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overseas/37653.html
高考制度自实行以来,为无数的学子提供了上升通道,考入一个好大学拿到更好的学历就成为了找更好工作的敲门砖。因此,无数人都希望在高考中能够拿到一个好成绩,好对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和以后的人生有个交代。1955年的时候,在河北唐山就出来了一位天才...
高考制度自实行以来,为无数的学子提供了上升通道,考入一个好大学拿到更好的学历就成为了找更好工作的敲门砖。因此,无数人都希望在高考中能够拿到一个好成绩,好对自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和以后的人生有个交代。1955年的时候,在河北唐山就出来了一位天才考生,他在当年的高考中,数理化分别拿到了100、98、96分,所有高考科目几乎都拿到了接近满分的成绩,按理说国内的大学肯定是任他挑选了,包括国内的两所顶尖学府——清华和北大。但他拿到了如此之好的成绩,在志愿上也填报了北大物理系和清华水利系之后,却因为种种原因被清华北大拒收了,以至于他只得转战北京石油学院,这究竟是为何呢?中瑞混血这个考生的名字叫做王德民,1937年他出生在河北唐山市的一个书香门第中,他的父亲叫做王世贵,是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王世贵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认识了王德民的妈妈——瑞士姑娘文安清,两人很快陷入了热恋,并且坚定地走进了这段跨国婚姻。后来王世民与文安清一同回到了中国,一个去医院当了医生,一个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当了老师。王德民在家里排行老幺,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一家人都很疼爱王德民。而对王德民的教育,母亲文安清也是亲力亲为。但她不太懂中文,就干脆用英文来教,因此王德民英语十分流利,但中文却一窍不通,直到四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学习中文,到中学的时候他的中文才说得比较好了。但1955年王德民考出这样的好成绩却被清北拒收的原因,却并非是因为语言问题。那时候的王德民的中文已经跟寻常人没什么两样了。拒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的血统——他是中瑞混血儿。那时候的混血儿是很不招人待见的,这也是文安清为什么在王德民小的时候总是把他留在家里,因为他的哥哥姐姐们都是在别人的闲言碎语里走过来的。因此,最后录取他的,是他最后一个志愿格上填写的北京石油学院。年少有为王德民长相帅气,眼神深邃,如果放到现在肯定是学校里受尽喜爱的校草。但那时候却因为他混血儿的身份始终没有姑娘靠近他,这倒省了他不少事,王德民从此将自己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中。他在北京石油学院学习的是钻井系里的采油专业,在学校里他成绩优异,科科都是5分的满分评级。1960年毕业之后,王德民拒绝了学校让他留校工作的好意,主动请求去了大庆油田,想要为中国的采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一到大庆油田,就发现了当时国际通用的“赫诺法”的缺陷,并且通过自己研究,在1961年的时候就推导出了符合大庆油田的油井压力计算公式,被称之为“松辽法”,为大庆油田的开采工作规避了很多风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他又实事求是继续研究,为大庆油田开发出来了一套最适合最有效的开采工艺,填补了整个中国石油开采方面的技术空白。1970年的时候,他就已经和全组人员取得了2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3项更是达到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柳暗花明1978年的时候,王德民就因为贡献突出、能力强悍而被任命为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副总工程师,5年之后就拿到了高级工程师的评级,1986年又成为了总工程师,麾下1000多名技术人员日以继夜地为中国石油事业不断奋斗。到了2009年的时候,王德民就得到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16年,天上的一颗小行星就被赋予了“王德民星”的名字。而时至今日,王德民虽然已经83岁,但却依然奋战在中国石油事业上,几十年的耕耘,已经数不清他为国家做的贡献了。