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high/65504.html
繁昌一中、宣城二中、广德中学、郎溪中学、当涂一中、青阳中学、芜湖县一中、南陵中学。“皖南八校”联谊会属于安徽省知名的民间学术组织,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由繁昌一中、宣城二中、广德中学、郎溪中学、当涂一中、青阳中学、芜湖县一中、南陵中学(原...
繁昌一中、宣城二中、广德中学、郎溪中学、当涂一中、青阳中学、芜湖县一中、南陵中学。“皖南八校”联谊会属于安徽省知名的民间学术组织,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由繁昌一中、宣城二中、广德中学、郎溪中学、当涂一中、青阳中学、芜湖县一中、南陵中学(原南陵一中)等八所中学共同发起组成。联谊会的成立,目的是提高“皖南八校”的运行质量,规范“皖南八校”的运行机制,为加强高中教学教研工作,探讨教学规律、交流升学教育经验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皖南八校” 联谊会在安徽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影响力。皖南八校联谊会已成为校校之间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迄今为止,该组织已拥有8所常任理事学校、14所理事学校、近百所会员学校。扩展资料: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学,简称“繁昌一中”,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城西南郊,北邻峨溪河,南依繁昌窑遗址,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繁昌一中前身为始建于1936年的“繁昌县农业初级中学”,1958年秋增办高中,更名为“繁昌中学”,1981年春,定名为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学。2003年,学校剥离初中部,易址新建,9月,迁入现址,2005年4月被评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截止到2014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为16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43万平方米;共有三个年级48个班,在籍学生2400余名,教职工190余人。宣城市第二中学截止2015年6月,该校占地面积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设有74个高中教学班级(高一24个,高二24个,高三22个,3个国际班),全校达4000多名学生。截止2015年6月,该校有教职工224人,教师203人,其中高级教师53人,中级教师43人。特级教师1人,省级教坛新星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骨干教师13名。2006年本科664人,位居宣城市各学校之首,2007年高考本科681人,再次位居宣城市各学校之首,李晓竹同学获得宣城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皖南八校联考安徽省郎溪中学的办学成绩 会宁县 编辑 同义词 会宁一般指会宁县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 会宁县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辖12个乡、16个镇,[1] 总人口5641万(2012年),境内有汉、回、东乡、撒拉等7个民族分布。 2012年,会宁县实现生产总值459437万元,比2011年增长145%。 会宁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 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2100多年前汉武帝时就设有祖历县;古丝绸之路穿境而过,沿途留下了许多重镇驿站和城堡遗址。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会宁由此闻名中外。 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有"西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的称号。 [2] 中文名称 会宁县 外文名称 Huining County 别 名 粟州、会州、凤城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甘肃省白银市 下辖地区 16镇、12乡;284村、14社区[1] 政府驻地 会师镇 电话区号 0943 邮政区码 730700 地理位置 甘肃中部,兰州市东南130公里 面 积 6439平方公里 人 口 5641万(2012年) 方 言 中原官话-陇中片-会宁话 气候条件 中温带半干旱气候 著名景点 会师旧址、桃花山、铁木山、西宁城 机 场 兰州中川机场 火车站 定西站、兰州站 车牌代码 甘D 平均海拔 2025米 县委书记 王科健[3] 县 长 秦俊山[4] 目录 1 历史 ▪ 地名来历 ▪ 历史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 地质 ▪ 地貌 ▪ 气候 ▪ 水系 4 自然资源 5 人口民族 6 经济 ▪ 综述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7 交通事业 8 社会事业 ▪ 科技事业 ▪ 教育事业 ▪ 文化事业 ▪ 体育事业 ▪ 卫生事业 9 文物古迹 10 旅游资源 11 著名人物 12 城市名片 历史 编辑 地名来历 周太祖宇文泰为西魏相,西巡,会师于此。 当地人张信倾家产犒劳六军。 “太祖悦,因命置州,以‘会’为名。”[5]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禹贡》中属雍州。 殷、周为西羌所居。 战国至秦属北地郡。 两汉时,地居“丝绸之路”北线,用兵河西孔道。 据《史记》记载,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置祖厉县(祖厉音嗟赖,以祖厉河而定名),属安定郡,治所在今县北郭城驿镇,有祖厉县故城遗址。 公元前一一二年,汉武帝西巡到此。 《汉书武帝记》载;“(元鼎)五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畴,遂逾陇,登崆峒,西临祖厉河而还”。 王莽篡汉,改祖厉县为乡礼县,东汉初,废乡礼,复为祖厉县。 安帝永初五年(前111年),迁县治于今会宁县会师镇南十里铺村窝铺村民小组厉河之滨,属凉州刺史部武威郡。 三国时属魏地,隶武威郡。 魏晋以来,会宁之地陷于荒芜。 西晋初废祖厉县。 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凉州刺史张轨在凉州(今武威)近侧另设祖厉县,后迁县于郭城驿故地。 东晋十六国时,祖厉县前后隶属前凉、前秦、后凉、后秦、西秦5个政权。 南北朝时,北魏太延二年(436年)改祖厉县为祖居,迁址平凉境内,后在今靖远县境内置会宁县,为“会宁”县名之始。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周太祖为西魏相时,置会州会宁县,治所在今靖远县东北。 《元和志》载:“后周太祖为西魏相,来巡,会师于此,土人张信謦资犒军,太祖大悦,因置州以会宁为名”。 “周太祖 会宁县 置会宁县,属会州。”会宁县自西魏得名,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北周属高平郡乌兰县。 隋属平凉郡会宁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设会宁镇,开皇十六年(596年)又复为会宁县,属平凉郡,后改凉川县。 唐属会州会宁郡,所辖会宁、乌兰二县。 贞观八年(634年)改会州为粟州,同年又复名会州,属关内道。 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 代宗广德元年(763年)陷于吐蕃,更名“汝遮”。 宋属会州敷川县。 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党项人克会州,地属西夏。 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收复会州,属熙河兰会路。 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筑起会州新城(即今敦虾蟆古城)。 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在州治置敷州县。 宣和中(1120年)尝置刺羌城于今翟家所乡张城堡村,时称“甘泉堡”。 