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overseas/5600.html
澳洲墨尔本大学留学生活的分享 对于出国留学,是租房还是住校,还是住寄宿家庭。下面就来分享美国寄宿家庭留学经验。关琳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务管理专业。去美国前,她申请了当地政府提供的友好家庭。 初到友好家庭时,关琳有些尴尬,不知道该如何相处...
澳洲墨尔本大学留学生活的分享 对于出国留学,是租房还是住校,还是住寄宿家庭。下面就来分享美国寄宿家庭留学经验。关琳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务管理专业。去美国前,她申请了当地政府提供的友好家庭。 初到友好家庭时,关琳有些尴尬,不知道该如何相处。但友好家庭的爸爸妈妈乔(化名)和詹妮弗(化名)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关琳很快卸下防备,融入到了他们的生活中。 乔和詹妮弗带关琳深入体验美国文化,到各处参观、游玩,这让她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 在友好家庭生活期间,关琳与乔一家走遍了特碧卡市的每个地方。 令她印象最深的便是与詹妮弗家族一起度过的圣诞节。关琳和他们坐在一起拆礼物的场景,让她每次想起来都感到十分温暖。 假期回国前,乔和詹妮弗更是特意下载了微信。虽然远隔万里,但他们仍通过微信时不时地联系,互相关心彼此生活的近况。 美国寄宿家庭的优点 美语环境: 与美国寄宿家庭的成员日常交谈,能让你的英语交流能力极大改善,更快的会说英语,说好英语。相当于每天从一睁眼开始就在不断地练习听力和口语。 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留学生会接触到很多新奇的词汇,这些词汇是在托福单词中永远学不到的。 美式文化: 文化的体验需要近距离接触,去观察、去经历、去感受。留学生可以在寄宿家庭体会到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在一个屋檐下,两种思维方式不断地融合碰撞。 同时,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这里受到的文化影响很大程度上会让留学生在校园中更加的如鱼得水。 安全放心 : 寄宿家庭比起学生公寓,多的是一份温暖和安心。刚到美国就有当地人照料,入住配有家具的独立卧室,水电网配套齐全,一日三餐有寄宿家庭准备。 长期关系: 学生与寄宿家庭建立长期关系,使得他们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家庭成长环境,以帮助他们过渡美国的教育体制。 当然,寄宿家庭也有着无法回避的弊端。这就需要我们调整心态,“入乡随俗”喽~ 用包容打开交流之门 熟悉了国内的交往方式和文化氛围,面对国外截然不同的环境,选择租住到当地人家庭中的中国留学生会出现些许不适。生活方式的差别、生活理念的不同,让他们除陌生感之外,还会有尴尬之感。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一定少不了生活上的磨合。但怀着一颗包容理解的心,再大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寄宿家庭是一个体验和融入当地生活的机会。家里的成员会非常友好,同时,他们也会把你们当成自己家的成员一样对待和要求。要尽量多去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不要将自己关在房间中。 当你到达寄宿家庭时,他们一般会向你解释家庭的规定和习惯,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问清楚。通过不断沟通,您才能学会本地人的生活方式、处事方式、沟通方式、习惯习俗。 由交流到结下友谊 学生与寄宿家庭相处的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沟通。虽然英语是大多数国际学生的第二语言,千万别让“不会说”和“不好意思说”成为自己的绊脚石。只有真正入乡随俗才能得到认可并真正融入美国社会。 融入寄宿家庭是最后的但是最重要的一步。确保你参加家庭活动因为这会帮助你在新的国家有家庭归宿感。这不仅会帮你提高英文水平而且会给你留下终生友谊和美好记忆。 最后我还要提醒一句,在国外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和寄宿家庭的家长和谐愉快地相处~这样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更受人喜爱,也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大学生如何申请出国留学 主人公背景: 晕晕同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就读澳洲墨尔本大学Master of Engineering Distributed Computing专业。