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high/86655.html
写格律诗平仄、用韵均要以《平水韵》为标准,而词则以《词林正韵》为标准。通过查找韵书,平仄、韵部一目了然。但如果因为入声字所困扰,写诗、填词时字字查询韵书,不免要耽误时间,干扰思路。我这里有一套识别入声字的简单方法,只要掌握了,可以辨识出大部...
写格律诗平仄、用韵均要以《平水韵》为标准,而词则以《词林正韵》为标准。通过查找韵书,平仄、韵部一目了然。但如果因为入声字所困扰,写诗、填词时字字查询韵书,不免要耽误时间,干扰思路。我这里有一套识别入声字的简单方法,只要掌握了,可以辨识出大部分今天混入平声的入声字,你有耐心的话就认真看一看:一:声母b、d、g、z、j、z、zh读成阳平的如“白、笛、国”等为入声字。惟独“鼻”古为去声,“雹、甭、咱”古是平声。 二:ue韵母为古入声,惟独“靴、瘸、嗟”例外。 三:uo和zh、ch、sh、r拼都是入声。如桌、戳、说、若。 四:a与f、z、c、s拼多是入声,如发、砸、擦。(“仨”字、“洒”字例外) ia和q拼都是,和x拼惟独“霞、虾、暇(含“瑕、遐”等)不是,和j拼惟独“夹、甲、戛”及其形声字是。 五:e和d、t、l、z、c、s拼都是入声,如得、特、乐、则、册、色。 he中除了“禾、何、河、贺”及其形声字外都是。 “e“平声中除了“额”字外没有入声,上、去中除了“饿”字外都是入声。 六:ie韵母与b、p、m、d、t、n、l拼都是入声,惟独“咩”不是,是古平声。jie平声中除了“皆、街、嗟”外都是入声(只说平声)。qie中除了“茄、且、趄”外都是入声(含上、去)。xie平声中唯“歇、挟、撷、协”(只说平声)。ye中除“耶、爷、也、椰、夜、野、冶”外都是入声(液、掖、腋三字也是入声,这里不从“夜”字,是特殊情况)。 七:xi中阳平为入声,阴平惟独“昔、夕、析、悉、息”和其的形声字及“吸、翕、锡”是。shi中阳平除“时”外都是,阴平惟独“湿、失、虱”是入声。 八:fu中“复、伏、服、绂、副(含富、福、幅形声字)”及形声字是。shu中“赎、孰、束、叔、属、蜀、术”及其形声字是。 九:形声字有入声的几乎都是,如“白”字是,“百”“柏”都是入声。而会意字不是。如“立”字是,“泣”是形声字,是入声,而“位”字是会意字就不是入声。有的是经过文字变化其形声音符生僻了,如“滴、嫡、嘀、谪、摘”“副、富、福、辐”“插、锸”等。个别读音不同是语音变化的缘故,仔细体会或许就可以能体会出来其规律。 还可以反推,如看上面第一条“酌”是入声,那么“勺”也是入声(勺古读shuo音)。那么“芍”字也是入声。 另外,东、冬、江、阳、真、文、元、寒、删、先、庚、青、蒸、侵、覃、盐、咸诸韵部到今韵没有入声。即:现代汉语收-n、-ng尾的字里没有入声。 辨别入声字,是为了避免出现把本为仄声的入声当作平声的情况,但还有一些字,今天读仄声,但在古代读平声,如表示“使令”的“令”字,表示“使得”的“教”字(空教、但教、却教),表示“经过”、“拜访”的“过”字,表示讨论的“论”,唐代就读平声,后世诗家,也一直当平声读,从来不读仄声。而另有一些字是平仄两读的,如“看”、“望”等,这些字没有规律可寻,但在韵书上都有注明,因此就需要同学们多翻韵书,多背诵作品,自然便能掌握。 ——以上引自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经验? 设立宗旨在中国历史上,汉文化曾给周边国家和民族以很大影响。今天,人们将历史上以汉字为书写工具的国家和地区,称之为“汉文化区”。她不仅包括中国,同时也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后者又被称作“域外汉文化”。域外汉籍是域外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域外文人用汉字书写的有关政治、道德、历史、宗教、语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著作,也包含少量流传海外但在国内已失传的文献。其重要性,已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近年来的发展尤为迅猛。但国内一直未有从事这一研究领域的专门机构,难以系统、持续地展开。有鉴於此,南京大学於2000年2月成立了域外汉籍研究所,以推动这一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域外汉籍研究所以域外特别是日本、韩国、越南所藏汉籍为中心,致力於东亚汉文化的整体研究,这一研究对东亚的文化建设显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全球化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更具有以学术为纽带,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消除隔阂、增进理解的意义。域外汉籍研究所推崇严谨朴实,力黜虚诞浮华;向往学思并进,鄙弃事礼相绝;主张多方取径,避免固执偏狭。总之,即倡导并实践以文献学为基础的综合研究。研究计画1、 期刊系列:每年在中华书局出版一辑《域外汉籍研究集刊》,字数在40万以上。目前已出版第一辑(2005年)、第二辑(2006年)。2、 资料系列:有计划地出版“域外汉籍资料丛书”,目前已出版《朝鲜时代书目丛刊》(9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在今后三年中出版以下资料集:(1)域外中国文学评论资料集(韩国卷),约150万字;(2)日本十五至十九世纪宋诗研究资料集,包括苏轼、黄庭坚、惠洪、陆游等,约600万字;(3)朝鲜时代杜甫研究资料集,约60万字;(4)日本江户时代《世说新语》注释集成,约50万字;(5)日本诗文评汇编(汉文卷),约120万字。以上资料总字数近1000万字,由中华书局出版。3、 研究系列:出版“域外汉籍研究丛书”,近年拟出版以下十二种:(1)《清代诗话东传之研究》;(2)《朝鲜时代汉文学典范研究》;(3)《古逸书回传之研究》;(4)《纂注杜诗泽风堂批解研究》;(5)《朝鲜时代汉文化启蒙教育研究》;(6)《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7)《域外所藏稀见唐宋文献之实证性研究》;(8)《越南汉喃避讳字研究》;(9)《杜诗在韩国的传播及影响》;(10)《东亚汉籍交流研究法举例》;(11)《日本汉诗论稿》;(12)《宋人撰述流传丽鲜考》等。 