞪口呆。但由于李端棻是先提出,虽然自己内心有说不出口的惋惜,使他老半天都说不出话来,但最后也只得无奈地答应了。 后来,李端棻便借与考生面谈的机会,直接就向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梁启超在主考官面前,一时之间,他无法拒绝、而且他也无意拒绝这门婚事,便深深感谢主考官的厚意和栽培,并马上写信告诉父母。梁启超的父亲知道这件事之后,觉得很不妥当,因为自己家世代耕读,而李家则世代为官,难以高攀,门不当户不对的,因而就婉言谢绝。李端棻坦然地写信给梁启超的父亲,他说:“我也知道启超出自寒门,但他前途无量,不久即可青云直上。我家物色的是人才,而不是从贫富来考虑,而且我也知道我的堂妹深明大义,我才敢于为她主持这门婚事,你们就不不必推却”。 就这样,这门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后来李**在梁启超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一段佳话。 ○ 梁启超拜师 (刘永忠) 梁启超考中举人以后,但他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还是继续努力学习,在广州的学海堂继续读书。在学海堂中,有一个同学名叫陈千秋,是南海县西樵乡人,与梁启超非常要好,而且他还是学堂里的高材生。一天,他从外面回来,非常兴奋地对梁启超说:“梁兄,我听说南海康有为先生上书皇帝请求变法,没有得到皇帝的同意,现在他刚巧从京师回来,我正想前往拜见他,他的学问是我与你所想象不到的。如果我们现在能找到一位好老师,那就太好了。” 陈千秋见到梁启超还是一脸纳闷,就向他介绍了康有为的学问和思想,1888年,康有为在北京参加顺天乡试,他写了一封五千字的《上清帝书》,向光绪皇帝提出:“强邻四逼于外,奸民蓄乱于内,一旦有变,其何以支 ”他还警告皇帝,如果还是因循守旧,不变法图强,外国列强必然会进一步深入国土,像太平天国那样的起义就会再次发生。本来康在这次乡试中,已经考中举人,可是顽固派大臣徐桐认为,“像康有为这样轻狂的人,如果给他考中,今后必然会将朝庭搞得乌烟瘴气的。”于是抽去他的试卷,使康有为不幸落榜了。但这次上书却轰动整个北京官场,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康有为也因此有了一定的声望。陈千秋还说,康有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异议和奇怪的论说,都是他闻所未闻的。这个消息大大地震动了求知欲极为旺盛的梁启超,他急切地恳求陈千秋说:“陈兄,我也想见见这位康先生,你快带我去见见他吧”陈千秋爽快地应允了。 见到康有为后,梁启超便正式拜康有为为师。陈千秋、梁启超二人还共同请求康有为自己开学馆,于是康有为便在广州长兴里成立了“万木草堂”。梁启超从此便结束了在学海堂的学习。 康有为中举是1893年的事 ,比梁启超中举晚四年,当1890年梁启超成为康有为的及门弟子,及1891年万木草堂创立时,康有为还是没有中举呢。可见梁启超拜康有为为师,是举人拜秀才为师,这在历史上是罕见的。但这也说明,康有为的确是有学问,很不寻常,不仅学富五车,而且思想新颖,否则,已经中举的梁启超岂肯拜在他的门下?同时也说明,梁启超的确虚心好学,不计较康有为还只是个秀才,只要他有真才实学,能为己师,还是很愿意拜他为师的。 ○ 梁启超走向舆论界 (刘永忠) 梁启超被称作中国近代舆论界之骄子,他的一支笔强于十万兵,他编撰的《万国公报》,就是他走向舆论界的起点,在这里我向大家说说梁启超编辑的第一份报纸的故事。 在1895年6月,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由于他们当时不会,而且也根本不敢希望有人购阅,所以这份报纸只是作为一种赠阅的报刊,他们还与送京报的人商定,随《宫门抄》这份报刊一起附送给官宅,不收费,并给送报人一定的报酬。开始的时候,每期印1000份,每期纸墨费银二两,这些费用都是由康有为筹集。这份报纸编辑是由梁启超和麦孟华做的,报纸的内容除转载清政府的奏章和在华外国人办的报刊上的文章外,并报导国内外要闻,其中还刊有一篇主要由梁启超撰写的“时评”,就好像是现在的社论或短评式的论说文官吏们在《万国公报》上所读到的,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内容,认识和议论逐渐为之一变,在朝廷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份报纸办了一个多月后,居然可以增印到3000份,可以说是一份中国近代业绩辉煌的一份报纸。 ○ 梁启超的趣味教育 (林媚笑) 梁启超生平信仰的是趣味主义。