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middle/52372.html
初学菌物科学与工程的入门指南推荐如下:1 《菌物学导论》:这本书是菌物学的经典教材,介绍了菌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等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指南。2 《菌物工程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菌物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
初学菌物科学与工程的入门指南推荐如下:1 《菌物学导论》:这本书是菌物学的经典教材,介绍了菌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等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指南。2 《菌物工程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菌物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包括菌种选育、发酵工艺、菌体培养和产物提取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菌物工程学的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3 《菌物生物技术》: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菌物生物技术在食品、医药和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包括菌种筛选、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转化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对菌物生物技术感兴趣的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选择。4 《菌物学实验指导》:这本书主要介绍了菌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术,包括菌种培养、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想要进行菌物学实验的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实践指南。5 参加相关课程或培训班:可以参加一些大学或研究机构开设的菌物科学与工程相关的课程或培训班,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想种植平菇可以到哪里学习技术在食用菌栽培技术中,菌种生产技术难度大,要求高,且需要专门的设备和用品,适宜于专业菌种厂生产。平菇属木腐菌,凡是适合于木生食用菌的培养基,也都适合平菇菌丝的生长。本节仅对平菇的菌种分离和一些平菇专用的培养基作简单的介绍。1、母种的生产平菇是用孢子分离和组织分离法获得菌丝体后扩大转式管制作母种。特殊情况也用菇木分离法。培养基:平菇母种分离和菌种保存宜用普通培养基(PDA)。平菇菌丝在此培养基上生长速度较慢。扩大转管适宜用高粱粉培养基,配方和制作方法是:高粱粉30克,加1000毫升蒸馏水,加1%琼脂,置于铝锅中加热,待琼脂充分溶化后搅匀,分装于试管,灭菌接种。平菇在高粱培养基上生长最快,长势均匀,菌丝旺盛。高粱培养基适合于生产平菇母种。菌种培养:分离后的平菇菌丝应放在最适宜的温度(25℃±2℃)培养并经过提纯、转管,一般培养7-10天菌丝可长满试管。如果没有出现杂菌,分离培养就算成功。但该菌株是否优良,生产价值如何,还需出菇栽培试验。2、原种的生产母种菌丝数量太少,在实际生产中必须把一级种扩大繁殖成二级种(即原种)才能满足生产种的需要。平菇原种培养基的配制和生产参照《制种技术》中的木腐菌制种的内容。平菇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上一般原种20—25天可以满瓶。在麦粒培养基上15—20天可以长满使用。好的原种菌丝密集、洁白、长势均匀、粗壮、呈棉毛状,有爬壁现象。原种长满瓶之后,应立即扩大为栽培种,否则一旦营养耗尽,菌丝就会衰老甚至死亡。麦粒种更要及时使用。3、栽培种的生产原种扩大繁殖就成栽培种。栽培种也就是直接用于大生产的生产种,又称三级种。平菇栽培在培养料配方、制作、灭菌、接种和培养等方面与原种生产相同,其培养容器用玻璃瓶子,也有用塑料薄膜袋的。制作栽培种时,由于数量多,往往比较粗放,培养场所不讲究。因此,播种之前也必须检查菌种有否带螨类或其它病虫害。如果发现菌种有螨或病虫害应及时杀灭及弃去不用。菌丝生活力强弱与菌龄有密切关系,它直接影响到栽培的成败。菌丝生活力减弱,播种后不容易成活或菌丝生长缓慢,时间长了菌丝没布满培养料则易感染杂菌,往往造成栽培失败。所以,控制菌龄很重要,一般接种一个月之内,菌丝生活力最强。菌种长出原基时为成熟菌种,应尽快用;原基一旦变干枯或菌丝柱收缩,瓶底出现积液时,菌种已老化,不宜再使用,应淘汰。第四节 栽培技术栽培者的愿望是能获得丰产。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掌握平菇的生物学特性,在栽培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其各个发育时期对各种生活条件的不同要求,而且要创造一个最有利于平菇与其它微生物竞争的生活环境。1、栽培季节的选择:平菇虽然有各种温型的品种,适宜于一年四季栽培。但是,平菇总的属低温型,只不过是人为的选育了少数高温型来满足夏季生产需要,绝大部分品种还是中、低温型的。根据平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春秋两季是平菇生产的旺季。高寒地区九月份即是中温型平菇生产季节;低热地区十月份进入中温型平菇生产季节。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安排适宜的生产季节,辅之以防暑保温措施和适当的栽培方式可获得栽培成功。2、培养料的配制(1)短木桩平菇是木腐菌,最早是用阔叶倒木栽培,逐步发展到选择材质柔软的树种锯成短木进行栽培。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和节约木材,可尽量利用其他行业使用价值不大的树种,弯木、树蔸、枝丫等材料。短木栽培的优点是:一年接种多年采收,用种量少、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产量稳定。缺点是:受资源限制,只适于林区或林区附近栽培。