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overseas/30534.html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作品相关资料: 《背影》是记实散文,朱自清作,写于1925年10月。《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它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这话道出了《背影》的写作缘由、描写重点和写作特点等,可以作为理解文章的钥匙。 朱自清的《背影》自1925年问世以来,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交口称赞,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曾多次被选为重点教材,启发和影响了几代人。然而,这些年来,《背影》的影响力已大为弱化,以致差一点被“遗忘”在中学语文教材之外。据说,学校方面有一种共识性的议论:仅以几只橘子和几滴眼泪来表现父爱子孝的文章在商业社会的今天已显苍白无力,缺乏刺激,读来味同嚼蜡。而文风又朴实无华,好似一杯白开水。总之,不像朱自清的其他几篇美文有教头。其实,从《背影》的交际背景来看,我们似乎并没有真正读懂《背影》。 为什么他的《背影》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文章写出了真情。 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情亲。 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 ————毛泽东赞美《背影》 编辑本段文章分析 文章主要简介:1.睹家境,思祖母.2.望父买橘.3.父子离别. 以背影来简介文中:1.难忘的背影.2.刻画背影.3.惜别背影4.再现背影. 写作主要:以情开篇,以情收束. 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事。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段落大意全文分成三大部分:1第一部分(第一段):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 2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第二层(从“到南京时”到“……太聪明了”):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第三层(从“我说道”到“……又来了”):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主题思想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虽然早已不存在了,但记写的情景,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 写作特点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背影”在文章中出现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作者这样处理同作者的家境和心境都有密切关系。因为父亲老境“颓唐”,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父亲在家境惨淡、祖母逝世、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送儿子上北京,还艰难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而且反复叮咛一路小心。当时父亲的心境不好,儿子的心境也不好。那么,作者抓住父亲这样一个“背影”集中描绘,抒发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自然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也正因为作品写的是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有淡淡的哀愁,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1民族化:《背影》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没有《背影》语言的明丽典雅、古朴质实,就没有《背影》的一切风采。 2简洁: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3朴实:《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嘱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嘱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经为儿子上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4感人语言平实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是文章语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读者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联想,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5文白夹杂:文中出现文言的原因:作者有很深的文言基础,当时的语体文中常有夹入文言词句的情况,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章中使用文言词句,可能也与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有关,例如不说“失业”或“丢了差使”,而说“赋闲”,似乎“赋闲”不象“失业”那样刺耳和使人难堪,有失体面;最后一节既因父亲来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见真实,也因所表达的尽是家庭和父亲的困境和沧凉的心情与复杂的感受,所以也用了许多文言词句,这也笼上了一层时代赋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殊语言色彩。 在写法上,《背影》的主要特点是白描,作者写父亲的背影,描写那买桔子时过铁道的场面,完全用白描的手法。所谓白描,照我的理解,就是不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目击之感。换句话说,白描是用叙述的方法进行描写,达到再现实景的艺术效果。《背影》中作者白描的技巧很高。请读下边的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作者记写了当时父亲的穿着打扮体态动作,特别着重描绘了过铁道的情景。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作者没有什么形容的笔墨,也不去渲染它,用极朴实的文字,却生动地勾画了父亲的形象。那父亲送行的一幕,是发生在八年前。作者用白描的文字,极为传神地把当时的动人情景再现出来,我们不能不佩服朱自清的描写技巧。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起笔似觉平淡,实际上却在平淡中显露新奇:为什么“我”最不能忘记的不是父亲的音容笑貌,而竟是他的“背影”呢?这就造成了悬念,使读者急于要追读下去,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的追叙。“不相见”三个字也颇具深意,读到后面就会明白。第一次流泪,是悲哀。因为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一般而论,人若处在贫困潦倒和无可奈何之中,往往寄幻想于外力的恩赐,希望化险为夷,又重新踏上坦途。父亲被生活所逼迫,故怀着“天无绝人之路”的侥幸心理,要到南京去找差事。实际上,由于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又加上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得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在饿殍盈野、难民云集的时势下要想找个差事,比登天还难!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先交代了这次分别时的家庭境况: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变卖典质还旧债,又借新债办丧事,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父亲出外谋事,儿子离家读书,真是一次悲伤的离别。这些交代讲明了这次父子分别的背景,为写“背影”,渲染了悲凉哀愁的气氛。对深化主题起到了成功的铺垫作用。在文中这样的铺垫还很多。如描绘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之前,先写父亲亲自送儿子到车站,照看行李、拣定座位、嘱托茶房,写这些细心照料为下文具体描绘“背影”作了铺垫。南京“勾留”不是本文所要叙写的主要内容,况且作者本也无心“游逛”,因此只一笔带过。到了浦口车站,父亲忙着为“我”照看行李,又为“我”雇请脚夫,还亲自送“我”上车,并拣定一张座位。