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4sh.com/high/51668.html
悲剧发生在9月19日上午,因为担心没完成作业遭罚站,江西九江市赛阳中心小学的3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相约跳楼自杀,现3位学生正在医院接受急救。(9月20日南海网)——这个新闻让很多家长看了心惊肉跳。今天我单位的小G就连说几次太恐怖了,恐怖的不...
悲剧发生在9月19日上午,因为担心没完成作业遭罚站,江西九江市赛阳中心小学的3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相约跳楼自杀,现3位学生正在医院接受急救。(9月20日南海网)——这个新闻让很多家长看了心惊肉跳。今天我单位的小G就连说几次太恐怖了,恐怖的不是新闻,是他那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看了之后问她,妈妈,自杀了以后真的可以不用写作业了吗? 小G的儿子成绩很好,但也不爱写作业,几乎每天在小G的督促下写完作业的,每到晚上他儿子在作业前黏黏糊糊磨磨唧唧,小G必定用明天交不了作业要挨老师的批评或惩罚来吓唬儿子,在这样的威逼下,儿子还是能够完成作业但显得很不情愿,总是说我会的为什么要我写这么多遍。自他儿子看了这条新闻后,是不是以后这种“威逼”就没有用了呢?自杀以后就可以不写作业了嘛! 孩子写不完的作业具有中国特色,因为作业写不完害怕老师的惩罚而集体自杀也具有中国特色,孩子集体自杀后的评论更具中国特色。有的评论认为应该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要让孩子知道他自杀了以后他的父母怎么办?显然评论者没有看到其中一个女孩还安排好了自己弟弟后去自杀的,难道她不热爱生命,不热爱父母?有的认为孩子太脆弱,没有吃苦精神,日本孩子读书比我们的孩子还辛苦呢!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吃苦,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我不知道这位评论者还希望我们的孩子怎么吃苦才算真正地吃苦?有的认为老师在功利目的下,布置作业太多造成的,以后应该给孩子少布置作业;还有的把这三个孩子说成反抗应试教育的特例,因此还引起了熊丙奇先生的担心:“三名悲情的女生,被莫名涂上反应试教育、反作业的英雄主义的色彩,就如大家当年对待高考零分试卷一样。这显然走向反面,不会是救孩子,而是会害孩子。” 其实,我认为熊丙奇先生的担心是多余的。在高考制度、选拔人才制度不彻底改变的情况下,孩子写不完的作业的生涯绝对不会结束。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心里都很清楚,读书是孩子摆脱贫穷摆脱困境改变生存环境的唯一途径,也是目前唯一竞争相对公平的途径! 听几位妈妈们说,上海的小学生真的被减负了,今年开学至今作业量都比以往少。但是,作业量的减少真的使这些孩子们有轻松愉快的童年了吗?没有,他们在周六周日甚至没有作业的晚上仍然由爸爸妈妈们带着奔波于各种培训班,英语考星级、学奥数考竞赛等等等等,目的是什么?真的是孩子的兴趣爱好么?显然不是,目的是凭着经过培训获得奖项之后可以得到进入好的初中的入场券!进了好的初中就可以进好高中,进了好高中就可以有高校的“自主招生“、“校长直推”、“保送”等等资格,可以说上海四所名高中享有上述“特权”显然比普通高中多得多的多,而且不是一般的多! 在沿海省份,一个城市好的高中也就这么一两所,孩子在初中时都是挤破头皮去考这些中学的,因为进了这样的中学也就享有了优质教育资源,但大量的普通高中呢?我的一个校长朋友说,我只要看到那些好学校的孩子们在玩就高兴,因为他们在玩,而我的学生们都在努力学习,他们玩物丧志考不上大学,空出名额我们的孩子才能上大学!我这个朋友的学校,和监狱差不多,孩子们每天都是“披星戴月”,天不亮就开始自习,深夜十一点才能睡觉(其实比犯人还辛苦),老师也住校也是这么陪着,和同学们的作息时间一致,有次我就跟他说,我真的很佩服你们学校老师的敬业精神(他们学校在苏中)。其实,在苏州这样的城市,也有类似“监狱”的学校,我表外甥今年中考,就考上了这么一所学校的英才班,我担心孩子年龄小贪玩,担心住宿是否对他有好处,我父亲说你放心,学校就和监狱差不多。