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去日本留学靠谱吗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高度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一场**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于是他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不但为当时大多数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 鲁迅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混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五四运动之后,他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在那时,他已经在教育部任职,并且随教育部一同迁居北京。鲁迅在日本的经历1 /qiurongtangbokeecom/4153688html 印象中的鲁迅先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这句话,我还是相信的。一个人,即使完整地看完《鲁迅全集》,也未必能够给鲁迅先生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仅仅读了鲁迅的部分作品,或者竟没有看,就滔滔不绝地评说人家短长,诚然不是一个严肃的学者应该有的态度。我不是什么学者,似乎可以宽容一些,可是我觉得还是慎重一点比较好。这既是对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因此,我必须在此声明,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不过是笔者的一些印象罢了。 我可以肯定地说,在中国,除了我不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只要他(她)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就会知道鲁迅。鲁迅和老舍朱自清等现代作家的作品,成了学校教学和考试的重点。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鲁迅等作家尤其是鲁迅,成为“迫害”数以亿计的学生的打手。某些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疾的学生,也不喜欢鲁迅,估计与此不无关系。而我自己却没有这么极端。我认为他的文章晦涩难懂,而且老是拐弯抹角、指桑骂槐,同时相信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上高中后,对社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鲁迅的形象,也仿佛更加清晰起来。鲁迅以笔作投枪匕首,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更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现实,而且,他赞同***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但是,现下***的腐败和过去在“文革”中犯下的过错,是绝无可能出现在鲁迅的文章里面的。鲁迅继续在课本中咒骂黑暗的国民政府,似乎有掩饰现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的嫌疑。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对鲁迅感到反感。 后来,出于一种重新认识鲁迅的渴望,我主动找来了鲁迅的文集,读了他的一些文章。事实表明,我的做法改变了我的某些看法。譬如说,我已不觉得他的文章艰深、难以理解——当然,不可否认,这跟我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关系。还有,我明白了一个事实,鲁迅生活的年代跟现在不一样,那时的现实不等于现在的现实,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他的观点来说事。至于他勇于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黑暗的精神,却是任何时代都适用的。这也是我最重要的一个发现。 