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那大学录取没去

Haizi, 从前调查 Haisheng, 在 1964 年在安徽省出生, 在乡下的区域中长大。 在 1979 年当 15 岁在诗的开始期间被北京大学法律全体教员,大学承认的时候。 自从在配置之后在 1983 年对政治上科学和工作的哲学部门...
Haizi, 从前调查 Haisheng, 在 1964 年在安徽省出生, 在乡下的区域中长大。 在 1979 年当 15 岁在诗的开始期间被北京大学法律全体教员,大学承认的时候。 自从在配置之后在 1983 年对政治上科学和工作的哲学部门的北京中国大学从北京大学毕业以后。 在 Shanhaiguan Wogui 的 1989 年三月 26 日自杀。 简而言之诗人的生活, 他已经维护一颗纯粹的心。 他长久以来是世界不了解, 但是他是 1970 年代华语诗人的文学和生活极限的一种新完全冲击的文学的历史。 与他的灿烂人才在一起, 像各类型的知识的创造力、直觉和敏感的奇迹, 在极端的贫穷,诗、小说、戏剧的将近二百万个字的创造的单调的生活,文件方面。 主要的作品是: shi" 土地 ", Shiju" 太阳 "(未完成的), 合唱队的戏剧 " 弥赛亚 " shi" Zhasa"(未完成的) 、戏剧、 " Shi" 和大约 200 第一抒情的 Duanshi。 用一个诗 " 瓮的麦地那 " 的收集印度的 Xichuan 他相信诗是自由和沈默回到了人类的事物。自己归纳一下小学历史故事作文霍去病倒看北斗 古人早就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就升得越高,当然北斗星也会同样升得越高。他们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会不会高过头顶,向南偏去?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过这种景象,下面我给朋友们讲一个“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汉年间的一位大将,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另一位史称“不败将军”卫青的外甥。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对汉朝边境进行掠夺。霍去病18岁时,被派遣领兵北征匈奴,他率领800名骑兵冲入敌阵,一气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生擒匈奴单于的叔父,威名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两千五百户冠军侯。 几次胜仗后,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公元前120年的秋天,一万多匈奴骑兵又向南进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区(今河北北部一带)烧杀抢掠,汉朝边民上千人死于匈奴铁骑之下。于是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这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以及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从代郡(今山西代县),出发,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终于捕捉到敌军主力。于是霍去病指挥汉军发动猛攻,一场激战开始,长枪象稻草一样折断,莽莽草原,弃尸累累,山河变色,日月无光。几天血战之后,汉军终于胜利。这场战役,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德尔山或杭爱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率众在狼居胥山顶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 晚上他在营外散步,抬头仰望北斗时,吃惊地发现,北斗七星已经越过天顶,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图案,第一眼几乎都没认出来,他赶忙招呼将士们一同观看,大家都对这奇特的景象啧啧称奇,觉得天圆如盖,地方似棋,宇宙奥妙,不可尽言。随后,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北海(今贝加尔湖),刻了一块记功碑,埋在那里,然后凯旋还朝。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24岁。这位军事天才不讲享受,一生为戍边事业奋斗,他有两句名言流传至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贝加尔湖的纬度大约是北纬55_,北斗星上中天时就已转向南天了。这对于生长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来说,确实算个稀奇事。唐代的刘商在《胡笳十八拍》诗中写道:“怪得春风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也是在感叹这种景象。 2.颜超贿赂北斗神 因为北斗七星所在的要害位置和醒目的形状,它在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北斗成了管人生死的星座。东晋干宝撰写的神异小说《搜神记》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个叫颜超的人,请平原人管辂相面,管辂说:“你面相不好,有夭折之相。”颜超一听十分着急,便问有没有补救的办法。管辂闭目掐算了一会儿,说:“十天之后,你带上一大包煮好的鹿肉和一大壶清酒,去某某山中,那儿有一片割过的麦地,地南边有一棵大桑树,树下有两个下围棋的仙人,你什么也不用说,用酒肉服侍好他们就行了。” 颜超到这天带好酒肉赶到山中麦地那棵大桑树下,果然有两个仙人在那儿下围棋,颜超悄悄近前,将酒肉摆在棋盘两边,自己则站在一侧观棋。这两个仙人沉溺下棋,不知不觉摸过酒肉就吃,不到半个时辰,就把颜超的酒肉吃光了。这时棋还没有下完,坐北边的仙人抬头一看,说:“你不是颜超吗?这酒肉是你的吗?”颜超恭敬地回答:“是。”仙人说:“你的寿数已尽,还来这儿干什么?”这时坐在南面的仙人发话了:“老哥,你刚吃喝了人家的东西,怎么可以这样无情呢,给人家增加几岁吧!”北边的说:“生死簿子都定好了,怎么增加?” 南边的说:“你不好意思,我替你来。”说着,他向北面的仙人要来一个大帐簿,翻开一页,上面写着:颜超,一十九岁。南面的仙人在“一”字上加了两笔,成了“九十九岁”。 结果,颜超后来真活到了九十九岁。原来这两个仙人,在北面坐的就是北斗,南面的是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因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一生,都要从南斗手里过到北 斗,所以北斗的簿子决定着人的寿限。看来神仙也是好通融的,这真是“神仙自有神仙着,世事如棋下不完”。 北斗为什么能注定人间的命运生死呢?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源的,中国古代人与人来往很少、交通不发达、障碍危难极多,北斗成了人们平时出门判断方向的重要依据,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指路救生的“灯塔”,作为神来崇拜。 3.王莽与威斗 因为北斗绕“天帝星”所在的北极日夜不息,所以从很早开始,北斗成了天帝的车子。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意思是:北斗星是天帝坐着的马车,天帝以中央为枢纽,坐在马车上一刻不停地巡行四方。汉代的首都是长安,长安还有个别名叫“斗城”也是从这种观念来的。 东汉时一世纪中叶,山东嘉祥县的武开明墓石祠,刻有“斗为帝车图”,图中的北斗七星,由前四星组成车舆,有一帝王形象的人端坐在斗勺之中,后三星组成车辕。这辆车没有车轮,它是腾云驾雾而行的。 北斗七星有这么高的地位,所以历代帝王都对它极其崇拜,但是事情如果一过头,就会变得十分荒唐。下面我讲一个王莽与北斗的故事。 西汉末年,朝廷出了一个叫王莽的权臣,他既不是武将,也不是政治家,只能算是个儒者,他废掉了汉朝皇帝,自立为君,建立了名字叫“新”的王朝,一个儒者靠多年苦心的经营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王莽本是皇帝的外戚,在政治舞台施展了一阵之后,曾官至相位,后又退了下来。本来他有可能平静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的,不料过了不久,皇帝刘欣去世,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太皇太后、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这样,王莽掌握了全国最高军权、最高行政权于一身,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虽然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莽却一直表现得非常谦卑,仁、义、礼、智、信,无一不做得让人心服口服,整日树立一个鞠躬尽瘁、为国事操劳的赤胆忠臣的形象。比如,当王莽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皇帝刘衎作皇后时,朝廷赏赐给王莽二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但王莽拒绝接受,把钱全都捐出用以救济灾民了。这一举动让全国上下感恩戴德,全国人民都颂赞他是亘古未有的圣贤。 等他权倾朝野,连皇帝都对他言听计从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无冕之王,就不再谦恭。瞧:一连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自私,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数将尽,自己应该当仁不让了!于是公元8年,王莽废掉了身边的小孩皇帝孺子婴,自己登上宝座,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如果王莽能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无论当时人还是后人,也会心悦诚服地承认这个王朝,不料靠两面派手法起家的王莽,在政治上只能算是个三流角色,绝无汉开国皇帝刘邦的雄才大略和翻云手腕。他特别向往先儒书上写的古代理想社会,于是就对全社会大动手术,搞托古改制,从货币、官制、法令、赋役到行政区划,想改什么就改什么。光赋税一项,就让善良的农民耕种所得,还不够缴税的,家家衣食无着,尚未饿死的,只好造反。 王莽认为,既然北斗是帝王之车,那么模仿北斗的形状造一个神符放在身边,它一定能保佑自己。在他登基的第九年头上,看到反贼太多,自己的位子不稳,他决定铸造一只“威斗”。这年八月,铸造工作在京城南郊开工,他亲自到场监督。威斗是用铜掺入五色石铸的,形状像北斗,长二尺五寸,他坚信,此物一定内能保佑自己稳在王座,外可帮助自己杀退叛军。所以,他睡觉时把威斗放在龙床边,上朝时搁在御座旁,出行时则让人扛着走在皇辇前面。 但农民造反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为全国性的大起义。公元23年,起义军的一支——绿林军包围了长安城,随后攻入城中,与官军激战。第二天,各衙门官员都跑个精光。眼见绿林军已逼近皇宫大门,王莽便率众人来到未央宫前殿,手执威斗席地而坐,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样子,“天文郎”紧随在他身旁,不断操作星占仪器,模拟白天里北斗星的方位,以便让王莽调整坐位和威斗的方向,以与天上的北斗一致。——由此项动作,可见王莽作统治者根本不入流,他铸造威斗骗骗别人也就罢了,他却连自己也骗。一边骗自己,他一边还念念有词:“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王莽不愧是个大儒,这时候还文绉绉地套用孔子的话。孔子原话是:“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游学时,宋国的司马桓魋要杀他,随行的学生提议快逃,孔子气定神闲地说了这句话,意思是:我的德能是上帝赐给我的,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第三天清早,亲兵扶着王莽上车,跑到渐台——负责时间历法的天文台,天上的星座也有一个叫渐台的,是织女星梭子的一部分——渐台在一个大水池中,王莽想:凭水阻挡,兴许能多挺一会。这时他还怀抱着威斗不放。绿林军将渐台重重包围,先射箭,箭射完了,便短兵相接,王莽的亲兵死伤殆尽,傍晚,绿林军终于攻到台上,王莽被杀,“新莽”政权15年就垮了台。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何知?”的确,如果王莽在谋取大汉政权前就死去,一定会给历史留下一个辅佐幼主的诸葛亮式的人物形象,也许还有“王莽祠”供我们瞻仰呢,现在,我们只好随着历史一起去贬斥他了。 4.一行作法赦天下 关于北斗还有一个故事,这是从唐代天文家一行那儿引出的。 一行本名张遂,出家的法号为一行,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大天文家。据《明皇杂录》记载,一行幼时家里很穷,他的邻居王姥姥心肠很好,经常接济他。后来一行受到皇帝李隆基的礼遇,在朝中很有地位。有一次王姥姥的儿子因杀人被判罪,将要处决。王姥姥只好来向一行求救。 一行很为难,说:“姥姥要是缺钱,尽可从我这儿拿,但你儿子犯了国家的王法,我可没法徇私情。”王姥姥听了这话,恼火极了,说:“我认识你这个部级和尚有什么用呢?那么多年都白帮你了!”说完头也不回就气乎乎地走了。 看对自己过去的恩人无法相帮,一行感到十分愧疚,可他又确实不敢徇私枉法,于是决定动用“法术”,从根本上来一个大的“枉法”。他在浑天寺让人腾出一间屋子,搬进一只大瓮,又悄悄找来两个做工的人,对他们说:“从明天下午开始,你们在后院作坊的废园子里埋伏好,看到有动物进来,就上去把它们捉住,一共七个,一个都不能少。跑掉一个,当心挨一顿鞭子。” 那两人就在废园子里埋伏,到太阳落山时,果然不知哪儿来了一群猪窜进园子,两人七手八脚把这些猪全捉住放入瓮中,正好七头。一行用木板将瓮盖好,以神泥封口,并用朱笔在上写了一些谁也不认识的怪字。 第二天,皇帝李隆基急招一行上殿。一行一到,皇帝就问:“太史官来奏,昨夜天空中不见了北斗七星,这是什么征兆?”一行说:“过去后魏的时候,曾经发生火星不见的事。这次发生帝车不见的事,可是古来没有的。一般来说,代表草民的星不在其位的话,可能会有水旱霜冻的灾害;现在居然连帝车都不见了,恐怕于国家、于陛下您都非常不利。” 听了这番鬼话,李隆基吓得六神无主,忙问:“大师您有什么办法解救吗?” 一行悠悠道出:“我相信,只要陛下做一件盛德的大事,终究是能够感动星辰的。” 李隆基问:“怎样盛德的事才够感动星辰呢?” 一行说:“我们佛门是主张宽恕一切人的,要想作足盛德,莫如大赦天下。” 李隆基一拍大腿:“好!”于是宣布大赦天下。