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考试题库-广东省-申论-第三章 提出对策能力专题-
职业资格-省考公务员
5-(十一) 【给定资料】 1.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高新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与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不得不对文化的发展投以极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到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制约。在这一全球性潮流的推动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策划了“世界文化发展十年”(1988~1997)活动,并于1992年成立了以联合国前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为主席的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1995年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经过数年的调查、积累、撰写和修改,推出了题为“我们的创造的多样性”的报告,深入讨论了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报告认为,脱离人和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报告指出,发展不仅包括得到商品和服务,而且还包括过上充实的、满意的、有价值的和值得珍惜的共同生活,使整个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因此,文化作为发展的手段尽管很重要,但它最终不能降到只作为经济发展的促成者这样一个次要的地位。发展与经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组成部分。发展是一种对个人和集体产生强大的思想和精神影响的现象。所以对发展和现代化的各种问题的认识,说到底都集中在文化价值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文化是一种行为方式的传播。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又提出了一份《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供大会讨论通过。这份计划指出,“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终目标”“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文化政策是发展政策的基本组成部分”,“未来世纪的文化政策必须面向和更加适应新的飞速发展的需要”。无疑,未来世界的竞争也将是文化或文化生产力的竞争,文化将成为21世纪最核心的话题之一。西方文化理论家丹尼尔·贝尔认为,在西方,如今的文化已变得至高无上。文化已成为西方文明中最具活力的成分,其能量已超过技术本身。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千年前,少年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让滕王阁名垂青史,一朝成名天下知。很多人都是先憧憬滕王阁而后来南昌的。于是,到南昌就不得不去滕王阁。然而登楼远眺,滕王阁三面高楼林立,车马齐喧,这些高楼正一点点挤占着滕王阁的想象空间。凯菜大酒店,新东方大酒店,中顺大酒店这些比滕王阁高出了不少的现代建筑,裹挟着这座千古名楼,如同裹挟着中华文化,让人黯然。 “像个鸡笼”,江西省城乡规划院原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朱观海直言不讳。“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是当年那位少年俊才眼里的滕王阁,物换星移几度秋,曾经的高阁临江渚,如今的“鸡笼”居闹市,想想不由让人潸然泪下。 古迹的保护,文化的涵养,不仅仅是维护它们的真身。如同一位饱学鸿儒,将之置身猪栏牛棚,即便羽扇纶巾,恐怕也看不到那一身儒雅斯文了。 3.上世纪60年代郭沫若来景德镇考察,写下“中华自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瓷都”的句子。2004年,景德镇迎来建镇千年庆典,而在此前后,天南地北的陶瓷产区却掀起了为争“都”、筑“城”大做文章的风潮。近期有唐山挂起“中国北方瓷都”牌子;德化获得“中国瓷都·德化”称号;潮州成立申报“南国瓷都”办公室;夹江高喊“西部瓷都”;法库打造“北国瓷都”;佛山则早已是中国的“陶瓷城”,这都让景德镇颇为尴尬。如今,“千年瓷都”景德镇瓷业规模不断萎缩,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和广东佛山相比,景德镇的瓷器产业规模仅有佛山的5%,而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在本市的经济产值也仅占8%的份额,远远落后于房地产业。景德镇各大国营瓷厂几乎全部由于经营不善而被迫改制。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景德镇曾经达到了农业文明中的城市形态的高峰。18世纪,一个法国传教士在一封发往欧洲的信中表达他对景德镇的惊诧,“白天从火焰和烟气的形状,就能看出它的轮廓;而夜晚,这里被火光包围,仿佛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神秘而美丽”。然而,这样的景德镇却缺乏内在的活力,不计成本的“贡品文化”成就了它的历史,也使得这座城市在工业时代迅速由优雅滑向衰败。 很少有人愿意相信出售瓷器的盈利如今能拯救这个古城,一名地方官员对记者说,景德镇复兴的希望,是“千年瓷都”的品牌和这里成千上万亩尚未开发的土地,“它们是更现实的资金来源”。据说,除了正在升温的房地产项目,几个规模过亿、主题相同的陶瓷交易城也已经在景德镇落地生根。“用土地换发展,这的确是更为实用主义的决策选择”,白发苍苍的景瓷专家欧阳世斌说,“但对景德镇来说,它是一次危险的救赎。” 