这是一个每年高考都有60万人的高考大省,每年全国高校只有那么点名额给予江苏省,孩子们不这么拼命地学怎么能进名校?老师们不这么布置作业不这么要求孩子重复练习,孩子们怎么进名校?学校不在围墙上装探头不这么看着管着,孩子怎能进名校?江苏省如此,安徽省呢?山东省呢?黑龙江省呢?据说黑龙江省那个大庆铁人中学的孩子学习起来个个都跟“铁人”似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爱不爱写作业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多不多也已经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校长有错么?严格的管理就是为了升学率,升学率高意味着上大学的孩子就多,能够改变孩子命运的概率也就相应提高;老师有错么?加大学生的作业量,增加练习的重复率,让孩子充分掌握那些死记硬背的所谓知识,如果孩子不愿意,那就只能采取强制手段了,那也是为孩子好,对不对?孩子有错么?在沉重的作业负担下,他们又正处在贪玩的年龄,他们哪有那个理智告诉自己高考之前必须“头悬梁锥刺骨”,上了大学才能大玩特玩,十八岁之前错过的“玩”都补回来?既然看不到这么远,情感上又不愿意写作业,理智上又知道老师会处罚,怎么办呢?那就自杀吧。 但这是不是已经成为了“无解”的难题?不! 据说网上流传着这么一个冷笑话:一群中国人在河水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着石头,想要过河。一群美国人站在桥上觉得好生奇怪,就问,你们在干什么呢?中国人说我们想要过河。美国人说从桥上走过去,不是很容易吗?中国人说,我们就喜欢摸着石头过河。 改变其实很容易,只要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就行,对一个GDP已达到世界第二的、特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这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是愿不愿意从河里上来去走那座桥。如果继续在河里摸石头,那么,将会有更多的孩子付出生命的代价。**新康定情歌观后感复旦大学多难考?可以说,清北多难考,复旦大学比清华北大更难考,为何这样说呢,因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复旦大学自称top3,江南第一名校,江湖上人称“清北复交”,敢称全国第三的高校有五六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不过目前底气最足,腰杆最硬的肯定是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实力强大,不够建国前,复旦大学至是一个很不咋样的大学,最开始是私立大学,被隔壁的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吊打,后来建国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的文理学科基本上打包给了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从此翻身,成了顶级高校。复旦大学,最早是光复震旦大学的意思,不过复旦这群文人肯定不这样说,翻遍了古籍,终于在《尚书大传》中找到了“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死对头交通大学一看,我靠,文科生就是厉害,所以交大也把浩瀚典籍翻个遍,终于翻出来了:天地交,而万物通。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现在都是顶级高校,不过复旦大学好像实力强那么一点点,复旦大学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后来合并了上海医科大学,如虎添翼。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确立了27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复旦大学,每年招生人数不多,基本都给了上海,其他外省人来说,想考上复旦大学,尤其是热门专业,那几乎难于上青天,今年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考上复旦大学多难。