(2)熟料将阔叶树林屑、棉子壳或粉碎了的杂木枝丫、农作物秸杆、废纸等4份加上麸皮、米糠等1份,石膏粉1%,糖1%和适量的水(65%左右)配成合成培养料装入玻璃瓶或塑料袋后进行蒸汽灭菌(高压1小时或常压8—10小时),接种培养。熟料栽培的优点是:用种量少、产量高、易管理、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可在高温季节栽培。它是大规模工厂生产采用的栽培方式,缺点是:耗费一定能源,同时要有一定的工作场所和灭菌、接种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高;栽培者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制种技术。(3)生料生料栽培又分粉料和粗料两种方式。粉料配方:用熟料栽培的方式再加01%多菌灵或高锰酸钾,也可加1%生石灰粉作杀菌剂拌料后接种培养。粗料配方:将农作物秸杆用2%生石灰水浸泡2天,然后用清水冲洗至PH 8左右时沥干多余水份切成短节接种培养。生料栽培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特别设备、投资少、见效快、便于推广。缺点是:用种量大,购买菌种费用大,易受不良环境和气候影响,尤其是高温季节和多年栽培的场地易导致栽培失败。(4)半熟料培养料接种之前,用巴斯德灭菌法消毒,即将培养料浸湿堆积一天之后放在密闭的室内,培养料下桥空以便透气,然后向室内输入蒸气,待培养料冷却后接种培养。半熟料栽培的优点:可采用简陋的办法搞巴斯德灭菌,投资少,便于推广;产量稳定,成功率高。缺点是:比熟料栽培耗种量大;菌丝生长阶段易受高温威胁,管理难度大。以上介绍的几种培养料各有利弊。栽培者应根据各自的资源条件和生产条件选择适宜的培养料及其配制方式。3、栽培方式(1)短木栽培选择适合平菇生长的材质柔软的树种,如:桐、枫香、白杨、梧桐、枫杨等,于头年落叶后第二年发发芽前砍伐。这个时期树木营养贮存最丰富。砍树和运送菇木时要保护好树皮,树头上用生石灰刷满,以免污染杂菌。菇木运回栽培场后锯成5—6寸长的短木,将菌种用冷开水调成糊状后均匀地辅接在断面上再重叠上第二个短木再铺菌种,再重上第三短木……直到再叠就不稳了为止,又接第二叠。每接好一叠后两面或四面钉上木板条固定,以免松动或倒塌。锯菇木时要给每段编号打记号,以便接种质量的关键。接好种后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严禁摇松接种叠保证正常定植。叠子上面要盖上树枝或茅草遮阴保温保湿。立秋前后十天就要埋桩。房前屋后,树林、竹林,葡萄架下等淋得着雨遮得到阴的地方都可埋桩。将长好了菌丝的短木一个一个地竖埋到土中,地面只留下1寸左右高长菇。地面留高了不保湿。桩与桩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隔,以免出菇拥挤。隔15公尺宽要留人行道,以便管理和采菇。出菇管理。9—10月份,气温下降,出现秋雨,就要开始出菇。若雨量不足应配合人工浇水。采菇后要停止喷水7—10天,改善通气条件有利于出下一批菇。短木栽培一次接种可收三年,秋冬采菇,春夏息桩。春夏任其自然息桩,秋冬又可获得高产。若春夏浇水催菇,会导致产量少烂桩快、秋冬还要严重减产,得不偿失。短木栽培成功率高,每百公斤短木可收鲜菇60公斤以上,高的可达150公斤以上。(2)枝束栽培将伐木场或栽培时遗弃的小枝条,城市园林或行道树修剪的小枝条截成1尺长,用铁丝捆扎成直径5寸的枝条束。在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成深5寸、宽25尺、长不限的沟。将枝条束竖立排放干沟中,撒上菌种,上面盖三层湿报纸、再盖草席,以保湿度。2—3个月后,确认菌丝已经蔓延,则在枝条束之间填满泥土盖上草席。当气温降至20℃以下时,就要架高草席进行水分管理出菇。(3)室内床架式栽培法此法适宜于正规化的专业生产,可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便于人工控温周年栽培。使用此法虽一次性投资大,但周转快、成本收回也快。菇房的建造:选择地势干燥、环境清洁、背风向阳、空气流畅的地段。菇房应座北朝南。每间20平方米左右、高35米,墙壁和屋面要厚,可减少气温突变的影响,尤其是可防止高温袭击。内墙及屋面要粉刷石灰,有利于杀菌。地面要光洁,坚实,以便清扫保持卫生。门窗布局要合理,便于通风和床架设置。墙脚安下窗,房顶安拔风筒。有条件的要配备加温,降温设施。现有房屋改选为菇房,主要是开下窗和安拔风筒。简易菇房设计有两种:一种是地面挖下15—2米深,搞半地下式,有利于冬季保温和夏季防暑。要求在无地下水处建造。下墙壁和地面整实,四周挖排水沟。从下挖的地面墙壁伸出45度坡的排气管道,防止通气不良。上墙用土坯,墙高25米左右。两头留门,墙外用石灰抹皮,用草盖顶。另一种是用木桩扎架,用芦苇、高粱秆围墙,内外用泥抹面,草盖顶。此种菇房只适应春秋季用。床架的设置:床架要和菇房方位垂直排列。四周不要靠墙,南北靠窗两边要留2尺宽走道,东西靠墙要留15尺宽走道,床架间走道宽2尺。每层架间距2尺,底层离地面1尺。上层离屋面4—5尺,床面宽45尺。床架必须坚固、平整。床架的材料可以有多种:一种是钢筋水泥结构;一种是木制;一种是铁架,也可以几种材料搭配制作。最简易的是用砖垒垛,木棒搭横条、芦帘铺层。菇房消毒:菇房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消毒前一天,先将菇房内打扫干净,再用清水把室内喷湿,以提高消毒效果。菇房消毒通常在栽培前3天进行。消毒方法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如下的一种。①硫磺熏蒸:将菇房密封,然后按每立方米空间5克硫磺的用量点燃熏蒸。②每立方米空间用10毫升甲醛溶液1克高锰酸钾熏蒸。③用30%有效氯含量的漂白粉1公斤喷雾。④用5%石炭酸液喷雾。消毒后开窗通风两天即可用于栽培。老菇房的消毒更要彻底。否则杂菌污染和虫害发生严重而导致生产失败。床式栽培的培养料可用生料,也可用半熟料。可用粉料也可用粗料。一般采用层播法,即在床架上铺上塑料薄膜,铺15—2寸料,撒一层菌种,再铺一层纸后复盖薄膜。接种量:麦粒种为料的5—10%,木屑种加倍。第一层用种量占总用种量的1/3,第二层占2/3。盖膜前先用木板将料面压平、压实。粉料轻压、粗料重压。铺料的厚度要掌握天热薄铺,天冷厚铺;粉料薄铺,粗料厚铺。这里所指的厚与薄是相对而言,最薄不得少于3寸,最厚不得超6寸。另一种接种法是穴播:铺好料后按3×3寸的株行距打穴,每穴种一块枣大的菌种后撒一薄层菌种封面,压平盖膜。(4)袋栽选用面宽22—25CM的筒状塑料薄膜。剪截成50CM长的塑料筒,也可用一般聚乙烯薄膜热粘合为上述要求的塑料筒。袋栽分熟料和生料两种方式。熟料栽培又分两头接种法和两面接种法。两头接种法适宜堆叠式栽培,两面接种法适宜挂袋式栽培。两头接种法的装袋进程是先将一个直径35CM、长35—4CM的硬塑料套进袋口,把塑料袋口头反转过来,使其紧贴套环后塞上棉塞,将袋旋转一周使其不留空洞即可装料,装好压紧到一定高度,中间打上接种孔,用同样的方法上另一头套环和棉塞。上甑灭菌。常压灭菌10小时,冷却后在接种室无菌操作接种培养。两面接种是把一头袋口扎紧烧熔袋口密封、装料,扎紧另一头密封、灭菌。