2 /hibaiducom/skys/blog/item/5c7a9245382f9e3f86947345html 鲁迅一生的四个污点!2006年11月07日 星期二 下午 08:48 一、 鲁迅也曾贪生怕死。 鲁迅留学日本时曾参加过光复会。这是一个以组织暗杀和会党起义为主的反清组织,年轻的鲁迅以其激烈的救国热情成为这个组织的积极分子。当时的光复会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结果被恩铭的亲兵剖腹挖心,消息传到东京,鲁迅在集会中义愤填膺慷慨陈辞,大有“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意思。但是不久另一个刺杀任务被派到他的头上,鲁迅最初答应了,但临行之前却又退缩,理由是他有母亲需要奉养。这个理由当然真实,鲁迅事母至孝,我们一直都知道,但是如果内中没有一点贪生怕死的因素,那是无论如何不能让人相信的。 二、 鲁迅也曾误人终生。 一九○六年夏天,鲁迅遵循母命娶了朱安,从此一直把后者作为母亲送给他的一个礼物束之高搁。这个可怜的女人曾经抱怨过:大先生不进我的房,我怎么能生孩子呢?这里面有太多时代的错误,有太多时代的悲剧,但同样是旧式女人,嫁给胡适之显然比嫁给周树人幸福得多。 三、 鲁迅也曾贪恋荣华 自一九一二年到一九二五年,鲁迅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做了十三年的佥事。佥事也不算个什么官儿,鲁迅这样自嘲过,但每月三百大洋的薪水,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三万年薪吧?当然鲁迅的钱大部分用来养家了。只是虽然他一面有着不得不做官的痛苦,另一方面却一直不愿放弃这样的荣华富贵。五四之后的北洋政府,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心目中其实已丧失了合法性。许多知识分子是不屑为其供职的,但是鲁迅不仅不辞职,反而在因支持女师大风潮而被罢了官之后,向法院起诉以恢复原来的职位,要知道,他的两位同事也是朋友许寿裳和齐寿山,因为鲁迅被免职的事,已经愤而辞去了公职。 四、 鲁迅也曾禁锢爱人 和许广平相恋之后,鲁迅缺乏直面世人的勇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地下同居状态,直到许广平怀孕之后。这也罢了,只是作为女师大风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的许广平,曾经是多么有活力和有能力社会活动家,和鲁迅同居之后,却成为一个朱安式的旧式女人,成为鲁迅的私人秘书,再未抛头露面从事过社会活动。而鲁迅在上海生活的最后几年,无疑过足了旧式老爷的瘾,连孩子淘气许广平没有及时抱去,也要发点脾气和牢骚。这对主张女性解放的鲁迅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 附记: 鲁迅先生当年曾经谈起,他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速朽,不幸七十年后的今天,先生的小说和杂文,还是如此的有生命力。当今中国的文化界,有多少人是地吃鲁迅饭,恐怕亦殊不可考。这些人之中,有以鲁迅精神传承者自居的,有以鲁迅为精神导师的,有主张还原鲁迅本真面目的,有以为鲁迅不过如此的,当然也有批判鲁迅甚至打倒鲁迅的。种种情况不一而足,除了说明鲁迅具有的独特魅力,以及现代史上的不可替代性,其他的,于我等众生,似乎关联不是很大。 我是读鲁迅先生的书长大的。从接触先生的文字开始,我就对他充满敬意,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这样显著的头衔,似乎至今仍未有第二人享用过。稍大一点,我在先生文字里读出的严厉、深刻、幽默和悲愤一度影响了我为文和做人的各个方面。有一阵子我模仿先生的文字作文,令我当时的老师们到处传阅,自己也深为自得。有一阵子我冷眼看人,觉得这世界上无一不是嘲讽的对象。 进了大学,我办了图书借阅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先生的全集,从第一册读起,一直到最后一册,越读越是茫然。这不是我印象中的鲁迅了,虽然严厉、深刻、幽默和悲愤仍然动我的心,但字里行间,我也看到另一个,缺了点平和和宽厚,多了点疑心和苛责的形象。甚至后期的一些杂文和短评,几乎完全丧失了文才,成了时事和牢骚的堆砌。先生说过:三十岁之后再读我的书。于是我把鲁迅放下了,这一放,就是十多年。 在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终于重拾先生的文集。拿这十多年的耳闻目睹,与先生的文字一相印证,只觉原先对他的理解,实是太也肤浅不过。