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high/42143.html
低头也是一种能力 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峡谷上,西坡长满了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东坡的雪总是比西坡的雪下得大,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树枝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
低头也是一种能力 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峡谷上,西坡长满了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东坡的雪总是比西坡的雪下得大,当雪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树枝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其它的树因无此本领,便无法在东坡存活。 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是“永不低头”、“永不言败”,否则你就是懦夫。其实,“学会低头”是一种人生智慧。面对外界的压力,雪松尽力地去承受,当承受不了的时候,暂时弯曲一下。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了一场场暴风雪的洗礼。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的狼狈样,笑笑说:“这是你今天拜访我的最大收获。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这世上,你就必须时时记得低头。”从此,富兰克林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最终功成名就。而唐朝的柳完元严正刚直,抨击官场丑恶锋芒四射,结果遭到种种打击,在事业上遭到严重挫折,还被逐出京城长安,流放到南方边境。到了晚年,他才有所感悟。因此,他说:“吾子之方其中也,其乏者,独外之圆者。固若轮焉,非特于可进,亦可退也。” 一个人固然不能没有自己做人的准则,但一味“方正”,不会“圆通”,该“低头”的时候不能“委屈”求全,就不能进退自如,陷入被动。只有硬度而没有弹性和韧性的钢材称不上好钢;负重前进的车轮,必须是圆形,还得加上润滑剂。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倘若过于“有棱有角”,直来直去,凡事没有变通的余地,一味的刚强,一味的强撑,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甚至牺牲。低头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低头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该低头时就低头,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就能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低头也是一种能力 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做人不可无傲骨,但也绝不能总是昂着头。君子之为人处世,犹如流水一样,善于便利万物,又水性至柔,不与人纷争不休。因为他们明白,能低者,方能高;能曲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低头为谦虚,为谨慎,正所谓以退为进,因因果果均为取得大道,成就自我。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看见庭院前的向日葵低垂着头,便突发奇想,找来绳子和竹杆,将其中一棵向日葵固定起来,让它昂首挺立,直视太阳。我幼稚地认为那样就可以让向日葵省去转来转去的麻烦,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将来的颗粒也一定会更加饱满。 到了秋天,向日葵成熟了,我迫不急待地来到那棵高昂着头的向日葵跟前,满以为它是最好的,可令我感到沮丧的是,那棵向日葵空空如也,里面没有一粒饱满的籽,还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烂味。我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昂着头的向日葵会颗粒无收呢?”父亲呵呵地笑着说:“傻孩子,向日葵头朝上,里面多余的雨露排不出去,很容易滋生细菌,所以它会霉烂掉,你是好心帮了倒忙。其实,向日葵略微低头,一则是为了表达对太阳的虔诚与敬意,二则也是为了保护自己,虽然向日葵是一种不会说话、没有智慧的植物,但它们与生俱来就知道,要想在世上生存,就要懂得适度低头。” 听了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后来,我通过观察发现,不光是向日葵,许多其它植物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比如,当谷子青涩的时候,它们总是昂首挺胸,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可当它们成熟的时候,却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头,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被折断的危险,而且还让鸟儿找不到着力点,从而保存了自己历经千辛万苦得来的果实。