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overseas/23321.html
优势:1、就业率高。留学国家的选择,主要看这个国家以后的发展潜力,韩国确实有这个潜力,因为随着近两年韩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韩国留学热也越演越热。中韩两国都是亚洲国家,地理位置很近,往来非常方便。韩国又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经济、...
优势:1、就业率高。留学国家的选择,主要看这个国家以后的发展潜力,韩国确实有这个潜力,因为随着近两年韩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韩国留学热也越演越热。中韩两国都是亚洲国家,地理位置很近,往来非常方便。韩国又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非常广泛。2、中国与韩国文化差异小近些年来,韩国除了因为费用适中而成为抱着留学梦想的工薪阶层家庭的首选之外,更是因为近几年间韩国文化在中国的深入发展而深得人心。另外韩国和中国同属于亚洲,在文化礼仪、教学体系等方面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所以相比风格迥异的欧美等国家,韩国的生活习惯更易于被我们中国人接受。3、国外硕士阶段学制普遍时间比国内短,国内读研一般都是3年制或者2年半,国外基本没有超过2年的,英国等英联邦国家甚至都是一年制的(韩国日本为两年、马来西亚为一年半)节约了时间就等于节约了金钱。4、国外硕士竞争小,奖学金高额而且花样繁多,像韩国日本这种国家理工科拿到全奖或者半奖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不需要什么考试就可以申请到。弊端:1、高中生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较差,人生观尚未成熟,到了一个没有约束的环境,很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引导,同时安全也成为很多中国家长担心的问题。二战时期最有名的军校? 日本人在幕府时期,他们和清朝一样,军事力量全面落后于西方;但他们在面对英国人的时候,是敢于反击的,虽然显得有些鲁莽,但他们的反击换来了利于“维新”局面。 日本人和英国人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战争就是1862年的“英萨战争”,“英”指的是英国,“萨”是日本“幕藩体系”下的“萨摩藩”。 从日本人和英国人之间的“英萨战争”,也能看出:为什么“腐败的大清被日本人暴打、混乱的民国被日本人予取予求、无能的国民党面对日本人节节败退”。 世界是承认实力的,所有的道理必须有实力背书,否则就是不值一提的“酸腐愚见”,如同签马关条约时,可伶的大清裱糊匠李鸿章问:难道不能争辩吗? 日本人伊藤博文说:只管争辩,但条件一字不可更改。 这就是两家背后实力不同、战斗精神、战斗意志不同的原因。伊藤博文也是和英国人打仗打出来的。 真要说谁是“战斗民族”,日本绝对算是一号。 因为单就打仗来说,日本人有自己“骄傲”的 历史 :他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不同时期打过“五常”的国家,并且战果骄人。 1894年,甲午战争中,日本把大清朝打得奄奄一息,签下“马关条约”; 1904年,日本和沙俄打起了“日俄战争”,沙俄被打得颜面扫地,东方舰队全军覆没,日本人从此坚信:一个日本兵可以打赢五个沙俄兵; 1945年3月,日军在越南发动“明号作战”行动,打得法国殖民官员和军队四散逃窜,损失相当惨重,只有少数的法国人逃到中国,留下一条命,以至于现在的云贵山区里,还有一些法国血统的人。 日本人和美国的战争就不用说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从1853年7月的“黑船来航”起,就一直若即若离,期间日本人动了抢夺夏威夷、菲律宾的心思,也都被美国抢先一步夺走。 一战期间,日本人趁着欧洲大乱,在亚太地区到处打德国军队、抢德国殖民地盘;一战后,美国为了防止日本人逐渐做大,搞了个“海军条约”,限制日本海军的发展。 即使这样,日本还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终于在二战中和美国在太平洋正面对决。日本人也不讲什么武德,他们用一贯的“偷袭”手法,把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珍珠港炸了个底朝天。 随后就是人类 历史 上最大的海上战争——太平洋大海战。最后,日本人全军覆没,日本国也堕入“深渊”,成为了美国的“类殖民地”直到今天,但美国也损失惨重。 