设立宗旨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和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阐释,努力推动现代人文科学方法与美学研究的结合,从美学维度推动现代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科研项目“985创新地区项目”“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之子课题:民族认同概念研究(周宪)中国少数民族审美认同机制研究(王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从现代到后现代(周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三代***的文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形态研究(王杰)当代文学变体和形式创新问题研究(赵宪章)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查(李昌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与发展趋势研究(王杰)江苏省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王杰)十一五规划国家级教材研究型大学文学专业系列教材(周宪主编)审美人类学概论(王杰主编)学术活动不定期组织多学科学者就美学和当代中国艺术中的重要现象进行研讨和对话。美学研究所成立一年来,已于北京大学张世英教授、美国匹斯堡大学许倬云院士、德国弗赖堡大学迈兹教授合作进行过三次研讨,研讨会记录稿陆续发表。 简介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6月27日,为国内首家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是应用社会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语言研究的机构。国外比较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实验室有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南京大学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的特点是将语言学研究与本科教学相结合,为有志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本科生提供尽早投入科研实践的机会。南大社会语实验室的研究重点为语言变异、语言变化,以及社会现实中的语言和交际问题。研究项目南京城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实验室项目)南京防疫宣传效果调查研究(实验室项目)《言语社区理论研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徐大明《本土汉语与域外汉语协调策略研究》,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郭熙《字母词规范研究》,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项目,郭熙《南京方言语音数据库》,社会科学院项目,顾黔《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调查研究》,中美合作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顾黔《进行中的变化:包头言语社区15年后的再调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徐大明《包头语言社区历时口语语料库建设》,实验室项目《一个中国乡村亲属称谓的变异机制》,付义荣《广西壮族聚居区多语、多方言现象研究》,杨玉国《方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郭骏《音译词的文化考察》,张娟《白领阶层的语言变异》,刘英《包头言语社区语言变异研究》,祝晓宏《盐城方言入声字变异现象研究》,任竞春《关于南京大学学生对PTH及PTH水平测试态度的调研》,丁令德《重庆方言重叠式研究》,周艳《南通地区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管娟娟《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研究》,陈婷婷 《全清词》是原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下达的国家级大型重点古籍整理项目。项目要求参照前人编纂《全唐诗》、《全宋词》的做法,将清代300年的词作搜罗齐备,按一定体例汇集编纂,整理校点,然后出版成书,成为有清一代词的大型总集,为学术界研究这一薄弱环节提供方便。由于清代距现在时间很近,资料分散且基本上未经有效整理,所以难度非常大。1982年,该项目下达南京大学,随即成立了《全清词》编纂研究室,从1982年至1989年,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并主要进行了“顺康卷”的编纂。“顺康卷”几经曲折,最后于2002年5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凡20册,850万字。《全清词》拟分5卷,即“顺康卷”、“雍乾卷”、“嘉道卷”、“咸同卷”、“光宣卷”。“顺康卷”以下各卷的编纂现正在进行中。 南京大学明清文学研究所成立于1999年1月。主要工作内容,一是常规性地招收和培养博士、硕士生;二是培养或引进有关人才,使得中文系在明清文学研究方面的某些薄弱环节尽快得到弥补;三是在开展传统研究的同时,积极发展新的方向,从不同方面,全方位地同国际学术界对话;四是从事《全清词》的编纂。2000年5月,明清文学研究所成功地主办了 “明清文学与性别”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专家学者60馀人参加会议,引起了积极的反响。会议论文集《明清文学与性别研究》已于2002年10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明清文学研究所由张宏生教授担任所长。 