接种时在接种室用灭过菌的打孔器在袋子的两面各打二个接种孔,接上种后用医药胶布粘在接种孔上,然后培养。生料(或半熟料)栽培,将没霉变的稻草扎成长2寸、粗1寸的通气塞扎在袋口一端,装入一层菌种接着装料,边装边压,装至袋中央又放一层菌种再装料,最后撒上一层菌种和扎上气塞,即可入室培养。另一种接种方法是混播,即将菌种和料混合后装袋。生料袋栽用种量一定要达到料的15%,菌种少了易失败。接种后的栽培袋先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发菌。一般15—25天菌丝可长满菌袋,这时可搬进栽培。两头接种的菌袋去掉棉塞和套圈,将袋口割掉或向外翻卷,象码砖垛那样堆叠起来喷水管理,两头出菇,若傍墙堆叠则一头出菇。两面接种的菌袋,在菌丝长满接种孔周围时,将胶布撕开一角增加通气量,菌丝长满袋后,用“S”形铁丝钩将菌袋悬挂起来,撕去全部胶布喷水管理,生料菌袋管理与熟料两头接种袋同。(5)砖式栽培这种方式操作简便、工效高、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由于便于搬动,特别适宜于山洞、人防地道夏天搞洞外发菌洞内出菇栽培。先制成长1—15尺、宽08—1尺、高03—06寸的活动木模。制砖时先铺长薄膜,然后将生料或半熟料按层播法或混播法制成菌砖,去掉木模,发菌培养。管理方法与床式、箱式等同将在后面“管理方法”中介绍。(6)箱式、篮式、盆式等平菇栽培可充分利用木箱、纸箱、塑料箱、竹篮、萝筐、各种盆子等容器栽。其栽培方法基本与菌砖栽培法同。只是菌砖是活动木模可脱模而其它方式则直接在容器里的区别。(7)扎捆栽培将用2%石灰水浸泡过的玉米棒,冲洗干净后用铁丝绑扎成捆(头尾不能颠倒)。用铁钻把每一个玉米轴头上扎一个孔,放上蚕豆大一粒菌种。一半陷入孔内,一半露在孔外。盖一层纸后用消过毒的薄膜将整捆包好发菌。(8)阳畦栽培法平菇阳畦栽培法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合农村大面积生产的生料栽培法。适宜于房前屋后、林间空地、葡萄架下、冬闲田土、城市园林、空房屋的充分利用,不需要专门设备、成本低、产量高,简便易行,技术易于掌握,是一种普及性的培植方式。阳畦的建造:一般有三种方法可根据条件进行选择。挖畦:阳畦座北朝南,挖深30CM、宽1米、长不限。挖起的泥土放在畦北筑起1尺高的矮墙,畦南挖一浅沟排水。此法适宜于冬闲田土、林间空地。筑畦:用泥坯、砖垒成宽1米、高20CM、长不限的畦。内壁抹泥皮。此法适宜于不便下挖的空屋、水泥场院、阳台等场地。搭畦:用竹片或钢筋搭成弓背形南北走向的棚,畦宽25米,中间开30CM的沟做为过道,长不限。此畦可与蔬菜轮作。接种前若畦内太干燥可于接种前一天灌水。待水渗下,次日接种;若畦内地下水位高则应在畦内铺上薄膜再接种。进料接种法与室内床架栽培法的进料接种同。接种后若气温低或无遮阴条件,要用草帘保温或遮阴。(9)地道山洞培植法此法可充分利用人防地道、溶洞、废矿井作菇房,能避开严寒和酷暑的不利栽培季节。其场地消毒与室内栽培同。播种方式可根据地形搞床架、菌砖、菌袋、地面平铺都可以,不同点是:没有自然光照;温差小不利于刺激催蕾;还有的存在通风条件差的问题。因此,在栽培上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在洞内安装电灯代替日光,每4米远安60瓦灯泡一颗。出菇阶段,每天开灯2—5小时。②在通气不良的洞内安装风扇和进风扇。每小时换气5—10分钟。③用菌砖菌袋栽培。场外发菌、洞内出菇。床架或平铺栽培则在洞内设置加温设备,间息加温。注意:如用火炉加温则一定要用管道将烟排出洞外。(10)坑道栽培选择排水良好的场地,挖成南北向的坑道。底宽2米,挖深12米,将挖起的泥土堆高筑紧,使坑道总高18—2米。沟底两边各挖一浅沟排水。上面用竹片或钢筋搭成弓背形棚架,盖上薄膜。两边种上绿色攀援植物铺上棚架。坑道两壁用于堆叠菌砖或菌袋。中间作为管理过道。坑道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条件都极为适宜平菇生长。且受季节气温影响又比地面小得多,冬暖夏凉造价也低,极为经济合算,是平菇栽培较好的一种方式。据报导,用坑道栽培平菇,生物效率可达150%以上,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栽培方式。除以上介绍的+方式外,还有柱式栽培法、菌墙式栽培法、瓶罐栽培法等。只要懂得了平菇的生长发育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栽培原理,自己在实际栽培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条件创造出新的栽培方式来。4、栽培管理平菇的栽培、管理工作是夺取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从培养料播种之后,一直到出现菇蕾、长成小菇到最后成熟采收,都要根据各个生育阶段对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的不同要求,并结合气候变化进行科学管理。下面按各生长阶段进行介绍:(1)菌丝生长阶段在平菇栽培中,发菌阶段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栽培成败的关键。一般接种后2—3天,菌丝开始恢复。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3—27℃。所以温度管理应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这个范围。生料栽培或开放式栽培,培养料中还有其它微生物活动产生呼吸热,料温将比室温高出2-3℃甚至更多。所以要密切注意料温变化,采取相应的散热措施,降低培养室的温度。这个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控制在80%以下,菇房和菌床都不能喷水,湿度大了污染率高。菌丝生长阶段,光照对菌丝生长不利,尤其不能让直射阳光照上菌床。培养室的窗子要挂上黑色窗帘。除检查用光外培养室不要随意开灯。空气对平菇菌丝生长也很重要,虽然菌丝生长阶段能耐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也会抑制菌丝生长,严重缺氧菌丝会老化窒息而死。培养室若通气不良,菌丝的呼吸热散不掉,会致使料温上升,烧坏菌丝。接种以后7—10天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在这之前是杂菌污染的危险期。这阶段原则上不能揭膜,只有在料温超过30℃,不揭膜就会烧坏菌丝时,才能揭膜通风降温。菌丝长满菌床表面后,每天应揭膜透气10—20分钟。因为随着菌丝量的增多,呼吸热和二氧化碳的量也多,所以需要揭膜透气。(2)子实体生育阶段当菌丝长满全部培养料,正常温度下需一个月左右(凤尾菇二十天左右),平菇则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发育阶段。