宗靖康元年(1126年)陷于金,金即在甘泉堡置西宁县(今张城堡西宁古城)。 至此,今会宁县境内同时有两县(敷州、西宁)、一州(会州)。 金属会州保川县。 又置西宁县,属秦州,治所在今翟家所乡张城堡村,有西宁故城遗址。 金宣宗贞祐四年(1216年)十月,升西宁县为西宁州,仍属会州,后又降州为县。 宣宗兴定四年(1220年),西夏占会州。 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金人收复会州。 元顺帝至正七年(1347年),并县入州,属巩昌路,隶陕西行省;至正十二年(1352年),因会宁地震严重,“诏改会州为会宁州”。 会宁县 蒙古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八年(1236年),蒙古军占领会州。 元初,迁会州治所于西宁县。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并西宁县入会州。 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诏令改会州为会宁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置今会宁县,隶陕西布政司巩昌路。 会宁县名从此沿用,历经明、清两代,至今600多年历史。 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隶巩昌路。 清初隶巩昌府。 民国二年(1913年),截府留县,改属兰山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直属甘肃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会宁会师期间,曾建县苏维埃政权;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属甘肃省第九行政检察专员公署(治所临洮)。 1949年8月22日,成立会宁县人民政府,设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22日,会宁分区易名定西分区,会宁为其属县;1985年8月1日,会宁县改隶白银市至今。 [6] 1950年代初,全县有5个区,81个乡。 1957年,陆续撤并为3区、1镇、29乡。 1958年,建立10个人民公社。 1961年,人民公社曾增加到40个。 1965年,合并成20个人民公社、1个城关镇。 1969年,城关镇撤销并入城关人民公社。 1973年,增设王庙、侯川、太平、青江、马路、草滩、掌里、土木、新庄、塬边10个人民公社。 1976年,增设白塬人民公社。 1979年,增设柴门人民公社。 1980年恢复城关镇。 1983年7月,撤社建乡,城关镇更名会师镇(因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而得名),全县共建乡32个、镇1个。 2000年8月,撤销郭城驿乡,设立郭城驿镇。 2001年9月,撤销河畔乡、头寨子乡,设立河畔镇、头寨子镇。 2005年1月,撤销桃花山、王家庙、塬边、掌里、青江驿5个乡,2005年9月,全县辖6个镇、2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284个村、6个社区、2039个村民小组、29个居民小组。 [6] 2015年,撤销中川乡、汉家岔乡、刘家寨子乡、白草塬乡、大沟乡、四房吴乡、老君坡乡、平头川乡,设立中川镇、汉家岔镇、刘家寨子镇、白草塬镇、大沟镇、四房吴镇、老君坡镇、平头川镇(甘民复[2015]2号)。 调整后,全县辖14个镇、1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7]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6年,会宁辖16个镇、12个乡、284个村、14个社区、2078个村民小组。 [1] [9] 镇:会师镇、郭城驿镇、河畔镇、头寨子镇、甘沟驿镇、太平店镇、中川镇、汉家岔镇、柴家门镇、大沟镇、侯家川镇、刘家寨子镇、白草塬镇、四房吴镇、老君坡镇、平头川镇。 乡:丁家沟乡、新添堡回族乡、党家岘乡、杨崖集乡、翟家所乡、八里湾乡、韩家集乡、土门岘乡、新塬乡、草滩乡、土高山乡、新庄乡。 本级区划名称 本级区划面积 下辖区划详情 本级区划政府驻地 会师镇 1868平方公里 8个社区、8个村、62个村民小组、29个居民小组 枝阳社区 郭城驿镇 3291平方公里 11个村、59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 新堡子 河畔镇 2434平方公里 8个村、76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 宋家河畔 头寨子镇 473平方公里 15个村、98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 头寨子 丁家沟乡 1647平方公里 10个村、88个村民小组 杨家川 新添堡回族乡 218平方公里 13个村、75个村民小组 南马家 中川镇 1383平方公里 10个村、66个村民小组 下中川 侯家川镇 1123平方公里 7个村、62个村民小组 侯家川 党家岘乡 1498平方公里 10个村、89个村民小组 党家岘 杨崖集乡 1628平方公里 12个村、84个村民小组 杨崖集 老君坡镇 1453平方公里 13个村、78个村民小组 老君坡 太平店镇 1399平方公里 12个村、93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 太平店 翟家所乡 1819平方公里 12个村、92个村民小组 翟家所 柴家门镇 2793平方公里 11个村、67个村民小组 柴家门 八里湾乡 1953平方公里 11个村、88个村民小组 八里湾 平头川镇 1383平方公里 9个村、57个村民小组 马芦刺咀 韩家集乡 1887平方公里 8个村、73个村民小组 董家坡 大沟镇 2857平方公里 14个村、90个村民小组 大沟 四房吴镇 2588平方公里 10个村、63个村民小组 南张家 甘沟驿镇 3362平方公里 12个村、87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 甘沟驿 汉家岔镇 3857平方公里 12个村、90个村民小组 汉家岔下庄 土门岘乡 1859平方公里 6个村、34个村民小组 土门岘 新塬乡 2873平方公里 9个村、72个村民小组 刘家沟 草滩乡 2111平方公里 7个村、42个村民小组 草滩 土高山乡 2458平方公里 6个村、40个村民小组 程家塬 白草塬镇 175平方公里 8个村、69个村民小组 北刘家 刘家寨子镇 2973平方公里 12个村、83个村民小组 刘家寨子 新庄乡 3233平方公里 8个村、62个村民小组 新庄子 (表格资料来源于:[1] [10] )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地处北纬35°24′至36°26′、东经104°29′至105°31′之间。 东依静宁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海原县,南与通渭县毗邻,西靠安定区和榆中县,北与靖远县、平川区相邻。 总面积为6439平方公里。 [11] <span unselectable="on" "="" title="" > © 2016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会宁县政府 地质 会宁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土地构造复杂,多以变质岩和花岗岩为基底,其上广泛沉积第三系红层和第四系黄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 [11] 地貌 会宁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峁起伏、沟壑纵横。 全县以祖厉河为基干,分布树枝状沟壑,遍布“V”形深谷。 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便有107公里的沟壑。 总体南高北低,东北角、中西部有海拨2200米的山塬和峰峦。 南部、中部为山地,多属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北部多为川、塬地,为梁峁顶面残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沟谷地阶地貌。 其地貌大体可分: 会宁县地貌 (一)黄土堆积侵蚀长梁、梁峁地貌。 此地貌在县内广泛分布。 梁呈长条形,顶不宽,坡梁长,坡面大,坡度15—25度,多数被现代槽状冲沟切割 ,沟头为“掌地”,在中部有少数呈山间盆地地貌。 侵蚀严重地区,梁峁并存,峁顶面积不大,四周斜坡在10度左右。 峁梁相接者梁身不长,为沟谷深切,黄土堆积较厚。 (二)黄土堆积侵蚀梁峁顶面残塬地貌。 此地貌分布在县境北部祖厉河、关川河两侧,海拔1700—2200米。 有白草塬、扎子塬、李家塬等八塬典型峁顶残塬,塬面坡度平缓,一般在5—10度之间。 塬缘到谷底切割较深,坡面高且陡,塬面为塬地,沟谷为沟坝地。 (三)河谷平塬地貌。 