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high/73214.html
他高考那年,以山东省文科第二名,成功被北京大学录取。 之后,又顺利进入清华大学,攻读金融硕士。 然而,研一时,他却决定休学创业,跑出来卖衣服。 2018年,他所创立的服装品牌,销售额突破千万。今年,他的公司,靠着卖...
他高考那年,以山东省文科第二名,成功被北京大学录取。 之后,又顺利进入清华大学,攻读金融硕士。 然而,研一时,他却决定休学创业,跑出来卖衣服。 2018年,他所创立的服装品牌,销售额突破千万。今年,他的公司,靠着卖衣服,年销售额预计会突破7亿元。 就在前不久,他还获得了两轮融资,总共2亿。 他就是:刘光耀,清华北大双学霸。 很多人这样形容他:一个卖衣服的26岁山东小伙。 表面上,他现在看起来顺风顺水,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四年前,他还曾被几十家投资商拒之门外,拿不到一笔投资,创业初期举步维艰。 刚决定创业那会,刘光耀还在清华读研。 当时,按照父母为他的规划,刘光耀金融硕士毕业后,他们会给他30万,资助他出国留学。 可到了研一,刘光耀才发现,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当初学这个专业,也是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 读研并不轻松,除了课程压力之外,还有各种论文设计,刘光耀被逼得喘不过气来。 他开始在想,如何逃出这个牢笼,逃出去后,自己又该走什么样的路? 暑假,刘光耀到大伯家玩,无意之间,他跟堂姐误穿了对方的衣服,到了晚上回家,才发现两人穿错了。 刘光耀突然意识到,原来衣服并没有性别限制,灵感迸发,刘光耀觉得,或许这就是他的“出路”。 他决定休学创业,打造“无性别”服装品牌。 说是打造服装品牌,但在别人眼里,刘光耀就是想要去卖衣服。 一个清华硕士,跑去卖衣服,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 当他把决定告诉周围人时,无一例外地都受到质疑反对。 父母一下子就怒了:“你一个清华硕士,却要去卖衣服,你丢不丢脸?” 同学们也很不能理解,再坚持三年就能毕业,拿到硕士学位证,再说了,刘光耀好歹本科是北京大学的,跑去卖衣服,像话吗? 但当时,刘光耀听不进去大家的劝说,他执意认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绝对比本本分分读完研究生强。 就算,最后走到死胡同了,他也认了,但让他现在放弃,他做不到。 于是,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向清华提交了休学申请,办了休学手续,跟室友们喝了最后一顿酒,就离开了清华。 生米煮成了熟饭,哪怕再往里加水,也是无济于事,儿子都走到这步了,父母也只能认栽接受。 说干就干,刘光耀开始了大量的市场调研,2017年7月,在浙江杭州的城乡结合部的厂房里,他正式开始了服装创业之路。 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没有资源也没有背景,刘光耀需要从零做起。 公司刚成立的第二天,刘光耀穿上西装,拿着打印的品牌推荐表,亲自去找投资。 以前读书时,西装也只是在答辩时穿,刚穿上去见投资方那会儿,刘光耀还觉得浑身不自在。 投资最看重潜力与竞争优势,可当时投资方们一看刘光耀,没有任何服装经验,而且“无性别服装”还只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市场前景未知。 所有投资人,都不看好刘光耀。 全新,对投资方来说,就意味着冒险,他们可不愿意拿钱去赌一个未知。 刘光耀曾在两周内,见了五十多个投资方,可他们都婉拒了刘光耀的邀请。 但他并未放弃,反而越挫越勇。 最后,终于有家公司愿意投资,刘光耀高兴得不得了。 如果这笔投资能谈成,公司账户将会滚进300万,然而在签约的前一天,意外出现了…… 签约前一天,刘光耀已经准备妥当,就等明天正式签约。 可到了晚上,投资方突然打来电话,提出撤资,不打算合作了。 刘光耀只能苦笑,那天晚上,他一整夜没闭眼,抽了三包烟,抽到天亮。 师哥戴威反倒比他乐观,安慰刘光耀:“不是因为看到希望而坚持,而是坚持才会看到希望。” “学也休了,flag也立下了,这时候放弃确实有些说不过去,还能怎么办?这个黄了,就接着谈下一个呗。” 刘光耀一边到处找合作,一边也在招贤纳士,刚开始公司就只有他,还有一个请来管理行政的同学,人手肯定不够。 2018年1月,张宇浩作为首席设计师,进入公司时,整个公司账面上只有十几万,都是刘光耀自己掏腰包投入的资金。 一个几十平米的办公室,没有缝纫机,没有样衣工,从外头看,还以为只是个皮包公司。 