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父母焦虑怎么办

人们很受环境的影响。一线城市,没有小城市那种舒适的氛围。身边的人都在想方设法增加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报班学习。只有你的孩子在玩。可以看吗?父母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大,父母的紧张情绪自然会传递给孩子。孩子要想站在一线城市或者有更大的发展,就要让...
人们很受环境的影响。一线城市,没有小城市那种舒适的氛围。身边的人都在想方设法增加对孩子教育的投入,报班学习。只有你的孩子在玩。可以看吗?父母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大,父母的紧张情绪自然会传递给孩子。孩子要想站在一线城市或者有更大的发展,就要让自己变得优秀,孩子能做的只有学习。父母盼儿子成龙盼女儿凤凰的心态。这其实很正常。自古以来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但是在一线城市的精英父母会比普通家庭更渴望,因为如果你没有读过书,你的工作也不是很有技术含量,你的孩子很容易超过你。但是如果你是高考状元,清北哈佛毕业的高材生,开一家收入不错的公司,即使公司已经上市,你的孩子真的很难超越你,所以只有比其他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其实对于这些焦虑的精英家长来说,有一个很好的建议,特别是对于刚开始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让他们能上一个好的国际学校,在出国留学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节约精力,开阔眼界。你们的生活条件不一样,圈子不一样,对一件事的看法也会不一样。它仍然适用于儿童教育。所以父母应该给他的不是一条规划好的标准道路,而是教会他如何去吃生活的苦,如何去嘲笑未来的生活。作为父母,是我们冷静下来的时候了。有时候不是我们的孩子不优秀,而是我们太焦虑。丢掉无用的中国人的焦虑,让孩子为自己而活,看看自己该何去何从,下半辈子都活在新的高度!人生路漫漫,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面对挫折,踏上星辰大海的征程,走向辉煌的明天!|留学一半家里破产|| 家里经济状态很早开始就有问题 虽然我爸妈一直不和我说 但是每次学校放国外不少学校近日将纷纷开学,许多留学生已陆续赶往报到。留学好像“放风筝”,孩子飞远了,但家长的心却跟他们紧紧相连。如果孩子到了国外常常不跟父母联系,有时还玩失踪,家长一定很担心。“放风筝”是个技术活,家长要学会收放自如。 国外不少学校近日将纷纷开学,许多留学生已陆续赶往报到。留学好像“放风筝”,孩子飞远了,但家长的心却跟他们紧紧相连。如果孩子到了国外常常不跟父母联系,有时还玩失踪,家长一定很担心。“放风筝”是个技术活,家长要学会收放自如。 叛逆孩子拒绝家长过度关心 事件:前不久有位母亲因与在美留学的女儿失去联系两周,于是打电话通过中方领馆求助美国当地一家警察局帮忙寻找。警方按照提供的地址找到该留学生住处,发现此人并未失踪,该学生身体状况良好,之所以“失踪”是因为不想和家里联系。据中方领事馆人员说,类似案例近年来已发生多起。 应对:在这件事情上,孩子的不成熟虽然是主要原因,但家长也要学会适度,有收有放。过于关心可能适得其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沟通过程中要寻找共同语境,平等交流。此外,留学生家长可经常联系,有事情大家想办法,以寻找最佳解决途径。 遇到问题不敢跟家里人说 事件:还有一位留学生家长也曾有一个多月联系不上儿子。原来他的孩子在英国读预科,没能拿到大学录取,不敢告诉家人。签证即将到期,孩子就悄悄回国自己办理续签手续,结果被拒签。后来,因为孩子上某留学中心请教签证的问题,留学顾问才联系到他。谈及家人的焦虑,男孩大大咧咧地说:“都这么大的人了,能有什么事啊!” 应对:尽管孩子在国外,家长鞭长莫及,但现代通讯方式很多,家长可利用MSN、QQ、微博、博客等孩子比较喜欢的方式和他们沟通,而不只是通电话。平时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让孩子心理放松。家长可经常充当听众,让孩子介绍外国人的生活情况和风俗习惯,使孩子有话可说,通过这样的交流,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并及时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 应对孩子无法联络的其他原因 航班或接机延误 因航班或接机延误,刚抵达留学目的地时短时间与父母失去联系,让家长担心。 应对:建议家长掌握接机人的****,万一遇到状况可第一时间联系。 找不到电话打回家 由于时差原因或者住所一时没找到,且找不到国际长途可与国内家长联系。 应对: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国内开通手机国际漫游业务,待安顿好后再办理当地手机。 忙于考试忘记联系 学期中或期末,学生有很多论文、考试、作业要交,没有时间和精力联系家长。 应对:家长即时了解孩子学习状况,并在这期间主动联系孩子,适当安慰鼓励他们。 学生假期结伴出游 在一些长假期结伴出游等,遇到这种情况,会减少和家长联系。 应对:学生提前和家长打个招呼,让家长知道行程,以免担心。被孩子的学习弄到神经衰弱,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我很佩服你,作为一个孩子,你顶着家庭与学校的各种压力,在无数纠结与痛苦下走了过来。我相信你一定会越来越好!你的父母很爱你,你也很爱他们。之所以会恨,是因为他们之间的不和睦,导致你没有一个平稳幸福的家庭,自己的性格也受到了影响吧……我不是专家,年龄甚至比你小,想回答几句也许是感同身受吧^_^不过每家真的有每家的难,也许你在昔日同学眼里只是个高冷的孩子。而你眼里那些“无忧无虑”的,又不知道背负了怎样的伤痛。看到你后面说的,感觉你长大了。家里人坦诚的告诉你了,而你也在想办法弥补经济上的漏洞,这说明一切都在好转。因为你们现在,是个团结一心、将一起走过困境的家庭。(其实你爸妈因为经济问题吵架,吵了这么久没有分开,他们也是爱对方的,只是没有考虑给孩子带来的阴影)建议你找当地的心理咨询师,或者朋友谈一谈,你成熟了,能解决这一切的。经济方面我完全不懂,不过听你这样讲,也许可以试图在国外站稳脚跟,贷款、投资?(多跟父母联系,先别瞎担心,如果真有你说的那么危险,就采取法律措施,寻求保护)你还是学生,在这个时刻,能做的最大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反过来引导父母,跟他们视频或通话,让他们不要焦虑。其次才是考虑自己怎么挣钱。学费8w,试图跟校方或当地助学组织(我不太了解)寻求帮助?既然要在那留下来就一定有方法。兼职甚至向同学家长借贷都行。Good luck God bless you怎么调整好心态面对出国留学的种种困难和不适应在中国,孩子的教育始终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中华儿女善于传承,望子成龙的期待自然也就从未改变过。