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overseas/38289.html
早晨,我刚刚起床,人就异常兴奋。因为今天是八月十五号,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来了。今天一大清早,爸爸妈妈还有我就一起到超市买菜,月饼等食物。 下午爸爸妈妈都在厨房里忙着杀鸡,杀鱼,切肉,切菜,忙的真是不亦乐乎。 吃晚饭的时候,我埋...
早晨,我刚刚起床,人就异常兴奋。因为今天是八月十五号,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来了。今天一大清早,爸爸妈妈还有我就一起到超市买菜,月饼等食物。 下午爸爸妈妈都在厨房里忙着杀鸡,杀鱼,切肉,切菜,忙的真是不亦乐乎。 吃晚饭的时候,我埋头吃饭,简直有点狼吞虎咽似的。不一会儿,我就第一个吃好了饭。我马上去做好了赏月的准备工作。 等啊等,等啊等,我始终没能揭开月亮神奇的面纱。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还令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感情。使我不时想起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不能与家人团聚。这月亮怎么还不现出真面目,我想一睹书中所说:多么圆,亮,大,美丽的中秋月亮啊!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去询问家长,原来我的是受第13号台风“森拉克”的影响。虽然今天没能如我所愿的看到中秋节的月亮,但是我还是十分开心。中秋节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当时老百姓们为推翻元朝的暴虐统治把”杀靴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纸条放进月饼里互相传递!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们推翻了.也许我们现在吃月饼是为了庆祝胜利的喜悦吧!也有人说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体验享受丰收的喜悦与高兴吧! 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让我们共同欢过这个有”意义”的”中秋节!” 吧!------------------------中秋那天晚上,月亮是那样的圆。人们总是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十六的圆。星星也是那样的多,那无数的星星围绕着圆月。有些星星喜欢独处,但是当它们看见那圆圆的月亮时,也想往那边靠拢,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这一天,它们从不同的方向赶来与月亮团圆。 许多人由于工作忙无法与家人团圆。当他们站在窗前凝望月亮时,可能会想起李白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思乡、思亲,对月亮总有说不完的话,那是因为月亮里同样塞满了对亲人的思念,怪不得月亮是那样的圆。月饼也象征着团圆。每当人们吃月饼时,不仅只是在品尝月饼那香甜的味道,更多的是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更享受到亲人给的爱是那样的温暖。 小时侯,妈妈总给我讲嫦娥的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总向往着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 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如果回到过去,就会教育那时的自己“去天上并不那么容易,天上也根本没什么嫦娥,月球上没有水,温差很大,根本无法生活”可忽然想起:儿时的自己也是挺可爱的。我还是给自己留住那想象的空间吧!在这圆月之夜,我们送给每一个人爱的祝福。正是这爱让月亮变得更圆、人变得更亲。 在这古老传统的影响下我国一直有这样的习俗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吃团圆饭,让许多亲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这让许多在外地的人们又回到了温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温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年在外这使得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人们的”悲欢离合”这又让多少人痛心!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这都是千古绝唱!许多游子不都是用月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感情、对亲人的关怀与思念吗!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现在不也是有大多数部分的人围坐在桌前”吃饼赏月”吗!------------------------------------------每个人都看见过月亮,中秋的月亮更圆更亲切,像一个可爱的小娃娃。 看完央视新闻联播,全家人走出家门赏月。今晚的月亮多明亮啊!市民广场一片欢呼。圆圆的,圆圆的月亮的脸,像极了我可爱的小妹妹。月亮看见很多人看她,像小娃娃一样害羞地把身子慢慢地藏到云妈妈身后。云妈妈看见了,说:“不要害羞,你出去玩一下吧,还有好多小朋友在望着你等着你。”月亮娃娃经过云妈妈的再三劝说,终于一点一点地从云妈妈身后探出头来,露出欢喜的笑脸,那么天真,那么可爱。我们又欢呼起来!谁知,在我们的欢呼声中,月亮娃娃又害羞了,半边脸儿露出来,半边脸儿又隐藏在云妈妈身后。 我焦急地望啊望,盼啊盼……过了很久很久,已是深夜十点半了,奇怪的是月亮还像娃娃一样害羞,躲在云妈妈身后不肯出来呢! 又过了一会儿,微风吹来,云妈妈向北移了移身子。终于,月亮娃娃勇敢地望着我们,完全露出了她那胖乎乎、圆都都、笑眯眯的脸蛋儿。月亮娃娃散步在深蓝深蓝的夜空,给赏月的人们带来了光明、憧憬、欢乐…… 秋天,嫩嫩的季节,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飘中有着欢乐的气氛。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在桂花树下,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和亲朋好友一起肆无忌惮得聊天,这就是故乡八月中秋最美的时候了。 一年的中秋总在国庆节前后,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因为学校通常会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来一个特长假,那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地玩了。大人们也很高兴,因为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一下。所以,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融洽起来。中秋前,人们就开始忙了,为小孩买衣服,为祭祀祖宗而准备,为赏月买月饼、鞭炮,等等,都有。在故乡,人们不会去买精装的月饼,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买自己乡人做的月饼,没有装饰得很漂亮,却实惠,2元一块,里面还有鸡蛋。但尽管很便宜,在故乡那片穷土地上,这算是奢侈的了。小时侯最喜欢吃这种月饼了,金**的诱惑,常常使我向妈妈恳求切给我吃。结果第二天喉咙嘶哑,于是就不能吃了。