已经照顾得如此细微周详,父亲还有点牵肠挂肚,于是又不厌其烦地向“我”嘱咐一大堆像叮嘱从来未出过远门的稚童那样的话语,以致“我心里暗笑他的迂”,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作者如此细针密线地描绘父亲的行动、语言、性格,突出了父亲对“我”的体贴和关怀,把一个慈父的形象真真切切地树立起来了对父亲爱子的至情,“我”当时竟未能领悟到,以为都是平凡琐事,“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现在省悟到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这才自责“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自责,说明真正理解了父亲的爱。表现一种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的内疚之时,父亲已经送我上车。什么都关照到了,我也劝父亲“你走吧”,父亲但还要去买几个橘子,父亲就是这样疼爱儿子。 买橘子为什么感人?因为父亲穿行铁道爬上爬下相当费劲。行文至此,在平实中又见曲折,把文章推向抒情的高潮。“我”的第一“看”,从看中担心父亲的艰难,是预示着下一步的“看”。“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我”边看边想:走到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爬上,父亲是个胖子,自然费事。这样,既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又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以便烘托其困难辛苦。 父亲买桔子为什么费劲?作者先作了交代。句句都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一定要穿过铁道?因为卖东西的是在那边月台的栅栏外。为什么穿过铁道费事?一则“须跳下去又爬上去”,二则父亲是一个胖子。重点描写,细致刻画。写看见的父亲的服装,勾画了一个大体的外貌。语句不多,但饱含深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这父子即将远别的特定情境下,父亲那熟悉的穿戴,才那样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劳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样感人至深,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的第三“看”,是饱含着热泪,热泪欲滴和热泪下落的“看”。“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泪眼模糊中的背影,这是爱子敬父感情升化的背影。这里,对前面具体观察作了简要概括,是储积力量带有深厚感情的落笔点题。这里,用视觉中的背影和触动中的泪下,表现我的心理活动,以此烘托父亲买桔行为的特殊效果。第二次流泪,因为感动。父亲的形象最为感人的地方,表现在他老态蹒跚地为“我”来回买橘子,那真挚而灼热的感情达到了最高点。 人非木石,作者怎能不为之流泪?这个背影写得所以感人,还因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情。作者当时是20岁的人了,上文又几次写到自己对父亲的行事不以为然的心理,而现在“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正是因为这背影太感人了。这种父子间的感情是十分动人的。用亲子的感情最能有力的烘托父亲的爱。这一笔特别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当时作者想到的一定很多,但是一概不写,只用眼泪烘托这感人的背影。“怕”:怕父亲见了伤心;怕别人见了呢?难为情吧。在写父亲返回时,对于过铁道、爬月台的情景不再详述,代之以父亲“散放”、“抱起”橘子的动作,来表现上下月台的过程,父亲抱着朱红的橘子往回走,“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下,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他把橘子放下又抱起,一点也不怕麻烦。这样写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了重复。用“抱起”和“散放”,还表明所买橘子之多。他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用几番辛苦买来的橘子,连一个也不品尝,全部留给儿子受用,并因此感到很轻松。在父亲的心目中,儿子就是一切了!这里,慈父爱子的至情,被揭示得淋漓尽致。这“衣上的泥土”又补充了前面爬上爬下时的形象。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这一句又道出了为什么父亲不肯让我去偏要自己去的道理: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觉踏实满足。同时,作者不是通过对话而是通过动作刻画人物心理、感情,表现父亲虽说心情沉重,但因为怕儿子难过,只得强抑离愁,“扑扑衣上的泥土”故意显出“心里很轻松似的”。 最后的告别主要用语言描写,写直到分手时,父亲又对儿子叮嘱:“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最后又几步一回头,嘱咐我:“进去吧,里边没人。”这时还一直为儿子在旅途上的安全而分心。叮咛的话语,虽朴朴实实,但感情深沉。“混入”,准确,因为车站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这样一位至情至善、爱子如命的父亲,当他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的时候,作者当然潸然泪下了。末了再提背影,对父亲已有了深切的理解,这回的分别就感到特别的怜惜、怅惘、依恋,以“我的眼泪又来了”结束这一段,更增添了背影的感人力量。淡淡的哀愁,此处可见一斑。少年,即现在说的“青年”。 父亲外出谋生,东奔西走,结果家中光景还是“一日不如一日”,“老境却如此颓唐!”据作者在《笑的历史》一文中说:当时家里负债累累,“连利钱也不能够按期付了,大家便都不肯借了;而且都来讨利钱、讨本钱了”。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在中外反动派压榨下的小有产者虽屡经挣扎仍不免破产的可悲境遇。“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这几句照应开头,父子俩虽相隔千山万水,但心有灵犀一点通。特别是父亲,不仅惦记着儿子,而且还惦记着孙子。读到这里,我们才了解父亲百般爱“我”的全部用意。近两年来父亲之爱“我”,除了人的本性之外,社会给他无情的压力和磨难,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父亲在贫穷拮据之中,回顾自己一生的坎坷历程,原来尚能“独立支持”的小康之家,随着时间的流逝,竟“一日不如一日”以至破产了,这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呀!痛定思痛,既不敢回首往事,又不敢瞻望前途。希望在哪里?光明在哪里?饱尝人生痛苦与目睹世态炎凉的父亲,只得靠儿孙们出人头地,寄殷切希望于未来了。 儿子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之泪。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文章开头回环呼应,进一步突出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的感情,写得凄切动人。收束全文,余音如缕,情长绵绵。很平淡,甚至过于拙朴,但细细品味,却感到质朴中含着真情,其中蕴含着一股感人的力量。朱德熙先生说朱自清的散文,“于平淡中见神奇”,我们从《背影》的描写中可以得见。白描的核心就是“真”;实际上,真也正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本质特点。现在分析散文,常常分析它的意境,这是不错的。但对《背影》却不能如此分析。在一九四七年,当《文艺知识》的编者向朱自清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回答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似乎说不到意境上去。(《文艺知识》连丛,第一集之三) 作者这几句话,不仅告诉了我们《背影》写作的契机,而且说明这篇散文是完全写实的,说不到意境上去。以白描的文字,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是本文取得成功的原因。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激,都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中表现出来。这感情真挚、强烈,又表现得恰到好处,父子间的至情被作者记写得那么动人,激发起读者的共鸣,这怕是《背影》长久不被忘记的原因。我们分析《背影》,用不着去探求它的意境之类,抓住内容的真实和感情的真切,就能深入了解本文的好处。一个“真”字,是把握全篇的一把钥匙 编辑本段文章分析(二) 《关于郁达夫鲁迅和他的小姨子裕泰新子从未成为情侣,但他们有过性关系吗?这是很多人怀疑的。给我发了几封读者来信,让我谈谈鲁迅和鱼台真章的关系。众所周知,鲁迅与周作人兄弟情的破裂是由鲁迅与余泰新的矛盾引起的。鲁迅和鱼台真子是什么关系?一些学者和非学者对此进行了各种猜测,但迄今为止,他们猜测的唯一依据是周作人给鲁迅的最后一封信。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请在下面复制这封分手信的全文:鲁迅:我是昨天才知道的,不过过去的事情就不用说了。我不是基督徒,还好我还买得起,我也不想责怪。-我们都很穷。以前我所有关于罗斯的梦都是虚幻的,但现在我看到的是真实的生活。