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古籍整理研究机构之一,也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直属研究所之一,以整理中国古代文献、研究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本所在首任所长程千帆先生、第二任所长周勋初先生领导下,经过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努力,在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和理论阐发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形成了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赋予传统的古典文献研究以现代学术品质的严谨踏实的学科特色。本所在继承朴实雄厚的学风的同时,又不断开拓发展空间,如将古典文献研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如加强海外汉学文献与域外汉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等,不断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所具有较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较丰富的资料积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古籍整理与研究、古代典籍与文化、古典文学等,在中古文献整理、三至十三世纪即魏晋南北朝至宋代文学研究、石刻与艺术文献研究、佛道藏文献研究、文献学理论及实践研究、域外汉籍研究等领域,尤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与专长。本所1985年被批准为古典文献学硕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并与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共同构成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本所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科点紧密协作,承担了一批大型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如程千帆先生主持的《中华大典·文学典》,其中的《宋代文学分典》以及由本所卞孝萱先生主编的《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已出版;程千帆先生主编的《全清词》顺康卷20册也在南大百年校庆前面世;周勋初先生主编的《唐人轶事汇编》荣获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以上几项重大成果,受到学术界同仁的广泛好评。周勋初教授治学出入文史,所撰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在新时期的传统文史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卞孝萱教授有《刘禹锡年谱》、《元稹年谱》等十余种专著,新近出版《唐人小说与政治》;徐有富教授与程千帆先生共同完成高校古委会重点科研项目《校雠广义》,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又有《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郑樵评传》等专著出版;程章灿教授在《刘克庄年谱》、《魏晋南北朝赋史》、《世族与六朝文学》等数种文学史研究专著外,于石刻文献亦研究多年,已有《石学论丛》出版;曹虹教授有《阳湖文派研究》、《慧远评传》等著作,在散文史和佛藏文献研究方面用力尤勤;严杰副教授著有《欧阳修年谱》,武秀成副教授著有《〈旧唐书〉辨证》,赵益副教授著有《丘处机》、《王霸义利:北宋王安石改革批判》等,徐雁平讲师著有《胡适与整理国故考论:以中国文学史研究为中心》。本所现有研究人员9人,其中教授4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4人(均为硕士生导师),讲师1人。本所已培养硕士27人,在读硕士生22人;培养博士6人,在读博士生14人。除基础课程以外,每学期平均为本科生开设专题选修课2-3门,为硕士生及博士生开设专题选修课3-4门。本所编辑有学术集刊《古典文献研究》,已出版6辑,出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专刊”20余种。本所现任所长为程章灿教授,名誉所长为周勋初教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的正式建立历史并不长,其前身为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欧美文学、西方文学理论向为该学科教学与研究之重点,张月超、赵瑞蕻二先生在上述领域内的研究颇多建树。八十年代,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大陆出现,本教研室又是国内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单位之一。作为该学科带头人,钱林森的中法文学比较研究、杨正润的传记文学研究均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有广泛的影响。科研之外,该学科点亦素重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培养,迄今已培养出数十名硕士。1998年,该学科被批准为博士点,2000年被纳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教研室现有在编教师5人,其中教授2人(均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3人,教研室主任为余斌副教授。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欧美文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传记文学研究等。