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学录取梯度多少

我要睡了,答了一天的问题了,这个全省通用的给你做参考,若还有不懂的明天问我。2013年高考填报志愿常见问题(常识普及) 1如何为志愿填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是搜集院校资料,了解招生政策,熟悉有关规定,了解院校招生章程;  二是查询有关...
我要睡了,答了一天的问题了,这个全省通用的给你做参考,若还有不懂的明天问我。2013年高考填报志愿常见问题(常识普及) 1如何为志愿填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是搜集院校资料,了解招生政策,熟悉有关规定,了解院校招生章程;  二是查询有关院校、专业近几年在各批录取分数和录取考生的位次情况;  三是了解今年在本省市招生的学校、专业、人数;  四是了解自己平时成绩、模拟成绩在全省、市的位次;  五是了解本人体检结果,填报需要避开所限的学校、专业。  2如何减少志愿填报的撞车现象?  一是考生应量体裁衣,根据自己平时成绩、模拟成绩的位次,对照往年各学校专业录取分数情况、位次情况;  二是注意填报时留有余地;并注意体检结果避开限报专业;  三是特别注意有的学校招生“大小年”现象,详细分析近年录取资料;  四是注意预报志愿后,考区、中学反馈的信息,如果出现扎堆现象,需要调整所报志愿。  3如何避免高分低录甚至落榜?  应坚持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找准自己的位置;2所填志愿拉开档次;3冷门与热门学校专业相结合;4省内与省外院校相结合;5避开体检结果所限学校、专业;6各批次学校志愿、专业志愿填满,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4录取批次是如何划分的?  教育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规定:“各省级招委会要根据本地区招生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高校录取批次。同一高校同一学历层次的招生计划原则上应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如确有必要,经高校与有关省级招办协商一致,可以将同一高校的不同专业安排在属于同一学历层次的不同批次录取;但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同一学历层次的全部招生计划,在同一省(区、市)须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并执行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同学费标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应与本校在同一地区招生的其他专业安排在同一批次录取。高校被安排的录取批次与上一年度有变化的,省级招办应事先与高校协商一致后,再向社会公布。”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各省市招委会从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兼顾考生利益的出发点,一般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批次:  本科提前批:具有特殊要求的院校专业。一般是指军事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含政法类院校的公安类专业)、体育院校(含综合性大学的体育专业)、艺术类院校或专业,以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外交学院等部分院校。有些高校的小语种专业也放在提前批。  本科第一批: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院校、部省共建的原部委所属重点高校、经批准参加本批录取的高校(专业)。  本科第二批:一般为省属的非重点本科院校。  本科第三批: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高校等。  专科第一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专科院校以及本科院校的专科专业。  专科第二批: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专科(高职)院校等。  批次划分由省招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规定,考生可查阅本省的招生规定,根据自身情况和当年高校招生专业目录,按高校(专业)所在录取批次顺序填报志愿。如果考生不愿或不适合填报某些批次,可以不填该批志愿。  5有的学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这些有什么区别吗?  同一学校有一本、二本,一般只是专业不同,有的学习所在校区也不同,师资、教育设备环境、办学质量及发毕业证书区别一般不大,详情请咨询高校招办。而三本一般为独立学院,所发文凭是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质量也不同。请关注招生院校的名称究竟是××大学,还是××大学××学院,后者一般是独立学院。关于大学的性质,在其《招生章程》中会有明确说明。  6如果填报了提前批,但未被录取,那会对其他批次的录取构成影响吗?  高校招生是分批次进行录取的,前一批次未被录取,不会影响后一批次志愿的录取。  7什么是学校分数级差?什么是专业分数级差?  学校志愿分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院校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级差为2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600分,那么,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就为620分。第一志愿生源充足而且规定了志愿级差的院校,省招办按投档比例投完第一志愿考生档案,再按院校提出的志愿级差将第二志愿且分数在级差之上的考生档案投放给学校,由学校审核录取。  部分高校在分配专业时规定了专业级差,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一学校规定专业级差为4分,学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成绩减去4分后,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确定专业。部分没有规定专业级差的学校,在分配专业时,有的采取志愿优先的原则,即首先满足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有的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优先录取分数高的考生。  8考生如何避免被退档?  高校退档的主要理由:总分偏低;单科成绩低;身体条件受限;专业不服从调剂等。  为避免退档,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  二是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  三是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  四是选择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9“平行志愿”是怎么回事?  