虽然当年王德民没能如愿进入清华和北大,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战胜了世俗的偏见,获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成为了中国石油事业上贡献最大的功臣之一,正应了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高考理科状元,放弃清华北大读香港大学,留学美国8年:感谢拒绝,为什么?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小学课本上有句话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都懂得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的道理。要是自己犯了错惩罚的是自己倒还罢了,若是这惩罚落在了自己亲人身上,恐怕自己更难受。今年仝卓为了上大学改学籍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他的父亲也受牵连被撤职,此外还有一大批人员被牵连。仝卓这是将他们给“一网打尽”了,一辈子的奋斗毁在了这一件事上,将“坑爹”进行到底。但是曾经有个父亲,把无辜的儿子给坑了,让状元无学可上,这是怎么回事呢?范进中举大家都知道吧,一个迂腐的读书人一旦中了举,就被看作是文曲星下凡,光耀门楣,想想要是中状元那得多大的福分,过去通知状元都是要清水净街黄土铺路的,那真是祖坟冒青烟了。现在的家庭能出一个状元也是一样,祖辈高兴庆贺。09年何川洋以659分获得重庆文科状元。何川洋从小就喜欢文学,个头不高的他喜欢和老师探讨问题,老师都拿这个小学生没有办法。他学习一直很稳定,中学的时候也是以县里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了南开中学。但是何川洋属于成绩稳定类型的,他的成绩和年级顶尖相比,没有一科是拔尖的,但是也没有一科是拉分的,全面开花说的就是他吧。每年高考完了以后,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就会提前内定,根据之前学校统计的成绩,把好名次的先揽进自己的门槛,之前就有一个学霸因为北大招生团把他留住让他错过了偶像的演唱会。何川洋也是被北大和清华递来了橄榄枝,让他自由选择。何川洋自己有主见,他的目标就是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作为状元,何川洋和北大签了预录协议,但是不一定百分百录取,他的父亲为了给他加分走了歪路。何川洋的父母都是公务员,父亲还在招生办,他知道国家少数民族可以加20分的政策,就动了心思,托人转脸地把儿子的民族改成了少数民族。何川洋达到了录取分数,本来以为胜券在握,但是北大在核定户籍身份的时候发现了问题,查明了原因,最终何川洋被取消了录取资格。何川洋堂堂状元,因为诚信问题无学可上,他的父亲后悔不已,觉得自己害了孩子,何川洋自己也憋在家里很久不愿出门。不过好在他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很快他就打起精神,参加了复读,第二年以高考第十名的成绩成功被北大录取,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父母疼爱孩子这没有错,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一辈的心血都在孩子身上,可是爱孩子要选择正确的方法。给孩子更好的平台,让孩子开阔眼界,在成长中更好地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独立坚强的品格,这才是对孩子的爱。像何川洋的父亲,虽然是爱却差点毁了孩子,好在何川洋还有机会,否则后悔终生。何川洋在北大一直读完了研究生,现在在农业银行工作,希望他风雨之后能遇到彩虹。考了659分的省状元,却被北大拒绝了,究竟何故?曾经高考703分的理科状元,放弃人人朝思暮想的清华和北大,他想要挑战自己,便给美国十一所大学投去申请书,但均被拒绝。如今他靠着自己的实力,逆境沉淀成功考入美国高校麻省理工大学。当有人问他曾经被多次拒绝的感受,他淡淡回道:“感谢拒绝"。理科状元被美国高校多次拒绝在2010年,他以703分获得北京高考理科状元,成为人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但他引起媒体关注,还是要从他被美国十一所高校拒绝的事情开始。一说起高考状元或是学霸,大家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无限刷题,夜战挑灯的情景。但他的学习方式和其他学子不同,他喜欢思考,别人做一个小时的试卷,他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完成。并不是说他不会做,也不是他做题慢,而是他喜欢举一反三,将一道题的价值发挥淋淋尽致。而且他不盲目刷题,而是根据自己薄弱环节选题。除了在学习上十分优秀,他在学会活动中也表现积极,曾担任多个活动的领导者。他的兴趣也很多喜欢画画和弹钢琴,他的自律还得到过老师的认可。这样一名学生完全颠覆了人们认知中“高分低能”的大学生,而且因为他的优秀之处,还被保送北大。