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读书多累吗女生多吗

帖子看到回复如下: 1、这个帖子问得很有意思。对此,我的回答是:“适合不适合”并不在于性别,而在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 2、我从事留学工作至今14年,送学生去美加留学已有数千。尽管没有去统计过男女学生的比例,但是粗略地回忆一下,...
帖子看到回复如下: 1、这个帖子问得很有意思。对此,我的回答是:“适合不适合”并不在于性别,而在于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 2、我从事留学工作至今14年,送学生去美加留学已有数千。尽管没有去统计过男女学生的比例,但是粗略地回忆一下,大约是:女孩70%、男孩30%; 3、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比例结构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原因: 1)、中国的人才市场仍然持有“重男轻女”,所以女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相对暗淡; 2)、相比之下女孩比较乖,在家里备受宠爱,所以家长更愿意在她们身上投资; 3)、一般来说,在高中生群体中女孩学习成绩平均水平普遍高于男孩、女孩的外语基础也明显高于男孩,所以家长对女孩的投资更有信心; 4)、又由于申请国外院校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外语标准考试成绩,所以女孩更占优势。 4、再回到第一点:那么,怎么样的学生才适合出国呢? 1)、家庭有比较好的经济条件,可以承担每年至少20万元的费用; 2)、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平均成绩在75分以上; 3)、有比较强的自控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4)、有比较好的外语基础——尽管不一定非要考出OEFL/IELTS,但是不能够对外语毫无感觉 5)、对自己的将来有比较成熟的规划以及比较清晰的目标。 只要具备以上五个条件,就适合出国,否则就不是很适合——再说一遍:与性别无关。 供你参考,欢迎继续提问。一个女生长得好,在藤校读书,这种人多吗?出国留学的按未来走向分两种人,一种是学成后还要归国成就事业, 再一种是走的时候就没想着回来,其中后者除了学霸有那个实力可以养活自己、创造辉煌以外,剩下的就是各种“二代”不用奋斗就活得下去,在哪里混都是一样的。如果按出国的初衷划分也分两类,一种是想接受不同教学理念提升自己,是厌倦了国内那种呆板、教条的教育方式。再一种是图个新鲜,觉得留洋倍儿有面子,至于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根本不再考虑范围之内。除了公派出国留学的,其余人都要明白自己的出国费用。美国大学本科的学费按一年35万美元计算,生活费按每年15万美元计算,每人每年大约需要人民币30多万元,这也是很低的估算了,那么四年最少需要120万元——对于极少数能获得奖学金的,其双职工家庭或许可以承受,否则就要求亲靠友了。对少数有钱人来说,这点钱还真不是多大问题,可能还不够一单生意的利润,在此就不提了。我觉得现在有一个现象是中学时期就出国留学,这里面有不少值得思考的:1、家庭比较富裕的家长可以陪读,只要能够忍受客居他乡的寂寞,至少家庭的亲情还在,孩子还不太孤独。但是相对贫困的家庭只能选择寄读,在国外选一个监护家庭,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小小年纪就背井离乡,即使他将来能如愿获得地位名利,但应该思考一下人活着是为什么,家长这样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到底对不对。2、望子成龙,重金打造,因学致贫等现象屡见不鲜。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但是经济实力在那摆着应量力而行。没有钱可以引导孩子采用先进的学习方法,可很多人自乱阵脚只会挥舞着并不充裕的钞票来砸学校、砸老师、砸各种补习班,结果孩子被迫接受来自不同风格、不同方法的教导,很多人因此学习成绩不降反升,这样一来孩子基本就被毁了,家底子也没了。我一个同事对女儿期待甚高,孩子刚上初中就带着每星期飞一趟北京,高价学钢琴,每年仅此一项花费就得10万以上,结果两年下来积蓄没了孩子也没学成,为此两口子上了大火我们还得劝架。今年他女儿上高二,小三门学不成好好读书总行吧,他又把孩子给弄北京去了,说要重金打造孩子考托福,作为领导我说他不作不死,他倒好干脆办了病养手续,就是俗话说的吃劳保,每月收入不够吃早点的。可怜他爱人那点工资咋养活这三口人!现在孩子还没出国呢就背上外债了。搞过运动的都知道,优秀的成绩固然跟好的教练、好的场所、好的设备有直接关系,但关键还要看运动员的天赋和后天努力,内因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个身体比例不对、先天肌肉类性较差的孩子,你在他身上投入再大也最多算强身健体,你还指望他超过刘翔?