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overseas/8651.html
第一怪,一条单裤过秋冬美国人到底穿不穿秋裤,这个问题曾经掀起过激烈的讨论,事实上,秋裤在美国能买到,只是穿的人少而已。美国北部冬天的时候虽然很冷,但是空调基本都是玩命的开,室内温度往往一件短袖就够了。而且出门一般都开车,暴露在寒冷中的时间很...
第一怪,一条单裤过秋冬美国人到底穿不穿秋裤,这个问题曾经掀起过激烈的讨论,事实上,秋裤在美国能买到,只是穿的人少而已。美国北部冬天的时候虽然很冷,但是空调基本都是玩命的开,室内温度往往一件短袖就够了。而且出门一般都开车,暴露在寒冷中的时间很短,穿秋裤到了室内又会很热,因此就不需要穿秋裤了。但是美国人如果冬天参加户外活动,比如滑雪、登山等,也是会把自己包裹得暖暖的,保证不让自己受寒。另外,人体对温度变化有调节机制,但这个能力会随外部条件和自身习惯的改变增强和减弱。因此,美国人冬天不穿秋裤也不觉得冷,不是体质原因,真的只是习惯了而已。第二怪,空腹敢喝冷牛奶喝冷牛奶拉肚子,其实是乳糖不耐症的表现。牛奶中含乳糖,乳糖在人体中需要依靠乳糖酶才能被吸收,乳糖不耐症患者缺乏乳糖酶,或乳糖酶活性偏低,使得未被消化的乳糖进入肠道,引起肠道蠕动加快,造成不适,而低温又会加剧肠道蠕动,两者叠加严重时就会引起腹泻。乳糖不耐与基因有关,亚洲人患乳糖不耐症的比例高于欧美人,中国大约有87%的人有乳糖不耐症,而美国白人中只有12%。美国人患乳糖不耐的比例小,并且加热牛奶不利于人体吸收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因此,美国人认为牛奶一定要喝冰的才有意义。如果喝不了冰牛奶,可以选择豆奶。美国豆奶很普及,学校食堂都会提供,超市也能买到。乳糖不耐的同学,也可以到超市买不含乳糖的牛奶,用葡萄糖代替乳糖,据说甜甜的还很好喝呢。另外,美国人不喝热水也是出了名的。无论什么季节只选冰水,哪怕是女生在经期也是照喝不误的。喜欢喝热水的同学不要忘记自备水壶哦。第三怪,内衣球鞋一起洗很多中国学生,尤其是女孩子,喜欢内裤、袜子、外套等分开洗,因为觉得如果一起洗会交叉污染。但是美国人似乎就不会担心这个,他们往往一股脑的都往洗衣机里塞。更有甚者会把球鞋、拖布一起扔到洗衣机里所以美国宿舍或公寓的公用洗衣机想想也是蛮吓人的。不过美国人这么做也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他们认为就洗衣液能够把衣物表面的污渍、细菌、病毒等剥离下来,然后漂洗冲走。内裤、袜子外套一起洗,洗衣液会把所有脏东西去除,并不会导致交叉吸附。所以比较担心卫生问题又没有条件使用独立洗衣机的同学,可以加一点衣用消毒剂,保证杀死病菌。其实,在美国洗完衣服后还要烘干,而烘干机又是一个高效杀菌炉。在长时间高温干燥的环境下,病原体无法存活,因此不用再担心衣服混洗会影响健康了。就连高度洁癖的Sheldon都把内裤袜子和所有衣服放进公用洗衣机里洗,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嘛。主要还是心理问题~第四怪,残疾人士特别多在美国校园确实经常看到伤残人士,比例远比国内高,但是并不是美国的伤残病人就比国内的多。美国的无障碍设施比较完善,大楼、公交、厕所等几乎所有地方都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设施。美国人认为,残疾人应该和其他人一样享有教育、出行、娱乐的权利,不仅提供设施上的帮助,更要有一个没有歧视、没有区别对待的氛围。残疾人出门不仅更便利、也更独立、自信,所以出行的频率也就高了。残疾人的停车位置永远是最好的,小编还经常与朋友打趣说要办张假的残疾人停车证呢还有一点就是美国人对受伤非常重视。在国内,如果不小心崴了脚,最多自己擦点药,热水泡一泡,觉得过几天就好了;在美国则不一样,美国人会去医院检查、裹上厚重的护具、避免二次受伤。虽说可能只是扭伤,但是远远地看去就和骨折了一样第五怪,从来不吃整条鱼美国人吃鱼的习惯和国内真是大不一样。鱼都是经过处理以鱼排鱼丸这样的形式出现在餐桌上,超市里也很难见到整条的鱼出售。这可能和美国人不喜欢吐鱼骨头有关,美国人认为把吃进嘴里的东西再吐出来很不雅观。美国人吃的水产大部分是海鲜,很少有河鲜。许多美国人认为,河流湖泊受到工业污染,影响水产质量,因此不吃。即使喜欢钓鱼的美国人,也不吃自己钓的鱼,如果实在要吃,会去人迹罕至基本不受污染的地区钓鱼吃。这也是大概为什么五大湖区亚洲鲤鱼能泛滥的原因了吧第六怪,火警一响全都跑在美国,室内一般都有烟雾警报器,尤其是学校这种安全系数要求比较高的地方。烟雾警报器都与当地消防局联网,火警铃响后,所有人都要离开房间到室外。等消防车立即赶到,全副武装的消防员进入大楼查看情况后才能再次入内。