他对物理特别感兴趣,在一次世博会中他找了自己的目标,想要投身科技领域中,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给美国十一所大学投去简历。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上这些大学,可能当时国际上对中式教育的错误认知,他被美国十一所高校拒绝。而且这次拒绝被多家媒体导报,有媒体甚至用贬低的词语描述他。如今的他,感谢当年的拒绝在媒体舆论的影响下,他并没有消沉,也没有因此感到迷茫,而是拥有了更坚定的信心。他最终放弃了清华和北大,选择了国际化程度高的香港大学。在就读期间,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理科状元的头衔而洋洋得意,相反他更加倍的学习。他并没有抱怨拒绝他的大学,而是在自身上找问题。他开始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己。其实他已经很优秀,但他却没有放弃学习的冲劲。他靠着自己自律的学习态度,还获得香港大学四年64万全额港币的奖学金。在大学期间除了刻苦的学习,他还经常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因为有良好的领导才能,和同学们的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都说世上没有白走的路,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终于他的付出终于等到了回报。在他大二的时候,他以优异成绩成功转到麻省理工大学攻读本硕。在2017年,他有进入美国普金斯大学攻读医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在外人看来他的一生仿佛开了挂,其实里面付出多少辛苦,都有他自己知道。当媒体嘲笑他被美国多家高校拒绝时,满天负面评论接踵而至,可是这些烦恼并未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反而让他更加刻苦。当有记者采访他时,谈起曾经求学被拒绝的感受,他只是淡淡回答道:“感谢拒绝”。如果没有那次拒绝的经历,可能就不会有如今优秀的他了。逆境能沉淀出拼搏他的成功不是奇迹,而是努力的结果。他拥有强大不可动摇的内心,可以在挫折面前重新审视自己,而不是去抱怨事态的不公。在他的身上学到的不仅是一种自律的态度,还有面对挫折的勇气。现在很多年轻人急于求成,梦想着一帆风顺,大学期间更是浑浑噩噩,不断挥霍。大学生活可能对他们而言就是换个学校,每日精心的打扮,讨论着吃什么买什么。生活费不够就伸手朝家长要,给得少了就埋怨父母没能力。这样的大学生已经不是宠坏了,而是心理价值观不正了。都说百事孝为先,成年的大学生完全可以靠着双手去赚取零花钱,去体验工作氛围。可有的学生却觉得干兼职很丢脸,打脸充胖子硬着头皮装大款,手机要最新的,衣服要最潮的,化妆品要最好的。父母不给钱就找网贷,一个窟窿填不上就再挖个窟窿填上。年轻人醒醒吧,大家都是平凡人,父母可以惯你,往后余生谁还会再惯着你。结语他曾是2010年的高考理科状元,放弃了清华和北大投给他的橄榄枝,被美国十一所高校拒绝,但他依然坚持初心,最终通过成功证明了自己。当他再次回忆那段被拒绝的经历时,他很感谢高校的拒绝,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高考状元考上北大,却因为母亲做了这件事被北大拒录,现状如何?高考对中国的家长和学生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在高考这一天,整个社会都在为考生们服务,学校门口的水是不要钱的,考生坐车也是不要钱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帮助他们,因为对很多家庭来说,高考是改变孩子乃至整个家庭命运的一次重要机会,这样的机会一生当中不会有太多,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视这次考试。不过每年高考也会发生一些奇葩的事情,因为高考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对那些作弊的考生也是会处以非常严重的处罚,有的还会被判刑,曾经在重庆有一个考生,高考分数高达659分,是当年的文科状元,这个分数上北大本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结果他却被北大拒绝了,原因是父母在背后偷偷给他加分,后来这件事情怎么样了?2009年的高考,有一个叫做何川洋的考生获得了重庆的文科状元,其实这也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何川洋平时的成绩就很不错,他的这个分数老师和同学都说在意料之中,659的分数让他直接报名了北京大学,清华和北大作为我国两所知名大学,很多地方常年都出不了一个,而何川洋的这个分数报名北大可以说是绝对可以被录取的,但是结果却不是如此,何川洋最后并没有被北大录取,并且一些比他分数还低的人都进入了北大,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因为他报的那个专业人招满了?