此地貌分布于祖厉河及其支流祖河、厉河、关川河、土门岘河两侧,为宽窄、长短、高低各异的三级河谷阶地,呈树枝状嵌入梁峁丘陵之间。 海拔1400—1800米。 郭城川、城川、甘沟川等七川为典型河谷平原,高出河床1—3米的一级阶地为河滩,宽数米至数百米,为排洪区;高出河滩10—30米的二级阶地为川地,地势平坦,宽数百米至3公里;高出川地10—30米的三级阶地为坪台地,断续分布于川道两边。 阶地多由第四级冲积、洪积物组成,黄土层厚,土质较好。 [11] 气候 会宁县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间,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 全县由南向北分2个气候区,干华家岭至会宁县城间属半干旱区,县城向北至靖远属干旱区。 [12] 水系 会宁县主要河流有祖厉河、葫芦河、清水河等三条。 [12] 祖厉河,黄河上游支流。 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侧。 源出会宁县南华家岭,北流经会宁县、靖远县入黄河。 因流域地层含盐碱较多,水味苦咸,故又称苦水河。 河水含沙量较高。 葫芦河是渭河一条较大的支流,古称瓦亭水、陇水。 因河床狭窄多曲折,形似“葫芦“得名。 发源于宁夏西吉县与海原县交界处的月亮山南麓,向南流经西吉、静宁、秦安, 在天水三阳川与渭河交汇,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 自然资源 编辑 境内的坡缕石(又称凹凸棒石)是甘肃省新发现的世界稀有的非金属矿产资源,该矿石含有以碘(I)硒(Se)为代表的人体所需生命微量元素14种中的12种,以及植物所需微量营养元素6种。 经详细勘察推断其资源量为700多万吨,凹凸棒石平均含量约24%。 境内矿泉水1991年通过国家级鉴定,达到了(GB8537-87)的界限指标值。 该矿泉水年涌出量为7万吨,已开发利用的一处年涌出量为3万吨,资源潜力较大。 [13] (以上数据截至2013年) 人口民族 编辑 唐天宝元年(742年),全县共有4594户,共计26660人。 宋时人口县志无记载。 大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全县有1500户,共计30870人。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全县共有18332户,共计296787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全县共有11932户,共计81859人。 1949年,全县有24961户,共计177857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45822户,共计277111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县74926户、共计425114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共有97490户,共计489301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共有119589户,共计568634人;2009年,全县总户数124371户,总人口58183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54万人。 [14] 2012年末,会宁县有总人口5641万人,按性别分,男291万人,占总人口的516%;女2731万人,占总人口的484%,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655;按户籍性质分,农业人口5085万人,占901%,非农业人口556万人,占99%;按年龄分18岁以下人口占231%,18岁至60岁人口占633%,60岁以上人口占136%。 全县常住人口为5455万人,自然增长率604‰。 会宁县有回族、东乡族、藏族、满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壮族等民族分布。 [14] 经济 编辑 综述 2012年,会宁县实现生产总值459437万元,比2011年增长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381万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147958万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增加值173098万元,增长14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695万元、增长16%,金融业增加值8072万元、增长245%,房地产业增加值14054万元、增长133%。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1:322:377。 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8435元,比2011年增长14%。 财政 会宁县 2012年,会宁县大口径财政收入为15819万元,比2011年增长472%。 全县一般预算收入为9344万元,增长596%。 其中,税收收入5762万元,增长501%;非税收入3582万元,增长771%。 上级补助收入234480万元,增长246%。 全县收入总计达到252174万元,增长268%。 全县财政总支出246366万元,比2011年增长285%,其中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3849万元,增长274%。 金融 201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56505万元,比2011年末增长251%。 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51608万元,增长216%;个人存款余额391665万元,增长25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9587万元,比2011年末增长294%。 [15] 第一产业 会宁是全省杂粮的主产区。 小杂粮主要包括糜子、谷子、荞麦、莜麦、豌豆、扁豆等。 会宁县培育形成了马铃薯、草畜、小杂粮、籽瓜、杏等特色产业,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 [2] 2012年,会宁县粮食总产量达33000万公斤,比2011年增长663%。 其中,夏粮产量47089万公斤,增长61%;秋粮产量282911万公斤,增长096%。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931万亩,比2011年减少644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116万亩,增加00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06万亩,增加006万亩;西瓜种植面积108万亩,与2011年持平;黑瓜籽种植面积1003万亩,减少003万亩。 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977万公斤,比2011年增长221%;水果产量13294万公斤,增长899%;蔬菜产量8218万公斤,增长66%;药材产量6万公斤,增长714%;西瓜产量24215万公斤,增长037%;黑瓜籽产量305万公斤,增长68%;花椒产量191万公斤,与2011年持平。 2012年,会宁县共有林地面积14782万亩,其中当年造林面积245万亩,当年零星植树200万株,当年育苗面积1141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19万亩,成林抚育作业面积369万亩,果园面积累计达到903万亩。 2012年末,全县有家畜存栏1826万头(只),比2011年末增长02%;牛、羊存栏分别为613万头和6249万只,分别比2011年末增长049%和191%。 牛、羊出栏分别为362万头和5905万只,分别比2011年下降398%、增长42%。 猪、鸡存栏分别为2512万头和7346万只,分别比2011年增长622%和45%;猪、鸡出栏分别为2792万头和8548万只,分别比2011年增长453%和46%。 2012年,全县肉类总产量36542万公斤,比2011年增长096%,牛奶产量945万公斤,比2011年增长8%;羊毛产量9667万公斤,增长22%。 禽蛋产量24242万公斤,比2011年增长45%。 [15] 第二产业 2012年,会宁县工业企业及个体户完成工业总产值348520万元,比2011年增长434%,完成工业增加值78944万元,比2011年增长18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72254万元,比2011年增长489%,实现增加值40017万元,比2011年增长221%。 