但是比较搞笑的是,通常触发烟雾警报器的很可能只是微波炉加热食物时产生的烟之类的原因。由于校园规定,警报一响,所有人都要离开室内,所以经常会发生凌晨两三点警铃大作,然后大家都穿着睡衣睡眼惺忪的站在公寓楼外聊天不过大家往往更期待上课的时候响警铃,因为这样哪怕在考试也是要离开教室的。国外留学如何快速适应留学生活?在国外生活情况介绍:1:孤寂用吃喝玩乐应对感情真空平常的日子,除了上课学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大学教育很独立,选不同的课,碰到不同的同学。上完课又匆匆走了。大家很陌生,也很少有沟通。能有的熟人,就是住在一起的那几个中国同学。此外的,基本上是真空世界。于是,闷极的时候,大家一起吃吃喝喝,拼命往肚子里灌啤酒。更多的留学生,身边没有深交的同国籍朋友,加上周围是个陌生的语言环境,难打进别人的圈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边缘感。久而久之,难以排遣的寂寞让他们变得很孤僻。于是,一些人大量时间玩游戏,有的人甚至赌博、吸毒。“还有一种现象很常见,就是同居!将这作为一种排遣孤独的方式。”还有些人,空寂中寻求刺激,利用高科技犯罪。孤寂的环境中,最需要亲友的关心。处理得好的人,单调的生活成了学习的最佳环境。2:学业宽进严出高淘汰让人崩溃在,许多学校都有30%以上的淘汰率,还有的学科甚至高达40%,成绩不及格,也就失去了毕业的机会。这给许多背负着亲人朋友深切期望、远涉重洋来到海外求学的学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很多人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就酿成了一些悲剧。去年,南京留学生在跳楼自杀。学业的压力加上家庭的变故,他感觉无力负重。于是,他从7层高的宿舍楼上跳下去,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同样,在英国,陈莘也看到两位难以承受学习的压力,跳楼自杀。分析金钱无法解答留学难题。太多的残酷教训,不得不让人反思,盲目的出洋留学,究竟有多大必要!尤其是近年较多的“”,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送出国门,目的是为接受“优质”的教育,但往往事与愿违、前景堪忧。他们出去之前,有没有做好准备,吃苦的准备,接受压力的准备。一些家长光准备了钱,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给子女们准备多些吃苦和经受折腾的耐力。盲目地往外送、一送了之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做法!3:语言国内学的英语出国用不上语言的障碍,也给很多留学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英国各地有不同的口音,那个卖票的阿姨地方口音很重,初次听很难听懂。而我们在国内学的大多是美国发音,但在英国的普通生活中,常见的却是五花八门的口音。分析不同国家英语有差异要想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留学生,需要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这又给只学了标准英语的留学生带来了困难。有很多来留学之前十分优秀的学生,来之后发现很有游离感,很大。4:文化中国乖学生被认为没出息在中国,老师一般强调权威的结论;但在英国,老师则强调论证过程。英国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很多中国学生得不到英国老师的器重。在英国老师眼中,按老师的话办事的学生是没出息的,没有培养价值!如果留学生出国之前,能有系统的培训,告诉他们到国外可能遇到的情况,让他们有所准备,那他们将可能少走许多弯路。5:歧视被人欺负还要遭学校劝退一些留学生反映,在英国,就有一些地区有者,对中国和越南等国家留学生很不友好。有一年,刚一开学的一个学期,就有11个被打伤。有过亲身经历的留学生反映,那些人不经意用中文向你说话,你若回答,确定你的国籍,就会欺负你。这些时候,他们不敢报警,一是人在异乡怕被报复,同时还担心学校会让你退学——学校通常不管这些事,且怕你被分子打成重伤甚至出人命,为了不承担责任,宁愿先让你退学。许多有过这种经历的留学生晚上不敢单独出门,在心里留下永远的痛。6:工作留学生找工作两头不讨好留学生人数增多,学位含金量下滑,这使大部分留学生都要回国就业。