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high/72398.html
我刚才看了论坛的一些贴子,我觉得部分学生对华中科技大学不是很了解。骂华科的人主要观点集中在3点一,认为华科不能进前十,是靠几个大学合并进去的然而武书连先生却把华中科技大学02年第六,03年第5,04年第6,05年第7,让排在华科后面的学校很...
我刚才看了论坛的一些贴子,我觉得部分学生对华中科技大学不是很了解。骂华科的人主要观点集中在3点一,认为华科不能进前十,是靠几个大学合并进去的然而武书连先生却把华中科技大学02年第六,03年第5,04年第6,05年第7,让排在华科后面的学校很是不公平,所以就不服,转而用各种语言骂华科,说……。二,认为华科的人讲话不文明老是跟别人比。什么今天和谁比,明天又和谁比,三,华科得罪了科大现在我就我收集的一些资料来说明一些问题,让一些不清楚的人来稍微明白一点。对于第一个问题。本来二十年前的1984年,华工就可以达到很不错的地位 可惜随着老校长朱九思的下台烟消云散。。。 对你们这一代一直以为华工是九十年代才开始发力, 其实是不对的。。 有一段故事我慢慢讲来 文革时期的故事我就不讲了,文革后恢复招生的时候,华工的教授人数已经是全国第二(67名)(原因就是 文革时代挖来的教授多,另外在七十年代很多系比如计算机信息激光等都是 全国最早建立的),仅次于清华的93名(以上数据可查当时的记录),那时华中 工学院的名气怎么样呢,在湖北已经与武大平起平坐,在两湖江西河南 四川广东广西等省的名气一点也不比今天差,只不过在北方和江浙沪一带 稍差,1980年湖北招生800名,与武大分数线相同400分(总分530 中科大最高450 北大445清华440复旦435交大430南开南京同济420华东师范412西交大410哈工大400 天大北航390武医即同济医科是385,为什么很多湖北人对天大不感冒就是从那时的分数线造成的印象)从分数线可以看出,去掉本省名额多的因素(一般10-15分左右),华工武大那时在分数上大致与西交大持平,从我们在校的外省同学分数看也是这样,即与今天的招生档次几乎是一样的。而且能读西交大的大多数还不愿意去,这是闲话,说明那时在华中地区的名气跟前些年差不多。 大概1982年(大致是1981-1983)的时候,第一次有国家奖(那时还没有专门的 自然奖)华工六项国家发明奖,仅次于清华的九项,其他象复旦交大武大等名 校排第三只有两项,此后连年名列前矛,让很多老牌感到汗颜,那时华工出国到 美国顶尖名校的也特别多,比如叶荫宇周济刘亚农(现北美中国留学生会会长 )等等,进的都是MIT,哈佛,斯坦福这样的名校,从1977-1984年那段时间华工发 展势头非常迅猛, 当时的湖北省书记是陈丕显,访问上海的时候跟上海市的 领导说,我们湖北的华中工学院和你们上海交大好有一比,当时在场的上海官员偷 笑不止,碍于情面没笑出来,但交大领导没有笑,圈内还是略有耳闻,不过交大 的生是当笑料听的。 83年的时候华中在地位上已经超过了武大,第一次设TOEFL 考点(全国除北京上海有两点外其他大区都是一个),全国七个考点华中区 就设在华中工学院,要知道当时所有大考点设置都是当地最高学府,可见华工在 当时的地位是超过武大的(此后华中区的Internet节点也设在华工而不 是武大) 1984年华工在圈内的名气达到顶峰,可见老校长朱九思对华工的贡献有多大! 当时朱在湖北省的位置就是后来周济的位置,还在台上已经贯名中国著名教 育家的称号!据传将调教育部做副部长(完全就是现在周济)!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朱九思黯然下台,没想到此事影响了华工近十年!使华工 在老百姓中的名气没有打响,由于上层没有靠山也缺乏朱校长这样的顶梁柱,华工 在上层成为弃儿,不管怎么牛好事总没份,“平平庸庸”(其实在黄树槐的领导 下偶尔牛一下但缺少支持)地度过了十年! 首先 得承认 华工 没有名气 不像南大 武大一样能够百姓皆知 那是 历史原因还有中国政治制度等等综合原因造成的 武书连把华工排到第五 是华工遭到诋毁的重要导火线 且不去论排名是否公正 我只想列几个数据比较一下 先对浙大说声对不起但浙大和华科都是并校的 校情相似 这里来比较一下 我们都知道 浙江大学1995年由杭州大学 浙江农业大学 浙江医科大学 合并而成 而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5月 由 华中理工大学 同济医科大学 武汉城建 等合并而成 华中理工大学当时的实力如果不说在中国高校10名之内 至少在15 之内 同济医科大学在医科方面的实力 有目共睹 不敢说前五 至少前八 城建学院在建筑 环境工程方面的实力也不容低估 再来看看浙大 杭州大学 再我的印象中 它不是重点大学 但它好像是重点大学 的确有点小实力 但是和华中理工相比 是有不少差距…… 这点大家同意吧(大家不相信也没办法) 浙江医科大学 和同济医科大学 比比 那个学校更强 大家应该清楚吧 同济医科大学是百年历史的医科大学 其声誉享誉海内外 再武汉仅有的四个大医院中 协和医院 同济医院 梨园医院 都是同济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 三个医院都是国家特级的医院 浙江医科大学呢? 但有一点得承认 浙大的农业的确很强 至少比华科强 再武书连得排行中,浙江大学全国第三 而有一年竟然超过北大 中国第二 这是什么原因? 再这样的事实下,为什么是华工成为全国高校的“焦点” 而浙江大学继续享受着“高校合并" 带来的无穷乐趣!!!!!!!!! 浙江大学是成功的,它的成功最重要一点是抓住了中国人的共有“思想”,浙大取名“浙江大学”是最明智的选择,“浙江大学”是百年品牌,再老一代的心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与华工),正是因为如此,加上浙大广为天下的宣传,使得“浙大”这个品牌再短短五年时间,一跃成为中国第三高校!!! 汗啊汗…… 大家试想想如果当年浙江大学像华中科大取名为“浙江科技大学”,我想现在早就淹没再中国几十万大学生的“口水”中了,如果还能够做到现在的成就,那这个世界上就不可能存在柏拉图,华盛顿,林肯,凯恩斯,孔子,毛泽东!!……………… 浙大要感谢一手铸就浙大辉煌的“浙大之母”——敬爱的陈至立女士,也就是被几十万华工子弟记住的先把华中排斥于中国十所高校之外,而后又为华工安置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名字的前教育部部长。 我不说“华中科技大学”的名字是好是坏,至少它保住了华工再海外的名声---永远的“hust”,但是有一点勿庸置疑,它是一个新的品牌,以前没有过,不像“浙大”,是百年品牌,早以深入人心。华科品牌的建立,需要的是时间,时间的长短,可能是几十年,也可能是上百年。 再来谈谈扩招现象,扩招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影响,不能以偏概全,从某方面说“能否大量招生”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大学的实力水平,以中国科大为例,科大每年招收不到三千的学生,很少了吧?为什么,是因为科大不想扩招吗?不是,而是因为它的资源的承受力太小了,师资力量,硬件设施,资源储备等等限制了招生的数量,所以只能招收那么少的人数。 当然,华工由于地域的限制,生源不能说是最好的,但是每年都有最好的学生来到这里继续他们的education,有很多优秀的学生,很多很多…… 招收那么多学生难免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学生状况参差不齐,有些北京来的学生,500多分都能被介绍进来……(我亲眼见到,但再其他名牌也有这种现象)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它让北京等地的考生享受着一切的好处。 正是因为“华中科技大学”这个品牌的名气和再大学排行上高高再上的位置的不对称性,使得那些无处发泄的饥渴的自以为十分先进的大学生把目标瞄准新生的“华中科大” 对华中科大的诋毁,应该看成是一种现象,是对中国大学的一种讽刺,一个实力和名气如果不对称的学府,和相似的浙江大学相比,遭受的是不同的两种命运-----------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性格的劣根性!!! 就是文学大师鲁迅说的劣根性啊---- 还要残害中国人的思想多少年???? 振兴华中科大,只有靠华中大师生不懈的努力,只有当华中大真正深入到广大的中国百 成为和“清华”一样人人仰望的品牌时,真正成为国际性的一流的大学时。也许,你们会发觉,现在再这里的争执是多么的无意义。 补充一下,我绝对没有对浙江大学有任何的异议只是来个比较了 下面举的是我校一位老校长说的话…… 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杨叔子院士说:虽然我们华工在排名中(注:部分)进入了国内大学前十名,但我校还不是一所一流大学。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大都是工匠,是匠才,没有大作为,缺乏影响力。周济部长也是清华学子。我们只能培养工程师,却培养不出机械学家,缺少原创成果。未来社会,工匠的工作会被机器取代,重要的是要能培养将才帅才,能培养创新人才。河南开封有个地方大学叫河南大学,只有几百亩,连“211”都不是,但人家培养了一百多位省部级领导、几十位大学校长,像人大的袁宝华、台大的阎振兴,还有复旦哈工大的党委书记,黄埔同学会的会长,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院长等,我们学校人文学院的院长就是从河南大学请来的,这样的学校未来是大有前途的。在美国,麻省理工是比不过哈佛、普林斯顿的,耶鲁大学并不强,但人家培养的领军人才是美国最多的,间接成就是极大的,单纯的比科研成果并不全面。