全年生产原煤2412万吨,比2011年下降485%;供电量10936万千瓦小时,增长13%;水泥106万吨,增长211%;机制砖65200万块,增长194%;地毯17300平方米,增长211%;小麦粉168000吨,增长144%;食用植物油8150吨,增长218%;杏仁露9664吨,增长655%;洋芋淀粉61850吨,增长286%;印刷品35650令,增长202%;荞麦挂面4696吨,增长433%;水晶粉丝1420吨,增长168倍;PVC管材15927吨,增长210%;中药饮片12104吨,增长370%;地膜3898吨,增长392%;乳制品11645吨;饲料12575吨;酱油7980吨;醋5320吨。 2012年,会宁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9014万元,比2011年增长249%。 全县共有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建筑企业16户,其中劳务分包企业1户。 资质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7561万元,比2011年增长45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768万平方米,增长91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6万平方米,增长828%,竣工房屋价值35028万元,增长42%。 [15] 第三产业 2012年,会宁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3643万元,比2011年增长181%。 按地域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910万元,增长187%,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543万元,增长175%;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9844万元,增长279%,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1475203万元,增长163%;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82739万元,增长18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0904万元,增长168%。 [15] 交通事业 编辑 312国道、309国道横跨东西;207省道、定会路贯穿南北。 2012年,会宁县全社会投入营运的汽车5367辆,比2011年增长251%,其中客车362辆,与2011年持平,出租车278辆,增长69%,货车4727辆,增长288%。 通公路的村270个,通汽车的村281个。 [15] 社会事业 编辑 科技事业 截至2012,会宁县向省、市组织申报科技项目30余项,登记专利申请19件,专利授权9件,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项,引进示范新品种30个,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65项,扶持发展科技示范户600户。 2012年,会宁县举办了第十二届会宁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有3000多人参加,共征集作品688件,初评入围200件,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项目17项,科学DV作品9项,科学竞赛项目75项,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34项,科技辅导员方案21项,科幻画作品44件。 经过专家的评审,一等奖为62件,二等奖55件,三等奖83件。 全年本级科学技术支出158万元。 [15] 望采纳追问 你这是来扯蛋的吗?赶紧滚。范仲淹是否中过状元高考成绩2009年郎溪中学应届学生普通文理本科达线284人(不含体艺生),其中一本85人。理科600分以上的45人。文科全省前100名2人,全市前5名2人。文科状元:孔雪莹,614分,全市第2名,全省第34名。理科状元:饶德备和宁程洋并列,均为658分。 理科重点班(1班)达一本线35人,达线率70%;达二本线46人,达线率92%;其中600分以上的有29人。本科达线和重点本科达线人数全面超额完成了宣城市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2011年2011年我校高考再创佳绩,应届本科达线493人(含体艺39人),达线率6521%,其中应届一本达线145人(含体艺4人)。全面超额完成市县教体局下达的各项高考任务。理科直升班一本达线率7879%,文科重点班一本达线率4718%,理科普通班本科平均达线率7156%!理科最高分葛雷661分,全市第五!文科有两位同学进入全市前十名,其中蔡睿璇610分,全市第六;陈丹608分,全市第八! 2012年热烈祝贺郎溪中学2012年高考再传捷报,应届本科达线576人(含飞行员2人),在2011年基础上增加83人;其中一本202人,增加57人;应届本科达线为6606%!全面超额完成市县教体局下达的各项高考任务!总分600分以上有61人,高三理(1)班和理(3)班本科达线率100%。理科状元:张飞同学665分,居宣城市第4名。邱哲同学664分,居宣城市第5名。文科状元:岑扬同学638分,居宣城市第9名(以上名次均包含省直管县广德在内)。 2013年郎溪中学2013年高考再传捷报,据初步查分统计,应届本科达线752人,其中一本达线243人,本科达线率为67%,全面超额完成市县教体局下达的各项高考任务!应届高考总分600分以上有12人,其中理科8人,文科4人,理科三个直升班二本以上达线率100%,文科直升班本科达线率100%。应届理科最高分黄国俊同学631分(全省183名),文科最高分蔡子燕同学629分(全省42名)。 2014年郎溪中学2014年高考再传捷报:据初步查分统计,应届一本达线295人,本科以上850人,全面超额完成市县教体局下达的各项高考任务! 应届高考总分600分以上有6人,其中理科4人,文科2人。应届理科最高分戴霞同学621分,被录取上海财经大学,文科最高分梁云同学617分,居全市第6名!录取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郎溪中学高二年级直升部理(1)班伍航同学被录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院少年班,陈誉亚同学被录取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少年班)。历史上的唐伯虎有哪些成就(1015年)登进士第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諡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苏州吴县人(现江苏苏州)。生於徐州,隔年(990年)父亲不幸逝世,母亲谢氏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范仲淹后来在长白山上的醴泉寺读书,每天只煮一锅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范仲俺知道自己身世之后,便辞别母亲,一个人去南京念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进士第,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接著把母亲接回来赡养。在宋仁宗亲政时期担任右司谏一职。1038年西夏李元昊的叛乱中,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协助夏竦平定叛乱。庆历三年(1043年)七月升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夏军私相告诫说:「小范老子(范仲俺)胸中有数万甲兵,不像大范老子(范雍)好欺负。」庆历三年(1043年)与富弼、韩琦等人组成政治小集团参与政治改革。提出了「明黜陟、均田赋、修武备、减徭役」等十项改革建议,就是史上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当时所谓「庆历之治」的推动者之一,形成了宋代官僚的风范。后因为遭到嫉恨朋党的夏竦的反对,被贬为地方官,辗转於邓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於徐州。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欧阳修尝称渔家傲为「穷塞外之词」(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著作为《范文正公集》。范纯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当过宰相。状元是中国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荣誉,是在最后一关考试(唐朝时的省试,宋以后的殿试)中,得到进士第一名的名称。