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overseas/6978.html
李德的起初姓名叫奥托·布劳恩,德语是他的母语。隐退后一直住在东柏林,1974年秋天去世。 李德这个名字是他受国际共产组织的派遣到中国后才起的。李德在中国期间,使用过很多名字,奥托·布劳恩这是在护照上的名字,还有卡尔·瓦格尔,华夫是他...
李德的起初姓名叫奥托·布劳恩,德语是他的母语。隐退后一直住在东柏林,1974年秋天去世。 李德这个名字是他受国际共产组织的派遣到中国后才起的。李德在中国期间,使用过很多名字,奥托·布劳恩这是在护照上的名字,还有卡尔·瓦格尔,华夫是他在《红军报》发表文章时的名字,还有许多化名。李德是他常用的中国名字,意思是一个姓李的德国人。 生平简介: 李德于1900年9月1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郊区的伊斯玛宁,他的父亲是个会计,母亲是个教师。他的父亲去世很早,当时李德才6岁,便被送进一所天主教孤儿院,在那里接受了初等教育。他很勤奋,学习期间成绩一直不错,而且还获得了奖学金。到1913年的时候,慕尼黑的一所师范学院破格录取了他。1918年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打得如火如荼,他应征服兵役,上了奥地利和意大利前线,那时,他还是个列兵,一直在战斗的最前线。血与火使他很快成熟起来,同时也使他变得自负起来。一战结束后,他返回了慕尼黑,同年他获得了师范学院的毕业证书。 李德在上学期间,就开始了他的革命活动,1917年他加入了社会民主青年反对派,1919年4月,他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是德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不久又被选入自由社会主义青年团慕尼黑委员会,并负责中等学校学生组织工作。 19岁那年,他参加了保卫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的战斗,29天街垒战中,他手持毛瑟枪,指挥工人弟兄们同反革命的武装士兵浴血奋战,奥、意前线的战斗经验,使他在街垒战中,表现得异常出色。 巴伐利亚保卫战失败后,他被捕入狱,在狱中被关了整整三个月,后因为一次偶然的事件又误放了他。1919年秋,他逃亡到了汉堡,1920年到1921年他加入了汉堡党组织,到了1921年初,他在德共中央军政情报处工作。在两年中,他读了大量各种有关军事论著,同时也熟读了《拿破仑》、《苏沃洛夫》、《凯撒》等人的传记,他对东方军事家的传记却不屑一读。因此,有关东方的历史,包括风土人情他近似到无知的程度。他到中国来后,一不懂中国历史,更不了解中国农民,这就使他的指挥走向失败的结局,这种结局,在今天人们看来便不足为奇了。 1921年底的时候,他又一次被捕入狱,落到了反对者手里,这次没有人放他,而是他 自己联合起了狱中的关押者,一起越狱,最后获得了成功。1924年初的时候,他调到了中央委员会做情报工作,从事反对奸细和法西斯组织的特别工作。 1924年,他结识了女青年奥尔加·贝纳里奥,并吸收她参加了党的工作。他们结成了 夫妻。然而,因为特殊的身份和工作,他们的爱总是短暂的,1926年秋,夫妻俩双双被捕,投入了莫阿比特监狱。三个月后,奥尔加获释,而奥托·布劳恩却一直监禁到1928年春。狱中的生活,使他学会了俄文和英文。1928年4月,在战友以及妻子奥尔加的帮助下,又一次越狱潜逃成功。越狱后他过着东躲西藏的生活,后来德国***秘密地把他送到了苏联。 那时的苏联,十月革命已经胜利,共产主义的地位在全世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向往的天堂。那时,李德在苏联系统地研究了布尔什维克的革命经验和军事科学,同时也受到正规的训练。 到了30年代初,国际工人阶级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注意力渐渐转向了中国,那时,各国的共产主义者,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从事这么伟大的群众武装运动,共产国际组织也在支持中国革命共产运动。 1932年,共产国际招待委员会派李德来到了中国,共产国际组织选派他来到中国,完全是因为李德不同寻常的经历。共产国际希望中国革命成为俄国革命的重演,城市起义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基础。李德于1932年春抵达哈尔滨,随后乘火车去了大连,又转乘轮船抵达上海,秋天的时候,住进了老式的阿斯特旅馆。大约一个月以后,他又搬进了一套美式公寓住所。那时,他一句中国话也不会讲,由于对中国历史的不了解,对当时的中国革命的处境,看到的也仅是表面现象,但他的热情却是高涨的。他要在中国这张白纸上,涂满他理想的未来。通过他的努力,共产国际组织通过柏林银行给当时上海的红救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仪器。 李德一到中国,就很快体现出了他这个日耳曼人的工作作风,严谨,勤奋。 他拿着史沫特莱的介绍信去了一趟北平,靠史沫特莱的引见,他又认识了埃德加·斯诺和海伦·斯诺。斯诺夫妇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他们夫妇当时并不怎么信任这位自负的德国人,而李德同时也不信任他们。 李德到中国时,上海的***地下组织在蒋介石的秘密打击下已土崩瓦解,许多***员被枪杀。白色恐怖使***在当时的中国几乎无安身之处,只有赣南的朱、毛中央苏区正处在一派兴盛之中。上海党的领导在1933年初就从上海转褹E到了江西瑞金。李德是后来才到达瑞金的,在上海期间他等来了国际组织派来的又一名高级顾问曼弗里德·斯特恩,他的俄国别名叫弗雷德。 上海是苏联地下活动中心,许多国际组织的情报人员都是德国或美国籍,美国人最受欢迎。化名克莱伯的弗雷德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曾显赫一时,和李德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在澳大利亚和匈牙利军队中服役,曾被俄国人俘虏,加入布尔什维克后,他参加了苏联国内战争,随后去了伏龙芝军事学院。 李德到中国之后,就知道他支持中国***内博古领导的那一派,由在莫斯科留过学的坚决拥护苏联路线的一批中国青年组成,王明是他们的领导。