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该学科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一,视野开阔,注重融汇新知,汲取其他学科之长,在多学科的边缘交叉处寻求、开拓新的学术空间。其二,注重学问基本功夫,强调理论与实证的结合,力避该学科容易出现的空疏肤浅、大而无当的毛病。其三,重视学术的国际性,关注国外学术动态,重视国际交流。近年来已成功举办了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并且主持着具有国际色彩的学术杂志《跨文化研究》。该学科点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如教育部项目“西方文学和文化理论”、“现代传记文学史”等。上古音中古音与近古音的区别是?“考上了!”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从我查到成绩的那一刻深深的抚慰了我焦灼的内心,回顾过去的一年,流过多少汗,用尽过多少支笔芯,经历过多少次起早贪黑,幸好努力的结果没有负我,经历过考研,我才明白,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你所艳羡的别人表面的光彩,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努力,也许只有当事人知道。今天在这里,我不是为了向你们倾诉这一路的辛苦的,而是想把自己的考研经验与你们一同分享,希望你们在备考中能学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也能坚定自己考研的心。一、关于择校:下定决心考研还是在刚刚大三的时候。那时候参加了一场关于就业的讲座。对于未来总是很迷茫,器正好赶上又一场学校的考研宣讲大会,反而意识到与没准备好就踏入社会,不如再好好提升自己,或许未来才有更好的一条路。那么考研的方向呢?我选择的是我专业相似的一门专业,综合比较了下学校的报录比和分数线,我想试试南京大学。因为有了理念和信念,才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所以才不会轻易言败。南京大学,走的就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不仅仅是因为考试的难度,更在于它每年的报考人数。因为翻看历年的报考人数,你要知道,你要面临的所比你更困难和复杂,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荆棘鸟,都有抱着极端的心态去迎接。二、关于专业课:现当代文学现当代的复习需要2~3个月的时间,现当代文学研究是南京大学的优势学科,也是初试的重点。我在这方面花的时间相对多一点。教材主要包括钱理群版三十年朱栋霖版现代文学史、洪子诚版当代文学史董健王彬彬版当代文学史新稿,以及丁帆主编的新文学史上下两册。以及南大自己编的研究导引。现当代文学的学习量仅次于古代文学,主要学习方式是通读以及对读教材,写下心得与笔记。一切论述的基础都是依赖在对作品的熟悉之上,因此教材重点提到的作品,即使不能全读,也要拿来读一部分。对原文的熟悉会使得你上了考场如有神助。古代文学古代文学的复习时间需要3~4个月 ,这部分是初试的难点区域,不可掉以轻心。古代文学是七门课程里耗费时长的一门,而且功夫一点也不能少,从往年真题中,可以看出南大对古代文学原典的熟悉程度要求不可谓不高。基础教材用的是袁行霈的四卷本,以及章培恒、骆玉明的《中国文学史新著》,两者的写法不同,前者对时间线的演进把握更为贴近,后者紧紧抓住“人性 ”与“审美”的文学史标准,时间背景相对弱化,文学作品的重要性被突出。对照来看倒也相得益彰。8月之前袁本应该过到三遍,第一遍读出框架与脉络,第二遍精细分析作品与论述,第三遍整体读完,应该在心中形成文体演进的脉络,其中的代表作家与著作应当了然于心,这样子在考场上的论述才能信而有征,基础翔实、分析精道。在页边距处记一些笔记、整理每个朝代、每种文体的脉络图;注意不同的文学史视角都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后,能够经常背诵与吟哦诗歌对文本赏析与文学史积累都是极有好处的。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的复习应当在2个月左右完成。外国文学的复习并不容易,从世界范围来看,重要的文学著作实在太多了,很难写出清晰的文学史,基本上是过了朱维之的《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与郑克鲁的《外国文学史》,但是南大对外国文学的考察显然有所偏重,德国、法国、俄国、古希腊的作品是尤为重要的,这一点,能从往年的真题中清晰地看出来。文艺学文艺学的基础教材是胡有清《文艺学论纲》南大出版社《文学理论研究导引》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胡本论纲对于入门准备而言极其友好,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知识框架也十分清晰。但是文艺学学习需要较强的哲学、情感思辨能力因此《文学理论研究导引》也是必备的工具,每一章的导言最好都整理笔记,里面的论文选段也值得精读,学习理论学者的思考逻辑与能力,对回答大题很有帮助。语言及论文写作卷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知识比较杂多、繁难。大家要好好准备,现代汉语的基础教材有三种,一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二是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得黄廖本知识点的罗列比较全,适合用来查询,但缺乏体系逻辑,邵本逻辑清晰,语法、句法的部分应当精读。两本书后面的练习题都很重要,可以打印成练习本,检测自己的掌握情况,也应该购买相应的习题解析,自学自改,现代汉语想要学好少不了多体会、多思考。语言学语言学教材除了叶徐版的《语言学概论》还有沈阳的《语言学常识十五讲》语言学的知识与现代汉语的知识有许多共通之处,二者许多类似的分析方法,犹豫了者,也可以看陆俭明的著作,对语言分析的方法与逻辑十分值得学习。把这几本书完全弄透之后,基本上语言学和现代汉语就打通了。我复习语言学时下的功夫较多,甚至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整理了一本语言学笔记。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知识各人的差距较大,基础好的(预备学习古代文学或古典文献)一个月足矣,基础差的则需要2个月左右。