也未必能造就一所名校,我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着值得我们深思!我记得现任校长曾经说过一个学校好不好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它毕业的人才对社会的作用大的程度。我就举一些80年代的华工人才。下面是清华经济系的特聘教授。艾春荣华中科技大学数学学士(1982年),数学硕士(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1990年)。现任教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曾任教于美国石溪纽约州立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微观计量经济学(半参数估计)、应用微观经济学(实证产业组织)。白聚山南开大学数学学士(1982),数学硕士(1985年),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1988年),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1992年)。现任教于美国波士顿学院,曾任教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实证金融。洪永淼厦门大学物理学学士(1985年),经济学硕士(1988年),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1993年)。现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计量经济学理论,非参数计量经济学,非线性时间系列分析,金融计量经济学。李 奇 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学士(1982年),南开大学物理学硕士(1985年),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经济学博士(1991年)。现任教于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曾任教于加拿大贵尔夫大学和美国印地安纳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平行数据计量经济学、非参变量统计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钱颖一 清华大学数学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1982年),耶鲁大学运筹和管理科学硕士(198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现任教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曾任教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马里兰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组织和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石寿永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学士(1984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经济学硕士(1988年),博士(1991年)。现任教于美国印地安纳大学,曾任教于加拿大皇后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谭国富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士(1982年),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硕士(1985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1990年)。现任教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微观理论、产业组织、反垄断经济学。田国强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毕业(1980年),数学硕士(198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1987年)。现任教于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经济理论、机制设计、优化理论。王一江 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82年),经济学硕士(1985),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1989),博士(1991年)。现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组织理论、劳动和人力资源经济学。谢丹阳 武汉大学数学学士(198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2年)。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学术假期间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任教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货币与银行。 许成钢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硕士(1982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1991年)。现任教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法律与金融。周 林 复旦大学数学学士(198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1989年)。现任教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杜克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微观经济理论、对策论、社会选择理论。朱晓冬 武汉大学数学学士(1982年),统计学硕士(198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1年) 。现任教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主要研究和教学领域: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金融和公共财政。 首批13名特聘教授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的学校(按学校英文名称字母顺序排列):中国矿业大学 Chinese Kuangye University: 1名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1名华中科技大学 Huang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名南开大学 Nankai University: 1名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2名清华大学 Tsinghua Uiversity:1名武汉大学 Wuhan University: 2名厦门大学 Xiamen University: 1名本科同等学历: 1名摘贴自(/econemtsinghuaeducn/teacher3htm )如果大家不相信的话可以去看!我看见网大的很多帖子都说华工原来是很平常的一所大学,就算是吧,(我觉得没有必要争。)同济医科大学就不说了,大家心理都知道。好与不好,大家心理随便怎么想!还有个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是在建筑方面也比较不错。总的来讲华工在以前我觉得是很不错的。现在回答第二条:说华科人老是夸自己,我就不知道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在各大论坛里有很多人是冒充华科人,然后说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内容。然后又有几个华科的人冒出来说“什么华科垃圾,哪能和什么比”。之类的话 假如他是华科的人那他就不配做华科人,华科几万人都排除他,一个连自己母校的人都不爱的人没有资格评论。(我个人认为)如果他不是华科的人,那么我希望他亲自来华科看一下,再把华科和他认为的一些名牌大学比一下。因为他根本不懂,就知道起轰。根本没有亲身体验过还有一点华科的人都很务实,至少我身边的华科人是这样的,学风也很好,每天晚上在寝室的人都不多,还有学校为学生考虑的事情确实很多,学生在这里我觉得是比较民主。硬件我觉得是非常得好,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吧,食堂是非常好了,在武汉有“吃在华工之说”,或者说“华工的饭”,可见食堂是非常好的,另外有3个大绿色足球场2个较小的足球场,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小足球场踢起来好爽,学习就要讲到教室,华科的西十二和东九是典范,西十二是很漂亮的可以容纳17000人而且绝大部分有空调 我非常喜欢夏天或冬天就呆在自习教师里,吹空调了,还有热水提供。