4.南北朝雷次宗曾在《豫章记》文中记述:“东湖,郡城东,周回十里,与江通。”唐代江西观察使韦丹曾组织民工在南昌东湖中筑堤栽柳,时称韦公堤,又名万柳堤。那时的百花洲,即南昌东湖畔之洲,是因为洲上遍长奇花异草而得名。唐代洲上百花争妍,东湖水光潋滟、荷花满湖,堤上万柳成行,美不胜收。唐诗人李绅曾写诗赞道:“菱歌罢唱鹚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药催。淮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人欧阳修曾写过一首五绝诗:《酬圣俞百花洲》。宋代词人向子堙在其《蝶恋花》词中,也有“百花洲老桂盛开”之句。 百花洲之衰落应在清代之后,清代这里成为贡院所在地,原古建筑遗迹渐消。清乾隆年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三个大字,镌为石碑,后碑残破。1932年这里辟为“湖滨公园”,1946年4月被改名“介石公园”。1950年7月,更名为“八一公园”。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府种树修堤,淘浚湖泥,建造亭台及曲桥,使这里成为人民群众休憩之所。但“文革”开始后公园则疏于管理,一度脏、乱,园中花卉几近绝迹,古建筑更无踪影。故国外游客寻踪来游,难免失望。曾有某国外旅行团到南昌游览,提出要去看百花洲。他们拿着海外出版的书籍和地图说,百花洲在南昌东湖中,是中国著名的景点,一定要看。于是导游陪同访问团乘车来到了八一公园,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就是百花洲吗?”一位华裔团员突然问他。另一位外国友人也开始问:“百花洲在哪?花在哪?碑在哪?”一位华人后裔说,他们来祖国之前就知道南昌有个百花洲,百花洲从古至今名气很大。没想到,看到的竞是光秃秃的一座公园,完全没有江南姹紫嫣红乱花迷眼的美感。临走时,这位华裔问,南昌为什么不珍惜“百花洲”这三个字?这样的质问令导游无言以对,十分尴尬。 八一公园负责人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面露难色:“恢复百花洲盛景,谈何容易?那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持啊!” 5.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会给地方带来巨大的文化旅游收益,因此《红楼梦》引发了曹雪芹故里之争,《水浒传》引发了水泊梁山之争,然而最耐人寻味的是近年来另一部名著《金瓶梅》也引发了西门庆故里之争。具体涉及山东省阳含县、临清县和安徽省黄山市。三地都纷纷举起“西门庆故里”招牌,竞争不息,西门庆也一改在传统文学名著中“大淫贼,大恶霸,大奸贼”的艺术形象,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在推动当地经济和民生发展的同时也从根本上颠覆了世俗心理和传统价值观。 6.余秋雨在《青云谱随想》中写道:“有一年我招收研究生时曾出过一道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题,‘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一位考生的回答是‘中国历史上八位潜适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把八大山人说成是八位隐士我倒是有所预料的,这道题目的圈套也就在这,把中国所有隐士一并概括为‘通诗文,有傲骨',十分有趣,至于在考卷上写‘姓名待考'我不禁哑然失笑了。”然而当我们和余秋雨先生一起哑然失笑的同时,作为江西人——八大山人朱耷的后人,不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吗? 7.针对各地愈演愈烈的名人故里之争和文化遗产过度开发现象,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对历史文化遗产要进行科学甄别,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故居、重要文物所在地的认定,要本着积极有益、少而精的原则,由权威的学术机构和专家参与进行认定;对于有争议的、未经认定的,不宜命名或宣传。通知指出,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过程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和不良的现象,如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而对于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经将文化遗产商品化;有的地方肆意炒作一些负面的文化现象、历史文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现在我国很多城市很重视文化建设和保护,但也有些城市却只重视物质环境改善,而忽视文化内涵。大兴土木、大拆大建,外表看起来,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旧貌换新颜,实际上缺少文化底蕴。有的城市规划只注重功能性,而忽视其应有的文化含量,只注重物质结构,而忽视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有的城市甚至将原有的具有历史文化的街区、胡同、建筑物大肆拆毁,以新为好,以洋为美,追求所谓“政绩”,其实这是对城市文化和传统的破坏。而欧洲城市恰好相反,它们文化底蕴厚重,风格各异,很少见到雷同抄袭现象,无论是古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巴黎、布鲁塞尔、维也纳等,座座堪称文艺宫殿、建筑博物馆。走进这些城市,仿佛走进欧洲历史。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文艺复兴式等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建筑交相辉映。在古罗马城,到处可见古老的残垣断壁,甚至风化的石头也被视为珍宝,小心翼翼地保护了起来。瑞士人说,保护古城就是保护历史。 9.西市,本来已经是一个尘封在历史中的名词。