刘光耀打电话邀请他加入时,张宇浩刚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不久,正在一家服装公司做助理。 听了刘光耀的品牌理念,张宇浩决定试一把,反正现在还年轻,做不好就再找份工作,没什么大不了的。 就这样,张宇浩联系样衣工,开始设计衣服,刘光耀在外跑业务,拿着样图找投资商。 在刘光耀的不懈努力下,公司终于获得了三家投资,他心中的事业,才算真正启动。 他们主打线上,做电商,刚上线时,第一个月的营收就突破百万,这让刘光耀又惊又喜。 然而,由于服装制作复杂,成本太高,刚起步的刘光耀很难支撑,一波热度过后,却引来了不少人的诟病。 最大的问题就是质量不过关,很多人退货。 连续两个月,网店没有任何收入,而且该烧的钱已经烧光,早已弹尽粮绝。 那时候的刘光耀,觉得自己很像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每天努力地把石头推上山,然后无奈地看着石头滚落下山。 原本他很注重个人形象,可那时也无心打扮自己,两个月都只穿着那件西装,员工还以为他没洗澡。 后来,钱没赚到,刘光耀先住进了医院,那段时间刘光耀感冒,吃药输液一直不见好。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那段时间有个平台正在重点扶持新品牌,躺在医院刷手机的刘光耀,突然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马上让员工去审批开店。 5月,申请开的新店已经通过,2018年5月9日,新的网络店铺上线。 那时候,刘光耀的病一下子好了,自己打了车回到公司继续干活。 虽然服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刘光耀的“无性别”服装,无疑是一块空白的领域,它一上市,立马抢占了大量的红利。 5月底,店铺销售额达到60万元,7月突破百万,达到140万,到了年底,营收已经突破千万元。 2019年,刘光耀创立的服装品牌,成为单月销售额最先突破千万的品牌,24岁的他成为了焦点。 彼时,刘光耀不再是无名之辈,也不用再费心费力地讨好别人,到处找投资,而是投资方主动找上门来。 有一个投资公司的VP找上门,向刘光耀递来了一张空白投资意向书,将估值权限交由他来决定。 两年前,他上门求那个人投资时,被一口回绝,如今风水轮流转,刘光耀既激动又兴奋,说明他已经不再被人瞧不起。 刘光耀在意向书上填了一个数字,这数字可比两年前他写的数字翻了近十倍,然而对方立马就答应了。 之后,很多公司也跟着押注投资,刘光耀一下子获得了数千万融资。 外表的光鲜亮丽,全都是刘光耀在硬撑。 创业这几年来,他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公司会死在哪里?” 好几次,他觉得快撑不住了,2020年夏季,正是夏装的旺季,然而公司的供应链崩了。 积压了七八千个订单,全都无法发货,后台顾客投诉、退款,负面评价一多,网店很可能面临倒闭。 刘光耀学过金融,可对网店运作还是一知半解,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中午吃饭,他端着菜盘往桌子边走,眼泪就控制不住往下掉,他一边吃饭一边哭,心里全是委屈,但又无处发泄,只能偷偷躲着哭。 一边哭一边吃过饭的人,一定能坚强地活下去,刘光耀哭完后,回到办公室,挨个给顾客发信息道歉,同时催着工厂赶工。 后来,刘光耀硬是撑了过来,终于解决了关店危机,事后刘光耀复盘危机的原因,才明白公司缺少专业的人去统筹供应链。 于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成为了刘光耀唯一的管理哲学。 刘光耀开始潜心打造供应链团队,并不断地招纳人才,一年光是猎头费就要几十万。 年轻虽说保证创新,但也未免都是好事,因而刘光耀开始挖一些行业内的资深专家过来。 刚开始,对方一看刘光耀二十几岁出头,根本就不相信他能成什么大气候,马上拒绝了。 刘光耀也不放弃,拿出了刘备请诸葛亮的魄力,三顾茅庐,最后他们才同意加入公司。 在组织上,刘光耀也进行了全面的调整,比原先更高效、灵活。 刘光耀很少摆出老板的架子,他的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谁行谁上”,前提是符合公司利益,一切以公司利益出发。 “我们公司只有一条标准,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有利于公司的利益,而不是符合我的个人 情感 或情绪。” 他自己开玩笑说,比起赚钱,他可能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刘光耀高中时,就已经是学生会主席、班干部,对于那些小混混,刘光耀从不打压他们,而是跟他们“称兄道弟”。 他经常跟他们说,“我受老师的指令办事,你们是老师的眼中钉,我们不是敌人,我们得要合作,只要你们不去欺负别人,让我好交代,你们旷个课,我还能帮你们打个掩护,这样大家都好做。” 