各种要砍头剁脚充军流边的罪犯全都无罪释放,王姥姥的儿子也得救了。 第二天傍晚,太史官奏说北斗星中的第一颗星出现了,以后一天出一颗,到第七天全部出齐。其实这也是一行一个个放出来的。 按这个故事来看,北斗星还是猪神,这也已经在辽宁红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找到了一些证据。 从这个故事还可看到,古代的那些天文精英是多么厉害,把皇帝都敢玩弄于股掌之上。 5.魁星的故事 瞧,在古人眼中,北斗是帝王的宝车,是人们的司命大神,又是猪神,可是还没完呢!朋友们一定听说过“魁星”这个字眼,对!魁星就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它们是主宰世间功名禄位之神,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拜魁星拜得最凶。 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扬起后踢,脚上是北斗七星。 魁星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秀才,名字已不可考,姑且就直接叫他魁星吧。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可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所以屡屡面试时落第。他长得怎样呢?据说本来就丑陋,又长了满脸麻子,一只还脚瘸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写得太好了,终于被乡试、会试步步录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画着圈上殿的走路姿势,心中不悦,皇帝问:“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怪有趣的,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很高兴他的机敏,又问:“那朕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你说,如今天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他想了想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阅读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 这个丑文人的才学、智慧和发奋,使他后来升天成为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颗,主管功名禄位。“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应魁星才高八斗、也应北斗星座。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文人中传“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就来源于此。 据说从此开始,皇宫正殿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龙和鳌鱼图案,一只魁斗放在旁边,殿 试完毕发榜时,应试者都聚到皇宫门前,进士们站在台阶下迎榜,状元则一手持魁斗,一脚站在鳌头上亮相,表示“一举夺魁”、“独占鳌头”。 现在各地的魁星楼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家长个个望子成龙,学子无不企盼金榜题名,于是都来拜魁星,每个魁星楼都有当地历年高考文、理状元榜。不过就我所知,古今成就大学问者,没有一个是拜魁星而成的。 七夕乞巧节的故事 和七月初七相连,还有个七夕乞巧节的故事。由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深入人心,织女就被当成天神中巧妇的代表,妇女们希望通过祭拜织女星,使自己手巧。若选一个节日,最合适的日子当然是七月初七了,所以在牛郎织女故事形成后不久,七月初七就成了“乞巧节”,到唐代已经流传到各地,盛极一时。 最早的乞巧方法是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姑娘媳妇们都把瓜果摆在院子里,第二天早起,如果发现有蜘蛛在上面结了网,说明乞巧成功。据《开元遗事》记载,前一章提到的皇帝李隆基,在七夕晚上就与儿媳妇杨玉环在华清宫共进晚餐,然后把瓜果列于庭院,望着头顶上的牛郎织女,先感叹牛郎织女不自由,一年才聚会一次,而得意自己的潇洒,可以天天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后指星发誓,愿来世再作夫妻。接着就乞巧,让人拿来蜘蛛,放在小盒里,搁在瓜果边,等天亮再来看,网织得越密,说明乞来的巧越多。李隆基发誓来世再作夫妻,是不是他已有了什么预感?李商隐有诗句:“此时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正表现了李隆基在这个七夕和后来在马嵬驿两种境况的对比。 乞巧的花样还有很多呢!有地方的人们认为织女是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故称之为“七姐神”。七夕晚上年轻女子们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聚在一起对着织女星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这叫“拜七姐神”。她们还要用稻草扎一个草人,穿上花衣,取名“巧姑”,用瓜果供上,每个姑娘媳妇都从家里端来一碗清水,把豆苗、青葱剪碎放入水中,据说通过这样看月亮在水中的投影,就知道主人的巧拙。 有的地方则用脸盆接七夕夜的露水,说这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当然最多的还是比赛穿针,女人们在初七朦胧的月光下,都用彩线摸着穿针,穿得过的,就是得巧了,特别受大家尊重。不过有个文人说得好:“织女盼与牛郎相会盼一年了,好不容易在七夕见面,短短的几个时辰正忙,那有闲功夫到人间送巧。” 蜀人浮槎探银河 前面斗牛宝剑的故事里我们提到了张华和他的《博物志》。这本书就讲到一则蜀人上天访问牛郎的故事。 古人认为,天上的银河,一头通着黄河,一头通着大海。住在海边的一些人经常注意到:年年八月,有一些大筏子(浮槎)在远海驶过,而且还特别守时。蜀地有一个人想,这些大筏子到底是上哪儿的,我何不也探险一回?于是这人也做了一个大筏子,在筏子上盖了个小屋以供遮风避雨,带上足够的粮食,就乘着这个筏子浮海而去。 走了十多天,他知道自己还在海上,因为可以看见日月星辰的出没,能分辩白天黑夜,后来周围就变得一片浑浑茫茫,看不出昼夜来了。又漂浮了十多天,忽然发现了新大陆:前边是一处地面,遥望有一座城池,房屋整齐壮观。 他想:这是人间还是仙境?我何不走近看个明白。走近后他发现,他航行的河流恰在城市中穿过,岸右是一座豪华宫殿,从窗口望去,许多女人在用织布机织布;再瞧岸左,有一名男子,手牵一头牛,正在河边给牛饮水。乘筏人上前正要搭话,牵牛人先惊讶地询问这个远方来客了:“你为什么上这儿来?”乘筏人简略地解释了自己寻险探奇的志向和经历,问:“这是什么地方呀?”牵牛人避而不答,只说:“你回去后,问问你们蜀地的严君平,就知道了。” 乘筏人觉得这个地方有点诡秘和蹊跷,便不敢上岸,也不再逗留。乘筏子踏上归程,正好在次年八月,回到出发的海边。为解开这个谜,他回到蜀地,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严君平,把这件事的经过说给他。严君平说:“我这儿有记录: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乘筏子一对日子,发现正是他和牵牛人说话的那一天。原来他到达的是天河,见到的是天庭、牛郎和织女,他自己那一刻也变成了“客星”。 现代有人把这个故事解释成古代外星旅行的记录:筏子(浮槎)即UFO,古宇航员从地球出发后,十多天间仍在太阳系中,所以可辨昼夜,飞出太阳系后就不分昼夜,浑茫一片了。它飞到牵牛星后,被地面上的学者严君平观测到,所以说“有客星犯牵牛”。这有点现代神话的味道了。 张骞与支机石 在这个故事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张骞乘筏子到银河的故事。 张骞是汉代的探险家,曾多次出使西域。据说他奉使去往西域的大夏时,也做了一个大筏子,沿黄河上溯,希望找到黄河的源头,走了几个月,不但没找到黄河源,反而发现黄河 越来越宽,越来越清澈,后来也到达了一处城郭,楼台错落,街道规整,河水从城中流过。 他好奇地划了进去,见河岸有一男子牵一头牛,牛正把头探入河中饮水;对岸有一位妇女在洗衣服。张骞把筏子划近那妇女,问:“大嫂,请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回这个妇女没有卖关子,爽快地答道:“这是天河呀!你是从人间来的吗?”张骞回答:“是呀,走了好几个月,真不容易。”他见那妇女身边有一块石头,那形状和颜色都是人间没有见过的,就问:“这是什么石头?”那妇女说:“这叫支机石,你喜欢,就送你好了。”张骞接过石头一看,原来是织布机上压布匹的石条,惊喜地说:“噢,我知道了,你是织女!”那妇女点点头。 张骞在城中游历了一圈之后,就寻原路,沿黄河水顺流而下,返回中国。为了想搞清究竟,他也来到蜀地,想找严君平问问,但没有找到,把支机石也留在了成都。唐代成都有个天宁观,支机石就一直在观里陈列,据说它“高与人齐,略带青紫”(也许是一块陨石),前面讲文昌帝君时,曾提到过。现在成都还有“支机石街”。 看来,《博物志》里的乘筏人与这个张骞,一个是东渡大海探险,一个是西溯黄河寻奇,结果都到达了银河,颇有东西两面环球航行的味道。 关于后一个故事,有不少人在诗中提到。如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写道: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宋之问的《明河篇》说得更明白:“……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明河”即银河,“成都卖卜人”指严君平。 李商隐《海客》写得最有趣:“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紫氛”指天界,“星娥”是织女,她竟不怕牛郎嫉妒,与张骞聊了半天,还把支机石赠给人家了。 也有人这样写:“如何不觅天孙锦,止带支机片石还。”意思是说,既然你见到天孙织女了,为什么不带点天上的织锦回来,只带回一片破石头呢?此人的见解有点西方探险家的味道。中国历史故事.霍去病倒看北斗 古人早就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就升得越高,当然北斗星也会同样升得越高。他们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会不会高过头顶,向南偏去?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过这种景象,下面我给朋友们讲一个“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汉年间的一位大将,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另一位史称“不败将军”卫青的外甥。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对汉朝边境进行掠夺。霍去病18岁时,被派遣领兵北征匈奴,他率领800名骑兵冲入敌阵,一气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生擒匈奴单于的叔父,威名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两千五百户冠军侯。 几次胜仗后,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公元前120年的秋天,一万多匈奴骑兵又向南进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区(今河北北部一带)烧杀抢掠,汉朝边民上千人死于匈奴铁骑之下。于是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这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以及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从代郡(今山西代县),出发,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终于捕捉到敌军主力。于是霍去病指挥汉军发动猛攻,一场激战开始,长枪象稻草一样折断,莽莽草原,弃尸累累,山河变色,日月无光。几天血战之后,汉军终于胜利。这场战役,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德尔山或杭爱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率众在狼居胥山顶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 晚上他在营外散步,抬头仰望北斗时,吃惊地发现,北斗七星已经越过天顶,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图案,第一眼几乎都没认出来,他赶忙招呼将士们一同观看,大家都对这奇特的景象啧啧称奇,觉得天圆如盖,地方似棋,宇宙奥妙,不可尽言。随后,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北海(今贝加尔湖),刻了一块记功碑,埋在那里,然后凯旋还朝。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24岁。这位军事天才不讲享受,一生为戍边事业奋斗,他有两句名言流传至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贝加尔湖的纬度大约是北纬55_,北斗星上中天时就已转向南天了。这对于生长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来说,确实算个稀奇事。唐代的刘商在《胡笳十八拍》诗中写道:“怪得春风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也是在感叹这种景象。 2.颜超贿赂北斗神 因为北斗七星所在的要害位置和醒目的形状,它在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北斗成了管人生死的星座。东晋干宝撰写的神异小说《搜神记》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个叫颜超的人,请平原人管辂相面,管辂说:“你面相不好,有夭折之相。”颜超一听十分着急,便问有没有补救的办法。管辂闭目掐算了一会儿,说:“十天之后,你带上一大包煮好的鹿肉和一大壶清酒,去某某山中,那儿有一片割过的麦地,地南边有一棵大桑树,树下有两个下围棋的仙人,你什么也不用说,用酒肉服侍好他们就行了。” 颜超到这天带好酒肉赶到山中麦地那棵大桑树下,果然有两个仙人在那儿下围棋,颜超悄悄近前,将酒肉摆在棋盘两边,自己则站在一侧观棋。这两个仙人沉溺下棋,不知不觉摸过酒肉就吃,不到半个时辰,就把颜超的酒肉吃光了。