李德一到中国,很快便得到了博古这些拥苏派的信任,他对博古等人大谈凯撒、塔西陀、拿破仑……谈起正规战争更是津津乐道。李德一到中国,便很快地否定了毛泽东的游击战,他认为红军时机已经成熟,是该打正规战的时候了,于是推行了他的街垒战术,归结为“猛烈的短促突击”,而这个战术并没能有效地消灭蒋介石的部队,相反却让蒋介石的部队得寸进尺,一口口地正在吃掉苏区。 隐退后一直住在东柏林,1974年秋天去世。李德为什么后来没来过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任中 共 中 央军 委 军 事研究编 委会主任,延安抗日 军政大学教授。1939年夏去莫斯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加入苏联红军。1941至1948年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任教。1949年回德 意 志 民 主 共和 国定居,潜心著译。1964年任德国列 宁著作德文版主编。李德回国后的结局因为李德在长征胜利后被召唤,所以后来没来中国。李德自1939年离开中国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一直居住在,虽然没有像斯大林的绝大多数中国问题专家那样遭到处决的厄运,但被禁止过问任何中国事务,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受着的监视。李德是一位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城郊的伊斯玛宁镇的奥地利人,在一战期间加入党,并参与创建了巴伐利亚苏维埃政权,之后因活动被捕入狱,被关押在柏林莫比特监狱,后来,成功越狱并逃往苏联,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李德进入国际东方部工作,因熟悉中国情况,被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负责国际与的联络工作和军事上的指导,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反对游击战,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开始时,李德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军事顾问李德,1939年回苏联,留在中国的两任妻子,她们后来怎样李德回国后结局并不好。李德回到莫斯科后,上级要求他对自己在中国犯下的一切错误进行检讨。关于李德的处罚,苏联官方还询问了中国的意见,而苏联最后对他做出的处罚是:虽有错误,但罪不至死,给予处分以儆效尤。于是,李德就不能在苏联官方工作了,只得去进行翻译的工作,最后他成为了东德马列研究院的负责人。李德于1974年在东德去世,享年73岁。李德人物简介:李德(1900年9月—1974年8月),本名奥托·布劳恩,笔名华夫,出生于德国慕尼黑。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往中央苏区,李德以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身份来到瑞金。李德来到苏区,虽怀有帮助中国的良好愿望,但是他的错误指挥却给我军造成了重大损失,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严重失利。长征初期,作为负责筹划决策的“三人团”成员之一,李德仍实施错误指挥:一方面过分强调保密,对战略转移没有进行应有的政治动员;另一方面在退却中采取消极避战的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遭受惨重损失。李德,这位红军最高军事指挥者,在长征结束后的命运,对他留在中国的两位妻子造成了巨大冲击。他们的故事,交织着情感纠葛与人生坎坷,值得深入探讨。数十年前,李德在德国加入了***,后逃离故乡,最终在中国的东方找到了庇护。在苏联,他深入思想熏陶,学习军事,并与共产国际***博古结伴而行,最终成为红军最高指挥官。尽管生活并不顺利,但李德坚守信念,面对困境,他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前行。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让红军陷入困境,李德对此深感自责。长征开始后,他在自责中找到了教训,也在挫折中找到了信念。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两位中国女子,成为他的伴侣,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温暖。然而,李德最终决定回到苏联,他的两位伴侣选择留在中国。尽管离别让他倍感痛苦,但他知道,他在中国的经历,早已烙印在他的生命里。萧月华,一个出身贫困家庭的女孩,后加入中国共青团,前往瑞金参与革命。在瑞金,她与李德相遇并结婚,尽管婚后生活充满挑战,但萧月华坚韧地面对,用自己的温暖和关怀,成为红军战士心中的慰藉。最终,她带着孩子离开李德,为了各自的信仰和未来,做出艰难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萧月华到湖南工作,成为军衔高达大校的女性领导,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展现了卓越的能力。而李丽莲,一位明星般的女子,用艺术宣扬革命理念,成为了一名革命艺术家。虽然内心深处仍然牵挂着李德,但她学会了珍惜眼前人,将幸福绽放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的事迹都是长征故事中的珍贵插曲,展现了红军长征中的坚韧与无畏。正是有了这些个体的努力与坚持,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和平繁荣。李德、萧月华和李丽莲的故事,不仅让人深思生命中的坚持与爱情,更让我们铭记长征的历史意义。
英国留学跳级容易吗现在
上一篇
10-29
留学生去国外算命吗
下一篇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