英国人开启他们的殖民之路以后,在世界各地都很顺利,唯独日本,打了他们好几次,让他们无可奈何。 英国人经过几次打击之后,恨死了日本人。别看他们都是美国的盟国,其实英国人对日本仍旧是一肚子火。 他们实在是被日本人打得太惨了,甚至可以说,日本人就是通过打英国人,树立了和西方人硬刚的信心——西方白人不过如此。 1、幕府、各藩是什么关系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天皇就是个样子,一点权力都没有,所谓的“朝廷”已经被幕府将军架空。但幕府还是要保留着天皇和朝廷,因为他们是幕府存在的基础。 德川幕府时期,他们在全国推行“幕藩体制”,这种体制对内的统治是牢靠且高效的,因为“藩”是幕府最为得力的助手,也是统治非常重要的一环。 当时日本的“藩”有256个,就是各地的诸侯国、小霸王,有自己的军队和武士;他们在自己的地盘说一不二,但都要听幕府将军的。因为各个藩主的老婆孩子都在江户,相当于是幕府的人质。 “藩”根据性质不同,分为三种:亲藩、谱代、外样。 “亲藩”最为尊贵,地盘大、实力强、特权多;他们贵在一个“亲”字,这些藩主基本都是德川家的血亲。德川幕府有很多“亲藩”,最出名的是:尾张藩、纪州藩、水户藩,他们被称为“御三家”。 “谱代”是一直跟随德川家的家臣,在德川幕府掌权后,论功行赏时,有功之臣得到的封地。这样的“藩”对德川家非常忠诚。 “外样”很杂,有的是地方强梁、有的是以前的贵族,他们都很能打,也不怕幕府将军,有的论起血统身份,甚至比将军还高。他们是幕府比较忌惮的人,但也是不能随便清除的“藩”。 2、骄傲的英国人被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生麦事件 英国与大清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把日本人惊着了,他们的幕府也想“富国强兵”,各地的“藩主”更是积极增强自己的实力。 英国人把所有力量用在对付大清上,暂时没精力去征服岛国日本;1853年,实力并不是很强的美国进入东亚,他们不敢和英国争夺大陆,只好把眼光投向日本。 美国的“黑船来航”打开了日本的大门,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这些都是通商的条约,实事求是讲,并没有特别多的不公平与歧视。英国、法国也在日本建立领事馆,搞起了通商贸易。 本来没有什么问题,日本就这么发展下去也不是坏事,还不至于沦为外夷的殖民地。 但日本特别的“幕藩体制”和各地强藩固有的“攘夷”心理,使他们的关系是脆弱的、早晚要出事的。 1862年9月14日,现任藩主 岛津茂久 的监护人 岛津久光出行来到横滨郊外的“生麦村”。岛津久光的身份是比较高的,如果藩主岛津茂久是皇帝,他就相当于“太上皇”。 这么高身份的“大名”出行很威风,有庞大的仪仗队跟随,按照当时日本法律:平民遇到大名的队伍,要让道路边、跪地磕头;如果冲撞了队伍,被杀活该。 恰好,三男一女四个英国人经过这里,他们也不知道日本的规定,再说,傲慢的英国人也从来不跪的,他们见到日本幕府将军也没跪,当然不会给大名下跪。 岛津久光非常生气,手下的武士立即上前交涉,没想到英国人不但不退到路边下跪,一个叫查理斯的英国人还破口大骂; 更加让日本人生气的是那个叫马歇尔夫人的女人乘坐的马受惊,闯进岛津久光的仪仗队。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按日本法律,别说闯了大名的仪仗队,就是挡了武士的路都是死罪。所以,岛津久光的卫士奈良原喜、海江田信义立即拔出刀,一顿砍杀。 英国人查理斯当场被砍死,另外两人克拉克和马歇尔被砍成重伤,不久也追随查理斯而去。 那个马歇尔夫人因为是女人,日本人也没有难为她,只是用刀砍掉她帽子吓她一下,随后任她跑走。 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的“生麦事件”:日本人居然敢随便砍杀三个英国人,这让“日不落帝国”的脸往哪里放? 英国国内舆论哗然,纷纷要求政府出面,给死者一个说法。 日本国内到没有什么,尤其萨摩藩大名 岛津茂久 ,他自己还在生气呢:不给让路,还破口大骂、还冲撞仪仗队,杀掉都是轻的,闹什么闹。 3、鸡同鸭讲的交涉 “生麦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在日本的代理公使约翰·尼尔立刻和德川幕府交涉,要个说法。这时候德川幕府也是一个头两个大,国内“倒幕”势力不断造势,他们正发愁呢。 没办法,幕府只好花钱消灾,赔了英国人十万英镑,希望这事就这样结束拉倒。但英国人不干,他们既要钱,还要“杀人凶手”受到惩罚。 英国公使知道,这是幕府办不到的;他们也知道,这些大名一个个都很剽悍,不听招呼的。 所以, 约翰·尼尔在和萨摩藩面对面谈判前,让英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奥古斯都·库柏中将率领七艘军舰的舰队来到萨摩藩的鹿儿岛湾。 