从婴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到升学考试,再到高考或者出国留学,父母在教育上的焦虑范围已经完成了从呱呱落地到毕业走向社会的一站式布局。甚至有很多家长被孩子的学习弄到神经衰弱,作为家长应该如何调节呢?不要盲目跟风攀比“一看别人家孩子,哟,这个会跆拳道,这个会空手道,这个正在研究转基因水稻。再看自己家孩子,只会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那哪行,我们也报班!一次报名三个。别的家长更着急了,那我们得报四个!”这也反映了家长焦虑的普遍心理。让成为更好的人很多时候,当家长产生教育焦虑后,他们的着急、焦躁会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自我。确实今天很多家长并非依靠智慧来做父母,他们更多地用无私(selflessness)的情感而不是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的态度来做父母,有了孩子便紧接着产生“牺牲一切为了你”的豪情壮志。家长既牺牲了自己的生活,也依然没有教育好孩子,同时孩子还感受到从父母身上不断渗透出的对自己的压力。其实,在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之前,家长自己应先成为更好的人。或者说,在我是一个父亲/母亲之前,我首先是个人,有我自己的生活和独立性。相信孩子孩子并非我的全部,他/她和我的事业、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一样,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为孩子四处寻找优质的教育资源,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时,他/她也许会认为我对他的能力充满了不信任。与此同时,孩子也会认为家长只会将他/她推给学校或辅导机构这个“外人”来负责,孩子与家长之间天然的美好联系便在这个过程中断裂了。有学者曾说,“人所受到的最重要的培养是他们12岁以前从父母那里接受的教养”。其实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家长的行为与生活,家长自己本身的行为就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模板,而如何与孩子交往,解决孩子的问题等也成为孩子观察、模仿的内容。当下,父母应该做的是正面焦虑,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成长。从焦虑的认知到家长的自我提升已成为父母的必修课。千万不要让这种焦虑的情绪在家庭中蔓延,否则受到伤害最大还是孩子。低龄出国留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要调整一下心态:既来之则安之 2多沟通 巧融入 3习惯独立 4发现生活之美 5适应学习状态 出国留学旧称出国留洋,一般是指一个人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时间可以为短期或长期(从几个星期到几年)。这些人被称为“留学生”。在中国大陆,学生把前往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学习也称为留学,这是由于这些地区有着不同的教育制度。另外,美国等国家组织的一类海外短期的交换学生计划,其英文名字“Study abroad”直译也为留学,请参见海外研修(中国大陆称为海外交流)。 随着出国留学低龄化趋势的不断扩大,一系列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出国留学生的心理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跟着我看看吧!欢迎阅读。  出国留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家长需要格外注意做好心理辅导  留学(课程)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中国学生留学的痛点之一。迫于文化冲突和学业压力,每年都有中国留学生,特别是低龄留学生因为负面情绪而出现抑郁症、精神疾病等问题,严重影响其在海外顺利完成学业。关注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  秋季刚开学,13岁的函就被监护人带到我的办公室。她刚从北京来到一所私立寄宿学校读9年级,尽管学校安排了新老学生结对辅导,组织新生周末旅游等活动,开学一周内,函还是因为不和任何人讲话而被校方要求找心理咨询师,以排除心理障碍的可能。  2000年开始在国外做学校心理学医生,函是我服务过的第一位小留学生。从那年起,越来越多的小留学生开始出现在我工作的公立初中和高中及周围的私立寄宿学校里。  全面了解,知难而进,培养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  在人们唏嘘感叹国内众多因压力或高考(精品课)失利而失望的孩子时,很少有人想到,彼岸那看似自由的校园也远不是轻松的乐园。以美国为例,“美国压力”(The Stress in America)报道表示,美国青少年(13至17岁)压力指数超过健康标准,83%认为学校是压力的主要来源。其中,40%表示自己易怒,36%表示紧张或者焦虑,30%长期情绪低落或者抑郁。美国大约107%的青少年被确诊有抑郁症,59%有严重焦虑症状。斯坦福大学最新一项对近5000名高中生的普查发现,54%的女生和32%的男生表示他们在最近1个月有3个以上与压力有关的身体症状,如头疼、腹痛、难以入睡等。  函出国前,其父母一直坚信国外高中课程简单,国内中上游学生一定可以在那里出类拔萃,因此除了参加入学考试外,并没有帮助函做任何其他准备。函说,她并没有反对出国读高中的决定,但对国外教育不了解,学校也是父母选的,学习没有目标。开学后,函被繁重的课业打个措手不及,导致抑郁。  相比之下,桑妮早就了解到国外高中课程虽内容不如国内的深,但侧重理解和应用,强调交流合作,同时还要考虑课外活动的全面发展,想完成得好并不容易。桑妮的英语(精品课)在国内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托福(课程)110分,口语也非常好,所以在学习方面基本不需要过渡。最难得的是,她在国内就养成了勤奋的学习习惯,小学升初中考上了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这所全寄宿制初中,不仅学术强,还非常注重素质教育,每个月组织一次大型活动。桑妮积极参加,如校园广播主持人、外语(课程)节组织者等。她在班里年龄最小,却担任了宿舍长,协助老师管理宿舍。托福和相关考试、申请文书和校园面试等,都是她和家长一起思考自己的性格特点、优势劣势,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高中。桑妮习惯并期待紧张的学习节奏,并在出国前刻意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这和计划通过留学来逃避高考,或留学并非己意的学生,在心理上有天壤之别。  