所以出国留学,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考虑孩子是不是那块料,否则你就是卖了肾也是白白浪费时间,还削弱了亲情、剥夺了孩子自由成长的机会,得不偿失。去国外读书是一个好的选择吗?长相好并在藤校读书的人并非绝对少见,但也不是多数。藤校是指美国八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私立大学,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等,这些大学录取非常具有竞争性,需要学生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和成绩。而长相好与否则不是决定录取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即使有人长相好并且在藤校读书,也是因为他们在学业和其他方面具备了足够的优势和竞争力。出国留学真的比在国内上学好吗?我的一个同学在加拿大上高中,他们的高中历史课本,跟我们的高中历史课本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高中更多的是历史研究,而不是历史知识的记忆。 他们给的更多的是选题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觉得这样会有怎样的价值?他们更多的是这样的题目,而不是把历史知识和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有时是不利于学习的,更多的属于开放性的题目,所以我觉得在外面学习是有好处的,可以学到不一样的思路。当然在国外学习就需要适应国外的环境,突然出去的时候有可能不适应,首先不适应就是时差,没有多久就会颠倒过来,他好像是经过了一个月才调整过来的。也不知道这个调整时间是长还是短?他说就要与当地多接触,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入乡随俗。习惯当地的风俗后才能交到更多的交朋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直接跟外国朋友交流英语,英语水平提高的很快,可能就是环境影响吧在国外有时是需要自己打工的,朋友家里也不是富豪,有的时候就需要他自己出去打工挣钱,那个时候在麦当劳、送餐还有在一个餐厅里当小时工,他说这个是非常辛苦的,有时候就睡四五个小时,但觉得自己挣的钱花起来舒服!跟爹妈给的不一样,而且自己挣的钱买东西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他正的第一份工资,除了留下生活费,还存了银行几百加元,剩下的给父母买了一点喜欢的东西,把他父母高兴坏了!我没有出过国,我只是就我朋友的经历给你提个建议,我觉着出去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没有父母在身边支持,可以接触新的环境,当然也是有压力的把压力变为动力,这才是更好的学习。据说哈佛大学的学生每天只睡3个小时是真的吗出国留学确实是比国内念书强,为什么呢?其实可以根据以下分析对比来看的:1、国内读书和出国留学的思维方式: 在国内,主要的教育模式是“填鸭式”教育,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拼命的记笔记,很少有自己思考的时间,导致在思维模式上比较单一。在国外,学校更看重学生思考的过程,提倡和鼓励学生脑洞大开,更能包容学生的独特性。他们坚持认为凡事不应看重对错。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 2、国内读书和出国留学的课余生活: 国内学生,学历压力大,课业繁多,很少有课余生活,即使挤出时间想放松一下,基本上也是宅在家里上上网,基本上这是国内大多数学生的课余日常。但是留学生们大多是利用不上课的时间到处去旅游开眼界了。其实这跟外国的居住环境和活动习惯有很大联系。留学生们大多时间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去感受当地的人文环境,正所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3、国内读书和出国留学的就业问题: 国内的应届生就业情况是有高学历也不一定好找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门槛可以是学历,但录用标准却不再以学历为主。街边太多人与车,如何突出自身特殊职业优势,成为就业最大的必修课。 而出国留学的学生们毕业之后就业的范围相对较大机会较多,可以选择在国内外就业,回国就业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关于出国读书,你做过的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读哈佛每天睡眠五小时 --------------------------------------------------------------------------------近年来,来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考上哈佛不容易,在哈佛取得学位更不容易。