这时棋还没有下完,坐北边的仙人抬头一看,说:“你不是颜超吗?这酒肉是你的吗?”颜超恭敬地回答:“是。”仙人说:“你的寿数已尽,还来这儿干什么?”这时坐在南面的仙人发话了:“老哥,你刚吃喝了人家的东西,怎么可以这样无情呢,给人家增加几岁吧!”北边的说:“生死簿子都定好了,怎么增加?” 南边的说:“你不好意思,我替你来。”说着,他向北面的仙人要来一个大帐簿,翻开一页,上面写着:颜超,一十九岁。南面的仙人在“一”字上加了两笔,成了“九十九岁”。 结果,颜超后来真活到了九十九岁。原来这两个仙人,在北面坐的就是北斗,南面的是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因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一生,都要从南斗手里过到北 斗,所以北斗的簿子决定着人的寿限。看来神仙也是好通融的,这真是“神仙自有神仙着,世事如棋下不完”。 北斗为什么能注定人间的命运生死呢?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源的,中国古代人与人来往很少、交通不发达、障碍危难极多,北斗成了人们平时出门判断方向的重要依据,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指路救生的“灯塔”,作为神来崇拜。 3.王莽与威斗 因为北斗绕“天帝星”所在的北极日夜不息,所以从很早开始,北斗成了天帝的车子。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意思是:北斗星是天帝坐着的马车,天帝以中央为枢纽,坐在马车上一刻不停地巡行四方。汉代的首都是长安,长安还有个别名叫“斗城”也是从这种观念来的。 东汉时一世纪中叶,山东嘉祥县的武开明墓石祠,刻有“斗为帝车图”,图中的北斗七星,由前四星组成车舆,有一帝王形象的人端坐在斗勺之中,后三星组成车辕。这辆车没有车轮,它是腾云驾雾而行的。 北斗七星有这么高的地位,所以历代帝王都对它极其崇拜,但是事情如果一过头,就会变得十分荒唐。下面我讲一个王莽与北斗的故事。 西汉末年,朝廷出了一个叫王莽的权臣,他既不是武将,也不是政治家,只能算是个儒者,他废掉了汉朝皇帝,自立为君,建立了名字叫“新”的王朝,一个儒者靠多年苦心的经营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王莽本是皇帝的外戚,在政治舞台施展了一阵之后,曾官至相位,后又退了下来。本来他有可能平静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的,不料过了不久,皇帝刘欣去世,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太皇太后、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这样,王莽掌握了全国最高军权、最高行政权于一身,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虽然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莽却一直表现得非常谦卑,仁、义、礼、智、信,无一不做得让人心服口服,整日树立一个鞠躬尽瘁、为国事操劳的赤胆忠臣的形象。比如,当王莽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皇帝刘衎作皇后时,朝廷赏赐给王莽二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但王莽拒绝接受,把钱全都捐出用以救济灾民了。这一举动让全国上下感恩戴德,全国人民都颂赞他是亘古未有的圣贤。 等他权倾朝野,连皇帝都对他言听计从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无冕之王,就不再谦恭。瞧:一连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自私,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数将尽,自己应该当仁不让了!于是公元8年,王莽废掉了身边的小孩皇帝孺子婴,自己登上宝座,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如果王莽能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无论当时人还是后人,也会心悦诚服地承认这个王朝,不料靠两面派手法起家的王莽,在政治上只能算是个三流角色,绝无汉开国皇帝刘邦的雄才大略和翻云手腕。他特别向往先儒书上写的古代理想社会,于是就对全社会大动手术,搞托古改制,从货币、官制、法令、赋役到行政区划,想改什么就改什么。光赋税一项,就让善良的农民耕种所得,还不够缴税的,家家衣食无着,尚未饿死的,只好造反。 王莽认为,既然北斗是帝王之车,那么模仿北斗的形状造一个神符放在身边,它一定能保佑自己。在他登基的第九年头上,看到反贼太多,自己的位子不稳,他决定铸造一只“威斗”。这年八月,铸造工作在京城南郊开工,他亲自到场监督。威斗是用铜掺入五色石铸的,形状像北斗,长二尺五寸,他坚信,此物一定内能保佑自己稳在王座,外可帮助自己杀退叛军。所以,他睡觉时把威斗放在龙床边,上朝时搁在御座旁,出行时则让人扛着走在皇辇前面。 但农民造反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为全国性的大起义。公元23年,起义军的一支——绿林军包围了长安城,随后攻入城中,与官军激战。第二天,各衙门官员都跑个精光。眼见绿林军已逼近皇宫大门,王莽便率众人来到未央宫前殿,手执威斗席地而坐,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样子,“天文郎”紧随在他身旁,不断操作星占仪器,模拟白天里北斗星的方位,以便让王莽调整坐位和威斗的方向,以与天上的北斗一致。——由此项动作,可见王莽作统治者根本不入流,他铸造威斗骗骗别人也就罢了,他却连自己也骗。一边骗自己,他一边还念念有词:“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王莽不愧是个大儒,这时候还文绉绉地套用孔子的话。孔子原话是:“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游学时,宋国的司马桓魋要杀他,随行的学生提议快逃,孔子气定神闲地说了这句话,意思是:我的德能是上帝赐给我的,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第三天清早,亲兵扶着王莽上车,跑到渐台——负责时间历法的天文台,天上的星座也有一个叫渐台的,是织女星梭子的一部分——渐台在一个大水池中,王莽想:凭水阻挡,兴许能多挺一会。这时他还怀抱着威斗不放。绿林军将渐台重重包围,先射箭,箭射完了,便短兵相接,王莽的亲兵死伤殆尽,傍晚,绿林军终于攻到台上,王莽被杀,“新莽”政权15年就垮了台。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何知?”的确,如果王莽在谋取大汉政权前就死去,一定会给历史留下一个辅佐幼主的诸葛亮式的人物形象,也许还有“王莽祠”供我们瞻仰呢,现在,我们只好随着历史一起去贬斥他了。 4.一行作法赦天下 关于北斗还有一个故事,这是从唐代天文家一行那儿引出的。 一行本名张遂,出家的法号为一行,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大天文家。据《明皇杂录》记载,一行幼时家里很穷,他的邻居王姥姥心肠很好,经常接济他。后来一行受到皇帝李隆基的礼遇,在朝中很有地位。有一次王姥姥的儿子因杀人被判罪,将要处决。王姥姥只好来向一行求救。 一行很为难,说:“姥姥要是缺钱,尽可从我这儿拿,但你儿子犯了国家的王法,我可没法徇私情。”王姥姥听了这话,恼火极了,说:“我认识你这个部级和尚有什么用呢?那么多年都白帮你了!”说完头也不回就气乎乎地走了。 看对自己过去的恩人无法相帮,一行感到十分愧疚,可他又确实不敢徇私枉法,于是决定动用“法术”,从根本上来一个大的“枉法”。他在浑天寺让人腾出一间屋子,搬进一只大瓮,又悄悄找来两个做工的人,对他们说:“从明天下午开始,你们在后院作坊的废园子里埋伏好,看到有动物进来,就上去把它们捉住,一共七个,一个都不能少。跑掉一个,当心挨一顿鞭子。” 那两人就在废园子里埋伏,到太阳落山时,果然不知哪儿来了一群猪窜进园子,两人七手八脚把这些猪全捉住放入瓮中,正好七头。一行用木板将瓮盖好,以神泥封口,并用朱笔在上写了一些谁也不认识的怪字。 第二天,皇帝李隆基急招一行上殿。一行一到,皇帝就问:“太史官来奏,昨夜天空中不见了北斗七星,这是什么征兆?”一行说:“过去后魏的时候,曾经发生火星不见的事。这次发生帝车不见的事,可是古来没有的。一般来说,代表草民的星不在其位的话,可能会有水旱霜冻的灾害;现在居然连帝车都不见了,恐怕于国家、于陛下您都非常不利。” 听了这番鬼话,李隆基吓得六神无主,忙问:“大师您有什么办法解救吗?” 一行悠悠道出:“我相信,只要陛下做一件盛德的大事,终究是能够感动星辰的。” 李隆基问:“怎样盛德的事才够感动星辰呢?” 一行说:“我们佛门是主张宽恕一切人的,要想作足盛德,莫如大赦天下。” 李隆基一拍大腿:“好!”于是宣布大赦天下。各种要砍头剁脚充军流边的罪犯全都无罪释放,王姥姥的儿子也得救了。 第二天傍晚,太史官奏说北斗星中的第一颗星出现了,以后一天出一颗,到第七天全部出齐。其实这也是一行一个个放出来的。 按这个故事来看,北斗星还是猪神,这也已经在辽宁红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找到了一些证据。 从这个故事还可看到,古代的那些天文精英是多么厉害,把皇帝都敢玩弄于股掌之上。 5.魁星的故事 瞧,在古人眼中,北斗是帝王的宝车,是人们的司命大神,又是猪神,可是还没完呢!朋友们一定听说过“魁星”这个字眼,对!魁星就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它们是主宰世间功名禄位之神,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拜魁星拜得最凶。 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扬起后踢,脚上是北斗七星。 魁星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秀才,名字已不可考,姑且就直接叫他魁星吧。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可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所以屡屡面试时落第。他长得怎样呢?据说本来就丑陋,又长了满脸麻子,一只还脚瘸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写得太好了,终于被乡试、会试步步录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画着圈上殿的走路姿势,心中不悦,皇帝问:“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怪有趣的,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很高兴他的机敏,又问:“那朕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你说,如今天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他想了想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阅读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 这个丑文人的才学、智慧和发奋,使他后来升天成为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颗,主管功名禄位。“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应魁星才高八斗、也应北斗星座。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文人中传“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就来源于此。 据说从此开始,皇宫正殿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龙和鳌鱼图案,一只魁斗放在旁边,殿 试完毕发榜时,应试者都聚到皇宫门前,进士们站在台阶下迎榜,状元则一手持魁斗,一脚站在鳌头上亮相,表示“一举夺魁”、“独占鳌头”。 现在各地的魁星楼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家长个个望子成龙,学子无不企盼金榜题名,于是都来拜魁星,每个魁星楼都有当地历年高考文、理状元榜。不过就我所知,古今成就大学问者,没有一个是拜魁星而成的。 七夕乞巧节的故事 和七月初七相连,还有个七夕乞巧节的故事。由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深入人心,织女就被当成天神中巧妇的代表,妇女们希望通过祭拜织女星,使自己手巧。若选一个节日,最合适的日子当然是七月初七了,所以在牛郎织女故事形成后不久,七月初七就成了“乞巧节”,到唐代已经流传到各地,盛极一时。 最早的乞巧方法是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姑娘媳妇们都把瓜果摆在院子里,第二天早起,如果发现有蜘蛛在上面结了网,说明乞巧成功。据《开元遗事》记载,前一章提到的皇帝李隆基,在七夕晚上就与儿媳妇杨玉环在华清宫共进晚餐,然后把瓜果列于庭院,望着头顶上的牛郎织女,先感叹牛郎织女不自由,一年才聚会一次,而得意自己的潇洒,可以天天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后指星发誓,愿来世再作夫妻。接着就乞巧,让人拿来蜘蛛,放在小盒里,搁在瓜果边,等天亮再来看,网织得越密,说明乞来的巧越多。李隆基发誓来世再作夫妻,是不是他已有了什么预感?李商隐有诗句:“此时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正表现了李隆基在这个七夕和后来在马嵬驿两种境况的对比。 乞巧的花样还有很多呢!有地方的人们认为织女是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故称之为“七姐神”。七夕晚上年轻女子们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聚在一起对着织女星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这叫“拜七姐神”。她们还要用稻草扎一个草人,穿上花衣,取名“巧姑”,用瓜果供上,每个姑娘媳妇都从家里端来一碗清水,把豆苗、青葱剪碎放入水中,据说通过这样看月亮在水中的投影,就知道主人的巧拙。 有的地方则用脸盆接七夕夜的露水,说这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当然最多的还是比赛穿针,女人们在初七朦胧的月光下,都用彩线摸着穿针,穿得过的,就是得巧了,特别受大家尊重。不过有个文人说得好:“织女盼与牛郎相会盼一年了,好不容易在七夕见面,短短的几个时辰正忙,那有闲功夫到人间送巧。” 蜀人浮槎探银河 前面斗牛宝剑的故事里我们提到了张华和他的《博物志》。