就这样,底下的人都被他管得服服帖帖的,谁也没有惹事。 把这个理念代入公司里,一样管用,刘光耀跟员工从不是上下级,而是以兄弟相称。 今天大家一起加班,等下楼到附近的大排档,喝一顿,犒劳一下大家,完全没有架子。 他也不会揪着员工的错误不放,反而他还会安慰员工,“犯错了好啊,正好我也想见识一下你的能力,让我看看你如何改正。” 就这样,公司一步步,从几个人成长到几万人的团队,2019年,一年的销售总额达到3亿。 那年的双十一,网店当天销售额6000万元,是之前全年销售额的一半。 刘光耀一直觉得,自己天生就是做服装的料。 如今做出成绩之后,刘光耀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在还没创业之前,刘光耀是准备进入体制内的,在北大读本科时,可以通过竞选上学生会主席,进入体制,然而刘光耀差一点点,只当上了副主席。 在北大错失了这个机会,刘光耀就失去了方向,在清华读硕士时,也感觉生活索然无味。 他这才动了创业的心思,他翻看了世界500强的企业,“石油咱做不了,能源做不了,互联网我也做不了,我对钻石也不感兴趣,这个行业太小。一定要做大行业。” 于是,他看中了服装领域,公司创立之后,他决心要将它做成世界级服装品牌。 公司的快速发展,让刘光耀尝到了甜头,觉得自己只要敢想,样样都能做。 他开始在线下开店,追求开大店,才能赚大钱,他的宗旨是:“大,一定要大,我追求大的东西,我的审美就是很大的审美。” “一个店一年只能卖一两百万,你要开1000家店也就卖二十个亿,没意思。一家店如果能卖七八百万,你一下就80个亿。” 然而,2020年疫情,打了刘光耀一个措手不及,连续三个月,线下店面没有任何收入。 在分文未进的情况下,他还要发员工工资,店铺租金也要交,前几年赚的钱,全都用来填坑。 刘光耀真的是有苦说不出,2020年双十一,销售额没有达到7000万时,刘光耀非常焦虑。 他心想:去年突破6000万,如果今年没有达到,该怎么向投资方交代,那么多双眼睛盯着自己,所以不能松懈。 好在最后实现了,刘光耀才松了口气。 但是疫情影响,公司收入大大减少,入不敷出,刘光耀只好重新找人投资。 2020年底,完成了两轮融资,刘光耀的公司才成功回血。 如今,Z世代可谓是“无性别”的主场,《潮流文化发展白皮书》表明,潮流男装近四成销量出自于女性。 而印有花花图案的T恤,80%的订单来自于男性的贡献。 这可以说,在穿衣上,年轻人们更趋向于无界限穿搭,而不是依据世俗划定的界限,选择自己“该穿”的衣服。 比起传统服装,无性别服装更追崇“喜欢至上”,这也契合当代年轻人追求自由,讨厌束缚的观念。 作为无性别的领袖,刘光耀无疑是提前占据了这片市场的上风,红利与流量极大幅度向他靠拢。 刘光耀说:“ 时尚 本身不该有边界和阶层。只要解决了尺码问题,好看好玩的设计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的,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风格,但和性别没关系。” 今年6月,刘光耀实现了最初的目标,打入魔都上海,在上海淮海中路开店,店面2000平米,装修高级奢华。 店内设有宠物区、咖啡馆,极大程度靠近年轻人的喜好。 店面开张之后,连续两个月,营业额单月突破500万元。 被问到最后希望公司能留下什么,刘光耀自信地回答: “我希望它不仅是一个商业产品,还有一定的文化属性,甚至是人文精神、哲学高度。就像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我的终极期待。” 上海店面开张那天,刘光耀提前来到店里,站在门口,看着那招牌看了很久很久。 他想起,祖父还在世时,他跟祖父说:“以后我要是做大事,我一定要去上海,到时候我也带您一起去。” 祖父笑着回答:“一言为定。” 如今,这个承诺已经实现了,只是不知道天上的祖父还记不记得? 开学第一课中的失去双臂的青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学习,是每个人生来必须要面临的事情,咿呀学语,或为博闻古今,或为升学应试。许多人以大学为标准,认为上个好大学就是成功,普通大学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为上大学每个人几乎都用上十几年为之准备,一朝冲刺,得到上大学的机会,无论学校好坏,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内心也会在乎外界的声音,但已经路已经走到这里,很少有人愿意冒险再去尝试改专业甚至换学校。但少数人里总有那么一两个代表性的人物,周浩就是其中一个。12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是普通人口中的“高材生”,是父母心中优秀的“好孩子”。