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high/87433.html
1、新课标全国卷I 、卷II都是由教育部专家命题。2、整体难度:新课标全国卷I >新课标全国卷II,使用全国卷I 的地区考生竞争压力都比较大(所以需要题难来增加区分度),全国卷II地区考生竞争压力比较小,各省自主命题是省内的教育局和大学联合...
1、新课标全国卷I 、卷II都是由教育部专家命题。2、整体难度:新课标全国卷I >新课标全国卷II,使用全国卷I 的地区考生竞争压力都比较大(所以需要题难来增加区分度),全国卷II地区考生竞争压力比较小,各省自主命题是省内的教育局和大学联合命题的,可能有更针对本地区特色的题目。3、新课标全国卷I和新课标全国卷II的主要区别: A新课标全国卷I 是有听力的,而新课标全国卷II没有。 B新课标全国卷II有十道填写单词的题,新课标全国卷I 没有。作者:刘真链接:/wwwzhihucom/question/33310569/answer/75494323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08年高考数学全国2卷第20题第一问题型是固定的,我记得我07年高考的时候数学卷子的命题顺序是选择,填空和大题,大题依次是三角,排列组合,立体几何,双曲线或者抛物线问题,综合性的题。 我们考得也是全国卷,如果现在考纲没有改的话也应该是这些题型,改动考纲就说不好了,不过大体上是不会变的。求09年数学全国二卷答案由an+1=Sn+3的n次方可得(an-1)+1=(Sn-1)+3的n-1次方 当n>=2 时把这两个式子相减可得 an-(an-1)= an+3的n次方-3的n-1次方 尽一步化简可得(an-1)=-23的n-1次方 即可得到 an=-23的n次方 可以看出 an是一个等比数列 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得到Sn=3-3的n+1次方,所以可以求得bn=-3的n+1次方 注意这是n>=2的情况 当n=1时 a1=a 可得到b1=a-3 大哥给分吧。一个字一个字打上来的啊2009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Ⅱ)一选择题:1 A2 B3 D4B5C6 C7A8 D9 D10 C11 A12B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3 6 14 9 15 8 1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0分)设 的内角 、 、 的对边长分别为 、 、 , , ,求 。分析:由 ,易想到先将 代入 得 。然后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展开得 ;又由 ,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互化,得 ,进而得 故 。大部分考生做到这里忽略了检验,事实上,当 时,由 ,进而得 ,矛盾,应舍去。也可利用若 则 从而舍去 。不过这种方法学生不易想到。评析:本小题考生得分易,但得满分难。18(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三棱柱 中, 、 分别为 、 的中点, 平面 (I)证明: (II)设二面角 为60°,求 与平面 所成的角的大小。(I)分析一:连结BE, 为直三棱柱, 为 的中点, 。又 平面 , (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相等)而 平面 , (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分析二:取 的中点 ,证四边形 为平行四边形,进而证 ∥ , ,得 也可。分析三: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具体解法略。(II)分析一:求 与平面 所成的线面角,只需求点 到面 的距离即可。作 于 ,连 ,则 , 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 不妨设 ,则 在 中,由 ,易得 设点 到面 的距离为 ,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利用 ,可求得 ,又可求得 即 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分析二:作出 与平面 所成的角再行求解。如图可证得 ,所以面 。由分析一易知:四边形 为正方形,连 ,并设交点为 ,则 , 为 在面 内的射影。 。以下略。分析三:利用空间向量的方法求出面 的法向量 ,则 与平面 所成的角即为 与法向量 的夹角的余角。具体解法详见高考试题参考答案。总之在目前,立体几何中的两种主要的处理方法:传统方法与向量的方法仍处于各自半壁江山的状况。命题人在这里一定会兼顾双方的利益。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已知 (I)设 ,证明数列 是等比数列 (II)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解:(I)由 及 ,有 由 ,...①则当 时,有 .....②②-①得 又 , 是首项 ,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II)由(I)可得 , 数列 是首项为 ,公差为 的等比数列. , 评析:第(I)问思路明确,只需利用已知条件寻找 .第(II)问中由(I)易得 ,这个递推式明显是一个构造新数列的模型: ,主要的处理手段是两边除以 .总体来说,09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I、Ⅱ这两套试题都将数列题前置,主要考查构造新数列(全国I还考查了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前n项和的方法),一改往年的将数列结合不等式放缩法问题作为押轴题的命题模式。具有让考生和一线教师重视教材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重视两纲的导向作用。也可看出命题人在有意识降低难度和求变的良苦用心。20(本小题满分12分)某车间甲组有10名工人,其中有4名女工人;乙组有5名工人,其中有3名女工人,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层内采用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从甲、乙两组中共抽取3名工人进行技术考核。(I)求从甲、乙两组各抽取的人数; (II)求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III)记 表示抽取的3名工人中男工人数,求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分析:(I)这一问较简单,关键是把握题意,理解分层抽样的原理即可。另外要注意此分层抽样与性别无关。(II)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这一问处理起来也并不困难。 从甲组抽取的工人中恰有1名女工人的概率 (III) 的可能取值为0,1,2,3 , , , 分布列及期望略。评析:本题较常规,比08年的概率统计题要容易。在计算 时,采用分类的方法,用直接法也可,但较繁琐,考生应增强灵活变通的能力。(21)(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过右焦点F的直线 与 相交于 、 两点,当 的斜率为1时,坐标原点 到 的距离为 (I)求 , 的值; (II) 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当 绕F转到某一位置时,有 成立?若存在,求出所有的P的坐标与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I)设 ,直线 ,由坐标原点 到 的距离为 则 ,解得 又 (II)由(I)知椭圆的方程为 设 、 由题意知 的斜率为一定不为0,故不妨设 代入椭圆的方程中整理得 ,显然 。由韦达定理有: ........①假设存在点P,使 成立,则其充要条件为:点 ,点P在椭圆上,即 。整理得 。 又 在椭圆上,即 故 ................................②将 及①代入②解得 , = ,即 当 ;当 评析:处理解析几何题,学生主要是在“算”上的功夫不够。所谓“算”,主要讲的是算理和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采用的计算的方法,而算理是采用这种算法的依据和原因,一个是表,一个是里,一个是现象,一个是本质。有时候算理和算法并不是截然区分的。例如:三角形的面积是用底乘高的一半还是用两边与夹角的正弦的一半,还是分割成几部分来算?在具体处理的时候,要根据具体问题及题意边做边调整,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和切入点。22(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 有两个极值点 ,且 (I)求 的取值范围,并讨论 的单调性;(II)证明: 解: (I) 令 ,其对称轴为 。由题意知 是方程 的两个均大于 的不相等的实根,其充要条件为 ,得 ⑴当 时, 在 内为增函数;⑵当 时, 在 内为减函数;⑶当 时, 在 内为增函数;(II)由(I) , 设 ,则 ⑴当 时, 在 单调递增;⑵当 时, , 在 单调递减。有些特殊符号在这打不出来 给个邮箱我吧 我发给你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美术录取
上一篇
12-24
几月能知道被大学录取
下一篇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