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全套四科》考试题库-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第六章 采掘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建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5-某油田开采项目 某油田开采项目工程,在当地地下水源丰富地建造,周边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有多种野生树木。由于地处偏僻,基本没有居住人口,整体规划符合当地的建设蓝图。 在钻井、采油、原油集输及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械、加热设施和储运设施。项目北部有地表河流,对于营运期的废弃泥浆已经有详细的处理规划。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是什么? 2.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评价时分别选取什么污染物指标?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考虑哪些问题? 4.试进行事故风险分析。 5.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哪些内容?
5
我个人认为这个应该是:1、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主要是:钻井、采油、原油集输及处理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械、加热设施和储运设施产生的污染物,以NO2和SO2为主。另外,在建设过程中运输车辆排放的污染物也是主要污染源之一。
2、(1)地表水主要监测的污染物指标可能包括:pH值、COD、石油类、挥发酚、硫化物和TOC等。
(2)地下水主要监测的污染物指标可能包括:pH值、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氯化物、硫化物和石油类等。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考虑的问题有:
(1)土地使用。油田项目的建设必将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这些土地可能是耕地、林地、草地或者居民居住区域等,因此应当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对土地状况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
(2)土壤。钻井过程中不但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会破坏地下的岩层,从而改变土壤的性状,对土壤结构产生破坏。
(3)植被。开采区域内的所有地表植被都会被破坏,另外开采区周边的植被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当地的植被覆盖率降低,如果发生油田事故,原油进入地表等情况,当地植被的覆盖率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4)景观。油田建设可能破坏当地的景观,使得当地景观的整体协调性降低,短时间内不可能消除。
4、油田开采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均存在一定的事故风险,因此应当做好风险防范的分析和相应的措施。
(1)事故风险主要来自于钻井,即井下作业过程中,另外还包括原油集输管线以及站场等工艺环节。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自然灾害,腐蚀,误操作,设备缺陷,设计、施工及人为破坏问题。主要的事故类型可以分为管线破裂导致的泄漏、井喷事故等。
(2)对于管线泄漏,可能导致大量的原油外泄,对周边的环境、地表水等造成一定的污染,甚至可能产生重大的火灾;对于井喷事故的发生,应当立即疏散井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施工人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同时井喷可能殃及周边的储油罐和建筑物等。如果发生火灾事故,产生大量的未充分燃烧的浓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原油泄漏到土壤中,会对土地的性状造成破坏,对地下水环境质量造成破坏,还可能使得周边的植被受到影响等。
5、(1)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①地面建设活动应尽可能避开农田、林地、地表水体等,尽量利用未使用的土地进行建设,增加地面建设与居民区的距离。
②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保护好地表层土,施工还应尽量避开农作物生长季节,将工期安排在冬季进行。
③在钻井、井下作业、管线敷设、道路建设等过程中,运送设备、物料的车辆应严格在设计的道路上行驶,严格控制施工车辆、机械和施工人员活动范围,以减少对地表的碾压,同时不得随意砍伐、破坏树木和植被,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④在管线等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地貌进行恢复,挖掘管沟时将表层耕作土与底层土分开堆放,尽量恢复原来的土层,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回填后多余的土方应平铺在田间或作为田埂、渠埂、修路用土,不得随便丢弃。
⑤对于钻井污水、废弃泥浆进泥浆池,污油回收利用。
⑥做好泥浆池的防漏防渗处理,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
⑦对受到施工车辆、机械破坏的地方要及时修整,恢复原貌,植被破坏应在施工结束后的当年或来年予以恢复。
⑧加强施工期的管理,妥善处理处置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防止其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⑨减少夜间作业,避免噪声对居民的干扰。
(2)营运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①在管线上方设置各种标志,防止附近的各类施工活动对管线的破坏。
②如果进行管道维修二次开挖回填,应尽量按原有土壤层次进行回填,特别对农田更应注意这个问题,以使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或减轻以后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③对事故风险严加防范和控制,加强日常生产监督管理和安全运行检查工作,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加强职工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一旦发现事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减小影响和损失。
④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物和落地油及时进行妥善的处置和处理,不得长期在环境中堆存,避免对景观环境、土壤和水体造成影响。
⑤对各种设备、管线、阀门定期进行检查,防止跑、冒、滴、漏,及时巡检管线,消除事故隐患。
解析:没有试题分析
本文来自zhongtiku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zhiyetiku/51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