东九比西十二要大,能够容纳27000人,而且也是空调,热水。另外还要提下的就是华科的网络,我觉得华科的校园网是非常好的:bbs:白云黄鹤;醉晚亭,华中大在线,尤其是华中大在线有软件下载,我个人觉得一般的软件都有的下,很方便师生。如果你是教育网的用户那你肯定用过5q吧,它是华科的几个大三创办的,以前的主机也在华科,我个人觉得华科的人都是很懂礼貌的,我记得我大一来的时候好多东西都是师兄帮我帮运,而且根本不认识。我反正很少见到华科的人讲粗话了,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并不否认华科也有一些没素质的人,天天拿着排名自喜(我个人最讨厌这些人),然后去骂其他的学校的人,这样的人不配做华科人。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招生的问题,比如说华科的入取分比一些名校要低很多。我就那2002年的例子来说吧,在江西省,上海交大是630分,44人,华中科技大学是380人,最后录取分数线是597分,2003年上海交大是512,46人,华中科技大学是398人,最后录取分数线是531,2004年上海交大658分,47人,华中科技大学是631分,460人, 华科的(除了几个省一外)最低录取线一般要比重点高40来分,这分比起其他的名校来讲一点都不高,关键是华科的生源多,回答第三点;华科得罪了科大,谁叫华科叫华中科技大学呢,而且武书连的排名还比科大强,很多科大的学生就骂起了华科,很多人都为科大不平,你在论坛上可以看到一些帖子“如到底是中科大还是华科大厉害呢”,“华科大比中科大猛之类的”,然后大家就发表评论把华科大狠狠的骂了一下,有些人就攻击华科大的人很自傲,实际上这样的帖子华科的人根本就不会发,中科大是我们的榜样,是中国国内的三甲,(清,北,中),我们华科要向中科大好好学习,我们都很尊敬中科大的人,另外有一点就是中科大和华科大我觉得培养的人才发展方向不一样,我个人认为中科大的人很多人都出国了,(不知道他们回不回国!)为国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多一些,而华科的人才就在国内做工程师之类的多一些。这个帖子我写了一天了,希望大家不要对华科抱有什么偏见,我个人觉得华科是非常不错的,还有很少有华科的人去吹自己学校多niub的,这些人都是别人冒充的,我不知道诋毁一个学校有什么意思,我倒希望华科的排名往后一点,让华科象以前一样低调,踏实的做研究,搞学问。每个华科人都要为华科的名声而奋斗,各位有素质的同学要骂的话就骂吧,好与不好希望你们自己来看以下,或者说若干年后在看吧!我爱母校,希望他做一个小师弟,向科大之类的学校学习。有谁知道弦论公式起源的数学表达式啊?1111111111111111路漫漫——朱逢博老师眼中的阿峰 前两天我一直急不可待地在电脑上寻觅着林峰在厦门国际合唱节上演出的反映, 因为我和施鸿鄂夫妇俩不能不揪心揪肺地惦记着他,七月十五号他在上海附近拍摄的电视剧杀青后通霄达旦的庆祝会让他最终倒下了。 因为他不好意思不去参加这些个活动,怕扫了大家的兴, 他还没能像大腕们那样去主宰自己,因此也只能被别人主宰着。 夜里四点后才算解散,回房休息。第二天(十六号下午)他捂着痛疼难熬的胃来练唱了。 歌呢?就是助理由厦门带来的三页四个声部的合唱谱,该由他领唱的部分是哪些? 我们都看不明白,给他练练声恢复一下嗓子的感觉吧! 看他捂着胃趴在桌子上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再说什么… 十七号我们得到消息说,厦门合唱节组委会方面一定要听到他录唱“相约厦门”这首歌的小样, 我们知道后真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十六号晚上开幕式中由男中音歌唱家吴培文教授演唱的实况录像, 已由林峰的家人交由早上第一班飞上海的机组带给了我们,此时我们才大概了解到领唱与合唱的关系, 但由录像碟上看到的领唱只唱了三分之一就下去了,后来到结尾时又重新出来,唱唱停停让我们实在弄不清楚, 演唱的旋律和节拍到底是怎么改写的。因为到此时,林峰仍没有得到一份为他这位特邀的领唱所写的曲谱。 此时的他正倒在旅馆的床铺上发作着胃痉挛,喝水吐水,吃药吐药, 出于职业上的经验,我知道这是每当累到极限,突然放松后的总爆发, 一些想不到的病痛都会在此时接踵而来,人已累成这般地步,原本约好的练声计划也只能泡汤了, 只盼他好好睡一觉,让紧绑着的机体放松一下,可以减削胃部的痛苦, 按我和施老师的脾气在这种“软”、“硬”件都没到位的条件下,就不要唱了, 但林峰的父亲是一位十分认真和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好爸爸,在电话中他把林峰身上流淌着将军祖父的血脉, 头上顶着老师的名声,肩上背负着厦门人民的重托以及厦门主办国际合唱节的无比荣耀, 这四大重担都压在他儿子的心上,我真担心林峰能挣扎得起来吗? 下午,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把三张四声部的合唱谱做了最后一次梳理,要给林峰编写出一份听着像是原作曲家的旋律, 又能让他的歌声不论在高潮部分还是低潮部分都不致被庞大的合唱队所掩盖了的独唱歌谱。 晚上时,我再四处电话找寻能帮忙解决给歌曲伴奏的作曲家,演奏人员以及录音棚, 直到快九点才算联系上我们临时抱佛脚的全部承诺, 晚上十二点林峰拖着痛散了架的身躯和我们去了录音棚。 幸好,给我们帮忙制作伴奏MD的是上海目前最优秀的作曲家,给他在拼命赶时刻的情况下做出了伴奏的MD样片。 由施老师坐在录音棚里亲自把关,聪敏的林峰居然现学现录的用“夜半歌声”完成了此项多出来的任务, 这张通霄达旦唱完的“病中吟”马上交人带回厦门交差, 而完成此项任务的他接着却是拖着病体赶回香港接拍还等着他的新片,我们不知道他在演出前的那三四天里能再有时间练歌吗? 更不知道他回香港后可曾去看过急诊和治疗,直到他赶回厦门后才由电话中得知他又感冒了, 而与乐队合练是推迟到演出上台前匆匆唱两遍,我想在这样的工作压力和准备情况下, 他只能做到一条:那就是毫无解释的说:“我尽到心了!“ 因为在没有条件的条件下,他的确是不顾自己一切得失的奉献了自己与故乡人民休戚相关的一颗赤子之心, 他对得起将军祖父传给他的满腔热血,他无愧于故乡人民对他的提携与眷顾,更对得起国际合唱节对他的信任。 昨夜,我在网上看到了“品味峰茗”、“金笛”、“第一壁画”等人充满着关爱和理解的文章,心中十分的感动。 因为从文章中我已能明白了林峰演出的基本状况,我想象得到他到底还太年轻, 还没有驾驭大乐队、大合唱队这种重大场合的经验和能力, 不要说是他这样并不生活在音乐圈子里的年轻人,就像我们这些“久经沙场”的老演员遇到这样的大场面也会感到极大的压力, 如果说没有在家里充分练习、休息以及和舞台上反复合成排练乃至充沛的体力也是不敢上台的, 林峰在没有任何一种条件的保证下能把歌曲从头唱到底就该是大获全胜了! 经念是靠积累得来的。 他一生历练的机会还长呢! 特别是我们这么多的人都在关怀着他祝福着他。 回想起好些年前的一个夏季里,林峰还小,在舅妈的陪伴下来上海学艺,并住在了我家里, 我给他安排了学习吉他和舞蹈,给他找了两位很有水平的老师教学, 每天的学习内容排得很紧密,也算是强制性的上课吧。 当时他到底还小,对于舞蹈的兴趣似乎比吉他要高, 虽说他带来的那把能通电的西班牙吉他,不论是木质或音色都出奇的好,但一练那些枯燥的手指技法他就显得索然无趣了, 全不像上完舞蹈课回来后在房间里兴奋又蹦又跳地自觉复习。 这时,我只得对付小孩子那样,找出一把硬币扔在床边上,每弹完一遍就拔去一只硬币直到拔光才算结束练习, 也许就是我这种强迫的办法扼杀掉了他原本抱把吉他赶时髦的原始兴趣。 更可能是给了他太多的技术压力,听说他吉他早已不弹而转赠给自己的弟弟了, 相处不少日子我们深深的感到林峰是一个十分阳光的男孩子,对人热情诚实懂得克制和节约, 大热天里会跑到很远的路去帮着舞蹈训练班的同学们打行李, 与这批刚认识还不太算长久的新朋友们去送别, 他没有一般纨绔子弟的任何恶习,父母从小给了他很传统的良好教育, 平时他总是乖乖地也没什么脾气,给他关照点什么,他常会用闽南话的口气“嗬”“嗬”“嗬”的答应着, 这样的孩子在今天的社会里还是极少见到的呢! 老天爷似乎也特别的偏爱着他,让他诞生在一个不缺衣少食的幸福家庭,给了他俊朗的外表和智慧的头脑, 还赠送给他一条与众不同的极富磁性的男中音宽厚的嗓音, 我们生活在有无数歌唱演员的圈子里,像他这样松松地、浓浓地、柔柔地音色倒是不多见到, 我们很希望把他培养成艾尔维斯(猫王)那样一直辉煌到今天的一代歌王, 希望他声音中的那份独有的贵气和魅力能在音乐剧的歌坛中成就霸业, 希望他能充分认识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声音优势而不被商业市场上流俗的人云亦云的音乐观给淹没, 也可以说我们对他的音乐前景报了很高的期望值… 许多年过去了,如今每每回忆起那段美好的时光,仍觉十分温罄, 那时我们老俩口带着他一起生活,看着他兢兢业业努力学习后的每一个长进都会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鼓舞, 虽说我的年龄完全可以做他的奶奶了,但他却亲热地把我当妈妈般的无话不说, 自己稍有成绩就会得意的向我许愿,给我宣布,将来有朝一日发了财后的计划, 小至给我买化妆品,大到给我买房子,买股票……常常逗的我心花怒放, 离开上海时死拉活扯的硬把自己一款最新潮的SONY牌CD机留给了我(当时确是很贵的设备,我还不会用呢) 在早前,我都是在去香港演出或去他厦门家中做客时给他练唱,而在那段集中精力的综合学习后, 他不论在歌唱的表现力以及形体和乐器上面都有了一段长足的飞跃, 但是老天爷在此时却又吝啬地把所有音乐机遇的门户给堵塞了,怎么也没想到他成了影视明星 我们不得不承认命运弄人的现实, 每当从电视连续片中听见他用着那种干瘪瘪的根本不像他的所谓流行嗓音唱着那苍白无味的主题曲时, 真觉得为他那原本美好的声音滴泪啊! 