西市始建于隋兴盛于唐,位于唐长安中部偏西。据考古实测,西市平面呈长方形,南北为1031米,东西长为927米。如此规模的占地面积已非一般的集市所能比拟。大唐西市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商贸起点,支撑着整个丝绸之路的贸易体系。鼎盛时期的大唐西市商贾云集,约有5万名西域客商享受着唐朝政府给予的国民待遇,并常年在此聚居经商,衣肆、药行、酒肆、游乐场所应有尽有,繁华盛极一时,历史上的破镜重圆、宋清卖药、七星窥市等典故都源于此。 在1000多年的时光流转中,许多人把它作为盛唐时代商业鼎盛的符号,加以膜拜和向往。唐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六月,一场大火使这座万千繁华的市场就此消声没落,西市从此只留在了历史典籍和人们的口耳相传中。 1000多年后的今天,在唐长安西市的原址上,依托西门遗址博物馆,一座复活千年西市的商旅中心拔地而起,盛大开张。每天穿梭其中的人流不断涌向古玩店、博物馆,期间不时有西域客商,甚至有胡姬、唐服仕女穿行其间,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商铺林立,古董、字画、茶叶、丝绸、刺绣、玉器、木雕等艺术品,在这儿应有尽有,大有当年长安西市的繁华之气,许多从古玩城处路过的市民、游人被眼前的热闹场景所吸引,纷纷走了进来。有热心的店铺老板对外地客商讲:这就是李白“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地方。 这就是集中了文化传统、旅游、会展、古玩、演艺、文博等功能,以遗址保护带动,以全新文化产业机制和模式来运营的大唐西市。 身为一个考古工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西安唐城考古队队长何岁利对于大唐西市项目的建设,却罕有地表达出由衷的赞赏,“在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寻求自身发展方面,大唐西市这种项目开发模式在西安乃至全国都走在了前列”。“我们拿到这块地的时候,当时也知道这是西市遗址,但是经过1959年和1960年考古界的两次普探后没有什么重大发现,虽然如此,出于对历史和遗址的尊重和负责,我们还是决定在开发前先拿出资金对遗址区进行再次普探和发掘。”大唐西市公司董事长吕建中说。作出这个决定后,大唐西市公司主动出资,不惜重金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扣机构加入了项目建设队伍。特别是在文化保护方面,特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安家瑶带队进行考古勘探发掘,请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陕西省文化保护中心做遗址保护方案。在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勘查、普探后,唐长安西市十字街遗址的道路系统、沟渠系统、桥梁、车辙、周边建筑遗迹相继面世。 大唐西市,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在原址上再建的大型文化旅游商业项目,注定不是简单的开发项目。在众多城市还在为历史文化遗迹的传承与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而苦恼时,它已承载起一个企业对文化的尊重,对历史的敬意,以及把曾经沉重的历史与文化变作动力与资源,寻求发展之道的远见卓识和聪明才智。 历史终于走进现实,西市的繁华接续上了来自唐朝和丝路的声音。 10.丹麦是一个小国,但安徒生这个名字却在整个世界都家喻户晓,很多人都是知道了安徒生这个人物才知道了丹麦这个国家。因为丹麦一直把安徒生作为引以为豪的文化品牌进行大力推介,除了成立安徒生中心、定期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设立相关国际居住项目及开展各类专题活动外,还积极实行安徒生故居的保护与安徒生博物馆的建设。除了故乡欧登赛,丹麦把安徒生一生居住过的多处住宅都一一加以保护。今天,安徒生作为丹麦的文化名片,不断推动丹麦文化艺术的发展,促进世界对丹麦文化的了解,安徒生故居每天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 11.几年前,宜春还是“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明月山的优美风光、温塘镇的富硒温泉,并不广为人知。在“十五”规划中,省委、省政府把宜春定位为江南生态、休闲城市。在此基础上,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为主体的“月亮文化节”,成为增强宜春生态休闲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载体。 宜春的节庆文化始终围绕“月亮”这一主题,力求通过多年的打造,形成一个情月相融、泉月相印、农月相趣、禅月相通的“四星捧月”格局。在这个项目设置中,中秋拜月、火龙追月、中式婚礼、放荷花灯、放孔明灯、焰火晚会和农耕健身大赛,都让人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今的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月亮文化与温泉文化、禅宗文化、农耕文化相融,展示宜春生态文明的独特魅力。 宜春的“月亮文化节”始终与经贸活动融为一体,是用月亮做媒、以节庆搭台、唱经贸大戏。宜春的“月亮文化节”让宜春人尝到了甜头。在2006年的中国光彩事业宜春行暨明月山森林温泉旅游节期间,国内16家500强企业、5家上市公司、国外15家企业来宜春考察投资,实际签约项目28个,合同资金达25.8亿元;第一届“月亮文化节”期间,共签约项目19个,合同引资32亿元;第二届“月亮文化节”期间,合同引资35.96亿元;第三届“月亮文化节”签约项目21个,签约资金约42亿元,其中签约资金超亿元项目达到17个。 12.2010年4月22日,江西省委中心组就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文化修养举行集体专题学习会。省委书记苏荣主持学习会并讲话。