状元亦称鼎元、殿元。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的状元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为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状元刘春霖,1300年来共计状元504人(若包括辽朝18人、金朝15人、大西国(张献忠)1人、太平天国14人,共计552人)。另外也指武举中的第一名,称为武状元。状元这名称跟榜眼、探花一样,其实都是社会上习惯使用的称呼。在官方正式发放的「金榜」之上,只会称之为「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和「一甲第三名」。中国历史上很多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很多都是进士出身,却不见得特别多是状元。在理论上,状元应是在殿试中考对策表现最出色的,但事实上很多时都并非如此。宋代以后,定殿试名次的权力在皇帝手上。但定出谁是状元却不一定全以考生作答的内容作准则。历史上经常有因为考生的名字、外貌、籍贯等等因素改变金榜的排名。清朝的皇帝更习惯以试卷的书法定出高下,对策的内容反而成为了其次。(参看以名取人)如今,人们也喜欢称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中,在所在的省份取得文科或理科第一的学生为高考状元。香港亦有称中学会考九科优等或十科优等者为「九优状元」或「十优状元」。唐朝的状元武德五年(622年):孙伏伽 开元九年(721年):温彦博 宋朝的状元蔡京 文天祥 明朝的状元洪武四年(1371年):吴伯宗(?-1384年,江西金溪县人) 洪武五年(1372年):朱善(1340年-1413年,江西丰城县人) 洪武十八年(1385年):丁显(1367年-?,福建建阳县人)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任亨泰(?-?,湖广襄阳人)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皇观(1363年-1402年,南直隶池州府贵池县人)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张信(?-1397年,浙江定海人) 洪武三十年(1397年):陈进士(?-?,福建福州府闽县人) 洪武三十年(1397年)夏榜:韩克忠(?-?,山东武城人) 建文二年(1400年):胡广(1369年-1418年,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 永乐二年(1404年):曾棨(1372年-1432年,江西永丰人) 永乐四年(1406年):林环(?-?,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 永乐九年(1411年):萧时中(?-?,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人) 永乐十年(1412年):马铎(1366年-1423年,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 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循(1385年-1462年,江西泰和人) 永乐十六年(1418年):李骐(1378年-1425年,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增鹤龄(1383年-1441年,江西泰和人)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邢宽(?-1454年,南直隶无为州人) 宣德二年(1427年):马愉(1395年-1447年,山东临朐人) 宣德五年(1430年):林震(?-?,福建长泰人) 宣德八年(1433年):曹鼐(1402年-1449年,北直隶宁晋县人) 正统元年(1436年):周旋(1395年-1454年,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人) 正统四年(1439年):施盘(1417年-1440年,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正统七年(1442年):刘俨(1394年-1457年,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 正统十年(1445年):商辂(1414年-1486年,浙江淳安人) 正统十三年(1448年):彭时(1416年-1475年,江西安福人) 景泰二年(1451年):柯潜(1423-1473年,福建莆田人) 景泰五年(1454年):孙贤(河南杞县人,1423-1477) 天顺元年(1457年):黎淳(湖广华容人,1423-1492) 天顺四年(1460年):王一夔(江西新建人,1425-1487) 天顺八年(1464年):彭教(江西吉水人,1438-1480) 成化二年(1466年):罗伦(江西永丰人,1431-1478) 成化五年(1469年):张升(江西南城人,1422-1517) 成化八年(1472年):吴宽(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1435-1504) 成化十一年(1475年):谢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1449-1531) 成化十四年(1478年):曾彦(江西泰和人,1425-?) 成化十七年(1481年):王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1446-1522) 成化二十年(1484年):李旻(浙江钱塘人,1445-1509)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费宏(江西铅山人,1468-1535) 弘治三年(1490年):钱福(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人,1461-1504) 弘治六年(1493年):毛澄(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1460-1523) 弘治九年(1496年):朱希周(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1473-1557) 弘治十二年(1499年):伦文叙(广东南海人,1467-1513) 弘治十五年(1502年):康海(陕西武功人,1475-1540) 弘治十八年(1505年):顾鼎臣(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1473-1540) 正德三年(1508年):吕柟(陕西高陵人,1479-1542) 正德六年(1511年):杨慎(祖籍江西庐凌,徙居四川新都,1488-1559) 正德九年(1514年):唐皋(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舒芬(江西进贤人,1484-1527) 正德十六年(1521年):杨维聪(顺天固安人,1500-?) 嘉靖二年(1523年):姚涞(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1537) 嘉靖五年(1526年):龚用卿(福建怀安人,一作福清人,1500-1563) 嘉靖八年(1529年):罗洪先(江西吉水人,1504-1564) 嘉靖十一年(1532年):林大钦(1512年-1545年,广东潮州府海阳县人) 嘉靖十四年(1535年):韩应龙(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1498-1536) 嘉靖十七年(1538年):茅瓒(浙江杭州府钱塘人,1499—?) 嘉靖二十年(1541年):沈坤(南直隶太和人,祖籍昆山,1507-1560)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秦鸣雷(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人,1518-1593)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人,1510-1584)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唐汝楫(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人,1513—?)