但经常会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着痛大声喊,以欺骗爸妈喉咙不痛了,后来在一次谈话中得知妈妈那时是知道我喉咙还痛的,但还是给我吃了。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在吃的时候,还经常为鸡蛋的大小而和姐姐争吵,最后通常被爸妈打,不欢而散。吃月饼好时,没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没有如同绅士般慢吞细嚼,这样的吃法在村里会被人当另类——这小子给我装起斯文了!通常我们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风度不风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风光。最后,咽着了,用手捂着喉咙吓转,这时妈妈会给我端来茶水,让我慢慢解渴,还拍着我的后背说:急什么啊!家里有没有让你给吃穷了。现在想来,大概是那时对月饼的渴望吧!毕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现在搬进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觉得对不住老乡,后来回老家看时,发觉大家一样,都被“时代的文明”所影响,也就不会怪自己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乡在前几天所积蓄的热闹才爆发出来。在早,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满大街乱跑,早餐也没有吃多少,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其实对与我们现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对于那些孩子们就不一样了,父母在这天不会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东西吃,这就很不错了,在平时是没有这么好的。在祭祀祖宗之后就将“祖宗炉”搬掉,然后开始吃祭祀的东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现出对祖宗的尊敬。吃完后,大人们还在收拾碗筷时,小孩已经在床上睡了,因为晚上还要熬夜赏月,可见赏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大人们在收拾碗筷就会去准备晚上拜月亮和赏月的事情,最后才和孩子们要一起睡觉,等待美丽的夜晚。大约在晚上七点半的时候,人们就在街道上摆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后把月饼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开始拜月亮。整个街道很热闹,大人小孩都很高兴。这时,我们会到村里的其他地方看看,或者去放鞭炮。我们的村子很大,约有一万多人,我们几个伙伴会趁这个时候把全村逛一遍,随便去放鞭炮。路上遇到了有人恶作剧向我们扔鞭炮,我们就会反扔他们。但这很少,我们通常去村后面的一个土堆上,看青年男女在拥抱时,就在旁边放一颗鞭炮,“啪”的一声,女的吓着了,往男孩身上扑过去,羞涩地依偎着,然后回头小声地说:臭小子!我们就会偷偷地笑。但也不是总能当“媒婆”,有时我们会在人拥抱的时候吓一吓他们,结果被追着跑,但还是觉得很好玩。在逛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月饼在外面的桌子上,觉得很好吃,不禁指指点点,这时在同村的姐姐们就回叫我们这些小的别丢人显眼,想来,一定被别人笑掉了很多大牙。在逛完回来的时候,正好拜完了,就开始大吃特吃,水果啊,月饼啊,饮料啊,胡乱地吃,疯狂地吃,反正没有人怪我们。在院子里,大人们把茶具拿出来,开始泡工夫茶,并且在桌子上摆着月饼,和孩子们一起享受。孩子们吃着月饼,在院子里快乐地奔跑着,游戏着,累了就喝茶,吃月饼。大人们就谈天说地,聊家常,气氛十分好。天晚了,有的孩子已经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没睡的孩子就有幸吃到美味的面条…… 最后,在老灯的熄灭中渐渐静了下来,乡村被中秋点缀得焕发光彩……求一个精彩笑话第一集 袁蓉今年三十六岁,是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离婚办公室的办事员。袁蓉每天都尽量带着平和的表情和语气面对各种各样来离婚的夫妻,大多数情况下她都会驳回人家的离婚要求,让双方回家慎重考虑。可是事实上,袁蓉自己的婚姻就存在着很深的危机。袁蓉的丈夫田健来到了袁蓉的办公室,两人商量着关于离婚的一切事情,最终两个人吵了起来。对于十四年的婚姻,他们各自心中都有不满,一切似乎都被生活的惯性往前推着,失去了感觉。袁蓉拿着离婚证走到隔壁的办公室去盖章,犹豫很久,却没有盖下去。田健在袁蓉的办公室等着,却终于也没有勇气面对,悄然离开。而这一天,恰恰是崔大林与袁苇约好结婚的日子,袁苇的男朋友崔大林是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主持着一个“情感夜话”的栏目。但是袁苇突然拿出了一张结婚合同,其中的一条就是他们不要孩子,哪天觉得过不下去了就分开,时尚称谓“丁克家庭”,只结婚不要孩子,这让崔大林一时难以接受。两人为了结婚合同争执不休,没有去登记结婚。袁菲倒是“双喜临门”,硕士毕业的她获得了博士录取通知书。她想把喜讯告诉男朋友顾晓风,但是找不到他。大姐袁蓉正为离婚的事发愁,二姐袁苇为了结婚合同火气正旺,没人愿意分享袁菲的快乐。母亲因为怕继续读书会耽误三女儿结婚,也不开心。因为三个女儿不结婚,就意味着她与袁父无法“解脱”。一家人各怀心事。本来为袁苇和崔大林准备的“喜宴”,却让袁苇搅得不欢而散。袁苇惆怅地大醉而归,崔大林对她照顾倍至,他们又缠绵在一起。两个人在情感与合同之间拉扯着。第二集 田健做编辑多年,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写出一本自己的小说,但是在电脑上却总是只有三个字:第一章。因为在有些狭窄的家里,田健写作的阳台和卧室之间只拉着一个帘子。田健在帘子后面写作,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身后,来自帘子后面,袁蓉的目光,让他如芒刺在背。而袁蓉,对生活的感受是这么琐碎,这么简陋,柴米油盐烟熏火燎,一天又一天,有时候她感到绝望。就好比,她天天都要擦地,擦地,最后擦成了生物钟而毫不自知。这天,田健整整四十岁。而袁蓉忽略了丈夫的生日。田健的提醒让袁蓉十分狼狈。恰在此时,田健所在的出版社最后一次分房,他们都希望再分到一间房子,能够成为挽救他们濒临破裂的婚姻的一个契机。为此,袁蓉和田健开始为此事奔波。袁蓉希望同在出版社工作的袁苇能帮上田健的忙,就悄悄找她帮忙。越是希望能够得到一套房子,却越是感到没有指望,田健和袁蓉都在努力,最终从二妹那里得来的消息却是:这回分房还是没有田健。田健和袁蓉的女儿苗苗要上中学了,而电脑派队的分配方式就意味着苗苗有可能上不了重点中学。这给他们本来沉闷的家庭中又平添了烦恼。崔大林因为结婚的事找田健谈心,他开始对婚姻产生疑问和动摇。第三集 早上一上班,田健从发行部借了一辆推车,在袁苇震惊的目光中推着他编过的所有的书闯进了社长的办公室。田健要来了一套一居室的房子。却也因此成了出版社的“名人”,整个出版社都在传,说田健跟社长抡了菜刀要房子。窝窝囊囊的田健证明了“蔫人出豹子”这句话。晚上田健独自喝得大醉。回家后与在家等待的袁蓉发生了争执。田健也终于借着酒气说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袁蓉,我挺怕你的。我老觉得有一双眼睛在我后面盯着我,盯得我后背冒凉气,大脑一片空白……”而在袁蓉眼里,是生活琐事把她改造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两个人都把心中的压抑吐露出来。三妹袁菲是农业大学植物系的研究生,研究着植物和土壤的关系问题。她和男友是大学同学,相恋多年,本来说好她研究生毕业就登记结婚的,可是没想到她戴上硕士帽的那天失恋了,男朋友提出了分手。