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考试题库-公共基础(道路)-电气与信息强化练习一-
建筑工程-土木工程师
5-试述财政支出规模、结构的内涵及支出结构的改革措施财政支出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在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同时,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更加注重勤俭节约,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一)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措施
5
我个人认为这个应该是:(一)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是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职能实现的要求等因素测算和完成的政府集中性支出的数量反映。财政支出结构是指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财政支出结构不仅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以及政府职能和公共政策的重点,更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政策工具。(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一定时期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动,涉及多种复杂因素,同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甚至国情都有密切的联系。概括起来,财政支出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因素。财政支出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引起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剩余产品率的高低,剩余产品的多少也直接决定着能供财政分配的数量的多少,因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财政支出的规模。(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职能范围。政府职能范围决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因此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和规模。二是政局是否稳定。政局是否稳定对一国国防支出、国家安全支出,治安经费和社会管理费用等影响很大,进而对支出规模产生影响。三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3)社会因素。由于财政是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必然要受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措施——(1)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一要稳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和生产流通环节;二要加大对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等环节的投入,以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要通过支出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出体制。(2)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一要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确定财政支出的范围和结构,缩减用于行政管理的政府投资与消费支出,加大以对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的财政投入。二是要按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的覆盖范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乡各地。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的补助力度,切实改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三是考虑到社会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继续完善有利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财政投入机制,通过加强对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投入,为弱势人群向上流动创造条件。(3)从平衡财政职能和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我国政府应当更多地关注再分配问题,相应收缩购买性支出、扩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并使财政支出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倾斜。在处理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关系时,一方面要控制并调减投资性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要注意投资性支出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公共资本流向一般竞争性领域和行政事业部门的基本建设,保证社会对基本公共设施的投入需求。在消费性支出上,从严控制行政性公共消费,突出预算保证重点,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与就业、“三农”、自主创新、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与民生有关的支出上。(4)从我国既定财力约束角度来看,必须注意突出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确立财政支出的目标人群和重点投向。从原则上界定哪些社会群体(如老年人、失业者)、哪些事项(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应作为重点支出对象,通过扩大何种类别的支出(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环境保护支出、科技支出等)或相应缩减何种类别的支出(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等)来达到目标。 ★
解析:(一)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是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职能实现的要求等因素测算和完成的政府集中性支出的数量反映。财政支出结构是指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财政支出结构不仅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以及政府职能和公共政策的重点,更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政策工具。(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一定时期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动,涉及多种复杂因素,同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甚至国情都有密切的联系。概括起来,财政支出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因素。财政支出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引起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剩余产品率的高低,剩余产品的多少也直接决定着能供财政分配的数量的多少,因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财政支出的规模。(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职能范围。政府职能范围决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因此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和规模。二是政局是否稳定。政局是否稳定对一国国防支出、国家安全支出,治安经费和社会管理费用等影响很大,进而对支出规模产生影响。三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3)社会因素。由于财政是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必然要受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措施——(1)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一要稳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和生产流通环节;二要加大对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等环节的投入,以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要通过支出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出体制。(2)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一要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确定财政支出的范围和结构,缩减用于行政管理的政府投资与消费支出,加大以对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的财政投入。二是要按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的覆盖范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乡各地。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的补助力度,切实改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三是考虑到社会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继续完善有利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财政投入机制,通过加强对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投入,为弱势人群向上流动创造条件。(3)从平衡财政职能和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我国政府应当更多地关注再分配问题,相应收缩购买性支出、扩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并使财政支出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倾斜。在处理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关系时,一方面要控制并调减投资性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要注意投资性支出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公共资本流向一般竞争性领域和行政事业部门的基本建设,保证社会对基本公共设施的投入需求。在消费性支出上,从严控制行政性公共消费,突出预算保证重点,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与就业、“三农”、自主创新、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与民生有关的支出上。(4)从我国既定财力约束角度来看,必须注意突出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确立财政支出的目标人群和重点投向。从原则上界定哪些社会群体(如老年人、失业者)、哪些事项(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应作为重点支出对象,通过扩大何种类别的支出(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环境保护支出、科技支出等)或相应缩减何种类别的支出(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等)来达到目标。
本文来自zhongtiku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zhiyetiku/405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