在哈佛读过博士的汪宁先生说:“能考上哈佛的高中生当然都是非常优秀的,但进了哈佛的大门,就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了,因为哈佛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上哈佛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因为哈佛看重的不是你有没有学习的天分,而是你将来能对社会做多少贡献。” 上哈佛很累 初次走进哈佛的外国学生大都经历过一个心理调整的阶段。中国学生更不例外,尤其是从国内直接考进哈佛的,要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要过语言关,还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有些外国学生进了哈佛情绪特别低落,因为他原来是那个考区的第一名,可到了哈佛就显不出来了,心理上承受不了。 在哈佛学习,学生的负担看上去并不重。哈佛不强调分数,不提倡死读书、读死书,提倡无压力状态学习方法。可进哈佛的都是尖子学生,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汪宁博士说,学生的压力很大,但这往往不是老师施加的压力。哈佛的教学方式与国内不同,是启发式的,老师讲完了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了。进了哈佛的人,除了极少数外,都想走在前面,都想更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哈佛大学教中文的冯禹先生说,哈佛的课程对国内来的孩子来说并不算太难,只要过了语言关,就可以从容应付。但学生们总是自己给自己加压,不断地增加课程。上哈佛是很累的,尤其是那些从国内来的学生,他们平均每天睡眠时间还不到5个小时。 中西合璧 哈佛提倡的是各种不同文化的交融,因此每年都要招不少少数族裔和外国学生。在哈佛的本科生中,亚裔学生占14.3%,是少数族裔中最多的。 走进哈佛校门的每个学生都各有特长,你小提琴拉得不错,他是某个考区的数学尖子。不同特长、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融合在一起,通过交流产生一种多元文化的氛围,这就是哈佛为什么能够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的毕业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哈佛大学所在的剑桥区有一所中文学校,这所学校十年如一日,每天给当地华裔孩子上两节中文课。学校的董事长纪虎民说,从4年前开始,这所学校的孩子年年都有考上哈佛的。纪先生的女儿纪然就是其中之一。纪然5岁来到美国,在美国上的中小学。和国内一些亲友的孩子相比,纪然的知识面比较广、社交活动多。纪先生说,女儿每天还要上两个小时的中文课,接受的是中国式的教育。用的课本是北京等6省市的统编教材,教学方法也是中国式的,强调背诵。中西合璧,形成了她的双语优势,而哈佛看重的正是她的这个背景。 目前,在哈佛上学的中国学生有200多人,其中从国内高中直接考到哈佛上本科的只有几个人,其他都是从国内各大学来哈佛读硕士或者博士的。在哈佛上本科的这些中国孩子大体分三类:一类是在美国上完中小学的,一类是在美国上了一半中小学的,还有一类是在国内上完中小学的。论基础教育,最后一类当然最扎实,但也是到哈佛后最苦的。 《人民日报》2002年01月14日看小留学生的海外生活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一些波折让人黯然。我相信很多人都做过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就算有些人嘴硬说不后悔,他们心里其实还是后悔的。要不然,为什么会有“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的故事出现呢?其实,这便是在告诫人们,做事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下决心,以免事后后悔。在我去韩国读书的时候,做了一件让我最后悔的事情。当时我准备去韩国读书的时候跟我女朋友说过这方面的事情。当时她的意思是想跟我一起去,我在那边读书,她想要在那边工作。这样一来,两人就能经常在一起了。然而,当时我觉得异国他乡,两个人在外面多有不便之处,再加上国外到底不如国内舒适,因此就劝她留下。我的想法是,等我毕业之后再回国发展,这样两人在一起会更好一点。更何况,出国读书又不是不能回来了,每年假期都是可以回来的。最后,经过我的“劝说”,她留在了国内,而我去了韩国。事实上,是我自己想得太美了。事情并没有朝着我期望的方向发展。在我上学的第一个假期还没到,她跟我说要分手。当时,我真的是想要质问对方为什么要跟我分手,但是仔细想一想上学期间自己没有陪在她身边,就问不出口了。就算问了又能怎么样,分手的原因要么是对方新交了朋友,要么是不想跟我维持异地恋了。当时的我黯然伤神了一段时间,后来仔细想想,发现自己做的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劝她留在国内,或者说,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出国留学本身。如果当时我们没有分开的话,可能就是另一番结果了。