袁菲惊呆了,如此地深信两个人之间应该海枯石烂的她,却想不到男朋友说分手就分手了,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袁菲昏倒在街上,被路过的小伙子马群看到,送到医院。等她醒来,马群已经替她交完药费离开了。崔大林与彪叔聊起结婚合同的事,被彪叔好好教育了一番,决定不向袁苇服软了。好几天得不到崔大林的电话,袁苇心里很不塌实,却也硬挺着第四集 袁苇为了帮助田健,介绍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作者给田健。田健对美女作家一向不感兴趣,但对于年轻的作者,田健还是答应帮她看看稿子。袁蓉由于田健要房的事情,终日心事很重。而且,新房子下来了,就意味着田健要搬出去了。她心中虽然有隐隐的不愿,表面上却还是催促着田健。袁苇与崔大林仍然因为合同的事情僵持着。袁菲仍希望与顾晓峰复合,又去找他。但是顾晓峰坚决不肯回头。他以七年之痒为由抛弃了袁菲。袁菲经受不住刺激跳河自杀未成。她的做法被田健知道了,十分担忧。 袁苇崔大林在地下过道偶然救了一个被欺负的女中学生,慌乱之中,袁苇用挎包里的酒瓶打破了崔大林的脑袋。崔大林在医院缝了好几针,感到十分生气。袁苇的事业倒是一帆风顺,北极冰的《惊声尖叫》一下子销出30万册,让她心情还算不错。第五集 袁苇去接崔大林换药,遭到崔大林拒绝,一气之下冲向马路。崔大林将其拦下。二人和好,去吃饭。袁苇喝多了,酒醉时讲起一个软弱女孩被人欺负的故事。袁苇哭了,露出了心灵深处软弱的一面。让崔大林十分诧异。袁菲病了,她觉得一切都不可信,都肮脏,她洗澡,她食不下咽。大姐找到顾晓峰,让他去看看袁菲,才知道袁菲失恋的事情。全家人心急如焚。 大姐急了,给她灌米汤,大姐说我就不信,你今天就咽不下去那口汤……看着袁菲伤心欲绝的样子,一家人都为她担心。田真给田健打电话询问书稿的事情,田健刚刚开始看,没有评论。本来他对美女作家不以为然,但是读了小说,发现田真是一个严肃认真的文学青年,小说写得也非常好。深爱袁苇的崔大林跟袁苇签了那张“断子绝孙”的合同。他们终于结婚了。袁苇跟崔大林去找大姐登记结婚的这天,袁蓉接到了田健的电话,田健说房子已经刷好,明天我可以搬出去了。他们约定,田健最后一次到袁蓉家里去吃团圆饭,庆祝袁苇跟崔大林的结合。第六集 全家人庆祝袁苇跟崔大林结婚,在一起吃团圆饭。席间大家感慨万千。父亲说:老话儿说得好,祝你们白头偕老。老话儿都是话中有话,因为白头偕老不易。你大姐结婚我这么说的,老二结婚还是这么说,老三结婚也是这话……袁蓉和田健都愣住了。崔大林举杯跟大姐夫碰,说:姐夫,我说句推心置腹的话,结婚让人感动。田健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袁苇跟崔大林沉浸在新婚的快乐中。崔大林受彪叔的影响,决定养一条热带鱼。彪叔给崔大林带来的银龙鱼很大,价格也让崔大林吃了一惊。袁菲已经从阴影中走出,开始上学。袁苇却不能忍住这口气,去学校找顾晓峰打架,并劝妹妹忘记顾晓峰。田健搬了出去,住进了新分的房子,与袁蓉分居了。袁蓉在原来的家里开始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却仍然挂念田健。女儿更是对父母这种做法持反对意见。第七集 田健搬了出去,袁蓉给他送饭,田健觉得没有必要。崔大林为了买银龙鱼向袁苇借五千块钱,袁苇觉得崔大林被骗,但看到崔大林对银龙鱼的喜爱,还是痛快地借给了他,但是让他写了借条。袁蓉回到家里,开始觉得无聊。但是田健完全被田真的小说《纸蝴蝶》吸引住了。他与田真联系,但是田真不见了。田健来到田真的住处,发现她好几天没有回来。由于拖欠房租,房东不肯告诉田健她的下落。田健为她交上房租,才得知真相。原来,田真的弟弟住院了,她需要钱,需要帮助。田健在医院找到他们,代替田真照顾了一夜。他作为一个男人,无法不出手帮助一个弱者。但是恰恰这夜,袁蓉带苗苗到新家找田健,等了整整一夜。田真的弟弟也对田健百般盘问,十分敌视。一向乖巧的苗苗白天在学校把同学的鼻子打破了,原来苗苗在升学电脑派队中被派到铁狮子中学了,同学说她因为母亲走后门送老师礼物才上的。为此事,母女两人很不痛快。晚上又没等到田健,让袁蓉十分沮丧。她们早晨离开新家的时候被田健的同事小戴看见,小戴又告诉了袁苇。田健为了帮田真预支稿费的事找袁苇帮忙,商量之时袁蓉打来电话,袁苇无意间透露了昨夜袁蓉找田健的事情,田健接过电话,袁蓉什么也没说,就挂了电话。田健认为袁蓉在背后监视自己,也十分生气。第八集 袁菲在路上巧遇马群,马群认出了袁菲。袁菲要把那天医院的钱还给马群,马群不肯,商定由袁菲请客吃冷饮。袁菲同意了。但不肯和马群聊天,也不肯给马群留下电话号码,使马群很诧异。田真又找田健,原来田真交不上医药费,医院给田武换药时态度不好,田武大闹。希望田健能帮助找出版社预支稿费,田健答应帮忙。北极冰的畅销小说《惊声尖叫》被查封,小戴和袁苇都挨批了。袁蓉和田健去学校接苗苗,在学校门口遇见,说起那晚田健没回家的事情,二人发生了争执。田健仍感觉袁蓉时刻在盯着自己。回到家,田健为田真找袁蓉借钱,袁蓉不肯。袁蓉认为田健搬出去也没写出小说,要田健搬回去,把房子租出去,可以得到对他们来说不小的一笔收入,田健十分生气。袁苇为了书被封的事忧心忡忡,晚饭也吃不下,就出门去想办法。田健找崔大林借钱,终于借到。袁苇为了把书追回来,到妈的店里抄书,发现妈这里还有盗版,一气之下把盗版书收走了。袁父到学校找到袁菲,帮她一起种玉米。田真又找到田健,因为田武出院后失踪了,而且几天后就面临考试。兄妹因为母亲去世早,一直相依为命,所以田真十分着急。田健安慰她,感激中田真在公共汽车站拥抱了田健,这一幕恰被前来送饭的袁蓉看见。晚上,袁蓉到新家找田健谈,田健恼羞成怒,二人争执起来。第二天,田健来到袁蓉办公室,二人终于离婚。周末,田健没有像往常回家吃饭。袁蓉也不愿提这件事情。全家人都蒙在鼓里。第九集 和往常一样,周末袁家在一起吃饭。袁蓉带着苗苗,田健没有回来。席间,袁苇抱怨姐姐不应该把姐夫管得太死,说出了田健借钱的事情,袁母很吃惊,让袁蓉管管。袁蓉说,我管不着了,我们已经离婚了。全家人大吃一惊。知道这个消息后,大家反应不一。袁菲哭着说自己很崇拜姐夫。回家后,袁苇很生气,拿崔大林出气。父亲在院里拉起了二胡,母亲决定去找田健。只有苗苗表示理解,但认为此事应该同自己商量一下。第二天,妈给田健送饭,希望劝说他复婚,但田健没有答应。袁苇也想知道事情的原因,到办公室找田健,田健说没有原因,只是两个人都感受不到幸福了。袁母终于按捺不住,到田健的办公室哭闹,田健离婚的事情在出版社传开了。她说她心里现在只剩下了恨。袁母又去袁蓉单位找女儿,给她送去了很多婚姻方面的书籍,希望她好好读读。但是袁蓉并不领情,把书退还。袁母很生气,晚饭时和袁蓉生气,一家人又陷入紧张。第十集 田健开始发展自己的爱好,他买了个天文望远镜,观察树上的虫子。看着远处的人群,突然看见袁父来找他。两个男人开始喝酒,叙说往事。袁蓉的父亲原来是学航天飞机的,但是因为家庭出身不好,与天空永远绝缘,从天上到地上,做了植物园的一个园艺师,一直干到退休。袁蓉的母亲原来是印刷厂装订车间的工人,退休以后在图书批发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书。在母亲的年轻时代,她作为一个泼辣的随时敢于撒泼打滚的女人,保护了一个落魄的书生免于被捆绑游斗,但她也以那种敢于撒泼打滚的方式把那个书生“捆绑”成自己的丈夫。 袁蓉作为三姐妹的大姐,与田健的婚姻,一度成为整个家庭的支柱,他做为两个妹妹的姐夫,在她们的心目中更是如父如兄。袁父回家后,袁母正坐在院子里哭。原来下水道又堵了,但田健已经不会再来了。袁父代替了这个工作,两人感慨回忆田健的善良与好处。袁菲一心在玉米地里,重体力劳动让她累昏了。父亲又来了,帮她把地里的活干完了。晚上,袁菲到实验室找师兄窦海涛,却发现师兄正与另一女同学亲密。她只能装做无所谓,走开。袁苇给袁蓉买了一套衣服,去看她。刚刚离婚的袁蓉心情十分郁闷,把妹妹轰了出来。袁菲也来看大姐,但是袁蓉只想自己清净一下。北极冰的那本《惊声尖叫》被查禁,出版社要严肃处理小戴。田健却站出来在全体大会上为小戴他们说话。袁苇为此十分感激田健。第十一集 袁母给袁蓉打电话,让她回家吃饺子。一家人重新团聚在小院里吃饺子,袁苇借故离席,让大家深感意外。田健约社长喝酒。刚离婚的田健与正在写检查的社长推杯换盏,席间,田健掏出为社长写好的检查,让社长喜出望外。父亲还是一如既往的在花房种花。袁母突然哭着进来,因为她梦见父亲死了,临死还不能原谅她拖累了自己。父亲一笑了之,母亲却加重了心理负担。她到学校找袁菲,非要让她尽快结婚。袁菲却以太忙为理由拒绝了她的要求。