古汉用的是高小方和王力(前三册)的两套教材。在b 站上有高小方老师的《古代汉语》,从入门到精通的教程,一共有191集,其中音韵的部分比较少,这部分也很难,有能力与条件的同学可以学习唐作藩先生的音韵学教程。王力版的文选历来是翻译选择的重要参考,应当在考试前挑几段自己翻译并且对照较为标准的译本批改。另外诗律与反切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部分,应当作专题整理。除此以外,应当从教材中积累入声字的规律与材料,以备不时之需。论文写作这一部分很难太系统地准备,初试的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在11、12月找几个往年的几个题目练练笔,没有办法全部都写,选择文学还是语言学需要根据个人擅长与熟悉的领域而判断,一般而言选择自己较有把握的题目是最稳妥与效率最高的,想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可以精读优秀论文之后画出逻辑框架(南大老师教的办法),学习行文逻辑与材料运用。三、公共课:1、政治:大家千万不要进入一个怪圈说:政治最后关头背背就行。在这里,请恕我彻底打破这个谎言,给大家打个预防针。不仅对于我,相信对于其他一些已经考上的研友们来说,政治绝不只是最后背背就能考好的,尤其是对于考南大的盆友们。要知道南大是全国34所自主划线的985高校之一,今年南大的政治划线分是55分,而这55分也不是那么好拿的,换言之,你就算总分再高,哪怕排名第一,如果政治54,就算你有天大的本事,也进不了复试,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所以请慎重对待。我复习政治并没有什么诀窍,只是按照自己认为应该走的流程来复习的,六月初的时候,楼主买了肖秀荣的《1000题》以及真题讲解,在六月到八月底的时间内,每天抽三个小时出来做1000题,并且研究真题,直到做完,配之以文都考研蒋中挺的政治辅导课视频,做完一轮后对政治的大脉络有了基本的了解,因为前期复习的较为充沛,所以到9月份后的冲刺阶段,为专业课复习留下了很多时间。9月份往后的政治,则多是靠背《风中劲草》或者红宝书了,在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的时候,肖秀荣与蒋中挺的最后押题会陆续出现,个人建议他们两个的押题请大家不要厚此薄彼,比如肖秀荣今年就押中了四条大题,而蒋中挺则是去年押中四条大题,可见这二人在考研政治界的分量。2、英语:复习英语,楼主只想说一句话:真题!真题!真题!模拟题再真也真不过真题,绝不是说说而已,考研英语就如同一面镜子,你有多真,它就会照的你多真。反复地训练真题,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单词量,还能提升分析长难句的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真题中的规律大有乾坤推荐资料则是张剑大大的《考研英语历年真题及解析》。以下是具体复习步骤: 第一,背单词!不认识单词,逻辑再清楚都是白搭。买的红宝书,前期每天100,然后150,最后300,看着很多,其实后期都是复习,速度比较快。背新单词的时候可以关注考研例句,多看看熟词辟意。然后还要关注阅读和翻译中的单词,建议刷题时,先把不会和不确定的单词用铅笔标注一下,做完再查。 阅读我跟了唐迟老师,用的是黄皮书。我没跟其他人,因为感觉把唐叔吃透,把单词背好,就很够用了。如果时间不够或者有基础,可以只看唐叔的几大题型分析,而不是每年做完都看视频(比较费时间)。最重要是自己动脑子心里翻译。我真题卷的阅读从99年到21年,15-21年的做了四遍,其他年份两到三遍。因为我真的忘性很大,一道题如果没吃透,做到第三遍都有可能错,所以不怎么会记住答案。推荐大家第三遍可以再买一份真题来刷题,网上有只有试卷的那种,很便宜,有些选项是打乱的,可以检测你到底记住了选项还是记住了逻辑和单词。阅读不是对完答案就完事,我没有手译,但是我在关注完选项之后,会用手指着一句一句地对照黄皮书翻译,很多句子结构就是这时理解的,我会总结出错的结构和不会的单词抄到本子上,然后复习。每天一般我会在5点之前做完阅读、整理好单词之后,晚饭后第一次复习,第二天做新的阅读之前再复习。 作文跟了石雷鹏老师,先跟了一些小作文,然后是大作文,期间背了几篇王江涛的并且分析了一些黄皮书给出的作文。8月左右应该就可以看看石麻麻了(适合不会输出的同学)。平时英语可以用一个本子,积累句型、引导词等等。最后别忘了,一定要默,然后记背一些主题词。 新题型跟了新东方刘琦老师,翻译跟了唐静老师,最后的最后,才开始做完形,没有跟老师。小三样可以不着急, 我觉得可以先看必看的,把更多地时间留给自己思考和消化。复试:1、笔试:两道论述题2、面试:分为两部分,英语口试和老师提问。1、笔试的两道论述题基本上不太难,出题范围与大致与初试重合,但是要答得出彩还是要比较充足的学术积累和新想法,因此复试前期还是要多加转本,除了对初试考点进行回顾,还要尽量多做一些拓展,比如多读一些论文、研究专著等。2、面试的英语口试题比较简单,大致是你来自哪里、之前有没有来过南京、你为什么喜欢南京这座城市、你的兴趣爱好之类的,平常多自己练练就好,或者考前可以和研友互相用英语提问对话,找找感觉。老师提问环节,也基本上是问一些读过哪些学术论著、有没有什么新想法之类的,中间可能会有老师怼你,但是不要慌,遇到不会的大大方方说不会,不要不懂装懂,表现得诚恳踏实比较好。四、写在最后:选择考南大,这条路就已注定不会太轻松。选择了考一所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就要能够严肃地问自己,是否能确保可以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是否能做着最充足的准备,也做着最糟糕的打算;是否能接受努力一年最终却一无所得的结果;归根到底是一句话,你是否愿意全力以赴。如果你能够肯定地说:“我能,我可以,我愿意”,那么你可以大胆而勇敢坚定地开始这一段危险的旅途,而不必在意未知的终点与他人的目光。加缪说,“向着高处挣扎本身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现在我如愿地被南大现当代文学专业录取,被南京这座城接纳了,才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这里,我想对所有心怀梦想的盆友说一句:只要你肯努力去实现梦想,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三字经的入声字有哪些上古音中古音与近古音上古音所涵盖之范围,为周秦及两汉。此期无韵书,学者多从「形声字」及「同源词」两方面去探讨。