所谓平行志愿,即指采用平行志愿录取投档,考生在同一位置所选的A、B、C、D等志愿之间是平行关系。即改以往的“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将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  举例而言,假设第一志愿里设有A、B、C、D四个平行院校志愿。考生依次填报后,录取时首先将考生档案投到考生填报的A学校;如成绩不够,则将考生档案投到B学校;若符合B院校的投档条件,就不再向C和D院校投档。在这个过程中,考生不会因为将B学校放在了自己志愿填报的第二位置而受到B学校的“歧视”,而是和其他在第一位置填报B学校的考生一样竞争,达到投档线就可以顺利投档。依此类推,只要被检索的院校中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校投档。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的投档过程,投档后由院校决定录取与否。  如果只是第二志愿属于平行志愿(即小平行或部分平行志愿),则在在第一志愿投档结束后,首先将同一批次线上的“自由可投"的考生按照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后依次检索每个考生的志愿,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对单个考生而言,根据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中的院校志愿顺序,投档到有计划余额且排序相对在前的院校。  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实行的平行志愿方式并不一致,有的省市是在所有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有的省市则只在某一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有的省市只在每批次的第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因此有所谓的“大平行”、“小平行”之说。但无论是哪种平行志愿,其所依据的方法和原则是一致的,考生只需按照平行志愿的规则,结合自身实际填报志愿即可。  10平行志愿有哪些风险?  相对顺序志愿填报方式而言,平行志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志愿填报风险,但平行志愿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  其一,现行录取体制是提档比例在100%—120%之间,投档人数多于录取人数。如某高校提档比例为102%,则被提档的100名考生中,肯定有2人面临退档风险,分数越接近投档线的考生风险越大。(假设学校不增加计划)考生一旦被退档,由于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不补充投档,被退档考生只能参加该批次征求志愿和降分征求志愿投档。有的省试行平行志愿100%的投档,还有一些高校承诺提档不退档,这些都降低了考生被退档的风险。  其二,由于考生对自身实力估计过高,高考成绩未能达到填报的所有平行志愿高校的投档线,根本不会被投档,录取与否也就无从谈起。  其三,考生虽然达到了学校的投档分,却没有达到所报的专业分,而又不服从专业调剂,那么依然不能被录取,而同时其他几个平行校的投档已经结束,考生依然有落选的风险。  其四,各平行志愿高校间没有梯度,投档成功率会下降。  一些省市在实行平行志愿后,考生投档后被退档的理由,主要是高考总分低、专业不服从调剂、单科成绩不符合要求、体检不合格等。  11同意调剂专业是什么含义?是否会被调到该校未在本省投放计划的专业?  由于考生填报专业志愿不均衡,专业录取生源冷热不均,有的专业出现计划空额,有的专业考生爆满。高校为完成国家招生计划,需要将志愿专业落选考生调拨到招生不满的专业。所以填报志愿时设计了“服从专业调剂”栏,由考生选择。“服从专业调剂”意味着该院校在本省该批招生的任何专业都可被录取,但不会被调到该校未在本省投放计划的专业。  12什么叫“只招有专业志愿考生”?  “只招有专业志愿考生”是指学校某一专业只招收填报本专业志愿的考生,不招收未填该专业志愿的。即使考生“服从专业调剂”,也不会被调剂到这些专业。  13何谓征集志愿?填报时注意什么?  征集(征询)志愿是指在每一批次录取结束之后,省级招办将录取未满额的院校和余缺计划数向社会进行公布,供尚未被录取并达到分数要求的考生进行选报。征集志愿填报须注意以下五点:  (1)达到分数要求且未被录取的考生才能填报;  (2)考生要注意及时了解省级高招办公布尚未完成招生计划院校的余缺信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填报,逾期则不能再填报;  (3)参加征集志愿填报的考生按规定选报院校志愿和院校服从调剂志愿。  (4)考生选报征集志愿时要考虑避免再次出现“扎堆”落选的问题。  (5)考生要谨慎选择,如考虑所报院校剩余的专业自己能否接受,一旦被录取就不能退档调换。  14普通高校招生对往届生有何限制?  近几年来,往届生不能报军事院校、国防生、飞行、乘务专业、国际关系学院、电子科技学院等。考生要以当年高校《招生章程》、《招生专业目录》等为准。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广东高考录取规则  能走多远走多远  不知道那些选择在省内读大学的孩子,有多少是出自自己的选择。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的阅历有助于一个人快速独立地成长。对于这个话题,我的观点是:能走多远走多远。  现在开始上大学的孩子,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独生子女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家长爱护太多,欠缺独立生活能力。笔者单位有个来实习的大四女学生,每在市内有外出采访任务,需要自己抵达,十次有五次无法独立抵达,甚至还需打电话让妈妈开车接送,妈妈居然也甘之如饴,让我们这些“老大学生”大跌眼镜。这样的状况在“90后”中恐怕不在少数。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我们的孩子,被过度地保护,正在逐渐失去独立生活工作的能力。在外省上大学,每次寒暑假辗转乘车,每个周末彻底融入同龄人生活,可以有效锻炼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走向社会的勇气。  在外省上大学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江门,地处广东一隅,不通铁路,不通飞机,有个别在江门土生土长的年轻人甚至没见过火车是什么样子。广东属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派文化相比,有着独特的个性。在岭南文化浸*中长大的孩子,如果不趁这时候跳出本土文化,去接触北方各种优秀文化,还有什么机会可以深刻了解另一种或另外多种文化文化的体味,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文化游”是体会不到其中三味的,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在冲击中在对比中才能了解到另一种文化的特点,而这时,再回首看自己的本土文化,会有不一样的深度与感受。  