这本书就讲到一则蜀人上天访问牛郎的故事。 古人认为,天上的银河,一头通着黄河,一头通着大海。住在海边的一些人经常注意到:年年八月,有一些大筏子(浮槎)在远海驶过,而且还特别守时。蜀地有一个人想,这些大筏子到底是上哪儿的,我何不也探险一回?于是这人也做了一个大筏子,在筏子上盖了个小屋以供遮风避雨,带上足够的粮食,就乘着这个筏子浮海而去。 走了十多天,他知道自己还在海上,因为可以看见日月星辰的出没,能分辩白天黑夜,后来周围就变得一片浑浑茫茫,看不出昼夜来了。又漂浮了十多天,忽然发现了新大陆:前边是一处地面,遥望有一座城池,房屋整齐壮观。 他想:这是人间还是仙境?我何不走近看个明白。走近后他发现,他航行的河流恰在城市中穿过,岸右是一座豪华宫殿,从窗口望去,许多女人在用织布机织布;再瞧岸左,有一名男子,手牵一头牛,正在河边给牛饮水。乘筏人上前正要搭话,牵牛人先惊讶地询问这个远方来客了:“你为什么上这儿来?”乘筏人简略地解释了自己寻险探奇的志向和经历,问:“这是什么地方呀?”牵牛人避而不答,只说:“你回去后,问问你们蜀地的严君平,就知道了。” 乘筏人觉得这个地方有点诡秘和蹊跷,便不敢上岸,也不再逗留。乘筏子踏上归程,正好在次年八月,回到出发的海边。为解开这个谜,他回到蜀地,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严君平,把这件事的经过说给他。严君平说:“我这儿有记录: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乘筏子一对日子,发现正是他和牵牛人说话的那一天。原来他到达的是天河,见到的是天庭、牛郎和织女,他自己那一刻也变成了“客星”。 现代有人把这个故事解释成古代外星旅行的记录:筏子(浮槎)即UFO,古宇航员从地球出发后,十多天间仍在太阳系中,所以可辨昼夜,飞出太阳系后就不分昼夜,浑茫一片了。它飞到牵牛星后,被地面上的学者严君平观测到,所以说“有客星犯牵牛”。这有点现代神话的味道了。 张骞与支机石 在这个故事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张骞乘筏子到银河的故事。 张骞是汉代的探险家,曾多次出使西域。据说他奉使去往西域的大夏时,也做了一个大筏子,沿黄河上溯,希望找到黄河的源头,走了几个月,不但没找到黄河源,反而发现黄河 越来越宽,越来越清澈,后来也到达了一处城郭,楼台错落,街道规整,河水从城中流过。 他好奇地划了进去,见河岸有一男子牵一头牛,牛正把头探入河中饮水;对岸有一位妇女在洗衣服。张骞把筏子划近那妇女,问:“大嫂,请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回这个妇女没有卖关子,爽快地答道:“这是天河呀!你是从人间来的吗?”张骞回答:“是呀,走了好几个月,真不容易。”他见那妇女身边有一块石头,那形状和颜色都是人间没有见过的,就问:“这是什么石头?”那妇女说:“这叫支机石,你喜欢,就送你好了。”张骞接过石头一看,原来是织布机上压布匹的石条,惊喜地说:“噢,我知道了,你是织女!”那妇女点点头。 张骞在城中游历了一圈之后,就寻原路,沿黄河水顺流而下,返回中国。为了想搞清究竟,他也来到蜀地,想找严君平问问,但没有找到,把支机石也留在了成都。唐代成都有个天宁观,支机石就一直在观里陈列,据说它“高与人齐,略带青紫”(也许是一块陨石),前面讲文昌帝君时,曾提到过。现在成都还有“支机石街”。 看来,《博物志》里的乘筏人与这个张骞,一个是东渡大海探险,一个是西溯黄河寻奇,结果都到达了银河,颇有东西两面环球航行的味道。 关于后一个故事,有不少人在诗中提到。如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写道: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宋之问的《明河篇》说得更明白:“……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明河”即银河,“成都卖卜人”指严君平。 李商隐《海客》写得最有趣:“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紫氛”指天界,“星娥”是织女,她竟不怕牛郎嫉妒,与张骞聊了半天,还把支机石赠给人家了。 也有人这样写:“如何不觅天孙锦,止带支机片石还。”意思是说,既然你见到天孙织女了,为什么不带点天上的织锦回来,只带回一片破石头呢?此人的见解有点西方探险家的味道。中原历史故事!!1.霍去病倒看北斗 古人早就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就升得越高,当然北斗星也会同样升得越高。他们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会不会高过头顶,向南偏去?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过这种景象,下面我给朋友们讲一个“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汉年间的一位大将,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另一位史称“不败将军”卫青的外甥。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对汉朝边境进行掠夺。霍去病18岁时,被派遣领兵北征匈奴,他率领800名骑兵冲入敌阵,一气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生擒匈奴单于的叔父,威名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两千五百户冠军侯。 几次胜仗后,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公元前120年的秋天,一万多匈奴骑兵又向南进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区(今河北北部一带)烧杀抢掠,汉朝边民上千人死于匈奴铁骑之下。于是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这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以及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从代郡(今山西代县),出发,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终于捕捉到敌军主力。于是霍去病指挥汉军发动猛攻,一场激战开始,长枪象稻草一样折断,莽莽草原,弃尸累累,山河变色,日月无光。几天血战之后,汉军终于胜利。这场战役,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德尔山或杭爱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率众在狼居胥山顶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 晚上他在营外散步,抬头仰望北斗时,吃惊地发现,北斗七星已经越过天顶,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图案,第一眼几乎都没认出来,他赶忙招呼将士们一同观看,大家都对这奇特的景象啧啧称奇,觉得天圆如盖,地方似棋,宇宙奥妙,不可尽言。随后,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北海(今贝加尔湖),刻了一块记功碑,埋在那里,然后凯旋还朝。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24岁。这位军事天才不讲享受,一生为戍边事业奋斗,他有两句名言流传至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贝加尔湖的纬度大约是北纬55_,北斗星上中天时就已转向南天了。这对于生长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来说,确实算个稀奇事。唐代的刘商在《胡笳十八拍》诗中写道:“怪得春风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也是在感叹这种景象。 2.颜超贿赂北斗神 因为北斗七星所在的要害位置和醒目的形状,它在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北斗成了管人生死的星座。东晋干宝撰写的神异小说《搜神记》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个叫颜超的人,请平原人管辂相面,管辂说:“你面相不好,有夭折之相。”颜超一听十分着急,便问有没有补救的办法。管辂闭目掐算了一会儿,说:“十天之后,你带上一大包煮好的鹿肉和一大壶清酒,去某某山中,那儿有一片割过的麦地,地南边有一棵大桑树,树下有两个下围棋的仙人,你什么也不用说,用酒肉服侍好他们就行了。” 颜超到这天带好酒肉赶到山中麦地那棵大桑树下,果然有两个仙人在那儿下围棋,颜超悄悄近前,将酒肉摆在棋盘两边,自己则站在一侧观棋。这两个仙人沉溺下棋,不知不觉摸过酒肉就吃,不到半个时辰,就把颜超的酒肉吃光了。这时棋还没有下完,坐北边的仙人抬头一看,说:“你不是颜超吗?这酒肉是你的吗?”颜超恭敬地回答:“是。”仙人说:“你的寿数已尽,还来这儿干什么?”这时坐在南面的仙人发话了:“老哥,你刚吃喝了人家的东西,怎么可以这样无情呢,给人家增加几岁吧!”北边的说:“生死簿子都定好了,怎么增加?” 南边的说:“你不好意思,我替你来。”说着,他向北面的仙人要来一个大帐簿,翻开一页,上面写着:颜超,一十九岁。南面的仙人在“一”字上加了两笔,成了“九十九岁”。 结果,颜超后来真活到了九十九岁。原来这两个仙人,在北面坐的就是北斗,南面的是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因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一生,都要从南斗手里过到北 斗,所以北斗的簿子决定着人的寿限。看来神仙也是好通融的,这真是“神仙自有神仙着,世事如棋下不完”。 北斗为什么能注定人间的命运生死呢?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源的,中国古代人与人来往很少、交通不发达、障碍危难极多,北斗成了人们平时出门判断方向的重要依据,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指路救生的“灯塔”,作为神来崇拜。 3.王莽与威斗 因为北斗绕“天帝星”所在的北极日夜不息,所以从很早开始,北斗成了天帝的车子。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意思是:北斗星是天帝坐着的马车,天帝以中央为枢纽,坐在马车上一刻不停地巡行四方。汉代的首都是长安,长安还有个别名叫“斗城”也是从这种观念来的。 东汉时一世纪中叶,山东嘉祥县的武开明墓石祠,刻有“斗为帝车图”,图中的北斗七星,由前四星组成车舆,有一帝王形象的人端坐在斗勺之中,后三星组成车辕。这辆车没有车轮,它是腾云驾雾而行的。 北斗七星有这么高的地位,所以历代帝王都对它极其崇拜,但是事情如果一过头,就会变得十分荒唐。下面我讲一个王莽与北斗的故事。 西汉末年,朝廷出了一个叫王莽的权臣,他既不是武将,也不是政治家,只能算是个儒者,他废掉了汉朝皇帝,自立为君,建立了名字叫“新”的王朝,一个儒者靠多年苦心的经营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王莽本是皇帝的外戚,在政治舞台施展了一阵之后,曾官至相位,后又退了下来。本来他有可能平静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的,不料过了不久,皇帝刘欣去世,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太皇太后、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这样,王莽掌握了全国最高军权、最高行政权于一身,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虽然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莽却一直表现得非常谦卑,仁、义、礼、智、信,无一不做得让人心服口服,整日树立一个鞠躬尽瘁、为国事操劳的赤胆忠臣的形象。比如,当王莽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皇帝刘衎作皇后时,朝廷赏赐给王莽二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但王莽拒绝接受,把钱全都捐出用以救济灾民了。这一举动让全国上下感恩戴德,全国人民都颂赞他是亘古未有的圣贤。 等他权倾朝野,连皇帝都对他言听计从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无冕之王,就不再谦恭。瞧:一连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自私,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数将尽,自己应该当仁不让了!于是公元8年,王莽废掉了身边的小孩皇帝孺子婴,自己登上宝座,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如果王莽能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无论当时人还是后人,也会心悦诚服地承认这个王朝,不料靠两面派手法起家的王莽,在政治上只能算是个三流角色,绝无汉开国皇帝刘邦的雄才大略和翻云手腕。他特别向往先儒书上写的古代理想社会,于是就对全社会大动手术,搞托古改制,从货币、官制、法令、赋役到行政区划,想改什么就改什么。光赋税一项,就让善良的农民耕种所得,还不够缴税的,家家衣食无着,尚未饿死的,只好造反。 王莽认为,既然北斗是帝王之车,那么模仿北斗的形状造一个神符放在身边,它一定能保佑自己。在他登基的第九年头上,看到反贼太多,自己的位子不稳,他决定铸造一只“威斗”。这年八月,铸造工作在京城南郊开工,他亲自到场监督。威斗是用铜掺入五色石铸的,形状像北斗,长二尺五寸,他坚信,此物一定内能保佑自己稳在王座,外可帮助自己杀退叛军。所以,他睡觉时把威斗放在龙床边,上朝时搁在御座旁,出行时则让人扛着走在皇辇前面。 但农民造反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为全国性的大起义。公元23年,起义军的一支——绿林军包围了长安城,随后攻入城中,与官军激战。第二天,各衙门官员都跑个精光。眼见绿林军已逼近皇宫大门,王莽便率众人来到未央宫前殿,手执威斗席地而坐,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样子,“天文郎”紧随在他身旁,不断操作星占仪器,模拟白天里北斗星的方位,以便让王莽调整坐位和威斗的方向,以与天上的北斗一致。——由此项动作,可见王莽作统治者根本不入流,他铸造威斗骗骗别人也就罢了,他却连自己也骗。一边骗自己,他一边还念念有词:“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王莽不愧是个大儒,这时候还文绉绉地套用孔子的话。