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middle/57045.html
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出台一系列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政策,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三农”的带动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出台一系列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政策,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三农”的带动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5元,连续22年居于全国各省区首位;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度达到681%,也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业增长方式加快转变 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线。做大做强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优势主导产业。目前,这十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亩均收入超过了1500元。今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着力打造特色农业的强县强镇,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块状经济发展水平。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1000多家农业企业、50多万农户在省外经营种养业,建成各类基地2000万亩左右。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农副产品出口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2006年,全省农副产品出口额60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1037%。 把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作为建设农业的紧迫任务。率先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分散农户的市场谈判地位。积极构建“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经营体系,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2006年底,全省共有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11066个,带动农户780万户,建成产业化基地1828万亩,其中,农业龙头企业5049家,销售收入1106亿元,28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915家,带动农户211万户;农产品行业协会500多家。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65个;产业化带动农户47226万户。针对单个合作社服务能力和服务范围的不足,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服务平台,加快组建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后盾、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和管理为保障的服务联合体。今年全省在18个县市开展试点。 把培育现代生产主体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市场化土地流转和企业化规模经营,到2006年底,全省耕地流转面积35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0%;实行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0亩以上)耕地面积24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03%,规模经营种养大户234万户。引导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过去五年每年投入农业的工商资本在120亿元以上。加大对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从2006年起对就读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专业类学生实行免交学杂费的政策,2007年又扩大到园艺类的花卉、果树、蔬菜等专业,鼓励他们学成后在现代农业领域创业。 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强大支撑。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十大农业科技专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以上。启动实施“百万农民信箱”工程,2006年底注册用户达到136万户。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步伐,农业标准化推广面积达到12492万亩。针对欠发达地区基层农业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从2003年起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并于2005年向全省推广,实现乡乡都有科技特派员,促进了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和完善首席专家、推广教授、科技特派员和责任农技员制度,积极组建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推广组织、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区域性专业性和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科技推广组织。 把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保障。先后启动实施标准农田建设、千库保安、千万亩十亿方节水、百万亩标准鱼塘改造和标准渔港建设等工程,农业的生产条件和防灾抗灾能力大大增强。全面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补偿标准提高到12元/亩。加快推进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累计已经建成标准农田1430万亩,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二、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县域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 做大做强特色块状经济。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把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格局,特色块状经济为农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门路。乡村企业蓬勃发展,经营管理机制日趋规范,技术创新和竞争能力不断提高。2006年,全省共有各类乡村企业113万家,从业人员1300万人,实现增加值7366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7%。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352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44万家,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一批农产品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超过80%。 积极培育“中心镇”。