中午,袁菲紧急召集了两个姐姐共同商议此事,袁蓉支持她好好读书,袁苇却认为结婚不是那么重要,还不如先找个性伴侣。苗苗鼓舞袁蓉改变发型和衣服。袁蓉试着改变了自己,让所有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袁蓉把苗苗教给了父母帮着管,自己开始上大学续本。还和朋友一起去迪厅,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田健离婚的消息传开后,便成了社里女同事追逐的对象。出纳孙小红给田健送了一罐自己制作的炸酱,却被袁苇在食堂故意摔在地上,令孙小红十分生气。田真与出版社签定了出书的合同,也按袁苇的要求拍摄了照片,袁苇承诺她可以印五万册,而田健却认为只能印三万册。晚上,田真约田健出来,希望田健能帮自己印五万册,因为她需要更多的钱。第十二集 田健打电话给袁蓉想接苗苗住几天,却遭到了袁蓉的拒绝。袁菲到学校接苗苗遇到了马群,才知道马群是苗苗的体育老师。马群送袁菲和苗苗回家,被袁母看到,误认为马群是袁菲的男朋友,非常热情的招待了马群,并刨根问底,对马群十分喜爱。她的做法引起了袁菲的极大不满,想要回学校住。马群十分讨袁母的喜爱,帮袁母在书摊干很多活。但是却不受其他人的首肯,父亲认为这个小学体育老师和女儿并不般配。袁苇也极力反对。袁蓉每天去上课,田健每天写小说,两个人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每个周日,田健接苗苗去玩。他发现几天不见,袁蓉已经完全变了。但是袁蓉态度十分冷淡。田健带苗苗去游乐场玩,共享天伦之乐。诸葛宾又来找袁蓉,和她谈起自己这几年的遭遇。他说,自己现在觉得很快乐,希望以后也能如此快乐,并捉住了袁蓉的手,袁蓉没有闪躲,两个人开始了新的关系。晚饭后,诸葛宾送袁蓉回家,遇到了送苗苗回家的田健。几个人见面,苗苗嘴上说希望妈妈再找,心里却仍然难以接受。周末,马群找到袁菲,让她去看自己健身。马群的女同事十分敌视袁菲,声称自己是马群的女友。此时的袁菲已经变得十分坚强,她说,自己以前的男朋友现在是别人的男朋友,所以马群是谁的男朋友并不重要,还决定和马群一起健身,令马群兴奋不已。田健被小戴拉到酒吧,发现这里还是出版发行的小圈子。田真和袁苇都在,最让田健惊讶的是,她竟然在舞池里看到了正在狂舞的前妻袁蓉。第十三集 袁苇在车上收听崔大林的广播,一个女听众问崔大林是否结婚了,崔大林没有正面回答,引起了袁苇极大的不满,和他大闹一场。袁菲真的和马群一起去健身,第二天相约去长城捡垃圾。袁菲从土坡上滑下,蹭伤了胳膊,马群万分着急,吮吸伤口。两个人彼此心动。夜里,他们露营在长城共度浪漫的夜晚。袁苇吐了,到医院检查之后才知道自己怀孕了,她为此事迁怒崔大林。崔大林见袁苇的反应太大,又担心袁苇经常喝酒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于是同意袁苇把孩子打掉。但是袁母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这是每个女人都必须承受的。袁苇与母亲大吵之后,与崔大林来到医院,却又突然改变了主意。为了想吃小葱沾酱,崔大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后,袁苇却不想吃了,两人发生了争吵,惹得袁苇一怒之下离开。崔大林到处找袁苇,但是找遍了家里家外,仍然找不到。晚上,袁苇回到娘家保胎,并放出话来,就是离了婚也要一个人把孩子带大。第十四集 袁苇怀孕后像换了一个人,在娘家小心地保胎,崔大林不得不前后左右地伺候着。袁苇越小心保胎,想不到反而流产了,为这袁苇跟崔大林打得不可开交甚至要和崔大林离婚。马群兴高采烈地去实验室找袁菲,却被袁菲的冷淡泼了一头冷水。他误以为袁菲是那种“天亮说分手”的现代女孩,一气之下离开了。袁蓉换了发型,买了新衣服,上了她一直想上的心理学,天天早出晚归,和同学们在一起。苗苗似乎也是一个省事的孩子,她支持妈妈这样,天天放学她自动回姥姥家。袁蓉和田健各自追求着自己想象中的生活,有时候通过苗苗袁苇或者崔大林,听到对方的消息。但是很快,袁蓉和田健发现,他们的“自由”挺无聊的,他们感到了空虚,感到了没着没落。他们发现,其实身边的人都有自己既定的生活,或者说自己的生活轨道,聚会不会没完没了,可是当曲终人散,热闹背后,人人都有“归宿”,而他们没有。田真的小说终于出版了,第一期稿费四万多元,田健陪她去银行取钱。袁蓉去银行买电,和他们相遇,袁蓉更加坚信了田健和田真早就在一起的念头。袁蓉和诸葛宾遇到了诸葛宾的前妻,被她奚落,袁蓉毫不退缩,正面相对。诸葛宾加紧追求攻势,但袁蓉仍旧躲躲闪闪。袁菲的实验失败了,伤心地在实验室就哭了起来,被师兄窦海涛看见。窦海涛带着她重新做。晚上,感动的袁菲拥住了窦海涛。崔大林在电台偶然遇到旧情人毛荣荣,毛荣荣约他吃饭,被拒绝。晚上,崔大林把这件事情坦白给袁苇。但袁苇一心只想着白天去医院看病的事,大夫说他们要想要孩子需要夫妻双方配合,袁苇要崔大林配合她再怀一次孩子。第十五集 又到周末了,田健接苗苗走。苗苗小学要毕业了,她拿出同学的留言册给爸爸念。她念到同桌纪小松的留言,感慨地说,早知道现在要分开,当时就不打架了。社长找到田健,说已经保荐他做出版社的副社长,田健几经推辞,还是答应了。正填表时,田真又打来求助电话。原来,田武和别人打架把人打伤,被抓进了派出所。田健再一次帮助了他们。田武因为得知姐姐把钱寄给了母亲而与田真大吵大闹,田真一气之下离开家,来到了田健的住处。她哭着扑倒在田健的怀里,田健看着怀里哭得梨花带雨的田真,听着田真的情话不能自已。正在两人要缠绵之时,门外想起了敲门声。原来是田武追到了这里。田武在楼道里大声吵闹,被小戴听得一清二楚。田健教训田武,不想被田武打得眼睛乌青。第二天,全社都知道了这个新闻。社长找田健谈话,但田健认为作为一个单身男人,这是自己的自由。袁蓉也知道了这件事,她打扮入时来到田健的家里,激情云雨之后,要离开。田健感到莫名其妙,但袁蓉说,她只是想知道田健有没有和田真上过床,并说以她的感受和经验,来判断还没有。田健目瞪口呆。中午,田健给袁蓉送苗苗的抚养费,但袁蓉被诸葛宾约出去了。袁苇一心要怀孕,不顾崔大林的感受,按科学计算日子,按科学来决定作爱的时间和次数,让崔大林有了逆反心理,十分不悦。崔大林和前女友毛荣荣在一起谈话,被袁苇遇见,袁苇心里很不高兴。袁蓉在大学里学的是心理学,她用在性心理课上学来的测验题给蔡芹做测试,笑称蔡芹属于性压抑。蔡芹吐露了心声,说自己因为和公婆全家人挤在同一间斗室里,当然压抑。第十六集 袁苇在流产之后非常痛苦,她疯狂地喝酒,晚上,袁苇更是不醉不归。回家后,她还经常因为毛荣荣的事与崔大林争执,令崔大林十分苦恼。这天,袁苇又是大醉而归,一进门就打碎了水杯把手划破了。看着不醒人事的妻子,崔大林再也不能忍受,给她包扎好伤口之后,崔大林背起包出了门。崔大林本想去彪叔那里住,可彪叔也不再独自一人。他只好“流浪”到田健的住处,两个男人开始谈论自己的生活。但是都发现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一切还是琐琐碎碎,平平淡淡。袁母对马群十分喜爱,即使袁菲不在家,袁母也像对待女婿一样叫马群回家掏下水道。但是袁菲却忙得连家都顾不上回,袁蓉去学校看她,发现她累得一直在发烧都不肯 休息。窦海涛也来看生病的袁菲,被袁蓉看见,误以为是袁菲的男朋友,却被袁菲否认。崔大林找到袁蓉,希望了解袁苇少女时代的事情,因为他隐约感觉袁苇曾经受到过什么伤害。但是袁蓉却坚信妹妹没有受过任何伤害,还教育崔大林不要这样想袁苇。崔大林只好说袁苇最近天天喝醉,希望大姐劝劝她。袁苇又喝多了,还与单位后勤人员打架。袁蓉闻讯赶来,也无法劝说她。无意中透露了对田真的厌恶。联想起田健的态度,袁苇似乎想到了什么。袁苇找到了田真,指责她不应该利用年龄的优势勾引田健,并出手打了田真一耳光。田真委屈地哭了。晚上,田真来到了田健的住处,表达了自己的爱情。第十七集 袁苇到单位找袁蓉,原来,崔大林已经很久不愿意和她在一起了,袁苇觉得自己是在受精神折磨。苗苗很想念爸爸,袁母就给苗苗钱,让她去看爸爸。苗苗和爸爸下棋,正巧田真来看田健,她不知道苗苗在,拥抱田健,被苗苗看见,苗苗不肯叫她阿姨,叫田真姐姐,令田真很尴尬。苗苗要回家,田健送苗苗回家,遇到袁蓉和诸葛宾出去。田健只好把苗苗又接了回来。诸葛宾送袁蓉回家,想与之亲近,袁蓉拒绝了。诸葛宾有些恼怒地离开。深夜,毛荣荣给崔大林打电话,袁苇因此和崔大林吵闹,崔大林很生气,造成了失声,要和袁苇离婚。第二天他们来到离婚办,但袁蓉不肯给他们办理。他们又去了法院,在法院袁苇又后悔了。袁蓉去公司找诸葛宾,让诸葛宾认真考虑他们的关系。崔大林搬出去住了。