平菇子实体生育阶段需要低温,尤其是原基分化更需要低温刺激和较大的温差。所以在生育阶段将温度控制在7—20℃范围之内,最适温度13—17℃。原基分化阶段尽可能扩大温差。子实体发育阶段的水份管理尤为重要。菌丝生满培养料后要浇一次出菇水,以补充发菌阶段散失的水份,满足出菇对水份的需要。另外出菇水还起到降低料温、刺激出菇的作用。同时可向墙壁、过道、空中喷雾增加空气湿度,把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左右。通过催蕾,菌板上开始出现许多小颗粒,即进入桑椹期,此阶段应停止向菌板喷水并揭去或架高薄膜,否则会影响菇蕾的形成和造成菇蕾不分化烂掉。这阶段应经常向空间喷雾提高空气湿度。在这阶段如菌板过于干燥,菇蕾容易枯萎;补水多了,菇蕾又容易浸水烂掉,温差刺激不够,不能大面积形成原基;揭膜过早,使表面菌丝过早干燥,降低生活力;通风不好,表面菌丝不能全面倒状、纽结,有污染和虫害也不能形成菇潮。所以这阶段的管理难度较大,又极其重要。三天左右菇蕾分化长成珊瑚状,称珊瑚期,5-7天菇休分化成熟,在这阶段应加强以下管理措施 :①通风:室内废气过重会造畸形菇或烂菇,每日通风3—4次以补充新鲜空气。②保湿: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因此,每日应根据气候情况在室内喷4—5次雾状水,但不能让菌盖上积水造成卷曲。若菌板过干燥可用小勺在菌板上淋水,但不要直接喷水到菇体上。冬季可在火炉置开水壶,增加室内蒸汽保温保湿。光照:从催蕾开始就要拉开培养室的黑窗帘,让漫射光进入菇房,若缺乏光照,菌丝生长长期停留在营养生长阶段,迟迟不分化原基。但光照太明亮对子实体发育也有不良影响,但不能有直射阳光。③及时采收:平菇适时采收既可保证质量也可保证产量。当菌盖展开,菇体色白,即将散放孢子以前采收为宜。采收过迟,菌盖边缘向上翻卷。表现老化,菌柄纤维度增高,品质下降。且菌体变轻,影响产量。并且大量散放孢子又污染空气。采收过晚,还引起菌丝老化,空耗营养对下潮菇的转潮和产量都有严重影响。(3)间歇期的管理第一潮菇采收之后10—15天,就会出现第二潮菇,共可收四到五潮,其中主要产量集中在前三潮。在两潮菇之间是菌丝休整积累养份的时间,此时要做到:(1)清理菌板表面老菇根和死菇,防止腐烂。(2)轻压菌板并使老菌皮破裂,以利新菇再生。(3)将门窗打开通风4—5小时,换入新鲜空气。(4)用清水将薄膜正反两面彻底擦洗干净,然后贴菌板复盖,清理室内杂物,保持卫生。(5)一周后按头潮菇管理法,浇出菇水和搞温差刺激催蕾。以后管理均按头潮菇管理方法。以后各潮菇照此管理。5、采收与加工平菇的适时采收既可保证质量,也可保住产量。当菌盖展开,菇体色浅,盖缘变薄,即将散放孢子之前采收为宜。对平菇的采收,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一次性形成菇潮的菌板,就应在子实体成熟时一次性全部采收。此时的大菇体与小菇体的成熟度是一样的,如认为小菇体还能长而不采摘,反而会使小菇体枯萎。参差不齐形成菇蕾的菌板,则应间大留小的办法进行采收,一潮菇可分2—3次采净。采收时要整丛收,轻拿轻放,防止损伤菇体,不要把基质带起。一潮菇采完后,应清理床面,将死菇、残根清除干净。平菇除鲜销外,在交通不便的乡村和旺产季节,都可以进行加工,以调节淡旺季的供求(4)盐渍盐水加工腌平菇能存放一年左右,其风味不变,是目前我国平菇出口的主要加工方式,方法如下:(1)浸泡:将鲜菇放进6%的淡盐水中浸泡3—4个小时;(2)杀青:将淡盐水浸泡的平菇捞起用清水冲洗,然后放入盛有沸水的铝锅(或不锈钢锅)中,边煮边用木勺搅动,煮10分钟捞出,此时菇为**。(杀青水可作平菇酱油原汁)(3)冷却:将杀青后的菇倒入清水中充分冷却,捞起沥水20—30分钟。(4)腌制:在缸中先放盐再将开水冲进缸中溶解冷却,使盐水浓度为15—16%。用纱布滤去杂质后,把菇放入腌制三天,之后再换成23—25%的饱和盐水,腌5—7天(不能让菇露出水面)。(5)倒缸:每隔12小时倒缸换盐水一次,每次换水其盐水浓度必须保持23—25%。(6)封存:5—7天后菇出缸,并放在竹筛上沥水8—10分钟即可装桶。装后灌满浓度20%的盐水,封盖即可运销。(5)短期贮藏的腌制:食堂、餐馆或家庭可用盐水浸渍短期保存。先配制好16——18%的盐水溶液,切除菇脚杂质,用清水洗净后即浸入盐水之中。10分钟后菇体脱水发软,韧性加强,这时菇体由于脱水,重量减轻约20%左右。以后保持平衡。食用时捞起,用清水漂洗即可烹调食用,其风味、色泽基本不变。6、病虫害的防治平菇菌丝生活力很强,生长速度快,而且具有抗杂菌能力。所以在制种与栽培过程中,菌丝发育阶段管理得好,后期就不容易感染杂菌。甚至染了杂菌也照样还能长菇。但是,在开放式生料栽培中培养料本身就陷藏着各种杂菌孢子,若在环境因子不适合平菇菌丝旺盛生长的情况下,其优势则不再存在而杂菌容易泛滥成灾。引起杂菌感染的重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和湿度。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对所有霉菌也都适合,只是霉菌最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略高些,因此,在菌丝培养阶段,稍微疏忽温度上升至28—30℃以上,若湿度也大,杂菌就猖獗起来。而且虫卵也纷纷孵化,螨类也随之而来,病虫害一旦蔓延之后就难以驱除,另外,平菇对敌敌畏极为敏感,低浓度的敌敌畏都会致使小菇蕾枯死。由于不能轻易用药,只能以防为主,避免病虫害发生。一旦发生,则采用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三者结合的综合措施来控制蔓延。(1)控制主要的环境因子:针对温度、湿度是引起病虫害的主要原因,所以栽培过程中要采取相应预防措施。①温度:根据各气候条件,掌握各地区各品种的安全播种季节。如果人工控温下栽培时,室温不宜超过22℃。料温不超过25℃。②湿度: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65%之间。菌丝生长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2)杂菌的预防:①培养料要新鲜,无霉烂变质,配料前先暴晒1—2天。②每次栽培前培养室及用具都要清洗、熏蒸。③生料栽培时,培养料尽量少加或不加有机氮源和糖类物质。④菌种量要大,加速菌丝生长速度,优先占领养料,即制其它杂菌繁殖。⑤注意防鼠堵塞鼠洞。(3)常见杂菌及其防治栽培平菇时常见的杂菌有木霉、青霉、曲霉、脉孢霉、根霉、枝孢霉、粘菌、鬼伞类以及酵母等。在开放式栽培中,发现杂菌可用石灰粉遮盖污染部位;封闭式栽培中可用注射器或滴管将杀菌药液按比例稀释后注射或谪到污染部位。常见的杀菌剂有高锰酸钾一千倍液、甲基托布津一千倍液;多菌灵(含量50%)一千倍液,含量25%的五百倍液等。(4)虫害防治:平菇栽培时常见的害虫有:线虫、螨类、蚋、鼠、蚁、蛞蝓、蜗牛、马陆、果蝇、菇蚊等。药剂防治可用25%溴氰菊脂乳剂二千五百倍液喷雾;用灯光和糖醋液诱杀蝇类;骨头烤香诱杀螨、蚁类;用盐杀蜗牛、蛞蝓等。