充分发挥中心镇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企业集中和产业集聚,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全省共有268个镇进入全国千强镇行列。新城镇成为农民务工经商的广阔天地,这两年每年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50万人,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水平达到70%以上,全省城市化率达565%。2006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重点培育200个左右有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支撑的中心镇,进一步优化城乡人口和生产力的空间布局,使之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农村人口的集聚点和公共事业服务中心。目前已经启动141个中心镇的建设试点。 积极发展“农家乐”和来料加工等二三产业。顺应城镇消费升级的趋势,发挥农村山水景观、农耕文明、人文历史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把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业作为新产业,引导农民和村集体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第三产业。2006年,全省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2084个,经营农户14678户,直接从业人员72557人,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时,针对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多的特点,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鼓励农民创新创业。全省共有个体工商户接近180万户,从业人员3648多万人;私营企业40万户。个体私营经济约占GDP的60%。省外、国外经商创业人员400万左右,投资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其规模相当于2005年浙江全省的GDP总量。这些务工经商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农民,他们为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深入推进“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农民就业增收能力不断提高 2004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计划到“十一五”末,全省培训100万现代农民,新增转移就业400万农民,提高500万农民工的就业技能。近年来又根据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转变培训思路、提高培训标准、改进培训方式,推进农民培训由适应性培训向战略性培训转变。到2006年底,全省已培训农村劳动力6409万人,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的1788万人。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培训农民595万人,转移就业培训资格证书发证率达到7461%。 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服务业,开展农业剩余劳动力培训、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督促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计提培训经费用于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培训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经营者、合作社社长,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围绕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重点培训“4050”农民,扩大中老年农民就业。采取政府发放培训券、企业订单培训等办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覆盖面,对未升入大中专院校的农民子女开展6个月至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扶贫助学行动计划”,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免收学杂费。全面实行就业政策、失业登记、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和劳动用工管理的城乡“五统一”统筹就业制度和农民工无“证卡”就业制度,推动劳动就业服务网络延伸到乡镇,为农民提供有效就业信息中介服务。实施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计划到“十一五”末,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0万人。 四、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农村环境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变 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决策,计划用5年时间整治10000个村,并把其中的1000个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建设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加大各级财政对村庄整治建设的投入,至2006年底,全省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55561亿元,各级政府投入占到1/3。注意把“万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乡村康庄”、“生态富民家园”、“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等工程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配套实施,形成了城乡统筹建设和各方协同建设的局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五、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200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爱心营养餐”),计划三年内投入资金32亿元,全面提高农村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2006年秋季起,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免收学杂费,513万名中小学生免交了学杂费;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免收学杂费。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两年内全省将安排专项财政资金102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2005年,省委、省政府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把乡镇卫生院改造成为社区服务中心,把村卫生室改造成为社区服务站。目前,有1751万名农民享受了免费体检,12项公共卫生服务达标率达到806%。建立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加快培养社区全科医生。实行农民每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制度。 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实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民间自办文化,深入推进文化下乡。2005年起,还开展“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今年上半年,各地组织开展种文化百村赛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养了一大批不走的农村文化能手。