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high/79118.html
#高一# 导语对于一个学校的高考整体成绩来说,复习和备考的决策和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做好高三政治备考的工作。下面是 无 为您整理的高三政治备考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政治备考工作总结范文篇1 20XX届高考...
#高一# 导语对于一个学校的高考整体成绩来说,复习和备考的决策和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做好高三政治备考的工作。下面是 无 为您整理的高三政治备考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政治备考工作总结范文篇1 20XX届高考是我省新课改背景下第xx届高考,高三政治教学,如何适应形势要求的变化,指导学生做好各项复习工作,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我在教学中做了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上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更注重实效。有成功,也有不足之处,总结如下: 一、正确分析高考形势和学生实际,精心制定教学计划。 与备课组的两位老师经常分析近几年课改区政治高考试卷模式和社会热点。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即理论知识运用和分析能力,时事政治,热点问题贯穿试卷,但出题的角度多样而难测,死记硬背的题型在总分中所占比例减小,这就要求我们仍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判断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改变原有的学习思维方式。 为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能力,我的教学过程分三个步骤,首先夯实基础,对于基础知识,重点在第一轮复习解决。其次,培养政治思维习惯,政治思维方法。通过一些具体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结合教师的启发、指导,用政治术语规范答题,培养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不容失分的习惯。最后精选习题,加强检查和督促,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在二、三轮复习阶段,做到课课有联系,章章有测试,较好地将复习与联系结合起来。 二、团结协作,发挥集体力量 高三政治备课组,在备课、教学资源的使用,试卷命题,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随时随地我们都可能探讨、争议、交流。(在此要特别感谢孙秋梅和李记明两位同仁,给予了许多我无私的帮助。)备课组教师发挥了集体智慧,精诚合作,资源共享,实现了效益的优化,较好地促进了备考工作的推进。 同时我能配合班主任抓好学生心理教育。政治学习,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由于对政治学习就是死记硬背的传统理解,一旦试题灵活多变,一些同学害怕学不好或一些同学一直考不好,就导致部分同学丧心信心。我采用了个别交流,指导等,不断关心、帮助,同时教师应关爱学生走近学生、进而激活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提高积极性。 三、进行理论学习,重视教学反思。 我深知,高三教学的分量和意义,因此在备好课的同时还共同探讨诸如今年高考的方向、可能的题型及热点、学生最易出的问题、我们需要涉猎那些课外的知识来补充等一系列问题,加强对新教学理念的学习研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按时参加教研组及市教研室组织的每一次教研活动。 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完后及时交流心得,及时反思,在下节课即使纠正,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驾驭新高考课堂复习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新教材(尤其是文化与生活部分)的研究还要深入。很多内容,没有充分挖掘其应有的思想性,不能根据社会热点和难点,找到高考的切入点;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检查还需加强,不能放松对学生的要求。 高三政治备考工作总结范文篇2 一、对20XX年高考题的认识: 今年的政治题难易适中,材料题设问具体,没有出现开放题,所以学生回答起来会很有针对性。问题设置很“直白”,考察知识点都属于平时学生练习的重点问题。 文综选择题分值很高,平时要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注意选择题方法的训练,比如排除法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特别是排谬法,今年高考17、20、21、22、24、25这几题都可以在排除错误选项后选出来。要排除掉错误说法也不易,首先要牢牢把握基础知识,明确易错易混点,同时在平日学习与训练中对错误说法的积累也很必要。 今年政治试题的一个特点就是材料新颖,主题突出。比如28题,材料一开始就点出了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材料针对十二五规划的社会热点,体现山东自主命题的特点,就山东省省委调研转方式调结构进行阐述。虽然材料给出的信息比较宏观,可是设问非常具体,第一问就是针对山东省省委对转方式调结构进行调研,提问为什么省委要积极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意见。这个问题学生需要仔细审题,许多学生可能没看清题目,从政府的角度答题,而这个应该从政党的角度来回答。第二题的提问也非常简单,利用哲学上的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分析山东省委调研的合理性。 材料二主要利用柱状图来阐释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期间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投入的比例关系。材料三则就促进经济发展给出了一系列措施。问题一主要考察学生对信息的理解能力,考察材料二三体现出的问题,问题二则是提问材料二三体现出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总而言之这些问题的考察是有梯度的,比如第二题利用哲学的实践和认识原理分析山东省委调研的合理性,就非常简单,就是考察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像材料三考察的经济生活道理则需要学生对整个知识系统有个总体的把握,抓出主干。 29题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也就是试题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但也更加符合文科综合的特点,同时给我们提了醒,在平时训练时做题良好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千万不能答错地方,还要处变不惊,灵活处理。而29题第六问又特别突出了审题能力与基础知识的考查,答题的范围是“文化的特点及影响”,有些学生审成了“文化影响的特点”因此错答,还有些学生对“文化的特点”这一考点掌握不牢也因此失分,把要点二“物质载体”漏了。 36题选修题考察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及民主集中制。答案的组织完全按课本的表述,从中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日常复习选修的过程中千万不可脱离课本,课本是最主要的准绳,从历年山东高考题中不难发现课本表述非常关键,选修虽然与政治生活密切相关但总的表述还要以选修课本为主。 二、我们备考的总结: 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做了这么几方面工作: 第一、上好复习课,落实好主干知识,渗透能力培养。 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梳理考点知识,梳理政治观点,逐一过关,各个击破,不留盲点,力求对考点知识作到“准确、细致、全面、扎实”。复习要坚持三点: 一是梳理知识,把握学科知识结构; 二是清理各个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是明确政治观点的知识支撑点。要重新整合知识,整理出知识结构图,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或形成观点体系)这样基础知识就会清晰地存在于脑海中,书本知识就会真正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复习中要突出主干知识,找出核心知识,可以某个知识作为重点,用辐射法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也可以用网状图对知识进行横向串联、纵向串联;可将某课、某册书的知识串起来,逐步扩展串联范围;可以某政治观点串联知识范围。