注重抗挫折力、减压机制、交流能力等软因素培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有意开放并降低中国小留学生签证门槛,大批低龄学生早早离开父母来海外学习和生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学校并没有为这些急速增加的国际学生配备相应的心理资源。其实,研究生走出国门,能够增长见识,但并不应该鼓励中国孩子小小年纪就出国留学,原因是他们“心理应变能力、自我管理、安全意识都不够成熟”“情形令人担心”。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个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潜能,舒缓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为社区做贡献的状态”。2014至2015学年,宾州大学1800多位中国留学生中大约有12%寻求过心理咨询。小留学生因为更分散,还没有普查数据,但因为各种适应不良出现的心理健康和行为问题开始越来越引起大众关注。为此,当爱子心切的父母为孩子们打包最新款的手提电脑、充足的学费和时尚的衣着时,有没有问过:留学的行囊里,心理健康装备好了吗  初二来到海外留学的颖同学,父亲陪读了一年后,在初三开始出现焦虑症状,高一发展成厌食症,身体的虚弱开始造成长期旷课,最终被学校劝退。曾在国内成绩不差,积极参加机器人队等活动,同伴关系也良好的程同学,高一突然被转到海外留学。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学习和生活上失去了成就感和亲密的人际关系,没了上进的动力,程开始沉迷于电脑游戏,荒废学业不说,脾气也开始异常暴躁,情绪起伏大,最后以被开除告终。  当然,适应得好的小留学生也有,但占少数。比如刚满14岁的桑妮,一到国外私立高中就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业和课外社团中,并忙着参加舞会等各种活动。虽然桑妮也有文化上的困惑,比如对国外同学相对成熟、开放的穿衣打扮有认知差异,但开放的态度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业和人际关系上的顺利适应,为她之后4年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比这两类孩子,不难发现,是否在成长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了抗挫折力、减压机制、交流能力等软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建立成就感和亲密人际关系,勿盲目崇拜西方教育  健康成长,孩子需要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感受到成就感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马斯洛被广为引用的需求层次理论发现,人达到“自我实现”的金字塔尖前,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一定要先满足自己“安全感,爱和尊重”的需求。如果没有被认同、接纳和尊重,人就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疏离感,不但很难有实现自我潜力的动力,而且为心理健康问题埋下隐患。  咨询后发现,函出国前在家已经近两年没和父母说过一句话了。在原来的学校有几位要好的同学,但从不和老师讲话。到了寄宿学校后,因为英文困难和较内向的个性,照旧对谁也不理。父母没想到交流困难不但阻碍了学习的进步和人际交往,还在留学当地文化中被看作心理障碍的征兆。之后的2年,尽管有英文老师一对一辅导,周末一位华裔老师带她出去散心,函大部分时间都是郁郁寡欢,主课成绩滞留在“C”和“D”之间,用她的话说是“提不起精神学习”,出现轻微抑郁的症状。  青春期(12至18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期。其间,青少年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寻找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位置,所以自己是否被环境认可和尊重对心理健康有关键作用。同时,总管对危险和冒险的判断、控制冲动、负责计划和选择行为的大脑额叶(frontal lobe) ,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这是很多青少年情绪化、易怒、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欠条理、易受毒品和酒的诱惑以及喜欢冒险的本质原因。而且,青少年时期本来就是精神健康问题的高危期。小大人一样的少年,因为荷尔蒙的变化,情绪易波动,行为等各方面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和引导。而且,这么关键的发展阶段,连土生土长的高中生都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挑战,更何况背井离乡的小留学生呢  任何变化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突然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因为语言和文化障碍,绝大多数小留学生短时间内很难融入新同学的圈子,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边缘感。同时,当心理遇到问题时,不习惯与别人分享。青少年在外面受到挫折、孤独、无助的时候,也很少知道该怎样减压,寻求帮助或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身边有亲人或好友,能经常交流、讨论、释放紧张情绪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关键。  函是幸运的。10年级结束时,她的父母痛下决心让她转学回到北京。回国后,函心情愉快,很快跟上国内高中的节奏。两年后,我接到她顺利考入美术学院的好消息。以函当时的状态,如果留在国外,能否按时毕业都是未知数。  总之,家长急着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其苦心不难理解。不过,因此而盲目崇拜西方教育,看不到文化差异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巨大挑战,隐患无穷。最好的教育不一定在国外,除非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否则不应该让他们在18岁前自己去国外读书。  如果缺乏安全感,丧失了在熟悉的环境下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以及健康的抗压机制的机会,留学只会增加心理问题爆发的机率。(作者谢刚,系美国旧金山湾区学校心理学家、天普大学学校心理学博士)  以上是出国留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的相关介绍,欢迎参考。