一个冷峭的,站在半空中俯视着国民的麻木的魂灵的长者,一个看穿了一切洞悉了世事的智者,一个乜你一眼即能看出你外衣下裹着的小的巫者,交替出现在我的阅读印象里,心头莫名的出现一句话: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学识,什么样的熔炉,能炼出这样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原先关于先生的点点印象串联起来,不够,远远不够,对先生的生平实在是了解太少了。虽然很早的时候就读过一本印着领袖语录的鲁迅先生故事集,但强烈的渴望了解先生生平的念头攫住了我,接连的,我读了曹聚仁先生的《鲁迅评传》和王晓明先生的《鲁迅传》。王晓明先生在自序中说:“时间飞快的过去,人生体验不断增加,我现在对鲁迅的看法,自然和先前大不相同。”他指的是对鲁迅有一个从崇拜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我的痛苦的恰恰在于,越是理性的认识这么一个人,越是深刻的感受到他的过人之处,越是深刻的感到自己的渺小、脆弱、浅薄和无聊。 所以我才吹毛求疵般的发现出先生身上的几个不足,以证明他和我一样,也曾真实的活在这个人间,尽管他去世已经七十年了。----一面也让我平衡一点,增加一点直面这个世界的勇气。 当然,这些都是废话。 3 /bbsynetcom/viewthreadphptid=239328 如何去读鲁迅?--写在鲁迅诞生日 在今天的文化人中,对鲁迅(1881-1936)其人,无论于他的文字还是他的性格,都或多或少有些了解的。但是对于一个深刻的鲁迅,对于还在不断深入中的鲁迅研究,除少数学者外,总之还是知之有限的。国人除了记得诸如自己的生辰、有用的电话号码、每个月的工资、孩子上学的学费,以及一些民俗性的文化和那些刻骨铭心的政治和社会事件,比如八月中秋和嫦娥、五月端午和屈原、918和日本人还有1966年和文革等等外,对于其他的什么“日子”什么“事件”大多是漠视的。至于今天是个何日子,连我自己也是不经意中所察觉。本来是成年累日在桌上作样子吃灰的的“知识台历”,日前我鬼使神差的去翻了两叶,不打紧,“鲁迅”那两个字就跳进了我的眼中,一个清瘦睿智的面容也立时映入了我的脑海,9月25号是鲁迅的生辰! 我突的萌生出了要写几句鲁迅的愿望。谓“愿望”,是说我的行当与鲁迅风马牛不相及,对鲁迅真的还知之甚少,我以为我是没有资格写鲁迅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的!对一位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对一位颇有个性、学富五车的历史老人,我生出肃然起敬的感觉是真实的。因为我知道,“鲁迅”事实上成为了一种中国文化的品牌。在我印象中,鲁迅先生是新中国邮票上的第一位文学家!而且,鲁迅的形象接二连三的搬上了中国纪念邮票的方寸上,除了“毛泽东”五次作为中国纪念邮票的重大题材外,再无他人能出鲁迅其右。就连万世师表之孔圣人的邮票也只发行过一次。可见鲁迅所享之文化殊荣是如何之崇高!鲁迅利用他人喝咖啡的时间,在30多年的时间内,写出了700多万字的等身著作,手稿有16000多页。特别是其生命最后的10年,鲁迅抱病写了500 多篇铿锵有声的杂文,鲁迅在中国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社会科学中的地位都是无可动摇的!有心人将鲁迅的19种杂文集联缀成了一首诗:热心华盖坟而已,三闲二心南北集。自由风月花边文,且介三编集外遗。译文古籍两序跋,续编补编不忘记。”读来饶有趣味。 以前不写字的日子,对鲁迅的大名我多持敬畏,唯印象深一点的事是,中学时曾硬着头皮写过一篇议论“痛打落水狗”的作文。不过,随着我识字的增多,当一系列如雷贯耳的绍兴籍的名字:如大禹、勾践、王羲之、陆游、秋瑾、周恩来、蔡元培、钱三强等等,从我眼前一个个出现的时候,我当然也就知道了鲁迅先生,这位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正是从绍兴城里很有名气的私塾,造就了一代巨匠的三味书屋走出来的。其实,有关鲁迅的的生平和其文字,以及如何明鉴鲁迅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社会思想史上的地位,我想,在浩如烟海的传统的鲁迅研究的资料中都可看到。而近些年对于鲁迅的最新的研究结果,我除了有些微浅浅的概念外,也无更多的关注,也不赘。那么,对于中国普通的文化人,应该知道鲁迅一点什么呢? 比如,你学了牛顿(1642-1727),知道了牛顿是英国人,知道了牛顿发现的力学三大定律,知道了牛顿创立的微积分,这就不错了!这些至功至伟的事实就是牛顿的化身!当然能了解牛顿写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和在近代光学领域的杰出贡献,那就更不少了!倘如果你还知道牛顿为何醉心于苹果落地?牛顿为何被英女王封为爵士?牛顿的晚年为何是在潜心于虚无的神学中度过的?那么你就准备拿“牛顿研究”的学位吧! 我是说,一般的中国人,即使还算是一个非鲁迅研究的文化人,就莫要在鲁迅的身上打主意、作文章抑或装深刻!