但是这个原因几乎是不可能的。后来北大给出的理由是何川洋的成绩存在作假的成分,我们都知道,在高考当中一些少数民族其实是享有加分政策的,在早些年一些独生子女也享有类似的加分政策,加分的分值也在5分、10分不等,要知道在高考当中,1分的差距就可以甩掉成千上万的人,所以加分政策的把关是非常严格的,然而何川洋本来是一个汉族人,结果在高考前夕,他的父母运用职务之便,将何川洋户口本上的民族改成了土家族,因为土家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享有一定的加分权利,于是何川洋就获得了高考的加分优待,北大知道这件事情之后,本来准备寄出去的录取通知书也被收回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学籍造假的证明,北大也因此拒绝了他。然而就算不加那几分,何川洋的分数其实也是可以北大的,但他父母给他该民族加分的这种行为却是北大所不认可的,于是不管分数够不够,为了公平也只能拒绝他了,不过何川洋的底子还是很不错的,这件事情过去之后,他也没有报考其他的学校,而是选择了复读,最终在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他如愿以偿的以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上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终于圆梦北大,现在已经过去了10年的时间,他也从北大毕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了,虽然有这么一个小插曲,不过他的才华还是很不错的,对此大家怎么看呢?请问意大利留学难不难毕业的?高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许多的人为了能够在高考上获得好成绩,不断刻苦努力学习,而有的人也为了能够得到更高的分数,选择很多的政策加分方式,例如转户口,改民族,但这样的做法是违规的,曾经有个人就因为如此吃了一把苦头。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正是这个可怜的人,他在高考中获得了状元,却因为身份造假导致被北京大学拒绝录取,这个人后来怎么样了呢?这个孩子名叫何川洋,他出生于重庆一个不错的家庭,他的父母亲都是有名的主任干部,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因此从小的他也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环境的熏陶,小小年纪的他,就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而上学期间他的表现更是优异,琴棋书画样样皆通,成绩虽然算不上优异,但也都是不错的成绩。可以说这样一个孩子,内外双全,一定是一个发展的好苗子。而他的父亲也是非常的爱子心切,他看到儿子的成绩不属于拔尖,希望他未来高考能够有优势,于是就动用了自己的职权,为儿子改变民族身份,因为高考的规定中,少数民族的学生能够拥有加分优势,于是他的父亲也希望儿子能够获得这样的加分优势,便偷偷摸摸地为儿子改变了民族。当时的何川洋也知道父亲正偷偷摸摸地改变着自己的资料,而他也知道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是不敢反抗的他也没有告诉父亲,而是认为父亲也是为他好,于是便不当一回事。好心办坏事,大概说的就是何川洋的父亲。在高考的时候,何川洋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在加分政策的帮助下,他也成功地成为了状元,也成功能够报考北京大学。但是不了,原先做假的事情最终还是曝光了。在录取的过程中,发现何川洋的民族身份是造假的,也被爆出了这是父亲利用官职而修改的,因此北京大学也不予以录取的批准,就连香港大学,也不同意。而这一事情让他倍感痛苦,也悔恨当初没有及时劝阻父亲,导致事情一步步再错。而北京大学也知道这不是何川洋自己决定的,也给了何川洋另一次机会,于是他便选择了复读,重获的机会的他,倍感珍惜,于是复读的一年里更加认真努力的读书,而在第二年的高考里,他也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在没有政策的帮助下,再一次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大学期间,他也非常珍惜这样的大学时光,努力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现如今他已经步入社会工作,生活也算不错。这样的事情也告诉我们,造假只会害人,虽然父母亲都是为了孩子们好,也希望能够让孩子有所成就,但是并不能选择错误的方式,否则不但无法帮助,甚至会害了自己的孩子。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拒绝北大,贷款100万上哈佛的女孩,后来怎样了?