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high/89487.html
形式上是公平的,但是有区别的。我朋友本硕都是南开,考清华两年,笔试都不错,最后还是没过,第一年人家招了自己的硕士,第二年自己的硕士也没要;另外一位考入我们南开的,同年也考了清华,笔试第一,一块复试的人带着课题来的,没有可比性,这哥们也被刷了...
形式上是公平的,但是有区别的。我朋友本硕都是南开,考清华两年,笔试都不错,最后还是没过,第一年人家招了自己的硕士,第二年自己的硕士也没要;另外一位考入我们南开的,同年也考了清华,笔试第一,一块复试的人带着课题来的,没有可比性,这哥们也被刷了。所以正常情况下,我们有机会参加考试,也有机会面试,但是面试的公平性相对笔试来说不能保证,所以要提前联系导师,获得认可是很重要的。清华的英语比六级略难,应该可以百度到历年真题,你试试吧,我没考清华,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所谓比六级略难也是朋友告诉我的,不过他们都是60+,所以只要你针对性的准备下,通过是没问题的,当然考得越多越好啦。祝你成功~清华大学今年毕业博士生有多少清华大学一年招3300-3700人。2020年清华大学共录取内地学生3400余人,国际学生约300人,港澳台学生60多人;2022年,清华大学共录取本科新生3700余人,其中内地学生3400余人,来自全国31个省份1000多所中学;港澳台学生80余人;国际学生约200人,来自全球约33个国家和地区。1、清华大学的招生概况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每年都吸引大量优秀的学子申请入学。清华大学的招生计划根据不同层次和专业的需求而定,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学位的招生。每年的招生计划会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和国家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和安排。2、清华大学本科招生清华大学本科招生是中国高等教育中最具竞争力的录取环节之一。通常,清华大学本科招生分为两个阶段,即全国统一高考和清华自主招生。全国统一高考是所有中国大陆高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的主要通道,而清华自主招生则是通过特殊考试和综合评价来选拔优秀学生。3、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分为硕士和博士两个层次,旨在培养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招生通常采取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招生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主要依据学术成绩、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4、招生数量的变化与特点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高校之一,其招生计划一直备受关注。每年清华大学的招生计划数量会根据国家的教育发展政策和学校的需求进行调整。学校通常会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来调整不同专业的招生计划,并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扩招。读博几年,清华大学博士读几年。清华大学今年毕业博士生有多少介绍如下:清华毕业博士数量3168人。相关内容如下:1、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2、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年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系。3、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3 个学院,54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4、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使清华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黑幕的揭露之大学篇清华大学博士读几年读完清华博士研究生需要4到6年,考博士考两科,专业课和英语。博士研究生考试分为春季考试和秋季考试两种,一般来说春季考试在三月份进行,九月份入学;秋季考试在十或十一月份进行,次年三月份入学。不过博士研究生考试是由各学校组织的,具体考试时间不同的学校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校是两次考试两次入学,有的是一次考试一次入学,还有的是一次考试两次入学。