我想修正自己的想法,开始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来后院,不要再来了。祝你心境平和,自尊自爱。7月18日,作为一个人。根据这封信,周作人昨天突然得知一件往事,写下了这封绝交信。“基督徒”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忍辱负重的人。他说“如果他打他的左脸颊,他会拉伸他的右脸颊。”不是基督徒,也就是不是那种受辱的人。那么,“过去”,在周作人看来,就是对他的侮辱,他永远不会接受。《玫瑰之梦》似乎指的是哥哥伊伊长久以来的家庭生活。这个“过去的事情”证明了这个假设的“不真实性”。你现在看到的,醒来的,可能就是“现实生活”。所以他要改变过去的想法,开始不再是玫瑰梦的新生活,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和鲁迅分手。当时周家住八道湾11号,周作人、余太岁及其子女住在后院,母亲住在中院,鲁迅和朱安住在最南边的前院。不许鲁迅再去后院,并要求他“自重”,不仅再次宣布与鲁迅决裂,还要求鲁迅与余泰新不再有任何联系。那么,“过去的事”,也就是鲁迅和鱼台馨子之间存在着什么纠纷。而这件事,只能是羽太信子在七月十七日告诉周作人的。这算什么“旧事”?无论是周作人还是鲁迅,周家都守口如瓶。有人揣测鲁迅与周作人分手的原因,但不能苟同。鲁迅去世后,郁达夫在1938年《书城杂志》对这件事发表了一些看法。他说:“根据冯菊的判断,这完全是他们兄弟之间的误会。日本的周作人夫人甚至说鲁迅不尊重她。”冯菊,张丰菊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是周作人的好朋友。他透露的信息可能来自某个地方。建国后,鲁迅成了圣人,越来越神圣。都说兄弟情的破裂完全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差异。关于鲁迅与鱼台馨子的关系,即使是最著名的《鲁迅回忆》和《鲁迅年谱》,也一直避而不谈,成为鲁迅研究的禁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越是被列为禁区,越会有人窃窃私语。与其让人窃窃私语,不如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免损害鲁迅的真实形象。1980年出版的《鲁迅传》第四版首次刊登了周作人给鲁迅的最后一封信。后来在《鲁迅研究资料》上看了君妮的《文艺报》,认为鲁迅和郁达夫的矛盾是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引起的。全家搬到八道湾后,由Shinko负责。当时周作人是北大教授,在几个学校兼职上课。他的月收入在500元以上;鲁迅工资每月300元,几所学校兼职收入。两兄弟用他们的零花钱买书等。然后每个月都给天使,价格总是高于600元。你不用付房租。有十一个家庭成员和两个长期工人。虽然人口众多,但如果安排得当,生活也可以相当富足或有所积累。馨子花钱并不节俭,只是在眼前。她不仅每个月都花,还能入不敷出。钱不够,鲁迅就策划,周作人就不管。鲁迅不得不借钱,不断还旧债,借新债。这在鲁迅的日记中有记载。在这种情况下,鲁迅不可避免地说了一些讲究节俭的话,于是矛盾产生了。周作人没有卷入这样的矛盾。在新儿子“讲述”“往事”的时候,周作人写下了这封离别信。但是,倪的文章并没有进一步探讨鲁迅与鱼台的关系。此后,有关鲁迅与鱼台新子关系的文章逐渐增多,引起各种猜测。各种猜测中,一千匹小马是捕风捉影,追查诽谤的人。钱家驹在香港发表文章,声称鲁迅和余泰新本来就是一对。根据鲁迅《兄弟之爱破裂》的记载,“我寄信到泰国”,“我叫裕泰‘家书’,经常寄钱,可见裕泰和鲁迅的关系不是一般的,而是情侣的。”事实上,从1912年开始,鲁迅就一直独自在北京工作,不得不向家乡绍兴寄钱。但是,住在绍兴老家的周作人和俞泰新,要一直支持住在日本的俞泰嘉。周作人和馨子让鲁迅直接从北京寄钱到日本鱼台的家里,这样就不会把钱寄到绍兴再寄到日本,增加手续和邮费。有时周作人从绍兴寄小包裹到北京,让鲁迅转寄到日本,大概是因为北京有日本邮局,投递更方便。所以鲁迅的日记里记载了“寄往泰国的信”或“寄往泰国的信”寄往日本邮局。钱家驹太聪明了,把“鱼台来信”当“鱼台来信”。绍兴的余泰新经常给周作人写给鲁迅的信附上一个附注,或一起署名,或附一个说明。所以鲁迅的日记里经常会记录“二哥和他老婆的来信”。回信的情况也差不多。鲁迅的日记是这样写的:“写给二哥夫妇。”1917年4月周作人抵京后,余泰信有时直接给鲁迅写信,鲁迅写“接二嫂来信”或“接儿子来信”。鲁迅写给二哥的信,大部分是写给二哥和二嫂的,也有写给二嫂的。鲁迅从来不把这些信叫做“家书”。从1912年5月鲁迅抵京到1919年8月郁泰新抵京,这期间,郁泰新以周作人或周的名义给鲁迅写了25封信或便条,仅给鲁迅一人就写了28封信,其中20封集中在周作人进京后生病期间。鲁迅在1917年给周作人和周的信中,分别写了36封信和36封札记。从这种通信来看,鲁迅和馨子之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1912年以后的日本和绍兴都没有发现钱家驹,1912年周作人和Shinko结婚四年也没有。鲁迅日记中的“送给泰信”四个字,让他突然得出“鲁迅和余泰信是一对”的结论。他大胆的假设和错误的论证真的很让人吃惊。鲁迅和余泰新从未成为情侣,但他们发生过关系吗?这是更多人怀疑的。编辑部收到读者来信说,“那时候留学生和女生发生关系是很普遍的事。鲁迅正处于青春期,和女羽——泰信子发生关系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后来,他在绍兴结婚,周作人在他来到日本时给他介绍了他的新儿子。1923年,当馨子和鲁迅因家庭经济问题产生尖锐矛盾时,她讲述了细节。这是周作人在临别信里说的“过去的事”,他当然不能接受。”但在我看来,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周作人来日本之前,鲁迅并不知道鱼台真子。1906年夏,鲁迅被母亲召回绍兴结婚。婚后没几天,他就和办理了出国手续的周作人去了东京,住在鲁迅曾经住过的唐路二期福建馆。夜深了,兄弟俩住在一个房间里。1907年春,兄弟俩搬到离福建馆不远的老家东渚镇中越馆。他们租了两个房间,比无忧无虑的小,但是伙食不好。1908年4月,徐守尚在家乡西片镇石畈地吕子7号找到一处房子。这是著名作家夏目索世基居住的地方。他逼着鲁迅和周作人过日子,还有另外两个留学生,五个叫“五四”。鲁迅和周作人在这里认识了郁泰新,一个圆脸快工的穷姑娘。她不是女仆,而是给客人做饭的厨师。很快,姑娘似乎对最小的客人周作人有了特别的好感,两人渐渐走得很近。这里房间干净,花园宽阔,花木繁茂,但房费和餐费都很贵。我在这里住了不到十个月。1908年冬,周兄弟和徐守尚迁到西片镇石帆地19号。鱼台真子继续给他们提供食物。两个多月后,周作人向鲁迅提出与余泰新结婚,鲁迅表示不反对。1909年春,徐守尚打算回国任教。鲁迅对他说:“你回到中国真好。我只能回中国,因为孟要结婚了。从那以后,费用增加了。我得找点东西。”1909年6月,周作人与余泰新结婚,婚后仍住在丙19号。同年8月,鲁迅复工。鲁迅和周作人同时在泰新相遇。几个月后,周作人和她明确了婚姻关系,半年多后,两人正式结婚。在这个恋爱过程中,鲁迅是不能介入的,更何况是在鲁迅被介绍给周作人之前就和他发生了关系。读者来信具有代表性,但恐怕只是推测,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周作人在最后一封信中从0755到79000向他“汇报”的“过去”,也就是0755到79000,是指什么呢?作者认为,余泰新不可能“举报”鲁迅与她发生性关系。你凭空“举报”鲁迅,不也是凭空“举报”她自己吗?这里有一些间接证据。周曾与余结婚,但感情破裂。周在上海与王允如会合。鲁迅和朱安结婚了,但在上海没有和许广平结婚。于泰信经常在周作人面前笑,说他哥哥一夫多妻,所以周作人不靠谱。他甚至怀疑自己在1934年7月去日本探亲时有了外遇。直到晚年,真子还在不停地重复这样的指责,这让周作人很不高兴。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如果余太新子“举报”了她和鲁迅有性关系,她还有什么资格嘲笑“兄弟一夫多妻”?她有什么资格怀疑和指责周作人有“外遇”?所以,余泰新的“举报”一定是鲁迅对她别有用心,被她严词拒绝。所谓对她“不尊重的地方”。当然,这是周作人所不能容忍的。又一个间接证据。兄弟关系破裂后,鲁迅离开了八道湾,在砖塔胡同找了个暂住地,去八道湾接剩下的。没想到,周作人和妻子大吵了一架。在1924年6月11日,《日记》记录了下面这段话:下午去八道湾楼拿书和器皿,和西楼对比。他的妻子强调虐待和殴打,并长期通过电话招募须贺。他老婆跟我说了我的罪行,说了很多脏话。不圆的地方,孟奇留着,最后还是把书和器皿拿出来了。这次公开宣布鲁迅的“罪行”,一定是因为鲁迅别有用心,他有多想要她,他有多龌龊,所以“以前骂得多”,但这不可能是鲁迅怎么和她发生关系的。不然周作人怎么会在编错的时候“救右派”呢?总之,有人怀疑余泰新曾“告知”周作人鲁迅与她发生过性关系,这是既无根据又不合理的。那么,鲁迅有可能相信余泰吗?没有任何证据,就看鲁迅一贯的行为。鲁迅在一个大家庭里的风格是庄重的,关心弟弟和弟媳,愿意承担责任。他不是一个轻浮或浪漫的人。如前所述,信子单独给他写信,他的信大多附在给周作人或周的信中;方子也给他写过许多信,他的回信附在给周作人或周的一封信里。这说明他非常重视伦理关系。周作人夫妇和他闹翻后,家里人几乎都支持他。不用说,我妈坚持要和鲁迅生活在一起。周立即给在上海的鲁迅写了一封信。后来他和鲁迅约定,周作人“晕倒”,成了天使的奴隶。朱安信任丈夫,她要求和鲁迅一起搬出去。我很快就向鲁迅借钱。她不是向姐姐的新儿子借的,而是向鲁迅借的。方子生病住院时,鲁迅去医院看望她。许仙素是周的学生,曾住在八道湾。住校后,她经常在星期天来看鲁迅。这一切都表明了家人对鲁迅的信任和尊重。也可以看出鲁迅通常是一个人。当然,他们都知道真子对鲁迅说了什么,但他们的内心是明辨是非的。不久前,在中国大陆有一种说法:余泰新的气质是神经质的,有时甚至是歇斯底里的。在家里,鲁迅对妻子漠不关心,经常用日语和馨子聊天。馨子认为鲁迅对自己特别热情。到了八道湾,我妈劝她不要担责任,朱安不行。让鲁迅Shinko负责,Shinko认为这是鲁迅特别奉承。久而久之,她以为鲁迅对她有意思。