就以河南大学为例子吧从这个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就是复旦大学招生人数是所有211/985最少的一个大学,在河南招的人数是8个人,加上医学院是11个人,而其他任何一个大学招的都比人多,所有复旦大学2019年在河南省的分数为679分,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就是每年招生400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在河南也招生31人,那么这个奥秘何在呢?其实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在河南招生人数并不少,不过绝大多数都不在一批本科,而在提前批,这就是著名的招生”超短裙”现象。原来复旦大学的大部分都在提前批,就是把绝大多数冷门专业,全部打包为实验班,提前批招生,然后热门专业放在第一批。复旦大学在河南2019年理科招生,提前批人数49人,一批人数11人,相当于80%的招生人数都在提前批。这就是复旦大学为何难考的真正原因,如果复旦大学好好的招生,不要提前批招生,估计复旦大学的分数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吊打。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老铁们,你们怎么看?**《新康定情歌》观后感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出生于江苏苏州某贫苦家庭的李苏杰刚从大学地质系毕业,便自愿参加到了一支进入四川甘孜自治州修筑川藏公路的解放军队伍中,由于他是这支修路大军中唯一的一位戴眼镜的大学生,所以自然而然地被大家称为“秀才”。这一天,当大军行至一条湍急的溪流边,正在为部队找水的李苏杰以及其他几个士兵救起了一个落水的藏族头人,头人和他的夫人对解放军的救命之恩感激万分,说一定要报答解放军,承诺只要家里有的,解放军同志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在火堆旁一边烤湿衣服一边和头人夫妇攀谈的同时,善良细心的李苏杰一直注意着在头人身后卑躬屈膝地站着的一老一少两个衣裳褴褛脚戴沉重铁链的女奴,听见头人的承诺,他便抓住了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立即请求头人把这两个女奴解放,头人犹豫了一下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李苏杰亲自操起斧头,砸断了女奴脚上的铁锁链,并热情地告诉她们,她们解放了,是自由人了。解放眼中含着泪水,脸上带着惊恐神色的女奴此刻也许并不明白这两个字对她们意味着什么。 夜幕降临,泸定桥下河水汤汤,泸定桥上,队伍打着火把继续前进,此时,一个孤苦伶仃的身影手扶着桥上摇晃不定的铁链朝着不断从身边经过的人群里东张西望,那双惶恐无助、焦盼期望的眼睛在寻找着什么终于,在经过了长久的等待之后,在泸定城的城门洞下,那个戴着眼镜的熟悉身影出现了,她不顾一切地跑过去,用生硬的汉语喊着“恩人”,秀才李苏杰很惊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已经被解放了的女奴为何又跑了回来。 年轻的女奴名字叫达娃,今年刚二十岁,她问李苏杰和他身边的战友:“你们解放了我,我可不可以跟你们一起走”见对方犹豫不决的样子,达娃从怀里掏出了那根从她脚上取下的粗长的铁锁链,悲怆地对她的恩人们诉说起她的身世。她说,她是个无家可归的孤儿,这根铁链从她五岁时就开始一直被戴在了她的双脚之上,已经戴了整整十五年,除了在老爷吩咐她陪少爷和**骑马时可以拿下来之外,连睡觉时都得戴着。在场的每个人都被她悲惨地身世打动,可是他们没有权力决定带上她,就在这时,政委走了过来,从达娃手中接过铁链,心情沉重地看着手中这沉甸甸地铁锁链,毫不犹豫地大声向达娃宣布,他们将带上她跟着队伍一起走。