在哪里可以学种植竹荪,介绍发酵料栽培平菇基本技术一、配料;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TEL:0516-:88939450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壳、花生壳、大豆秸、稻麦草(糠)锯末等农产品的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原料。任选一种或几种混用。用量:85-90%辅料:麦麸: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气温高多用,气温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灵:01%;过磷酸钙2﹪;水:140-180%。禁加尿素、复合肥二、发酵:将主料与麸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匀;多菌灵加水溶化后加入。边加水边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尽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后再过2小时左右,用手握料,指缝有水滴滴下为适宜;春季、早秋温度高、气候干燥加水多些(指缝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缝滴水2-3滴。)然后将料堆成宽、高各12-15米,长不限的长形料堆。注意:堆料时要轻放,严禁拍砸料面、以免影响料堆通气。可用直径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气。堆好后料面苫盖草苫子,然后再盖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后30-40小时,料堆温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让其继续发酵,24小时后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进行,动作要快、轻,原堆上翻下、外翻内,尽量使料受热均匀;按第一次堆形复堆,依次盖好草苫、塑膜。约8-10小时,料温又会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发酵好的培养料应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异味;有时料表面有白点、但绝不能有长毛或黄绿色霉点。发酵好的培养料摊开晾凉至30度以下装袋。三、装袋播种用扁宽22-26cm的塑料筒截长45-52cm,一头扎紧,先放一层菌种、装10cm左右料,再放一层菌种、再装料,共装三层料,四层菌种。两端菌种多些,中间二层菌种少些、沿袋壁放;装料时随装随压紧:要做到两头紧、四周紧 中间松。扎口后用小钉在每层菌种处扎8-10个小孔通气,然后进培养室发菌。四、发菌培养室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菌袋进场前,用5%石灰水刷洗墙壁、地面,干燥后用气雾消毒剂(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敌敌畏熏蒸灭菌、杀虫。气温28度以上,菌袋单摆;低于28度可以横卧叠放,根据气温高低叠放2-5个高,发菌三天后要注意检查菌袋温度,每天检查3-5次,袋表温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过,就要及时翻堆、打开门窗通风、减少堆放层数。袋内料温高是发菌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丝即可发满全袋,然后转入出菇管理。五、出菇菌丝满袋3-5天,人为加大菇房内的昼夜温差,增加菇房湿度,再过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现密集的黑色小点,这就是平菇原基。此时要加大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相对湿度85%左右,促使原基尽快发齐;及时用刀片在袋头划2-3道割口,以利于平菇从割口处长出。随着平菇的不断长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气,加大湿度,喷水要少、细、勤;尽量不要把水喷到幼小菇面上。对光照要求不高,室内或大棚内能看清报纸的光线即可满足要求。当菌盖充分展开要及时采收。采收过晚,质量下降,产量减少。一茬菇采收结束,彻底清除残根,喷一遍营养素,复塑膜养菌5-7天,现原基后揭开塑膜,正常管理。一般可收4-6茬菇。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出二茬菇后脱膜覆土码成菌墙或阳畦出菇,能很好地解决培养料失水与出菇的矛盾,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平菇养殖技术培训哪里有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原野生采集的竹荪,价等黄金,竹荪有“真菌之花”、“菌中皇后”之誉。已有人工栽培,竹荪于20世纪80年代由福建省古田县首先驯化成功。人工栽培使用的原料有竹类、段木、甘蔗渣、木屑等,有箱栽、床栽和露天竹林地栽培形式。用菌蕾作材料进行组织分离,用马铃薯培养基,pH值45~5,置于15~20℃培养15~20天得纯母种,纯种菌丝白色,见光会变淡粉红色或紫红色。再用栽培原料制成培养料接入母种,在同样温度下培养30~45天即得原种。原种可直接使用,也可进一步扩制成栽培种。早春气温回升至15℃以上进行栽培,接种完毕需覆土3~5厘米,以便保湿和产生菌索。注意保持覆土湿润和栽培场地空气潮湿。子实体发生的适温为23~26℃,若栽培条件适宜,1个月覆土中长出菌索,2个月出现菌蕾,3个月左右就可采收。采收后洗净孢子,剔除菌托和泥土,晒干或烘干便成商品。色白、体大,无虫蛀者为上品。另一种是挖取室外野生竹荪菌丝(将带菌丝的竹鞭和土壤一起挖来,要遮光保湿),剔除杂菌,带到室内栽在预先用腐殖质丰富的竹园土、死竹鞭段、竹叶等配成的培养床上,浇透水,在遮光下温度保持20~24℃,相对湿度65%~70%。一般经过1个月培养菌丝即可发好,然后将发好的菌丝和竹鞭段及土壤一道挖取,再播种到野外竹园内或室内培养箱内,播种量和培养料之比为1∶10。竹荪每平方米约需600克栽培种。室外栽培播种深度以挖至见竹鞭细根和腐死竹鞭为宜。覆土厚度和出蕾快慢与子实体生长有关:若种在浅土层中腐死的竹鞭、竹节头、竹叶、竹蔸等处较易成活,生长也快;若种在深土层中,生长就较慢,竹荪产量也将明显减少。室内栽培的竹荪,在播种后覆土,浇透水,冬季温度要保持在5℃以上,相对湿度70%~90%。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栽培,播种后1星期内都应特别注意保湿。据试验,早元竹、哺鸡竹、淡竹等的竹鞭、竹叶、竹蔸均能栽培竹荪。