毕业后就成功在墨尔本的IT公司找到工作,先后任职于3家IT公司。晕晕是一个极其低调的同学,毕业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我也因此得知他在澳洲混得很好。问及其任职公司和薪酬,这家伙向来都是一笔带过。其父亲却是一个极其热情的人,晕同学出国后还相当热心的给我介绍其朋友办留学,办旅游签证。开玩笑说:“不介绍给我,还能介绍给谁。”这种亦客户亦朋友的感觉,再次让我感受到这份职业带来的职业成就感。 随着澳洲推出PSW工作签证,越来越多人关心毕业后能否在澳洲找到工作关于这个问题,永远没有准确的答案。还是那句话:看你自己的能力!晕晕同学毕业后在没有拿到PR的情况下,依然能在澳洲混口饭吃。因此,我鼓动他给我们写写他的故事,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爱逃课,却又混得很好的“奇葩”怎么说。 今晚和朋友吃饭,算算大约来了澳洲也快4年了。恰逢被邀请写一下我4年多来学习生活工作的经验, 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来澳洲的主要目的,一开始也不算是为了移民。当时其实也没有想太多,只是抱着想在自己专业稍微钻研深一点的想法,忐忑不安的踏上了通往袋鼠国的路上。然后就有了我自己4年独特的道路。下面挑几个方面说说吧,哥走的路子比较弯,所以只能在尽量不教坏小朋友的情况下和大家谈谈一些比较正面的东西,给大家点正能量,以免大家在这边感觉彷徨无助。 接下来的内容涉及到学习,还有工作的两个方面。 关于学习 之前被Faye问起我平时如何学习的,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比较惭愧的。因为对于我的学生生涯来说,坏学生的不少习惯都集中在我身上,例如逃课。但是至于为什么学习成绩还算可以这个问题,是和兴趣有关。 于我人生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我的兴趣,刚好和我学的专业和工作都对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这一点真的没有错。这个这个和你学习对上了你基本上就可以在很多时候都对你的学习生活保持一种比较高度浓厚的兴奋,特别是面对临近期末如山的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兴趣的功力就立马显现了出来。曾试过在一个期末4门课3门都有最后大PROJECT的情况下。一个月内基本上每天只睡3~4个小时然后成功完成每周单挑一门功课大PROJECT,而且最后都拿到了不俗的分数。算是学生生涯里面一个比较变态的HIGH LIGHT了。说到这里不妨提提你们将会遇到的GROUP WORK这个东西在每个专业的课上基本上都很常见。 你们有些同学可能也许在国内也经历过许多TYPICAL的GROUP WORK情况。 譬如很多时候其实所谓的GROUP WORK也就只有你一个人在做,然后别的人都在享受自己的生活,或者本来分工的时候信誓旦旦然后平时都不出现到LAST MINUTE的时候才开始问你需要帮什么,或者更过分的就是LAST MINUTE的时候打电话来看看你做了没有,查一下到底是不是要一起团购上方舟的船票。你或者会有一些比较天真的想法就是说出国了,也许外国学生会好一些。其实这些状况并不是一个中国特例,会发生在任何人的身上。鬼佬也不例外。有上进心的LOCAL或者外国学生。老实说还是很稀有,通常那些学生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都会在高分区向你微笑招手。你如果能和这些人同组的话你会受益匪浅,不过我是在说你也有努力和他们一起完成这个课业的前提下,否则你的下场一般就会在半途被大神踢出去或者作业上交的时候会被打报告上去说你什么都没做(老师也有在查这个,因为已经太普遍的情况了。)所以,在GROUP WORK的时候,你很多时候事需要有自己把这个所谓的GROUP WORK啃完的决心,剩下的就得看你是不是交友不慎了(笑)。 我自身的经历是。第一年和一个极品同组做研究性论文,结果事要交论文还有上去讲10分钟的PRESENTATION。当时连需要阅读的文章都帮忙找好了,结果。最后一分钟被问我发过什么给他。 而且论文也是一个字的贡献都没有。这个极品后来在我们学院的经历,我也略有所闻,但是也不会觉得他受到如何的对待会有什么可怜他的想法,真的事自找。这个是一种,单单拖累自己组员的。更有甚者,不但可以拖累自己组员。还可以拖累好几个别个组的进度。因为他什么都不做,最后每次都是哭爹求娘的让和他同组的单飞。然后他的同组不堪重负过来和我说既然这样了这个我得去那边救火,这边你帮我撑着。有时候你遇到这样的极品你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吧。也就只能够能躲就躲了。 这个也就是后来我很多GROUP WORK的作业也单独做的理由。虽然辛苦些,但是你能获得的东西还是非常的多的。我在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说你们都去单挑好了,而事,你要尽可能的去找能和你并肩作战的战友,实在不行了单挑也可以,可以锻炼你非常多的能力,但是友情提醒一下同时代价也是非常大的。