建议登陆所报考学校网站查询有关信息。考博的时间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1、确定学校的时间。2、联系导师的时间。3、英语准备的时间。4、专业课准备的时间,其实从这些时间的安排大家也就可以知道了整个考博的准备的过程。关于确定学校和联系导师的时间,没有什么固定的时间可言。可是却在整个考博的过程中却是决定成功与否最关键的一个时间段。校外进来读博士一般是3年到5年,本校的是3年。什么误导,是你转移了话题,人家是问读博士需要多少年,不是问直博,你逻辑思维混乱,答非所问,还恶意攻击别人,这样可以抬高自己吗?本科是清华的读博士的时间要短些。本科不是清华是外校来的读博士的时间要长些。家里有人是清华的所以很清楚,不是乱说的。因为素质不同,清华的导师都愿意招收本校的学生,外校的很多不能按时毕业,所以时间长。清华大学博士资格考试通过率2006年7月13日,《青年周末》发表了关于《网友发帖称清华法学院招博单科不设线有黑幕》的新闻调查。其中对清华大学法学院车副院长所作的采访,很不幸,证实了我在《清华大学法学院2006年招博黑幕》一文中反映出来的基本事实:清华法学院在没有事先通知考生,也没有预先征求博士生导师的意见的情况下,由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有关领导自行改变了招收博士生的规则,导致民商法专业的绝大部分博士生导师在今年没有招收到博士生。 从上述新闻报道的全部内容来看,不论是研究生院(研究生部?)郭主任的话,还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车副院长的话,都没有能够“给个理由先”:为什么清华法学院今年要在考生的笔试和面试成绩全部出来之后,才确定了与招生简章和以前的做法完全不同的招生规则?因此,看过有关人士的答复之后,我的疑问,相信也是很多考生和读者的疑问,依然存在:改革为什么不从明年开始?如果说改革非要从2006年开始的话,为什么不在招生简章中预先写明?如果说改革政策临时出台有其不得已的理由的话,为什么不在笔试成绩出来之前事先通知批改试卷的老师,以便其及时调整阅卷评分标准?在没有事先通知考生,也没有预先征求博士生导师的意见的情况下,清华大学法学院为什么要匆忙出台这样一个导致5位民商法专业的正宗博士生导师招不到学生的规则来?其中的原因或者黑幕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一关键问题,清华大学的有关人士没有作出任何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信息严重不对称的一方,考生、读者以及像我这样穷极无聊的旁观者,恐怕就只能根据一些风言风语,得出清华法学院06年的博士生招生工作存在黑幕的猜测了。清华法学院要想澄清自己今年的博士生招生工作不存在黑幕,就应当解释上面的疑问,大大方方地说明自己改变招生规则的意图何在,为何没有事先通知考生和本院的博士生导师。如果其解释合情合理,人们的疑问自然会消除。如果其解释只是一味地强调清华大学法学院有权单独制定招生规则,那么人们就有理由怀疑这样匆忙的改革后面存在着不为一般人所知的黑幕! 清华大学法学院的BBS上曾经有网友发帖子称,清华法学院今年改革博士生招生规则,最终的受益者是两个学生。根据本人得到的消息,这两个学生都是清华大学法学院自己培养出来的硕士:一个是报考民事诉讼法方向王亚新教授名下的王赢,另一个是报考法理学方向高鸿钧教授名下的马剑银。这两个人都有一门外语不及格,按照06年以前的招生规则不可能被录取,但是按照今年改革后的招生规则,都被正式录取了。清华大学法学院的BBS上曾经张贴过清华法学院06年录取的博士生名单,其中就有这两位学生。 另根据本人听说的、可能永远也无法从清华法学院得到证实的消息,该院今年改革招生规则,主要是为了想把王赢招收上来。此人的外语成绩不及格,而其所报考的民事诉讼法专业的导师王亚新教授另有其他学生分数上线了,如果按照2006年以前的招生标准,王赢不可能被录取,即便是想走破格的路子也不行。因为自从2004年起,由于清华法学院的党委书记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院长闹僵了关系,研究生院便从2004年起,规定每年拨给清华法学院的博士生招生名额原则上按每位导师只招一名来计算。而在关系没闹僵之前,法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一般可以招收两到三名博士生。多说一句,200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减少了给清华法学院的博士生招生名额的做法,也是发生在考生的全部成绩都出来之后。结果导致那一年清华法学院绝大多数博士生导师名下的总成绩为第二名的考生都没有能够被录取,而如果按照2004年之前每位导师可以招收两到三位博士生的做法,他们本来也是可以被录取的。 王赢何许人也?清华大学本科生招生网上有一篇题为“王赢:在清华成长”的宣传文章,开头便称:“全国三好学生标兵,法91班班长,法学院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副主席,法学院政治辅导员,法学院团委书记;学校三大最高奖学金——蒋南翔奖学金、特等奖学金和一二九奖学金得主……在清华短短五年的时间里,王赢称得上是一个收获颇丰的人。”