我和施鸿鄂都像他父母般喜爱他,心疼他, 至今仍不死心地盼望他不要像现在那样浪费掉那么有潜质量的好嗓子, 更希望好脾气的他能成熟起来,要学会向人说“NO”! 来争取可以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条件,只有这样他才能把握好在歌唱事业中显示出自己真正强势的好歌喉! 路慢慢呀,林峰! 朱逢博 2006-7-28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再遇林峰----一个电视台工作人员笔下林峰 转作者:阿Q 缘份这回事,真的很奥妙。 自今年一月底在马来西亚的工干中跟林峰相遇之后,三个月后的今天,又因为工作需要,再见阿峰。 其实,跟阿峰在二零零零年已经认识,大家相处了八个月。 一起工作、一起唱通宵k、一起到电子游戏机中心玩,关系蛮好的。 不过,自二零零一年至二零零六年,共六年期间,我们在电视城完全没有碰面。 "你还记得她是谁吗?"我的同事问阿峰。而当中的"她",当然是指我。 "当然记得啦!毕竟大家曾是战友嘛!" 我抢白:"战"就有,"友"就没有了。哈哈!你快点录音吧!可不要阻我收工喔!" "就是大家是旧同事嘛,所以,才想拖延时间,跟你多见两面。" 阿峰,从来就是这麼懂得逗人喜爱。 平常的录音室,只有收音师、导演、助导、编剧和艺人。 今天,录音室就挤满了超过十个人。 "为什麼现在的TVB8有这麼多人,我还记得以前来来去去合作的都只是几个人。" "其实,人数差不多,但他们都是你的FANS呢!" 我说的真的没有半点夸张。 录音完毕,门外还站著几位录音艺人 (DUBBING ARTIST)。 他们都雀跃地拿著手提电话,嚷著要跟阿峰合照。 而经常伴在我身边的照相机,今天就突然大派用场、大受欢迎。 临走前,跟阿峰一起细说当年大家合作的日子。 "我还记得认识你的时候,你刚刚完成建筑系一年级的课程。 那时你当主持访问别人。今天, 人家就争相访问你。" "嘻嘻,你说的蛮对,时间过得真快,这样便已经八年。TVB8真的培育了很多艺人。" "我觉得你没有变,但看著你成名,真的替你感到高兴,希望你永远都紧守自己的做人方针。" 最后,我拍了拍阿峰的肩膀,大家说声BYE BYE就分手了。 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些人,不会被名利冲昏,依然谦厚待人。 起码,我认识的林峰是其中一人。333333333333333333333337楼2007/7/5。 有点儿阴天。可还是闷闷的。像往常一样。 洗洗漱漱。抓出几件没有搭配好的衣服。反反复复的折腾一番。 匆匆忙忙地冲向地铁站。 今天。刻意地比平时提前出门。 因为林峰要来。 > 印象。 早就听说有个明星要来公司做节目。 前些时候才确定下来是林峰。 从《寻秦记》。到刚刚看完的《溏心风暴》。 只看过他的几部戏。说不上喜欢。也不讨厌。 但不知道怎的。对他印象颇深。 黑黑的。瘦瘦的。憨憨的。五官还算标致。 然而。似乎明星的光环暗了一些。不太张扬。不太吵作。 也许是我对他不太感冒。 > 期待中。 推开公司的大门。 看到门口坐着两个年轻的女孩子。交谈着什么。 不认识。并没有打招呼。 提着包径直往大厅里走。 以前在电视上也看过片场花絮。但远没有现场的气氛浓烈。 地下爬满了电线。摄影灯支叉着挡住了楼梯口。 摄影师摆弄着机器。主持人忙着化装。其他工作人员也都忙着自己的事情。 邓总监。一个个子不高的女生。头发短短的。话说的干净利索。异常精干。但很随和。 我穿过人群。小心翼翼地找着能落脚的地方。 眼睛却时不时地往门口瞄着。 > 第一次。 9:22。我还在摆弄着手中的相机。无意间。 一个高高瘦瘦、皮肤黑黑的大男生被我框在镜头里。林峰。 我放下手中的相机。推了推眼镜。 黑衬衫。牛仔裤。运动鞋。很舒服的样子。 就在我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他也朝我的方向看过来。 也许是出于警觉。发现有人在拍他。 我也有点慌张。往黑暗处躲了下。 这是我第一次与明星这么真实地接触。 但好象远没之前想象的那么可怕。那么遥不可及。 明星也是人。只是喜欢他们的人多一些罢了。 呵呵。还是小激动了一把。> 拍摄中。 从上午10:00正式开始拍摄。 一共八集。内容很空洞。主要是给K-GOLD做宣传。 但林峰很敬业。每次休息的时候都在背台词。他认真的样子还挺迷人的。 天气很热。公司的空调又有问题。所以闷闷的。 本以为林峰会有些情绪。但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的。 拍摄时。可能是因为普通话不好。再加上台词太咬嘴。NG不断。 每次因为他的失误NG。他都会很不好意思。 现场的气氛很好。也很有趣。大家笑的都很开心。 大概7:30。收工了。大家都出了一口气。 林峰也一样。9楼> 不错的小孩。 林不是我的偶像。再+当时很乏。先前那股劲头儿早就跑得无影无踪。 想好好的睡一觉。所以放弃了和他合影的念头。只想着早点回家。 可空空(我的大徒弟) 精神很好。要了签名。还求我帮他和林合影。 我没答应她。大概有点胆怯。她很失望。只好去求邓总监。 看得出来她很希望能和林峰合影。 林答应的也很爽快。 我有点后悔了。 收拾好包包打算走的时候。老板找我。还有空空。 结束。一走出办公室。小开就跑来跟空空说。林在找她。 空空激动得一把抓起相机。跑了。 DODO说林刚才没找到要和他拍照的女孩儿。就跟她借机子上网。看他的贴吧。 呵呵。可爱的小孩。 突然一阵喧哗。抬头。看见空空和林已经在拍了。 我也要。管他三七二十一呢。先拍再说。真要命。善变的女人。 我们每人和他都拍了两张。空空还拉着小美(主持人)多拍了一张。 和林站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心跳得快了许多。脸上的肌肉似乎也僵住了。 没敢多看他一眼。时间很短。真的很紧张。又很兴奋。 林笑的很招牌。但不是做作。是习惯。一个接一个地拍。他并没嫌麻烦。 而且每次拍完。没等我们说。他先弯腰说谢谢。很有礼貌。很谦虚。 害的我们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应对。慌忙地也跟着道谢。 真是个很不错的小孩。 > 结束。 从开始到现在。他起码换了十套不同款式的衣服。 最喜欢他穿白色西装。衬得他黝黑的脸。健康又帅气。 一切结束。他套上了件黑色的外套。 冷?香港和上海的天气要差这么多吗?不明所以。 但依然十分精神。 整理完毕。离开。 林还像刚出现的时候一样。 脸上还是挂着他招牌的笑容。没有改变。 > 次日清晨。 一切如常。只有背景板还赖在那里。也给了我自恋的冲动。还有很多啊。看参考资料。他不仅是个优质偶像,还是一个真正懂得做人懂得对人好的人啊。XD施瓦辛格的主要**和资料翔驹 试用期 一级(0) | 我的贡献 | 我的消息(5/5) | 个人中心 | 退出 资讯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百科 帮助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 历史版本 打印 添加到搜藏 弦论 论的发现不同于过去任何物理理论的发现。 一个物理理论形成的经典过程是从实验到理论,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之前的所有理论无不如此。一个系统的理论的形成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起源于伽利略的力学及第谷,开普勒的天文观测和经验公式。一个更为现代的例子是量子场论的建立。在量子力学建立(1925/26)之后仅仅两年就有人试图研究量子场论,量子场论的研究以狄拉克将辐射量子化及写下电子的相对论方程为开端,到费曼 (Feynman),薛温格(Schwinger) 和朝永振一郎 (Tomonaga) 的量子电动力学为高潮,而以威尔逊(K Wilson)的量子场论重正化群及有效量子场论为终结, 其间经过了四十余年,数十甚至数百人的努力。 广义相对论的建立似乎是个例外,尽管爱因斯坦一开始已经知道水星近日点进动,他却以惯性质量等于引力质量这个等效原理为基础,逐步以相当逻辑的方式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如果爱因斯坦一开始对水星近日点进动反常一无所知,他对牛顿万有引力与狭义相对论不相容的深刻洞察也会促使他走向广义相对论。尽管同时有其他人如阿伯拉汗(Max Abraham),米(Gustav Mie)试图改正牛顿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从原理出发的原则使得他得到正确的理论。弦论发现的过程又不同于广义相对论。弦论起源 于一九六零年代的粒子物理,当时的强相互作用一连串实验表明存在无穷多个强子,质量与自旋越来越大越来越高。这 些粒子绝大多数是不稳定粒子, 所以叫做共振态。当无穷多的粒子参与相互作用时,粒子与粒子散射振幅满足一种奇怪的性质,叫做对偶性。 1968年,一个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威尼采亚诺 (Gabriele Veneziano) 翻了翻数学手册, 发现一个简单的函数满足对偶性,这就是著名的威尼采亚诺公式。 应当说当时还没有实验完全满足这个公式。很快人们发现这个简单的公式可以自然地解释为弦与弦的散射振幅。 这样,弦理论起源于一个公式,而不是起源于一个或者一系列实验。伯克利大学的铃木 (H Suzuki) 据说也同时发现了这个公式,遗憾的是他请教了一位资深教授并相信了他,所以从来没有发表这个公式。所有弦论笃信者都应为威尼亚采诺没有做同样的事感到庆幸,尽管他在当时同样年轻。弦论又可以说是起源于一种不恰当的物理和实验。后来的发展表明,强相互作用不能用弦论,至少不能用已知的简单的弦论来描述和解释。强相互作用的最好的理论还是场论,一种最完美的场论:量子色动力学。在后来的某一章内我们会发现,其实弦论与量子色动力学有一种非常微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离奇的联系。