而国内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改变,不再迷信一纸洋文凭。国内国外,同等对待。留学生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现实的压力面前,留学生们需要的是良好的心态:出去前客观看待,出去后从容面对,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社会也应该积极引导,去除光环,也减少压力,回归它应有的本位!留学生如何尽快适应国外学习和生活在国外长时间生活时,经常会受到文化冲击。文化冲击被定义为人们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可能感受到的迷失方向,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我们通常认为理所当然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社会习俗可能无法在我们的新环境中为我们服务。通过适应外国文化,你可以克服你的文化冲击,并与周围的人发展有意义的关系,而不是感到焦虑和困惑在你的新空间。保持开放的态度。不要自动感知任何不同于“错误”的东西。扣留判断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客观的观察者,并将促进跨文化理解的过程。另外,如果你要去一个你一无所知的国家,请做一些背景资料。当你了解你将要去的国家时,保持开放的心态是必要的,而且,谁知道,你可能会找到你可能不了解的原因。努力学习当地语言。这增加了你的沟通技巧,并且可以帮助你融入当地社区。这也表明你对这个新国家的兴趣。熟悉你的新环境的社会行为。不要以自己的文化观点或“过滤”来假设或解释行为。行为不是数据。例如,美国人经常使用“你好吗?” 意思是“你好”或“我在你走进大厅时承认你的存在。” 一个外国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美国人不会详细回答这个关于自己幸福的问题。因此,他们可能会解释走出来的行为,然后才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是“不理睬”,“肤浅”甚至是“粗鲁”。一个美国人不知道,并且可能不会因为有人没有花时间回答这个问题而感到不快。记住:如果有疑问,请查看!不要将文化熟悉或知识用于面值。即使你对新环境中的仪式,习俗和礼仪更加了解,但要小心,不要将解释或理由归因于你现在相信你知道的东西。一点知识可能会引起误解。心理学家格尔特霍夫斯泰德写道,“文化”就像一根洋葱,可以一层一层地去皮,以揭示内容。真正了解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化需要很长时间。出国留学如何准备一日三餐1,大胆地和周围的人沟通大部分留学生选择在寄宿家庭或校内宿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融入当地环境的契机。寄宿家庭会很贴心地为留学生规划在国外的生活。住在学生宿舍的话,会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宿舍也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让学生们交流经验。在考试周的时候,也会有特定的教师团队来帮助国际学生复习备考。所以,留学生不用太紧张。2,遇到问题积极求助外国人对于自己的隐私保护十分在意,在与外国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切记不可询问关于年龄、收入等问题。还有,留学生要有正确的沟通方法,国外的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大多比较开放,但也会有不和谐的情况出现。所以,尽量避免谈论政治、国与国差异等敏感话题。当然,在碰到问题时,积极地处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碰到问题时,学生可以求助于寄宿家庭的家长或者学校的相关老师。3,不要做书呆子在国外,除了学习外,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也是过来人的有益经验。学生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学习好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还需要多参与当地社会的实践活动。