而专门从事鲁迅研究的学者,其“深刻”的经院式的研究,那也大都不是针对普通百姓的!我是说,你知道一点鲁迅的基本东西就可以了。因为,如果你完全不理不识“鲁迅”,就会造成你读文学、看历史的些许障碍,那你“学人”之架式就不完全到位,甚至与你的身份也偶尔冲突。 为认识鲁迅,我摘录两段来自不同时代之新闻稿,其一见于《20世纪中国全纪录》,题为“文豪鲁迅逝世”。其二见于《中国百科年鉴1987》,题为“鲁迅逝世50周年纪念”。 先看其一:“毕生致力改造中国国民精神、图以呐喊唤醒中国民众的大文学家鲁迅今天在上海家中病逝。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生于浙江绍兴,1902年赴日本学医,期间决心弃医从文,从此开始了他一生呕心沥血式的努力。1909年回国,1918年发表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悍将之一。《呐喊》、《彷徨》及杂文集《热风》随后相继出版。其中的《阿Q 正传》是奠定他文坛地位的巨著。新文化运动高潮过后以撰写杂文为主,但初衷毕生未改,文笔和思想始终激烈和痛切。” 再看其二:“1986年10月19日是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全国各地相继举行了包括座谈会、报告会、学术讨论会在内的各种纪念活动。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举行了纪念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鲁迅逝世后的50年间,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哺育了整整三代人, 今天仍是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珍贵财富。学习鲁迅、研究鲁迅应是文艺界的重要职责。10月15号,北京鲁迅博物馆修茸一新后重新开放。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也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鲁迅与中外文化学术讨论会’,胡乔木在会上作了《鲁迅对中外文化的态度》的讲话。一批鲁迅研究的学术论著及鲁迅著作也在纪念活动期间出版。” 我以为这两段新闻稿,已基本上可读出鲁迅的生前身后。前者偏于鲁迅的基本人生轨迹以及其主要的文学成就,无有过甚之感性色彩。当然也可窥见鲁迅个性之一斑。而后者重于鲁迅的历史评价以及后人们为缅怀鲁迅所作的种种工作。也看得出两条新闻稿,字里行间透出的时代印痕是十分显著的,对鲁迅身后的评价当也有点非同日而语。前者只涉及鲁迅的文学地位及个人的品格追求;而后者则是对鲁迅的文学思想和态度,特别是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作出了全面的定位。不过,有一很容易看出的共同点是,鲁迅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家,鲁迅确实是以文字作投枪、作匕首,对一切落后、黑暗的东西疾恶如仇,鲁迅处处表现为的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可间接了解,鲁迅在写作中面对“文化围剿”的不韧的人生态度。 但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前者是在一个连续的时空中,近距离的评价;而后者是在一个没有连续的时空中,远距离的评价。两者所处的时空环境是完全相左的。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时空中不同的意识形态,加上鲁迅时代与当代的不连续,一当社会形态又发生变异时,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认识总是会生起波澜的,这当然不是愿不愿意或对不对的事!于是,在近些年,关于鲁迅的研究中,也确实有了一些与往不同的命题和声音。除了上帝遥不可及外,对凡胎肉体的人类,用一种批判和审视的眼光,是再自然不过了!肚子饿了想吃饭是一种人的本能,而如何找饭吃则是人的潜能,或说是智慧人类的的基本能力,而会思考正是人类的能力之一。只是我从事于自然科学的领域,于这方面的人文思考几乎为零,我尚未因缺少人文思考而有饥饿的感觉,因而也就没有激发出这类的潜能。 传统意义上的鲁迅,我以为从这两段新闻稿中大体就读出来了,也可以说是领略了“鲁迅”的基本概念,但是下面的字,对于读出较完整的鲁迅也许不无帮助。 是谁首先发现并扶持鲁迅走上的文坛呢?该人是商务印书馆的早期著名编辑恽铁樵(1878-1935)。1913年鲁迅写出了第一篇小说《怀旧》,寄给《小说月报》,当时的主编就是恽铁樵。他看出《怀旧》的作者虽不出名但很有才华,尽管与鲁迅素不相识,还是热情复信,并把文章安排在卷首,而且加上评语,向社会推荐这篇小说及其作者。