作为一种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弦论的没落可以认为是弦论有可能后来被作为一种统一所有相互作用的理论运气,更可以说是加州理工学院史瓦兹 (John Schwarz) 的运气。想想吧,如果弦论顺理成章地成为强相互作用的理论,我们可能还在孜孜不倦地忙于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量子化。不是说这种工作不能做,这种工作当然需要人做,正如现在还有相当多的人在做。如果弦论已经成为现实世界理论的一个部份,史瓦兹和他的合作者法国人舍尔克 (Joel Scherk)也不会灵机一动地将一种无质量,自旋为2的弦解释为引力子,将类似威尼采亚诺散射振幅中含引力子的部份解释为爱因斯坦理论中的相应部份,从而使得弦论一变而为量子引力理论!正是因为弦论已失去作为强相互作用理论的可能, 日本的米谷明民 (Tamiaki Yoneya) 的大脑同时做了同样的转换, 建议将弦论作为量子引力理论来看待。他们同时还指出,弦论也含有自旋为1的粒子,弦的相互作用包括现在成为经典的规范相互作用, 从而弦论可能是统一所有相互作用的理论。这种在技术上看似简单的转变,却需要足够的想象力和勇气,一个好的物理学家一辈子能做一件这样的工作就足够了。我们说的史瓦兹的运气同时又是弦论的运气是因为史瓦兹本人的历史几乎可以看成弦的小历史。史瓦兹毫无疑问是现代弦论的创始人之一。自从在1972年离开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位置到加州理工学院任资深博士后研究员,他“十年如一日”,将弦论从只有几个人知道的理论做成如今有数千人研究的学问。他也因此得以摆脱三年延长一次的位置,终于成了加州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因为他早期与格林 (Michael Green) 的工作,他与现在已在剑桥大学的格林获得美国物理学会数学物理最高奖,2002年度的海因曼奖 (Heineman prize)。按照流行的说法,弦本身经过两次“革命”。经过第一次“革命”,弦成为一种流行。一些弦论专家及一些亲和派走的很远,远在1985年即第一次“革命”后不久,他们认为终极理论就在眼前。有人说这就是一切事物的理论 (TOE=Theory of Everything),欧州核子中心理论部主任爱利斯 (John Ellis) 是这一派的代表。显然,这些人在那时是过于乐观,或者是说对弦的理解还较浮于表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弦论在当时被理解成纯粹的弦的理论,即理论中基本对象是各种振动着的弦,又叫基本自由度。现在看来这种理解的确很肤浅,因为弦论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其他自由度,如纯粹的点状粒子,两维的膜等等。15年前为数不多的人认识到弦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著名的威顿 (Edward Witten) 与他的老师格罗斯 (David Gross) 相反,以他对弦的深刻理解,一直显得比较“悲观”。表明他的悲观是他的一句名言:“弦论是二十一世纪的物理偶然落在了二十世纪”。(这使我们想到 一些十九世纪的物理遗留到二十一世纪来完成,如湍流问题。) 第一次“革命”后一些人的盲目乐观给反对弦论的人留下口实,遗患至今犹在。现在回过头来看,第一次“革命”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粒子物理的标准理论在弦论中实现。这个问题并不象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我们在后面会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当然,另外一个基本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这就是所谓宇宙学常数问题。15年前只有少数几个人包括威顿意识到这是阻碍弦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二次“革命”远较第一次“革命”延伸得长 (1994-1998), 影响也更大更广。有意思的是,主导第二次“革命”主要思想,不同理论之间的对偶性 (请注意这不是我们已提到的散射振幅的对偶性) 已出现于第一次“革命”之前。英国人奥立弗 (Olive) 和芬兰人曼通宁 (Montonen) 已在1977年就猜测在一种特别的场论中存在电和磁的对称性。熟悉麦克斯维电磁理论的人知道,电和磁是互为因果的。如果世界上只存在电磁波,没有人能将电和磁区别开来,所以此时电和磁完全对称。一旦有了电荷,电场由电荷产生,而磁场则由电流产生,因为不存在磁荷。而在奥立弗及曼通宁所考虑的场论中,存在多种电荷和多种磁荷。奥立弗-曼通宁猜想是,这个理论对于电和磁完全是对称的。这个猜想很难被直接证明,原因是虽然磁荷存在,它们却以一种极其隐蔽的方式存在:它们是场论中的所谓孤子解。在经典场论中证明这个猜想已经很难,要在量子理论中证明这个猜想是难上加难。尽管如此,人们在1994年前后已收集到很多这个猜想成立的证据。狄拉克早在1940年代就已证明,量子力学要求,电荷和磁荷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如果电荷很小,则磁荷很大,反之亦然。在场论中,电荷决定了相互作用的强弱。如果电荷很小,那么场论是弱耦合的,这种理论通常容易研究。此时磁荷很大,也就是说从磁理论的角度来看,场论是强偶合的。奥立弗-曼通宁猜想蕴涵着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一个弱耦合的理论完全等价于一个强耦合的理论。这种对偶性通常叫做强弱对偶。有许多人对发展强弱对偶作出了贡献。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印度人森(Ashoke Sen)。 1994年之前,当大多数人还忙于研究弦论的一种玩具模型,一种生活在两维时空中的弦,他已经在严肃地检验15年前奥立弗和曼通宁提出的猜测,并将其大胆地推广到弦论中来。这种尝试在当时无疑是太大胆了,只有很少的几个人觉得有点希望,史瓦兹是这几个人之一。要了解这种想法是如何地大胆,看看威顿的反应。一个在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的人在一个会议上遇到威顿。威顿在作了自我介绍后问他-这是威顿通常作法-你在做什么研究,此人告诉他在做强弱对偶的研究,威顿思考一下之后说:“你在浪费时间”。另外一个对对偶性做出很大贡献的人是洛特格斯大学(RutgersUniversity) 新高能物理理论组的塞伯格 (Nathan Seiberg)。他也是1989~1992之间研究两维弦论又叫老的矩阵模型非常活跃的人物之一。然而他见机较早,回到矩阵模型发现以前第一次超弦革命后的遗留问题之一,超对称及超对称如何破坏的问题。这里每一个专业名词都需要整整一章来解释,我们暂时存疑留下每一个重要词汇在将来适当的时候再略加解释。弦论中超对称无处不在,如何有效地破坏超对称是将弦论与粒子物理衔接起来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塞伯格在1993~1994之间的突破是,他非常有效地利用超对称来限制场论中的量子行为,在许多情形下获得了严格结果。这些结果从量子场论的角度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科学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之一是起先对某种想法反对最烈或怀疑最深的人后来反而成为对此想法的发展推动最大的人。威顿此时成为这样的人,这在他来说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所谓塞伯格-威顿理论将超对称和对偶性结合起来,一下子得到自有四维量子场论以来最为动人的结果。这件事发生在1994年夏天。塞伯格飞到当时正在亚斯本(Aspen)物理中心进行的超对称讲习班传播这些结果,而他本来并没有计划参加这个讲习班。纽约时报也不失时机地以几乎一个版面报导了这个消息。这是一个自第一次弦论革命以来近十年中的重大突破。这个突破的感染力慢慢扩散开来,大多数人的反应是从不相信到半信半疑,直至身不由己地卷入随之而来的量子场论和弦论长达4年的革命。很多人记得从94年夏到95年春,洛斯阿拉莫斯 hep-th 专门张贴高能物理理论文的电子“档案馆”多了很多推广和应用塞伯格-威顿理论的文章,平淡冷落的理论界开始复苏。塞伯格和威顿后来以此项工作获得1998年度美国物理学会的海因曼奖。真正富于戏剧性的场面发生在次年的三月份。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弦的国际研究界每年召开为期一个星期的会议。会议地点每年不尽相同,第一次会议在德克萨斯A&M大学召开。九三年的会议转到了南加州大学。威顿出人意料地报告了他的关于弦论对偶性的工作。在这个工作中他系统地研究了弦论中的各种对偶性,澄清过去的一些错误的猜测,也提出一些新的猜测。他的报告震动了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人,在接着的塞伯格的报告中,塞伯格在一开始是这样评价威顿的工作的:“与威顿刚才报告的工作相比,我只配做一个卡车司机”。然而他报告的工作是关于不同超对称规范理论之间的对偶性,后来被称为塞伯格对偶,也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史瓦兹在接着的报告中说:“如果塞伯格只配做卡车司机,我应当去搞一辆三轮车来”。他则报告了与森的工作有关的新工作。