孔子原话是:“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游学时,宋国的司马桓魋要杀他,随行的学生提议快逃,孔子气定神闲地说了这句话,意思是:我的德能是上帝赐给我的,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第三天清早,亲兵扶着王莽上车,跑到渐台——负责时间历法的天文台,天上的星座也有一个叫渐台的,是织女星梭子的一部分——渐台在一个大水池中,王莽想:凭水阻挡,兴许能多挺一会。这时他还怀抱着威斗不放。绿林军将渐台重重包围,先射箭,箭射完了,便短兵相接,王莽的亲兵死伤殆尽,傍晚,绿林军终于攻到台上,王莽被杀,“新莽”政权15年就垮了台。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何知?”的确,如果王莽在谋取大汉政权前就死去,一定会给历史留下一个辅佐幼主的诸葛亮式的人物形象,也许还有“王莽祠”供我们瞻仰呢,现在,我们只好随着历史一起去贬斥他了。 4.一行作法赦天下 关于北斗还有一个故事,这是从唐代天文家一行那儿引出的。 一行本名张遂,出家的法号为一行,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大天文家。据《明皇杂录》记载,一行幼时家里很穷,他的邻居王姥姥心肠很好,经常接济他。后来一行受到皇帝李隆基的礼遇,在朝中很有地位。有一次王姥姥的儿子因杀人被判罪,将要处决。王姥姥只好来向一行求救。 一行很为难,说:“姥姥要是缺钱,尽可从我这儿拿,但你儿子犯了国家的王法,我可没法徇私情。”王姥姥听了这话,恼火极了,说:“我认识你这个部级和尚有什么用呢?那么多年都白帮你了!”说完头也不回就气乎乎地走了。 看对自己过去的恩人无法相帮,一行感到十分愧疚,可他又确实不敢徇私枉法,于是决定动用“法术”,从根本上来一个大的“枉法”。他在浑天寺让人腾出一间屋子,搬进一只大瓮,又悄悄找来两个做工的人,对他们说:“从明天下午开始,你们在后院作坊的废园子里埋伏好,看到有动物进来,就上去把它们捉住,一共七个,一个都不能少。跑掉一个,当心挨一顿鞭子。” 那两人就在废园子里埋伏,到太阳落山时,果然不知哪儿来了一群猪窜进园子,两人七手八脚把这些猪全捉住放入瓮中,正好七头。一行用木板将瓮盖好,以神泥封口,并用朱笔在上写了一些谁也不认识的怪字。 第二天,皇帝李隆基急招一行上殿。一行一到,皇帝就问:“太史官来奏,昨夜天空中不见了北斗七星,这是什么征兆?”一行说:“过去后魏的时候,曾经发生火星不见的事。这次发生帝车不见的事,可是古来没有的。一般来说,代表草民的星不在其位的话,可能会有水旱霜冻的灾害;现在居然连帝车都不见了,恐怕于国家、于陛下您都非常不利。” 听了这番鬼话,李隆基吓得六神无主,忙问:“大师您有什么办法解救吗?” 一行悠悠道出:“我相信,只要陛下做一件盛德的大事,终究是能够感动星辰的。” 李隆基问:“怎样盛德的事才够感动星辰呢?” 一行说:“我们佛门是主张宽恕一切人的,要想作足盛德,莫如大赦天下。” 李隆基一拍大腿:“好!”于是宣布大赦天下。各种要砍头剁脚充军流边的罪犯全都无罪释放,王姥姥的儿子也得救了。 第二天傍晚,太史官奏说北斗星中的第一颗星出现了,以后一天出一颗,到第七天全部出齐。其实这也是一行一个个放出来的。 按这个故事来看,北斗星还是猪神,这也已经在辽宁红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找到了一些证据。 从这个故事还可看到,古代的那些天文精英是多么厉害,把皇帝都敢玩弄于股掌之上。 5.魁星的故事 瞧,在古人眼中,北斗是帝王的宝车,是人们的司命大神,又是猪神,可是还没完呢!朋友们一定听说过“魁星”这个字眼,对!魁星就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它们是主宰世间功名禄位之神,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拜魁星拜得最凶。 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扬起后踢,脚上是北斗七星。 魁星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秀才,名字已不可考,姑且就直接叫他魁星吧。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可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所以屡屡面试时落第。他长得怎样呢?据说本来就丑陋,又长了满脸麻子,一只还脚瘸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写得太好了,终于被乡试、会试步步录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画着圈上殿的走路姿势,心中不悦,皇帝问:“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怪有趣的,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很高兴他的机敏,又问:“那朕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你说,如今天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他想了想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阅读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 这个丑文人的才学、智慧和发奋,使他后来升天成为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颗,主管功名禄位。“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应魁星才高八斗、也应北斗星座。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文人中传“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就来源于此。 据说从此开始,皇宫正殿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龙和鳌鱼图案,一只魁斗放在旁边,殿 试完毕发榜时,应试者都聚到皇宫门前,进士们站在台阶下迎榜,状元则一手持魁斗,一脚站在鳌头上亮相,表示“一举夺魁”、“独占鳌头”。 现在各地的魁星楼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家长个个望子成龙,学子无不企盼金榜题名,于是都来拜魁星,每个魁星楼都有当地历年高考文、理状元榜。不过就我所知,古今成就大学问者,没有一个是拜魁星而成的。 七夕乞巧节的故事 和七月初七相连,还有个七夕乞巧节的故事。由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深入人心,织女就被当成天神中巧妇的代表,妇女们希望通过祭拜织女星,使自己手巧。若选一个节日,最合适的日子当然是七月初七了,所以在牛郎织女故事形成后不久,七月初七就成了“乞巧节”,到唐代已经流传到各地,盛极一时。 最早的乞巧方法是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姑娘媳妇们都把瓜果摆在院子里,第二天早起,如果发现有蜘蛛在上面结了网,说明乞巧成功。据《开元遗事》记载,前一章提到的皇帝李隆基,在七夕晚上就与儿媳妇杨玉环在华清宫共进晚餐,然后把瓜果列于庭院,望着头顶上的牛郎织女,先感叹牛郎织女不自由,一年才聚会一次,而得意自己的潇洒,可以天天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后指星发誓,愿来世再作夫妻。接着就乞巧,让人拿来蜘蛛,放在小盒里,搁在瓜果边,等天亮再来看,网织得越密,说明乞来的巧越多。李隆基发誓来世再作夫妻,是不是他已有了什么预感?李商隐有诗句:“此时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正表现了李隆基在这个七夕和后来在马嵬驿两种境况的对比。 乞巧的花样还有很多呢!有地方的人们认为织女是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故称之为“七姐神”。七夕晚上年轻女子们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聚在一起对着织女星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这叫“拜七姐神”。她们还要用稻草扎一个草人,穿上花衣,取名“巧姑”,用瓜果供上,每个姑娘媳妇都从家里端来一碗清水,把豆苗、青葱剪碎放入水中,据说通过这样看月亮在水中的投影,就知道主人的巧拙。 有的地方则用脸盆接七夕夜的露水,说这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当然最多的还是比赛穿针,女人们在初七朦胧的月光下,都用彩线摸着穿针,穿得过的,就是得巧了,特别受大家尊重。不过有个文人说得好:“织女盼与牛郎相会盼一年了,好不容易在七夕见面,短短的几个时辰正忙,那有闲功夫到人间送巧。” 蜀人浮槎探银河 前面斗牛宝剑的故事里我们提到了张华和他的《博物志》。这本书就讲到一则蜀人上天访问牛郎的故事。 古人认为,天上的银河,一头通着黄河,一头通着大海。住在海边的一些人经常注意到:年年八月,有一些大筏子(浮槎)在远海驶过,而且还特别守时。蜀地有一个人想,这些大筏子到底是上哪儿的,我何不也探险一回?于是这人也做了一个大筏子,在筏子上盖了个小屋以供遮风避雨,带上足够的粮食,就乘着这个筏子浮海而去。 走了十多天,他知道自己还在海上,因为可以看见日月星辰的出没,能分辩白天黑夜,后来周围就变得一片浑浑茫茫,看不出昼夜来了。又漂浮了十多天,忽然发现了新大陆:前边是一处地面,遥望有一座城池,房屋整齐壮观。 他想:这是人间还是仙境?我何不走近看个明白。走近后他发现,他航行的河流恰在城市中穿过,岸右是一座豪华宫殿,从窗口望去,许多女人在用织布机织布;再瞧岸左,有一名男子,手牵一头牛,正在河边给牛饮水。乘筏人上前正要搭话,牵牛人先惊讶地询问这个远方来客了:“你为什么上这儿来?”乘筏人简略地解释了自己寻险探奇的志向和经历,问:“这是什么地方呀?”牵牛人避而不答,只说:“你回去后,问问你们蜀地的严君平,就知道了。” 乘筏人觉得这个地方有点诡秘和蹊跷,便不敢上岸,也不再逗留。乘筏子踏上归程,正好在次年八月,回到出发的海边。为解开这个谜,他回到蜀地,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严君平,把这件事的经过说给他。严君平说:“我这儿有记录: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乘筏子一对日子,发现正是他和牵牛人说话的那一天。原来他到达的是天河,见到的是天庭、牛郎和织女,他自己那一刻也变成了“客星”。 现代有人把这个故事解释成古代外星旅行的记录:筏子(浮槎)即UFO,古宇航员从地球出发后,十多天间仍在太阳系中,所以可辨昼夜,飞出太阳系后就不分昼夜,浑茫一片了。它飞到牵牛星后,被地面上的学者严君平观测到,所以说“有客星犯牵牛”。这有点现代神话的味道了。 张骞与支机石 在这个故事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张骞乘筏子到银河的故事。 张骞是汉代的探险家,曾多次出使西域。据说他奉使去往西域的大夏时,也做了一个大筏子,沿黄河上溯,希望找到黄河的源头,走了几个月,不但没找到黄河源,反而发现黄河 越来越宽,越来越清澈,后来也到达了一处城郭,楼台错落,街道规整,河水从城中流过。 他好奇地划了进去,见河岸有一男子牵一头牛,牛正把头探入河中饮水;对岸有一位妇女在洗衣服。张骞把筏子划近那妇女,问:“大嫂,请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回这个妇女没有卖关子,爽快地答道:“这是天河呀!你是从人间来的吗?”张骞回答:“是呀,走了好几个月,真不容易。”他见那妇女身边有一块石头,那形状和颜色都是人间没有见过的,就问:“这是什么石头?”那妇女说:“这叫支机石,你喜欢,就送你好了。”张骞接过石头一看,原来是织布机上压布匹的石条,惊喜地说:“噢,我知道了,你是织女!”那妇女点点头。 张骞在城中游历了一圈之后,就寻原路,沿黄河水顺流而下,返回中国。为了想搞清究竟,他也来到蜀地,想找严君平问问,但没有找到,把支机石也留在了成都。唐代成都有个天宁观,支机石就一直在观里陈列,据说它“高与人齐,略带青紫”(也许是一块陨石),前面讲文昌帝君时,曾提到过。现在成都还有“支机石街”。 看来,《博物志》里的乘筏人与这个张骞,一个是东渡大海探险,一个是西溯黄河寻奇,结果都到达了银河,颇有东西两面环球航行的味道。 关于后一个故事,有不少人在诗中提到。如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写道: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宋之问的《明河篇》说得更明白:“……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明河”即银河,“成都卖卜人”指严君平。 李商隐《海客》写得最有趣:“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紫氛”指天界,“星娥”是织女,她竟不怕牛郎嫉妒,与张骞聊了半天,还把支机石赠给人家了。 也有人这样写:“如何不觅天孙锦,止带支机片石还。”意思是说,既然你见到天孙织女了,为什么不带点天上的织锦回来,只带回一片破石头呢?此人的见解有点西方探险家的味道。历史故事······要真实的·······字数要在600左右·······要白话文····写明白点的~~1.霍去病倒看北斗 古人早就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就升得越高,当然北斗星也会同样升得越高。他们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会不会高过头顶,向南偏去?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过这种景象,下面我给朋友们讲一个“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汉年间的一位大将,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另一位史称“不败将军”卫青的外甥。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对汉朝边境进行掠夺。霍去病18岁时,被派遣领兵北征匈奴,他率领800名骑兵冲入敌阵,一气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生擒匈奴单于的叔父,威名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两千五百户冠军侯。 几次胜仗后,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公元前120年的秋天,一万多匈奴骑兵又向南进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区(今河北北部一带)烧杀抢掠,汉朝边民上千人死于匈奴铁骑之下。于是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这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以及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从代郡(今山西代县),出发,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终于捕捉到敌军主力。