在此基础上,巩固和强化基础主干知识,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考试大纲中划定的每一部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结构。 1、明细目。明确每一个考点在教材知识的具体要求,把握考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使考点具体化、详细化、体系化。 2、构体系。对考点知识以点引线、以线成面、以面筑体,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角度编织知识网络,形成整体框架,提高学生运用宏观知识体系居高临下驾驭微观材料,审视题目的能力。 3、找切点。根据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运用知识点分析国家政治生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典型示范训练。如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际问题,增强可信性和学习的实效性。 4、找新点。加强对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重大时事的学习,对重点、热点问题一定要抓住不放,认真理解,要多了解热点问题的背景材料,从中找出新的高考点,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认真分析,重在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复习时要避免热衷于搜罗热点忽视知识的全面和系统性。一定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 第二、上好讲评课,落实基本能力和解题技巧。每次上讲评课之前,我总是对目标生的试卷进行错题统计,分析其错因,以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必要时对学生进行面批,指出其基础上或能力上的问题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试卷总是提前发下去,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错因,特别是学生在思维和解题方法方面的失误,培养学生的自主纠错能力。讲评某一题时做到具体到人,具体到错误选项,具体到某一观点的表述错误或遗漏,提高讲评的效率,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变形训练,选择题进行选择项的变形,主观题进行问号的变形,通过变形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对知识的理解领悟能力和正确的知识迁移能力。 第三、注意解题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我们灵活运用校编材料中的合作探究,突破教材中的难点和易错点,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通过最典型的例题来训练,并归纳同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我们归结了意义类题目的解题方法,价格与供给、价格与需求的关系曲线图等解题方法和技巧,效果良好。 高三政治备考工作总结范文篇3 一、20XX年高考政治科备考策略 1、认真研究《高考政治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政治试题,把握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高三政治复习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考试说明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需求,检测高中毕业生学习结果的要求而制定的,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经分析和研究了高考说明中的题例、样卷和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我们认识到,高考政治试题是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知识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否适应这种选拔性考试,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规范是保证。因此我们确立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化规范”的复习指导思想,收到良好的效果。 2、加强集体备课的制度化建设,实施共同发展策略 通过集体备课,不仅统一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得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科学合理。 3、善待课本,巩固双基 文科的学习,课本是根本,课本是精华。政治课学习在备考复习指导中,我始终坚持紧扣基础知识,使学生真正领会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要求学生对原理的理解要准确简练,使用的政治术语要完整和规范。 高考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围绕基础知识的复习,突出能力的培养来展开,我将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复习(一模前结束)是全面复习考点,打好基础阶段,是整个备考复习的重点,所占用的时间最多,这一阶段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较好把握为目标,力求考点全面覆盖,系统整理知识,优化知识结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来构建知识体系。为能力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轮复习(一模后用大约三周时间)是专题热点复习阶段。从热点入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热点只能是高考试题的“背景”,而不是考题本身。根据这种变化,我没有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讲解热点,而是以热点为入手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夯实基础建构知识体系。 第三轮复习(5月底前结束)是模拟训练,回归课本、基础阶段。这一轮复习主要是进行适当性的训练,模拟考试及评讲。 4、严把测试训练关,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学生的综合应试素质最终要通过高考答题体现出来,因此,特别重视几次综合模拟考试的试题统计、讲评、反思工作。我们始终做到不规范的训练题不选、与高考要求不相符的不选。力争真正做到老师下题海,学生驾轻舟。 加强对考生进行各类题型的审题、解题方法及考试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平时的习题训练和教师对试题的评讲来实现的,而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认真研究高考评分标准,强化学生规范化答题意识,提高答题得分率。 二、政治备考中的不足不足 1、监督、检查措施不力,使好措施不能获得好效果 围绕各各教学环节,我想了一些办法,但往往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但部分学生的自觉性较差,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导致教学效果不如人意。比如,在习题讲评和的反思反馈上,有的同学只满足于上课听懂,课下不去再次反思总结,当再次遇到类似题目时,仍然不会。比如,有不少学校都要求学生建立了错题集,但很多学生却不去或因由于作业多、没有时间去经常翻阅思考。所以,在此方面,还有待于开动脑筋,寻求措施,督促学生。 反思我的备考复习,普遍存在没有把审题、解题的方法贯穿自己教学的始终,学生习题训练中主观题的训练没有落到实处。所以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就必须改变这种现状。 2、部分学生尚存在基础知识不牢固且不平衡、知识体系残缺不全的现状 在政治科三大块知识中,政治常识部分学生普遍掌握较好,解答哲学常识题,答案要点的全面性有待于提高,经济常识掌握相对较差,记忆知识孤立、分散。这样对综合性试题解答不够理想,在高考答题中出现了漏点、少要点而失分。另外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政治生活的出题情况看侧重于实际运用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学生普遍认为得分不高缘由就是对知识的活用度不够。注重了教材的理论层面部分,而忽略了实际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20XX年高考备考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反思。 高考政治论述题用术语河南省普通高考招生服务平台官网:/pzwbhaeeacn/PZService/defaultaspx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招生办公室: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就做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报名对象所有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以及提前单独招生的考生,均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报名。