95年是令弦论界异常兴奋的一年。一个接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发现接踵而来。施特劳明格 (Andrew Strominger) 在上半年发现塞伯格-威顿94年的结果可以用来解释超弦中具有不同拓扑的空间之间的相变,从而把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真空”态连结起来。他用到一种特别的孤子,这种孤子不是完全的点状粒子,而是三维的膜。威顿95年三月份的工作中,以及两个英国人胡耳 (Chris Hull)和汤生 (Paul Townsend) 在94年夏的工作中,就已用到各种不同维数的膜来研究对偶性。这样,弦论中所包含的自由度远远不止弦本身。在众多结果中,威顿最大胆的一个结果是10 维的一种超弦在强耦合极限下成为一种11维的理论。汤生在95年一月份的一篇文章中做了类似的猜测,但他没有明确指出弦的耦合常数和第11维的关系。威顿和汤生同时指出,10 维中的弦无非是其中1维绕在第11维上的膜。汤生甚至猜想最基本的理论应是膜论,当然这极有可能是错误的猜想。史瓦兹在随后的一篇文章中根据威顿的建议将这个11 维理论叫成M-理论,M 这个字母对史瓦兹来说代表母亲(Mother),后来证实所有的弦理论都能从这个母亲理论导出。这个字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对一些人来说它代表神秘 (Mystery),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代表膜论 (Membrane) , 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又代表矩阵 (Matrix)。不同的选择表明了不同爱好和趣味,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总的说来,M-理论沿用至今而且还要用下去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只知道它是弦论的强耦合极限, 而对它的动力学知之甚少,更不知道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理论所的弦论专家朱传界说对于M-理论我们象瞎子摸象,每一次只摸到大象的一部份,所以M-理论应当叫做摸论。当然摸没有一个对应的以字母M 打头的英文单词,如果我们想开M-理论的玩笑,我们不妨把它叫作按摩理论,因为按摩的英文是massage。我们研究M-理论的办法很像做按摩,这里按一下,那里按一下。更有人不怀好意地说,M 是威顿第一个字母的倒写。1995年的所有的兴奋到10月份达到高潮。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理论物理所的泡耳钦斯基 (Joseph Polchinski) 发现弦论中很多膜状的孤子实际上就是他在6年前与他的两个学生发现的所谓D-膜。字母D 的含义是Dirichlet,表示D-膜可以用一种满足狄雷克利边界条件的开弦来描述。施特劳明格用到的三维膜就是一种D-膜。这个发现使得过去难以计算的东西可以用传统的弦论工具来做严格的计算。它的作用在其后的几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又是威顿第一个系统地研究了D-膜理论,他的这篇重要文章的出现仅比泡耳钦斯基的文章迟了一个礼拜。威顿非常欣赏泡耳钦斯基的贡献,他在于哈佛大学所作的劳布 (Loeb) 演讲中建议将D-膜称为泡耳钦斯基子,很可惜这个浪漫的名称没有流传下来。讲到这里,我们已给读者一个关于M-理论的模糊印象。下面我们将从引力理论和弦论的基本东西谈起,这将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我们不得不假定读者已有了大学物理的基础,即便如此,一些概念也很难用大学已学到的东西来解释。我希望读者给我时间,也希望读者直接在每个贴子后面提问题,如果一些东西我没有讲清楚。弦论或M-理论还在它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追根究底,有些问题还没有很好的回答。例如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弦论,什么是M-理论?如果能吸引那怕是一两个读者自己继续追问这个问题从而最终成为一个弦论专家,我已达到目的。 开放分类:物理、高端参考资料: 1三思科学 贡献者:天外之谜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果壳中的宇宙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0条): 对本词条发表评论:最多不超过1000字 返回页首©2006 Baidu谁有陈妍希的全集以及她的很详细的资料?资料中文名: 阿诺德·施瓦辛格外文名: Arnold Schwarzenegger粤语名:阿诺舒华辛力加别名: 阿诺、大块头、终结者、生力啤国籍: 美国,奥地利民族: 日尔曼出生地: 奥地利出生日期: 1947年7月30日胸围:152cm臂围:56cm 学历:商学和经济学硕士职业:演员、导演、酒店老板、房地产商,加州州长 教育程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商业经济学学士主要成就:1965 欧洲先生 ;1968 德国力量举锦标赛冠军 ;1970 世界先生 ;国际健美健身联合会奥林匹亚先生代表作品:《终结者》《终结者2》《野蛮人柯南》《真实的谎言》身高:188米体重:107千克现居:美国加州喜爱的城市:马里博尔,尼克希奇,诺维萨德家庭成员父亲--古斯塔夫Gustav(警察)母亲--奥莱利娅Aurelia哥哥--梅恩哈德Meinhard(拳击冠军) 妻子--玛丽娅·施瑞弗尔Maria Owings Shriver 子女--凯瑟琳Katherine Eunice 克里斯蒂安Christina Maria Aurelia 派屈克Patrick 克里斯托夫Christopher Sargent Shriver个人经历 1947年,阿诺德出生在战后奥地利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父亲是一位警长。年轻时一位欧洲商人曾邀请阿诺德 阿诺德·施瓦辛格到他美国的豪宅一游。 美国一游,在阿诺德的心里燃起了一股无法扑灭的火种。他决心要到南加州,也就是当时的“健身圣地”定居,他要扬威异域。他的热忱与天分,得到了美国健身界“教父”韦德尔(Joe Weider)的赏识,并让他在南加州接受训练。 初到美国,语言与生活习惯肯定是两大障碍,但阿诺德心中有的却只是欢乐:“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美国气质的人。我也许出生在一个错误的国家。我一到这儿,便融入了那种美国式的观念:没有你办不到的——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 阿诺德在南加州的训练量与这种努力再努力的美国精神完全符合:每周训练7天,每天6个小时。据说当时别的选手不愿与他同时训练,因为他一进健身房,便全心投入、全神贯注,这种超人的意志令旁人感到战栗与敬畏。 从此,他 阿诺德—施瓦辛格的名声,随着他那不断膨胀的肌肉在美国传开了。他前后共获得一届国际先生、五届环球先生(世界健美冠军)与七届奥林匹亚先生的荣誉,这一奇迹在健美界是空前绝后的。其中最后一次奥林匹亚先生,是他退役五年后为拍摄《王者之剑》而再度担任加州州长的施瓦辛格(20张)出山获得的。 从健美界退役后,他开始写健身书,并运用自己的经济头脑投资房地产。由于他在健美事业上的成就与名望,使他的每一本书都行销一时。在阿诺德·施瓦辛格正式投身演艺业之前,他已经是一个衣食无忧,开着奔驰车,住在一套价值20万美元别墅的百万富翁了。 在所有好莱坞主流影星中,阿诺德是唯一一位半路出家的演员,他在其他领域的建树同样引入注目。而最重要的是,那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贯穿了他在各个时期的奋斗历程。阿诺德·施瓦辛格是当今国际影坛娱乐片领域里当之无愧的王者,但他最令人钦佩的不是他的王者之气,也不是他的肌肉、他的演技、他的精明,而是他那股永远向上的精神。 阿诺德·施瓦辛格不是一个小富即安的人,他有着鸿鹄之志。在健美界频频夺冠时,他便被人邀请去拍几部**,虽然并不是很成功,人们看中的也只不过是他的肌肉,但这恰恰为他指引了一条道路。“像我这样独特的外形与长相,难道有别的演员能替代吗” 于是阿诺开始真正放弃健美事业,全身心投入**事业。发表作品 《健身百科全书》 1973年出版自传小说《阿诺德,一个健美运动员的成长》** 01、1970 HERCULES IN NEWYORK(大力神在纽约) 施瓦辛格瓦辛格的第一部**,由恩师乔·韦德为其争取的。影片的反映非常一般。影片中,由于施瓦辛格浓重的外国口音,所以**中他的声音是后来配进去的。这部片子主要用来展示他的肌肉(看名字就知道了)。由于是首次出演**,施瓦辛格在本片中表演十分木讷。另外,在本片中,乔·韦德为施瓦辛格起了一个艺名:阿诺·斯壮(Arnold Strong)。本片DVD由Trimark发行。 02、1973 THE LONG GOODBYE(长相别) 03、1976 STAY HUNGRY(饥肠辘辘) 04、1977 PUMPING IRON(举重) 05、1979 SCAVENGER HUNT(残酷的猎杀) 06、1979 THE VILLAIN(恶棍) 此片DVD由哥伦比亚三星(Columbia/Tristar)发行。市面上曾经有VCD 07、1980 THE JAYNE MANSFIELD STORY(杰恩曼斯菲尔德的故事) 08、1982 CONAN the barbarian(野蛮人柯南) **曾译为,“王者神剑”、“霸王神剑”、《王者之剑》,是阿诺德成名之作。