于是霍去病指挥汉军发动猛攻,一场激战开始,长枪象稻草一样折断,莽莽草原,弃尸累累,山河变色,日月无光。几天血战之后,汉军终于胜利。这场战役,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德尔山或杭爱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率众在狼居胥山顶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 晚上他在营外散步,抬头仰望北斗时,吃惊地发现,北斗七星已经越过天顶,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图案,第一眼几乎都没认出来,他赶忙招呼将士们一同观看,大家都对这奇特的景象啧啧称奇,觉得天圆如盖,地方似棋,宇宙奥妙,不可尽言。随后,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北海(今贝加尔湖),刻了一块记功碑,埋在那里,然后凯旋还朝。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24岁。这位军事天才不讲享受,一生为戍边事业奋斗,他有两句名言流传至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贝加尔湖的纬度大约是北纬55_,北斗星上中天时就已转向南天了。这对于生长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来说,确实算个稀奇事。唐代的刘商在《胡笳十八拍》诗中写道:“怪得春风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也是在感叹这种景象。 2.颜超贿赂北斗神 因为北斗七星所在的要害位置和醒目的形状,它在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北斗成了管人生死的星座。东晋干宝撰写的神异小说《搜神记》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个叫颜超的人,请平原人管辂相面,管辂说:“你面相不好,有夭折之相。”颜超一听十分着急,便问有没有补救的办法。管辂闭目掐算了一会儿,说:“十天之后,你带上一大包煮好的鹿肉和一大壶清酒,去某某山中,那儿有一片割过的麦地,地南边有一棵大桑树,树下有两个下围棋的仙人,你什么也不用说,用酒肉服侍好他们就行了。” 颜超到这天带好酒肉赶到山中麦地那棵大桑树下,果然有两个仙人在那儿下围棋,颜超悄悄近前,将酒肉摆在棋盘两边,自己则站在一侧观棋。这两个仙人沉溺下棋,不知不觉摸过酒肉就吃,不到半个时辰,就把颜超的酒肉吃光了。这时棋还没有下完,坐北边的仙人抬头一看,说:“你不是颜超吗?这酒肉是你的吗?”颜超恭敬地回答:“是。”仙人说:“你的寿数已尽,还来这儿干什么?”这时坐在南面的仙人发话了:“老哥,你刚吃喝了人家的东西,怎么可以这样无情呢,给人家增加几岁吧!”北边的说:“生死簿子都定好了,怎么增加?” 南边的说:“你不好意思,我替你来。”说着,他向北面的仙人要来一个大帐簿,翻开一页,上面写着:颜超,一十九岁。南面的仙人在“一”字上加了两笔,成了“九十九岁”。 结果,颜超后来真活到了九十九岁。原来这两个仙人,在北面坐的就是北斗,南面的是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因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一生,都要从南斗手里过到北 斗,所以北斗的簿子决定着人的寿限。看来神仙也是好通融的,这真是“神仙自有神仙着,世事如棋下不完”。 北斗为什么能注定人间的命运生死呢?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源的,中国古代人与人来往很少、交通不发达、障碍危难极多,北斗成了人们平时出门判断方向的重要依据,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指路救生的“灯塔”,作为神来崇拜。 3.王莽与威斗 因为北斗绕“天帝星”所在的北极日夜不息,所以从很早开始,北斗成了天帝的车子。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意思是:北斗星是天帝坐着的马车,天帝以中央为枢纽,坐在马车上一刻不停地巡行四方。汉代的首都是长安,长安还有个别名叫“斗城”也是从这种观念来的。 东汉时一世纪中叶,山东嘉祥县的武开明墓石祠,刻有“斗为帝车图”,图中的北斗七星,由前四星组成车舆,有一帝王形象的人端坐在斗勺之中,后三星组成车辕。这辆车没有车轮,它是腾云驾雾而行的。 北斗七星有这么高的地位,所以历代帝王都对它极其崇拜,但是事情如果一过头,就会变得十分荒唐。下面我讲一个王莽与北斗的故事。 西汉末年,朝廷出了一个叫王莽的权臣,他既不是武将,也不是政治家,只能算是个儒者,他废掉了汉朝皇帝,自立为君,建立了名字叫“新”的王朝,一个儒者靠多年苦心的经营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王莽本是皇帝的外戚,在政治舞台施展了一阵之后,曾官至相位,后又退了下来。本来他有可能平静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的,不料过了不久,皇帝刘欣去世,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太皇太后、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这样,王莽掌握了全国最高军权、最高行政权于一身,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虽然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莽却一直表现得非常谦卑,仁、义、礼、智、信,无一不做得让人心服口服,整日树立一个鞠躬尽瘁、为国事操劳的赤胆忠臣的形象。比如,当王莽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皇帝刘衎作皇后时,朝廷赏赐给王莽二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但王莽拒绝接受,把钱全都捐出用以救济灾民了。这一举动让全国上下感恩戴德,全国人民都颂赞他是亘古未有的圣贤。 等他权倾朝野,连皇帝都对他言听计从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无冕之王,就不再谦恭。瞧:一连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自私,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数将尽,自己应该当仁不让了!于是公元8年,王莽废掉了身边的小孩皇帝孺子婴,自己登上宝座,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如果王莽能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无论当时人还是后人,也会心悦诚服地承认这个王朝,不料靠两面派手法起家的王莽,在政治上只能算是个三流角色,绝无汉开国皇帝刘邦的雄才大略和翻云手腕。他特别向往先儒书上写的古代理想社会,于是就对全社会大动手术,搞托古改制,从货币、官制、法令、赋役到行政区划,想改什么就改什么。光赋税一项,就让善良的农民耕种所得,还不够缴税的,家家衣食无着,尚未饿死的,只好造反。 王莽认为,既然北斗是帝王之车,那么模仿北斗的形状造一个神符放在身边,它一定能保佑自己。在他登基的第九年头上,看到反贼太多,自己的位子不稳,他决定铸造一只“威斗”。这年八月,铸造工作在京城南郊开工,他亲自到场监督。威斗是用铜掺入五色石铸的,形状像北斗,长二尺五寸,他坚信,此物一定内能保佑自己稳在王座,外可帮助自己杀退叛军。所以,他睡觉时把威斗放在龙床边,上朝时搁在御座旁,出行时则让人扛着走在皇辇前面。 但农民造反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为全国性的大起义。公元23年,起义军的一支——绿林军包围了长安城,随后攻入城中,与官军激战。第二天,各衙门官员都跑个精光。眼见绿林军已逼近皇宫大门,王莽便率众人来到未央宫前殿,手执威斗席地而坐,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样子,“天文郎”紧随在他身旁,不断操作星占仪器,模拟白天里北斗星的方位,以便让王莽调整坐位和威斗的方向,以与天上的北斗一致。——由此项动作,可见王莽作统治者根本不入流,他铸造威斗骗骗别人也就罢了,他却连自己也骗。一边骗自己,他一边还念念有词:“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王莽不愧是个大儒,这时候还文绉绉地套用孔子的话。孔子原话是:“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游学时,宋国的司马桓魋要杀他,随行的学生提议快逃,孔子气定神闲地说了这句话,意思是:我的德能是上帝赐给我的,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第三天清早,亲兵扶着王莽上车,跑到渐台——负责时间历法的天文台,天上的星座也有一个叫渐台的,是织女星梭子的一部分——渐台在一个大水池中,王莽想:凭水阻挡,兴许能多挺一会。这时他还怀抱着威斗不放。绿林军将渐台重重包围,先射箭,箭射完了,便短兵相接,王莽的亲兵死伤殆尽,傍晚,绿林军终于攻到台上,王莽被杀,“新莽”政权15年就垮了台。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何知?”的确,如果王莽在谋取大汉政权前就死去,一定会给历史留下一个辅佐幼主的诸葛亮式的人物形象,也许还有“王莽祠”供我们瞻仰呢,现在,我们只好随着历史一起去贬斥他了。 4.一行作法赦天下 关于北斗还有一个故事,这是从唐代天文家一行那儿引出的。 一行本名张遂,出家的法号为一行,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大天文家。据《明皇杂录》记载,一行幼时家里很穷,他的邻居王姥姥心肠很好,经常接济他。后来一行受到皇帝李隆基的礼遇,在朝中很有地位。有一次王姥姥的儿子因杀人被判罪,将要处决。王姥姥只好来向一行求救。 一行很为难,说:“姥姥要是缺钱,尽可从我这儿拿,但你儿子犯了国家的王法,我可没法徇私情。”王姥姥听了这话,恼火极了,说:“我认识你这个部级和尚有什么用呢?那么多年都白帮你了!”说完头也不回就气乎乎地走了。 看对自己过去的恩人无法相帮,一行感到十分愧疚,可他又确实不敢徇私枉法,于是决定动用“法术”,从根本上来一个大的“枉法”。他在浑天寺让人腾出一间屋子,搬进一只大瓮,又悄悄找来两个做工的人,对他们说:“从明天下午开始,你们在后院作坊的废园子里埋伏好,看到有动物进来,就上去把它们捉住,一共七个,一个都不能少。跑掉一个,当心挨一顿鞭子。” 那两人就在废园子里埋伏,到太阳落山时,果然不知哪儿来了一群猪窜进园子,两人七手八脚把这些猪全捉住放入瓮中,正好七头。一行用木板将瓮盖好,以神泥封口,并用朱笔在上写了一些谁也不认识的怪字。 第二天,皇帝李隆基急招一行上殿。一行一到,皇帝就问:“太史官来奏,昨夜天空中不见了北斗七星,这是什么征兆?”一行说:“过去后魏的时候,曾经发生火星不见的事。这次发生帝车不见的事,可是古来没有的。一般来说,代表草民的星不在其位的话,可能会有水旱霜冻的灾害;现在居然连帝车都不见了,恐怕于国家、于陛下您都非常不利。” 听了这番鬼话,李隆基吓得六神无主,忙问:“大师您有什么办法解救吗?” 一行悠悠道出:“我相信,只要陛下做一件盛德的大事,终究是能够感动星辰的。” 李隆基问:“怎样盛德的事才够感动星辰呢?” 一行说:“我们佛门是主张宽恕一切人的,要想作足盛德,莫如大赦天下。” 李隆基一拍大腿:“好!”于是宣布大赦天下。各种要砍头剁脚充军流边的罪犯全都无罪释放,王姥姥的儿子也得救了。 第二天傍晚,太史官奏说北斗星中的第一颗星出现了,以后一天出一颗,到第七天全部出齐。其实这也是一行一个个放出来的。 按这个故事来看,北斗星还是猪神,这也已经在辽宁红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找到了一些证据。 从这个故事还可看到,古代的那些天文精英是多么厉害,把皇帝都敢玩弄于股掌之上。 5.魁星的故事 瞧,在古人眼中,北斗是帝王的宝车,是人们的司命大神,又是猪神,可是还没完呢!朋友们一定听说过“魁星”这个字眼,对!魁星就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它们是主宰世间功名禄位之神,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拜魁星拜得最凶。 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扬起后踢,脚上是北斗七星。 魁星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秀才,名字已不可考,姑且就直接叫他魁星吧。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可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所以屡屡面试时落第。他长得怎样呢?据说本来就丑陋,又长了满脸麻子,一只还脚瘸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写得太好了,终于被乡试、会试步步录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画着圈上殿的走路姿势,心中不悦,皇帝问:“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怪有趣的,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很高兴他的机敏,又问:“那朕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你说,如今天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他想了想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阅读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 这个丑文人的才学、智慧和发奋,使他后来升天成为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颗,主管功名禄位。“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应魁星才高八斗、也应北斗星座。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文人中传“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就来源于此。 据说从此开始,皇宫正殿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龙和鳌鱼图案,一只魁斗放在旁边,殿 试完毕发榜时,应试者都聚到皇宫门前,进士们站在台阶下迎榜,状元则一手持魁斗,一脚站在鳌头上亮相,表示“一举夺魁”、“独占鳌头”。 