听到政委的决定,达娃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惊喜地问道:“那我从此可以吃得饱饭了”李苏杰从政委手中要过铁链,心情沉重地抚摸着,然后郑重地把它递还给达娃,深情地对她说:“把它好好地收着,我们要让子子孙孙知道,你们曾经吃了一些什么样的苦。” 二 雪山下,玛尼堆旁,达娃在为修路的解放军战士烧水做饭,李苏杰拿着一筒枣蓉麻饼走了过来。接过李苏杰热情递过来的麻饼,把它放到嘴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又赶紧吐了出去,已经20岁的奴隶娃子出身的达娃第一次品尝到了“甜”的滋味,她惊讶地问李苏杰:“这就是甜的味道”“是的,这就是甜的味道,它是我们苏州的味道。”李苏杰自豪地告诉达娃。苏州!第一次听到这个地名,达娃感到既新鲜又兴奋,她让李苏杰用钢笔把这两个字写在她的手里心,说要好好看看它们到底长的什么样,也就是从那以后,“苏州”这个地名就深深地印刻在了这个痴情女子的心坎里,并在她今后的六十多年孤苦无依的岁月里一直散发出令她向往的迷人光辉! 当得知李苏杰的这支钢笔是在他考上大学那年,妈妈在为资本家的公子洗了两个月的衣服才从旧货店里买了来时,达娃拿出了一个早已用纯白羊毛编织成的笔套,递给李苏杰,深情地说道:“你的钢笔这么金贵,我用羊毛为它做了一件衣服,你给它穿上去,看看合不合适。”李苏杰把钢笔轻轻地装进套子,深情地对达娃说道:“我们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你这可是千针万线呢。”这支钢笔以及这个钢笔套,李苏杰一直把它们带在身上,可是,谁会料到,六十年后在他得以重返甘孜来寻找他魂牵梦萦的达娃时,得到的结果却是,故物依旧在,而一对悲苦的情侣已是阴阳两隔、永远不得相见了。 三 工地旁,草地上,解放军战士邀请前来为他们送水的藏族妇女唱歌,达娃却急忙躲到了远处,不明究竟的李苏杰跟着跑过去,追问达娃为什么不愿意为同志们唱歌,达娃自卑地说她是个奴隶,是不能在人前唱歌的,于是,李苏杰再次提醒她,她是个人,是和大家一样的平等自由的人,是和头人和太太一样的自由的人。在李苏杰的鼓励下,达娃终于勇敢地站到唱歌的队伍中去。头顶蓝天白云,脚下绿草如茵,自由的空气是多么地甜,自由的感觉是多么地美啊!达娃第一次站到了人群的中间,在人前亮起了她甜美的嗓子,欢快地唱起《康定情歌》,伴唱的姐妹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不约而同地改了歌词,用手指着李苏杰和达娃,调皮地唱道:“李家溜溜地大哥,人才溜溜地好哟,藏家溜溜的达娃,看上溜溜的他哟,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他哟”达娃捂着羞红了的脸,匆匆地躲到了岩石的后面。“达娃”,在藏语中,就是“月亮”的意思,李苏杰曾经感慨地对达娃说,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啊! 在共同的劳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接触,李苏杰和达娃之间的感情不断地升温。工地上午间休息,李苏杰却顾不上吃饭,不顾身体上的劳累,为达娃打来了明天烧火要用的柴;在清澈见底的溪流边,李苏杰为达娃背起了沉重的水桶;而达娃呢,为了帮助李苏杰缓解高原反应,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个人跑到海螺沟,采来红景天和天麻,熬了浓浓的汤药送上工地,又和姐妹们一起在溪水中为战友们洗衣服。捧着晒干了的李苏杰的衣服,仰下头去嗅一嗅衣服上残留的太阳的清香,达娃的脸上焕发出甜蜜的光彩;在一望无际地草滩上,一对年轻人纵马飞奔,激情洋溢。达娃,这个被李苏杰亲手砸碎了戴在脚上达15年的铁链的曾经的女奴,此刻表现出了藏民身上豪爽奔放的性格,用行动向他曾经的恩人、现在的情人李苏杰表达了她的爱。 站在湍急的溪流边,李苏杰明确无误地告诉达娃,等路修好了,他要带着她一起回到他的老家苏州去,到上海去,他要为她请最好的声乐老师,他要让她成为藏区最优秀的歌唱家。他一往情深地指着脚下的溪水告诉达娃,溪水会沿着小溪一直流,流进大渡河,流进长江,最终流到位于长江另那一头的他的家乡——苏州。从此,达娃记住了,身边的这条溪流会把她带到苏州去。苏州,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名,一个让她一想起来就倍感温暖的名字,那是她这一生中最亲爱的人的家乡啊!