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陈谨(福建福州府闽县人,1525-1566)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诸大绶(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1523-1573)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丁士美(南直隶淮安府清河县人,1521-1577)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申时行(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1535-1614)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范应期(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1527-1594) 隆庆二年(1568年):罗万化(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1536-1594) 隆庆五年(1571年):张元忭(祖籍四川绵竹,徙居浙江绍兴府山阴县,1538-1588) 万历二年(1574年):孙继皋(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1550-1610) 万历五年(1577年):沈懋学(南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人,1539-1582) 万历八年(1580年):张懋修(湖广江陵人,1555-1634) 万历十一年(1583年):朱国祚(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1559-1624) 万历十四年(1586年):唐文献(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1549-1605) 万历十七年(1589年):焦竑(江宁人,1541-1620) 万历二十年(1592年):翁正春(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1553-1626)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朱之蕃(南京人,世居山东荏平,后附南直锦衣卫籍。1561-1626)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赵秉忠(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1574-1626)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张以诚(南直隶松江府青浦县人,1568-1615)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杨守勤(浙江宁波府慈溪县人,1566-?)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黄士俊(广东广州府顺德县人,1577-1661)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韩敬(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1580-?)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周延儒(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1593-1644)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钱士升(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1575-1652)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庄际昌(福建永春人,1584-1629) 天启二年(1622年):文震孟(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人,1574-1636) 天启五年(1625年):余煌(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1651) 崇祯元年(1628年):刘若宰(南直隶安庆府怀宁人,一作潜山人,?-?) 崇祯四年(1631年):陈於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 崇祯七年(1634年):刘理顺(河南杞县人,1582-1644) 崇祯十年(1637年):刘同升(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1587-1646) 崇祯十三年(1640年):魏藻德(顺天通州人,1605-1644)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杨廷鉴(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人,?-?) 清朝的状元清朝一共进行科考112科,以下是清朝状元的列表:顺治三年(1646年):傅以渐(1609年-1665年,山东东昌府聊城县人) 顺治四年(1647年):吕宫(1603年-1664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顺治六年(1649年):刘子壮(1609年-1653年,湖北黄州府黄冈县人) 顺治九年(1652年)满榜状元:麻勒吉(?-1689年,满洲正黄旗人) 顺治九年(1652年)汉榜状元:邹忠倚(1623年-1654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顺治十二年(1655年)满榜状元:图尔宸(?-?,满洲正白旗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孙承恩(1619年-165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顺治十六年(1659年):徐元文(1634年-1691年,江苏苏州府昆山县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苏镇江府溧阳县人) 康熙三年(1664年):严我斯(1629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今湖州市)人) 康熙六年(1667年):缪彤(1627年-169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康熙九年(1670年):蔡启僔(1619年-1683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韩菼(1637年-170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彭定求(1645年-171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人) 康熙十八年(1679年):归允肃(1642年-1689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蔡升元(1652年-1722年,浙江湖州府德清县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陆肯堂(1650年-1696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沈廷文(?-?,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 康熙三十年(1691年):戴有祺(?-1711年,江苏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区)人)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胡任与(?-1704年,江苏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市)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李蟠(?-?,江苏徐州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汪绎(1671年-1706年,江苏苏州府常熟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王式丹(1645年-1718年,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人)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王云锦(1657年-1727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赵熊诏(1663年-1721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王世琛(1680年-172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王敬铭(1668年-1721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人)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徐陶璋(1674年-1738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籍昆山)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汪应铨(?