三个女儿的事情让袁母万分着急,却又十分无奈。出版社的上级没有批准田健当副社长,为了安慰他,社长决定给田健升高级职称。第十八集 田真依然来找田健,希望田健能勇敢地和自己在一起。诸葛宾也找到袁蓉,他说自己考虑好了,决定和袁蓉结婚。他们开始为结婚准备,到处看房子。崔大林失声后不能去上班,只好在彪叔的鱼市休息。但是这样的生活令他十分烦恼。电台来了替补的播音员,让崔大林感到危机重重。袁苇十分想念崔大林,她继续听电台的节目,希望能够听到他的声音。田健很久没有见到田真,就给她家打电话。但是田武听到他的声音后破口大骂,并拔掉电话线,把田真看管了起来。学校来了个美国留学生乔丹,研究的课题和袁菲一样。看到乔丹,袁菲想起很久没见的马群。她到他住的地方和他工作的地方,得到的答案都是,半年没见到马群了,没有人知道马群的下落。袁母找到袁蓉,希望她尽快结婚,情急之下袁蓉答应了她的请求。晚上,田健回家拿书,袁蓉告诉田健自己要结婚了,田健沉默了一会说,我祝你们幸福。袁蓉又把自己要结婚的消息在家里宣布了,让两个妹妹惊讶不已。诸葛宾对结婚的事情十分上心,他拿着户口本来找袁蓉,但袁蓉总是推说忙。崔大林的同学杜克到北京来度蜜月,以此为借口,袁苇把崔大林找了回来,但是崔大林仍不肯和她睡在一起。袁苇气得离家出走回了娘家。第十九集 崔大林终于可以回去播音了,并把赖在家里不走的同学杜克赶走,希望袁苇可以回来。找不到马群的袁菲开始接受乔丹的友谊。田真找到田健,希望田健能够接纳自己。田健为田真的深情所感动,但仍没能给她任何承诺。诸葛宾想要和袁蓉结婚,但是他深深感到他们之间存在着看不见的障碍。袁苇终于想通了,她打电话给崔大林,希望他们可以重新好好过。崔大林终于回家了,两个人又和好了。苗苗常常在放学的路上被小流氓劫钱,却不愿意跟妈妈说。她的老师把袁蓉叫到学校,告诉她苗苗的成绩正在严重下滑。苗苗的状况,使得袁蓉开始检讨自己,决定推迟与诸葛宾的婚期。在一次放学的路上,苗苗被人劫持了。找不到苗苗,田健和袁家老少乱做一团。第二十集 田健和袁蓉焦急地寻找苗苗。一向视女儿为生命的田健要疯了。袁蓉也为自己没能尽到母亲的责任深感内疚。田健不能原谅袁蓉,他发誓:找到苗苗后,第一件事,就是要跟袁蓉打抚养权官司!要回苗苗的抚养权!田健和袁蓉把可能找的地方都去遍了,也没能找到苗苗。从苗苗的学校出来,他们看到劫小同学钱的坏人,上前帮助,田健被打。找不到苗苗,田健和袁蓉去公安局报了案。田真找不到弟弟田武,她意识到是田武绑架了苗苗。她找到了田武,以离开田健为条件,劝说田武放了苗苗。田武答应了,田真把苗苗送还给田健。然后离开了北京,回老家了。田健和袁蓉开始针锋相对地争夺苗苗,身体和精神刚刚恢复的苗苗不愿看到父母因为自己反目,冲出家门。田健追回了苗苗并坚决地带走了苗苗。田健开始自己带苗苗,与她交流,希望能给她安全的感觉。为了能换个心境,袁蓉与蔡芹对调,去了结婚办公室。田健骑摩托车送苗苗去看袁蓉,结果路上出了车祸。即将要去法国留学, 准备的东西雷人语录我这有几句:就算生活只是一个杯具,我也要做个上品官窑青花瓷杯具。人生自古谁无屎,上厕所记得带草纸。出租车司机,司机中的战斗机哦耶!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有只鸡蛋在路上走,摔了一跤,结果变成了导弹(倒蛋)。女人们反对“重男轻女”,却又常常跑到减肥训练班。从电话费账单中,最能体会到“言多必失”的道理。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的,但可惜我是一块假金。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并不是成功他老妈。见到我以后你会这样说:“哇塞,原来帅也可以这样具体呀!”急求!!!五分钟演讲稿 主题无要求 要自己写的 不要抄袭!!! 急求 要速度文件证件类1 护照、机票。这是必须要带的,不然上不了飞机也出不了关 。2 证件复印件。 3 2寸签证照片。白底、蓝底。 欧洲一般也会有自助照相机,立等可取。一般5-10欧6张,不保证美。4 学校录取信件、住宿确认信(如果有)以及在国内学校的成绩单和毕业证原件。5 钱(现金)。刚来欧洲因为需要交房租及押金,置办安营扎寨的生活用品,或者交学费(保障金第二个月到账的话,请一并考虑生活费)。但也不必带太多,大宗金额可以通过汇票带过来,省钱又方便。6 驾照。如果是国际驾照,至少可以用一年。比利时可以换取当地驾照。电器1 手机、电脑。鸥途建议大家如果条件允许,带两部手机,这样可以发送中文短信,来到欧洲以后可以买当地SIM卡。电子产品,欧洲大陆普遍比国内贵,加之最近的汇率,你懂的。当然有些配件,比如鼠标,国内选择多而且便宜。2 转换插头。欧洲的电源插口与国内标准不一样,所以一定不要忘记带转换插头。3 插线板。鸥途建议大家带1到2个插线板即可,而且最好能带万用插线板,这样买了欧洲电器也可以使用。4路由器、网线。5 智能电饭煲。电饭煲应该是童鞋们留学生活的必备品了,不过鸥途认为如果行李比较多又比较重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带电饭锅。有很多当地论坛,都可以买到便宜的二手电饭锅。鸥途小贴士:很多女留学森可能会考虑是否带吹风机、夹板之类的东西,在这里建议童鞋们从包包里把这些都拿出来~打折时候的吹风机、夹板十分便宜,完全没有必要从国内背过来。衣物、鞋帽1 正装。正式晚餐必备。特别是男博士,在参加重要的场合及会议甚至答辩考试都需要正装出席。当然也可以考虑在欧洲购买或定制。毕竟欧洲人民很讲究着装。2 拖鞋。夏天的凉拖和冬天的棉拖鞋。鸥途小编不忍吐槽,这里的拖鞋真的丑爆了。3 袜子、内衣。请自行脑补亚欧人民的身材差别。不过,欧洲打折时候的衣服十分便宜,内衣内裤之类的价格也与国内相差无几。鸥途小贴士:欧洲的天气相对比较暖和,尤其冬天室内、公交车上都有暖气,时常短袖称霸,穿上外套就可以无敌过冬。所以童鞋们大可不必带过多的衣服过来,又占行李箱又沉。鸥途小编还是想语重心长地提醒大家,普通的欧洲衣服有点丑、有点随意还有点大……鞋子一般36及以下算是稀有品种,很多学生可能在童鞋店度过了留学生活。所以,服装鞋帽取决于个人审美和受冻程度,很难一概而论,大家酌情自行定夺。想穿的美美的去上学的话,就多带几件。生活用品1 牙刷、牙膏。建议大家不需要带太多此类用品,只要保证刚来的几个月时间够用即可。2 如果来的前两晚有被子盖,基本不需要从国内再背一套过来。这边的价格差不多。3 浴巾、毛巾、被罩、床单。鸥途建议大家多带一些浴巾和毛巾,这类产品在欧洲价格相对国内要贵些。床单被罩比较难找到很舒服的面料。 4 隐形眼药水。请放进行李箱,欧洲的眼药水相对要贵一些,十几欧一大瓶。5 备用眼镜:欧洲的眼镜普遍较贵,一般在250欧以上。6 雨伞。国内雨伞便宜质量好。像英国、比利时这种雨天重灾区,强烈建议准备至少一把雨伞。7常用的药品,比如感冒药、肠胃药、消炎药、退烧药、金嗓子之类的含片、西瓜霜、红花油、云南白药、创可贴等等。实际上,这边同样疗效的非处方药倒是不见得比国内贵,但是如果有习惯用药的话还是带点好。当然,像创可贴之类的东西还是极贵的,推荐带一些。8 指甲刀。还有女生用的什么睫毛夹啊、发卡啊之类的小东西。带,别犹豫,因为贵。9 美白面膜。欧洲人流行美黑,没人美白。所以,日韩系护肤品及面膜,带。10 文具。比如笔、笔芯、透明胶、好看的本子等等。也很有必要带一本翻译词典,开卷考试可以临时补习单词,尤其商科。你要时刻记住,你是来学习的。11 小礼品。鸥途建议大家带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品,可以送给一起上课的或者住宿的外国童鞋。厨房用品1 筷子。2 擀面杖。我猜大家没时间,不过谁还不过个年,外加还可以防身。3 干货及调味料。虽然英国的中国超市也有干货出售,但是价格相对比较昂贵。调料及食品1 火锅料。一周总有那么一两天想吃火锅,亚超都有卖,但是贵。2 调料。如果想变身大厨且时间允许,外加省钱干大事,可以考虑带一些常用料。Anyway大家量力而行,各种吃的、干货,比如豆干、香菇、木耳、咸鸭蛋不胜枚举,反正喜欢什么而且行李箱里还有地方的话就带点儿吧,这边的大城市还能买到上述商品,只是贵,如果是小地方就只能哭着流口水了最后最后,奉上终极攻略:在国内 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够了 再来……求有关节日的答案感恩父母心 (如果长自己掐)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 两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父母背着我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的呵护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我发自内心的爱。