后来矛盾爆发,她把自己心中积累的思想当成客观事实,甚至认为鲁迅的正常做法是“对她的不尊重”。这种说法虽然是猜测,但也可以讨论,供参考。北大骄子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父亲怎么说? 郭沫若评郁达夫 我这篇小文不应该叫作“论”,只因杂志的预告已经定名为“论”, 不好更改,但我是只想叙述我关于达夫的尽可能的追忆的。 我和郁达夫相交远在1914年。那时候我们都在日本,而且是同学 同班。 那时候的中国政府和日本有五校官费的协定,五校是东京第一高 等学校、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千叶医学校、山口 高等商业学校。凡是考上了这五个学校的留学生都成为官费生。日本 的高等学校等于我们今天的高中,它是大学的预备门。高等学校在当 时有八座,东京的是第一座,在这儿有为中国留学生特设的一年预备 班,一年修满之后便分发到八个高等学校去,和日本人同班,三年毕 业,再进大学。我和达夫同学而且同班的,便是在东京一高的预备班 的那一个时期。 日本高等学校的课程在当时分为三个部门,文哲经政等科为第一 部,理工科为第二部,医学为第三部。预备班也是这样分部教授的, 但因人数关系,一三两部是合班教授。达夫开始是一部,后来又转到 我们三部来。分发之后,他是被配在名古屋的第八高等,我是冈山的 第六高等,但他在高等学校肄业中,又回到一部去了。后来他是从东 京帝国大学的政治经济学部毕业,我是由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的。 达夫很聪明,他的英文、德文都很好,中国文学的根底也很深, 在预备班时代他已经会做一手很好的旧诗。我们感觉着他是一位才士。 他也喜欢读欧美的文学书,特别是小说,在我们的朋友中没有谁比他 更读得丰富的。 在高等学校和大学的期间,因为不同校,关于他的生活情形,我 不十分清楚。我们的友谊重加亲密了起来的是在1918年以后。 1918年的下半年我已被分发到九州帝国大学,住在九州岛的福冈 市。适逢第六高等学校的同学成仿吾,陪着他的一位同乡陈老先生到 福冈治疗眼疾,我们同住过一个时期。我们在那时有了一个计划,打 算邀集一些爱好文学的朋友来出一种同人杂志。当时被算在同人里面 的便有东京帝大的郁达夫、东京高师的田汉、熊本五高的张资平、京 都三高的郑伯奇等。这就是后来的创造社的胎动时期。创造社的实际 形成还是在两年之后的。 那是1920年的春天,成仿吾在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研究了三年, 该毕业了,他懒得参加毕业考试,在四月一号要提前回国。我自己也 因为听觉的缺陷,搞医学搞得不耐烦,也决心和仿吾同路。目的自然 是想把我们的创造梦实现出来。那时候达夫曾经很感伤地写过信来给 我送行,他规戒我回到上海去要不为流俗所污,而且不要忘记我抛别 在海外的妻子。这信给我的铭感很深,许多人都以为达夫有点“颓唐”, 其实是皮相的见解。记得是李初梨说过这样的话:“达夫是模拟的颓 唐派,本质的清教徒”。这话最能够表达了达夫的实际。 在创造社的初期达夫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他的清新的笔调,在 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 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 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 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直率,使他们感 受着作假的困难。于是徐志摩“诗哲”们便开始痛骂了。他说:创造 社的人就和街头的乞丐一样,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 吸引过路人的同情。这主要就是在攻击达夫。 达夫在暴露自我这一方面虽然非常勇敢,但他在迎接外来的攻击 上却非常脆弱。他的神经是太纤细了。在初期创造社他是受攻击的一 个主要对象。他很感觉着孤独,有时甚至伤心。记得是1921年的夏天, 我们在上海同住。有一天晚上我们同到四马路的泰东书局去,顺便问 了一下在五月一号出版的《创造季刊》创刊号的销路怎样。书局经理 很冷淡地答应我们:“二千本书只销掉一千五。”我们那时共同生出 了无限的伤感,立即由书局退出,在四马路上接连饮了三家酒店,在 最后一家,酒瓶摆满了一个方桌。但也并没有醉到泥烂的程度。在月 光下边,两人手牵着手走回哈同路的民厚南里。在那平滑如砥的静安 寺路上,时有兜风汽车飞驰而过。达夫曾突然跑向街心,向着一辆飞 来的汽车,以手指比成手枪的形式,大呼着:“我要枪毙你们这些资 本家!” 当时在我,我是感觉着:“我们是孤竹君之二子。” 胡适攻击达夫的一次,使达夫最感着沉痛。那是因为达夫指责了 余家菊的误译,胡适帮忙误译者对于我们放了一次冷箭。当时我们对 于胡适倒并没有什么恶感。我们是“异军苍头突起”,对于当时旧社 会毫不妥协,而对于新起的不负责任的人们也不惜严厉的批评,我们 万没有想到以“开路先锋”自命的胡适竟然出以最不公平的态度而向 我们侧击。这事在胡适自己似乎也在后悔,他自认为轻易地树下了一 批敌人。(他后来曾经写过一封信来,向我缓和,似道歉而又非道歉 的。——沫若注。)但经他这一刺激,倒也值得感谢,使达夫产生了 一篇名贵一时的历史小说,即以黄仲则为题材的《采石矶》。这篇东 西的出现,使得那位轻敌的“开路先锋”也确切地感觉到自己的冒昧 了。 胡适在启蒙时期有过些作用,我们并不否认。但因出名过早,而 膺誉过隆,使得他生出了一种过分的自负心,这也是无可否认的实情。 他在文献的考证上下过一些工夫,但要说到文学创作上来,他始终是 门外汉。然而他的门户之见却是很森严的,他对创造社从来不曾有过 好感。对于达夫,他们后来虽然也成为了“朋友”,但在我们第三者 看来,也不像有过什么深切的友谊。 我在1920年一度回到上海之后,感觉着自己的力薄,文学创作的 时机并未成熟,便把达夫拉回来代替了我,而我又各自去搞医学去了。 医学搞毕业是1923年春,回到上海和达夫、仿吾同住。仿吾是从湖南 东下,达夫是从安庆的法政学校解了职回来。当时我们都是无业的人, 集中在上海倒也热烈地干了一个时期。《创造季刊》之后,继以《创 造周报》、《创造日》,还出了些丛书,情形和两年前大不相同了。 但生活却是窘到万分。 1923年秋天北大的陈豹隐教授要往苏联,有两小时的统计学打算 请达夫去担任,名分是讲师。达夫困于生活也只得应允,便和我们分 手到了北平。他到北平以后的交游不大清楚,但我相信“朋友”一定 很多。然以达夫之才,在北平住了几年,却始终是一位讲师,足见得 那些“朋友”对于他是怎样的重视了。 达夫的为人坦率到可以惊人,他被人利用也满不在乎,但事后不 免也要发些牢骚。《创造周报》出了一年,当时销路很好,因为人手 分散了,而我自己的意识已开始转换,不愿继续下去,达夫却把这让 渡给别人作过一次桥梁,因而有所谓创造社和太平洋社合编的《现代 评论》出现。但用达夫自己的话来说,他不过是被人用来点缀的“小 丑”而已。 达夫一生可以说是不得志的一个人,在北大没有当到教授,后来 (1925年初)同太平洋社的石瑛到武大去曾经担任过教授,但因别人 的政治倾向不受欢迎而自己受了连累,不久又离开了武汉。这时候我 往日本去跑了一趟又回到了上海来。上海有了“五卅”惨案发生,留 在上海的创造社的朋友们不甘寂寞,又搞起《洪水半月刊》来,达夫 也写过一些文章。逐渐又见到创造社的复活。直到1926年3月我接受了 广州大学文学院长的聘,又才邀约久在失业中的达夫和刚从法国回国 的王独清同往广州。 达夫应该是有政治才能的,假如让他做外交官,我觉得很适当。 但他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他的缺点是身体太弱,似乎在二十几岁的 时候便有了肺结核,这使他不能胜任艰巨工作。还有一个或许也是缺 点,是他自谦的心理发展到自我作践的地步。爱喝酒,爱吸香烟,生 活没有秩序,愈不得志愈想伪装颓唐,到后来志气也就日见消磨,遇 着什么棘手的事情,便萌退志。这些怕是他有政治上的才能,而始终 未能表现其活动力的主要原因吧。 到广州之后只有三个月工夫,我便参加了北伐。那时达夫回到北 平去了。我的院长职务便只好交给王独清代理。假使达夫是在广州的 话,我毫无疑问是要交给他的。这以后我一直在前方,广州的情形我 不知道。达夫是怎样早离开了广州回到上海主持创造社,又怎样和朋 友们生出意见闹到脱离创造社,详细的情形我都不知道。在他宣告脱 离创造社以后,我们事实上是断绝了交往。他有时甚至骂过我是“官 僚”。但我这个“官僚”没有好久便成了亡命客,我相信到后来达夫 对于我是恢复了他的谅解的。 1928年2月到日本去亡命,这之后一年光景,创造社被封锁。亡命 足足十年,达夫和我没有通过消息。在这期间他的生活情形我也是不 大清楚的。我只知道他和王映霞女士结了婚,创作似乎并不多,生活 上似乎也不甚得意。记得有一次在日本报上看见过一段消息,说暨南 大学打算聘达夫任教授,而为当时的教育部长王世杰(这人是太平洋 社的一位头子,利用过达夫和创造社的招牌来办《现代评论》的。—— 沫若注。)所批驳,认为达夫的生活浪漫,不足为人师。我感受着异 常的惊讶。 就在卢沟桥事变前一年(1936年)的岁暮,达夫忽然到了日本东 京,而且到我的寓所来访问。我们又把当年的友情完全恢复了。他那 时候是在福建省政府做事情,是负了什么使命到东京的,我已经不记 忆了。他那时也还有一股勃勃的雄心,打算到美国去游历。就因为他 来,我还叨陪着和东京的文人学士们周旋了几天。 次年的5月,达夫有电报给我,说当局有意召我回国,但以后也没 有下文。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我得到大使馆方面的谅解和暗助,冒 险回国。行前曾有电通知达夫,在7月17日到上海的一天,达夫还从福 建赶来,在码头上迎接着我。他那时对于当局的意态也不甚明了,而 我也没有恢复政治生活的意思,因此我个人留在上海,达夫又回福建 去了。 1938年,政治部在武汉成立,我又参加了工作。我推荐了达夫为 设计委员,达夫挈眷来武汉。他这时是很积极的,曾经到过台儿庄和 其他前线劳军。不幸的是他和王映霞发生了家庭纠葛,我们也居中调 解过。达夫始终是挚爱着王映霞的,但他不知怎的,一举动起来便不 免不顾前后,弄得王映霞十分难堪。这也是他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吧? 