该片的成功之处就是塑造出了一位长发飘飘、手握长剑的游侠。阿诺德这种“银幕大英雄”的基调从此片开始确定,并逐步走进封面人物施瓦辛格(8张)了千家万户。影片根据一部著名的传奇小说改编。阿诺德依靠的还是自己一身雄健无比的肌肉,他饰演了一位远古时期的勇士。无父无母,孤身长大,但上苍赐予了他过人的天赋和无穷的力量。在漂泊生涯中遇上了一位来历相当神秘的长者,这位智慧化身的人物带领“科南”学习武艺。学艺出师后,这个貌似野人的勇士独自闯荡江湖,战胜了野兽、荒蛮部落和女巫的魔法。在一次与女巫的惊险相遇之后,“柯南”夺得了一柄威力神奇的巨剑,这柄剑是古代英雄用来战胜恶势力的“王者之剑”。“柯南”手持“王者之剑”走上了一条维持正义的侠客道…… 这个片子中央电视台以前播过,看下来还真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 09、1984 CONAN the destroyer(毁灭者柯南) 野蛮人柯南的续集,较上集平庸,续集的一贯作风。不过阿诺的表现相当卖力,这为他赢得了主演影片《终结者》的机会。该片DVD由环球(Universal)发行。 10.1984 THE TERMINATOR(终结者) 施瓦辛格的代表作之一。这部**被《时代》周刊评为1984年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在影坛火爆并不在乎你是否一直在演好人,如果你能把一些反派角色演到家,像杰克·尼科尔森、德尼罗那样出神入化,人们或许会更加热爱你。以阿诺德此时尚未成熟的演技来讲,去演一2011戛纳电视节授予荣誉勋章(17张)位主要以动作、凶杀为特征的坏蛋的确是最佳选择。果然,《终结者》里那个无坚不摧、穷凶极恶的魔鬼终结者令阿诺德·施瓦辛格大红大紫,一跃成为好莱坞动作片演员中的佼佼者,声威直逼当时如日中天的“兰博”史泰龙。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确找对了人。《终结者》在1984年的票房纪录上排名第二、仅次于《第一滴血》。 11.1985 RED SONIA(红发女索妮娅) 影片讲的是独裁的姬蕊为了在蛮荒世界称王,杀死了桑妮娅的姐姐,桑妮娅决定以神剑推翻姬蕊,在凯利多的保护下,桑妮娅一路化险为夷……该片还未推出DVD。 12.1985 COMMANDO(魔鬼司令) 该片又译为“独闯龙潭”。这部**是施瓦辛格第一次以现代战士角色出镜,并且奠定了他的这一现实人物形象。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肌肉,力量,打不死的特性在他身上再次体现。 剧情梗概:退役特种兵上校约翰·梅屈克与10岁的女儿詹妮住在山区的别墅里,过着平静的隐居生活。阿里乌斯曾是南美某国的独裁者,现在已经被赶出自己的国家。为了恢复自己的独裁统治,阿里乌斯指使手下绑架了詹妮,胁迫约翰前往暗杀该国的现任总统。约翰除掉了监视自己的歹徒,跳下刚刚起飞的飞机,并从另一名歹徒的口中探知了阿里乌斯的老巢所在。全副武装的约翰驾驶水上飞机独闯龙潭,经过一番激烈的枪战与肉搏,最终消灭了阿里乌斯一伙,救出了詹妮…… 13.1986 RAW DEAL(魔鬼杀阵) 又名《不公平的待遇》,影片由拍摄过《血肉战场》的约翰·艾尔文执导。阿诺饰演一**海报(19张)位前FBI特工,影片中充满了肌肉和血腥,是典型的阿诺**。 14.1987 PREDATOR(铁血战士) 也被称为铁血战士2,因为前一部Commando被译为铁血战士1(翻译真是太乱了!)。该片DVD由时代(D9+D5),D自1区DTS特别版应属当前最佳。 影片描述阿诺德·施瓦辛格饰演的军方特种部队首领,率领一群厉害的组员深入南美丛林中搜索一架坠毁的直升机,不料一头身体透明的外太空怪物将组员逐一杀害,最后剩下阿诺一个人跟怪物展开斗智斗勇的殊死战。全片大部分篇幅只是拍摄一群人在森林中跟一个不可捉摸的神秘怪物互相缠斗,但看来相当紧张刺激,主要归功于导演经营恐怖悬疑气氛得法,而透明怪物的特技亦处理得出色,使这部科幻动作片在视觉效果上显得别具有吸引力。(那个外星生物其实就是异形大战铁血战士里的铁血战士)。 15.1987 THE RUNNING MAN(威龙猛将) 这个**在电视上放过无数遍了,又名“过关斩将”,施瓦辛格成了一位未来世界的警察,因拒绝执行当局的命令向一群手无寸铁的难民开枪而被捕。之后被迫参加了一个叫做“过关斩将”的电视台游戏节目,他必须面对数位装备精良的杀手的追杀,最终只有一个人可以活下!阿诺给我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猛将! 16.1988 RED HEAT(红场特警) 俄国警探奉命押送一名逃到美国的俄国毒枭,从芝加哥等候引渡阿诺德·施瓦辛格《终结者》剧照(19张)回国,一名芝加哥警员被派当阿诺的拍档。后来毒枭竟在途中跑脱,两名警员于是要克服彼此在文化上的差异,携手合力追缉悍犯。RED HEAT其实算是一部反映两位男主人公肝胆相照、同仇敌忾的兄弟片。片子对暴力的处理手法新颖、别致,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并不觉得惊恐骇人。片中的有关红场的镜头,使本片具有了典型的俄罗斯风格,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这也是有史以来,前苏联政府首次允许美国**公司在苏联拍摄外景和苏军的镜头。该片的结尾部分也处理的十分巧妙,保持了全片风格的一致性。阿诺的俏皮话: 阿诺来到了汽车旅馆的房间内,向收费电视投进一个硬币,屏幕上立刻出现一对男女的**镜头,他看着屏幕冷冷地说:“资本主义!” 17、1989 TWINS(龙兄鼠弟) 阿诺在银幕上总算站稳了根基,他的票房号召力直线上升。在影坛奋斗了近10年,找到了一条安稳的戏路,既可以保证自己的明星地位,又能赚大钱。可是他根本就不安于现状,对他来讲,只有不断进取,才有生活的乐趣。于是他开始游说**公司让他去演一部喜剧,因为他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演技在增长,完全有能力拓宽戏路。这种急骤的转型有着很大的市场风险,公司当然不会轻易答应。但阿诺德毫不气馁,主动提出不要片酬,只收分红,**公司才应允让他主演《龙兄鼠弟》这部喜剧。 在导演伊万·雷特曼与谐星丹尼·德维多帮助下,《龙兄鼠弟》成为一九八八年暑期第一大片。诙谐生动的表演与妙趣横生的剧情结合在一起,让人们惊喜地发现了阿诺德的另一面,是阿诺很成功的作品之一。此外,剧中有一幕很有意思,即阿诺德站在史泰龙的一张海报前,很轻蔑地挥了挥手。虽然整个八十年代的动作片一直是史泰龙与施瓦辛格在斗法,但在阿诺德戏路大开之后,史泰龙只能望尘莫及了。影片说的是研究遗传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对孪生兄弟:一个集中了人类所有的优点,另一个集中了所有的缺点。二十多年后,两兄弟在不同的地方长大成人。优秀基因的哥哥(施瓦辛格)来到纽约找弟弟(丹尼·德维多),发现哥哥陷入了被黑社会追杀的险境。这个从未接触过都市文明的弟弟一边帮兄长对抗黑社会,一边积极地学习着各种在现代都市立足的技能:架车、电脑操作、信用卡使用等。最终骨肉亲情感动了那个恶习多多但良知未泯的兄长,两兄弟携手战胜了黑社会、并且还获得了纯真感人的爱情。 18.1990 TOTAL RECALL(宇宙威龙) 施瓦辛格在动作片领域里佳作不断,与荷兰著名导演保罗· 范霍文合作的科幻英雄片《宇宙威龙》不仅以场面宏壮、气魄非凡著名,而且还捧红了另一位演员——莎朗·斯通。影片讲述了一个美国政府特工(施瓦辛格饰)丧失了记忆,经过一系列刺激才找回了自我。他发现已被人类开发的火星上生存着另一种“人类”:由于缺氧而发育不完整的人类。他来到了火星,与畸形人协力打败了妄图统治火星的霸权势力。这部**英文原意为“全面回忆”,拍的是这个英雄在与自我、与敌人的斗争中怎样找回自己的记忆。该片的特技在当时的好莱坞首屈一指,成功地将电脑影效和数码音响引入**制作,有极高的观赏性。 19.1990 KINDERGARTEN COP(幼儿园警探) 在《龙兄鼠弟》大获全胜的基础上,阿诺德趁热打铁,又拍了一部喜剧片《幼稚园特警》。饰演一位在幼稚园卧底的警察,在闹出一大堆笑话之后终于让案情大白,并且找到了爱情。阿诺德的喜剧天分与演技在该片中得到了完美发挥,其中“他被一群孩子困住,气得咧嘴嗷嗷直叫”的形象,已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镜头。从这部**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说阿诺德·施瓦辛格演戏是靠肌肉卖座的了。此时的阿诺德·施瓦辛格走出了初期狭窄的空间,他在好莱坞主流影星中领头羊的地位得到了确定。“史泰龙VS施瓦辛格 ”之争的答案也就昭然若揭了。 20.1991 TERMINATOR 2 judgement day(终结者2审判日) 科幻片的经典之作!许多人的最爱之一!影片投资超过12亿美元。依然由上集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影片对于人类的所作所为提出质疑,也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反思,因此影片无论从人文和场面各个角度来说都是十分精彩的,影片共获5亿美元以上的票房收入。自此,好莱坞进入了“施瓦辛格时代”。他不仅在银幕上显露出了超人的力量,更让每个观众感受到了他自身强烈的意志力。另外,出色的声光效果也使得本片DVD成为发烧友试机的必备装备之一。 21.1993 Dave(雾水总统) 客串20秒,还是以阿诺的名称上阵。 22.1993 LAST ACTION HERO(幻影英雄) 又名《最后的动作英雄》,是一部喜剧动作片,本片的成功再一次巩固了施瓦辛格在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地位。小男孩丹尼是杰克系列**的忠实影迷,杰克是一位类似于施瓦辛格本人的动作英雄,这个人物在**上惩治恶人,与他的老对头班尼迪交战,总是战无不胜。