-?,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康熙六十年(1721年):邓中岳(?-?,山东东昌聊城人) 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於振(?-?,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 雍正二年(1724年):陈德华(1696年-1779年,直隶安州(今河北安新)人) 雍正五年(1727年):彭启丰(1701年-1784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雍正八年(1730年):周澍(1684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雍正十一年(1733年):陈倓(1695年-1739年,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 乾隆元年(1736年):金德瑛 (1701年-176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乾隆二年(1737年):於敏中(1714年-1779年,江苏镇江府金坛县人) 乾隆四年(1739年):庄有恭(1713年-1767年,广东广州府番禺县人) 乾隆七年(1742年):金甡(1702年-178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乾隆十年(1745年):钱维城(1720年-1772年,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梁国治 (1723年-1786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中塘(今属上虞)人) 乾隆十六年(1751年):吴鸿(1725年-1763年,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秦大士(1715年-1777年,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人) 乾隆十九年(1754年):庄培因(1723年-1759年,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蔡以台 (?-?,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毕沅(1730年-1797年,江苏太仓州镇洋县人)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王杰(1725年-1805年,陕西同州府韩城县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秦大成(1720年-1779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张书勋 (?-?,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陈初哲(1736年-1787年,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黄轩(?-?,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金榜(1735年-1801年,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乾隆四十年(1775年):吴锡龄 (?-1776年,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戴衢亨(1755年-1811年,江西南安府大庾县人)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汪如洋(1755年-1794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钱棨(1734年-1799年,江苏苏州府长洲县人)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茹棻(1755年-1821年,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致光(?-1828年,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胡长龄(1758年-1814年,江苏通州(今南通)人)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石韫玉(1755年-1837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潘世恩(1770年-1854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乾隆六十年(1795年):王以衔(1761年-1823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嘉庆元年(1796年):赵文楷(1761年-1801年,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 嘉庆四年(1799年):姚文田(1758年-1827年,浙江湖州府归安县人) 嘉庆六年(1801年):顾皋(1763年-1832年,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人) 嘉庆七年(1802年):吴廷琛(1773年-1844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嘉庆十年(1805年):彭浚(1769~1833年,湖南衡山县人) 嘉庆十三年(1808年):吴信中(?-?,祖籍安徽休宁,寄籍江苏苏州府吴县) 嘉庆十四年(1809年):洪莹(?-?,安徽徽州府歙县人) 嘉庆十六年(1811年):蒋立镛(1782年-1842年,湖北天门人) 嘉庆十九年(1814年):龙汝言(?-1838年,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人)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吴其浚(1789年-1847年,河南固始县人)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陈沆(1785年-1826年,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巴河人)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陈继昌(1791年-1849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道光二年(1822年):戴兰芬(1781年-1833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寄籍安徽天长县) 道光三年(1823年):林召棠(1786年-1873年,广东吴川县人) 道光六年(1826年):朱昌颐(1784年-1855年,浙江嘉兴府海盐县人) 道光九年(1829年):李振钧(1794-1839年,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恩科:吴钟骏(1798年-1853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道光十三年(1833年):汪鸣相(1794年-1840年,江西九江府彭泽县人) 道光十五年(1835年):刘绎(1798年-1879年,江西永丰人) 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鸿年(1805年-1885年,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 道光二十年(1840年):李承霖(1808年-1891年),江苏镇江府丹徒县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龙启瑞(1814年-1858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孙毓桂(山东济宁人)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萧锦忠(?