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6年,全省共有农村低保对象5398万人,平均低保标准每月14965元,实现了应保尽保。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005年以来新增的被征地农民实行“即征即保”,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234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保障,其中196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有88万人已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或养老金。2003年率先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全省87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全部建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2936万人,参合率达86%,人均筹资水平达到81元。推进职工社会保险向农民工覆盖。2006年底,农民工参加工伤险14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200万人。完善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制度。2006年底,全省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924%,年人均集中供养标准5005元。 六、积极创新农村民主形成,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创新农村基层民主形式。推进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三到位”,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电算化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全面实行村委会直选,创造村级民主恳谈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形式,推行村干部“双述双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民主监督办法,大力推进村务决策和管理民主化,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新时期“枫桥经验”,探索依靠农民群众,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 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开展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实施集体经济薄弱村办公场所建设,做到全省村村都有活动场所。 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积极探索资源开发、资产管理、资本经营、社区服务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子。针对城市化推进中城郊村集体资产管理和分配出现的新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保障农民享有的集体资产权益。目前全省700多个村完成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省财政每年拿出6000万元专项资金,对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运转和村干部报酬进行补助。 全面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从省、市、县、乡镇四级机关抽调机关干部,为全省每个行政村派驻1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履行村情民意调研、政策法规宣传、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等六方面职责。积极推进乡镇农村工作指导员专职化,60%的乡镇建立了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 七、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 大力推进下山搬迁脱贫。省政府每年都把下山搬迁5万人作为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把下山脱贫与工业化、城市化结合起来,以高山远山区域、重点水库库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的整体搬迁为重点,依托县城、中心镇和工业功能区建设下山移民小区,促进下山农民进城落户、转产转业,实现易地致富。推进整村搬迁,加快下山脱贫小区建设,对搬迁村庄的交通、水利、通讯等项目资金应转用于下山脱贫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以小户型、农民公寓、廉租房等方式,降低搬迁成本,促进低收入农户搬迁。2003-2006年,欠发达地区共下山搬迁农户82万户、2971万人。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完成下山移民393万人。 促进低收入农民转移就业。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协作、企业参与”的方式,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业致富。2003-2006年,欠发达地区共培训农民244万人次,403万农民通过培训实现了转移就业。开展低收入农户普查,建立低收入农户档案,推行“一户一策一干部”的针对性扶贫。鼓励企业定向招收农村低保户劳动力,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促进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政策。 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选派科技人员到欠发达乡镇任职,2003-2006年,共到位专项资金3184万元,实施科技项目665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474个,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积极利用欠发达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优美的生态资源,扶持发展来料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仅2006年一年,211乡镇年规模型来料加工企业吸收劳动力72万人,发放加工费22亿元。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结对帮扶的力度。发挥“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优势,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和特色产业培育的财政扶持力度。“十五”时期,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及海岛地区的支出累计达336亿元,年均增长177%。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加强区域协作,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组织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 八、不断深化城乡配套的体制改革,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加快建立 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今年全省2/3的新增财力要用于民生问题。2006年,全省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达到3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9%。