国家养育了这些不孝的孩子,长大后抛弃了他们的母亲!回来帮外国人和国企竞争,挖国家墙角!最悲哀的是,周围的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他们好像真的回到了家。2000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154人,研究生1596人。毕业后,其中751人出国留学,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其中选择美国的有587人,占比78%。2001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毕业后出国留学的有831人,占毕业总人数的近20%。其中,赴美711人,占比近87%,比上年增加9个百分点。今年北大物理化学专业毕业32人,直接出国留学28人。15名毕业生主修高分子化学和物理,13名学生出国,占比近九成。在得到这组数据之前,北京大学教务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大在外留学生的统计数据不会对外公开,也从未向其爷爷辈透露过。2002年4月5日,记者冒雨赶到北大派出所办公室。门上贴着一张白纸:不敲门直接推门。进去后看到只有两个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交表格办手续的人进进出出,电话响个不停。办公室负责人一边忙着工作,一边抽空说:“这是办理留学手续的高峰期。北大学生申请留学被拒还是很少见的。今年到目前为止,出国留学的人肯定比去年多。大部分都是自费留学。”关于清华大学海外留学生的统计,记者曾多次向清华有关部门求证相关数据,得到的答复是:这些数据没有经过教育部审批,不能随便对外发布。然而,来自新华社的数据显示,1998年,760多名清华大学毕业生直接申请出国留学;1999年960多人;2000年突破千人大关,达到1120多人;2001年,人数保持在1000人以上,并且每年都在增加。据北大部分师生反映,文科生出国少,而理工科毕业生出国多。比如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一直是出国比例比较高的学科。如上所述,几乎全班同学都出国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在美国举行同学聚会也就顺理成章了。在北大和清华,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没有去上基础课,而是拿着手中的新东方“小红书”去准备GRE和托福考试。当记者走出北大时,遇到了一群来自四川某中学的中学生,他们正在放春假。虽然天上下着毛毛雨,但他们的热情丝毫没有降低。他们争先恐后地在北京大学古色古香的校门前拍照。一个女生激动地大声对给她拍照的同学说,一定要把“北大”二字拍下来。当记者看到它时,他们的眼睛因生成而兴奋。北大清华对这些中学生来说简直就是高高在上的神坛,寄托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但是一旦他们的梦想成真,当他们真正踏入这个大门的时候,为什么他们“寄托”的目标很快就变成了遥远大洋彼岸的那些国家?这只是他们跳的一个龙门吗?不回国的原因为什么要留学?学生们的理由似乎无可辩驳。“国内技术水平低,实验设备差,研究环境不好。”的确,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们的学术水平和学习研究环境无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但是,你怎么解释大部分出去的同学都不开心?《中国青年报》曾在清华校园进行了一次随机采访。在接受采访的18名清华学生中,有14人明确表示希望出国留学,另外4人视情况而定。当被问及是否会回国时,只有3人表达了回国的决心;还有三个说现在倾向于回国,但不能保证以后有什么变化;有4人表示将视情况做出决定,4人不打算回国。很多人出门其实已经做好了不回来的准备。另有统计显示,我国一半以上的留学人员自费出国,而回国的不到三分之一,自费留学人员回国率仅为4%左右。北大清华大部分学生都是靠奖学金自费留学。按以上比例,大部分是《黄鹤永不重游人间》。你为什么不想回来?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上述原因确实没错,因为国内发展条件不好,制度不健全,国内薪资不高,国内政策吸引力不够。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他们确实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也正因为以上原因,我们需要一流的人才投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来改善现状,提升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北大、清华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培养高校,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教学环境和设备,是国家最喜欢的两个孩子。