二、报名方式与时间安排实行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办法,即:考生通过登录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wwwheaogovcn),进入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按要求如实填写基本信息后,向学校或报名点交验报名所需证件,现场照相、采集指纹和身份证信息,并在打印的报名登记表上签字确认。全省网上报名开始时间:2018年11月22日9:00;截止时间:艺术、体育类为11月28日18:00,其他为12月5日18:00。网上完成报名信息采集后,享受照顾政策考生(其中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除外)、申报农村专项计划中的国家专项和地方专项报考资格的考生(高校专项另网申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残疾人考生,还须登录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进入资格条件申报页面进行申报。申报时间:12月7日9:00开始,12月11日18:00结束。没有进行网上资格条件申报的考生,无法进行资格审核,将不能享受相应的照顾或专项等政策。三、报名条件(一)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二)下列人员不得报名: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经核准的少年班考生除外);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或正在服刑者。四、报名地点及手续(一)我省户籍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在学籍所在地报名。由于借读等原因造成就读学校与学籍所在学校不一致的,须在学籍所在学校报名。报名手续: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二)我省户籍的往届生及其他社会考生(含退役士兵),在户籍所在的县(市、区)招办直属报名点报名。报名手续: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学历证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证明)。(三)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须在学籍所在学校或学籍所在地招办直属报名点报名。报名手续: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学籍证明。(四)户籍在我省,但在外省就读、学籍在外省的考生,如在我省报考,须在户籍所在的县(市、区)招办直属报名点报名。报名手续: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就读学校所在地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档案资料等。(五)根据《河南省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2〕180号)精神,在我省就业的外省户籍人员的子女,父母一方须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须具有当地学校正式学籍,随学籍所在的学校参加报名。报名手续: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以及父母双方身份证、户口簿、父母一方在当地的居住和就业证明。此类考生还须按要求在网上进行资格条件申报。(六)在我省就读的台湾省籍考生,随学籍所在学校报名。报名手续:考生须提供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出具的证明、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和相应的户口簿。(七)在河南定居并具备报名资格的外国侨民,在定居地县(市、区)招办直属报名点报名。报名手续:考生须提供河南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暂住证不作为报考的依据。(八)报考重点大学少年班的考生(含中科大创新试点班),在中学学籍地随本校应届生报名。报名手续:考生须提供招生院校出具的准考手续、本人身份证、户口簿。五、报名注意事项(一)实行高考报名信息与普通高中学籍信息硬挂钩,报名系统通过考生身份证号将网上报名信息与报名点、普通高中学籍等信息对接,如出现不一致,将提出警告信息,需要逐一查清。全省报名信息汇总后,将与公安户籍信息对接,进一步核实考生户籍、身份、民族等基本信息,确保准确无误。(二)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同时符合普通高考和对口招生报名条件的,考生只能选择其一报考,二者不得兼报(对口招生报名文件另发)。同时具有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双重学籍的,必须注销其中一个学籍,方可报名。(三)艺术类专业省统考包括美术类、音乐类、编导制作类、书法类、播音与主持类、体育舞蹈类和表演类。报考并参加艺术类专业录取的考生必须至少选择参加其中一类专业省统考,音乐、美术、书法、编导制作类之间不得相互兼报,但这四类中任意一类均可与其余艺术类兼报,其余艺术类之间也可兼报。(四)报考以下三种类型的体育相关专业考生,均须参加高考统一报名:类型1报考高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专业的考生,须参加体育专业省统考和高考文化考试;类型2报考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考生(体育单招生),须参加单独招生院校组织的专项考试和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的文化课考试;类型3报考高水平运动队的考生,须通过资格审核并参加报考高校的专项考试,根据资格条件和专项考试情况,由高校确定考生参加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最低要求。以上三类招生政策不同,符合条件的考生可以兼报。详细规定以体育类相关专业文件为准。(五)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考生每人只能有一个考生号,如考生兼报不同的招生类型,须在报名信息栏兼报选项框中选择相应的类别。参加职教师资提前单招报名的,须是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参加盲聋哑残疾生提前单招报名的,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残疾人证,并在报名时填写证件号。六、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无工作单位的考生由所属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鉴定)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鉴定内容应完整、准确地反映在考生报名登记表中。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或其他违法违纪处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未能提供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证明材料的,应认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1)有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言行或参加邪教组织,情节严重的;(2)触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刑事处罚或治安管理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七、报名资格审核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考生资格审核工作由市、县(区)招办以及报名点学校负责。应届生的资格审核由报名所在学校负全责,县(市、区)招办予以督查、复核。往届生等社会人员的资格审核由县(市、区)招办负全责。各级招办要建立健全考生资格审核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认定、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出现问题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将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考生资格审核一律要求提供证件原件,同时上交复印件,经审核原件与复印件一致的,审核人在复印件上签名,县(市、区)招办留存备查。对考生报名信息必须逐项审核,确保内容准确、完整。对考生父母姓名、工作单位等信息,要依据户口薄、学籍表等进行比对;如个别考生填写父母以外的其他法定监护人(考生父母依法不具有监护权或监护能力),必须提供相关证明;如已身故的,应明确填写已故;对无故缺项或所填内容与事实不符的,必须查清。