但他却做出一个让大家震惊的举动,选择退学,原因是他想去另一个学习。如今他过的怎么样呢?一、660分的高分学霸2008年,来自青海省的周浩凭借660分的高分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这个省内排名第八的少年,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结束12年的“战场厮杀”。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好奇与期待,父母也为他感到十分地骄傲。然而这北大的通知书并不是他内心最想收到的结果,而是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共同期待下,周浩为不让父母失望填报的志愿。在父母为他宴请亲戚庆祝他取得660分的高分时,大家纷纷展示出对北大的赞叹和羡慕,所有人都一本正经的告诉他北大是“高学历、高门槛、高身份”的代表。但他内心最想填报的学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所学校承载着周浩最初的梦想。作为一个男孩子,他打小就喜欢这些机械内的东西,并且尤其喜欢动手实践。一直以来,他都想让自己未来能够到北航去攻读,而不是只学习一些理论。但是,年少的他,在家人的多方劝说下,还是填报的是父母期望的北京大学的志愿,以他的分数,被录取是预料之中的事,只是这专业可不是他喜欢的专业。成功进入生命科学学院,他却提不起任何学习的兴趣,大量的理论知识,让这个本就喜欢实操的少年烦躁不安,度日如年。自己预想的大学生活也没有实现,小伙日渐颓废。二、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刚进入大学的周浩,以接受新鲜事物为由劝导自己,慢慢学习之后某一天就会喜欢上这个专业。为此,他强迫自己在北大“好好学习”。但当他到大二时,他发现自己还是不喜欢这门学科。理智告诉他自己,辍学、放弃是懦夫的行为,他又继续坚持一段时间,但兴趣始终培养不起来。长期的纠结使得周浩变得十分不快乐,他再也不能忍受在这里学习一门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每日碌碌无为。于是他选择用休学这种方式来逃避这囚徒般的日子。休学期间周浩也没有闲着,本就注重实践的他希望出去打工能够帮助自己想通。于是她便只身到达深圳,但现在的他只能算是高中学历,自身又没有技能,即使自己曾经取得660分的高考成绩,他也无法凭借这一纸分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即使这样,周浩也没有丝毫的退缩,决心在社会底层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若是能有支持他继续回到北大学习生命科学的动力,那他此行的目的便达到。为此,他做过工人,打过电话,受尽社会的白眼。没有人为他曾经的辉煌买单,也不会因此对他搞特殊待遇。好在他还有后悔的余地,继续回到校园,尚有改变的机会。三、终于做出转校的决定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按照与学校的休学约定,周浩必须停止打工,回到学校完成自己的学业。但外面辛苦的打工生活并没有带给他实际的影响,他甚至更加不愿意学习。每日依旧在抗拒中斗争,据他自己所言:这一年的休学时间,没有给他指明任何目标,浪费了一年时间。他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此便能看到终点,不会再有转机,但有个技校突然出现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悄然改变。北京工业技术学校,里面的数控专业为周浩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从网上了解到这些后,周浩觉得自己马上就可以重获新生。他说:数控专业非常吻合我对学习规划的要求。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打定主意要转学。但这可不是一次小儿科的转学操作,从北大到北京工业技术学院,一个是别人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一个是不知名的技术学校,根本没有可比性。从转学动机上看,哪一方面都说不通,大家都认为他脑子有病。但这并不影响周浩为自己的未来下一次赌注,当他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想法之后,意料之中,没有一个人同意。