鲁迅就这样在《小说月报》上诞生了他的小说处女作《怀旧》。从此中国文坛走出了一位让世人瞩目的大家! 关于“鲁迅”这个笔名,值得一提。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始用“鲁迅”的名字发表。对于此笔名,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曾询问过鲁迅。鲁迅告之曰有理由三。其一是母亲姓鲁;其二是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其三是周鲁是同姓之国。从历史的逻辑看,正是“鲁迅”两字,反映出鲁迅前期思想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叛逆精神。关于鲁迅的笔名,还有一件史实一提。鲁迅翻译完了《毁灭》后在进步刊物《萌芽》上以《溃灭》之名分期发表,不久《萌芽》遭国民党查封。鲁迅遂将《溃灭》改名《毁灭》,并将译者改为“隋洛文”,其由“堕落文人”而来,颇含有对国民党的反讥意味。 鲁迅除了杂文外,小说和译著在数量上平分秋色,60年代出版的鲁迅文集中小说和译著各浩浩十卷,后来增补如何?我寡闻而不知。可看出鲁迅的翻译造诣也是十分了得的!而最初介绍鲁迅的文字于国外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曹靖华先生。一次极偶然的机会,一位苏联朋友在曹靖华那儿见到了鲁迅的《呐喊》,并对曹靖华惊异的叫道:“了不起!了不起!”,随后这位名叫王希礼的俄国人,将《呐喊》带回苏联并翻译给了苏联人民。从此鲁迅与曹靖华先生开始了通信,鲁迅的作品也像一只只衔着中国文学的花蕾的春燕,横越浩瀚的蒙古沙漠,向苏联、向西方世界飞去。 鲁迅很喜爱木刻和篆刻,文人治印也是一种千芳流古的雅兴。鲁迅对篆刻艺术也深有研究。其生前使用的各种印章大约有七八十方之多。现存的鲁迅印章有57方,其中有类似周氏、鲁迅、周树所藏以及戎马书生等的姓氏印、别号印、收藏印及闲章。也有少量鉴定印和社团印。印章之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及长方形。当鲁迅在政府任职教育部员时,其同事,吴昌硕的得意弟子陈师曾先后为鲁迅治了三方好印,而齐白石的高足刘淑度女士,也用寿山石为鲁迅刻了白文和朱文各一方印,鲁迅均视为至宝。这儿看出鲁迅的治学态度于他的文化同仁们是相当谦逊的。当然鲁迅的主要成就,还是表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上以及主持左翼作家联盟、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和民权保障同盟的进步活动中。 鲁迅一生以如椽之笔,勤奋耕耘。其存世的文字和思想超越了文化理论和文化观念的表层,进入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鲁迅可谓之中国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凤毛麟角者。但后世也不免为他抱憾,其实也是鲁迅自己的遗憾,那就是他终没能给世人留下一部长篇小说,虽然他已着手了关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长篇小说题材之准备;同时他也打算写一部类似高尔基的《克里木萨 姆金的一生》的长篇巨著, 而且还在自忖着:“这倒可以慢慢想想看,如果能够再活十年。” 然而,由于他的生活“一面是不能动弹,好像软禁在狱室里,一面却又琐事多得很,”“终于觉得不行。”鲁迅就在这样的矛盾与苦恼中,没能从上帝那儿得到更多的时间,走完了他人生并不是很长但又极具艰辛的55年的历程。 鲁迅的遗憾当然不止这,尽管他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也极富创造,写出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古小说钩沉》等等文字,但他一直念念不忘写出《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字变迁史》。甚至鲁迅还欲在其散文大成中,增加一篇关于“穷”的文章,他说过:“穷并不是好,要改变一向以为穷是好的观点,因为穷就是弱。又如原始社会的共产主义,是因为穷,那样的共产主义,我们不要。”也许鲁迅的诸多遗憾只能随鲁迅去了,然而面对鲁迅身后皇皇之卷帖,那精美之诗歌;那典雅之散文;那深邃精悍之短篇;更有那犀利冷峻之杂文,除了“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之概叹!你如何还能生得出“千古文章未尽才”的感觉呢? 我觉得,到此为止,一个立体的鲁迅,就算还没有能呼之欲出,但一个已具棱角的鲁迅已然写出。倘你只希望了解鲁迅人生之一二,够了!