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overseas/5253.html
钢琴家傅聪因新冠在英国逝世,这个消息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噩耗。傅聪是傅雷之子,两人在艺术上都对中国有很大的贡献,傅聪的去世,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损失。傅聪虽然一直生活在英国,但是他的心却始终牢记着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牢牢记住“中华文化是我的...
钢琴家傅聪因新冠在英国逝世,这个消息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噩耗。傅聪是傅雷之子,两人在艺术上都对中国有很大的贡献,傅聪的去世,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损失。傅聪虽然一直生活在英国,但是他的心却始终牢记着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牢牢记住“中华文化是我的一部分”。傅聪的经历傅聪出生于1934年,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8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钢琴,9岁拜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为师。后来更是获得国家公费到波兰留学,并且在1955年获得了第五届华沙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第三名与“玛祖卡”最佳演奏奖,这也是首次有中国面孔获得钢琴界最高赛事的奖项。而这一次也让傅聪这个名字在钢琴界知名,之后傅聪的名气也越来越大,获得了无数的奖项和荣誉。傅聪的游子之心但是傅聪的一生是动荡的,他大半生都在外漂泊,只能在异国他乡独自思念故土和家乡的亲人。1959年他从朋友口中得知自己的艺术生涯可能会中断,傅聪匆忙之下坐飞机从波兰去到英国,在那个时代,傅聪的这种行为是被看成叛国,后来为了演出方便,傅聪加入了英国国籍,而从他出走到英国之后,时隔21年他才能再次踏入中国这片土地。傅聪的地位也许是因为和肖邦有着同样的经历,傅聪成就最高的就是肖邦的作品。傅聪家学渊源,人生经历也给傅聪提供了很多的创作经验,他将这些都融入自己的艺术中,让自己的艺术既有中国的文化,也有西方的文化,两者融合,让自己的音乐独树一帜。在众多的华人钢琴家里面,是没人能和他比的,以后也将很难有能和他媲美的人。在1954年5月4日,傅聪在哪个国家留学受当时的环境影响。傅聪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傅聪是傅雷最宠爱的儿子,从小傅雷就对他倾尽所有,傅聪的文史功课,做人准则都是傅雷教授的。傅雷本来打算让傅聪走文史路的,但是傅聪却在音乐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傅雷夫妇也表示支持,恰好1953年傅雷获得了出国表演的机会,而且还一举夺得第三名的好成绩。1954年,傅聪被国家派往波兰留学学习钢琴,临走之际,傅雷不止一次叮嘱傅聪,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音乐家,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术家是有国界的。傅聪也谨记着傅雷的这一嘱托,始终对祖国对艺术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毕业后,按照原来的规划傅聪是要回国的,但是当时国内风云突变,傅雷遭到了批判。大家伙都劝傅雷能够主动承认一下错误,然后写一份检讨,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但是傅雷是一个十分有原则的人,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错,所以拒绝了大家的这一建议。风格特征:傅聪是一位感情敏锐、具有诗人气质的钢琴家,擅长以精致的技巧和细腻的触键,演奏一些韵味和意境深邃的欧洲作曲家的作品,尤其以擅长演奏莫扎特、肖邦、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他凭借自己具备的对中国文化艺术传统的素养。常以中国传统的哲学、伦理、诗词和美术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和艺术表现方法,去理解和解释欧洲音乐家的作品,因而他的演奏富于中国和东方风格的意境,形成了他在钢琴表演艺术方面的艺术特色。傅聪的个人生活波兰 傅聪1934年3月10日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帕器,后来几经反复,勤奋自学,1953年与上海交响乐队合作,弹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1954年,傅聪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学者、钢琴教育家杰维茨基教授,并于1958年深秋以优异的成绩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提前毕业,之后移居英国伦敦。上世纪八十年代,傅聪年年回国演出和讲学,先后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名誉教授。从1959年初的首次登台,到现在足迹遍布五大洲,傅聪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近四十七年,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傅雷家书》傅聪,1934年3月10日出生于上海市,英国籍钢琴家。8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8年12月,离开波兰,移居英国伦敦。