但是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不同意的是父母,父母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梦想还是要靠自己才能实现。这一次他坚持自己的想法,再一次的选择他倍感珍惜。周浩没有和父母吵闹,坐下来告诉母亲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这几年的状态。看着儿子也不是一时冲动做下的决定,父母最终还是不能理解,但是他们选择支持他的想法,孩子只要身体健康,开心快乐,他们怎样都无所谓。那一年的11月,周浩从北大退学,成功进入北京工业技术学院,开启他的新生活。四、转学后的才叫人生终于重启的周浩,在自己喜欢的学校,学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如鱼得水,飞鸟击空。即使外界对此议论纷纷,但自己决定还是专业比较重要。他在北大的经历告诉他,空有光环也敌不过不喜欢、没兴趣。他在技术学院也得到极高的重视,曾在“凤尾”不得意,今在“鸡头”踌躇满志,在老师的培养和自己的兴趣加持下,周浩一改理论专业闲鱼姿态成为屡创佳绩的创造型人才。2014年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他轻松夺得全国数控技能的冠军。事实证明他在实践的道路上充满天分,他向当初反对他、不看好他的人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六年之后有人对这个从北大转学到技术学院的青海小伙进行采访,已经毕业工作的周浩总是乐呵呵的说:“无悔于当时的选择。”大多数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都会受到父母或者外界的影响,还有人受到成绩的限制,最终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虚度光阴。但勇于像周浩一样做出抉择的人却占少数。结语:像周浩一样最后勇于面对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人,最后的结局不尽相同。有人选择重新回到起点,获取新的人生,有人顺受安排,各自认命。无论怎样做出选择,自己就得为结果负责,兴趣固然重要,专一于一个兴趣更为重要。“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周浩般,既做出最终决定就只管奋力向前,证明自己,定要付出代价。当年,广东小伙693分被农大录取不甘心,撕掉通知书复读一年,现如何?杨孟衡,云南省宜良一中2010届,242班学生。 于2010年高考,以594分勇夺县文科状元,以全省前60名的傲人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 他7岁时因高压线电击失去双臂,成为高位截肢残疾人。但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昆明宜良县的文科第一名。他叫杨孟衡,今年19岁,已被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专业录取。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称赞他是“无臂小李阳”。 总分594分,在云南今年8万多高考文科考生中排到前60名。但如果告诉您,取得如此优秀成绩的考生双臂截肢,平时生活、学习主要依靠双脚,大概您就会很吃惊吧。据说,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昆明市残疾程度最重,高考成绩最佳的考生。 不过,在杨孟衡看来,高考是“考得最不好的一次,以往摸底考试我能考到650分左右。”有同学评价他时说“一直是领头羊,他的刻苦一直在感染着我们全班”。 3个月学会用脚写字 杨孟衡6岁那年的一天,不知为何爬上了一座用来抽水的变压器。10万伏的电压通过杨孟衡幼小的身体,几秒钟后他已昏厥。父亲杨洪彬抱着受伤的儿子,从卫生所、到县医院、再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的是不让儿子永远离开自己。最终杨孟衡顽强地坚持下来,但双臂被截去,他成为一名残疾人。 父亲杨洪彬也深知,自己和妻子不能永远照顾儿子。他们让杨孟衡在家里自己洗衣服、搞卫生、写字……磨得脚起了水泡。母亲说,儿子当年被电击后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读书”。为实现这个理想,杨孟衡用3个月的时间学会用脚写字。 在高中读书时,杨孟衡的桌子比别人的要低30厘米,他的双脚可以直接搭在桌上写字,一个个好成绩就是在这张课桌上努力而来的。 