刚上大学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让他有机会拥有一种开阔的视野至关重要。如果有可能,把孩子送得远一些,再远一些,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我们的孩子会独立,会成熟,会长大,会拥有一双击流中水的雄鹰的翅膀!(灼灼)  大胆地向远方出发吧  我的家乡在中国地图的东北端。当年填报大学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把目光投向远方。我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离开,到远方,到更远的远方。最终,我如愿以偿地来到祖国的南部读书。  那真是漫长的旅途!坐着火车辗转穿越三个晨昏,才能到达目的地。  可是至今想来,我一点也不后悔。  永远都记得第一次坐上火车离开家门。我拿着地图,对着京哈、京广线的站名,一个一个数下去。到站了,就下去蹓一圈,把地图上的名字变成脚下的土地。也是在这一次,我真正明白了,中国真大,故乡与外面的世界真不同!  然后,在异乡生活了4年,在家乡与大学之间的铁轨上横越了8次。对于南方、南人,北方、北人,有了更深的体悟,对于地域、文化、风俗,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知道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的差异很大,人的差异很大。这个世界是一个多元的存在。同时,我也知道,我的眼睛“宽”了,我的心“广 ”了,我的目光不再“惊慌”了。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说,离开本土文化,对于一个年轻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读大学,如果只为了读一个专业,找一份工作,其实在哪里读都大同小异。从经济的角度看,在家乡或许更好,可是读大学,真的只是为了这些吗  绝对不然!  读大学,当然为了继续深造,可是我们还需要在大学中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休息,学会思考,逐渐建立人生目标。到省外读书,生活在一个异文化环境中,这无疑有助于增加一个年轻人内心的深度和厚度,全方位地提升素质。  所以,当你有条件到省外上大学,就大胆地向远方出发吧!外面的世界会让你更精彩! (闲云)  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  到底去省外上大学好,还是在省内呢其实,对于广东省以外的高考考生来说,这个话题真的不足以拿出来讨论。为何在广东省,这个话题能这么煞有介事拿出来讨论呢笔者认为,这与广东人的本位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个很搞笑而又很幼稚的笑话。一位“80后”的女生,生于江门,长于江门,连念大学也在江门。这女孩也算个新新人类,可是提及外面的世界,她竟然无知得可怕。她的男友是江浙一带人,某次跟着男友回老家,回来后她大发感慨:想不到有比广东还要发达的地方啊!笑话归笑话,却真的很能说明一个问题:广东人的眼光太短浅了。  不可否认,广东曾经是老大,经济发展走在全国最前沿。况且不去论今日广东发展之态势,且去看看外面世界的迅猛发展吧。君不见,改革开放30周年来,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之迅猛,足以令广东刮目相看。  所以,笔者认为:如果广东生源的大学生们能有机会,不妨走出去看看。走出去的好处也着实多多,一是可以看看外面的繁华世界,受受“刺激”;二是有机会让习惯了一口白话闯天下的广东人,能够“镀镀金”,早日在区域内实现全面“推普”。此外,考生能够借着上大学的机会,远离父母,外出闯闯,这对于习惯了父母保护的“90后”一代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笔者并不是建议高考考生刻意根据省内还是省外的区分来选择大学。其实,只要是合适的大学,管他省内省外又何妨呢(易心)  只要够优秀不妨出去读  高考结束后,我市考生大多数热衷于进入本省的高校就读。其实这种现象不仅广东存在,外省也一样。笔者的外甥女,今年考大学,她母亲就给她报了本省的一所二类大学。问及原因,她说:“今年我的专业课考得一般。我想去的那所外省学校在河南只招几个名额,担心考不上,还是求稳吧。”  想想也是,考生及家长,多半是经过综合考量,才决定填报省内还是省外高校的。  在本省读大学,利的一面当然很多:第一,广东省高校招收本省名额较多,容易被录取一些。第二,现在的孩子多半都是独生子女,在本省上大学,孩子可少受一些苦。第三,现在的孩子就业,很多要看家长的本事。在本省,家长多少还有点人脉关系,如果孩子独自到外省闯荡,家长担心其将来难以找到好工作。第四,在本省读大学,显然更经济一点。  但正所谓有利就有弊,如果你的孩子很优秀,那么在哪里读书更适合其发展,就应该成为问题的核心。如果孩子有本事考到国外,或者中国北方的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一流高校,你会因为高投入而放弃让他去就读吗显然多数家长,都会咬紧牙关支持孩子实现梦想,而且,北方一些大学有很多名师,这是广东省内的很多大学无法企及的。  有些孩子很懂事,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报名时会主动选择本省的大学,或者对自己的理想“分步走”,我把它称作“曲线救学”。昨天,笔者和外甥女交流这个问题时,她就说:“我本科在省内读,锻炼一下自我管理和勤工俭学的能力。如果能读研,就一定考到外省去读。”(凡雨)  去省外上大学好  笔者认为,假如考生成绩拔尖,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应首选省外的名牌大学。相反成绩一般,家庭经济拮据的,选择离家较近的省内院校也是可以理解的。一般来说,省内院校的学习成本相对较低,况且,省内也不乏全国著名大学。  但总的说来,笔者认为,还是在省外上大学好,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省外上大学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更能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处理事务能力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这样以后会更受用人单位青睐。有人说,“在外省身边连个讲广东话的人都没有,很难融入外地人的圈子”,我觉得这是不成立的。  笔者大学的一个同学就是广东潮州的,在大学期间,他学说重庆话很地道,连重庆本地人都以为他是重庆人。据笔者所知,在外省就读的广东学生大多数都能与外省学生相处融洽,不能融入外地人的圈子只是个别人的自身问题。这也恰恰反应了这些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  很多考生认为在本省地读大学后,在本省找工作会比较容易,所以放弃报考外校。其实,随着招聘的开放性和人才的流动性,省内各企业的招聘越来越倾向于全国招聘,大企业甚至对外省名校毕业的学子更加青睐。 (杨枫)这个可能性真的不大,因为一般好的大学都是在第一组志愿就能招满人了,如果你后面几组志愿都是较好的大学的话,那么你的希望真的不大。举个例:如果你上了二本分而不上一本分,第一是深大,后面是报了像韶关学院、茂名学院、梅州学院的话还好,深大不上还可以上那些,但是如果后面是报了广大那就真的玩完了。如果你家经济条件好的话,我建议你去读个好点的三本,因为韶关学院、茂名学院、梅州学院这些真不怎么样!好像广东省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都是不错的,前者是三本10位左右,后者是三本前三的!!你自己考虑一下吧!!