后来他们到过常德,又回到福州,再远赴南洋,何以终至于乖离,详 细的情形我依然不知道。只是达夫把他们的纠纷做了一些诗词,发表 在香港的某杂志上。那一些诗词有好些可以称为绝唱,但我们设身处 地替王映霞作想,那实在是令人难堪的事。自我暴露,在达夫仿佛是 成为一种病态了。别人是“家丑不可外扬”而他偏偏要外扬,说不定 还要发挥他的文学的想象力,构造出一些莫须有的“家丑”。公平地 说,他实在是超越了限度。暴露自己是可以的,为什么要暴露自己的 爱人?这爱人假使是旧式的无知的女性,或许可无问题,然而不是, 故所以他的问题弄得不可收拾了。 达夫到了南洋以后,他在星岛编报,许多青年在文学上受着他的 熏陶,都很感激他。南太平洋战事发生后,新加坡沦陷,达夫的消息 便失掉了。有的人说他已经牺牲,有的人说他依然健在,直到最近才 得到确实可靠的消息,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十天前,达夫的一位公子郁飞来访问我,他把沈兹九写给他的回 信给我看,并抄了一份给我,他允许我把它公布出来。凡是达夫的朋 友,都是关心着达夫的生死的,一代的文艺战士假使只落得一个惨淡 的结局,谁也会感觉着悲愤的吧?…… 看到这个“凶多吉少”的消息,达夫无疑是不在人世了。这也是 生为中国人的一种凄惨,假使是在别的国家,不要说像达夫这样在文 学史上不能磨灭的人物,就是普通一个公民,国家都要发动她的威力 来清查一个水落石出的。我现在只好一个人在这儿作些安慰自己的狂 想。假使达夫确实是遭受了苏门答腊的日本宪兵的屠杀,单只这一点 我们就可以要求把日本的昭和天皇拿来上绞刑台!英国的加莱尔说过 “英国宁肯失掉印度,不愿失掉莎士比亚”;我们今天失掉了郁达夫, 我们应该要日本的全部法西斯头子偿命!…… 实在的,在这几年中日本人所给予我们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但就我们所知道的范围内,在我们的朋辈中,怕应该以达夫的牺牲为 最惨酷的吧。达夫的母亲,在往年富春失守时,她不肯逃亡,便在故 乡饿死了。达夫的胞兄郁华(曼陀)先生,名画家郁风的父亲,在上 海为伪组织所暗杀。夫人王映霞离了婚,已经和别的先生结合。儿子 呢?听说小的两个在家乡,大的一个郁飞是靠着父执的资助,前几天 飞往上海去了。自己呢?准定是遭了毒手。这真真是不折不扣的“妻 离子散,家破人亡”!达夫的遭遇为什么竟要有这样的酷烈! 我要哭,但我没有眼泪。我要控诉,向着谁呢?遍地都是圣贤豪 杰,谁能了解这样不惜自我卑贱以身饲虎的人呢?不愿再多说话了。 达夫,假使你真是死了,那也好,免得你看见这愈来愈神圣化了的世 界,增加你的悲哀。 1946年3月6日●如何拿到国外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北大骄子万字长文控诉父母,父亲落泪:照着书还是没教好儿子。1月28日,曾有报道《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 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一事,王猛的这封“决裂信”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王父表示,儿子选择决裂,他只能接受。现在,他“只能乞求苍天还我儿子一个健康的心灵”。他反思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过于乐观和自信”,认为很多事情在多年后都会过去,忽略了儿子的“不一样”。他也困惑,在“过于关爱”和“放手”之间,到底该如何平衡?图文无关担心儿子性格偏执,怕影响他其他交际圈1月29日晚,下班回家的王父直到第二日凌晨1时许才睡去。他浏览着网友们关于王猛报道的留言,希望了解儿子的“控诉”在网友心中的看法。其实,白天上班时,单位一个同事就曾在他面前讨论儿子的新闻:“北大的留美研究生,12年春节都不回家,还拉黑了父母,这有些不像话了,不管怎么说,父母为你付出了这么多啊。”听了同事的话,王父并未多言。回到家,王母也开始说起这件事,因为家里亲戚给自己转来了报道链接,她觉得这让她很没有脸面。她有些搞不懂儿子到底是要干嘛。王父在一旁安慰:“有啥呢,豁达一些,何必在意这些。”看了网友的评论,王父也有自己的感受。“一是要表达感谢,感谢网友们的关注,让这件家事有了社会讨论意义,当然包括网友对我们关系的关心。”王父说,“也有感动,比如网友提到的,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是说替孩子把什么事都办了他就会感激你,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只是自己盲目自信了”。他也有担心。王父认为,儿子性格里带着偏执,情绪也容易在起伏中发生变化,除了父母,他担心儿子在其他圈子中的交际也受到影响。落泪含泪回信,乞求苍天还儿子健康心灵王猛和记者联系时,极少打电话或发微信,一般是发邮件,哪怕只是一张。王父说,他们从小教育王猛的方式没有打骂,而是“谈话”。只要王猛犯了错,王父就会告诉他,要找时间跟他“谈话”。“大概从2岁时开始,我们就用这种方式跟他沟通。他知道,谈话意味着可能犯了错。即使我们轻描淡写地聊天,他也会一直恐慌。”长此以往,王猛和父母都习惯了用邮件沟通,平静、克制又可以进行深思熟虑。也有情绪爆发的时候,比如王猛发来决裂信的那天。王父说,他在回信中也几乎“带骂人了”,但他经过慎重考虑,仔细思考了儿子发来的每一句话,在之后的信件中,语气缓和了许多,甚至同意儿子提出的“三不政策”(不回家、不见面、不交往)。“我当时真是含着泪写的回信,我只能祈求苍天……”,话说到一半,王父的声音突然变小,眼泪翻滚而出,“我只能乞求苍天还我儿子一个健康的心灵”。王猛写给父母的决裂信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 资料在王猛的文字里,当年他寄回自己的心理诊断报告时,父亲显得不以为然的回应让他难以接受,甚至有些愤怒。但王猛可能并不知道,看似“冷漠”的父亲其实对儿子的心理问题已经上了心。他下载了大量心理学方面的电子书,希望了解儿子的病情。因为怕刺激儿子,在儿子选择决裂的时候,也选择了接受。当时儿子想要决裂的理由之一是,诊断建议提到要切断和曾经对他造成伤害的家人和环境的联系。“如果这样可以让他快乐,也好。”说完,王父的眼泪落下,五味杂陈。悔恨哪来“早知道”,又怎么会“早知道”王父表示,忽略了孩子的先天特点,是他们作为父母非常大的失误。在这个失误之下,导致了一连串忽视孩子情绪的行为发生。王父说,以前总觉得孩子的一些负面情绪——生气、愤怒都无大碍,过几天就会好,孩子也许就忘了。但没想到儿子会一直记着,这也是他反思自己的另一个方面:盲目自信和乐观。“我想他生几天气、嘟囔几天嘴,这事就过去了。如果早知道我们的一句话、一个脸色会给他带来这么大的影响,那绝不会那样做。但哪来 早知道 呢?又怎么会 早知道 ?”说到此,王父有些无奈,他觉得没有一本书、一套理论会把孩子教育的方法和问题讲解全面,每个孩子和家庭情况都不同,不可能用一种方法教育到底。王猛30岁生日那天,虽然当时他已经宣告和父母决裂,但王父仍然给儿子郑重其事地写了封邮件,祝他生日快乐,也恭喜他三十而立。“我不认为和父母关系僵化了,就是他人生的一个失败。这可能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小部分,而且随着逐渐淡化,这件事在他心中占的比重会更小。”面对儿子的决绝,王父说,自己只能接受,反而更担心的是他如何跟同事、朋友相处,会不会把跟父母的相处方式也用在其他人身上。不能通话、见面,甚至邮件也不回复之后,王父和妻子只能远远地担忧,没有了跟父母倾诉的途径,儿子会怎么排解和调整自己。困惑“过于关爱”和“放手”如何平衡?去年国庆,王父给儿子发去一封邮件,期望能跟儿子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那次,儿子难得的回复了邮件:“我喜欢的话题知道该给谁说。”尽管言语依然带着强烈的情绪,也似乎并不悦耳,但王父觉得,这或许是一个重新恢复联系的机会。然而,儿子很快就泼了冷水:“你别以为我回复了邮件就能怎么着。”怕刺激儿子,王父没再强求,“但至少从侧面知道了他的状况”。其实,这也是王父的困惑:“再次问候,或许会让他觉得又要对他怎么样;但不问候,感觉又是真的不管不问。”王父觉得,在“过于关爱”和“放手”之间,并不那么容易找到平衡,“也没有一个标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也有阅读教育方面的书籍,可现实是,“照着书来还是没有教育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傅艳认为,最近在朋友圈流行的游戏《旅行青蛙》可以带给父母一些启示。就像游戏中一样,你需要做的并不多,就是为青蛙收割三叶草,让它能远行。至于会到哪里,好久回来,会带回什么礼物,交什么朋友,都不是我们能够干预的。“现实的孩子就像那个青蛙一样,它会自己吃饭、看书、写日记、睡觉,但你都只能看着。“傅艳说,“其实,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全力的支持,在需要鼓励或者取得成绩的时候,为他们在一旁默默地鼓掌就行了”。深夜情感电台广播稿1申请者必须通过正当、合法手段获得足够的自费留学经费,即持有受到所去国家认可的由其亲属提供的经济担保证明书,用以维持自己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费用;或持有国外院校、科研机构或基金会等提供的奖学金或资助证明; 2具有相应的学业成绩和学历证明; 3具备相应的外语水平; 4身体健康,品行良好。 如果你具备以上条件,就可以进入下一个话题了——来看看办理自费留学都包括哪些步骤。 留学流程图 其实,自费留学的办理过程并不复杂,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16个步骤。其中,关键是要获得理想的国外学校的入学通知书和办理签证,这是最基本的两个支点,支撑起你的整个留学计划,不可或缺,否则,你的留学“大厦”就无法成立。 十六个步骤逐一分析: 一寻找学校,索取资料 所谓寻找学校,就是在做出自费留学的决定后,以你所期望达到的留学目标(拿一个什么样的文凭、读什么课程)和到哪个国家留学为选择的标准,结合自己现有的文凭水平和学习能力,在你所钟情的那个国家找到能够接受你的一所学校。