然而,现在这个宠爱的孩子还没有做好回报国家恩情的准备。怎样才能对其他孩子有更高的期望?记得上次采访北大文化产业学院叶朗教授的时候,他引用老子的话“死了就死了,死了就死了,死了就死了。”“这意味着我们的基础在中国。鸟儿飞得再远、再高,最终都要飞回来。三年十八个亿,你收获了什么?自1999年以来,为支持将北大、清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国家三年共向北大、清华拨款18亿元。8亿元,虽然建设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所需的资金可能还远远不够,但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绝不是一笔小数目。正如北大校长许智宏所说,“国家给北大清华18亿,确实是很大的投入。”这是额外的投资,也是特别的预算。按照正常的资助模式,北大、清华拿到的资金已经高于普通高校了。再加上这种政策倾斜,中国其他高校再快一点追上来似乎也帮不上忙,更别说和北大清华竞争了。所有的现象和数据都告诉我们一个铁一般的事实,那就是国家对北大和清华的高度重视和爱护,为了把北大和清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不惜厚此薄彼。为什么?因为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各行各业急需大量优秀人才投入,尤其是大量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但是180亿,更多的投入之后,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是在给别人做嫁衣——一流的人才,尤其是一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大量离开,他们渴望离开。花钱越多,师资力量越强,教学环境越好,只是为他们出国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清华的一个学生感慨道,“如果你本科毕业就能出去,那就不要在自己的祖国读研究生了。在北大、清华,本科生直接出国的比例远高于研究生。事实上,美国的留学政策和奖学金政策都要求中国本科生读研究生。"留学专家、新东方副总裁许小平在一次留学讲座上这样说道。北京大学一位教授也承认,北大部分理化专业的学生去美国留学的原因是美国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所以这方面的学生更容易申请到美国留学。即使是那些没有出国就业的学生,也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外企。道理是一样的,因为外企,尤其是那些著名的跨国公司,待遇比国内企业好很多。导致一批又一批人才流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辛辛苦苦地挖坑、种树、施肥、浇水,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却看着别人毫不费力地摘果实。中国真的没有这些人施展拳脚的环境和战场吗?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政策,同样的制度,我们也看到一大批成功人士和成功企业驰骋在国内战场。在同等条件下,为什么这些人才能适应,而流失的人却不能?相反,虽然黄鹤故地重游的一大批找到了自己认为更好的土壤,但又有多少黄鹤在异地“鹤立鸡群”,大展宏图呢?当然,我们不否认,目前中国在吸引留学人才回国方面做得还不够,国内的一些制度还有待完善。但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政策、制度、环境都是逐步发展、改进、完善的。为什么我们一流的人才没有耐心和信心融入这个过程?一年38亿的投入,是北大清华享受的特殊待遇,但同时,我们得到的回报高吗?北大清华最优秀的人才在哪里?一站式出国留学攻略 /wwwoffercomingcom众所周知,北京大学是我们国内的最高学府,能得到北大的录取通知是许多学子的梦想。但就是有这么一位农村姑娘,在面临北大的橄榄枝时,却选择了一条更高难度的路,借款出国留学。这个姑娘就是如今活跃在奇葩说里的选手詹青云。崭露头角在舞台上面的詹青云,凭借着自己的个人魅力和辩论能力,吸引了无数人的追捧和喜爱在节目组举办的各种辩论赛之中,不管对阵什么样的选手,她都能落落大方,举重若轻,收敛自如。在最新一季的电视节目之中,比赛制度进行了整体的改革,作为新生力量的她却直接越过了老牌选手,成了辩论实力最强的代名词。在和其他人进行辩论过程中,我们自己的头脑还没有反应过来,她已经和对手变换了多次辩论话题点,节奏紧张,又富有逻辑性,给我们这些坐在电视机前的人带来了极大的舒适感。