一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我去医院,我坐车后发现爸爸骑得很慢几个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我的病让他身心疲惫。我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啊,爸爸变了,变老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爸爸为我操劳的痕迹。啊,爸爸没变,大山般的父爱没变。我依然感受着他的温暖,他的爱。 那是我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我送饭,可是我想吃饺子。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又出去为我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一边走还一边说:“饿坏了吧!”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我感动得流泪了。“爸爸,爸爸……”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念叨,“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却仿佛阳光,温暖我病痛的躯体;又似暖流,融进我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我康复出院 我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爱,对我的呵护和关怀。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垂垂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街,散散步,我也会感到心里的安慰。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我用心学习,不让他们为我的操心;我抢着洗碗拣菜,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我经常哼哼小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我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 我爱我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一声:“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 同学们,我们从哪里来?听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都会说,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世界上来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们的父母用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但当我们来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们却多了一项繁重的工作——照顾我们。尽管这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但父母们却毫无怨言地抚养我长大。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小的时候,我总把这当作天经地义,因为我不了解,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体谅父母,应该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 刚刚过去的星期天是我十六岁的生日,那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感恩父母,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才使我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生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们永远去爱的人。 然而,同学们,你们是否扪心自问过:我对父母的挂念又有多少呢?你是否留意过父母的生日?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当你在为自己生日庆贺时,你是否想到过用死亡般的痛苦,让你降生的母亲呢?是否曾真诚地给孕育你生命的母亲一声祝福呢?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讲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讲,父母的身体健康,儿女应时刻挂念在心。但据报道,今年北京某中学的抽样调查却显示:有近50%的学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谈不上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同学们,或许一声祝福对自己算不了什么,但对父母来说,这声祝福却比什么都美好,都难忘,都足以使他们热泪盈眶!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们给予的一点一滴。 在此,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安康!快乐!!!!有趣的汉字谐音笑话 ◆少数民族是怎样过年的 壮族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叉烧肉等。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但在三十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大的一、二年重,小的仅二、三两。除此还有一种“凤莫”,意为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粽子味香堪称一绝。正月初一和初二有客人至要吃粽子。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藏历新年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盛行。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 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农民新年)。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心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兴,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人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用“花枝招展”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备粑粑、米酒等节日食品,除夕夜守岁至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水,谁先担回第一担水,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人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游戏。