这部分工作主要是查询留学信息,即根据个人的基本情况和设想,进行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内容大体包括: 1对留学意向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学术水平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 2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外学校的情况,包括历史、学费、学制、专业、师资配备、教学设施、学术地位、学生人数等,要特别注意该校国际学生有多少,其中有多少中国学生在读。此外,还要落实该学校颁发的文凭是否受到我国的承认; 3该学校的住宿、交通、医疗保险情况如何; 4该学校在中国是否有授权代理招生的留学中介公司; 5留学签证情况; 6该国政府是否允许留学生合法打工; 7本专业在该国的就业情况; 8毕业之后可否移民。 你需要在了解以上基础的情况下对就读国别、学校和专业进行初步确定。此外,建议你不要先入为主,要多方选择、比较和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做出最佳选择。要注意搜集其他国家学校信息和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我国关于自费留学的基本政策;留学中介机构的认证;还有哪些国家和院校接受你的专业;它们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制度怎样,文凭是否受到我国认可,学制是多长,学费和生活费标准怎样,招生条件如何;其他国家的自费留学签证情况;是否允许留学生打工,母语是什么,地理和气候条件怎样;毕业生的就业走向如何,等等。 留学信息的查询可通过国际互联网访问国外院校网站,或者到相关国家在华教育中心,向国内专业、合法从事自费留学咨询服务的机构进行索取和咨询。此外,定期参加国际教育展览也是与国外院校直接沟通的好办法。 一旦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学校,你就可以用写信或者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和他们取得联系,简明扼要地告诉对方你的基本条件,包括:年龄,性别,所在国家,已经或者正在读什么课程;你希望学习他们的什么课程。继而,你就可以向学校索取该专业的入学条件和申请资料。国外每一所招收留学生的学校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解答此类咨询信函,所以,不用担心你的咨询没有回音。当然,有时候报名和咨询的人太多,老师会忙不过来,所以,一旦你的咨询在合理的时间内没人理睬的话,就应该马上补发信函,或者干脆换个收信人。建议你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查询学校,还可以通过学校的在线服务索取更多的资料。具体方法是:直接在学校网站的首页找到“Search”服务,然后打上“Request Information”(申请要求)或“Material Request Form”(申请资料清单)或“International Students”(留学)即可马上找到资料索取方法,填好表格,一般学校都会在近日内给你答复。如果学校的网站上没有提供在线索取资料服务,可以记下学校负责留学(International Students)事务部门的联系方法,给他们写一封英文短信索取。通常,学校会很乐意免费寄给你资料,只是由于学校每天要处理大量的类似信件,所以你可能要等很长一段日子才有回信,或者干脆没有音讯。当然,有的学校需要付费才会给你资料。另外,你要特别注意媒体上关于国际教育展览的信息,那可是一个免费收集丰富的学校资料的好机会。当然,你也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直接向国外学校的代表请教一些问题,不用担心语言不通,因为主办单位通常都会在每一个学校展位上安排一位助理负责翻译工作。 二留学方案设计 留学方案设计是你整个留学计划的灵魂,也是签证官用来衡量你留学是否真实合理的尺度,决定你的留学是否会成功和是否具有最佳经济效益。如果你对留学方案设计感到经验不足,可以向“过来人”请教,也可以去专业的留学中介机构咨询。具体操作是,在掌握留学基本信息和国外学校入学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年龄、学历、经济能力、外语水平、所学专业、个人爱好等因素,设计出适合自己的一套科学合理的留学方案,对留学国别、院校、专业、入学时间等最终拍板确定。其中,特别要对留学的投入和产出“价格比”和所选专业的未来就业前景要有明确的把握。等你设计好留学方案之后,就应根据所选定目标的入门标准立即开始全面的“热身和补充”准备,包括:语言的学习与考试、留学所需的资金筹备、个人资历证明材料的准备、身体和精神状态的调整等。一俟时机成熟,就可以申请学校了。 三入学申请 收到国外学校免费的报名表之后,要认真完整地填写,随同个人学历证明、最近的学习成绩单、推荐信、个人简历、语言考试成绩单等资料寄往所申请的学校。此时,一般均需同时交纳一定数量的报名费用。由于中国学生对申请学校往往持随意的态度,有的甚至同时申请多达7-8所学校,而学校开出录取通知书后却见不到人来,因而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学校倾向于向中国学生征收报名费了。申请表格寄出以后,通常申请正式课程的需要等待1-2个月的时间才会有回信,申请英语学习短期课程的则快得多,一般只需2-3个星期。不过,还得加上邮件往来的时间,因此,为了给签证办理留有充裕的时间,建议你越早申请越好,一般提前1年就比较从容,除了短期课程,一般离开学前6个月申请就显得非常仓促了。另外,有些学校的课程是有年龄和英文程度等限制的,比如,大多数大学的语言中心对申请人都有年龄限制,一般要满16-17岁才可以,在申请时一定要注意。 在申请课程的同时,你可以向学校申请学生宿舍或寄宿家庭等住宿安排。如果你自认为学习成绩优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就读研究生以上课程的学生来说,可以一并申请国外的奖学金等对留学生的经济资助,说不定会给你个惊喜。 一般课程申请所必备的文件有:最高学历和成绩单,最高学历毕业证书,填写完整的学校申请表格,照片,财力证明,报名费; 申请学士、硕士等正式课程除了上述必备文件外,还要有:托福或雅思成绩,教授或雇主的推荐信,工作经历证明,自传,学习计划等;申请艺术类课程的需要提供作品集、音像资料等。 四办理因私出国护照、出境卡和准备签证资料 一旦你的入学申请获得国外院校批准,就会向你发出录取通知书,收到以后,可持录取通知书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因私出国护照和出境卡。现在,我国公民因私申请出境的手续已经简化,一般公民凭本人户口簿或身份证就可以领取出国申请审批表,申请人只须提交与出国相关的证明材料即可。出国留学学生一般持因私普通护照。与此同时,你可以着手准备申请国外入境签证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个人学历、成绩单、工作经历的证明;个人及家庭收入、资金和财产证明;家庭成员的关系证明等。 五办理公证 公证就是国家公证人员根据国家赋予的权利,按照法定程序,证明特定的法律关系或法律事实的行为。我国公民在申请自费出国留学时,必须要办理公证。这类公证属于涉外公证范围。你需要公证的文件有:出生公证书,学历、学位和成绩公证,经历证书,亲属关系公证,经济担保公证。 六申请签证 办理好护照之后,可立即向拟留学国家驻华使(领)馆申请入境签证。申请时需按要求填写有关表格,递交必需的证明材料,缴纳签证费。有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在申请签证时会要求申请人前往使(领)馆进行面试。面试的目的是让签证官近距离观察和判断留学申请人的真实程度,即你是否一个真正的学生、你的留学目的是否纯正、你是否具备顺利完成留学的能力(主要看外语水平),你有没有移民倾向。很多人都是因为到了这一关纷纷被签证官“挑下马来”,因此,为了保证不功亏一篑,事先找一个专业和经验丰富的留学咨询公司进行签证面试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一些国家(如爱尔兰)可能要求在给予签证之前汇寄学费,对此务必要慎重,一定要落实你手里拿到的是正式的入学通知书,以及国际汇款账户的真实,即是否学校的专项户头。此外,有的学校要求提出申请就必须交付所有款项,所以,要至少在出发前3个月汇出。 一般向学校交费的方式有3种:到银行办理外币支票(Check)或汇票(Banker’s draft)邮寄,记得要给自己留一份复印件;电汇(Bank Transfer),学校若提供转账银行的账号、地址和户头,不妨用此种方式,记住保存好收据;信用卡(Credit Card),有的学校可以接受Visa、Master、AE卡等,用信用卡付费,别忘了要保存收据。 七体检,订机票,准备行装 出国留学之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身体检查、免疫检查和接种传染病疫苗,以保护公民的人身健康。另外,有的国家也要求申请人前往指定医院进行体检。 订机票的时候,要留意个别国家城市可能需要转机,订票之前要与有关航空公司说清楚,确定时间、航班和转机地点。另外,前往有些国家如日本、俄罗斯等可以采用乘船和国际列车方式。 出国其实不需要带太多的物品或衣物,通常国外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很便宜的,只要避开在观光地区购物就可以了。在出国之前,要留给家人一份学校、住宿地址和****资料,以方便家人和你联络。 深夜情感电台广播稿 在学校广播站锻炼的学生,我们广播前一般都会提前做好广播稿,一份一流的广播稿能提高节目效果,广播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深夜情感电台广播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深夜情感电台广播稿1 我总是想起这些年我们一起去过的海。 