在节目之中,许多公认实力强悍的前辈,都在她面前频频露怯,她的满腹经纶和强大的共情逻辑能力,给这个节目带来了最大的活力。我们看的辩论赛并不是一个单方面说服对方的过程,我们想看棋逢对手的快感,而詹青云就给这些强大的对手带来了这种挑战感,就算是被击败,对手也会佩服地为她送上赞赏。她是一个才华横溢又年轻气盛的人。站在这个舞台上的她光芒四溢,她是一个辩手,同时也是一个法律学生,从她在节目中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其人生阅历之深厚,也不能猜测出她求学层次。在舞台上熠熠光芒的背后,是借款100万留学的艰辛。借钱留学才女的童年求学经历并不顺畅,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她经历了6次转学,身边的同学朋友频繁变换。小小年纪的詹青云缺乏朋友的陪伴,同时也无法迅速适应转学后的新环境,在陌生环境里注意力也难以集中,这就导致了她学习成绩的一落再落,甚至还被老师认为是升学困难的问题生。老师们找詹青云谈话,希望她认清自己的学习定位,甚至还有老师建议她直接转学中专,学一门技术。但幸运的是,父母并没有对女儿的异常置之不理,他们给了女儿无微不至的关照,将她从陌生环境的恐惧之中拉了出来,终于在高中的时候,青云真正发挥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开始名列前茅。而父母对于人生的态度也给了她选择自己人生路的启发。不管在什么条件下,她都会为自己做最好最优的那个选择。在高考结束之后,她根据自己的成绩报考了香港中文大学,之后又在学校里面继续研读。在硕士毕业之后,她获得了前往北大读博士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哈佛大学也通过了她的入学申请。但是和北大不同,哈佛奖学金设立项目极少,同时学费非常昂贵,如果执意选择出国留学,那么就意味着她必须要背负一笔昂贵的贷款。在压力之下,詹青云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毅然决然地借到100万,踏上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其实这100万的数目看起来巨大,但对于知识来说这并不算什么,要知道,现如今背负巨额贷款的年轻人比比皆是,预期用巨额的贷款来换一所房子,为什么不用来换一些知识呢?多姿多彩在参加这档节目之前,她就已经是学校里赫赫有名的辩论选手了,更在许多国际比赛上多次获得奖项。有人这样评价她:“詹青云代表的是中国传统辩论的最高荣光。”这样至高的褒奖并不是空穴来风,当拿起母语进行辩论时,她依然是那个无往而不利的辩论女神抛开法学生和辩论选手的身份,她还自我创业,当过记者,写过许多认真正经的文章。不管是什么样的路,她都能走得完美无缺。但就是这样一个勤勤恳恳规划自己人生的女孩子,却也会产生一些疑惑,一些人生的迷茫。她总觉得自己是为了别人的期待而活,也经常在镜头面前表示,不喜欢别人拿自己的生活做茶余饭后谈资。其实这样的情况不光在她身上,在我们自己身上也有体现,人越长大就会越来越顾及他人的眼光,我们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换个角度来说,一个人不能十全十美,在取悦别人的同时,我们要先满足自己的需要。想通了这个问题,詹青云活得越来越有模有样了。她继续参加各种电视节目,不顾舆论,又跟随同学跑到贵州支教,跑到甘肃甘南开了一家旅社,到处折腾着自己人生的可能性。青云是当今年轻人的代表,在求学的阶段,竭尽所能选择最好,不瞻前顾后,珍惜青春。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重来,唯有时间不能重新流转。 一次的妥协可能会面临无穷的遗憾。有些时候面对人生的岔路口,可能这一次选择就再也没有回头路,我们需要把边界拓宽,需要像詹青云一样寻找多种可能性。曾经有人说过,自己奋斗多年的最高薪资就是詹青云回国的底薪,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但不无道理。在更高层次学府学习,是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对价值观的一个延伸发展。相信,如今的詹青云早已经还清了那百万贷款,而那百万贷款留给她的不是生活压力,而是几年的学习锻炼。不管我们人生的物质条件如何,只要年轻,总要怀有一腔勇气,“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电视机前的人艳羡着谈吐自如的詹青云,却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也许同样具备的这种可能性。换句话来说,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放下手机娱乐,多看一些书,多对自己的人生展开一些思考,或许我们也能像她一样,成为光芒之中游刃有余的成功者。
打算留学男生怎么回复
上一篇
11-20
家长怎么陪孩子美国留学
下一篇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