然而,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没有如果!资料显示,我国学生海外留学正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在这股留学新潮中,十几岁的初高中生成为主力。小小少年求学海外,他们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前不久,浙江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反映中国少年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留学生活的纪录片《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引起观众强烈反响,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们通过该片,对少年留学问题多了一份了解和理智 电视纪录片《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是由澳大利亚籍华人陈静女士自费30万澳元投资拍摄的,陈静从事澳中文化交流多年,据她介绍,2001年到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比2000年猛增了70%,新增的大多是来澳读11、12年级的小留学生,这些小留学生都是准备在澳读过中学后,通过考试直升澳洲的大学。目前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约15000名左右,由一个国家一下子来这么多留学生,在澳洲历还是第一次。 尽管很多中国家庭将送子出国读书视为接受教育的方式,但到一个完全陌生、无亲无故的地方读书毕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除了学习,孩子们还要独立应对生活、人际交往等诸多问题。为此,陈静从2000年开始对几十名在澳中国小留学生进行了一年多的跟踪采访,作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同时走访了与少年留学相关的人士,拍摄了8集电视纪录片《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该片记录了在新环境中惜时如金、努力学习,最终取得骄人成绩、实现个人理想的少年留学生楷模,也讲述了由于自控能力差而荒废学业,最后被澳移民局遣送回国的个例;片中更多展示的,是中国小留学生由于习惯差异,在澳大利亚生活学习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冲突。这些资料,对于国内家庭认识少年留学,相信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澳大利亚政府明确规定:赴澳就读中学的海外学生必须与当地没有犯罪记录的家庭生活在一起。 西方人一般都比较注重私人生活,愿意招租海外学生入住的家庭通常都不很富裕,招收小留学生入住只是他们补充家庭收入的手段。而对于小留学生们来说,在新的家庭中只是一个房客,生活习惯都要顺应房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16岁的王典来自长沙,在出国前,她想像中的留学生活是这样的:住在一栋漂亮的小别墅里,屋外是大片的草坪,外国人举止彬彬有礼、待人宽厚,自己将与他们开心地生活在一起。所以当汽车把她送到一座灰暗老旧的房子前,看到房前不是什么草地而是一条因繁忙而嘈杂不堪的铁路时,王典最初的梦打破了。她的房东翠西是个单身老太太,在王典入住翠西家一个月后,双方的矛盾开始清晰起来。翠西对王典父母总是半夜来电话抱怨不断,她觉得自己岁数大了而且第二天还有事要做,需要好好地休息,可王典的父母打扰了她的清静。翠西还对王典洗澡时间长也很不满,翠西说:王典洗一次澡要一个小时,有时甚至是一个半小时,我真不知道她在洗手间里干什么,而通常我洗澡只要五到十分钟。对这些指责,王典非常生气,她说:我真不明白,我父母和这儿本来就有时差,他们下了班就赶紧给我打电话关心我有什么不对?再说国际长途是很贵的,这个老太太为什么不理解?在国内,父母怎么会管我洗澡呢,可她却经常在我洗澡时敲门催我快一点。我觉得特别不公平,我住在她家里是付钱给她的呀,每星期要180元澳元,差不多合人民币900多元,我洗个澡她还这么多话?我觉得我付这么多钱住这样的房子都划不来。两个星期又过去了,王典与翠西的矛盾进一步激化,王典对老太太不按时给她做晚饭无法忍受。她说,有时都晚上9点了她还不回来给我做晚饭,我觉得外国人在表面上很友好,实际上内心很冷,根本不会为你着想。我已经向学校提出更换房东。 两天之后,在王典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翠西限令她第二天就搬走,最后是王典的监护人临时把她接走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中国独生子女的特有个性,使小留学生们几乎在踏上澳大利亚之初都要遭受房东这当头一棒,有的小留学生适应不了就频换房东,甚至一年换过四五个。是顺应现实还是逃避? 王典最后选择了顺应。起初她与第二家房东也处不好,但慢慢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当然不会因为我的到来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只能我来适应他们。