美国留学 哈佛大学商学院申请的经验分享了解如何申请出国留学,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是许多人心中的疑惑。让我们通过李学姐的经验,一起探索出国留学的价值和路径。李学姐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专业,硕士期间,她通过DIY申请成功获得了包括布里斯托、曼大、格拉斯哥和华威在内的英国学校的offer。她分享了自己的留学经历,让我们看到了留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时间和经济压力的节省,更在于拓宽视野、实现自我成长。留学的意义在于打破常规状态,促进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鼓励创新和自我负责。在学业上,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尤其是在专业转换方面,相对容易实现。李学姐在布里斯托大学一年的硕士生活,让她坚信留学的价值远超其成本。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留学经历依然具有独特优势,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选择英国留学,主要看中的是其一年学制和世界排名,这使得时间成本降低,经济压力减轻。然而,政策和签证因素意味着多数学生完成学业后回国就业,英国留学在就业和移民方面并不占优势。此外,一年制课程密度大、考核严格,部分专业淘汰率高达30-40%,这是英国教育体系的特点之一。虽然有人担忧硕士含金量,但李学姐强调,真正关注的是个人能力与公司匹配度,而非学制长短。英国硕士学位在应聘时不会成为减分项,而会加分。布里斯托大学作为李学姐申请的学校,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优势不可忽视。该大学拥有国际知名的研究社区,强大的研究资金支持,以及多学科的跨领域合作。实验室设备先进,涵盖电生理学、手术框架、生物成像设施等,为学生提供了世界前沿的学科与技术学习环境。在申请英国硕士时,首先需要了解学校开设的课程,以节省选择时间。明确课程后,关注录取标准,包括学术要求、语言要求、推荐信、个人陈述等。未达到语言要求的学生应提前准备,以确保材料齐全,避免延误申请。个人陈述是申请的关键,应突出课程选择原因、相关经历等。推荐信应由大学老师提供,强调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表现。学生应利用暑期和校园实践,丰富知识和经历。英国大学通常于10月开放申请,建议在12月前完成所有材料准备和申请。申请语言课的学生应把握时间,确保在4月前考取相应雅思成绩。博士申请与硕士类似,需要详细的研究陈述和研究细节,找到合适的课题方向并与导师沟通是关键。奖学金申请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如FindAPhD平台、硕士学校平台、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项目等。总的来说,申请出国留学需要提前规划,把握时间,准备充分。通过李学姐的经验分享,我们看到了留学的价值和路径,相信每一位有志于此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留学之路。 对于计划赴美国留学读研究生的人来说,哈佛大学商学院是不错的选择。然而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申请难度也是非常大,对于申请人来说,在申请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就由成功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录取的人分享一下申请经验。 案例背景介绍: 学校:Top 4 University Bachelor of Economics Lots of extra-curriculum experience, including debate competition champion and organizer of a global students’ forum 工作:6 years W/E in 2 Top FMCG companies as a sales manager Have solid working achievements, including fast promotion and top recognition 成绩:GPA 35, GMAT 700,TOEFL 105 申请结果:申请5所学校(R1:Chicago,Tuck;R2: HBS, Stanford,Wharton) 面试3所学校(R1:Chicago;R2:HBS,Wharton) 录取1所学校(HBS),WL1所学校(Wharton) 下面就是申请HBS的经过与经验介绍: A 我为什么能被学校录取?