用竹荪菌丝人工栽培,比实验室制种栽培所用周期(10~14个月)缩短了3~5个月,而且培养料也容易解决,很适合野生竹荪资源丰富、且有大面积栽培地的地方推广栽培。玉米套种竹荪立体栽培技术:竹荪、玉米、黄豆可同期播种,玉米、黄豆枝杆可为竹荪遮阴保湿,使竹荪得以正常发育生长;竹荪培养料可以改良土壤促使玉米高产丰收;种植竹荪不再单独占用耕地,多种作物协调生长,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降低了竹荪栽培成本。~!哪里可以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最好免费的平菇种植技术一 常用栽培配方代料栽培平菇的原料很多,有棉籽壳、玉米芯、锯木屑、稻草、麦草等,其中以棉籽壳为最好,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管选择何种原料,要求培养料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配方一:棉籽皮93%,尿素03%~0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石灰2%~3%。配方二:玉米芯48%,棉籽皮40%,棉籽饼粉4%~5%,过磷酸钙1%,草木灰1%~2%,尿素03%~05%,石灰2%~3%。二 配料与发酵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将主料和不溶于水的辅料搅拌均匀;将可溶物质配制成水溶液,逐步加入,混匀。根据培养料物质的性状,调节到合适的含水量。(注意水分不能一次加完,要分批加,尤其是不能过量。)1、配料 以上各组配方可按料水比1:12~13加水拌料,调至含水量60%左右和pH值75~8。2、堆积发酵 选向阳地势高燥地方,培养料加pH9~10石灰水拌料,含水量达65% ~70%。拌匀后按每平方米堆料50公斤,料量少,宜堆成圆形堆,有利升 温发酵;料量大,可堆成长条形堆。因麦秸等有弹性应压实,其他应根据情况压实。然后用直径2~3厘米的木棍每隔05米距离打一孔洞至底部,以利通气。为通气良好,铺料时底部放两根竹杆,上面两侧打孔时与底部竹杆交叉,堆好后撒出底部竹杆,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使之发酵。经1~3天料温升至50-60℃,经24小时翻堆一次。翻堆时要注意将外层料翻入料内,内层翻到外层,上层翻到下层,下层翻到上层,内外上下调整位置,以便保持温度一致,承受压力一致,有利菌丝生长均匀、整齐,再按原法堆好。当温度再次升至50℃~60℃,经24小时发酵完毕,料发好后质地柔软酥松,用手一拉即断,清香、不酸臭、茶褐色。三 装袋接种 (1)塑料袋规格与装料量:气温低时宜用长而宽塑料筒,装料量相对大,装料袋应以宽23厘米,长40-45厘米为宜,装干料07~08公斤。 (2)菌种量:保证菌丝纯正无杂菌,菌丝生长旺盛,菌龄不可过长,菌种量以15% ~20%。菌种量大,菌丝生长优势大,栽培容易成功。两端袋口菌种量宜大,有利菌丝生长取得表面优势,一般装袋接种采用层播,可三层培养料四层菌种。四 发菌管理(1)要控制温度,早春晚秋和冬季温度低,可南北两行并列为一排,每排间留50厘米走道,可堆3~5层,其他季节要单行排列,层数宜少。温度高也可井字形堆叠3~5层。(2)控制适宜菌丝生长温度。在室内或室外畦栽与棚栽都要控制适宜温度,培养室温或畦温为15℃~20℃适宜,且宜低不宜高,料温控制20℃~25℃为好,短时间内不应超过25℃,最高不超过30℃。较低温度发菌不仅成功率高,也有利于高产。在适宜温度、湿度和通风良好的条件下,经20~30天菌丝可长满培养料。(3)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初期不超过60%,因为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大易发生杂菌,后期可相应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达60%~70%为宜。(4)培养期间结合温、湿度情况进行通风,每天2~3次,温度高、湿度大时,应增加通风次数和延长时间,堆放数量大也应注意通风。(5)菌丝体适宜弱光下生长,黑暗条件也可,光线强反而不利于生长。(6)翻堆并及时检查杂菌,发现有点片状杂菌发生,应予以拣出及时进行防治。利用注射器注入消毒液或将塑料袋用剪刀(或刀片)剪一小口,用pH10以上的浓石灰水或火碱溶液涂抹,菌袋杂菌发生严重,应淘汰。(7)培养室一定要保持环境卫生。五 出菇管理(1)催菇要降低温度,增加昼夜温差10℃~20℃为宜,增加空气相对湿度并加强通风换气,增加光线,从而促进形成子实体原基。(2)促进幼菇迅速生长,此时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为85% ~95%,并供给充足氧气和低浓度CO2的新鲜空气和较强的光线。(3)子实体发育过程中5个时期的管理:①纽结期:不能往料上喷水,塑料袋上出现白色或黄白色突起有黄豆粒—蚕豆粒大,使塑料膜与料面形成缝隙,进入新鲜空气,使之开口催蕾,有利菌丝纽结现蕾。②桑椹期(菌蕾期):在纽结上形成小米粒大小突起,促使原基多分化,料面上不能喷水,加强通风换气。③珊瑚期:原基伸长了,菇蕾布满料面出现菌盖分化,不等长的原基、菌柄,此时料面可以喷水,幼菇最怕风吹失水。④伸长期:菌柄粗,顶端出现兰灰色、扁球状,可分清菌柄、菌盖。每天料面喷水3~4次,促使子实体敦实肥厚,以提高单朵重量。此时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线及通风量等几个因素的影响。⑤成熟期:菌柄停止生长,菌盖加速生长。初期:盖色深、深灰色、盖半球形、中部隆起、边缘向下 ;中期:菌盖展开、中间下凹、边缘平展、浅灰色,采收在中期合适;后期:盖边缘上起波浪状、浅白黄灰色,大量散发孢子。六 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1、什么时候栽种平菇好?如何获得较高效益?(1)春季栽培用低温型品种,装袋发菌宜早不宜晚,头年装的料袋,发菌可在今年的3-4月份进行,出菇5月底即可结束,用中、高温型品种在二月上旬、中旬开始或可在3月份开始装袋发菌,但不得晚于3月底,可在4-6月份出菇,7月份结束。(2)夏季栽培,我省北半部采用夏季栽培,南半部只能利用人防、山洞,地下室栽培耐高温型品种,一般场地不宜栽培。主要原因是盛夏季节气温高,杂菌污染严重。再者夏季瓜果菜大量上市对平菇销售不利,又不易保存,加之农忙季节又难以管理。(3)秋季栽培宜迟不宜早,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装袋发菌,掌握在10~11月出菇,我省北部和南部可适当提前和推迟。(4)冬季栽培应8月下旬开始制种,11月份装袋发菌,此时正好利用新棉籽皮,产品可在淡季鲜销,既满足人们需要又可提高经济效益。2、有的蘑菇长得菌盖小、薄且皱缩、菌柄长、粗且坚硬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温度高、湿度小、通风不良所引起。 