于是,王典开始了全新生活。她用自己的钱在自己房间里装了电话,谁什么时候来电话都不会影响别人。洗澡时她会带一只表去卫生间,每次都不会超过5分钟。学习晚了,也不会到厨房去吃房东的东西,而是吃自己买的饼干。随手关灯,自己做中饭。没事时,还会主动与房东聊会儿天。在留澳8个月后,王典已经与第二个房东相处得非常好,每天晚饭后她都会为一家人冲咖啡,还做其它家务。顺应现实不仅改变了王典的生活状态,还让她有了新的感受。她说,我第一次为大家冲咖啡时心里在想,爸妈为我做了那么多,我在国内却从来没有给他们泡过一次茶,真是很后悔,等他们来澳洲时我一定要为他们泡一次茶。 王典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房东的心,现在她已经从一个陌生人变成房东家的一员,在假日里,房东还会邀她一同去美丽的海边散步。 -究竟是外国人太不近人情,还是我们的小留学生独立能力太差? 顾丽萍与澳大利亚单身母亲费奥娜在一起生活的故事,恐怕很能说明问题。18岁的顾丽萍来自无锡,她正在墨尔本的惠灵顿中学上12年级,而她的房东费奥娜与她年龄相仿,也在上学,而且她是位已经有个4岁女儿的单身母亲了。中外两国同龄人站在同一屋檐下,彼此之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费奥娜是顾丽萍的第三个房东,在学业之余,为了挣钱养家她还要干两份工作。每天白天,费奥娜在学校上课,下了学就直奔打工的地方。她有着一份非同寻常的工作——开校园大巴,这份工作在澳大利亚少有女性问津,但为了生活费奥娜不但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开完校车,费奥娜就去接女儿,回家忙着给顾丽萍和女儿做晚饭,打理家务。在自家的园子里,费奥娜开辟了一小块菜园种些新鲜蔬菜。当顾丽萍进入梦乡时,忙碌了一天的费奥娜才可以安心坐下来开始白天的功课。每逢星期天,费奥娜还要到老人院进行另一份工作——为一位96岁的老人做饭,陪他聊天。 相形之下,顾丽萍就差了许多,连熨衣服这样的小事顾丽萍也不会做,每次都是由费奥娜代劳。顾丽萍想做一个带饭盒的小袋,可是她一点不会针线活儿,只能买来布料向费奥娜求援。在与费奥娜相处的日子里,这位异国同龄人的独立生活能力与爱心深深打动了顾丽萍,也让她思考了很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事儿——— 在国内时,总觉得父母照顾我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既然父母乐意把我生下来,就有义务抚养我。结果是到了国外,还觉得自己应该受照顾。可费奥娜也比我大不了多少,却已经开始独立承担起一个家庭,要上学、打工,还要照顾我这样的外来人,这点中国的孩子真不能比。中国的孩子好大了,父母还捧在手里,供你上学,结婚还给买房子,有了孩子父母还给带,真是太幸福了。从费奥娜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如何自立和怎样爱别人、照顾别人,是她教会了我很多人生的东西。以前在中国,我有很多东西不吃,到了费奥娜家后她看出我这点,做饭时就不断变口味来迎合我,我看到她这样体谅人,从此,费奥娜做什么我就吃什么,也从不会说做得不好吃。我觉得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和尊重,能懂得这些,我很高兴。 -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自律成为自立之外又一重要的素质。 据长期在澳的华人观察,新来的小留学生们自律能力并不都强,总体上强弱各占一半。但这种差距导致的结果却大不一样,强者能够创造出令外国人都佩服的成绩,而弱者的结局则可能比在国内还要差。这里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龙龙(化名)与黄健都来自上海,同于1999年赴澳留学,同在墨尔本泰勒中学上学。黄健寄宿在姑妈家里,龙龙则住在他父母的澳籍华人朋友雪利家中。 在雪利家中只住了半年,龙龙就借口要练口语搬到了一个当地家庭中,但不久又说这个家庭是穷人,吃饭只买两个比萨饼,自己实在难以下咽,于是又回到了雪利家中。再次回到雪利家中的龙龙变得十分诡秘,平时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别人叫他,他只是开个门缝,不让看到里面。在自己的屋里,龙龙没完没了地抽着烟,心情非常烦躁,电脑一开就到后半夜,而后又一觉睡到次日下午,开学后天天迟到,有几次还旷课。雪利见情况不妙,让丈夫与龙龙谈谈心,龙龙只是说他失恋了,所以精神不好。 而同来的黄健一踏上澳洲的土地就开始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只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本需要6个月的语言强化训练,又用9个星期修完了11年级的全部课程。黄健心中有个目标,就是要在自己所在州的高考中进入全州前十名。他在电脑上写下“惜时如金分秒必争”八个字,激励自己不断进取。暑假来临时,很多同校的小留学生们都回国探亲去了,可他却用这段时间留在澳洲,将12年级要学的五门课程全部预习了一遍。在从居住地到学校的几十分钟车程上,黄健也是埋头苦读。