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high/56075.html

() 0
上一篇 12-02
下一篇 12-02

相关推荐

  • 大学没录取大专可以录取吗

    可以,但基本都不会录取,我国高考志愿填报采用的是投档线机制,考生只有达到本科线才能被系统保留征集本科志愿的权利,接着根据分数是否达到学校最低投档线来判断是否录取,否则会被系统自动筛查排除。如果考生知道自己没有达到本科线却执意要报考本科院校,

    2025-01-18 17:10:04
    246 0
  • 英国大学录取要求查询

    英国??阿斯顿大学最新录取要求英国留学-约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录取要求一、电子工程学院简介Electronic Engineering Grauate School约克大学的电子工程以国际知名的研究,优良的设施和优秀的学生和员工为基础。

    2025-01-18 16:45:01
    974 0
  • 高考专科和本科填报志愿

    每一年的高考填志愿本科和专科不是一起报的,一般先填本科专业,等本科院校录取完成之后,再进行专科的填报。因为如果高考的分数上了填报学校的分数线,那么就会被改学校录取,就不需要再填报了。欢迎大家阅读本文,关注本站即可获取更多精彩资讯!可以同时填

    2025-01-18 15:45:01
    909 0
  • 河海大学2024录取时间

    2024年河海大学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MPA、工程管理专硕(MEM)、MBA、金融专硕(MF)、MPAcc、电子与信息、社会工作(MSW)、图书情报(MLIS)、环境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材料工程、项目管理、水利工程、新闻与传播(MJ

    2025-01-18 14:40:06
    36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