3、有的菇房出现柄细长、盖很小、形似长柄型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揭膜过迟,光照不足而引起的。4、有的菇房只长菌柄、不长菌盖、成大脚型菇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所致。5、有的菇房出现大面积幼菇萎缩枯死这是什么原因?因为通气不良,湿度过大或过小所造成。6、还有的菇房出现菇体生长发育极慢,菌盖表面长有瘤状物或颗粒状突起物,菌盖僵缩,菇质硬化这是为什么?是由于生育期间温度过低,通气不良,光线不足而引起。7、有的菇房出现,菌盖呈现蓝色,整个菇体如同泼上了蓝墨水,呈蓝色菇,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增温方式不当,生炉火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通风不良或温度过低,造成菇体中毒,产生变色,此时保证培养料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前提下,要加强通风换气,控制温度和增加光照,子实体则迅速正常生长。8、解决各种杂菌的污染已成为目前平菇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1)绿霉菌、绿色木霉,菌丝体初期白色,浅变成淡绿色后变深绿色,此菌是危害平菇生长的大敌,此菌与平菇一样喜在偏酸性基质中生长,遇高温、高湿,空气不新鲜时,此菌很容易产生,有时大面积突然暴发,导致栽培失败。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培养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要适宜,以避免发生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利用pH10以上浓石灰水或用水碱溶液冲洗涂抹,及时除治,消灭在点片发生期。(2)分析引起杂菌污染的主要途径一是接种时原料中(棉籽皮和菌种)本身就带杂菌,二是栽培过程中外部杂菌的侵入,因此我们在种植平菇的每个环节中应步步把关,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治早、治小,确保平菇的正常生长达到优质高产。(3)如何处理杂菌污染问题?栽培平菇一旦发生杂菌污染要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在春季栽培时突然发生大面积污染,首先考虑培养料、配料前本身的污染,如果杂菌在接种块或接种眼周围发生,要考虑菌种不纯,本身带杂菌所引起的污染,在料面上零星出现点状污染要考虑后期杂菌的侵入。在平菇的发菌和管理中,要随时注意杂菌污染的情况,发现污染,找出原因马上处理,愈早愈好。当发现料面上点星或小片杂菌时要用pH10以上浓石灰水冲洗涂抹,然后再用灭过菌的刀铲除被污染的料面,再用浓石灰水点涂周围补上新料,点播菌种即可。并注意在低温、通风、干燥条件下培养。(4)对害虫的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对菇蝇防治,首先搞好菇房清洁卫生;栽培完毕及时清除废料,并进行薰蒸消毒。对菇螨防治,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或用石灰水浸泡还可诱杀;还可采用骨头汤诱杀,取1~2公斤鲜猪骨加水8~10公斤,煮1~2小时,取汤加糖05公斤,水50公斤浸泡麦秸或稻草后铺或撒料面诱杀,效果挺好。(5)在平菇生料栽培中,如何提高产量,减少杂菌产生,要做到:一要保持环境卫生,栽培场周围不养畜禽,不存放木材,不堆垃圾,更不能乱扔废弃培养料,经常清扫,保持干净,被杂菌污染的栽培物要及时运出去进行深埋。二要定期轮作换种:利用现有栽培场地,采取轮换使用。休闲时定期灭菌,保持清洁,所用菌种隔1-2年就应更换,能以不同种类的平菇进行轮作更好。三要选用优良菌种,抗污染的优良平菇菌种,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爬坡力强,呈棉毛状,分布均匀,日生长量长度1厘米以上。注意选种工作,有条件自己选育;无条件引进对比,确定接班菌种。四要选适龄菌种接种,用适龄菌种接种,发菌快、长势旺,比加大接种量能更有效地防御杂菌,低温型平菇选30~40天菌龄的菌种接种为好,中温型平菇则以菌龄25~35天的为好。五要净化培养原料。严格选料,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培养料。购料要有计划,自家产的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原料尽量做到不余不缺,年年用新料。对原料要妥善保存,防雨、防潮、防发热,用前要在阳光下翻晒4~5天,栽培前一天,将用料混合。拌以1%~2%石灰水,成堆,盖塑料薄膜过夜,既可使料吃透水分,还有灭菌作用。六要科学调配基质。原料堆闷过夜后,充分搅拌,测试水分和pH值。水分调到65%左右,pH值生料栽培调至75。生料栽培氮源不足,以豆秸粉或尿素补充,不能加麦麸和玉米面。七要进行优化管理。发菌期间避开高温季节。栽培袋进入培养室后,及时创造最佳生长条件(室温24℃,通气良好,黑暗),促菌丝早发、快长。菌丝长好后,将室温降至18℃以下,湿度提高到85%~90%。给予200勒克司以上的散射光照,保持通气良好,同时松开袋口,催蕾出菇,菌菇发生后,反卷袋口,管理过程中勿碰伤子实体,采菇勿带起培养料,将菇根、残片等除净。9、塑料袋栽培平菇应如何掌握适宜的料水比?塑料袋具有良好保湿性能,拌料时一定要严格掌握好料水比。春季气温低,空气湿度小,料水比1:13~14为宜。秋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料水比1:12~13为宜。冬季栽培料水比以1:13~14为宜,原则上讲不高于1:15也不低于1:12。棉绒长的棉子皮可适当多加一些水,棉绒短的应少加一些水,手握见水珠而不下滴为宜。装袋时,边装料、边拌料、随时翻动料堆,以防干、湿不匀,影响菌丝生长。10、如何防止在塑料袋内形成子实体原基?①不能解口过晚。②由于两头料面干燥而袋内菌块湿度较好,适于出菇,袋内原基生长将会消耗营养影响产量,也不可能形成正常子实体。为此可采用隔膜压死袋内原基的办法,以便使营养集中在两头出菇。11、对平菇如何补充营养?一般平菇在出两茬菇后,培养料内营养已感不足,为促使多出菇,可结合喷水给予补充营养。一般可喷01%尿素或03%糖水或菇脚煮水有一定效果。12、平菇在什么时间装袋与接种更为适宜?装袋和接种最好在早晨和上午进行或阴天雨后,不要在刮风天气进行,目的防止菌种失水老化和空气污染。13、平菇在不同季节出菇注意事项是什么?冬季在中午通风换气;春季以保湿为主,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早晚通风;夏秋季气温较高以降温通风为主,以喷水通风来降温保湿换气,在气温较低的天明前通风为主。14、平菇熟料栽培有何好处?