短短几个月时间,黄健迅速适应了国外的教学方式和节奏。 2000年12月维多利亚州高考发榜,龙龙称自己已经被大学录取,国内家人知道后非常高兴,让他回国过春节并说亲戚都在准备为他庆祝。就在回国的前一夜,龙龙终于不得不向雪利夫妇说出自己在澳大利亚赌输了两万澳币,已经没钱买机票回家,他承认一直以来烦躁就是因为这件事。龙龙还说,去的不只他一个人,有一个小留学生赌掉了三万澳元,最后被其父母押回武汉;另一个把生活费都输了进去,出时只剩下两块钱;最可悲的一个小留学生不但输掉了所有钱,还染上了毒瘾。正在雪利夫妇想办法帮龙龙解决问题时,龙龙突然神秘地失踪了。雪利夫妇费尽周折终于得知,龙龙不但输掉了生活费而且根本没有考上大学,他在中学里严重缺课并欠下7000多澳元的学费,移民局已经两次发出取消其签证的通知。原来,龙龙一直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当谎言即将被揭穿时,他害怕了,选择了逃避。龙龙最终被送回了国内。 而此时,龙龙的同学黄健则以总成绩9985分的高分获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海外学生高考第一名,他同时获得维多利亚州长奖这一令人羡慕的荣誉,州长亲自向黄健颁发了奖牌。黄健终于如愿以偿,迈入了澳大利亚一流大学———墨尔本大学计算机系并获得高额奖学金。 以上三个故事,只是《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一片中众多实例中的几个,同时也只反映了在澳小留学生生活学习现状的一小部分。这些故事可能会令不少正准备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庭或振奋,或担忧,或无所适从。笔者想说的只是,少年留学本身不是件坏事,但也绝非如很多人想像的那样,把孩子送出去就万事大吉了。 -家长、孩子,你们准备好了吗? 现在的小留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过惯了衣食、一门心思读书的日子,所以几乎所有的小留学生在海外都会经历因自立能力差而带来的窘况———女孩子不会缝纫和烹饪,有些连衣服都不会自己洗,而男孩子则更差一些,房间总是乱七八糟,用品坏了不会修理。 其实,中国小留学生生活能力差的问题与他们的父母有着直接关系,正是由于父母把一切生活琐事全包下来了,我们的小留学生们才缺少了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而孩子人格上的缺陷,父母更是不能推卸责任。片中有这样一个事例让人深思:一位澳籍华人接待了一位初到澳大利亚的小留学生,为了减轻小留学生的经济负担,她把房费降得非常低,而且天天不怕麻烦为他做中餐,可没有几天小留学生还是走了。这位华人后来才知道,当这位小留学生告诉国内的父母房东希望他能做些家务时,父母对他说:我们是付了房费的,房东应当做一切。这不仅深深伤害了这位华人,更令她对国内的家庭教育产生了质疑。 在澳大利亚,有些小留学生非常愿意住在华人家中,因为生活习惯比较接近。但即使是在澳华人也对中国的新生一代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看法。一位华人房东直言不讳:小留学生们普遍缺乏爱心,为他人考虑得很少。我经常忙碌了一天赶回家给他们做饭,可他们看着我手里拎着一大堆东西进屋却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帮我,只顾看电视。主动帮我做家务的人很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干,垃圾满了都是由我来倒。像洗完澡应该把卫生间收拾干净这样最基本的事儿,也要指出来他们才干。 在《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一片中,有两位房东向中国的父母建议,在送孩子出国之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基本生活技能的培训,哪怕是自己会蒸米饭,这对小留学生也非常有用。 还有相当一部分父母认为,经济实力才是孩子出国专心学习的关键,但现实的情况却与这种想法背道而驰。据调查,凡是整日流连于游戏厅和娱乐场所的小留学生,大多来自家境殷实的家庭。那位被送回国的龙龙家境就十分好,他的父亲赴澳看他时留了一大笔钱,恰恰是这笔钱把龙龙送入了。 对国外教育方式的适应能力也是一个问题。在澳大利亚,高考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高考成绩,另一部分是在中学的平时成绩,两者的比例为4∶6这给许多习惯于临阵磨枪的中国学生提出了新课题———只有养成一贯认真学习的习惯,才能最终取得好成绩。在澳大利亚中学里,考试内容也与国内完全不同。片中一位小留学生介绍,她遇到的考试题目竟是设计一个香水瓶!注重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海外教育最突出的特点,而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正是软肋。 孩子一旦远在他乡,父母的关爱和约束都鞭长莫及。《少年留学走天涯——中国中学生留澳纪实》再次给准备把孩子送出去留学的家庭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想清楚、准备好了吗?