被称为“无臂小李阳” 杨孟衡说,进入高中前父亲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上高一开始能够在前两百名,到高二能够到前一百名,高三能够进入前五十名,这样考上重点大学应该没问题。但他第一次考试就超额完成任务:第一次考试就是年级第十七名,高一期末考试已是年级第十三名。 此后他成为年级第一名,并一直保持。他说,自己的学习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用心。 7月16日,曾经是“疯狂英语”学院学生的杨孟衡,应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邀请,到腾冲参加长江商学院的英语培训活动,李阳称其为“无臂小李阳”,并称赞他的英语口语“特别特别棒,就像美国播音员一样。” 最喜欢的运动是足球 高考取得好成绩,但报考志愿还是一件费心的事情。此前,曾有两所著名外语院校拒绝录取杨孟衡,但幸运的是,他与中山大学有缘。 无臂小伙杨孟衡已经被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专业是英语翻译。 在2010年《开学第一课》亮相。杨孟衡,云南省宜良一中2010届,242班学生。 于2010年高考,以594分勇夺县文科状元,以全省前60名的傲人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 他7岁时因高压线电击失去双臂,成为高位截肢残疾人。但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昆明宜良县的文科第一名。他叫杨孟衡,今年19岁,已被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翻译专业录取。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称赞他是“无臂小李阳”。 总分594分,在云南今年8万多高考文科考生中排到前60名。但如果告诉您,取得如此优秀成绩的考生双臂截肢,平时生活、学习主要依靠双脚,大概您就会很吃惊吧。据说,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昆明市残疾程度最重,高考成绩最佳的考生。 不过,在杨孟衡看来,高考是“考得最不好的一次,以往摸底考试我能考到650分左右。”有同学评价他时说“一直是领头羊,他的刻苦一直在感染着我们全班”。 3个月学会用脚写字 杨孟衡6岁那年的一天,不知为何爬上了一座用来抽水的变压器。10万伏的电压通过杨孟衡幼小的身体,几秒钟后他已昏厥。父亲杨洪彬抱着受伤的儿子,从卫生所、到县医院、再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为的是不让儿子永远离开自己。最终杨孟衡顽强地坚持下来,但双臂被截去,他成为一名残疾人。 父亲杨洪彬也深知,自己和妻子不能永远照顾儿子。他们让杨孟衡在家里自己洗衣服、搞卫生、写字……磨得脚起了水泡。母亲说,儿子当年被电击后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读书”。为实现这个理想,杨孟衡用3个月的时间学会用脚写字。 在高中读书时,杨孟衡的桌子比别人的要低30厘米,他的双脚可以直接搭在桌上写字,一个个好成绩就是在这张课桌上努力而来的。 被称为“无臂小李阳” 杨孟衡说,进入高中前父亲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上高一开始能够在前两百名,到高二能够到前一百名,高三能够进入前五十名,这样考上重点大学应该没问题。但他第一次考试就超额完成任务:第一次考试就是年级第十七名,高一期末考试已是年级第十三名。 此后他成为年级第一名,并一直保持。他说,自己的学习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用心。 7月16日,曾经是“疯狂英语”学院学生的杨孟衡,应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邀请,到腾冲参加长江商学院的英语培训活动,李阳称其为“无臂小李阳”,并称赞他的英语口语“特别特别棒,就像美国播音员一样。” 最喜欢的运动是足球 高考取得好成绩,但报考志愿还是一件费心的事情。此前,曾有两所著名外语院校拒绝录取杨孟衡,但幸运的是,他与中山大学有缘。 无臂小伙杨孟衡已经被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录取,专业是英语翻译。 在2010年《开学第一课》亮相。想到去年高考放榜的时候,看到成绩时我大哭大闹,在高校招生会那天我眼眶湿润,在未曾希冀过的院校前徘徊踌躇,暗恨班上那几个平常考得不如我、这次却发挥得出乎意料的好,一下子就考到我前面的人,我甚至总觉得他们盗窃了我的梦想。