重点加强对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考生、往届生、同等学力、高校退学、我省户籍在外省就读、外省户籍在我省报名等情况考生的资格审核,杜绝各类违规报考。对往年已被高校录取未报到入学的考生,考生须提供录取院校出具的未报到证明;不能提供未报到证明的,须上交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和完整的纸介质档案。对于同等学力报考的,应具体了解并切实查清考生接受教育经历。省招办对全省考生报名信息进行汇总核验,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反馈给市、县(市、区)招办,逐一查清后书面报告省招办,省招办再次核验确认,确保全部正确无误。八、资格条件申报与审核(一)申报对象申请享受照顾政策考生、国家和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报考资格考生、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以及残疾人考生,均须按要求进行考生资格条件申报。(二)申报要求对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将根据户口本及身份证信息进行审核,无需网上申报。其它类别的资格条件申报均须在网上提交申请。操作办法:考生登录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进入资格条件申报页面,选择相应项目申请。同时符合多项条件的,可多项分别申请。(三)申请条件及所需证明材料1享受政策性照顾对象(1)烈士子女:《革命烈士证明书》和县级民政部门的证明。(2)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立功受奖证书》及退役军人证件。(3)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2011年12月前入伍的须提交退役士兵证件和户口所在地退伍安置部门出具的证明;2011年12月后入伍的须提交退役士兵证件。(4)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侨眷、台湾省籍考生:省外侨办出具的《河南省归侨侨眷证明信》或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出具的证明信。(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居住在本省的眷属可参照执行;入选国家和省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中国籍子女参照此条执行。)(5)少数民族考生:考生本人的身份证及户口薄。(6)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革命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和县级民政部门的证明。(7)一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和县级民政部门的证明。(8)平时荣获二等功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的军人的子女,驻国家确定的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以上岛屿工作累计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国家确定的四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或者解放军总部划定的特类岛屿工作累计满1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飞或停飞不满一年或达到飞行最高年限的空勤军人的子女,从事舰艇工作满20年的军人的子女,在航天和涉核岗位工作累计满15年的军人的子女:部队师以上政治机关的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9)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退役军人证件。如属于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则按第(3)项申请。(10)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省公安厅出具的证明。(11)农村户口的独生子女:村委会出具的证明。(12)5A级青年志愿者:经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系统认定。2农村专项计划报考资格(1)国家专项:考生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且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2)地方专项:考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我省的农村。3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满足第四条第(五)项的要求即可。4残疾人考生:须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代残疾人证,并在资格条件申报中填写残疾证件号。5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考生:考生如实申报,各地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信息对接核验。(四)审核程序考生申请后,将所需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交所在学校,班主任、校长审核并在复印件上签字,加盖学校公章,证件原件和签字盖章的复印件一并交县(市、区)招办审核。非在校生交报名所在地的县(市、区)招办。县(市、区)招办审核后,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审核无误后,招办主任在复印件上签字并加盖公章。属于照顾对象1-4项的,原件连同签字盖章的复印件上报省辖市招办复核(直管县直接报省),其他照顾对象的复印件存档,原件退回考生。省辖市对县级上报的材料审核无误后,由招办主任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上报省招办。上报截止时间为3月18日。省招办审核通过后,在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予以认可。九、报名信息公示各级要按照要求做好考生信息公示工作。报名结束后,分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打印考生基本情况表(包含考生的姓名、照片、民族、考生类别等基本信息),由班主任和语文、数学、外语任课教师签字确认,一式两份,分别在学校和班级进行公示;在县(市、区)招办报名的考生的公示信息,由县(市、区)招办负责,在辖区各中学、直属报名点等地张榜公示。公示期间,各级公布的举报电话要安排专人接听、记录,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查清,认真处理。公示期满后,由报名点负责人(中学校长或县、市、区招办主任)分别签字确认。考生资格条件信息公示内容须包括考生姓名、性别、所在中学及班级、资格条件类别、加分分值等。所在中学要将考生、班主任、校长签字的考生信息在本班和校园内张榜予以公示;市、县(区)招办审核的考生资格条件信息,须在招办及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网站上予以公示。公示时间均不少于10个工作日。省招办对各市(县)上报的考生资格条件名单审核后在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上公示,公示信息保留至当年年底。信息公示时,各级招办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网站和信函通讯地址,接受举报和申诉,及时受理、查处、回复资格造假和考生信访申诉案件。十、体检要求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是高等学校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体检结论是考生合理填报高考志愿、院校录取工作的重要依据,涉及到保护考生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高校招生录取以及考生未来就业。所有参加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以及提前单独招生(含对口招生)的考生均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要确保每个考生知晓体检结论及对填报志愿与录取的影响,并在体检确认表上签字。未经体检的考生,高校可不予录取。十一、报名收费继续执行河南省物价局《关于调整我省学校招生报名考试收费标准的通知》(豫价费字〔2000〕145号)、河南省财政厅(豫财预外字〔2000〕21号)、河南省教育委员会(豫教财字〔2000〕59号)及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2008〕52号)文件规定标准收费,即报名考试费每生75元。除上述费用外,其中报考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专业体育术科考试费50元,报考艺术类的考生,每个艺术专业类别的专业省统考考务费100元。考生报名考试费由县(市、区)招办通过网上支付系统统一上缴省招办。