其实在国外大学入学之处,他们对于学生相关的社会实践经历就是相当看重的。有案例表明,曾经有国外知名学府录取过可能不是通常意义上所说专业成绩十分优秀的中国学子,就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十分丰富,而且对于一些学术领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国外学习,更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好处以及必要的。留学生有机会多参加社交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做不同的兼职工作,多去不同的地方旅游等,这些都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当地社会,同时也为自己创造更多学习该国先进文化的机会。去美国留学生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同学们到了国外留学,不少人首先感到意外的是“家”里都是电炒灶,没有天然气(只有饭店才用天然气,有些城市华人开的店里有小罐天然气出售)。这真是让听懂惯中餐的中国学生很不习惯,电炒灶做西餐还凑合,做中餐实在太不给力了。 到超市一看,东西倒未必比想象的贵,但对吃惯中餐的同学来说,可选择的食物实在有限,要吃中餐,还得去华人或东南亚裔人(越南人、泰国人等)开的小便利店,同学们会找到面条、速冻饺子、方便面甚至火锅底料等,大城市,如悉尼的华人聚集区,会有华人开的大中型农贸超市,每天中国人来人往,都有点回到中国农贸市场的感觉了,每每都会满载而归。 赴澳大利亚读书的李清曦同学,是这样描述自己刚出国,头几天的一日三餐的: 我这三天,一日三餐,全吃方便面,为了省钱,每次只吃一包,还打上一个鸡蛋(澳洲的鸡蛋比国内的个头儿要小)。对在家里一顿饭能扒两盘菜的我来说,这点饭哪能扛到下一顿所以,尽管什么都没干,但肚子很快就饿了。由于舍不得花钱的心理作祟,我只能咬牙抵抗着饥饿。 方便面实在吃腻了,便去街上吃一顿麦当劳。那顿麦当劳还是晚上麻烦一个同学和我一起去买的,因为我还不认识路。路上,我问了一些基本的单词,比如说“厕所”一定要叫“Toilet”。我问是否可以叫WC时,她嘲笑道,那是很早以前的叫法了,而且你要是说WC的话,有人会认为是洗衣房之类的地方。吃麦当劳的时候我还是舍不得花钱,只要了一个small size big mac meal(小号的巨无霸套餐),说实话,根本吃不饱。 在国外,早餐通常是Toast(吐司面包)、Cheese(奶酪)、Bacon(培根)、Milk(牛奶),吃饭了一天不饿,午餐不少同学索性不吃,或是用饭盒带点自做的饭菜到学校用微波炉热一下。晚餐英语叫dinner,有“正餐”的意思,是一天中最正式的一顿饭。 当然,也不能老吃方便面和麦当劳,要省钱又有营养,还是自己做饭。李清曦同学说: 做饭的时候,通常是房东做好后,我再上手。因为我只做一道菜,往往人家一家人还没吃完,我这边就做熟了。这时,房东便会让我同桌就餐。看看人那一家子的“满汉全席”,再瞅瞅我的“一盘渣”,我实在难受——有点嘴馋,又有点自卑,更后悔不该与人家同桌。 以后,我总是避开房东一家的做饭时间,听他们一家进了餐厅,我或在自己的屋里看会儿书,或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坚决不再和他们同餐。往往都是听到他们收拾完饭碗以后,我才开始做自己的饭。 唉!大部分小留学生在别人家里住,受点苦是难免的。 自己做饭,自己买菜,这才真正知道了“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道理。到了超市,什么都舍不得买。米买最糙的,肉买一小块,当然国外也有便宜的东西,如土豆、洋葱、西红柿、鲜奶等。李清曦同学就说,到了国外才知道什么叫“鲜奶”,在国内喝的牛奶相比之下简直是白开水。蔬菜也多无化肥,无污染。肉类中最便宜的是鸡肉,华人便利店里有涮锅用的羊肉类,但不知道为何不如国内好吃。 如果上街,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都有,而且也不贵,但似乎也没有国内的好吃。卖快餐的快餐店和华人小餐馆,是留学生们改善生活时偶尔的去处。豪华大店太贵了,一般人不敢问津。 当然,若是家里很有钱,银行卡上的资金源源不断地补充进来,那就可以住进学校提供的学生宿舍里,一人一间,当然费用也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得了的;即使住在别人家里,也可以天天去饭店享用美餐,还可以天天叫中餐,国外叫餐是要付小费的,不便宜。 