我认为我的核心竞争优势是? 唯一录取我的是我的dream school之一HBS,这个让人心跳加速的过程。HBS是申请的最后一所学校,也是我的申请学校中最晚发结果的。前面一连串的打击,到发榜的那天晚上其实人已经要崩溃了,在点击申请结果链接的时候,心跳几乎就要停止,当然也做好了接受最坏结果的准备。面对最后的意外惊喜,扑面而来的感觉是幸运和感激,感谢命运虽然残酷地和我开了几个月的玩笑但是终于save the best to the last,感谢至亲好友不断的鼓励、祈祷。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一个人很难走下来。这也是一个幸运的结果,因为无数人付出了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也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结果。申请本身就是那么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加上接受一个残酷结果的高风险过程,商业又何尝不是?我们在商业的旅程中行进,申请MBA的过程无疑是一个最好的缩影,也是一个实战的心理演练。 从兴奋中冷静下来,要是总结自己为什么会被录取,浓缩下来我觉得就是两点:坚持的精神和放松的心态。这说起来可能很笼统很玄乎,我试着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把它说得尽量specific一些吧。 坚持的精神是我在这一年里做得让自己满意的地方。过去的一年其实是我6年来工作压力最大的一年,我接了新的assignment负责公司最大的global客户,由于客户总部在深圳,因此出差的频率是很高的,我曾经有过3次一周五飞的经历。同时,由于global客户的各种指标是直接挂在公司高层领导的头上的,因此公司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所以琐事就会特别多、会议也会特别多,要处理的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也就很多,因此每天只睡4-5个小时的日子就是家常便饭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起初的坚持来自于自己强大的申请动力:申请MBA或者说出国读书是我纠结在心中那么多年的一个心结,现在我想明白为什么了,知道自己一定要争取一下,这种心跳下产生的动力是巨大的。我曾经是一个无法一心二用的人,但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我可以在候机和飞机上背着厚厚的GMAT OG找各种零碎时间做题目,也可以在deadline前最后一刻在飞机上改essay以至于把电脑都拉在了飞机上差点就交不了(这正是申请HBS发生的事情)。这种动力支撑下的坚持很强,但并不持久。在起初的时候它很管用,但在面临各种挫折,比如GMAT第一次没考好,R1申请全灭的情况下,就会接受严峻的考验,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耐心和毅力了,同时也需要有亲朋好友的支撑和鼓励。所以说,就坚持的精神而言,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你要有一个强大的申请动力(起初它可能就是个冲动或者不成熟的想法,这没有关系,关键是要够强大,强大到你每天醒来就想跳起来投入到这件事情中去)和面对挫折的勇气、耐心以及一个积极支持你的环境,外因加上内因同时起作用,才能把这一年的路走下来。 放松的心态我做的并不好,但是很幸运,在HBS的路上,我偶得了这一点,因此这也是我认为自己能HBS申请成功而其他却欠了火候的关键原因。这一点对我而言确实很难。我是个挺认真挺压抑自己逆来顺受的人,我知道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但也在这一过程中丢掉了一份洒脱和放肆。这其实是种蛮典型的中国好学生的情况,我们都被教育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此总觉得过程痛苦才是对的,殊不知这样的心态容易使人坚持,但却往往在最后一刹那欠缺一份灵感和自信,而少了达至心灵最深处的神来之笔,而这正是essay from good to great最critical的事情,而且是没人能交会你的事情。就像《黑天鹅》里的妮娜,跳好白天鹅容易,就是跳好黑天鹅难。要说在HBS的路上,我偶得了这一点,其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内心觉得根本没有希望能成功,因为TOEFL的成绩比官方明文规定的109差了整整5分,但它又是我的dream school,不申请的话总觉得遗憾,于是就放开了随便写吧,想写什么写什么,交了也就不留遗憾。而恰恰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前面花下去的功夫终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艰苦的训练加上放松时的灵感,essay就得到了大的提升。