他强调,全省各级党委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以学习的进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把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型党员干部。要切实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弘扬赣鄱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全省人民热爱江西、建设江西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苏荣指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和重要特征,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代表和反映了我们祖先的心灵和智慧。它作为一种文化的积淀、社会意识的潜流,渗入社会心理的深层,同人们的行为标准、思维模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生活方式、处世态度与风俗习惯融为一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有利于加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文化修养。我们今天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加强自身修养和人格锤炼,增强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苏荣强调,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要结合江西省的实际,大力加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增强全省人民热爱江西、建设江西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我们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仅需要先进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也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文化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大有所为,是推动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总要求,把文化经济作为新型的经济形态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促进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合理维护和科学开发江西省传统文化资源。江西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红色、绿色、古色文化交相辉映。我们要大力发掘整理和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辩证关系,对文化资源实施保护性开发,做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努力打造具有江西风格、具有较大市场竞争力和社会效益的文化品牌。要大力弘扬优秀赣鄱文化传统。江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漫长的岁月中培育和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丰富内涵的赣鄱传统文化。我们要努力做好对赣鄱历史文化的整合保护和传承弘扬工作。着力突出特色,充分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特质。要重视突出和宣传江西省的历史文化名人,提高他们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重视研究和宣传江西的历史文献,不断扩大赣鄱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问题】 用给定资料的内容,结合江西省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解决所反映问题的措施。 要求:有条理性、针对性、可靠性,见解全面深刻,不超过500字。
5
我个人认为这个应该是: 结合江西省文化发展的现状,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树立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意识,增强全省人民建设传统文化产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合理维护和科学开发我省传统文化资源;
(2)依照保护与利用相统一的原则,对江西省的文化资源实施科学合理的保护性开发,协调好城市发展建设和传统文化遗迹的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借鉴其他地方对于传统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开发的经验,如西安“大唐西市”成功的产业运营模式,发掘出适合江西省特色和省情的文化保护开发之路;
(3)着力打造具有江西风格、具有较大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其中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特质,重视研究和宣传与我省相关的历史文献,突出和宣传我省的历史文化名人,扩大我省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解析:没有试题分析
本文来自zhongtiku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zhiyetiku/136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