/wwwjoin-tsinghuaeducn/bkzsw/detailjspseq=2427&boardid=35 清华法学院06年的博士生招生规则改革是否就是为了录取此人?虽然我听到的消息似乎是这样的,但我一直不太相信,不相信清华法学院会为了提拔自己培养起来的一名标兵、一面旗帜,会为了仅仅是具有这么个背景的考生,就破坏了以前的招生规则,黑掉了很多考生。然而,在得不到合理解释的情况下,恐怕咱也只能姑且相信这种传闻了。 《青年周末》的报道中既涉及到本人以前发表的帖子,也有一些对清华大学有关人士的采访内容。就其中的一些涉及到本人的帖子而需要澄清的地方,以及对清华大学有关人士的回应的质疑,一并放在下面加以说明。下文中“”中的内容是《青年周末》的报道,[]中是本人的说明。 1.“该帖的理由是清华法学院今年招博考试的录取规则有变,致使一批博士生导师没有招到学生,一批按原来的计分方式有录取资格的学生没有考上;相反,一些“特殊学生”则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博士生。于是,该文质疑清华法学院内部可能存在的黑幕, 如:校方是为了要招进一些按原有标准招不进来的后门生;学校教师内部存在要平衡生源;甚至该帖还主观推断可能存在教师间的“明争暗战”。” [说明:我在原帖中猜测清华大学法学院可能是为了招进某个或某些本来不可能被录取的考生,而没有提到“学校教师内部存在要平衡生源”的问题,也没有主观推断“可能存在教师间的‘明争暗战’”的问题。这次招生改革不过是法学院某些党政领导的决策而已,与普通老师乃至博士生导师,恐怕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因为该政策出台前并未征求绝大多数博士生导师的意见。] 2.“研究生部的郭主任对此的解释是:‘招生是学校来招的,不是考生说该咋招就咋招,合理不合理也不是考生说了算,一个标准制定后,并不是说对考生甲就用这个标准,对考生乙就不用,对所有人都一样,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他强调道,一个规则的科学性和公平是相对的,强调公平的时候,科学就要牺牲一些,强调科学,公平就要牺牲。据郭解释,博士生招生完全是各学校自主范围内的事,教育部只做行政上的监督管理工作。清华大学有128个博士点,在录取博士生这件事上,学校已将权力下放到各院系,录取的原则、标准,这些都由院系自己定,学校只控制各个学科具体招多少人,来检查流程是不是公正。” [说明:郭主任的这番解释,仅是强调学校有招生的自主权,并没有说清楚清华大学法学院为什么要在考生的各科成绩都出来之后突然改变了招生规则,并导致五位民商法专业的正宗博士生导师没有招到博士生、多名本应被录取的考生却因为新规则的出台而不能被录取的事实。招生规则当然可以由牛气烘烘的清华大学自己来定,但是定好了的招生规则却不予遵守,并且新规则无缘无故地出台且导致如此之多的博士生导师招不到学生,以至于害了很多的考生,这就是清华大学的问题了。清华大学2006年的博士生招生简章( /wwwtsinghuaeducn/docsn/fxy/zhaosheng/zhaosheng_bsjzhtm)中明确提到:考试科目包括第一阶段笔试和第二阶段综合考试(也就是面试):其中第一阶段笔试包括:1基础外语(含听力);2专业外语(语种与基础外语一致);3两门专业课(部分招生院系笔试一门专业课)。“清华大学2006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法学院)”/wwwtsinghuaeducn/docsn/fxy/zhaosheng/zhaosheng_bsmlhtm中列举的考试科目也是包括基础外语和专业外语在内的四门笔试课和一门综合面试。清华大学法学院作为研究法学的一个重要阵地,有关党政领导在制定招生规则时,居然连“法律/政策/规则原则上不得溯及既往”这样的常识都不知道或者知道了都不遵守,岂能不令人对法治丧失信心?!] 3.“随后,记者还采访了今年未招到博士生的马俊驹博导。他说:“这次的门槛稍微高,总分看得重些……今年有好几个学生的意见倒是不小。他们怎么个意见,怎么个逻辑,我不太清楚。我的几个考生的确不行,院里也问过我,我没要。后来才知道,还有几个人没招到。” [说明:马俊驹说“这次的门槛稍微高,总分看得重些…”后半句对了,前半句不能说完全对,因为就外语成绩而言,这次的门槛实际上是降低了,否则王赢和马建银这样有一门外语不及格的考生也不可能被录取上来。马俊驹教授还提到,“今年有好几个学生的意见倒是不小…”恐怕那些报考王保树、马俊驹、何美欢、崔建远、施天涛等导师的考生都会有一肚子的意见,因为他们成了新规则的受害者。为什么这些人没有站出来揭露黑幕呢?本人得到的传闻是,法学院的领导曾经威胁那些校内的考生:不准到处告状,否则将不能如期毕业。据悉,本人的帖子发出来之后,清华大学法学院立即采取了几项应对措施:一是在全院师生中追查此事,看是否是本院的内部人发的帖子,如果发现当然要严惩不贷了;二是要求法学院的各个部门对涉及本次招收博士生的问题统一口径,绝对不许乱说;三是删除了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网站上原先公布的“2006年拟录取博士生名单”及签订协议的通知等文件;四是要求清华大学法学院BBS的管理员删除所有关于此事的讨论帖子。] 