这种感觉当时是不曾体会的,需要过一阵子沉淀下来才能看清楚,当我前几天翻看比较我的Wharton 30版essay和HBS 4版essay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Wharton的文章写得很紧,HBS的文章就很洒脱很有气势,写出了我内心深处的激情和aggressiveness,不是那仔细分析貌似完美无缺而感觉上总是缺了点什么的样子了,所以放松的心态就是那么一种“魔力”。其实,大量的练习和最后的放松无一可偏废,如果练习少了就随便放松,那就是乱写,也就是连基本的well-rounded都没做到,但是这一关我们中国人很多还是能过的。申请美国Top MBA的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这么多年都靠这个摸爬滚打过来,但也恰恰因此在心态放松上特别有欠缺,这点值得将来不断修炼提高,因为商业本身也是如此,你必须勤学苦练,但也得心态放松积极,否则面临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竞争对手的强势竞争,那不是压力过大英年早逝就是过得郁闷得不行。 所以总结下来我认为一切的心得聚焦在这两个焦点上:坚持+放松,貌似很矛盾的两点,但确实在高的境界上是对立统一的。解决好这对矛盾,结果是可以期待的,而且对我们未来对商业的认识是境界上的提升。毕竟商业其实就是解决常人不能解决的矛盾,这也是《基业长青》要告诉我们的核心理念。 B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我做了怎样的准备?哪些我觉得是比较重要的? 要说做什么准备,我觉得核心的一句话就是:把你能够做的尽全力做到最好,而你不能改变的就不要再去纠结。在这里,我谈一些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传统“竞争优势”的看法。很多申请人非常看重背景,往往当申请成功人发布信息的时候,就立即会有人跟帖回复希望申请人分享背景,然后大家根据过往大量的信息整合出什么样的背景强什么样的背景弱。这是一种可以理解的习惯性惰性思维:模仿。大家会觉得找出这个规律,就是一把尺子,衡量自己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甚至于更积极的同学会从大学开始就收集分析相关信息,然后把自己在读MBA之前的职业规划照样子进行模仿。 那我首先要告诉大家的就是,所有总结的规律有可能都有谬误的地方。我们来看几个流行观点。观点1:女生有优势。没错,今年好几个学校女生确实招的比男生多,甚至多很多。但是,HBS今年却一反常态男生招的比女生多。观点2:投行、咨询背景强,500强企业、四大次之,等等。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件事情并无逻辑,因为这些企业根本没有可比性。每个MBA program每年都会在这些行业里招人,如何区分三六九等。很多人的推断来自于学生的portfolio,殊不知投行、咨询申请者也多很多,其实各行各业最终的录取率未必有大差别。观点3:各种成绩越高越好,否则就没啥希望。这观点有一定道理,我的申请经验是,分数高一定有优势,但分数低不一定没机会,我知道两个录取HBS的同学其实TOEFL都没有过HBS要求的109,而HBS的网站上明确写着109不到的申请人他们是非常不推荐申请的。 所以,综合以上观点,我的结论是硬的背景是没有绝对性的,而一个成熟的申请人应该要懂得你对自己的透彻了解才是真正让你和别人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unique的,你所要做的最简单说就是把你这个人变成一整套unique的package呈现在学校的AO面前,而不是去套去搬那些所谓的优势。因此回到我开始的观点,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什么叫“好”,第二层是如何尽力和面对客观事实不纠结。 什么叫“好”,认识你自己了解你自己就是好,也是我认为申请中最核心最要的。我认为一个极端的标志就是能领悟到申请MBA不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的时候,你对自己的认识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了。我们走过来的人应该都会认同这点,MBA是一个手段和过程,而不可能是最终目的。它对大多数从事商业的人来说可能会是个好的building block,但其他也有很多building block可以去到你的彼岸,甚至于比MBA更好,这都有可能。如果你认识不到自己是谁,不清楚将来想干什么,你就会觉得MBA是个必须,但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一种到点了就要去念一下的惯性,那你怎么可能回答得好Who are you? What’s your career goal? Why MBA呢?