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197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音乐会。傅聪四口之家,生活在伦敦。1979年,在祖国挣脱“文革”噩梦之后,傅聪回到了上海,出席了上海文联、上海作家协会为傅雷夫妇举行的追悼会。1982年,傅聪带着夫人卓一龙、次子凌云从英国来到北京。岁月飞逝。如今,傅聪年近花甲,和卓一龙一起住在伦敦一幢三层小楼里。他在弹琴之余,喜欢看网球。他为两个儿子的成长感到欣喜。遗憾的是,在琴声中长大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继承他的衣钵。《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朱梅馥在1954-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以及傅雷写给父母的回信的编纂。 在平实无华的语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殷切的希望,对长子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谆谆教诲。 一、1954年(39封) 傅雷的长子傅聪即是在1954年由上海到达北京转而留学波兰。这一年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这昭示着傅聪开始了长达几十年在异国辗转求学、定居的生活。 傅聪初到波兰,专业方面的技巧、领悟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傅雷在为人处世方面对傅聪进行了诸多教导,寄予傅聪《古诗源选》、《元明散曲选》。 二、1955年(28封) 傅雷参加了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得了获第三名,还获《玛祖卡》演奏最优奖。经历比赛之后的傅聪有些动摇——他想去苏联学习,同时对业师杰维茨基教育方法有些反感,在父亲的指导下,坚持在波兰学习。 三、1956年(20封) 在1956年选编的20封信中,傅雷与傅聪更多地在交流对肖邦作品的理解、弹奏技巧,傅雷也对傅聪的与人交往方面进行教导。 四、1957年(11封) 1957年的11封信中,傅雷由参加中共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对傅聪进行的思想修养、素质教育的教育。 五、1958年(5封) 傅聪多次收到各国的演出邀请,因与资本主义国家未建立外交关系,没有应邀前往,颇有怨言,傅雷亲笔教导儿子加强政治教育。 六、1959年(3封) 傅雷在波兰艺术家的帮助下,出走英国,傅雷教导傅聪谨言慎行,对傅聪的感情问题 七、1960年(19通) 这19封信中,大多都由傅聪母亲朱梅馥执笔,信中更多地可见她对傅聪在英国衣食住行的关心,对儿媳弥拉的关照。 八、1961年(24封) 傅聪于1961年与弥拉结婚,傅雷与傅雷夫人朱梅馥多次教导傅聪沉稳、不可急躁,如何处理与弥拉的关系。 九、1962年(13封) 傅雷教导傅聪在音乐与生活两方面如何协调,让他在音乐与生活方面方面尽量避免发生冲突。 十、1963年(11封) 傅聪与弥拉听从傅雷夫妇的建议多次去往意大利、法国等地游玩,多次在信中描绘各地风景。 十一、1964年(5封) 在这3封信中,傅雷多次指导傅聪处理与弥拉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多次为傅聪未出世的孩子起名。 十二、1965年(14封) 傅聪长子凌霄出世 ,傅聪在音乐方面的造诣越来越高,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出。 十三、1966年(4封) 在这四封信中,傅雷不再与傅聪交流更多的音乐知识,而是更多的给予他思想修养、素质教育的教育。 性格特点 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和国家有着无私的热爱,有良知,正直,为人坦荡,秉性刚毅。 傅雷夫人(朱梅馥):因材施教,教育思想成功。 傅聪: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音乐,热爱祖国。 《傅雷家书》考试题目 1、《傅雷家书》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 )” 2、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 翻译 )家、文艺( 评论 )家。 他翻译的作品达( 34 )部,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 法国 )文学的译介工作3、《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 傅聪)的 4、《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 186 )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七千多字。 5、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哎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 傅聪 )——著名钢琴大师;( 傅敏 )——英语特级教师。6、《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 傅聪 )( 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 1954 )年至( 1966 )年六月。 7、在1954324上午的一封家信中,傅雷表明了自己生活的准则,( 学问 )第一( 艺术 )第一( 真理 )第一。 8、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 人 ) ,次为( 艺术家),再为(音乐家 ),终为( 钢琴家 )。10、( 杰维茨基 )教授是傅聪留学波兰时的钢琴老师,是著名的学者,钢琴教育家。
家庭没有背景怎么留学呢
上一篇
10-28
自考本科可以留学国外吗
下一篇
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