然而,苦命善良的达娃最初怎么也不会料到,她这一生会经历那么多的苦难和艰难等候,她足足等了六十年,最终也没能等来她此生唯一的亲人她的李苏杰,而在她忍受了长期病痛的折磨,带着满腔的失望去世后,她收养的一对孤儿——扎西和卓玛按照她的遗愿,把她的骨灰撒进了当初她与他相遇的溪流里,让那奔腾不息的溪水带着她的灵魂继续去寻找她的梦想、她的爱人。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她去世后十几天,她苦候了一生的李苏杰终于带着几大箱她年轻时爱吃的枣蓉麻饼和苏州特产的糖果,以及一大包当初他写来却被退回的信件找来了。 四 在热火朝天的筑路工地上,刘二,这个原来既在康定泸定和成都之间当邮差,又在头人家里当文书,此时已成了乡邮政局的临时工的粗鄙男人,为李苏杰送来了一封信,同时买了一块花布衣料向达娃大献殷勤,收到家书的李苏杰兴奋地跑到旁边读信,而刘二还在对达娃纠缠不休,就在这时,炸山时一块被崩起的巨石正在李苏杰的头顶上直滚落下来,一直深情注意着李苏杰的达娃见此情形大叫一声,奋不顾身地飞奔过去,及时推开了茫然不知的李苏杰,而自己却被巨石砸成重伤。 按照两人之间的约定,公路修通后,李苏杰先独自回到家乡苏州,但自从他回到家乡后,他写给达娃的每一封信都被盖上“查无此人”的印章退了回来,在最初的六年时间里,他每逢节假日都坚持给达娃写信,尽管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终于,有一天,在他被打成“右派”带往农场劳动的途中,乡邮递员给他带来了一封来自甘孜的信,信是刘二写的。原来这些年来李苏杰写给达娃的信都被刘二利用工作之便退了回来,在信中,刘二直截了当地告诉李苏杰真相,并叫他不要再纠缠达娃,因为达娃将要和他刘二结婚了。苦苦等待了六年,却等来了这样一个令人伤心欲绝的结果,命运的捉弄,爱情的失意让李苏杰一改平时的温文尔雅,悲痛欲绝的他差一点为此发疯,他拎起随身携带的行李,发狂似地在地上摔打,并违心地用冷冰冰的口吻写了一封信给达娃,说知道她得到了幸福,希望她快乐进步,信的抬头和结尾也一改以往热辣辣的称呼而变成冷冰冰的“同志”二字,而卑鄙无耻的刘二正是利用了这一封信才让达娃彻底死心,从而答应了刘二的求婚。要知道,这些年来,为了能够自己读懂李苏杰的来信,奴隶出生的达娃在扫盲班里努力学习文化,然而,等她终于认了字,读到的却是令她伤心欲绝的消息,痴情的她顿时悲痛地晕死过去。善良的达娃哪儿能够猜到,在她和李苏杰之间,居然横亘了刘二这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呢 五 以上即是**《康定情歌》的主要情节。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国内近几年来难得的好**,以前,再好的**我至多连续看两遍,而能够让我静下心来流着眼泪看完三遍,并且在看完后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的,迄今为止,只有这部由苏有朋和居文沛主演的《康定情歌》了。纯真无瑕的爱情,清爽精致的画面,独特的叙事风格,欢快流畅的旋律,再加上片头那天簌般藏族妇女的歌声,一部好**应该具备的一些元素,它就具备了。 影片采用倒叙与正叙相穿插、两条主线齐头并进的表现手法来为我们讲述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影片一开头,主人公——现年已经八十五岁的李苏杰趁着甘孜自治州庆祝成立60周年之际,决定回到那块他曾经战斗过、生活过、爱过的热土,去寻访思念了整整六十年的初恋情人——达娃,因为,他知道,随着年岁的增高,此时他要是再不回去,他今生可能就再也不能回去了。他的外甥女——即将以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毕业的婷婷,一方面为了寻找毕业论文的灵感,另一方面为了照顾年老的外公,在母亲的建议下,也和外公一同前往那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 祖孙二人乘机顺利到达康定,经多方打听得到正确消息后,在包车前往达娃居住的村落的途中,他们意外邂逅了达娃的孙子扎西多杰和他的演出团的伙伴们。然而,当扎西询问他们来自哪里,而听到“苏州”两字的回答时,顿时一改热情的态度掉头而去,并在此后的几次接触中,他和他的姐姐卓玛一次次毫不留情面地把李苏杰祖孙俩关在门外。