像是回忆的程序里被打进自动循环的代码,那些1和0重复编制环绕,组成蓝色的天,白色的云,绿色的海,淡咸的风以及背向我美丽的你。 你一直不回头,或者刚要回头,画面就切换回到开始的地方,可能这个程序出了问题,我脑海里加载的你的脸已经不够清晰可见,我试图更换,却发现每一张都被污染上斑驳的污渍,擦抹不去。 我想这个记忆存在漏洞,钻进来的病毒摧毁了那个最美的时间点,造就了如今最致命的耽误。 我想那个可怕的病毒,就是时间。 它总是钻空捡漏,调皮捣蛋,无恶不作,从不游手好闲,也从未安有好心,有时间的地方就有毁灭和消亡,它是玩心很大的刽子手,总爱一刀切了亲手栽种的希望。 现在,它侵蚀了我的记忆,与你有关的东西正在一点点地消失不见,可是不可以啊,我的心还在你那儿,怎么可以把你的容颜给忘掉,如果忘记了,还怎么拿回那颗也曾剧烈疼痛过的心脏 还怎么把它借给下一个人 我知道,唯一的办法就是再见上你一面,即使时间会再次将记忆悲剧重演,可我仍然渴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短暂快活。 可我们,估计再也不会见面了。 你已经不在那片海,不在我身边,你的痕迹还在我这,像落叶不能归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你曾经真实地存在于我的生活里,和我一半的生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而如今,这紧密的联系也被摧毁掉了,像风吹散的飞机云,像我感冒时难忍的喷嚏,最尾都只剩下不足够的快活,似有还无的瘙痒和无关紧要的空白。 我总是想起这些年我们去过的海。 你说:我想抱着你,跨过漫漫长夜。 你说:我有不能说出口的过往和不堪。 你也说:没想到还能等到你,真好。 那个时候我感觉整个繁星点缀的星空离我们是多么的近,像是伸手就能摘下来几颗,扯几缕星光串成项链就能送给你当礼物。 但我什么也没做,我害怕这样的举动会破坏此刻的美好和安宁。 你的眼里也有光,有我向往的温暖和明亮。 那些星星掉落在海面形成粼粼波光,海浪又将它们馈赠我们,我想这样多好,我们都是幸福的模样。 我从未这样日以继夜地喜欢一个人,像是害怕闭上眼睛就不会有白天和心跳。 所以在上帝忙着造人的时候我看了你一夜,看着你轮廓的阴影被海面投射的光变化着,我感觉你特别的不真实,像是一个泡沫幻影,一戳就破。 我真不希望你是个幻影,那样会让我看起来十分可笑,像个幻视的神经病。 我又希望你只是个幻影,这样我也不会在你离开后如此的这般心痛,难以忘怀。 你走后我时常去那片最后的海。 蓝色的天,白色的云,绿色的海,淡咸的风以及看着海的我。 我走过捡贝壳的沙滩,停留在我被海浪扑倒的地方,你的笑声好像被这沙滩上的贝壳记录了,我随便拿起一个仿佛都能听到你在我耳边笑着说话,声音带着海水的味道和颜色。 那种苦涩的咸,以及碧绿的蓝。 难忘而透彻。 然而这些,如今都只能让我泣不成声罢了。 我朝大海叫着喊着像个发疯的流浪汉,我又一动不动地矗立着静静地看着汹涌的波涛巨浪像个世纪末的悲情诗人。 我朝它笑,笑完又哭,用所有的力气使劲地哭出来,然后疲惫地倒下,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深色的海在暗涌,灰色的天已经塌下,黑色的海燕无力地撕吼,凑上我,恰好是一幅悲观主义的抽象画。 我想着你对着大海说爱你,好像你还站在那儿背对着我,跟那时一样,你就是这样一回头,才勾走了我的心。 然而我那颗心是拿不回来了,它随着你一同被这片无情的大海吞噬,连气味都不留一丝一毫。 我本该憎恨,可你说过,你喜欢海,爱它的辽阔,像心上人的胸怀。 我尽量让悲伤看起来像释然,所以我想,爱你所爱,是我对这个世界和自己,最大的宽恕和原谅。 而我仍然,总是想起这些年我们去过的海,尽管它带着你,去了我生命尽头的彼岸。 但愿,那里有我的贝壳和想念。 深夜情感电台广播稿2 “我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我心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我睡梦中也只看见你,我把你视为知音。” 1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都把别人的“秒回”信息当做是在乎我的表现,不论友情和爱情,都曾一度对方把回消息的速度作为衡量一段感情的标准。 在那个阶段里我对所有人的要求都苛刻,内心戏也多到可怕,但凡别人有一丝迟缓就会产生“在他心里我不重要”的想法。而现在看来,那时的我实在是幼稚到可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儿要去忙,谁都不可能24小时盯着手机的,而在意一个人的方式,绝不是通过秒回就能来证明,有一些感情,也并不需要来靠此维系。 小Z同学是我大学时期的好友,念书的时候总喜欢跟她一起去转操场,顶着月亮两个人说了很多心里话,也在星星底下吹很多牛逼,幻想各式各样的未来。她的人缘一直很好,朋友也多,虽然我并不是她的唯一,但一点儿都没质疑过自己在她心里的位置。 她能记得住我所有的喜好,知道我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出去逛街碰见好看的手链也会买下来送给我,看完**会第一时间跟我讲一讲感受,连甚至暗恋一个一个男生的时候,也会小心翼翼的分享给我听。 我们没有每天都腻歪在一起,也不会占用彼此太多的私人时间,但只要对方需要,一定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她的面前。 2 我还记得大一那年,我谈了第一场恋爱,满心欢喜的跟她讲那个男生有多好,也迫不及待想让她知道自己遇见了对的人。而那个时候的爱情很是脆弱不堪,经不起任何一点儿折腾,稍有风雨,就戛然而止。 分手这件事我一直没告诉小Z,曾经在她面前信誓旦旦自己过得特别幸福,却没想剧情反转的来不及让人有所反应,我觉得这实在是太丢人了,如果讲给她,或许她会笑我吧。但我终究还是没能够忍住,用开玩笑的口吻在微信上给她发了一句“不想让你一个人单身,我又回来陪你了。” 等了很久,她都没给我回复,心里有些失落,攒了一肚子话想要对说,但听的人却不在。 到饭点的时候,她打来了电话,让我出去吃饭。 走出楼底口看见她身影的那一刻,我的泪水一直在眼睛里打转,特别想抱着她哭一场,又觉得自己太矫情了,于是强颜欢笑,硬生生的把泪珠憋了回去,蹦哒着跑过去跨着她的胳膊,她却把我推开,问了一句:“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啊” 我回她一句:“你怎么不回我消息呢我还等你安慰我呢。” 她说:“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让你开心起来,最后决定还是带你去吃肉啊。” 其实人在特别脆弱的时候,所有的安慰都是无用,谁都听过很多道理,但并不是谁都能时刻保持清醒,这个世界上没有感同身受,而她的陪伴就是爱我的最好方式。 打那儿之后,我也不再关心她有没有秒回,通常是把想说的话一股脑儿发完,就把手机扔到一边,我知道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她都看的见,这就足够了。 3 直到后来她工作之后,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跟我说会儿悄悄话。偶尔有情绪不吐不快的时候,会在微信上给她打长长的一段文字。 如果她隔了很长时间没有回复,就直接给她打电话,会理直气壮打电话过去质问她在忙些什么,就算她的语气里对我满是嫌弃,摆出一副“老子很忙,别烦我”的架势,我也还是会乐此不疲讲个不停。 我有问过她在电话里的口气为什么总那么臭,她说“因为是你打来的啊,太爱你了,连假惺惺的温柔都不想做了。” 我想,之所以跟她做这么长时间的朋友,大概就是因为她让我感到舒服。 我们之间从来不需要彼此秒回,但会随叫随到。 发过去的的消息也不用组织好精简的语言,啰哩啰嗦也不怕有哪句话说错,发完也不会眼巴巴的等着回复。这是信任,也是任何时候都不怕自己被丢下的安全感。我们不会去刻意束缚,也没有当对方的狗皮膏药,各自有彼此的圈子和生活,就这样,在对方看不见的地方熠熠闪光,心里也一直挂念着远方的她。 4 相信很多人在恋爱的时候,占有欲都会无限的扩张,会每天盯着手机,看那个人有没有给自己发来消息,哪怕是一句“嗯,哦”都会觉得等待是值得的,如果超过自己的耐心,就会劈头盖脸去纠缠逼问,其实,“有没有秒回”和“那个人在不在乎你”很多时候和你自己的心态有关。 无论如何你们之间拥有十分亲密的关系,你就应该去相信TA。 何况啊,你也应该有自己的世界,忙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把所有的关注点都落在一个人身上。 你要明白。 最好的关系不是每天都见,每分都聊,而是你发了消息,他看到了自然会回复。 你不会因为他没有回复而胡乱的猜忌,也不会因为没有及时回复而感到抱歉,你们彼此信任,彼此牵挂就够了,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相处状态了。 深夜情感电台广播稿3 如果一个人的初恋沉闷且冗长,不知算不算很奇怪。高三的时候,别人还都忙得昏天黑日,我父母就早早地替我办全了出国手续,只等我领到毕业证就可以去到美利坚了。 我们班上有个男生人称大P的特能说,一般播音时间是早自习"体育快递"课间插播"时政要闻"午间休"评书连播"晚自习CLASSICAL MUSIC,可每次考试他总有本事晃晃悠悠蹭到前几名。班主任拿他没办法只好让他在最后一排和我这个"逍遥人"一起"任逍遥"。 那时候大P又黑又瘦面目狰狞读英文像《狮子王》里的土狼背古诗像刚中了举的范进,真的,后来我们逛动物园猴子见了他都吱吱乱跑,他倒来劲了,拍我的头冲猴儿们介绍:"THIS IS MY pet!"我也没含糊,告诉他:"别喊了,看你的二大妈们都被你吓跑了。"--这是后话了。 刚和我一桌的时候,有天晚自习他大唱《我的太阳》我在一旁偷着喝可乐,唱到高音时他突然转头问了一句"嗓子怎么样",我嘴里含着水差点全喷了,气得我重捶了他好几下。他却跟没事人似的,说我打人的姿势不对所以不够狠。我叫他教我,他到挺认真,还叫我拿他开练。 第二天上学见着我他头一句就是:"十三妹,昨儿你打我那几拳都紫啦。"边说还边捋袖子叫我看。后来我想,这段感情大概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吧。