还有那几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加分政策让他们的成绩也比我看起来要好看许多。我觉得他们都是窃贼,联手在对抗我这样一个唐吉坷德式的悲壮英雄。后来,一切尘埃落定以后,却愈发觉得是自己幼稚。没人偷我的抢我的,没人挡我的路,所有意难平,不过还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好。名落孙山这个词讲的是放榜成绩在孙山之外就是没能考取功名,但真正在孙山之外的人,哪里是被孙山威胁到了前途和命运,不过是自己本来不够优秀,没有胜利的资格。说到底,只要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拉开差距,再怎么也是险中求胜、祈祷命运而已。赢了,是侥幸;输了,也没有跳脚的理由。陈智发的人生,正是深刻地诠释了这一点:要把自己曾经输掉的东西,又一次次的赢回来。2005年,陈智发在第一次高考中,考了693分,其实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想读一所实力尚可的好学校,选择的余地也很大,但可惜的是,因为他当年冲击的大目标是浙江大学,他想在这个顶尖学府里面发挥自己的所长,而农业大学显然不符合他的想法,让他感到非常失望,后来,他就选择撕毁录取通知书,再读了一年书,积极备战一年后,他终于成功了,这一次他迈上征途,参加了2006年的高考,考了900分的优异成绩,看到这个分数大家可能觉得惊讶,其实惊讶归惊讶,那是因为浙江的高考满分制度跟其他地区不同,当然,陈智发在浙江的九百分,其实就相当于在其他地区750分满分制下的700分,这个分数已经很不错了,足够他迈入清华大学,就读于电子科学技术系。很多人都觉得,陈智发能复读一年顶住重重压力考上名校,他自己的实力是非常强的,心态是非常好的,但实际上只有陈智发自己知道,他这一路走来是多么不容易,所谓辉煌和成绩,都离不开背后数年如一日的艰苦付出和耕耘。在2004年,陈智发刚上高三,他本打算冲击清华北大,也曾有过极其宏伟的豪情壮志,然而可悲的是,这样的豪情壮志,似乎跟他离得很远,虽然他一直占据着光荣榜的年级前十名,但是这个成绩就当时的他看来,已经是一个极限了,而他们学校年级前几名的人,都不一定考得上清华北大,他虽然排名不错,但要考名校还是很难,难于上青天,最后高考之前,他改正了自己的计划,抹除了考清华北大的念头,从而把浙江大学定为自己高考的目标。那个时候,他觉得凭借自己年级前几名的实力,不考北大,至少考一所省内名校还是可以的,竟然没有想到,他连省内学校都没考上。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浑浑噩噩,失魂落魄,不知道到底该做出什么选择,最终年少时的少年意气驱使着他,让他放下荣辱,端正心态,继续去复读一年。2005年9月初,陈智发转到开平市开侨中学,开始了复读之路。在他眼里,名校的书山书海,仿佛是一片神秘又贵气的土壤,为了能考上心仪的学校,让他牺牲再多,他都在所不辞,为了考好,他三番五次的去办公室问老师,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个知识点,他都会非常认真地问,记得之前曾有过这样一个说法:真理自身是不会发光的,要经过理解它的人点亮它,它最终才能够闪耀世人,其实这句话在陈智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他钻研习题的时候,他做数学题的时候,经常是思考着思考着,忽然感觉灵光一现,否极泰来。在课外的一些时间里,陈智发很喜欢阅读,书籍能带给他一种向上的力量,此前,他曾看过一本书,叫做《西藏,面冰十年》。那本书的内容远远没有标题震撼,标题中这个清丽的谓宾结构短语,是如此地吸引他——因为,他也曾有过十年面冰的生涯,他所面对着的不是藏地那高原的寒冰,而是以高考为目的的一次拼搏,是一条长跑的路,经历了这一切后成功走出悬崖的他,回望自己的那些年,心里忽生一种感慨:哪怕世界那么大,无数的人都不知道他那微渺的奋斗,可是他依然觉得他在自己那张窄窄的奋斗篇章里,书写下的每一字句都是传奇。在这十年马不停蹄的寒窗岁月里,陈智发曾是个蹩脚的学习者,他希望自己能当一个学霸,他每天看书看到很晚,在运动会时躲在一旁看书,当他看着别人每天都在谈论游戏和**时,心中会蓦地升起一种优越感:别看现在他们的成绩没有差别,最终是会不一样的。恐怕就是这种信念支撑着他,让他一直勤勉向上,并最终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霸。在他最后复读的那一年光阴里,他是真正的开了窍,真正的稳扎稳打,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高考复读英语怎么提升
上一篇
12-14
成都中医药大学录取分线
下一篇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