所谓「形声字」,即文字之本身,兼具表形与表声之功能。如「江」字从「工」声,「河」从「可」声,「翁」从「公」声,「楷」从「皆」声,「枢」从「区」声……汉许慎之说文解字共收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其中「形声字」即占约八千。可见「形声字」之重要。而「同源词」约可分为二类;其一为音义相同而写法不同者,如:「洪」、「宏」、「弘」、「鸿」、「红」、「闳」等字,皆含「大」之义,而发音亦相类似;又如:「腾」、「登」、「乘」、「升」、「升」等,皆含「升」之义,而音亦相近;其二为形、音、义皆同之同源词,如:「句」、「钩」、「勾」、「苟」、「枸」、「苟」等字,皆含「弯曲」之义,且皆以「勾」为声符,形状亦相类似;又:「浓」、「醲」、「穠」、「脓」等字,皆以「农」为声符,且亦皆含「厚」之义;「戋」者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贝之小者曰「贱」,歹之小者曰「残」;「青」者含精明之义,故日之无障蔽者曰「晴」,水之无溷浊者曰「清」,目之能明视者曰「睛」,米之去粗糠者曰「精」等,以上皆属同源词之类。(本段参考竺家宁先生之古音之旅一九八七国文天地版)本期最大之特色为无去声之声调,据清声韵学家段玉裁研究所得云:「远古之声调,原只平、入二类,上声於诗经时代方始形成,而去声则迟至魏晋时期方始产生」。另黄侃(季刚)之音略则云:「秦汉以前,只有平、入」之分,无所谓四声,魏晋以後,音韵渐明,四声之辨始析」。中古音之时代,为自魏晋南北朝,以迄於唐宋。其间魏晋至六朝为反切勃兴与韵书发达之时期。如孙炎之尔雅音义,陆德明之经典释文,顾野王之玉篇及陆法言之切韵等,皆为该期之作品。唐宋则为反切之保存时代,其间,最重要之著作有重修玉篇、唐韵、重修广韵、集韵等书,紧扼古今音韵之枢纽,唐诗宋词之用韵,亦多以此期之音韵为依归。元明以来,韵文日衰,且自胡人入主中国,以燕京(元时称大都)为其帝都之所在,胡语融合当地之语言而成为官方之语言系统。而中古音之入声则逐渐遭受到淘汰。代表当时之韵书为周德清之中原音韵,即将入声字配隶於平、上、去三声之中。致全国大部分地区之入声声调,渐次消失於无形。唯东南沿海一带,仍保留此一语言特色,而至今未变。故凡有韵之文如唐诗宋词等,如以该地区之语言读之,即可感受到音调铿锵之韵味。该时期即为声韵学家所称之近古音阶段。虽然入声於语音中逐渐消失,然而读书音则大部分仍保有此一声调,即因有此双重标准,故凡读过几年书者,皆能提笔赋诗。反观目前之学生,虽经历小学、中学以及大学之十几年学习,能够辨别国字之平、上、去、入四声者,可说寥寥无几,间接影响其对古典诗词之兴趣。纵或有心,亦无法窥及门径,此即中华民族最优美之文学── 韵文之所以没落之主因也。语言之统一,固然有其好处,然而统一於不正确之语言政策下,使文学之脉,一截为二,其负面之影响,实令人不敢想像。往昔曾自诩为诗之民族,而今之国人,却无法去欣赏此一优美文学,更遑论及创作。行文至此,不禁掷笔三叹。笔者曾以「当前国人,如有志於学习古典诗词者,於音韵一途,该如何著手」之问题,请教过湘籍诗学大老许君武教授,承其明示「非从头学起不为功。」而业师周植夫先生教导学生之法,亦是以标准之汉文古音,逐字逐句从头教起。际此固有文化濒临绝续存亡之关头,有心人之苦心孤诣,实在值得钦敬。平上去入四声与现行国音之关系目前通行之国音,原则上是以中古音之阴平声列为第一声,阳平声为第二声,上声列为第三声,去声列为第四声,而入声则分别派入一、二、三、四各声中。然此亦仅为笼统之划分,并不甚精确。如上声字列入国音第四声者有:奉、棒、蚌、象、项、是、市、视、纪、祀、御、炬、距、序、叙、户、树、祜、蟹、倍、怠、尽、旱……而去声字列入国音第三声者有:忤、缆、访……至於入声字派入现行国音第一声者有:屋、哭、缩、屈、曲、积、绩、迹、失、湿、七、戚、漆、匹、忽、八、脱、杀、缺、约、托、激、黑…派入第二声者有:竹、筑、服、福、幅、熟、叔、塾、足、族、卒、局、读、孰、觉、质、实、疾、伐、罚、竭、杰、达、活、哲、极、急、息……派入第三声者有:谷、谷、毂、卜、角、笔、乙、骨、发、葛、铁、帖、脚、窄、尺、……派入第四声者有:木、录、目、若、弱、陆、鹿、腹、欲、玉、乐、日、术、物、勿、没、莫、月、越、阔、略、悦、落、鹤、壁、毕、赤、色……入声之演变为国音之四声,原亦有其规律可循,如: 一:次浊入声变为国音第四声(木、目、睦、陆、鹿、禄、育、毓、玉)二:全浊入声变为国音第二声(读、独、牍、仆、族、斛、逐、轴、服)三:清声母之变化较不固定,此非精於声韵之学者不能辨,故不拟在此浪费时间多作解说。如何自现行之国音中去分辨原来之入声字对於接受现行国音教育之年轻一辈来说,欲辨别原来之入声字,诚然是一件苦差事,盖除了查字典、翻韵书及死背以外,别无它法。然当代声韵学家陈伯元(新雄)先生於锲不舍斋论学集里之万绪千头次第寻一文中提出辨识入声字之八个原则,现摘录於下,以供读者参考: 一:凡ㄅ、ㄉ、ㄍ、ㄐ、ㄓ、ㄗ六母的第二声字,都是古入声字。例如:ㄅ:拔、跋、白、帛、薄、博、勃、柏、泊、伯、驳、箔、白、荸、脖、卜、渤、鋍、别、蹩、蟞……ㄉ:答、达、靼、鞑、怛、得、德、迪、敌、笛、涤、嫡、镝、籴、篴、觌、翟、叠、跌、迭、碟、牒、蝶、鲽、喋、瓞、絰、耋、堞、蜨、谍、昳、蹀、楪、跕、峌、褋……ㄍ:隔、格、阁、革、蛤、镉、葛、閤、膈、骼、搿、獦、轕、塥、輵、郃、国、掴、帼、虢、馘、漍……ㄐ:及、集、即、急、击、极、籍、吉、级、疾、寂、辑、汲、楫、嫉、藉、殛、笈、脊、棘、瘠、鶺、岌、姞、夹、颊、荚、戛、蛱、郏、筴、铗、舺、绝、节、结、截、杰、捷、杰、劫、诘、撷、洁、桔、讦、竭、桀、婕、睫、碣、絜、栉……ㄓ:执、值、质、职、直、植、掷、侄、殖、踯、蹠、擿、竹、逐、筑、烛、筑、竺、术、蠋、躅、辄、折、晢、慑、哲、摘、磔、谪、辙、褶、酌、浊、濯、拙、擢、灼、卓、啄、茁、琢、镯、斲、斫、焯……ㄗ:杂、砸、凿、则、泽、择、责、帻、窄、贼、足、族、卒、崒、昨……二:凡ㄉ、ㄊ、ㄌ、ㄗ、ㄘ、ㄙ等六母跟韵母ㄜ结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ㄉㄜ:德、得……ㄊㄜ:特、忒、慝、忑、螣、铽……ㄌㄜ:乐、勒、肋、垃、埒、捋、仂、扐、泐……ㄗㄜ:则、择、责、泽、帻、啧、窄、贼、笮、赜、迮、崱、舴、仄、昃、侧……ㄘㄜ:测、侧、策、册、厕、恻、粣、筴……ㄙㄜ:色、塞、瑟、涩、啬、穑、濇、圾、璱、铯……三:凡ㄎ、ㄓ、ㄔ、ㄕ、ㄖ五母与韵母ㄨㄛ拼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例如:ㄎㄨㄛ:扩、阔、廓、括、鞹、姡……ㄓㄨㄛ:桌、捉、涿、焯、棹、拙、擢、卓、酌、茁、濯、浊、灼、啄、倬、琢、镯、斲、斫、梲、棳、踔、斮、蝃……ㄔㄨㄛ:戳、龊、啜、绰、辍、歠、醊、娖、婼……ㄕㄨㄛ:说、朔、硕、铄、烁、妁、槊、欶、搠、率、蟀、箾、勺…ㄖㄨㄛ:若、弱、箬、鄀、篛、爇……四:凡ㄅ、ㄆ、ㄇ、ㄉ、ㄊ、ㄋ、ㄌ七母跟韵母ㄧㄝ拼合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爹」字例外。