倘你希望知道鲁迅生平之喜怒哀乐及某些背景,也大体够了!倘你欲懂得鲁迅投身革命文艺运动的思想基础和鲁迅文学创作的历史影响,找一本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读读吧!总之,我以为,我所知道的鲁迅,其文字,写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其精神,表达了“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普通人读鲁迅,大体就这些够了! 4 /cachebaiducom/cword=%CE%D2%3B%D3%A1%CF%F3%3B%D6%D0%3B%B5%C4%3B%C2%B3%3B%D1%B8&url=/hi%2Ebaidu%2Ecom/worm13/blog/item/f99e64d02b902a8ea1ec9c2b%2Ehtml&p=c9759a47819203fc57ee9060577a&user=baidu 当提到鲁迅,印象里面只有初中高中课本里面的几篇短文或一些片段,现在已经很模糊了。因为是为了应试才去学习那些课文,没什么细细的读出什么,反正做笔记,听老师的,死死板板地记住就行了。正所谓来的快去的快,高考过去了应该说语文考试一考完,全部完掉,这也是老师提倡的考一科忘一科。现在隐约还记得老师给我们讲的鲁迅已开始去日本学医,然后在看**中顿悟,发现即使有强壮的体魄,没有爱国的灵魂也只能是空壳一个,于是他弃医从文,开始用“新硬”的白话文继续着自己的理想——让民族觉醒。最后病死了。这不知道是我的悲哀还是我的悲哀,反正这么一个大人物,自己没什么感觉。他的故事听听就算,他的文章绝对不会主动去读。 上了大学,因为是工科,再也不用学习讨厌的语文,但我却觉得自己是爱好文学的,于是选择了“大学语文”这一门选修,上了几节发现感觉还不错。因为老师说鲁迅也写爱情小说了,于是我读了,不长,因为某些原因,断断续续,期间用了满长的时间。 读完后发现和我印象中的鲁迅还是一样的,文字一样那么“新硬”,难读,并没有什么行云流水的感觉。有时候读少一个字,再读下一个字的时候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这或许也是艺术,让读者字字体味的笔法。读过不少的言情小说,发现了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笔法,不一样的开头,不一样的结尾……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直白的描述。虽然是简单地描述,但也有不一样的感觉,是平白见奇的感觉。文章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故事,开遍不久便到了两人同居,之后是两人生活细述,一步一步把两人的矛盾激化,最后是悲惨的结局,让人看了不怎么喜欢的结局----迫于生活,分开了,娟生死了,子君在深深的自责中选择遗忘。但是这正是现实,残酷的现实,没有一点唯美的东西存在。我不知道想具体给读者的是什么,或许没人会知道,但至少给读者显示了一个现实,即使我知道现实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但是被鲁老师再一提起来,仿佛是被他揭了我的伤疤,心里不是滋味。鲁迅就是这样,不会含蓄,不会隐约,只是提起你的耳朵,把道理一字一字直白的灌进去。这种犀利的语言让人感觉不怎么好,但你又不得不感觉他的正确,不可置否。 这是一篇我第一篇自己真真选择去读,而且一直读下来的小说,现在心中的感觉还是很复杂,没有什么确定的体会,只是些零散的滋味。我现在终于觉得了:鲁迅是个不简单的人,一个不简单的文学家!鲁迅为什么能去日本留学?1902年,鲁迅来到了日本东京学习日语,后来进入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有一次,鲁迅参加医学解剖考试,取得了59分的成绩(当时并不是100分制),这个分数在班上是算比较优异的。没想到同班的日本同学们怀疑是解剖专业的老师藤野严九郎提前泄题给了鲁迅,鲁迅的高分是作弊而来的。鲁迅百口莫辩,万般无奈。因为在他们眼里,当时的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成绩怎么可能比他们高呢?鲁迅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弱国子民的无奈与心酸。还有一次,正是下课后的休息时间。有人在投影仪上播放了一个短片,大家迅速起哄起来。鲁迅抬头一看,播放的正是中国人被日本人杀头示众的短片。只见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抓住,他的旁边站着一群中国百姓正在看热闹。