其中:艺术类专业省统考考试费统一先按每个考生一个类别缴纳(100元/人),统一网上支付;如考生报考2个或2个以上类别,待考试类别信息汇总后,需补缴的余款由县区招办代收后通过管理系统网上支付交省招办。各地要严格按有关文件核定的标准收取报名费、考务费和电子信息采集费,不得多收费、乱收费或搭车收费。体检费按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缴纳。十二、组织管理与服务报名工作原则上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实施,报名点由县级招办负责设置,省辖市招办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统筹安排。报名点应根据学校分布及考生人数等情况合理设置,其中市(县)级招办须设置直属报名点,主要负责非应届生报名事宜。中学报名点只接受具有本校正式学籍的应届生报名,不得接受其他考生报名。往届生和社会考生等的报名由户籍地的市或县级招办直接负责,一般应在当地招办服务大厅设立直属报名点。报名点应张贴报名须知,配备必要的设备,做好考生咨询服务和帮助。报名点汇总后报省招办备案。各地要加强对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全省统一安排和部署,认真做好报名宣传和各项报名准备工作。要加强考务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提高办理能力,改进工作作风。要认真制定本地高考报名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周密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密切关注网上舆情,及时做好宣传引导,认真做好信访咨询,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确保高考报名工作顺利进行。高考报名的过程也是面向考生服务的过程。各地要强化以考生为中心的理念,本着服务考生、方便考生的原则,规范报名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考生提供良好的报名环境。要以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对报名对象、时间、办法等考生须知的内容,要努力做到应知尽知;要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加强考生报名的培训指导,确保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都能按时报名。对于不符合报名要求的,要耐心向考生解释清楚;手续暂时不完备的,要明确告知考生需要补充的事项和时间等要求。各地各中学要充分利用高考报名的时机,加强对考生进行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警示教育,让考生认真阅读并知晓《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33号)的相关规定,自觉如实填报,提供真实证明材料。凡弄虚作假、骗取报考资格或享受照顾政策资格的考生,一经查实,要依法依规取消其当年考试和录取资格,并将违规事实记入考生电子诚信档案。对资格认定、审核部门主要负责人、经办人等相关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违纪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凡考生报名中的问题,原则上应在县级招办得到解决;超越本级处理权限的,要向上一级招办报告,结果及时反馈考生,不得推脱责任、上交矛盾。对口生、专升本考生报名信息采集按以上要求随普通高考一并进行,具体文件另发。考生服务平台密码安全须知一、考生登录密码、手机短信验证码、密码验证信息以及动态密码是考生登录服务平台的凭据和相关安全保护措施,用于考生报名、成绩查询、填报志愿、录取查询全过程,务必由考生本人设置和保管,不要让其他单位和个人代替设置和保管上述信息。二、考生服务平台要求密码长度不低于8位,最长20位,且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密码的长度、复杂度的设计是为了保障自己利益不受别人侵害,从不同角度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容易记住的密码是非常有必要的。三、这里我们提供几个密码设计的参考方法:序号字母互换、名字拼音和幸运数字混编、喜欢的英文单词混编、名句名曲混编;数学公式、化学公式、音乐乐谱等容易记住的内容,都可作为密码设计的取材对象。序号字母互换:26个英文字母对应数字1-26,两者互相替换作为一种密码设计方式。如:zhangsan对应268114719114;复杂一点可以部分变换,如:zhangsan对应z81147191N(开头、结尾使用字母);名字拼音和幸运数字混编:如考生姓名为张三,加入幸运数字为3密码设计为:Zhangsan3或3zhang#San或zhanG3san等;喜欢的英文单词:如喜欢的英文单词为family,密码设计为:iL0veMY#family;名句名曲混编: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名曲高山流水等,密码设计为:dwjsXw11gsls;数学公式:可取二次函数一般式解析式中的fxa等作为密码设计对象,如fxaxbxca0; 还可以将元素与集合关系式、二次函数的零点式、切线式等解析式公式作为密码设计的取材对象;化学公式:可将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公式、分解反应公式、氧化还原反应公式等,作为密码设计对象,如:2Mg+O2点燃2MgO密码可设计为2mg+022g0或2mg+02dianran2mg0,可按一定规律选取,如只选取数字字母或者全部选取;音乐乐谱:可选取一首自己喜欢歌曲的歌词乐谱做为密码设计的对象,如义勇军进行曲第一句歌词的乐谱作为密码设计对象,5111156711;注意:密码设计过程中,切记一定要按便于自己记忆的方式自由组合。不建议直接使用上述枚举的例子直接作为自己的密码。四、不建议使用包含顺序数字、顺序字母、单纯的出生年月日、名字拼音(一连串的且不分大小写的简拼或全拼)、相连或多个重复数字或字母、键盘上相连的数字字母等,要注意避免有规律的、习惯性的、容易猜测的、单纯的数字字母等方式作为密码,在陌生上网环境不要使用浏览器的密码记忆功能。五、切勿将个人账号、密码通过纸质介质完整存记,可以通过纸质介质存记密码中的一部分规则作为提醒,纸质介质存记完整密码容易被他人或不法分子利用,造成志愿等信息被违法恶意篡改。六、手机接收到关于网报相关的验证码等信息,有效时间内请注意不要泄露。七、考生如忘记了密码,可利用考生服务平台平台的忘记密码功能进行密码重置。重置密码时,考生如未关注微信公众号并绑定考生号,也未留手机号,甚至连密码重置问题也忘记了,可以关注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微信公众号,然后通过微服务菜单中的考生服务手工绑定考生号后,再通过忘记密码重置密码。考生本人也可以持准考证和身份证到报名地市县招生考试机构服务大厅(对口生、专升本考生可到就近的市县招生考试机构服务大厅)重置密码。考生前往服务大厅时,携带有关证件,遵循各地防疫要求,戴好口罩,服从大厅管理人员安排,按要求扫码,注意保持间距。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33、中国***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前提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3、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4、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效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5、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以维护社会主义根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为前提的。 6、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8、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9、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10、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11、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1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 13、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 14、顾全大局,是成就大事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5、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16、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17、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前提的。 