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低头也是一种大胸怀、大境界、大智慧。我有一个朋友,他一直奉行“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处事原则,因此为人十分强硬,结果得罪了不少人,在单位里他长期得不到领导器重,也不受同事欢迎。每次,升职与他无缘,提干与他擦肩而过,混了十多年,还是小职员一个。朋友十分纳闷,他说:“我只是捍卫自己的权利而已,这有什么不对的呢?” 的确,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做人的问题。左宗棠有一句至理名言:“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一个人应该懂得什么时候应该争取,什么时候应该放下,一味地委曲求全,那是一种懦弱;而一味地趾高气扬,那是一种愚昧。一个处处逞强好胜、傲慢无礼、不可一世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也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是在现实面前被碰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就是遭人排挤,孤立无援,郁郁而不得志。不是上海高考考生的,不过那一年高考的试题好像是这个题目《记忆移植记》—河北考生 "李XX教授生于2015年,于2110年9月10日逝世,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有二十五部专著,二百多项专利发明……"电脑屏幕上显出如上字句。一个电脑工程师坐在屏幕前又打出另一份资料:" XX,十三岁,性顽皮,不务学业……"自然这就是生性顽皮,懒惰出名的我。工程师自言自语地说:"虽然这二人性格大相径庭,但也许李教授的记忆可以改变这个顽皮孩子的一生,使他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好,就这样定了!" 他的决定,使本人于公元2110年9月20日,在我强烈反对,父母强烈要求下,怀着上刑场的心情被推进手术室。毕竟望子成龙心太切,父母一听这个消息,马上同意,于是本人进了"刑场"。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是福还是祸,一丝恐惧逐渐在我的心中扩张开来。那只硕大的无影灯射出的刺眼的白光,仿佛一只冷笑的眼睛:"自己不努力,想吃现成的,哼,会有好戏!"我闭上了眼,意识逐渐模糊…… 再睁开眼时,父母殷切的眼神,惊喜的面孔立即闪现出来。 "好孩子,手术成功了……啊,我是科学家的爸爸了,天啊,我终于快成名人的嫡亲爸爸了,这不是做梦吧……噢,是真的,孩子,我们回家吧!"爸爸简直要疯了。 这是一伟大的尝试,我总觉得潜意识里有人在说话。在我回家以后的几天里,这种现象明显地表现出来了。 吃饭的时候,桌上的油炸大虾伸开大爪等着我,我馋得口水就要淌下来了。我爱吃虾,每顿饭无虾不吃。可潜意识中那个冷冰冰的声音喝道:"不许吃!我不爱吃。"我被那个坚定的意志力打败了,眼巴巴地盯着,潜意识中的那个人只许我吃咸菜,原来这是李教授的嗜好。我的身体逐渐消瘦成皮包骨了。 睡觉时,李教授有熬夜的习惯,已是深夜三点,记忆中那个意识仍强迫我不许睡,我的上眼皮直与下眼皮打架,而大脑仍不肯休息。我日渐憔悴了……所有的一切,我都被别人控制着,做我最不想干的事,虽然有许多难题被我解决,但我没有快乐,没有自由。 不,我不要他的记忆了,我毅然决然地决定…… 再从医院出来,啊,空气如此新鲜,鸟叫得如此悦耳,我真的自由了。 来源:中青在线《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山东考生 移植记忆在小动物身上已取得了成功,于是科学家的目标转向了 人类。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如果有一天记忆可以移植,那些因未完成科研项目而与世长辞的 科学家们将不再遗憾。他可以将自己全部的知识理论完全地转移到另 一个人身上,让另一个人继续他的事业。这样能使信息的传递速度大 大提高,人们不必再日积月累,只要一个手术,就会得到别人一生积 累的知识,再加上自己一辈子积累的知识一并传给后人,这样人类的 知识会快速地丰富起来。学生不必花十几年来读书,工人也不必积累 工作经验,这样会大大节省时间。 然而记忆移植也有很多弊端。假设爱迪生在进行灯丝试验的中途 因故去世了,他的记忆带着“钨不能作灯丝”的结论移给了另一位科 学家,这位科学家记得钨是不能作灯丝的,于是便向钨以外的金属寻 求合适的材料,那么电灯还能不能发明就很难说了。因为记忆是死的, 人是活的,人类移植的是记忆而不是思维,这样就会出现问题。比如, 知识到了另一个人那里能不能被灵活地运用?另一个人能不能认同他 的想法?二者能不能达到协调统一?记忆中还有一部分属于非知识的, 应该属于个人隐私,如何过滤这些只保留知识部分,也是科研人员需 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如果记忆可以移植,这也是对人性的一大挑战。生物的进化告诉 我们:恶劣的环境能加快生物进化速度,优良的环境反而能导致物种 的退化甚至灭绝。如果人类真的那么轻而易举地得到知识,那人类还 会有进取心和意志力吗? 而这两样又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而且是 矛盾的,其发展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人们常常注意了事物的 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记忆移植也是这样。 如果哪一天真的能够成功的话,也要考虑一下如何使其利大于弊, 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选自山东省还有一篇:/wwwydeccom/ReadNewsaspNewsID=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