做好这些准备好,英国以舰队为主进行交涉,于 1863年8月13日和萨摩藩交涉:交出杀人凶手、赔偿25万英镑(前面的赔偿不是萨摩藩给的)。 双方交涉的翻译是福泽谕吉,他是有名的“兰学”学者,荷兰语说得跟日本语一样好,但英语却马马虎虎;现在一万日元的纸币上就是他的头像。 结果,英国人要追究“肇事者”,也就是杀人的武士时,他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成“要岛津久光的脑袋”。 这一下子惹翻了萨摩藩的谈判人员:追究大名的责任,还要脑袋,做梦呢,这还有“王法”吗?谈判破裂。 萨摩藩给英舰队的答复是“关于生麦事件并无责任可言,拒绝英方的要求”。 但英国的军舰就在海上,看着挺烦人的,到时候他们会开炮的。于是,萨摩藩的大名突发奇想:偷偷派人上去,把这些军舰“抢回来”。 说干就干,当时杀人的武士 奈良原喜左卫门等人也知道是自己杀的人、惹的祸,他们愿意做敢死队去奇袭英国舰队。 计划是:伪装成萨摩藩的使者给英国人送大米、蔬菜、西瓜吃的,混上船动手。 这些敢死的人包括海江田信义、黑田清隆、大山岩等,后来都成为日本赫赫有名的大将。 结果英国人还是比较谨慎的,他们死活不让日本人上舰,日本人“入虎穴擒虎子”的妙计没有得逞。 谈不拢就要打的,但双方谁都没有先动手,萨摩藩就这么耗着,看看你英国军舰在海上能呆多久; 英国军舰憋不住了,他们在8月15日俘虏了三艘萨摩藩的商船: 白凤丸、天佑丸、青鹰丸 。 英国人的意思明显:萨摩藩不赔钱,就抢海上的商船,直到抢够为止。英国人本来就是海盗的性格,做这些事非常拿手。 4、只打了一天的“萨英战争”,怎么看都是日本赢了 英国军舰的行为激怒了萨摩藩,他们是日本海上力量最强的藩,海岸边建立了很多岸防炮台;后来的日本海军就是以萨摩藩的底子建立的,如同另一个别样大名长洲藩控制力日本陆军一样。 8月15日,萨摩藩的80门老式岸防炮率先向英国军舰开炮,对日本攻击没有准备的英国军舰由于离岸边较近,加上日军火炮打得也准,英国军舰一下子中弹较多。 反应过来的英国舰队立刻开炮还击,近百门舰炮对岸齐轰。英军的舰炮已经改进,都是后膛炮,弹头落地爆炸;而日军的还是老式前膛炮,发射出去的是不会炸的弹丸。 双方就这么互相轰击了一天,也是老天帮助日本人:海上的大风让英国军舰左右摇晃厉害,舰炮的准度有所下降;而日本人则打得非常英勇,他们既不怕死,又不怕累。 英军旗舰被萨摩藩大炮击中,舰长和大副同时阵亡, 开炮击中英舰的炮手叫“大山岩”,他后来是甲午战争的日军总指挥; 给大山岩搬运炮弹的叫山本权兵卫和东乡平八郎,后来这两人一个是日本“海军之父”,一个是日本“海军军神”。 打到8月17日傍晚,英军顶不住了,为了避免损失进一步加剧,在海上向横滨方向撤退,离开日军炮台的射击范围,当然他们的舰炮也就够不着陆地了。 双方的损失是:英军 舰队指挥舰重伤,失去作战能力,舰长等人战死;另有两艘舰受伤;英军一共被打死打伤63人。 萨摩藩炮台士兵一共被打死17人,没有别的伤害。 唯独让萨摩藩心痛的是,他们专门用来研究海军和近代工业的研究所集成馆被舰炮毁坏,这让萨摩藩研究制造蒸汽船、生产炮台的工作受到迟滞。 见英国军舰撤走了,萨摩藩的人并没有特别高兴,因为他们发现:英军的舰炮是自己没有见过的,射速快、打得准、破坏力强。 日本人清楚:要是风平浪静,自己的损失会非常大。 因此,萨摩藩十分明智地在1863年11月15日向英国方面表示:同意赔偿英方25万英镑,不过现在萨摩藩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只能请上级政府——幕府代为赔付。 冤大头幕府在赔了十万英镑后,只好再次放血,赔给英国25万英镑,他们想尽快平息风波。 事件平息后,本来非常坚定的“攘夷派”萨摩藩,成为坚定的“洋务派”;他们从炮战中看到自己与英国的差距,从而得出结论:继续闭关锁国,只能永远挨打。 随后,萨摩藩提出向英国学习的口号,把那些在炮战中奋勇杀英国人的战士一股脑派到英国留学,包括东乡平八郎。 这些人学成归来后,全部成为日本海上崛起的风云人物。 而英国人在炮战后,本来放弃了索赔的希望,他们就是想再讹点钱,没想到萨摩藩不给,幕府给了。于是英国人认为自己赢了。 不过,英国人注意到萨摩藩的战斗力,他们不像大清那样,即使守卫的地方部队打赢了,也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他们也不像幕府,总是怕事,想息事宁人。 他们倒是有点像英国海盗,有一股“遇敌必战”的劲头。 于是,英国不再支持日本的幕府统治,而是支持萨摩藩,全面接受萨摩藩的学习要求、购买军舰的要求。 英国人想把萨摩藩培养成他们控制东亚的打手。 总之,世界是不讲道理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世界也是讲道理的,在你发展的关键时刻,会给你一次机会,如果你抓住了,可能就是另一个发展方向。 日本的“萨英战争”和大清的“鸦片战争”,多少有点相似之处。大清那昏庸腐败的王朝,没有一点斗志。 