4.“另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则似乎另有微词,他说:‘不是说今年没办法招一个好学生,主要是这个标准变了。至少是在这次之前,我对清华的招生都是特自信的。有考生来找我,我都会告诉他们,清华都是公开的规则,该怎么考就怎么考。有的老师是到了学生面试,才和张三、李四对上号。’…‘将所有考生的成绩放在同一个标准之下进行衡量也是不合适的。比如民商法,最高分才给70分,而其他的科目可以高到95分,把所有的成绩加在一起,你想,能不落马吗?报考民商法的学生就很吃亏。’ [说明:该教授披露的这一事实证明,清华法学院的招生规则改革并没有预先征求参与批改试卷的正宗的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们的同意,也没有预先向他们透露出任何要改变招生规则的信息,否则批改试卷的老师就不可能把正宗的民商法专业考生的笔试成绩给得那么低,有意地跟自己过不去。] 5.“记者在清华大学核实情况时,几乎所有被访者最终都把此事的解说权甩给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丕照。因为他是全权负责此事的院领导。刚巧,7月10日,车院长出差回来,记者在他的办公室里采访了他。” [说明:记者的这段遭遇证明,清华大学法学院在发现了揭发其招生黑幕的帖子之后,在学院内部立刻统一了口径,指定专人负责答复记者或者其他人员的询问。] 6.“青年周末(以下称青周):上周五我来采访时,所有的老师都跟我说,了解招博考试的事必须得找您?”“车丕照:是,因为我是负责教学的,如果我在家的话,肯定是全过程都是我来负责。但今年2月份,我去深圳的研究生部讲课去了。” [说明:车副院长的回答表明,他并未参与新招生规则的制定,因为新招生规则出台前后他“去深圳的研究生部讲课去了”。估计清华法学院负责制定这次招生规则的主要党政领导会不高兴了,因为他们让车教授独自负责解释此次招博考试的事,恐怕也有让他背黑锅的意思吧?但他们可能没想到,车教授的一句话就把自己的责任给撇清了。再者,车教授明确说自己是“负责教学的”副院长,这是不是意味着清华法学院还另有主管博士生招生工作的党政领导呢?] 7.“青周:这个规则不是去年7月份就出来了吗?”“车:招生简章是去年就出来了的,但是细则是在面试之后,在录取过程中,才确定的。” [说明:车教授的解释,证实了本人的帖子中所说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成立的,即清华法学院今年的招生规则(也就是他所说的“细则”)是在面试之后、录取的过程中才出台的,而且与对外公布的招生简章不一致。正因如此,所以出台这一规则的时机才让人怀疑其中有黑幕。] 8.“青周:那如果是以总分来作为录取线的话,是不是会出现某一个单科成绩特别好,某些单科成绩特别不好,可以弥补过来。”“车:任何一个机构,在录取的时候,都会同时考虑总分和单科的分数,这大概不会是有什么例外的。” “青周:就是说会在考虑之内,但是没有细说,是吗?”“车:对,其实你就是拿到研究生院去,也会看,总分最低多少,单科多少,比如说某一单科只有55分,那他肯定会质疑,怎么会弄了个这个分数的人?虽然这个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各院校在录取时,会确定一个系数。我的印象是,原则上要求录取都要过60分。” [说明:车教授的话,证明了清华法学院以前的录取规则实行的是单科成绩要过60分的规则。该院为什么今年要匆匆忙忙地改变原来的规则?车教授对这一关键问题却没能给出解释。这正是最大的疑问所在。] 9.“车:关于两派,不是一个很客观的说法。英语,我觉得作用还是蛮大的,因为做社会科学研究的,需要翻阅大量的文献,做文字、实践工作中,懂一门外语是很重要的优势。既然英语被设定为各个学校考试的科目,这证明英语是被重视的,但是它是否重要到要占那么大比例?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折合成100分是院里和研究生院商量过后的决定,今年即将出台的招生简章,英语都将压缩为一张卷子。” [说明:车教授在此处透露的信息是,该院今年“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折合成100分是院里和研究生院商量过后的决定”。看来,清华法学院的领导对于程序问题还是很注意的呀!] 10.“青周:我无法看到录取的名单,也就无法知道是不是被录取者的单科成绩是达到了您说的一定的水准的?”“车:录取名单你是要不到的,学校也没有权力披露给外界。清华一直是不公开的,你是不可能知道其他考生的资料的。应该说,这个是一个公民的个人隐私,他参加一个考试,考多少成绩,除非他愿意公开,其实别人,包括招生机关也没有权力去公开。我倒觉得,清华招生虽然不透明,但却是招生最严格的,这个学校敢做大家觉得不太透明的事情,我想它是有自信。大家知道的是总分是300分,单科是没有限制,但是不可能一个单科30几分、40几分的人可以进来,就算法学院同意,拿到研究生院,也是不可能的。而这个信息人们没有关注它。有的考生知道这样一个信息,但是他不应该计算出,只要考了300分,清华就会录取。” [说明:车教授说“录取名单你是要不到的,学校也没有权力披露给外界。