今年,全省财政预算内“三农”投入预计达4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成为财政投入的重点。加大对乡镇尤其欠发达乡镇的转移支付,提高基层政权的运转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 率先终结农民“皇粮国税”。按照平等城乡居民税赋的要求,以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为取向,自2001年率先停征欠发达地区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起,从局部地区到全省范围、从少数税种到全部税费、从“减调改稳”到全面停征,率先迈出免除农业税收的破冰之步,2005年全面停征农业税收,成为全国第一个终结农民“皇粮国税”的省份。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以改革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乡财政体制和化解乡镇债务、建立村级组织运行机制为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增强乡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基本消除农民负担反弹的基础。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省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免费义务教育实行全额转移支付。加大对村级组织的财政扶持力度,省财政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经济薄弱村的村级组织运转。 着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新型合作金融体制基本建立,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信贷主力军作用。针对农业种养大户投入增多、风险增大的趋势,2005年开展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试点,首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共保经营模式,2006年12个县开展试点,今年又扩大到32个县市。2006年推行政策性农房保险制度,至2007年2月,全省已有7571万户农户参保,参保率717%。支持和鼓励创新信贷支农产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方式,增加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供给。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在不断增加公共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开展万家工商企业与村结对,以经济顾问型、产业带动型、合作开发型、直接参与型、公益捐助型等方式参与新农村。开展万个城镇文明单位与村结对。今年上半年,工商企业和社会各界资助新农村建设金额达到53亿元。实现万名科技人才送科技服务到农村,浙江大学、浙江工大、浙江林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纷纷与地方建立共建新农村。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民间慈善组织、企业家纷纷开展扶危济困,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救助。2020年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还有吗?阜阳技师学院毕业生只颁发由人社部门验印的技师学院毕业证,没有享受教育部所属高校的一些待遇和政策。阜阳技师学院位于临泉路889号,总规划面积6576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综合楼项目由合肥市援建,投资10亿多元,实习实训设备2271台(套),建有实习工厂、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专业实习工位2000多个,是全省最大的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学院建成后,2年至3年制高、中级技工教育在校生可达1万人,并可每年进行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短期培训5000人、职业鉴定3000人,成为阜阳职业教育的龙头品牌。阜阳技师学院建成后,将成为培养预备技师和高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推动阜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合肥获得多层次人才、推动工业发展提供支撑。自两市开展结对合作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干部培训等方面给予阜阳帮助。——阜阳技师学院就业局免费培训靠谱吗怎么样?应该还有的,现在是2020年六月份,可以了解一下当地的就业中心,咨询一下,当地的政府。。如果你是失业人员,及时的办理失业登记,还可以领到,失业金,如果有单位招聘,政府也会通知你,并且就一些技能培训会通知到你!你自己也可以通过当地的官网了解一下当地的就业培训情况,和当地政府的就业培训政策!符合什么条件可以不参加再就业培训 ⑴ 就业局免费培训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就是专家了,我在就业局工作了十五年了。一是如果你原来的内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容,就凭与企业签定的解除劳动合同合同书原件和复印件,和在就业局办的失业证,和照片二张,和户口薄等资料就可以参加免费培训了。二是如果你原来没有单位,就凭你在就业局办的失业证,和照片二张,和户口薄等资料也可以参加免费培训了。如果你是农村户口人员,也可以凭你在乡镇劳动保障所办理的进城务工证明,也可以参加免费培训。 ⑵ 主办的免费培训十天就业,工作行不行 一般情况下, u主办还是比较靠谱的,但必须弄准是不是真的由 u 主办!因为现在骗子太内不要脸,经容常打着 u 的旗号搞着骗人的把戏!同时,还得整明白是什么工作!如果不是正经的工作即使是 u 主办的培训也照样没有意义!参加培训也照样被坑! ⑶ 劳动局免费培训有什么条件 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的以下人员,均可享受 培训费用补贴:失业和协保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高等院校毕业学年的学生;在职职工;其他经批准的人员。 有积极的创业、就业、致富欲望;市区应往届毕业生、下岗失业、破产、失地人员、凭身份证复印件、二张一寸照片、新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免费培训免费考证。 (3)就业局免费培训靠谱吗扩展阅读: 再就业培训形式 一是短期培训,培训期限为1~3个月,培训对象主要是失业或下岗时间较长、维持正常生活水平有一定困难,且再就业愿望十分迫切的职工。使他们能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尽快实现就业。 二是中期培训,培训期为3个月~一年以内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富余人员和即将下岗的职工。这部分职工应及时选择实用性较强、社会需求量大,且有一定难度的中期技能培训。如家电维修、电工、司机、机修工等。这样一旦下岗或失业,能够很快再就业。 三是长期培训,培训期限在一年以上,对象为青壮年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主要是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证书而参加系统的教育培训。 参考资料 :网络再就业培训 ⑷ 您好,就业局吗有免费培训课程吗或者电话什么的。 一是如果你原来的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就凭与企业签定的解除劳动合同合同书原件和复印件,和在就业局办的失业证,和照片二张,和户口薄等资料就可以参加免费培训了。二是如果你原来没有单位,就凭你在就业局办的失业证,和照片二张,和户口薄等资料也可以参加免费培训了。如果你是农村户口人员,也可以凭你在乡镇劳动保障所办理的进城务工证明,也可以参加免费培训。 ⑸ 劳动局有免费的就业培训吗 劳动局有免费的就业培训,免费培训条件:有积极的创业、就业、致富欲望;市区应往届毕业生、下岗失业、破产、失地人员、凭身份证复印件、二张一寸照片、新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免费培训免费考证。