厌恶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他们给亚洲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但是,佩服日本萨摩藩这种遇到强敌敢于亮剑的精神。 了解:俄国农奴制、沙皇、近代化、彼得一世、克里米亚战争?西点军校呗如果你看过兄弟连原著,就知道,在战争即将结束时,西点的毕业生往往更多的被保护、提升,就可以知道而且众多美国名将都出生西点!相关资料如下——世界军校排行榜 一 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西点军校的正式名称是“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学校位于纽约市北郊的哈得逊河上“肘状”的三角岩石坡地上,该地点被当地人称为“西点”,故习惯上又称其为“西点军校”。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西点曾经是美利坚开国总统华盛顿所率军队的驻扎地。 1802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决定在纽约北郊的西点建立一所军事学院。同年7月4日,西点军校正式开学。在最初的10年中,西点军校主要是一所为部队培养工兵人才的学徒学校。 GB1812年4月份,美国国会通过另一项法案,将军校确认为美国陆军培养军官的主要场所。1976年,妇女被允许进入学校学习。目前,西点军校大约有4000名学生,学制四年,学科包括工程学、兵役学、社会及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科学。 西点军校成立至今已有200多年,为美国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它的毕业生中,有3700人成为将军。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北双方几乎所有有名的将领,都具有两个共同点:一、参加过美国对墨西哥的侵略战争;二、毕业于西点军校。在这场大规模的内战中,西点军校的同学们对峙于战场,其场面的戏剧性与传奇性可谓空前。 20世纪中叶,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随着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其影响力也跨出美国国内,迈向全球。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派往欧洲的远征军司令潘兴毕业于西点;二战中,中国读者最耳熟能详的几个名字——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全部都是西点毕业生。二战后,美国对外发动的历次战争,其将领也都出于西点,比如,侵越美军司令威斯勃兰特、海湾战争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科索沃战争美军指挥官克拉克将军等。 西点军校在培养大批军事家的同时,它还为美国培养和造就了众多的政治家、企业家和科学家。其中著名的有:第59任国务卿黑格、国际银行主席奥姆斯特德、军火大王杜邦、巴拿马运河的总工程师戈瑟尔斯、刚卸任的国务卿鲍威尔等等。 二 美国海军学院--英雄的母校 提起尼米兹,人们都知道他是二战时美国的海军英雄。他的母校“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也同样赫赫有名。1794年,乔治·华盛顿总统劝说国会,授权他组建新海军力量以打击日益猖獗的海盗。建立海军的事宜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母 1825年,约翰·昆西·亚当斯总统催促国会建立一所海军学校“以培养优秀的海军军官”。这一建议直到20年后才因一起重大事件而获通过。1842年9月13日,“萨莫号”训练船从布鲁克林码头起航,然而,纪律涣散,居然发生了叛乱。最后,舰上的叛乱首领海军学员菲利普·斯宾塞和他的两名主要同伙,水手长塞缪尔·克伦威尔和水手以利沙·斯莫,被吊死在桅杆横端。这件事震惊了美国全国,也直接导致了海军学院的建立。 1845年10月10日,马里兰州安那波利斯一个占地10英亩的塞文堡陆军兵营,迎来了50名海军学员和7名教官,美国的海军军事学院终于诞生了。 1850年,海军学校正式更名为“美国海军学院”。随着美国海军的成长,学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原先10英亩的土地已经扩大到338英亩;由50名学员组成的学员队也变成了4000人的旅级规模;现代化的花岗岩建筑代替了塞文堡的旧式木质建筑。在短短几十年间,美国海军从由帆船和蒸汽船组成的舰队发展成为拥有核动力潜艇、水面舰只和超音速飞机的高技术舰队。1976年,国会批准女性可以进入所有军校学习,海军学院也开始接受第一名女性学员。