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赫哲族 赫哲族的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满族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畲族 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粘粘(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古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带关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佤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拜年时,双方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鸡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 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 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海外华人是怎样过年的 国内的友人纷纷问询:“你们居住在国外的华人,是怎样过年的?”实际上,在海外已经度过了十几个年头的春节,除了不像国内的人要走亲访友,不需要大送特送红包,没有机会享受这么多天的假日之外,基本上大同小异,而且已经习以为常,实在不知从何说起。2005年的春节来临之际,这些日子,自己天天都在想如何来回答友人的问题,如何来告诉国人,海外人的春节与国人过得有何不一样? 首先过年一定要有气氛,周围张灯结彩的大环境,会让你沉浸在其中。但是美国终究还是一个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世界,所以,营造中国春节的气氛,只有靠海外华人尽心尽力地打造,用形式感染中国人和西洋人。多年来,当地华人的春节联欢会,就如每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必办无疑。除了欢聚一堂之外,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目的,许多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没有表现的机会,到了自己华人圈里,可算有了一展才华的舞台。当然,华人中人才济济,有时为了能表演一下,来自天南海北的演员,还要竞争一场。为了让大家都有个表现机会,让组织者都过把瘾,一个小小的华人社区,做一台戏不成,竟然搞出几台戏同时出来竞争。多看几台戏也许不是坏事,但是,本来花一次门票的钱,也许要花个两三次,周围的华人就这些,你不捧场,谁来呢?在国外,演出和工作人员,几乎全部都是义务奉献的,但是,组织一台节目的基本费用,比如交通费、剧院租费等等,靠收门票钱是不够的。怎么办?那就是赞助商的事啦。同在一个小社区,华人的大小生意人,原本只需要捐助一次的赞助广告开支,一下子变成几倍。对于观众,原本可以集中精力欣赏一台的精品,却要被拖出几台重复的节目来。然而,等到转天看一下当地的华文新闻跟踪时,内容报道得不仅百花齐放,而且赞扬声此起彼伏。既然你好我好大家齐乐,那么华人海外庆新年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特别是从中国内地来的同胞,大家最不能缺的一台戏,就是要在海外华文电视台里,抢看到前一天国内已经实况播出过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近几年来,不知是离开祖国远了,文化的距离也被拉远的因素,还是国内节目本身的问题,看完节目后,失望的海外华人愈来愈多。尽管如此,节目还是要看,就好像祝年酒,缺了没有味道。 以前只有在各地的中国城有华人游行的彩车队伍,而现在,随着各个小镇上的华人与日俱增,大家再也不需要赶到中国城去了,在家门口就可以参加或者观赏游行。各个华人团体,举着一幅幅自己的会标,老中青少,一本正经的,非常有趣。中国年在美国是一个点缀的节目,初一当天早晨,美国各大媒体都有提到,都有介绍。但是,美国并不因为是春节,给你中国人放假。尽管学校还在上课,公司还在开门,既然是过春节嘛,愈来愈多的华人,理直气壮地给自己放假回家过年。 对于庆祝春节的报道,每年下来的文章几乎是一个模式的热热闹闹,很难留下特殊印象。我觉得在海外过年与国内同胞过的年,在心灵深处上,还是不一样。海外华人过春节时,大部分人是通过自我的奉献,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让散居的人,联合起来,同享节日,让华人多一份认同感,多一份故乡情,甚至多一份惆怅,通过这些内容,大家更多追求和营造的是一种证实自我,实现自我的精神。记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留学生会长,原清华毕业的李虎生博士对我说:“过年时,我最希望中央电视台给我们一个机会,让这批学子举着大牌子,齐声高呼:祖国好,亲人好,我们向全国人民拜年!”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谐音笑话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 翻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 翻译:现在请乡长讲话! 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翻译: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是大碗吧! 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1、“南海诸岛” 李先生在上地理课。 李先生:南海诸岛在什么地方,大家看见了? 学生暴笑,齐呼:“看见了,在前排!” 原来,班上有个“男孩”叫“朱导”。 提示:南海诸岛(Nánhǎizhūdǎo)≈男孩朱导(nánháiZhūdǎo) 2、“中国的疆域” 李先生:中国的疆域有多大? 某学生:中国的江玉?长江的江玉还是黑龙江的江玉? 李先生:你的地理成绩,可能倒数第一。 某学生:到蜀第一?那我得到四川读书了。 提示:疆域=jiāngyù=江玉;倒数=dàoshǔ=到蜀 3、“三级行政区划” 李先生:中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怎样的? 某学生:中国的三级性征趣话是儿童不宜的。 提示:区划(qūhuà)≈趣话(qùhuà) 4、“地域文化” 一班主任休产假,学校安排上地理的李籼生代之。一天,班长找到李籼生,焦急的诉说:“我们班本月的黑板报还没出,学校下周就要评比了,请您定个主题,叫大家提供稿件吧。” 李籼生想了想,说:“你马上回班上告知同学们,本月黑板报就以‘地域文化’为主题,请大家积极投稿。”班长回到课室,在黑板上广而告之:本月黑板报主题--地狱问话,请大家积极投稿。 5、地名有关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为拘谨。 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缅甸来的,所以比较腼腆。”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而尽,接着说:“我是仰光来的。” 6、乡音浓重的国文老师,为学生朗读了一首题为《卧春》的陆游的古诗,要求学生听写出来。 语文老师朗读如下 有位学生听写如下 《卧春》 《我蠢》 暗梅幽闻花, 俺没有文化 卧枝伤恨底, 我智商很低, 遥闻卧似水, 要问我是谁, 易透达春绿。 