例如:ㄅㄧㄝ:鳖、憋、虌、别、蹩、瘪、彆……ㄆㄧㄝ:撇、瞥……ㄇㄧㄝ:灭、蔑、篾、衊、蠛……ㄉㄧㄝ:鲽、谍、叠、跌、迭、碟、牒、喋、蝶、耋、垤、絰、昳、瓞、蹀、堞……ㄊㄧㄝ:贴、帖、怗、铁……ㄋㄧㄝ:捏、聂、涅、孽、蹑、啮、齧、闑、镊、陧、臬、镍、蘗…ㄌㄧㄝ:烈、猎、裂、列、劣、冽、躐、鬣、茢、捩……五:凡ㄉ、ㄍ、ㄏ、ㄗ、ㄙ五母与韵母ㄟ拼合时,不论国音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ㄉㄟ:得……ㄍㄟ:给……ㄏㄟ:黑嘿……ㄗㄟ:贼……ㄙㄟ:六:凡声母ㄈ,跟韵母ㄚ、ㄛ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ㄈㄚ:发、伐、瞂、乏、筏、阀、罚、砝、发、珐……ㄈㄛ:佛、坲……七:凡读ㄩㄝ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瘸、靴」二字例外。例如:ㄩㄝ:约、曰、哕、箹、月、阅、越、乐、岳、跃、悦、戉、岳、粤钺、刖、瀹、籥、樾、爚、礿、禴、軏、龠、玥、泧、鸑、鈅、狘、耀、曜、药、乐、钥、说……ㄋㄩㄝ:虐、谑、疟……ㄌㄩㄝ:略、掠、锊、撂ㄐㄩㄝ:撅、噘、绝、决、觉、掘、诀、爵、厥、谲、堀、崛、攫、蕨、蹶、獗、抉、矍、觖、珏、橛、爝、玦、屩、臄、孓、觼、蕝、躩、戄、桷、潏、鴃、趹、鳜、貜、鐍、钁、嚼、蠼、鈌……ㄑㄩㄝ:缺、蒛、阙、却、确、雀、榷、怯、鹊、搉、阕、悫、埆、确、碻、礐、皵、碏、硞、毃、恪、壳……ㄒㄩㄝ:薛、学、穴、削、血、雪、鱈、岤、泬……另外陈慧剑先生所著入声字笺论中,第五章入声字的声符分析及第六章之入声字在国语四声中的分布状况,都是教导学诗者,如何去辨别原来之入声字。能够辨别入声字,对於文字之平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再来谈诗法,就容易入门了。宁继福是什么职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王步高大学语文哪些诗词押入声韵宁继福宁继福,字忌浮,男,1938年9月生,吉林省辉南县人,祖籍山东蓬莱,汉族。1961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中文系。1963年去南开大学进修,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邢公畹教授攻读汉语语音史和方言学。1978年调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吉林省语言学会理事、会长。北音学三大家之一。中文名:宁继福别名:甯忌浮国籍:中国民族:汉族职业:语言学家、音韵学家毕业院校: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主要成就:汉语音韵学之北音学三大家之一代表作品:《中原音韵表稿》、《校订五音集韵》、《汉语韵书史》学者简介宁继福,男,1938年9月生,吉林省辉南县人,汉族。1961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西大学任汉语史助教。1963年去南开大学进修,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邢公畹教授攻读汉语语音史和方言学。1978年调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工作至今。1990年赴香港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1992年赴台湾参加研讨会。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吉林省语言学会理事、会长。学术概况1964年,在语言学权威杂志《中国语文》发表长篇论文《中原音韵二十五声母集说》,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处女作的成功问世,给他带来鼓舞,正埋头深入钻研,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降临了。像休克一般,人生最富创造力的十年被葬送了。直到1985年,第一部著作《中原音韵表稿》才出版,1986年,获首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1992年,第二部著作《校订五音集韵》在中华书局出版。1995年获第六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从大学毕业算起,他在近代汉语语音史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了四十多年,发表出版的重要论著还有:论文《曲尾及曲尾上的古入声字》(载《中国语文》1988年第四期)、论文《韩道昭五音集韵第二音系考》(载《文史》第三十八辑,中华书局1994年)、论文《蒙古字韵校勘补正》(载《民族语文》1994年2期)、论文《平水韵考辩》(载《中国语言学报》第七期,语言出版社1995年)、第三部著作《古今韵会举要及相关韵书》(中华书局1997年)、论文《洪武正韵的反切问题》(载《中国语言学报》第九期,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四部著作《明刊本古今韵会举要附校记索引》(中华书局2000年)、第五部著作《洪武正韵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现在正潜心研究国家重点课题《汉语韵书史》。论著列表1964年《中原音韵二十五声母集说》发表在《中国语文》第5期。1985年《中原音韵表稿》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1992年《校订五音集韵》由中华书局出版;1997年《及相关韵书》由中华书局出版;2000年《古今韵会举要(明刊本,附校记索引)》由中华书局出版;2003年《洪武正韵研究》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2009年《汉语韵书史·明代卷》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课题项目1986年至1990年承担省七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五音集韵研究》;1991年至1996年承担中华社会科学项目《古今韵会举要研究》;1996年承担国家“九五”重点项目《洪武正韵与明代官话》。