目前,女性学员已占海军学院新生队伍的13%-14%,接受与男性同学相同的学术和专业训练。 三 伏龙芝军事学院 ---前苏联出元帅的地方 在中国,提起前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几乎无人不知。刘伯承、左权、刘亚楼这些中国的名将都曾受训于这所学院。 苏联元帅 苏联海军元帅 兵种主帅,元帅 大将伏龙芝军事学院初建于1918年12月8日,原称“工农红军军事学院”。“十月革命”成功后,红色政权面临着白俄反动力量的反扑和外国军事力量的干涉。最高统帅率部决定在莫斯科成立自己的革命军校,培养政治合格、军事过硬的苏维埃军事干部。就这样,工农红军军事学院成立了。 1924年4月至1925年1月,伏龙芝元帅任院长。1925年11月5日,在他逝世后,“工农红军军事学院”正式被命名为伏龙芝军事学院。在伏龙芝军事学院走过的80多年历程中,它为前苏联和俄罗斯武装力量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十月革命”后,“工农红军军事学院”的毕业生成为红军的骨干力量,对肃清白俄反动势力和战胜外国干涉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学员有恰帕耶夫(夏伯阳)和切韦列夫。在卫国战争爆发后的两年半时间内,从伏龙芝学院直接去前线的将军和其他军官就有6000名以上,其中包括在高级首长进修班毕业的朱可夫、索科洛夫斯基、罗特米斯特罗夫、巴格拉米扬、崔可夫等高级将领。我国的刘伯承元帅于1928-1930年曾在伏龙芝军事进修学院。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1927-1930年、原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于1939-1945年都曾到伏龙芝学院留学深造。 苏联解体后,根据“俄罗斯军队2000年军队改革计划”,该院1998年与装甲兵军事学院和“射击”高级军官进修学校合并为“俄联邦武装力量诸兵种合成军事学院”。现在该院进行着大量的科研工作,学院的科研潜力在俄罗斯国内军事院校中是首屈一指的。目前在学院工作的有7名功勋科学家、9名科学院院士、54名教授、187名副教授,430名博士和副博士。 四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两所历史悠久的军校 1947年,英国陆军两所历史悠久的军校——皇家军事学院和皇家军事大学——合并,组成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皇家军事学院成立于1741年,位于伍利奇的一座皇家炮兵军械库附近,专门为皇家炮兵和皇家工兵训练贵族学员。到1939年,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坦克部队军官出自皇家军事学院。英国陆军未来综合士兵技术项目训练 皇家军事大学成立于1800年,位于桑赫斯特。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英国予以干涉,但均遭惨败。英国陆军的约翰·马曾特少将痛定思痛,在乔治三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起了这么一所参谋军官学校。学校共有三个部分:高级系,负责训练参谋军官;初级系,训练贵族学员,有点像皇家军事学院但较不重视科学和技术的教学;军团,由军士后代组成的演示营,并训练他们成为未来的军士。不过,高级系和军团目前都已经分离出去,前者与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参谋大学组成了“联合军种指挥与参谋大学”,后者则演变成约克公爵学校。1936年,英国国防部决定将皇家军事大学和皇家军事学院合并,在桑赫斯特成立一所陆军军官学院。然而在此决定实施前,1939年,二战爆发了,两所学校都就地解放。战后成立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继承了皇家军事学院和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大学的优秀传统,开始为整个英国陆军训练正规军官。学院设有三个系,每个系有四个连队,分别以1914年以前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期间的著名战役命名。在两年的学习期间,学员们将学习体能、步兵战术、武器操作、野战工事等军事科目和科学、数学、语言、军事历史等学术科目。 历史上,英国军队陆军参谋长多是由该校毕业生担任。其中,前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蒙哥马利、罗伯茨、亚历山大等10多名陆军元帅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此外,英国王室也有入军事学院学习的传统。