以后大P一直叫我十三妹。我跟大P的交情在相互抵毁和自我吹捧的主题下愈加巩固。他生活在一个聒噪的世界里,总要发出各种各样的声响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好像这样就能证明他自己什么似的。 我习惯了他这样,习惯了看他自己给自己出洋相,习惯了和他一天到晚吵吵闹闹。常常是上课我替他对答案他趴着睡觉;吃饭我吃瘦肉他吃肥肉因为他需要"营养";打架他不管输赢我统统拍手称快;自习我背单词他用函数计算我的失忆率为887;放学走在楼道里我们还要大呼小叫地互相嘲笑一番。我们像哥们儿似的横行高三年级,要多默契有多默契。 我听过一种说法,每个人都是一段弧,能刚好凑成一个圆圈的两个人是对,那时我特别相信这句话。我越来越感到我和大P的本质是一模一样的--简单直接,毫无避讳。我自信比谁都了解他,因为他根本就是我自己嘛。有回我对大P说:"我好像在高三呆了一辈子。"我没理会大P大叫我"天山童姥",我心里有个念头,这念头关乎天长地久。 高三毕了业,大P还是我哥们儿。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之间其实从来没有牵涉过感情问题,因为我当时觉得好多事没有说出来的必要。我认定了如果我喜欢他那么他肯定也喜欢我,这还用说吗我心里清楚我走了早晚会回来,因为我找到了我那半个圆圈,我以为这就是缘分任谁也分不开那怕千回百转。临走时大P说:"别得意,搞不好折腾了几年还是我们俩。"这是我听到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那年高考,大P进了北大。而我刚到洛杉矶,隔壁的中餐馆就发生,我家半面墙都没了。我搬家,办了一年休学,给大P发了一封E-MAIL只有三个字"我搬了",没告诉他我新家的电话。新家的邻居有一对聋哑夫妇,家里的菜园是整个街区最好的。他们常送些新鲜蔬菜,我妈烧好了就叫他们过来吃。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恩爱的一对儿,有时候他们打手语,我看着看着就会想起那一个圆圈来,想起大P,心里一阵痛。 我买了本书,花了一个秋天自己学了手语。就这样我慢慢进入了这个毫无声息的世界。他们听不见,只能用密切的注视来感应对方,那么平和从容,这是不得安生的大P永远不能理解的世界。我闲来无事,除了陪陪邻居练手语外,就是三天两头地往篮球馆跑替大P收集NBA球员签名或者邮去本最新的卡通画报,感动得他在E-MAIL上连写了十几个:p,还主动坦白正在追女生。 我呆坐在电脑前一个下午,反反复复跟自己说一句话"别哭别哭这又没什么不好",可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我已经流不出眼泪了。爸妈早就习惯了我这副精神恍惚的样子,什么也没问。再往后讲就是春天了。我还是老样子,只是手语有专业水准了,大P在我这个"爱情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已初战告捷。我想,只要他快乐,我就也该快乐,能做他的哥们儿,也不错。纽约交响乐团要来演出,我背着父母替别人剪草坪忙了一个月才攒够门票。我偷偷把小型录音机带了进去,给大P灌了张LIVE版CLASSICAL MUSIC。大P回E-MAIL却抱怨我只顾听音乐会,第一盘早录完了都不知道,漏了一大段。我在心里默念着对不起对不起,眼泪又流了出来。六月份我回北京,大P参加的辩论赛刚好决赛。我不想让他知道我回来,悄悄溜进了会场。 这一年来大P变得人五人六儿了,他总结陈辞时所有人都又笑又鼓掌的,我知道他发挥得很好,我早就知道。辩论结束,大P他们赢了。下场时我看见一个长得挺清秀的女孩笑着朝大P迎了过去。但那一刻我知道,大P需要的是有人临头给他一盆冷水,这样才不至于得意而忘了形,我知道,但这已不重要。 回美国后我的信箱里有两封是大P的。第一封说他在辩论决赛场上看见一个人跟我简直一模一样,他叫十三妹那人没理他,可见不是了,不过能像成这样,真是奇了。第二封说他现在的女朋友虽好,但总感觉两人之间隔着什么,问我怎么我们俩就可以直来直去呢 我在电脑上打了一封回信,告诉他其实我才是他的那半个圆圈,只是我们再也没有办法凑成一个圆。这封信我存着没发。我没有告诉大P我家的电话。我总能很容易地得到球星签名。我背着父母赚钱看演奏,连磁带录完了都不知道。我不想让大P知道我回了北京。 我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放弃了我的半个圆圈。因为,中餐馆后,我只有靠助听器生活了。 深夜情感电台广播稿4 长舒一口气。一个喧闹而寒冷的世界终于被阻隔在身后,人嚷车鸣声顿时烟消云散,我如释重负。 小小一扇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不知道你紧闭的心门之外,有怎样一片天空。 又在最角落的位置坐下。我想,若是你来了,就能有足够的准备用微笑掩饰紧张。 显然,我跟你是一样的。只有把脆弱放置在角落里,心里才踏实。 今天的咖啡馆,廖廖数人。弥漫着舒缓、轻柔的旋律,仍不知道曲名,暖人心就好。 旁边的位子上坐着一个女孩,正百无聊赖地在沾满了水汽的玻璃上涂鸦着——想必也在等人吧——她画了一个个悲伤的小脸,然后盯着它们发呆。那些不能跟玻璃相拥的水汽,凝成泪滴,流了下来。 画里有心底的思念,像她,又像我。 服务生来过,放了一杯水在我面前。我微笑着表示感谢,她也笑笑离开了。很喜欢这种意会的交流,省去了我并不擅长的言传。 我晃动着杯子,盯着起伏的水面,回忆着…… 若是两年前,我跟你一起离开这座城市……也许你真的记错了约定的时间。 七天里,我一直这样想。 一次又一次地删掉编辑好的短信。发现自己已经可笑至极。 旁边位子的玻璃已经被女孩画的再没有地方了,可她等的人还没有出现。各种表情的小脸,被一道道水痕弄乱,也许正如她此刻焦躁的心情。总好得过荒芜吧! “嗡——”的一声振动,顿时惊喜。 却见女孩迅速抱起了电话,眼睛射出了久违的神采。她的世界似乎只为这一通电话存在着,现在终于重新转了起来。 她满心欢喜地理了一下头发,擦拭着被自己涂花的玻璃,眯着眼睛欣赏着外面的世界。她是在品味甜蜜,感受幸福。我懂。 我抓起手机,苦笑。 有时候,等待不再是期盼某个人到来,而是要说服自己离开。 我将杯子里渐凉的水一饮而尽,投进门外的世界里。 深夜情感电台广播稿5 虽然她老了黑了瘦了,也没有了往日的娇媚。没有了天使一样的声音,可是,谁又能否认,她不是那颗最美丽的珍珠呢 那年,她是我们学校最美丽的女生。 不,不仅仅是最美丽,她简直是所有男生的梦中情人,白雪公主一样纯洁,奥黛丽·赫本那样的一张脸,而且,她不骄傲,总是温柔地看着你,笑着和你说话。 她是学校的文艺部长,大家在一起的时候,她总能活跃气氛,她和男生女生都能成为朋友,弹一手好的手风琴,穿一件雪白的裙子。很多男生给她写情书,但她选中的,居然是来自西北的一个男生。 她是个北京女孩,父母亦是高官。可她选择的却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而那农民的儿子极平常,个子如她一样高,长得亦是一般,只不过是大学生志愿者。有一年暑假,他们一起骑车去了陕北,回来以后,他得到了她的芳心。 都不看好他们的爱情,觉得是昙花一现。她只是觉得新奇,不过是在城里长大的女孩子,看到黄土高坡后觉得新鲜罢了,能持续多长时间呢我们怀疑男生在利用她,想毕业留在京城才是真的。 让人想不到的是,毕业后,她居然走了,跟着那个男生回了陕北,那个没水没树没情调的地方!只是一片又一片荒漠、这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他们去了一所希望中学,做了乡村的中学老师。 谁都没想到是这个结局。以她的背景,她应该出国,找一个也是留学生的丈夫,这才符合我们平常的思维定式。她那么爱干净,不洗澡她受得了吗那么寂寞的黄土高坡,她是否会思念城里的繁华 深夜情感电台广播稿6 大千世界,繁华落幕,总有那么些人站在太阳的方向,身后的余晖漫延开来。花花世界,步履匆匆,走过来过的人太多。总有那么些人,仍定格在某个地方,思念之情逆袭而来。或许遇见是一种缘分,是开始也是初恋的归宿。 夕阳夕下,天空的远方还留有淡淡的晚霞,微风轻拂,夕阳下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感谢老天让我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了美丽的你。时间、地点、人物、场景都不重要,只要我和你相遇。时间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走过的,错过了的都已成了回忆。再美好,终究抵不过岁月老人的洗礼和无情繁华的城市热闹的的考验。只是后来带着回忆走过街角,喧嚣的人群,带着期望和紧张的心情,希望你岀现在我的面前,又害怕不知如何面对你,纠结的心情延续着,就这样穿梭于寻找你的身影,一路跌跌撞撞,迷茫、不安充满着整个世界,一阵风袭来,吹散了沉醉的思念。眼前是光明,澄清的景致随着我的前行而不断倒退。我们的爱情就像逝水无痕,消失得没了踪迹,无处可寻。 秋冬的季节,落叶飘零。思念随风飘去,带走我真挚、深深的思念。阴阴的天空,爬上山顶,美丽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烦恼烟消云散。青石板铺在草从中间,两边别致的建筑物,清澈的池塘,偶尔小乌龟探出头浮出水面傲游 我们的世界那里有蓝天,有白云,秋风扫落叶,仿佛世间的一切如美如画,不禁翻起思思涟漪。往事不堪回首随风而逝,就像吞吐缭绕的烟雾融入风中随波逐流而去。投入的再多,也消失无影无踪,唯有爱的记忆将它储存在空间里,只有在回忆时,才从内心深处浮出。那是对青春美好碎片的欢喜经历和点滴的遗憾。 岁月不老,时光不散,很感谢时光的年轮让我在青春年华里与你相遇,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怦然心动。久久不能平静,令人回味。虽然只是生命旅途的一小段,却流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在心灵里重重的划上了一笔。为我的人生彩绘了纯真的风景。有时候 我也在想,如果我没有遇见你,我的人生没有与你初见,又会是怎样的光景,怎样的青春。仿佛失去了光彩,暗淡了一小方世界,也许这就是“遇见的美丽”。 ;
40岁可以留学本科吗
上一篇
11-15
美国留学生签证限制吗
下一篇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