获奖情况1986年《中原音韵表稿》获首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三等奖;1996年《校订五音集韵》获第六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二等奖;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吉林省政府批准为劳动模范;1998年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省管优秀专家。对联平仄有什么要求:对联平仄常识我在清华教大学语文■王步高 出于对梅贻琦、王国维、黄万里等教授人品和学问的崇拜,我心中对清华大学一直十分向往,从东南大学退休后我应聘到这里教唐宋诗词和大学语文,转眼第五年了。对清华讲堂的敬畏,对清华学生感到震撼和自愧不如,对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越来越深刻的体验,对清华园如东南大学般的钟情,刻下我这段人生的轨迹。下面就重点说说大学语文。 大家似乎都认为,如今的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我来清华前也持此见解。但是清华的学生震撼了我,他们是我见到语文水平最好的本科生。有一次我在上课讲到岳飞与《满江红》的真伪问题,第二次课上就有个姓郭的学生提出“河南话里没有入声韵”,岳飞是河南人,《满江红》是押入声韵的,以此对岳飞的《满江红》表示怀疑,尽管我不同意这位姓郭的学生的意见,但他这种敢于提出问题的精神值得我们肯定,我鼓励同学们在学术上提出跟习惯的观点不同的意见。一次我讲“诗词格律与创作”,一个学生写了《访蒋鹿谭故居》,并对蒋鹿谭姓名字号生活时间作品词集都说得清清楚楚,说实话,中文系的古代文学研究生也不一定能这样。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我出的一道作文题:读明朝方孝孺的《深虑论》,联系当前实际,用“忧思篇”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整场考试两个多小时,还有很多其他的问答题、赏析题,作文只能占一小部分,36分。结果有一个叫胡欣育的女生写了一篇2000多字的文言文,通篇没有一处涂改,没有一句文白夹杂,又紧扣题目,文章写得极好。我很感慨,自愧不如。 清华学生选我的课,又并非只注重考试,非考试的内容他们也都很重视,他们会到上届同学那里抄笔记,提前把我全学期的教学课件全部下载打印装订成书,以便课前预习,再在上面记本学期的笔记,把我历年教学的内容积累起来,期末有的学生把这样的笔记送给我,我感觉这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所以有人说现在的学生不爱学语文,我觉得不全是这样,起码清华的学生就绝不是这样。 学生的学习态度又会反过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清华当老师,我对讲堂无比的敬畏。我知道,我站的讲台以前是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站的地方。就大学语文而言,据资料记载,曾在清华教过大一国文的教师有:1929—1930年为杨树达、张煦、刘文典、朱自清;1932年为闻一多;1934—1935年为俞平伯、浦江清、许维遹;1936—1937年为余冠英、李嘉言;1940年为沈从文、吴晓铃、何善周;1944年为王瑶;1946年为范宁、叶金根、朱德熙、王宾阳;1947年为郭良夫;1949年为吴组缃。这些人哪一位不比我学术造诣高呢?这些大师才与清华在全国的地位相当。我如何继承他们的衣钵呢?我与上述名师学术水平有较大差距,但我可以学习他们对教学的敬业精神,为此我发明了一种“回头看”的备课法,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备课,即使这篇课文上一周在大学语文课刚讲过,到下周上课时我的课件又有新的修改补充,多的时候,一次课的PPT就多达300页,当然不是上课都要用,我遵奉的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足够多的储备。我教的大学语文课,是国家最早的一门精品课程,从教材到教学网站到课堂录像,都已进行了无数次,可以说都是烂熟于胸了,但每次备课上课我都当作新课对待,每次备课的时候,都把以前的讲稿或录像重看一遍,这样达到一个目的,保证我今天重新讲的不低于我原有的水平,站在自己过去的肩膀上。回头看,看看自己过去上课的录像,自己上课的录音整理稿,保证自己不停地在超越自己。 我还为自己制定了“教学四境界”的目标。第一是科学性认知的境界,第二是人文与传道的境界,第三是研究性教学的境界,第四是艺术而醉心的境界。这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境界,我愿意和全体大学语文界的同行共同努力,开创大学语文新境界。对联的平仄大抵源于律诗,其中有条说法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要了解平仄,必须从古代音调说起。古代音分四声:平上去入。其中,平分阴阳,即阴平和阳平。再说现在的普通话。现在的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这个不用多说。现在的一声是古代的阴平,二声是阳平,三声是上声,四声是去声。那么古代的入声字都哪去了呢?它们分别被分到了现在的四个声调中。比如“黑(一声)石(二声)柏(三声)落(四声)”都曾经是入声字。由于古人以平为平,上去入为仄,因此基本上,普通话的一声二声是平,三声四声是仄。但现代人要区分平仄,必须要记住所有的曾经的入声字。因为现在一声二声的字中存在大量的曾经的入声字。记住所有的入声字是区分平仄的基本功。要说规律,也是有一些的。比如所有以ie ue为韵母的都是入声字,再比如只需记住“白”是入声,便知“柏、伯,怕,泊”等都是入声字。另外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比如“看”字,由于是多音字,所以既是平,也是仄,区分平仄关键要看字义。扩展资料: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参考资料:-对联
苏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录取
上一篇
12-24
大学录取浙江有优势吗
下一篇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