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overseas/27608.html

() 0
上一篇 11-12
下一篇 11-12

相关推荐

  • 什么时候高考出分数线

    一般情况下高考成绩出来不一定跟分数线一起出来的,看具体的省份决定。一般情况下出高考分数线,再出一本线,最后根据自己的成绩报志愿。这比以前先报志愿后出高考分数有针对性了。但是家长,考生也要注意,提前了解一下高校招生,避免退档现象发生。也不要高

    2024-11-25 23:00:01
    687 0
  • 上小学的孩子,除了学校功课以外,还要不要额外辅导呢?

    无论国内国外,对孩子的教育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而我国更多家长则是认为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要超人一步学习,这样的孩子具有先天性的优势!诚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但是,过犹不及,如果我们把一些超出小孩承受范围

    2024-11-25 22:55:06
    459 0
  • 网上谁教英语课教的比较好?

    高中英语辅导哪家好,怎样选择英语辅导班家长想给孩子找一家好的高中英语辅导班其实这也是一种学问也不是说我们身边的辅导班少就是因为太多了,并且教学的质量也都不一样,造成家长不知道该怎么选择高中英语辅导班哪家好哪家的教学质量好,该怎么选择孩子积极

    2024-11-25 22:40:06
    313 0
  • 孩子上兴趣班有用吗?真的能激发小孩的兴趣吗?

    顾名思义!兴趣培训班便是对于孩子的个人爱好,去有选择性的塑造孩子,激发孩子的潜力,有用!还可以是多少激发点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就是,不可以轻易放弃和急于求成!如今许多的兴趣培训班,并没科学合理而又系统化的兴趣爱好课堂教学整体规划!都没有,有针

    2024-11-25 15:05:01
    50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