出国后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一日三餐,这是让许多中国学生始料不及的,故而也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留学英国的鲁毅同学说,初到英国,厨艺比英语进行快。很简单,一天不说英语,no problem;一天不吃饭,no way!出国后第一个中秋节,几位中国学生费了一个半小时做了一顿饭,他说: 看着我们花了一个半小时做的一桌子饭菜,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是啊,我们自己学会做饭了!是的,对于我们这一代学生来说,这或许是比学习更为困难的挑战。试想,十二年的寒窗生活,我们不需要洗衣、买菜、做饭……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读书、学习。可是,出国了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没人会再给你做饭、洗衣;没有人会告诉你每天要做什么;没有人会管你是不是健康,是否需要帮助。不是人情冷漠,而是每个在国外读书的中国留学生都是在挣扎,在生活的困难中挣扎,在学习的压力下挣扎。还有,在白人或有或无的discrimination中挣扎! 想想我们刚到英国的那几天,不知道到超市怎么买东西,因为关于菜的单词没学过几个。也不会煮饭,这里的大部分厨房里没有用天然气的炉子,有的只是电磁炉。开大了,东西下去就糊了;开小了,煮好久都不熟。没有抽油烟机,一不小心折腾的厨房里都是烟的时候也就是火警报警的时候,接着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离开住所,消防车会在五分钟之内赶到,然后会给这个flat的学生进行我们在国内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消防培训!哈,一顿饭的最高纪录是吃了四个小时,其中只有半个小时是在吃,其他的时间都是在处理各种各样奇怪的事。 到日本留学的张昊同学,初到日本第一周,吃光了从家带来的紫菜汤包这位女生说: 初到日本的第一周,我吃了整整七天的紫菜汤面条,家里带来的紫菜汤包,外加超市里100日元左右一袋的面条。之所以这样,并非我不懂做菜,而是基于对日本高昂物价的心理恐惧。逛超市的时候看到任何一样物品的标价我都不自觉地将其换臬成人民币,然后打个寒颤,心里告诉自己是来这儿学习的,要有吃苦的准备云云。到了第八天,在与一位湖南的学姐有了短暂的生活交流后,我被告知其实精打细算也能吃好,这才有了购买肉类和水果的勇气。再过了几天,我宿舍的简易厨房里已经整齐地排列着酱油、醋、麻油、糖、盐、味精,我开始两菜一汤地像模像样地过起了日子。 当然,还有不少同学的一日三餐主要吃学校提供的食品。从南师大附中到美国爱荷华的达文波特北部高中就读的朱皓康同学就是如此,他说,他到美国后的第一印象就是饮食的差异。以家庭饮食为例,美国家庭的早餐一般是几片烤面包,外加火腿片和培根,一杯冷牛奶泡干麦片,还有一些水果。相比国内以稀饭为基础的“热餐”,美国家庭的早餐“冷”了许多。学校虽然也有早餐,但算是额外的服务,并不是学校食堂的主要经营项目。以他就读的达文波特北部高中为例,早餐每天都是固定的:冷牛奶、干麦片、水果、蛋糕。太单调了,连国内清晨小区门口的早餐摊子都比不上。 美国高中午餐的各类当然相对丰富,每天会有不同的食物供选择,甚至还有“中餐”。朱皓康同学说:“刚开始当我得知北高中有中餐时,我一度欣喜不已。但是而对仅有炒饭和炒面两项选择时,我有点失落。当我第一次尝试时,我知道美国人对于中餐的理解和我们在国内餐馆里享受的美食完全是两个概念。美国的中餐可以概括为两个字——油腻。因为美国人喜欢甜食,所以很少有中餐不是甜得发腻的,而油炸食品也是美国快餐的代名词,所以高油脂的普通中餐确实让我望而却步。北高的中式炒饭搭配有‘春卷’和‘饺子’,但是同样的名字,在美国学生的饭碗里却完全变了样:‘春卷’是油炸面皮包奶油,‘饺子’也同样如此。我在第一次选择中餐后就再也没有进行第二次的尝试了,确实难以下咽。”不少同学也吃不惯学校的饮食,中午一般都是来到Subway校园店铺,选择三明治。朱皓康同学的三明治一般选择全麦面包加火鸡肉片、奶酷丝、生菜、西红柿和一点橄榄油,然后再选上一杯低脂牛奶,加上买牛奶送的水果,这三样就是他的午餐了。2010年时,这么一顿午餐大约合人民币16元左右。16元人民币在美国买的午餐确实比国内同等价格要少很多。 午餐时间除了填饱肚子的目的外,还是大家一起交流和建立友谊的绝佳时机,很多好朋友就是在餐桌上认识的。在午餐时间,站在偌大餐厅的任意一个角落都看到学生们交头接耳,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在尽享盘中午餐的同时,不同课程的朋友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聊聊学校生活。