所以我想告诉那些在叹息自己背景不行以及那些在大学里就积极努力“攒”背景的同学,你们的努力和叹息不无道理,但更成熟更理性的话,我们应该把这个精力投入在对自己的认识上,多经历、多尝试、广交朋友,想方设法(其实主要就是通过经历和别人的comments进行比较的过程)深入了解自己,发现真正matters you most的事情。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人生的未来会更为清晰,而MBA意味着什么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了。如果一时半会儿发现不了,没关系,别停,一直思索下去,这一点Steve Jobs就是我们的楷模。 至于如何尽力和面对客观事实不纠结,在有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后,需要做的就是坚持以及面对事实的勇气。在我们申请的时候,有几个事实基本已经定型:你的性别、你的学校,你的GPA,你的工作背景,这显然已经无法改变了。但在整个package中我们有两件事情可以改变:你的G/T分数和你的essay。G/T分数我刚才也说了,不会让你能进,但高一些肯定是有好处的,所以时间够的同学,还在大学里的同学,请珍惜你们的时间,把这两个考试考好,这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值得努力!在申请deadline的三个月前这值得你focus your efforts。进入申请deadline的三个月,也许G/T也已经是个定了的客观事实了,因为我不太建议这个时候一边搞G/T一边搞essay,非常不focus,这也是我R1觉得很吃紧的地方,是个教训。我T出来的晚,以至于很多学校的R1都错过了,所以R1基本没申请什么学校,结果也就比较凶险一些。进入essay准备阶段,我刚才也谈到了,你首先要做的一定是要多写多尝试。有两个好处:(1)在开始阶段,你的心态比较放松,容易把真实的自己写出来,语言和条理虽然粗糙,但是却不容易漏掉自己关键的经历和想法,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把真实的经历和想法,哪怕再小,都尝试写一下,这个过程你对自己的认识是不断加强的;(2)在冲刺阶段,之前多写的积累能帮助你逐渐提炼出最有表现力的东西,essay就能变的简洁而有力量,这是种升华,没有强大的积累,怎么可能有升华呢?其次你要做的就是做好research的功课,这包括对你未来想做的职业的了解、对学校的了解、对MBA的了解,这些都是硬功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个大家都懂得道理;(3)找有经验的人给你看essay,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改essay:一定要不怕推倒重来,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一定要坚持下去。我见到很多人的essay package是改了20多遍的,我的Wharton package也写了整整30版。以上是一定也必须要努力的两个事情,它们远比你那些已经沉淀了的背景重要,因为很简单的道理是:商学院看重你的背景,但更看重你为什么有这些背景,你对过去的经历有怎样的思考。如果你答不好,那我为什么不认为你的那些NB背景不过就是运气好而已,或者甚至是假造的呢? 另外,还要说的一点就是面试的准备。很多人千辛万苦的做完了package,也很高兴地拿到了面试,认为一只脚已经踩进学校的大门了,不免就那么放松下来。这个时候的放松是最危险的,特别要小心。商学院的面试基本都是整套package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没有明确说法,但作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肯定不比其他的部分弱,因此我们需要做精心的准备。这其实是我的教训。我的Chicago和Wharton的面试就是因为没咬住最后一口气,准备的很粗糙就上了,虽然说得很流利,甚至于Chicago最后被ding,我的面试官还出面帮我去和学校理论,貌似这是个很成功的面试,但其实我拿HBS的面试做比较,差距是很大的。我认为最有效的准备方法就是mock interview。Mock要注意不要担心别人问题对不对路子,是不是做得不好影响信心等等。你要做的就是不停地练,找alumni,找有经验的申请人,找你的同学,熟悉你的朋友都可以。这个过程中,你要尽量把你想好的case尽可能多地用出来。这个训练有两个好处:(1)你的语言简洁性会随着你的不断练习逐渐提高,因为越说越熟练的时候,你就会只说最精要的部分,这远远好过你采用背书的准备方式,明显更加灵活也更加自然;(2)材料的丰富性。我的面试经验表明,在真正面试的时候,你由于紧张和问题的高密度而根本无从思考,基本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因此只有通过大量的Mock,你的这种直接性的反应才会提升,才会自如应用大量的case,否则的话,我的前两次interview就是一个感觉:用的材料很有限,而语言啰嗦就是在BS。 C 申请过程对我的帮助,改变和冲击是什么? 