不能怪他们,因为,在这对姐弟的心中,苏州是一个不可触摸的痛,那是他们苦命的奶奶守候了一生却最终也不能到达的人生彼岸,那是奶奶一生痛苦的源泉啊,因此“苏州”这两个字也就成了这对孝顺的姐弟俩心头的大痛。 六 在再一次吃了闭门羹伤心离去而心犹不甘返回达娃家时,透过虚掩着的院子门,李苏杰祖孙俩恰好发现卓玛突发急性阑尾炎瘫倒在地,他们立即用车把卓玛及时送进了医院,从而救了她一命,卓玛病愈,李苏杰和婷婷终于走进了达娃家,通过交谈,真相被揭开,卓玛姐弟俩消除了对李苏杰老先生的误解。 原来,当年的达娃在伤愈后回到了村子里,当上了妇女队长,并且一直是劳动模范,为了等待来自苏州的消息,她终身未嫁,至于那个该死的刘二,则是在当达娃答应了他的求婚后,兴奋之余,为了讨好达娃,自作主张跑到城里去买嫁妆,回来时贪近走小路,失足从悬崖上掉下而摔死;而他们姐弟俩并不是达娃的亲孙子孙女,而是她二十年前收养的一对孤儿。那一年,姐弟俩的父母在上山采药时遇到雪崩而遇难,当时妇女队长的达娃就收留了他们,从此三人相依为命,最近几年,达娃六十年前的旧伤复发,为了照顾病痛中的奶奶,卓玛至今没有出嫁。最后,卓玛拿出了奶奶收藏了一生的心爱之物:一个当年在筑路工地上李苏杰亲手送给她的草绿色的帆布书包和一个上面写着“达娃”字样的枣蓉麻饼纸筒,还有一条当年李苏杰亲手从她脚上砸断下来的铁锁链。面对着爱人精心保留了六十年的遗物,李苏杰也热泪盈眶地拿出了当年用来写下“达娃”两个字的钢笔,钢笔上还套着当年达娃纺织的笔套。 在卓玛讲述时,影幕上出现一个个达娃的镜头:傍晚劳动归来,达娃擦一把满脸的汗水,站在家门前的篱笆前向远方翘首盼望;风雪满天飞,落满雪花的瘦弱的身影背一捆柴禾,她还在痴痴地向远方眺望;田地里,溪水边,无一处不落下达娃痴情期盼的目光,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不禁为之潸然泪下了。 “老爷爷,你知道吗”卓玛问李苏杰道,“口里说出去的话,就是悬崖上流下的水,当年我奶奶为了你的一句承诺,从此苦苦守望了六十年呀。”而当扎西责备李苏杰忘记了自己的承诺,忘记了他的奶奶,而娶了别的女人时,婷婷为他可怜的外公倒出了深埋在其心中长达六十年的苦水。原来,为了当年对达娃的承诺,老先生也是终生未娶,婷婷的妈妈则是他的亲侄女,从小就过继给了他。至此,笼罩在这场持续了六十年的旷世绝恋上面的迷雾终于完全散去,唯一遗憾的是,达娃已经在心爱的人到来之前带着满腔的失望离开了人世。在达娃的像前,在他们曾经相识相恋的溪水边,白发苍苍的李苏杰哭着一遍遍地念叨:“达娃,我来了,我来看你来了。你看,我给你带来了那些年我给你写的信,我给你带来了你爱吃的枣蓉麻饼。当有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我会叫我的后辈们把我的骨灰带到这儿来,撒进这条小溪,我相信,到那时,我的灵魂会顺着水流最终找到你。”一封封没有拆开的信件随着溪水渐渐漂向远方,一片片甘甜的枣蓉麻饼随着流水缓缓向前流去,年迈的李苏杰老泪纵横,我也跟着热泪盈眶了。 七 在影片的主线讲述达娃和李苏杰爱情悲剧的同时,另一条线也逐渐铺展开发生在婷婷、扎西和扎西的女朋友梅朵之间的一场情感冲突,与上一辈人之间恪守的以坚守为美的古典爱情不同的是,年轻一代人的爱情更具有敢爱敢恨的现代浪漫又热烈的风格。在爱人们之间,什么才是真正最可宝贵的呢早在六十年前,李苏杰就曾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干净的灵魂,善良的品质”。那是他对达娃由衷地赞美。 尾声 尽管万万不舍,离开的时间终于还是到了,当婷婷眼含热泪恋恋不舍、若有期待地走进机场登机口,耳边忽然传来熟悉的旋律,她不顾一切地跑回候机大厅,透过泪光,她看到扎西和梅朵手捧着洁白的哈达,款款深情地唱着“康定情歌”在向她走来、为她送行,当这三个年轻人消除猜忌,含着眼泪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时,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落泪了。
集美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上一篇
11-29
提前录取的国家师范大学
下一篇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