现在查尔斯王子的儿子——哈利王子就将于明年1日进入桑赫斯特军事学院学习。 � 五 圣西尔军校 拿破仑·波拿巴成为首席执政官以后,由于军队连年征战,他手下奇缺优秀军官。同时,他也非常怀念自己早年在巴黎炮兵学校的学习生涯,于是决心成立一所军官学校。他在1803年1月28日签署法令,在枫丹白露成立军事专科学校。1805年1月30日,拿破仑将一面绣有“为打胜仗而受训”校训的锦旗授予学校。1808年3月24日,军校迁至巴黎西南郊凡尔赛宫附近的圣西尔。人们又称这所军校为“圣西尔军校”。 1942年,纳粹攻占法国全境,这所久负盛名的军校被迫解散。与此同时,一所由戴高乐创办的军官训练学校在伦敦成立,为“自由法兰西”培养军队指挥员。战后,这所在战争中成立并保留下来的军校又成为“诸兵种军事专科学校”,并迁回本土。由于圣西尔军校的建筑已在盟军为解放巴黎而实施的轰炸中被夷为平地,新校址只好设在巴黎以西约300公里的雷恩市郊外。1961年,根据招生对象不同,诸兵种军校一分为二,又恢复了圣西尔军事专科学校的名称和传统。 六 克兰韦尔军学院 克兰韦尔空军学院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英国海军部想在南部和东部海岸建立一些航空站,以补充海岸警卫系统的不足,更好地对来自海上和空中的入侵进行预警。为此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于1915年决定成立一个独立单位,训练军官和船员操作飞机、观测汽球和飞艇。1916年4月1日,“皇家海军航空兵克兰韦尔中央训练团”正式成立,戈费雷·佩因海军准将任指挥官。 1918年4月1日,随着皇家海军航空兵和皇家飞行团的合并,克兰韦尔的所有权也转交给英国皇家空军。前海军基地的名称也被换为“英国皇家空军克兰韦尔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皇家空军参谋长休·特伦查德爵士决定加强皇家空军作为独立军种的地位。其中的一项措施就是建立一所军事航空学院,为皇家空军未来的指挥官们提供基础训练和飞行训练。 1920年2月5日,英国皇家空军正式成立,朗克罗夫特空军准将为学院院长。这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军事航空学院的诞生。 1922年,学院决定兴建学院大楼以替代战时的海军棚屋。这项工程直到1933年9月才完成,耗资321万英镑。1934年10月,威尔士王子(后来的爱德华八世)主持了学院大楼的落成仪式。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早在11~12世纪,在基辅罗斯时代,王公、大贵族拥有大量世袭领地,强迫穷人服劳役。14~15世纪,莫斯科公国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陷于被奴役的地位沙皇是部分斯拉夫君主采用的头衔,此字源于古罗马时代的拉丁语称号“凯撒”,在中世纪时被视为与“皇帝”一词拥有类同的地位,即与罗马皇帝一样,受他国皇帝或宗教领袖(如罗马教皇或君士坦丁堡牧首)认许。此头衔最先为保加利亚君主采用,后来在拜占庭帝国灭亡后由莫斯科公国承袭。在彼得一世改以为“凯旋将军与独裁者”为主要称号后,“沙皇”一词在官方定义下改与“国王”同等,但民间和国外仍非正式地把俄罗斯君主称为沙皇。近代化也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rn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史称彼得一世,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位沙皇(1682年4月—1696年与伊凡五世共治)、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1721年11月2日—1725年2月8日在位),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罗斯最杰出的皇帝。彼得一世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为俄罗斯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一世时代克里米亚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罗斯帝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留学会计有前途吗现在
上一篇
11-09
中专可以在国外留学吗
下一篇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