丹尼对前三集杰克系列片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他的好朋友放映员尼克给了他一张神奇的**票,使他能够进入杰克系列**的最后一集,不料**票被班尼迪偷走,这个恶人由**世界进入现实世界,妄图在现实世界中杀死杰克的扮演者施瓦辛格,从而摧毁在**世界中屡屡制服他的杰克。于是杰克带着丹尼回到现实世界及时阻止了他的阴谋…… 1993 年,这个糟糕的一年来临了。“演而优则导”的阿诺德自己担任制片人,主演《最后的动作英雄》一片,没想到这部投资巨大的影片成为了自己的滑铁卢。尽管制片阵容强大,可是情节混乱,演员配合缺乏默契,而在细节上也处理不当,观众的反响非常冷淡。高高在上的阿诺德从半空中摔了下来,好莱坞嘘声四起。 23.1994 TRUE LIES(真实的谎言) 真正的英雄是能够从失败中站立起来的,谁都想象不到在第二年,施瓦辛格就会重振旗鼓,再次和恩师演詹姆斯·卡梅隆合作,并以《真实的谎施瓦辛格之真实的谎言剧照欣赏(20张)言》一片将自己的演艺生涯推向另一个高潮。这是施瓦辛格在中国的成名作。影片讲述了一个隐姓埋名的特工Harry发现他老婆有外遇,便在暗地里进行调查,无意中发现了一群恐怖分子的大阴谋,他们试图用核弹来威胁政府;又逢爱女被绑架,于是Harry飞身夺救。片中惊险火爆场面比比皆是,特技令人眼花缭乱,情节一环接一环,一气呵成,加之片中很多搞笑场面,此片可以说是好莱坞动作片的经典之作,也是施瓦辛格演技和力量的完美体现,我个人认为本片是阿诺的代表作,是他事业的顶峰!就阿诺个人来说,本片的演出超越了他其他任何一部影片。其中,阿诺的经典名言是对一匹马说的“你到底在想些什么?都是你让他逃走的。在我讲话时要看着我,你到底算什么警察?” 24.1995 JUNIOR(威龙二世) 片名又称“孕夫”。经历过失败的施瓦辛格在艺术道路上更加成熟了,他不再轻易去拍片了,而且尽可能地从制片、编导等重要的幕后工作去把握好每一影片的质量。因此他每演一部**都在加重自己的砝码。与奥斯卡影后汤普逊及丹尼·德维多合作拍摄了科幻喜剧片《威龙二世》,将生化科技的发展与传统理论之间的矛盾摆到了人们面前。一个孔武有力的大男人居然怀孕了,这个故事听起来荒诞不经,但是阿诺德在片中演绎得十分贴切自然,尤其是在他怀孕临产过程中,那种母爱的天性流露得感人至深。这部**让人们对发展速度超常的生化科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以戏剧化的方式反映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在世界各地得到观众的赞扬,同时,也标志着施瓦辛格的**正在走向多样化。 25.1996 ERASER(蒸发密令) 施瓦辛格这次在本片中扮演一位美国官方的秘密杀手保镖,人称"毁灭者",真名叫约翰·克鲁格。他的职业就是保护证人,并帮助证人隐埋一切真实身份。该片中,"毁灭者"要保护一名女证人,并为她对一桩武器走私案的内幕很清楚。施瓦辛格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屏幕上展示超级保镖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影片虽说也属于动作片中不错的作品,特别是鳄鱼馆那张戏。不过阿诺已经开始在走下坡路。 26.1996 JINGLE ALL THE WAY(圣诞老豆) 1996年冬天推出的圣诞喜剧片《圣诞老豆》更是充满了温馨动人的节日气氛,在儿童中大受欢迎。这是一部施瓦辛格式的喜剧片。粗心大意的父亲成天忙于工作,为了要给儿子准备圣诞礼物,到了圣诞前夕,猛地记了起来,于是忽忙跑出去买礼物。谁知道一些阴错阴差的故事发生了,在一连串令人捧腹的笑料发生后,父亲终于如愿以偿,回到家里,和儿子过上了一个幸福的圣诞节。这部**以美国圣诞民歌《一路响叮当》命名,是部典型的节日**。但施瓦辛格在老套路剧情中,添加进去了许多新的笑料、颇有些推陈出新的效果。 27.1997 BATMAN&ROBIN(蝙蝠侠与罗宾) 蝙蝠侠系列的第四集。永远不安寂寞的阿诺德,在这部**里重操旧业,扮演一个大坏蛋“急冻人”。这一次的造型又是那样的恐怖,不仅仅是一个坏人,而且在角色的身上赋予了独特的风格。影片中的冷冻人造型十分炫,可是为了这个造型,阿诺每次化妆时间长达3小时。 28.1999 End Of Days(魔鬼末日) 该片讲述了一名退役警察(施瓦辛格)在一次枪击意外后脑海中显现出一名年轻女子——克莉斯汀,杰瑞克决定找到他。而克莉斯汀从小就经常在恶梦中见到一名男子,却不知该名男子与自己的关系。直到一天,有一群神父闯进家门,意图刺杀克莉斯汀,而杰瑞克与伙伴实时搭救,他们才明白原来克莉斯汀是世界末日的关键。于是杰瑞克誓死保护克莉斯汀,恶魔进行殊死搏斗。 29.2000 The 6th Day (第六日) 《第六日》发生在不远的将来,牛、鱼甚至宠物都可以任意克隆,但克隆人类是非法的。但是有一天当亚当·吉布森(施瓦辛格饰)回到家,却发现一个克隆人取代了自己。他被赶出了家门,更遭的是,阴谋的制造者为了掩盖真相,派出杀手追杀亚当灭口。为了逃生同时也为了重新赢得自己的一切,亚当同神秘的幕后策划者展开了机智的战斗影片有应景的嫌疑,当时好像正好第一头克隆羊问世吧,不过影评人士对此不削一顾,滥评如潮。不过我认为还是值得一看。 30.2002 Collateral Damage(间接伤害) 由于影片涉及到恐怖分子,受9·11事件的影响,原本定于2001年10月档期推迟至2002年上映。影片讲的是消防队员高迪(施瓦辛格)的妻儿在哥伦比亚的一伙恐怖分子的袭击中丧生,他毅然决定孤身一人去哥伦比亚讨回公道。影片场面相当火爆,由《亡命天涯》导演安德鲁·戴维斯执导。个人认为是阿诺《真实的谎言》相对来说较好的作品了。影片依然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不过阿诺在毕竟已过半百,身手不及当年啦。不过阿诺独特的外形和长相,演这类影片依然是驾轻就熟。影片共得到67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比起前两部作品强多了,我们似乎又看到了当年阿诺的影子。 31.2003 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终结者3:机器的反叛) 由阿诺·施瓦辛格主演的《终结者3:机器的反叛》于2003年7月2日正式上映,由曾执导《U-571》的好莱坞新锐导演乔纳森·莫托执导,成本高达17亿美元。施瓦辛格更创下3000万美元的片酬新高。虽然施瓦辛格当年已经步入55岁,但并未显出老态,依然和从前一样英勇彪悍,而且最终并未让人太过失望,。 32.2003 巨石强森的成名作《丛林奇兵》开头50秒和强森面对面走过 33.2004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环游世界80天) 34.2009 Terminator Salvation(终结者4;终结者2018) 导演McG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施瓦辛格的客串,他表示施瓦辛格并没有真正参与影片的拍摄,他的“客串”是通过电脑换脸技术完成的。 制作者从1984年《终结者》中获得施瓦辛格脸部的图像,然后把它“安”到了演员罗兰·金格的头上,后者是健身教练出身,身材与当年的施瓦辛格很像。 不过“施瓦辛格”在《终结者4》中只有有限的几个镜头,导演希望这几个镜头能勾起观众对老三部曲的回忆。 35.2010 The Expendables(敢死队) 阿诺的戏份出现在教堂的对话中。 导演作品 1992 Christmas in Connecticut (康州圣诞)陈妍希,台湾女演员、主持人,2006年自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后返回台湾,被可米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柴智屏相中签下。在偶像剧《换换爱》中是她的首次演出,2011年,因演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的女主角沈佳宜而走红。 姓名:陈妍希 外文名:Michelle 别名:Michelle Chen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中国台北 出生日期:1983年5月31日 职业:演员、主持人 毕业院校: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经纪公司:可米瑞智 代表作品:《听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主要成就:第48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血型:O型 身高/体重:160CM/44KG 星座:双子座 语言:中文、 英文 主要作品参演电视剧参演**上映时间剧名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2013-02-14Together在一起钟慧乔霍耀良甄子丹;柯震东;杨颖2013-02不二神探Angela王子鸣刘诗诗;李连杰;文章2013城市游戏菲菲鲍勃·布朗窦骁2012-12-28花漾白小雪周美玲言承旭;郑元畅;陈意涵2012-02-03爱的面包魂邱晓萍高炳权陈汉典;倪安东;廖峻2011-08-19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沈佳宜九把刀柯震东;郝邵文;蔡昌宪2010-11-26初恋风暴庄凯恩江丰宏杨佑宁;陈孝萱;汤志伟2009-08-28听说林小朋郑芬芬彭于晏;陈意涵;罗北安 我蛮喜欢她的
广东财经大学近年录取比例
上一篇
12-14
2024重庆高考全国卷几
下一篇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