如果有人问他,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柢?他便会回答:“拿趣味做根柢。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兴会淋漓,什么悲观咧,厌世咧,这种字眼,我所用的字典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但我不仅从成功里感到趣味,就是在失败里也感到趣味。” 有一次,梁启超被邀请到南京东南大学作学术报告,当时他向学员作了一介题目为《教育家的自家田地》的讲演,进一步阐述教育这门职业的特别好处。他在讲演中,一开头就说:孔子屡次自白,说自己没有别的过人之处,不过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的门生赞叹道:“我们这一点真的难做到啊”。梁启超剖析说, “为什么你们做不到呢?因为学是不难,而要做到不厌却是不容易;诲人不难,不倦却是很难的。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也是人生第一件苦痛。厌倦是一种想脱离活动的心理现象,换句话说,即不愿劳作。不愿劳作的念头一起,不仅减低了劳作的效率,还会生出无穷弊害,所以说它是罪恶。而从另一个方面看,不论是谁,总要靠劳作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不管你如何不愿意,劳作还是免不了。既免不了,又不愿意,天天皱着眉、哭着脸去做那不愿意做的苦工,岂不是活活的把自己关在第十八层地狱!所以说厌倦是人生第一件苦痛。”,梁启超的讲演,引起学员的广泛兴趣,掌声在会堂里久久不能停息。 第二天,他再为这些学员作题为《学问之趣味》的讲演。他一开头又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这句关于趣味的开场白,一下子把学员引入了听讲的兴趣。 梁启超接着说: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只嫌每天二十四小时不能扩充到四十八小时,不够我享用。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梁启超对趣味的经典阐述,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这种趣味的学习方法,对我们现代人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 康、梁三上书 (香红) 在古代,凡是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是由各省派送的,有乘公家车辆赴京的惯例,所以对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又称为“公车”。 康有为在创立万木草堂和中举之前,都曾经以平民百姓的身份,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救国,以防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这在清朝是破天荒的事,全国的人民都钦佩他的敢说敢言的行为,所以康有为的名声大振,尤其是广东的读书人都是很拥护他的。等到甲午战败,连光绪帝的老师翁同也认为康有为有先见之明,对他十分看重。这是康有为的第一次上书。 1894年是甲午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称为甲午战争。中国在战争中失败。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议和的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停战条约,称《马关条约》,在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即将签订的消息传来后,立即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当然也引起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全国各省举人的强烈反对。 在《马关条约》即将签订的时候,康有为倡议发动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皇帝,拒绝签订《马关条约》。经过梁启超几个昼夜的奔走呼号,湖南的举人首先响应,福建、江西、贵州、四川的举人跟着响应,河北、山东、河南的举人也随后响应。