申请对我最大的改变和冲击是认识到走自己的道路,寻求过程中的快乐对你实现人生理想有多么的重要。我是一个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典型好学生。我的父母都是教师,而在学校里我也一直是top student。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以抑制的方式为主的,告诉你什么不能做,什么要注意,规矩条框很多。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人其实就变得越来越没有个性,而思维容易产生惰性,倾向模仿,也容易产生悲观和空虚的情绪。偏巧我这个人想得还挺多的,平时喜欢思考和分析周围的事情,但我同时又是个性子比较软或者说就是比较听话的乖孩子那种,所以思考和听话这两件事情产生很大的纠结,我不停地要balance,不想丢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也不想让别人失望和落后于人,这种纠结在申请前是一直伴随着我的。 那申请动机做个例子,其实出国留学一直是我的梦想。其实以前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只是父母有强烈的要求(我父亲甚至为此而在我刚工作时候以两年为限威胁断绝父子关系),我也觉得貌似好学生就得去留学,能上个哈佛耶鲁什么的该有多牛啊。但这种动力就是不持久,我就下不了大工夫,于是一直也就没走成。到了工作的时候,唯一出国的好方案就是MBA了,但那个时候开始对职业发展有些思考,知道了一定要想清楚读完MBA回来做什么再行动,否则两年时间外加100多万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工作两年后,发现MBA后回来做投行咨询还是很光鲜,就决定上啊。但是那个时候就是道听途说背景什么的,觉得一个500强的背景还太单纯太不够,申请背景不如投行咨询的那些牛人,于是正好有个好的机会,就去了另一个500强公司谋了个更高的职位,想晚点再申请。到了新公司,工作很忙很挑战,外加自己结婚了,父母也不逼了,一度真的完全放弃了申请的想法。直到2010年4月,公司的一个同事去了沃顿,又是出于比较、也是出于想出去看看的巨大愿望,我下定决心走了这条路。 申请的过程中,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加深,自己会认识到当年为了申请而换工作这个举动多么好笑,但是也客观认识到了这样经历的价值,且不说solid的职业发展速度和top的recognition,两种不同文化不同阶段公司的经历以及我自己的不懈思考和比较让我对消费品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多的热爱,我开始知道自己的认真工作收获了什么,也开始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再结合自己从小的经历和自己的兴趣爱好,all dots are connected! 于是就能开始正视自己的uniqueness,这样写essay的时候才会有足够的自信和力量。所以回过头去看,抱着一个冲动和盲目的最终走向了申请之路,却在这个过程中略懂了自己的职业发展信念和人生快乐的真谛,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有价值的呢?我不敢妄言自己如果没有好结果能坦然接受,毕竟我还的情绪还是会左右自己看重结果,但我一定比以前更清楚申请MBA不是自己人生诉求的必经之路,而这个过程我已经得到了远超过申请本身更多事情。回到开头说的,结果有很大运气成分,就像每天的股市有涨有跌,但是认识加深并能执着追求,那漫漫人生路运气成分就要低很多了,就先一个基本面好的股票即便每天有涨有跌,但是长期一定是个增长的趋势。所以说,申请这个过程其实让我更多感悟了自己,参悟了人生,在即将30的年纪上,这个至关重要。 D后记:如果你已打算走上道路 如果你已经打定主意走上这条路,请做好艰苦的准备,去接受挑战、挫折、时间的压力、精神的摧残。但如果你能做到更好,请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契机逼着我们系统性地思考和梳理自我,甚至发现自己心中真正所热爱的东西。工作几年后,迷茫是几乎必然出现的情况,这个时候,让我们挤出一点时间来利用申请这个过程想想自己吧,然后,无论申请结果如何,你都应该更加明确了心中所想,从而走上更加坚定的理想人生。这一点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可能更加重要,利用这个过程摆脱思想的枷锁,去拥抱属于自己的一场文艺复兴! 通过上面对申请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经验介绍,相信对于很多计划去美国读研究生的人来说,在选择商科院校的时候可以参考上述的经验来申请。
辞职留学怎么提档案的
上一篇
10-28
聋人出去留学有补助吗
下一篇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