现在各地的魁星楼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家长个个望子成龙,学子无不企盼金榜题名,于是都来拜魁星,每个魁星楼都有当地历年高考文、理状元榜。不过就我所知,古今成就大学问者,没有一个是拜魁星而成的。 七夕乞巧节的故事 和七月初七相连,还有个七夕乞巧节的故事。由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深入人心,织女就被当成天神中巧妇的代表,妇女们希望通过祭拜织女星,使自己手巧。若选一个节日,最合适的日子当然是七月初七了,所以在牛郎织女故事形成后不久,七月初七就成了“乞巧节”,到唐代已经流传到各地,盛极一时。 最早的乞巧方法是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姑娘媳妇们都把瓜果摆在院子里,第二天早起,如果发现有蜘蛛在上面结了网,说明乞巧成功。据《开元遗事》记载,前一章提到的皇帝李隆基,在七夕晚上就与儿媳妇杨玉环在华清宫共进晚餐,然后把瓜果列于庭院,望着头顶上的牛郎织女,先感叹牛郎织女不自由,一年才聚会一次,而得意自己的潇洒,可以天天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后指星发誓,愿来世再作夫妻。接着就乞巧,让人拿来蜘蛛,放在小盒里,搁在瓜果边,等天亮再来看,网织得越密,说明乞来的巧越多。李隆基发誓来世再作夫妻,是不是他已有了什么预感?李商隐有诗句:“此时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正表现了李隆基在这个七夕和后来在马嵬驿两种境况的对比。 乞巧的花样还有很多呢!有地方的人们认为织女是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故称之为“七姐神”。七夕晚上年轻女子们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聚在一起对着织女星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这叫“拜七姐神”。她们还要用稻草扎一个草人,穿上花衣,取名“巧姑”,用瓜果供上,每个姑娘媳妇都从家里端来一碗清水,把豆苗、青葱剪碎放入水中,据说通过这样看月亮在水中的投影,就知道主人的巧拙。 有的地方则用脸盆接七夕夜的露水,说这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当然最多的还是比赛穿针,女人们在初七朦胧的月光下,都用彩线摸着穿针,穿得过的,就是得巧了,特别受大家尊重。不过有个文人说得好:“织女盼与牛郎相会盼一年了,好不容易在七夕见面,短短的几个时辰正忙,那有闲功夫到人间送巧。” 蜀人浮槎探银河 前面斗牛宝剑的故事里我们提到了张华和他的《博物志》。这本书就讲到一则蜀人上天访问牛郎的故事。 古人认为,天上的银河,一头通着黄河,一头通着大海。住在海边的一些人经常注意到:年年八月,有一些大筏子(浮槎)在远海驶过,而且还特别守时。蜀地有一个人想,这些大筏子到底是上哪儿的,我何不也探险一回?于是这人也做了一个大筏子,在筏子上盖了个小屋以供遮风避雨,带上足够的粮食,就乘着这个筏子浮海而去。 走了十多天,他知道自己还在海上,因为可以看见日月星辰的出没,能分辩白天黑夜,后来周围就变得一片浑浑茫茫,看不出昼夜来了。又漂浮了十多天,忽然发现了新大陆:前边是一处地面,遥望有一座城池,房屋整齐壮观。 他想:这是人间还是仙境?我何不走近看个明白。走近后他发现,他航行的河流恰在城市中穿过,岸右是一座豪华宫殿,从窗口望去,许多女人在用织布机织布;再瞧岸左,有一名男子,手牵一头牛,正在河边给牛饮水。乘筏人上前正要搭话,牵牛人先惊讶地询问这个远方来客了:“你为什么上这儿来?”乘筏人简略地解释了自己寻险探奇的志向和经历,问:“这是什么地方呀?”牵牛人避而不答,只说:“你回去后,问问你们蜀地的严君平,就知道了。” 乘筏人觉得这个地方有点诡秘和蹊跷,便不敢上岸,也不再逗留。乘筏子踏上归程,正好在次年八月,回到出发的海边。为解开这个谜,他回到蜀地,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严君平,把这件事的经过说给他。严君平说:“我这儿有记录: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乘筏子一对日子,发现正是他和牵牛人说话的那一天。原来他到达的是天河,见到的是天庭、牛郎和织女,他自己那一刻也变成了“客星”。 现代有人把这个故事解释成古代外星旅行的记录:筏子(浮槎)即UFO,古宇航员从地球出发后,十多天间仍在太阳系中,所以可辨昼夜,飞出太阳系后就不分昼夜,浑茫一片了。它飞到牵牛星后,被地面上的学者严君平观测到,所以说“有客星犯牵牛”。这有点现代神话的味道了。 张骞与支机石 在这个故事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张骞乘筏子到银河的故事。 张骞是汉代的探险家,曾多次出使西域。据说他奉使去往西域的大夏时,也做了一个大筏子,沿黄河上溯,希望找到黄河的源头,走了几个月,不但没找到黄河源,反而发现黄河 越来越宽,越来越清澈,后来也到达了一处城郭,楼台错落,街道规整,河水从城中流过。 他好奇地划了进去,见河岸有一男子牵一头牛,牛正把头探入河中饮水;对岸有一位妇女在洗衣服。张骞把筏子划近那妇女,问:“大嫂,请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回这个妇女没有卖关子,爽快地答道:“这是天河呀!你是从人间来的吗?”张骞回答:“是呀,走了好几个月,真不容易。”他见那妇女身边有一块石头,那形状和颜色都是人间没有见过的,就问:“这是什么石头?”那妇女说:“这叫支机石,你喜欢,就送你好了。”张骞接过石头一看,原来是织布机上压布匹的石条,惊喜地说:“噢,我知道了,你是织女!”那妇女点点头。 张骞在城中游历了一圈之后,就寻原路,沿黄河水顺流而下,返回中国。为了想搞清究竟,他也来到蜀地,想找严君平问问,但没有找到,把支机石也留在了成都。唐代成都有个天宁观,支机石就一直在观里陈列,据说它“高与人齐,略带青紫”(也许是一块陨石),前面讲文昌帝君时,曾提到过。现在成都还有“支机石街”。 看来,《博物志》里的乘筏人与这个张骞,一个是东渡大海探险,一个是西溯黄河寻奇,结果都到达了银河,颇有东西两面环球航行的味道。 关于后一个故事,有不少人在诗中提到。如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写道: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宋之问的《明河篇》说得更明白:“……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明河”即银河,“成都卖卜人”指严君平。 李商隐《海客》写得最有趣:“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紫氛”指天界,“星娥”是织女,她竟不怕牛郎嫉妒,与张骞聊了半天,还把支机石赠给人家了。 也有人这样写:“如何不觅天孙锦,止带支机片石还。”意思是说,既然你见到天孙织女了,为什么不带点天上的织锦回来,只带回一片破石头呢?此人的见解有点西方探险家的味道 1.霍去病倒看北斗  古人早就发现,越往北走,北极星就升得越高,当然北斗星也会同样升得越高。他们想,如果再往北走,北斗星会不会高过头顶,向南偏去?这是完全可能的,也真有人看到过这种景象,下面我给朋友们讲一个“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  霍去病是西汉年间的一位大将,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另一位史称“不败将军”卫青的外甥。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对汉朝边境进行掠夺。霍去病18岁时,被派遣领兵北征匈奴,他率领800名骑兵冲入敌阵,一气斩杀匈奴兵两千多人,生擒匈奴单于的叔父,威名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两千五百户冠军侯。  几次胜仗后,匈奴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不得不退到遥远的大沙漠以北地区。公元前120年的秋天,一万多匈奴骑兵又向南进犯,深入到右北平地区(今河北北部一带)烧杀抢掠,汉朝边民上千人死于匈奴铁骑之下。于是汉武帝决定远征漠北,彻底消灭匈奴军队。  这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以及步兵辎重队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霍去病率军从代郡(今山西代县),出发,在大沙漠地带纵横驰骋,行军两千多里,终于捕捉到敌军主力。于是霍去病指挥汉军发动猛攻,一场激战开始,长枪象稻草一样折断,莽莽草原,弃尸累累,山河变色,日月无光。几天血战之后,汉军终于胜利。这场战役,歼敌七万名,匈奴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灭。霍去病率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狼居胥山(今蒙古国境内德尔山或杭爱山)。为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霍去病率众在狼居胥山顶积土增山,举行祭天封礼。  晚上他在营外散步,抬头仰望北斗时,吃惊地发现,北斗七星已经越过天顶,偏向南方了。他第一次看到倒置的北斗七星图案,第一眼几乎都没认出来,他赶忙招呼将士们一同观看,大家都对这奇特的景象啧啧称奇,觉得天圆如盖,地方似棋,宇宙奥妙,不可尽言。随后,霍去病又在附近的姑衍山举行祭地禅礼,并登临北海(今贝加尔湖),刻了一块记功碑,埋在那里,然后凯旋还朝。这就是“霍去病倒看北斗”的故事。可惜霍去病回朝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24岁。这位军事天才不讲享受,一生为戍边事业奋斗,他有两句名言流传至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贝加尔湖的纬度大约是北纬55_,北斗星上中天时就已转向南天了。这对于生长在中原地区的人们来说,确实算个稀奇事。唐代的刘商在《胡笳十八拍》诗中写道:“怪得春风不来久,胡中风土无花柳,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也是在感叹这种景象。  2.颜超贿赂北斗神  因为北斗七星所在的要害位置和醒目的形状,它在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北斗成了管人生死的星座。东晋干宝撰写的神异小说《搜神记》有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个叫颜超的人,请平原人管辂相面,管辂说:“你面相不好,有夭折之相。”颜超一听十分着急,便问有没有补救的办法。管辂闭目掐算了一会儿,说:“十天之后,你带上一大包煮好的鹿肉和一大壶清酒,去某某山中,那儿有一片割过的麦地,地南边有一棵大桑树,树下有两个下围棋的仙人,你什么也不用说,用酒肉服侍好他们就行了。”  颜超到这天带好酒肉赶到山中麦地那棵大桑树下,果然有两个仙人在那儿下围棋,颜超悄悄近前,将酒肉摆在棋盘两边,自己则站在一侧观棋。这两个仙人沉溺下棋,不知不觉摸过酒肉就吃,不到半个时辰,就把颜超的酒肉吃光了。这时棋还没有下完,坐北边的仙人抬头一看,说:“你不是颜超吗?这酒肉是你的吗?”颜超恭敬地回答:“是。”仙人说:“你的寿数已尽,还来这儿干什么?”这时坐在南面的仙人发话了:“老哥,你刚吃喝了人家的东西,怎么可以这样无情呢,给人家增加几岁吧!”北边的说:“生死簿子都定好了,怎么增加?”  南边的说:“你不好意思,我替你来。”说着,他向北面的仙人要来一个大帐簿,翻开一页,上面写着:颜超,一十九岁。南面的仙人在“一”字上加了两笔,成了“九十九岁”。  结果,颜超后来真活到了九十九岁。原来这两个仙人,在北面坐的就是北斗,南面的是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因为“南斗注生,北斗注死”,人的一生,都要从南斗手里过到北  斗,所以北斗的簿子决定着人的寿限。看来神仙也是好通融的,这真是“神仙自有神仙着,世事如棋下不完”。  北斗为什么能注定人间的命运生死呢?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源的,中国古代人与人来往很少、交通不发达、障碍危难极多,北斗成了人们平时出门判断方向的重要依据,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指路救生的“灯塔”,作为神来崇拜。  3.王莽与威斗  因为北斗绕“天帝星”所在的北极日夜不息,所以从很早开始,北斗成了天帝的车子。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意思是:北斗星是天帝坐着的马车,天帝以中央为枢纽,坐在马车上一刻不停地巡行四方。汉代的首都是长安,长安还有个别名叫“斗城”也是从这种观念来的。  东汉时一世纪中叶,山东嘉祥县的武开明墓石祠,刻有“斗为帝车图”,图中的北斗七星,由前四星组成车舆,有一帝王形象的人端坐在斗勺之中,后三星组成车辕。这辆车没有车轮,它是腾云驾雾而行的。  北斗七星有这么高的地位,所以历代帝王都对它极其崇拜,但是事情如果一过头,就会变得十分荒唐。下面我讲一个王莽与北斗的故事。  西汉末年,朝廷出了一个叫王莽的权臣,他既不是武将,也不是政治家,只能算是个儒者,他废掉了汉朝皇帝,自立为君,建立了名字叫“新”的王朝,一个儒者靠多年苦心的经营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王莽本是皇帝的外戚,在政治舞台施展了一阵之后,曾官至相位,后又退了下来。本来他有可能平静地度过自己的后半生的,不料过了不久,皇帝刘欣去世,皇族无后,连个主持丧事的男人也找不到。于是,太皇太后、王莽的姑母王政君就把王莽宣进朝来,让他主持丧事,并任命他为大司马兼任尚书。这样,王莽掌握了全国最高军权、最高行政权于一身,顿时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虽然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王莽却一直表现得非常谦卑,仁、义、礼、智、信,无一不做得让人心服口服,整日树立一个鞠躬尽瘁、为国事操劳的赤胆忠臣的形象。比如,当王莽把自己十四岁的女儿许配给皇帝刘衎作皇后时,朝廷赏赐给王莽二县二乡的土地和一万万钱的聘礼,但王莽拒绝接受,把钱全都捐出用以救济灾民了。这一举动让全国上下感恩戴德,全国人民都颂赞他是亘古未有的圣贤。  等他权倾朝野,连皇帝都对他言听计从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是无冕之王,就不再谦恭。瞧:一连几个皇帝都是庸才,大臣又多贪鄙自私,国困民穷、怨声四起,可见大汉气数将尽,自己应该当仁不让了!于是公元8年,王莽废掉了身边的小孩皇帝孺子婴,自己登上宝座,改国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  如果王莽能把国家治理的很好,无论当时人还是后人,也会心悦诚服地承认这个王朝,不料靠两面派手法起家的王莽,在政治上只能算是个三流角色,绝无汉开国皇帝刘邦的雄才大略和翻云手腕。