结果,进京参加会试的十八省的举人,都被鼓动起来。康有为大受鼓舞,立即用了一天两夜的时间,赶写了一篇一万四千字的“上皇帝书”,即我们历史上所称的“公车上书”,慷慨激昂地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三项建议,在文章中签名的举人就有1300余人。后来举人们在松筠庵集会,讨论和通过上书的内容,到会的举人有数百人。在京城有数百读书人集会,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呵呵,可以说这是中国后来学生运动的先导吧。 主和派见到这种情况,马上感到情况不妙,就派人到各省会馆,向举人们进行恐吓,要他们撤销签名,一些胆小怕事的举人,在威逼之下,便照着办了,但到最后仍有603人不愿屈服,还继续保留签名。 由于当时朝廷规定:上皇帝的书是不能直达,必须先经都察院,才能转达给皇上的,等到四月初十日上书送至都察院时,《马关条约》已提前于初八日在烟台换文。都察院的官员就推说签约已成,无法挽回,拒绝代收这份“公车上书”。这是康有为的第二次上书。上书失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便把维新思想转向民间宣传,为提高广大民众对时局的认识,他们两人就在上海撰写了《公车上书记》这本小册子。由于当时康有为四处奔波,与各方接洽,没有时间执笔,他只提供意见,实际撰写的工作则由梁启超负责。梁启超花了几天几夜的努力,便把这本小书写好了。 康有为根据《公车上书记》的内容,又进行第三次上书。这次上书,当然还是由都察院代转,但是最终还是可以顺利到达了光绪帝的手中。光绪和恭亲王奕斤看了之后,十分欣赏,还下令誊抄四份,一份呈慈禧太后,一份交军机处转发各省,一份存乾清宫,一份存勤政殿,以备展阅。光绪帝的老师翁同和生生还亲自去拜访过康有为。到此,上书运动总算取得了好结果。 ○ 梁启超妙对张之洞 (香红) 话说梁启超去武汉讲学,礼节性地去拜访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 当时,张之洞还真有点看不起梁启超,总想难为他,便傲慢地出了个上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个上联出的是十分巧妙,江河湖海四水中江是排第一,春夏秋冬中夏是列第二,江夏是指武汉,谁是第一第二,分明是说我才是老大嘛。 但梁启超不愧为一代大儒,略一思索,口占一联: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真乃绝对,十分工整,不卑不亢。三教是指儒佛道,三才是说天地人,我不在你前也不在你后,与你平起平坐嘛。张之洞一看,厉害,算是我服了你,从此就改变了对梁启超的看法,还奉梁启超为上宾。 ○ 熊子塔的故事 (香红)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一日,明神宗在睡梦中见到在一处江河环绕的群山中升起袅袅紫烟,一只美丽的凤凰在紫烟中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如此梦境重复了三天,他觉得好奇怪,便召来圆梦师为他解梦。 圆梦师掐指算了半晌,说:“皇上,此乃不祥之兆啊,紫烟代表皇气,凤凰象征权力与尊贵,凤凰在紫烟中腾飞,预兆要诞生新的皇权,不久将会出现新的真龙天子或女皇帝。”明神宗大惊失色,忙问有何解救办法,圆梦师说,唯一办法就是找到梦境中的地方,然后施法镇压这道新生皇气,便可保江山稳定。明神宗连忙召来画师,将他梦境中的地方画出来,发散到各地寻找。三个月后,终于在广州府(当时新会属于广州府)找到与明神宗梦境相同的地方。在明神宗在位100年前,广州府就出了一个叫陈白沙的人,他是两千年来广东唯一入礼孔庙的思想家、哲学家,明神宗梦境中的地方恰好是陈白沙的家乡,而且梦中的山名叫凤山,新会这个地方地灵人杰,诞生一个皇权不是意外的事。 明神宗便按照圆梦师的方法,在凤山上建了一座宝塔,镇压着将要腾飞的凤凰;宝塔建成文笔状,使新会这个地方只能出文人,忠心为朝庭效力。 果然,400多年后,在凤山下就诞生了梁启超,他学贯中西,誉为“百科全书”式天才学人,他留下的著述达1400多万字,是自古以来作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字数最多的一个,而且梁启超的儿孙都是文人,梁思成、梁思成、梁思礼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诞生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家族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