-?,湖南长沙府茶陵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张之万(1811年-1897年,直隶南皮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陆增祥(1815年-1882年,江苏太仓人)。 咸丰二年(1852年):章鋆(1820年-1875年,浙江宁波府鄞县人) 咸丰三年(1853年):孙如仅(山东济宁州人) 咸丰六年(1856年):翁同龢(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咸丰九年(1859年):孙家鼐(1827年-1909年,安徽寿州人) 咸丰十年(1860年):钟骏声(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人) 同治元年(1862年):徐郙(1836年-1908年,江苏太仓州嘉定县人(今属上海市)) 同治二年(1863年):翁曾源(1834-1887年,江苏苏州府常熟县人) 同治四年(1865年):崇绮(-1900年,原为蒙古正蓝旗人,后改为满洲镶黄旗)。 同治七年(1868年):洪钧(1839-1893年,江苏苏州府吴县人) 同治十年(1871年):梁耀枢(1832年-1888年,广东广州府东莞人,广东顺德杏坛人) 同治十三年(1874年):陆润庠(1841年-1915年,江苏苏州府元和县人) 光绪元年(1875年):张謇(江苏通州人) 光绪二年(1876年):曹鸿勋(1848年-1910年,山东潍县人) 光绪三年(1877年):王仁堪(1848年-1893年,福建福州府闽县人) 光绪六年(1880年):黄思永(1842年-1914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宁县人,寄籍江苏江宁府江宁县(今南京市)) 光绪九年(1883年):陈冕(1859年-1893年,祖籍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寄籍顺天府宛平县(今北京)) 光绪十二年(1886年):赵以炯(1857年-1907年,贵州贵阳青岩镇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建勋(1848年-1913年,广西桂林府临桂县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吴鲁(1845年-1912年,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刘福姚(?-?,祖籍江西庐陵,寄籍广西桂林)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骆成骧(四川省资中县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夏同和(麻哈州高梘(原名狮山)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王寿彭(山东潍县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刘春霖(直隶肃宁人) 主要成就 绘画 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单就题材来看,唐寅的画作主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写意画等。 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另一方面,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虚阁晚凉图》、《杏花茅屋图》等。 唐寅人物画写实功力较强,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明画录》评他的人物画“在钱舜举下,杜柽(杜堇)居士上”。其仕女画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条劲细,敷色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如《王蜀宫妓图》。工笔重彩,以“三白法”染仕女面部,突出宫女的浓施艳抹。衣纹用细劲流畅的铁线描,服饰施以浓艳的色彩,显得绮罗绚烂。把宫妓们竞相装扮,斗绿争绯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入微,为唐寅仕女画的优秀之作。另一种是脱胎自南宋院体,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由工丽变为简逸。代表作品有《秋风纨扇图》以及《李端端图》等,把宋代李公麟行云流水描和颜辉折芦描参合使用,画面富有韵律感。 唐寅水墨写意花鸟,墨韵明净、格调秀逸洒脱而富于真实感。代表作为《枯槎鸲鹆图》,构图用折枝法,枯木枝干由右下方向上弯曲伸展,枯笔浓墨,苍老挺拔。以积墨法画一只栖于枝头的八哥,秃笔点叶,一两条细藤,数笔野竹。右上角题诗为:“山空寂静人声绝,栖鸟数声春雨馀。” 以书法人画,以写代描,笔力雄强,造型优美,笔墨疏简精当,行笔挺秀洒脱。《雨竹图》,画面以二组浓叶为主枝,后出淡叶,再出叶数笔以相呼应,叶均向下急趋,一派雨打竹叶之势。 另有《墨梅图》、《风竹图》、《临水芙蓉图》、《杏花图》等。 书法 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诗册》。 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依据文献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大体上说,其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 《自书词》卷,明,唐寅书 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氏影响,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书法亦俱从赵孟頫入手,均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寅的《高人深隐图》上款字,就极似文征明。 第二时期是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无奈藉诗文、书画谋生,其时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岁时的《落花诗册》。 落花诗册-影印 (10张) 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唐寅正值壮年,居住在桃花庵,专心从事诗文书画,创作达到顶峰。其时书法重又归返赵孟頫,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这类风格作品甚多,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岁的《七言律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0余岁的《山路松声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和《行书三绝卷》(丁念先藏)等作品,均呈赵孟頫与李邕相融合的面貌。 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进一步看透世事,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岁以后作的《西洲话旧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款题、《看泉听风图轴》(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题等。 文学 唐寅诗文以才情取胜。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丽,有六朝骈文气息。泄题案之后,多为伤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气,情真意挚。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600余首。诗集中有为歌妓而作者,如《花酒》、《寄妓》、《哭妓徐素》、《代妓者和人见寄》、《玉芝为王丽人作》等。陈继儒《太平清话》记:“唐伯虎有《风流遁》数千言,皆青楼中游戏语也。” 是书已失传,无以为证。 除诗文外,唐寅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考航空大学未被录取怎么办
上一篇
12-09
浙江大学录取电话是多少
下一篇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