一头大蠢驴。 岸似绿, 俺是驴, 岸似透绿, 俺是头驴, 岸似透黛绿。 俺是头呆驴 7、、有一次,两名书生慕名去拜访宋代大文豪欧阳修。途中,他们凑巧与欧阳修坐在同一条船上,但是他们都不认识欧阳修。 这两位书生对诗也略知一二,但他们自认为是行家。这时,一只白鹅突然跳进了水中,两人忍不住诗兴大发,一个吟道:"岸上一只鹅",另一位接了一句:"扑通跳下河"。 两人口里都念念有词,但总也吟不出下面的诗句,无法凑成一首诗。欧阳修见他们着急的样子,就帮忙吟了一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两位书生见欧阳修说出了这么好的诗句,感到万分惊讶,但转而一想,觉得有点不对劲。其中一个冲着欧阳修吼道:"你脸皮不薄啊,这诗是你的吗?"欧阳修笑道:"这诗确实不是我的,它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小时候写的。"二人听后哈哈大笑:"我说呢,就凭你这模样,也能对诗。"欧阳修笑而不答。 不久,三个人下了船,两位书生见岸上有一堆灰,便想表露一下诗才。一个吟道:"远望一堆灰,"另一个接了一句:"近望灰一堆。"由于才力不够,二人又接不下去了。只见欧阳修在一旁不慌不忙地吟道:"一阵狂风起,满天作雪飞。"二人听后一惊,明知欧阳修吟的是好诗,却不愿甘拜下风。其中一个故作姿态地说:"不算妙句,马马虎虎。"另一个则说:"接是接上了,只是有点勉强。" 他们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看到了路旁的一棵枯树,一个书生吟道:"路旁一枯树,"另一个吟道:"两股大桠杈。" 两人想再吟下去,却又想不出词儿,只好反反复复地吟着这两句,眼珠子直往上翻。欧阳修在旁边看不过去,又给他们续了两句:"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二人听后仍不服输,要继续与欧阳修比下去。两人又吟道:"二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欧阳修听后暗自发笑,立刻吟道:"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8、一老农运西瓜,不小心把车子弄翻了。一位年轻人把他扶起来。老农感激不尽,马上切了一个西瓜,对年轻人说“你吃大便(大辫),我吃小便(小辫)!” 9、有个过马路的太太的钥匙掉在了地上,一位好心的先生帮她拣了起来,并对她说:"你钥匙掉了"太太听见有人说她"你要(钥)死(匙)掉了"顿时大怒打了这为先生一巴掌,转身走了 10、耳朵在此 新上任的知县是山东人,因为要挂帐子,他对师爷说:“你给我 去买两根竹竿来。” 师爷把山东腔的“竹竿”听成了“猪肝”,连忙答应着,急急地跑 到肉店去,对店主说:“新来的县太爷要买两个猪肝,你是明白人, 心里该有数吧!” 店主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懂了,马上割了两个猪肝,另外奉送 了一副猪耳朵。 离开肉铺后,师爷心想:“老爷叫我买的是猪肝,这猪耳朵当然 是我的了……”于是便将猎耳包好,塞进口袋里。回到县衙,向知县 禀道:“回禀太爷,猪肝买来了!” 知县见师爷买回的是猪肝,生气道:“你的耳朵哪里去了!” 师爷一听,吓得面如土色,慌忙答道: “耳……耳朵……在此……在我……我的口袋里!” 11、见鸡而作 从前有一个地主,很爱吃鸡,佃户租种他家的田,光交租不行, 还得先送一只鸡给他。 有一个叫张三的佃户,年终去给地主交租,并佃第二年的田。 去时,他把一只鸡装在袋子里,交完租,便向地主说起第二年佃田 的事,地主见他两手空空,便两眼朝天地说:“此田不予张三种。” 张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立刻从袋子里把鸡拿了出来。地主见 了鸡,马上改口说:“不予张三却予谁?” 张三说:“你的话变得好快呵!” 地主答道:“方才那句话是‘无稽(鸡)之谈’,此刻这句话是‘见 机(鸡)而作’。” 12、有“机”可乘 有一个商品推销员去广州出差,到北京后,由于想乘飞机前 往,因怕经理不同意报销,便给经理发了一封电报:“有机可乘,乘 否?”经理接到电报,以为是成交之“机”已到,便立即回电:“可乘就 乘。” 这个推销员出差回来报销旅差费时,经理以不够级别,乘坐飞 机不予报销的规定条款,不同意报销飞机票费。推销员拿出经理回 电,经理口瞪口呆。 13、有两个云南人到北京去玩,听说北京烤鸭很出名,就决定去吃刚坐下其中一个就对服务员说:"去那两只烤鸭来甩甩!"等了一会,他们见那个服务员提了一只烤鸭在他们面前晃了晃,就走了有一个等不及了,就把服务员叫来问为什么不给他们上烤鸭,那个服务员说:"你不是叫我提有只烤鸭来甩甩的么 " 注:("甩甩"在云南方言中指的是"吃") 14、美日在亚洲 李先生:你怎么说美、日都在亚洲? 全求通:我说每日都在亚洲怎么不对?我不是天天都在亚洲吗? 15、有些广西人讲普通话,咬字不准,常常带明显的地方口音!普通的是将:空读成公,口读成狗,风读疯,由此闹出以下笑话 有朋友远到,一般吃饭必上一盘田螺,主人夹起一颗一看说:公的!便弃之,又夹起一个又道:又是公的!嘴里不短嘀咕:又是公的!朋友非常惊讶,心想:厉害!广西人厉害!连田螺的公母都看的出来! 也是请朋友吃饭,广西人有点感冒,发现自己坐在空调风口下,便说:我感冒,不能坐在疯狗边讲完就换坐了,朋友不乐意了,啥意思我是疯狗 16、教练说:“一班杀鸡,二班偷蛋,我来给你们做稀饭。” (一班射击,二班投弹,我来给你们做示范。) 17、学校开学点名,有一个班主任别出心裁,对学生说:“我念学号,你们自己报一下名字,这样大家就认识了,好不好?” “001号!” “报告老师,我姓焦,我叫焦配。” 老师有点晕,问道:“这是谁给你取的?” “我爹。” “你爹是干什么的?” “开种猪厂的!” “002号!” 一个女生站起来:“报告老师,我姓张,我叫张德开。” “003号!” “报告老师,我是张德开的孪生弟弟,我叫张不开。” “这是谁给你们起的名?” “是我爸,他是卖钳子的。” 老师赶紧喝了口水。 “004号!” “报告老师,我姓区(这个字念”欧”)我叫区夜(哦也),这是我妈给我取的名,她说生我的时候刚好打爆了一个电脑游戏。” 老师的心脏有点不舒服了。 “005号!” “报告老师,娘!” “你怎么骂人啊?!” “没有啊!老师,我是说我姓甘,叫甘妮酿,我老爸是造酒的。” 老师吃了一片药。 006号!” “老师,我姓苟,叫苟不理。” “你老爸是开包子铺的吧?!” “老师,您真聪明!” 老师已经有点站不稳了。 “007号!” “我姓蒯(读快,发第三声。)叫蒯货。” “你别告诉我你老爸是开货栈的。” “老师,你可真老土了,我老爸是拉皮条的。” 老师的嘴角已经渗出了血。 “008号!” “老师,你去死!” “什么?你说什么?!” “我是说我姓倪,叫倪去寺。我老妈是个信佛的人,我的名字有意思吧?” “有意思,有意思。” 老师快哭出来了。 “009号!” “老师,下回说。” “为什么要下回说,你现在就说!” “不是的啦!老师,我姓夏,叫夏汇烁,我老爸是个说评书的。” 老师已经感到天旋地转了。 ”010号!” “老师,我姓高,叫高完。” “我姓梅,叫梅良心。” “我姓吴,叫吴晴。” “我姓毛,叫毛蓉蓉。”………… 老师仰天长哮:“天啊,我碰上了一群什么学生啊!”老师口喷鲜血,倒地气绝 翻译: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原因: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在古代。中秋晚上祭月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扩展资料: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随着人们制作月饼经验的日益丰富,市场上月饼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工艺越来越讲究。-月饼 (中国传统小吃)人民网-关于中秋节的由来起源和传说习俗: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英语学渣怎么去国外留学
上一篇
11-20
留学韩国的空姐怎么样
下一篇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