平菇属木腐菌,适应性强,因而容易栽培成功,一般都采用生料栽培。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向立体化发展,提高日光温室利用率,增加其效益;为减少杂菌污染提高产量和质量;为适应周年生产平菇,采用熟料栽培。按比例称取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搅拌均匀即可装袋。选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20×42cm 塑料袋。装袋后立即上灶常压灭菌,100℃保持10~15小时,高压灭菌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保持15~2小时,待料袋冷却至30℃以下时,进行接种,严格要求做好各项消毒。接种后高温保持24-28℃发菌。发菌期要求避光、干燥并注意发菌室通风换气。经20~30天菌丝即可长满培养料,松袋口,使氧气透进袋内,加快菌丝生理成熟,然后转入消毒干净的菇房或野外荫棚出菇。15、平菇堆积发酵栽培的优点及注意事项是什么?平菇培养料经堆积发酵可以改善其物理性状,提高营养水平和消灭部分杂菌与害虫。在拌料和堆积发酵期间注意加水方法,严防水分从料内流失,以免损失营养。调整含水量和pH值时注意排除料内氨味,如有氨味说明堆积料太紧,氨味没排除掉,堆料时间不够,最后测试培养料含水量和pH值,调整含水量为60%左右,pH8左右。春秋暖和季节堆制时间约需5~6天,气温较低时约需6~8天。 平菇发酵出菇在一地常年栽培产量低,必须采用轮换制,隔一年栽培为好,产量高。16、平菇覆土能提高产量?平菇覆土后可提高50%以上的产量。因为土壤不仅能提供水分和养分,还能起到保湿及调节温度的作用,并通过大量有益微生物刺激出菇。平菇则是菌丝长好后,原基开始分化或者出一潮菇后再覆土,通常出一、二潮菇后,把菌袋堆成菌墙抹泥或在菌墙上方抹一水沟道。在出菇前将长满菌丝的培养料称为菌棒,用泥垒成墙,立体墙式出菇。一层菌棒上一层泥,再放一层菌棒,如此垒十几层,最上层抹泥,并在中间抹成小水沟,用以灌水增加和保持培养料湿度。此法要注意防止喷、浇水时将泥土溅到菇体上,以免影响食用。选用粘壤土或沙壤土,要求团粒结构好,毛细孔多,富含腐殖质,保水持水性能好的土壤。覆土是能增产、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只要应用得当,就能在不增加投入的前提下,可获得更大的效益。17、平菇多为生料栽培,只要管理得当,就能提高产量?平菇管理重点离不开“温、湿、气”三要素,在温度管理中严禁一个“高”字;水分管理中切忌一个“多”字;空气管理中牢记一个“畅”字。只要把握好温、湿、气,三者关系灵活应用,夺取平菇高产便十拿九稳。18、平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越大越有利于子实体形成?根据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的不同,平菇分为低、中、高温型。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在20℃以下为低温型平菇;中温型平菇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在20℃~24℃;高温型平菇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在25℃以上。 19、如何调控外界环境因素对平菇产量的影响?平菇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着特定的要求,只有掌握并满足其要求时,才能获得丰收,夺取高产。温度是平菇生长发育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环境因素之一,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因温型的菌株出菇温度差异显著,不同生产季节的温度相差明显。生产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分门别类,采用灵活的管理措施,特别是在发菌期对料温的有效调控。出菇期将温度调控该品种的最适范围,这是很重要的。水是万物生命之源,平菇生产的成功与优质高产关键在于水,料内水多则含氧量少,不利菌丝生长;水少则营养分解困难,不利出菇,所以发菌期基质含水量为65%,出菇期含水量达到68%~7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时,长出的菇,大而肥厚、色泽鲜艳、品质好。空气是控制平菇菌丝长速和菇体质量的“试金石”。在发菌期和出菇期料内氧气充足,室内空气新鲜,菌丝体和子实体便生长旺盛、长速快、产量高、质量好。同时空气也可对原基分化起到调控作用,对料内减少供氧有利于分期定时出菇。适宜的光照既可刺激原基分化,又可调剂菇体的色泽及产品质量。pH值是影响平菇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发菌期pH值在7~75时,既可满足菌丝生长,又可抑制杂菌发生。出菇期的pH值以58~62为宜。因此综合调节各环境因素的作用是很重要的。20、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多少?平菇高产栽培的产量标准是每1000克原料达到1000克~1500克的鲜菇产量。所谓大面积3000克鲜菇产量是达不到的。哪里可以学到蘑菇种植技术枣庄市食用菌研究所是一家由政府挂牌,主营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蘑菇栽培技术等的技术培训研发中心和国家一级菌种培育基地,下设菌种生产车间,食用菌生产车间,食用菌机械厂,雄厚的物资基础和先进的技术使科技园区一直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枣庄市食用菌研究所技术培训是生产和技术学习相结合,在实践中学技术,印象深刻,更有效。企业网址是http://wwwzzsyjcom/。合肥立新菌种场是食用菌栽培技术行业的国家星火培训基地,是经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批准备案的专业食用菌培训单位,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具有食用菌办学资格的单位。合肥立新菌种场收取学费、全套技术资料费,计1600元(可以学习所有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及野生菌的菌种提取和驯化);生活费300元(15天20元/天),毕业证、个人证件照、集体照共计50元,所有费用总计是1950元,没有其它任何费用。
自考难不难?要考哪些?
上一篇
11-30
服装设计学校排名
下一篇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