免费培训主要培训项目(劳动局免费培训只能培训一门)。 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或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须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再就业培训是帮助劳动者提高再就业能力,从而尽快实现再就业的重要措施。 搞好再就业培训,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当前,针对再就业困难并急需职业技能的下岗职工开展再就业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职业技术素质,不仅可以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而且可以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5)就业局免费培训靠谱吗扩展阅读: 1 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或下岗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须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再就业培训是帮助劳动者提高再就业能力,从而尽快实现再就业的重要措施。 2 再就业培训的形式: 一是短期培训,培训期限为1~3个月,培训对象主要是失业或下岗时间较长、维持正常生活水平有一定困难,且再就业愿望十分迫切的职工。使他们能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尽快实现就业。 二是中期培训,培训期为3个月~一年以内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富余人员和即将下岗的职工。这部分职工应及时选择实用性较强、社会需求量大,且有一定难度的中期技能培训。如家电维修、电工、司机、机修工等。这样一旦下岗或失业,能够很快再就业。 三是长期培训,培训期限在一年以上,对象为青壮年企业富余人员和下岗职工。主要是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证书而参加系统的教育培训。 ⑹ 现在有一些免费创业培训靠谱吗 一、这个问题,不能绝对化地回答。也就是说,不是全靠谱,也不是全不靠回谱。 二、理论上讲,答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培训,要根据其培训的内容,确定其获利之源及该获利的合理性,如果其获利之源是不合理,则为不靠谱的免费培训,比如:传销组织搞的免费培训,其获利之源就是拉人头交纳的费用,并没有为社会和客户创造价值或者根本就没有具体客户,属于庞氏骗局。一些披着各种合法外衣甚至包装很高大上的免费培训,宣称具有所谓ZF背景的、有很多领导合影的,如果获利之源只是加盟费而没有具体客户,则和传销没有本质区别。 三、如果免费培训的项目,本身获利之源是合理的,而不是收取加盟费。则是靠谱的。 四、参加免费培训,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分析,不要在培训现场或接受培训后三天内做出决策。因为群体现场培训,加上可能有托儿的存在,从心理学上讲,群体催眠比个体催眠更容易。培训现场氛围,很容易达到催眠的效果,让人热血沸腾,做出现场交加盟费的决定。 五、网上的一些公开课程,一般是比较靠谱,因为他们并不强制收费,仅仅是传播知识或价值观或工作技能,比如:网易的公开课、世界信用组织的信用培训公开视频。虽然是免费的,但是很值得创业者学习。 ⑺ 劳动局为失业人置办的职业培训靠谱么 可以考虑选择其中你有兴趣的职业工种并参加该培训,因为: 1 对失业人员职业培训,是政版府补贴权培训 2 表明自己有求职意愿,也是领取失业金的条件之一 3 通过培训可增加职业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人际关系,有助于增加求职的机会 4 培训后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能获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由此开始走技能提升的路,也就是说,有初级证书后,可继续努力考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一样能获得成就。 供参考。 ⑻ 为什么最近好多人在朋友圈里推广国家补贴免费培训的事,请问是不是他们有提成,这个免费培训靠谱吗 有句话叫做无利不起早,下大力气做一件事儿,肯定是有利可图的。 你说的靠谱是什么意思? 肯定是能学到一些技能的,不会有任何收费的,你可以放心去学。 我曾经学过,我的一些朋友也学过。 如何办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根据规定是必须参加再就业培训的,并且培训内容是失业办主导,其实就是些技能类的培训,只要拿到结业证就可以。形式:一是短期培训,培训期限为1~3个月,培训对象主要是失业或下岗时间较长、维持正常生活水平有一定困难,且再就业愿望十分迫切的职工。使他们能够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尽快实现就业。二是中期培训,培训期为3个月~一年以内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富余人员和即将下岗的职工。这部分职工应及时选择实用性较强、社会需求量大,且有一定难度的中期技能培训。如家电维修、电工、司机、机修工等。这样一旦下岗或失业,能够很快再就业。再就业培训:要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服务。要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社会团体、民主党派以及公民个人参与培训计划的实施,要联合教育部门的大专院校、职业学校为再就业培训增添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利用现有设施,挖掘培训潜力,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对于具备条件且承担再就业培训任务比较好的教育、培训单位,经劳动部门确定,可以作为再就业培训定点单位,给予相应的扶持;对于组织下岗职工中的困难群体人员进行培训的,给予适当经费补贴。-再就业培训人社局再就业培训归谁管理第一步:实现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按照规定准备办理转移就业登记的有关材料。第二步: 农村实现转移就业人员将应提交的材料整理汇总后直接或通过村级就业服务组织报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第三步:乡镇社会保障事务所对农村实现转移就业人员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将转移就业登记内容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管理子系统,并打印《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表(确认)》,本人确认并签字后加盖转移就业登记专用章。对未持有《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的农村劳动力,按照农村劳动力求职登记要求核发证件。第四步:乡镇社保所将相关材料整理留存,将相关原件材料交还农村劳动力本人。扩展资料持有《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的,需提交:1、本人填写并签字确认的《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表》;2、被各类用人单位招用的提交劳动合同书或聘用协议书;3、从事个体经营或自主、合伙经营的提交《营业执照》副本或其它法人证书副本、合伙经营证明等;4、村级组织或其它聘用部门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5、其它可证明实现转移就业的书面材料等。-北京农村劳动力办理转移就业登记指南该就业培训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收集当地各企业、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并及时发布;组织当地有招聘需求的单位开展现场招聘会,促进有求职需求的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对有求职需求的人员提供各种技能培训和就业辅导,使其能够更快地实现就业;对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人提供创业讲座、指导及创业各项流程、证件办理的辅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