鲁迅的心里深深遭受到了打击,他看着麻木不仁的中国百姓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件事情之后,鲁迅仔细想了想,此时的他认为要改变中国人并不是通过医学,而是要首先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如何一个人体格强壮,但是思想麻木不仁,又有什么用呢?而能改变人思想的方式,就是文学和艺术。想通了之后的鲁迅,放弃了在仙台的学业,并专门向老师藤野严九郎辞别。藤野严九郎表示尊重和支持鲁迅的选择,并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于是,鲁迅弃医从文,跑去东京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学活动。在东京的这些日子里,鲁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扩展资料:鲁迅先生早前在日本学医,他之所以学医,是受其父亲的影响,他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救治像他父亲那样常年受病魔折磨的人。可当他意识到他学医的确可以救人,但却不能从思想上,从根本上救人,于是才弃医从文。他一直靠自己的笔杆子,写了很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批判社会腐败的作品。有人曾评价鲁迅先生,思维太过狭隘,文风太过单一。回国之后,鲁迅写出了《孔乙己》、《狂人日记》等作品,对国人的思想有很大积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一直珍藏着解剖老师藤野严九郎的相片,并多次在文章中提到恩师藤野严九郎,表达自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鲁迅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怀着救国救民的希望到日本留学,为什么要离开日本?不同意楼上的说法。我觉得鲁迅是非常爱国的,正是因为他爱国,他希望帮助自己的国家,他才努力地到外国寻求更新、更高级的知识来帮助自己的祖国。 而对于您的问题,我想鲁迅的日语和成绩自然是很不错的,否则怎可能如此轻易地到日本留学。鲁迅先生当时在日本的仙台医学院学习医学,但是他发现,中国人需要治疗的不是身体而是病态的“心”,因为他目睹了中国人麻木不仁的围观中国同胞被侵略者杀死而没有任何反应。于是决定放弃医学,拿起笔来通过文字的方式,抨击现实,点醒中国人。

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overseas/14520.html

() 0
上一篇 11-03
下一篇 11-03

相关推荐

  • 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有哪些 能去哪工作

    高考填报志愿时,舞蹈表演专业怎么样、就业方向有哪些、主要学什么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有哪些 主要课程有《艺术概论》、《舞蹈艺术概论》、《中外舞蹈

    2024-11-25 21:55:27
    697 0
  • 西安阿斯利康实习是去干啥

    熟练掌握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各项技能。阿斯利康(无锡)贸易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成立于2007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家以从事批发业为主的企业,公司是招收实习生的,实习主要是熟练掌握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各项技能。阿司利康是哪国家的不好进。阿

    2024-11-25 21:45:01
    224 0
  • 学化妆去哪个培训机构好

    学化妆培训机构推荐如下:1、东田造型化妆学校对于化妆稍微有点了解的人大概都听说过李东田的名字,被誉为中国“彩妆教父”,找他做造型的明星数不胜数,巩例、刘晓庆、陈冲、关之琳、钟丽提等等。学校凭借李东田的名人效应,以及优良的师资团队,完善的教学

    2024-11-25 18:50:01
    158 0
  • 塔斯汀培训要做什么

    塔斯汀培训要做这些:1、学习塔斯汀汉堡的企业文化、2、产品知识、3、设备操作、4、销售技巧、5、店铺日常管理、6、子公司相关流程、7、经营理念、8、实际销售技巧。这就是塔斯汀加盟培训要对加盟商岗前培训的内容。塔斯汀后厨好学。1、福州塔斯汀餐

    2024-11-25 16:25:06
    93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