18、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19、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2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21、中国***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2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三、目标 1、世界贸易组织是目标是: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2、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发行事宜,并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同时对各金融机构实行监管。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四、目的 1、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需要。 2、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3、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4、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产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的目的是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 7、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8、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9、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10、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2、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1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国家具有主权属性。2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3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4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5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6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8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9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4民主程度是指民主原则和民主精神实施的程度、状况和水平,它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1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16中国***领导下的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17我国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18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9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0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21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22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23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2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26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和决定的2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28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国务院授权之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29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30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3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32暴力机关的存在是其他国家机关权力得以实现的保障。任何性质的国家都以暴力机关为后盾33在我国,国家主席并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而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34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涉35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36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7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8依法治国是党***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9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40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41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42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43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4实现依法治国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45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46我国现阶段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47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48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49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50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5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公民同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做斗争的法律武器52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53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离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54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55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56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57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58中国***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核心,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的性质决定的。59中国***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60中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61中国***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62党建问题:⑴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⑵突出党的思想建设。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⑶党的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⑷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⑸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6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6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65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66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67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6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6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70。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71民主党派从来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带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72中国***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73中国***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74中国***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75中国***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76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77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心理素质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78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79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80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由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81坚持民族平等、民主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82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83族的团结和没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84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8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86民主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平等和团结,就不会实现共同繁荣。87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88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8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90宗教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民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91科学和宗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92宗教也曾是农民运动的旗帜,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93教已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推行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三自(自传、自治、自养)的方针94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95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96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97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98把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的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这也正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99迷信泛指对人和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以欺骗群众、索取钱财为目的的活动,破坏社会生产、妨碍社会正常秩序、危害群众身体健康。100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是一切邪教的共同本质101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102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103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104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10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106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107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108联合国的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109安理会对国际问题的调停和裁决实行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110我国在安理会坚持实事求是的伸张正义的原则,参与解决国际争端,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好评11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112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113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114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115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116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是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117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第一,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第二,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第三,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第四,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118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转化119。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120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121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2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123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1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125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第三世界国家的真正优势在于团结与合作。团结是第三世界力量的源泉,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126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今年高考作文是什么主题
上一篇
12-18
2024河南高考一模语文
下一篇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