清华一直是不公开的,你是不可能知道其他考生的资料的。”恐怕过于绝对了吧?清华法学院的网站上原先不是公布了2006年拟录取的博士生名单吗?为什么现在又删除了呢?所幸的是百度快照上还可以看到清华法学院2006年拟录取博士生的部分名单,证明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录取名单并非“一直是不公开的”。考生的成绩在通常情况固然不应公开,但看不出为什么连博士生录取名单也成了考生的隐私。在人们对招生的公正性提出质疑的情况下,其实澄清怀疑的方式之一,就是公布法学院今年已录取的博士生的五门课成绩和新规则出台后的四门课的成绩,以便证明有没有特殊考生却是因为此次改革而收益。] 11.“青周:那您怎么评价网友的这个帖子?(记者此时已帮车院长在电脑上打开了相关网页)”“车:前面说的规则改动部分都对,但后面不准确。其实往年也录取过单科不够的。比如说我以前的第一名考生,我就觉得他比较优秀,虽然英语只有52分,我也要了。另外,说院里用行政来干预博导招生,这个不是事实。我听到的消息是,今年是好几个老师不愿意带学生,因为考生考的不是很高。绝对没有行政上干预,让他今年别招了。事实上,在高校,行政对教授的教学影响是很小的。” [说明:车教授说本人发表的帖子中“前面说的规则改动部分都对,但后面不准确。”其所谓“后面不准确”,可能是指帖子中关于为什么要出台这样一个招生规则的猜测不准确吧?那些关于法学院出台新规则的动机,由于本人未见到法学院的说明,所以只能做一些猜测。要证明这些猜测不准确或者完全是错误的,就应当借此机会向记者解释一下,法学院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时间出台这样一个导致绝大多数民商法的博士生导师招不到学生这种严重后果的新规则来?可惜的是,不知道是不是法学院的主要党政领导还没想好如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的原因,车教授在本次采访中对此完全没有涉及。因此,黑幕之说并没有被击破。] [车教授还说:“说院里用行政来干预博导招生,这个不是事实。我听到的消息是,今年是好几个老师不愿意带学生,因为考生考的不是很高。绝对没有行政上干预,让他今年别招了。”清华法学院的党政领导再傻,也不会笨到直接让某个教授在今年带或者不带博士生。但是,通过招生规则的改革,使五位主要的民商法专业的正宗博士生导师名下无人可以达到总分300分的录取线,不就可以实现不让某些教授带博士生的目的了吗?王保树等教授今年为什么不愿意带博士生?还不是因为在新的招生规则出台之后,他们名下的考生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300分的新分数线吗?如果按照以前的老办法,他们名下有考生具备录取资格,他们还会说不愿意带博士生吗?作为清华法学院的招牌专业的民商法学,今年的主要民商法正宗博士生导师都没有招到博士生,而挂靠在民商法专业的名义下招生的民事诉讼法的王亚新教授、国际经济法的车丕照教授、法理学专业的高鸿钧教授,却都招到了两名博士生(如果没有五位民商法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因招不到学生而空缺出来的名额,恐怕这几位教授也只能招收一名博士生吧?),其他非民商法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也都招到了一名博士生,看来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民商法博士点主要是用来为其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搭建平台的!也不知道其他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们内心里是不是会偶尔感觉到过意不去?] 12.“7月5日,记者发现该帖时,曾于7月8日晚和7月10日上午两次给发帖网站“新语丝”发邮件,希望了解“新语丝”是否核实了该帖的真实性,又是如何与发帖者核实的,同时还提出能否提供发帖者的****。截至记者发稿之前,并未收到回复邮件;另外,记者在7月10日和11日连续两天拨打“新语丝”创办人方舟子的手机,希望能够了解“新语丝”对该帖的核实情况。但他的手机始终处于关机状态。” [说明:该记者看来不太明白新语丝的游戏规则。我的帖子一发出,你去按图索骥,不就可以证明帖子中反映的内容是真是假了吗?让方舟子对每一封来信都予以核实,他还不得累死?!再者,如果方舟子把俺的****透露给你,你在报道中再不经意地把俺甩卖出去,那……!]80%以上。清华大学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根据查询清华学校官网得知,博士资格考试通过率为80%以上,2022年博士资格考试通过率为82%,2021年博士资格考试通过率为81%,维持在历年的博士资格考试通过率水平,为80%以上,该校设备先进,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济大学土木拟录取
上一篇
12-26
江苏高考数学2024解析
下一篇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