他特别向往先儒书上写的古代理想社会,于是就对全社会大动手术,搞托古改制,从货币、官制、法令、赋役到行政区划,想改什么就改什么。光赋税一项,就让善良的农民耕种所得,还不够缴税的,家家衣食无着,尚未饿死的,只好造反。  王莽认为,既然北斗是帝王之车,那么模仿北斗的形状造一个神符放在身边,它一定能保佑自己。在他登基的第九年头上,看到反贼太多,自己的位子不稳,他决定铸造一只“威斗”。这年八月,铸造工作在京城南郊开工,他亲自到场监督。威斗是用铜掺入五色石铸的,形状像北斗,长二尺五寸,他坚信,此物一定内能保佑自己稳在王座,外可帮助自己杀退叛军。所以,他睡觉时把威斗放在龙床边,上朝时搁在御座旁,出行时则让人扛着走在皇辇前面。  但农民造反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为全国性的大起义。公元23年,起义军的一支——绿林军包围了长安城,随后攻入城中,与官军激战。第二天,各衙门官员都跑个精光。眼见绿林军已逼近皇宫大门,王莽便率众人来到未央宫前殿,手执威斗席地而坐,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样子,“天文郎”紧随在他身旁,不断操作星占仪器,模拟白天里北斗星的方位,以便让王莽调整坐位和威斗的方向,以与天上的北斗一致。——由此项动作,可见王莽作统治者根本不入流,他铸造威斗骗骗别人也就罢了,他却连自己也骗。一边骗自己,他一边还念念有词:“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王莽不愧是个大儒,这时候还文绉绉地套用孔子的话。孔子原话是:“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游学时,宋国的司马桓魋要杀他,随行的学生提议快逃,孔子气定神闲地说了这句话,意思是:我的德能是上帝赐给我的,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第三天清早,亲兵扶着王莽上车,跑到渐台——负责时间历法的天文台,天上的星座也有一个叫渐台的,是织女星梭子的一部分——渐台在一个大水池中,王莽想:凭水阻挡,兴许能多挺一会。这时他还怀抱着威斗不放。绿林军将渐台重重包围,先射箭,箭射完了,便短兵相接,王莽的亲兵死伤殆尽,傍晚,绿林军终于攻到台上,王莽被杀,“新莽”政权15年就垮了台。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何知?”的确,如果王莽在谋取大汉政权前就死去,一定会给历史留下一个辅佐幼主的诸葛亮式的人物形象,也许还有“王莽祠”供我们瞻仰呢,现在,我们只好随着历史一起去贬斥他了。  4.一行作法赦天下  关于北斗还有一个故事,这是从唐代天文家一行那儿引出的。  一行本名张遂,出家的法号为一行,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大天文家。据《明皇杂录》记载,一行幼时家里很穷,他的邻居王姥姥心肠很好,经常接济他。后来一行受到皇帝李隆基的礼遇,在朝中很有地位。有一次王姥姥的儿子因杀人被判罪,将要处决。王姥姥只好来向一行求救。  一行很为难,说:“姥姥要是缺钱,尽可从我这儿拿,但你儿子犯了国家的王法,我可没法徇私情。”王姥姥听了这话,恼火极了,说:“我认识你这个部级和尚有什么用呢?那么多年都白帮你了!”说完头也不回就气乎乎地走了。  看对自己过去的恩人无法相帮,一行感到十分愧疚,可他又确实不敢徇私枉法,于是决定动用“法术”,从根本上来一个大的“枉法”。他在浑天寺让人腾出一间屋子,搬进一只大瓮,又悄悄找来两个做工的人,对他们说:“从明天下午开始,你们在后院作坊的废园子里埋伏好,看到有动物进来,就上去把它们捉住,一共七个,一个都不能少。跑掉一个,当心挨一顿鞭子。”  那两人就在废园子里埋伏,到太阳落山时,果然不知哪儿来了一群猪窜进园子,两人七手八脚把这些猪全捉住放入瓮中,正好七头。一行用木板将瓮盖好,以神泥封口,并用朱笔在上写了一些谁也不认识的怪字。  第二天,皇帝李隆基急招一行上殿。一行一到,皇帝就问:“太史官来奏,昨夜天空中不见了北斗七星,这是什么征兆?”一行说:“过去后魏的时候,曾经发生火星不见的事。这次发生帝车不见的事,可是古来没有的。一般来说,代表草民的星不在其位的话,可能会有水旱霜冻的灾害;现在居然连帝车都不见了,恐怕于国家、于陛下您都非常不利。”  听了这番鬼话,李隆基吓得六神无主,忙问:“大师您有什么办法解救吗?”  一行悠悠道出:“我相信,只要陛下做一件盛德的大事,终究是能够感动星辰的。”  李隆基问:“怎样盛德的事才够感动星辰呢?”  一行说:“我们佛门是主张宽恕一切人的,要想作足盛德,莫如大赦天下。”  李隆基一拍大腿:“好!”于是宣布大赦天下。各种要砍头剁脚充军流边的罪犯全都无罪释放,王姥姥的儿子也得救了。  第二天傍晚,太史官奏说北斗星中的第一颗星出现了,以后一天出一颗,到第七天全部出齐。其实这也是一行一个个放出来的。  按这个故事来看,北斗星还是猪神,这也已经在辽宁红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找到了一些证据。  从这个故事还可看到,古代的那些天文精英是多么厉害,把皇帝都敢玩弄于股掌之上。  5.魁星的故事  瞧,在古人眼中,北斗是帝王的宝车,是人们的司命大神,又是猪神,可是还没完呢!朋友们一定听说过“魁星”这个字眼,对!魁星就是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星,它们是主宰世间功名禄位之神,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拜魁星拜得最凶。  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其正殿塑着魁星造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扬起后踢,脚上是北斗七星。  魁星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秀才,名字已不可考,姑且就直接叫他魁星吧。此人聪慧过人,才高八斗,过目成诵,出口成章,可就是长相奇丑无比,所以屡屡面试时落第。他长得怎样呢?据说本来就丑陋,又长了满脸麻子,一只还脚瘸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但是他文章写得太好了,终于被乡试、会试步步录取,一次次高中榜首。到了殿试时,皇帝亲自面试他的文才,一看他的容貌和画着圈上殿的走路姿势,心中不悦,皇帝问:“你那脸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皇帝觉得这人怪有趣的,又问:“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这是‘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皇帝很高兴他的机敏,又问:“那朕问你一个问题,你要如实回答:你说,如今天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他想了想说:“天下文章属吾县,吾县文章属吾乡,吾乡文章属舍弟,舍弟请我改文章。”皇帝大喜,阅读完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绝:“不愧天下第一!”于是钦点他为状元。  这个丑文人的才学、智慧和发奋,使他后来升天成为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颗,主管功名禄位。“魁”字拆开来,一半是“鬼”,应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应魁星才高八斗、也应北斗星座。据说魁星手中的朱笔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文人中传“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笔不点头”就来源于此。  据说从此开始,皇宫正殿台阶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龙和鳌鱼图案,一只魁斗放在旁边,殿  试完毕发榜时,应试者都聚到皇宫门前,进士们站在台阶下迎榜,状元则一手持魁斗,一脚站在鳌头上亮相,表示“一举夺魁”、“独占鳌头”。  现在各地的魁星楼的香火依然十分旺盛,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更加激烈,家长个个望子成龙,学子无不企盼金榜题名,于是都来拜魁星,每个魁星楼都有当地历年高考文、理状元榜。不过就我所知,古今成就大学问者,没有一个是拜魁星而成的。  七夕乞巧节的故事  和七月初七相连,还有个七夕乞巧节的故事。由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深入人心,织女就被当成天神中巧妇的代表,妇女们希望通过祭拜织女星,使自己手巧。若选一个节日,最合适的日子当然是七月初七了,所以在牛郎织女故事形成后不久,七月初七就成了“乞巧节”,到唐代已经流传到各地,盛极一时。  最早的乞巧方法是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姑娘媳妇们都把瓜果摆在院子里,第二天早起,如果发现有蜘蛛在上面结了网,说明乞巧成功。据《开元遗事》记载,前一章提到的皇帝李隆基,在七夕晚上就与儿媳妇杨玉环在华清宫共进晚餐,然后把瓜果列于庭院,望着头顶上的牛郎织女,先感叹牛郎织女不自由,一年才聚会一次,而得意自己的潇洒,可以天天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后指星发誓,愿来世再作夫妻。接着就乞巧,让人拿来蜘蛛,放在小盒里,搁在瓜果边,等天亮再来看,网织得越密,说明乞来的巧越多。李隆基发誓来世再作夫妻,是不是他已有了什么预感?李商隐有诗句:“此时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正表现了李隆基在这个七夕和后来在马嵬驿两种境况的对比。  乞巧的花样还有很多呢!有地方的人们认为织女是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故称之为“七姐神”。七夕晚上年轻女子们穿上最漂亮的衣裳,聚在一起对着织女星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这叫“拜七姐神”。她们还要用稻草扎一个草人,穿上花衣,取名“巧姑”,用瓜果供上,每个姑娘媳妇都从家里端来一碗清水,把豆苗、青葱剪碎放入水中,据说通过这样看月亮在水中的投影,就知道主人的巧拙。  有的地方则用脸盆接七夕夜的露水,说这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当然最多的还是比赛穿针,女人们在初七朦胧的月光下,都用彩线摸着穿针,穿得过的,就是得巧了,特别受大家尊重。不过有个文人说得好:“织女盼与牛郎相会盼一年了,好不容易在七夕见面,短短的几个时辰正忙,那有闲功夫到人间送巧。”  蜀人浮槎探银河  前面斗牛宝剑的故事里我们提到了张华和他的《博物志》。这本书就讲到一则蜀人上天访问牛郎的故事。  古人认为,天上的银河,一头通着黄河,一头通着大海。住在海边的一些人经常注意到:年年八月,有一些大筏子(浮槎)在远海驶过,而且还特别守时。蜀地有一个人想,这些大筏子到底是上哪儿的,我何不也探险一回?于是这人也做了一个大筏子,在筏子上盖了个小屋以供遮风避雨,带上足够的粮食,就乘着这个筏子浮海而去。  走了十多天,他知道自己还在海上,因为可以看见日月星辰的出没,能分辩白天黑夜,后来周围就变得一片浑浑茫茫,看不出昼夜来了。又漂浮了十多天,忽然发现了新大陆:前边是一处地面,遥望有一座城池,房屋整齐壮观。  他想:这是人间还是仙境?我何不走近看个明白。走近后他发现,他航行的河流恰在城市中穿过,岸右是一座豪华宫殿,从窗口望去,许多女人在用织布机织布;再瞧岸左,有一名男子,手牵一头牛,正在河边给牛饮水。乘筏人上前正要搭话,牵牛人先惊讶地询问这个远方来客了:“你为什么上这儿来?”乘筏人简略地解释了自己寻险探奇的志向和经历,问:“这是什么地方呀?”牵牛人避而不答,只说:“你回去后,问问你们蜀地的严君平,就知道了。”  乘筏人觉得这个地方有点诡秘和蹊跷,便不敢上岸,也不再逗留。乘筏子踏上归程,正好在次年八月,回到出发的海边。为解开这个谜,他回到蜀地,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严君平,把这件事的经过说给他。严君平说:“我这儿有记录: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乘筏子一对日子,发现正是他和牵牛人说话的那一天。原来他到达的是天河,见到的是天庭、牛郎和织女,他自己那一刻也变成了“客星”。  现代有人把这个故事解释成古代外星旅行的记录:筏子(浮槎)即UFO,古宇航员从地球出发后,十多天间仍在太阳系中,所以可辨昼夜,飞出太阳系后就不分昼夜,浑茫一片了。它飞到牵牛星后,被地面上的学者严君平观测到,所以说“有客星犯牵牛”。这有点现代神话的味道了。  张骞与支机石  在这个故事之后,又出现了一个张骞乘筏子到银河的故事。  张骞是汉代的探险家,曾多次出使西域。据说他奉使去往西域的大夏时,也做了一个大筏子,沿黄河上溯,希望找到黄河的源头,走了几个月,不但没找到黄河源,反而发现黄河  越来越宽,越来越清澈,后来也到达了一处城郭,楼台错落,街道规整,河水从城中流过。  他好奇地划了进去,见河岸有一男子牵一头牛,牛正把头探入河中饮水;对岸有一位妇女在洗衣服。张骞把筏子划近那妇女,问:“大嫂,请问这是什么地方?”这回这个妇女没有卖关子,爽快地答道:“这是天河呀!你是从人间来的吗?”张骞回答:“是呀,走了好几个月,真不容易。”他见那妇女身边有一块石头,那形状和颜色都是人间没有见过的,就问:“这是什么石头?”那妇女说:“这叫支机石,你喜欢,就送你好了。”张骞接过石头一看,原来是织布机上压布匹的石条,惊喜地说:“噢,我知道了,你是织女!”那妇女点点头。  张骞在城中游历了一圈之后,就寻原路,沿黄河水顺流而下,返回中国。为了想搞清究竟,他也来到蜀地,想找严君平问问,但没有找到,把支机石也留在了成都。唐代成都有个天宁观,支机石就一直在观里陈列,据说它“高与人齐,略带青紫”(也许是一块陨石),前面讲文昌帝君时,曾提到过。现在成都还有“支机石街”。  看来,《博物志》里的乘筏人与这个张骞,一个是东渡大海探险,一个是西溯黄河寻奇,结果都到达了银河,颇有东西两面环球航行的味道。  关于后一个故事,有不少人在诗中提到。如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写道: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宋之问的《明河篇》说得更明白:“……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更将织女支机石,还访成都卖卜人。”“明河”即银河,“成都卖卜人”指严君平。  李商隐《海客》写得最有趣:“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罢织一相闻,只应不惮牵牛妒,聊用支机石赠君。”“紫氛”指天界,“星娥”是织女,她竟不怕牛郎嫉妒,与张骞聊了半天,还把支机石赠给人家了。  也有人这样写:“如何不觅天孙锦,止带支机片石还。”意思是说,既然你见到天孙织女了,为什么不带点天上的织锦回来,只带回一片破石头呢?此人的见解有点西方探险家的味道。

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high/83216.html

() 0
上一篇 12-21
下一篇 12-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