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overseas/24050.html

() 0
上一篇 11-10
下一篇 11-10

相关推荐

  • 多少分能录取哈佛大学

    申请哈佛大学本科,托福成绩至少要100分、SAT成绩不能低于1350分,ACT成绩不能低于28分。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现任校长是劳伦斯·巴科,校训为“Ver

    2024-11-25 15:10:02
    376 0
  • 2024哈佛大学录取offer

    哈佛大学申请流程本科生申请分为提前申请和常规申请两个阶段。提前申请的截止日期是 11月1日 ,12月中旬学校会通知学生申请结果。学校在每年的12月份开始审阅常规申请的材料,截止日期是次年的 1月1日 ,以邮戳为准。哈佛允许在提前申请阶段已经

    2024-11-25 02:10:05
    78 0
  • 目前大学录取到了何阶段

    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在各大高校中名声鹊起,成为越来越多学子的梦想大学。那么,浙江工业大学到底如何录取呢?下面将为大家揭开这个秘密。第一阶段:高考成绩筛选首先,浙江工业大学通过高考成绩对报名者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批次,

    2024-11-24 09:55:04
    803 0
  • 哈佛大学本地生录取

    2023年哈佛大学本科录取最低分数为1460分,最高分数为1580分。资料扩展: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一所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盟校、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成员

    2024-11-23 20:05:01
    6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