同时,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在餐厅里有四五个老师值班。而当学生吃完饭离开食堂时,在出品附近还有两个配有荷枪实弹的当地警察。因为美国政府有规定,在一定数量人群聚集区域都需要有警力维持秩序,防止意外。 晚餐,可以回到寄宿家庭吃,也可以到街上的快餐店吃,还可以自己买食材做着吃。这里就不详述了。生活方面:(1)和美国人住在一起。不要为了方便省钱和中国人做roommate。不为别的,只为了你的口语能说得更好,有更多的机会和美国人交谈,了解其文化。仅凭上课,很难和美国同学交朋友。(2)在银行开帐户时,同时开check和saving两个帐户,开那种免收管理费和无需最低存款限制(minimum)。钱不多,只开check帐户就行,但通常没利息。如果学校所在地有花旗银行或汇丰银行这类国际大银行,选择这种银行,方便国内和美国两用,在网上让家里人拨款或给家里拨款。如果学校所在地没有此类大银行,可在网上直接开帐户。而且,花旗银行的e-saving帐户利息5%以上,相当划算。(3)如果想要有信用卡,最好把国内信用卡带来,向银行或信用卡公司申请信用卡时出示国内信用卡,说明为了方便需要美国的信用卡,如果你国内信用卡是visa,Master, American Express,美国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容易批准你。否则,你必须等一两年方可申请美国的信用卡。1公物私用的问题注意事项除非与研究或助教有关的事物,不要用学校的信纸信封写私人信或求职信,不要偷偷地利用下班后的时间或在晚间或周末打长途电话与亲戚朋友聊天,不要用学校的复印机来复印自己课业有关的资料,更不该用来复印同学会的通讯。千万不要贪点小便宜,如果被发现,后悔就迟了。2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Negro是英语“黑人”的意思。尤指从非洲贩卖到美国为奴的黑人;所以在美国千万不要把黑人称作"Negro",跟白人交谈如此,跟黑人交谈更如此。否则,黑人会感到你对他的蔑视;说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词,黑人对这个称呼会坦然接受。3谦虚并非美德中国人视谦虚为美德,但是美国人却把过谦视为虚伪的代名词。如果一个能操流利英语的人自谦说英语讲得不好,接着又说出一口流畅的英语,美国人便会认为他撒了谎,是个口是心非、装腔作势的人;所以,同美国入交往,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有十是十,不必谦虚客气,否则反而事与愿违。4常用手势的含意美国人介绍自己时,要用手指鼻尖,如果我们按照自己的习惯,指指胸口,常会使他们不明其意,无法理解。叫人过来时,我们的习惯是招招手,这在美国人看来,恰恰是“再见”;他们招呼人过来的手势是把手指向着自己,然后以中指和食指朝着自己,轻轻摇动两三次;美国人有不少手势习惯,例如用食指和大姆指搭成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伸开,做个"OK"的手势,这就表示“好”、“同意”。5考试千万不能作弊考试不能作弊,尤其是堂外在家的考试(TakeHomeExamination)或期末报告,千万不要抄袭。美国大学重视荣誉制度,切勿存有侥幸心理,如果被查觉,污点就很难洗清,以后很容易跟着教授的介绍信一起走。事关求职及前途,非常重要。6好奇真能害死猫如果去教授办公室讨论事情,不要以好奇的眼光,边谈边瞟教授桌上的文件。在系办公室里,不要随手乱翻教授信箱里的信件或公文。在研究生的研究室或实验室里,请勿公然以电锅既煮饭又蒸菜。若用实验室里的冰箱暂存带来的三明治,热个开水还说得过去,但是绝对不能把它当作厨房。7增加英文读写交谈能力设法增加英文写作及谈话的能力,如毕业后,在美就职,此项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最低的限度,毕业论文需要写好,口试时能流利地应答问题。很多教授自认倒霉,常常花很多时间修改英文,而不是改论文的内容。有时教授根本就把论文丢回给学生重写,弄得双方面很多误会而很不愉快。学生以为教授有意刁难,要将学生留在学校。很多留学生根本就与中国同学共同住在中国城的小圈子里,与美国研究生或当地人打交道不够,英文更难进步及活用。
外国人怎么上大学留学
上一篇
10-30
英国留学必须提前订公寓吗
下一篇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