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high/40505.html
#高考# 导语地理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地理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是 无 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方法,简单实用的复...
#高考# 导语地理学科在高考中难度可以说是算的一号人物的,不过只要经过合理系统的学习,坚持不懈的研究期中所蕴含的规律,再结合地理所特有的特点,就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下面是 无 为大家收集的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方法,简单实用的复习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自然地理知识点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3、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4、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5、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6、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7、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峰的移动方向。 18、判读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温为北半球,1月份气温位南半球。 19、分析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气候类型的特殊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但有些地方比较特殊,如澳大利亚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部等地区都远离赤道,其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暖流的影响有关。 20、主要玄武岩和花岗岩的区别: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岩石缝隙在地表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21、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的区别:相对来说,风化作用是静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风等;侵蚀作用是动态的破坏作用,主要破坏因素有流水、风力、海浪等。 22、六大板块中,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属于亚欧板块,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而安第斯山脉南部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23、“背斜谷”从地形上讲是山岭被侵蚀成了山谷,但从地质构造上讲还是背斜 24、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但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25、注意断裂与断层的区别:断裂是指岩层沿裂隙断开,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断层是指断裂面两侧岩层发生明显位移的地质构造。 26、利用等值线图判断河流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时要注意两者的海拔高度和水位高低;河流水位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黄河下游是“地上河”,始终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27、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为汛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则全年降水量丰富。 28、注意利用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判断湖泊的性质——咸水湖或淡水湖;等高线向湖泊一侧弯曲,表示湖泊海拔高,湖水外流,一般为淡水湖;等高线背向湖泊弯曲,表示湖泊海拔低,河水注入,一般为咸水湖。 29、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注意判断南北半球——南半球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北半球南坡热量丰富,自然带分布位置高。 30、注意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分布地区和对应气候类型上的区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 31、注意北海渔场(西欧)与北海道渔场(日本)的区别。秘鲁渔场形成原因(上升流形成)与其他三大渔场形成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区别。 32、自然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区分清楚——水资源和气候资源是交叉关系,都属于自然资源。 33、能源与能源资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源包括能源资源,还包括二次能源等;而能源资源仅指自然资源中能提供能源的部分资源。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34、台风中心无风,盛行下沉气流;而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一般在12级以上,常出现狂风暴雨。 35、台风和飓风虽然都是热带气旋,但要注意两者发生的区域存在差异——台风是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飓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 36、干旱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并非降水量少的地区,干旱灾害就最严重。干旱灾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的,是受供需关系影响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比华北地区少得多,但华北地区对水的需求量大,故华北地区比西北地区干旱灾害严重。 37、寒潮危害与寒潮势力是有区别的:寒潮危害主要是对农作物而言,一般发生在秋末和春初;寒潮势力一般发生在冬季。 38、地震的震级与烈度两个概念要区分开: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而言,同一地区相同条件下,烈度与震级成正比。 39、火山和地震并非百害无一利:火山灰和火山喷发物往往能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 40、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地质灾害,两者的区别:泥石流需要大量水分条件,而滑坡则不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过多的水分会加剧滑坡的发生。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知识点 1、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是相对而言的,判断时要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密集农业与商品农业之间联系密切,资金密集型农业和技术密集型农业一般属于商品农业,但劳动密集型农业大部分属于自给农业。 2、人类对自然因素利用改造的前提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温室大棚农业一般出现在纬度较高地区和冬季;热带地区一般不会发展温室大棚农业,因为热量非常丰富。 3、修建梯田是有前提的,一般适合在坡度比较小的地区,所以并不是所有山区都可以通过修建梯田来改造自然条件。 4、季风水田农业属于自给农业,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但并不是所有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亚洲国家商品率都低,机械化水平都低,如泰国的商品率就较高,日本的小型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因此,分析问题时要根据具体信息进行,防止脱离材料盲目归类。 5、水稻种植业分布地区需要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但并不是绝对的。如果某地降水稀少,但地表水资源丰富,能够发展灌溉农业,则它可以发展水稻种植业,如我国河西走廊。 6、混合农业是按生产对象划分的。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虽然与澳大利亚和西欧混合农业相差甚远,但仍然属于混合农业。 7、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并不是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采矿工业受自然(资源)条件影响较大。 8、不同指向型工业的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能获得经济利益,市场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原料地,如高档家具厂;原料指向型工业也可以靠近市场。所以分析工业区位时要用发展的观点。 9、劳动力素质并不专指劳动者的文化程度,也包括劳动者的经验和熟练程度。 10、注意区分电子工业和电子装配工业,前者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后者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1、新兴工业可分为劳动力密集型(意大利的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和技术密集型(美国“硅谷”),并非特指技术密集型工业。 12、传统工业和高技术工业对交通条件要求都较高,但前者侧重于运量大的水运、铁路运输等方式,后者侧重于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等方式。 13、平原是城市发育最理想的环境,但并不是所有平原上都分布有密集的城市,如亚马孙平原。 14、河流交汇处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但在山高谷深的山区,河流交汇处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5、交通运输条件对城市的影响是动态的,某一时期主导交通运输方式的繁荣往往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城市的发展。扬州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16、注意城市化水平高低与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百分数反映,百分比越大,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速度指某一时间段城市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17、对城市化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还应该认识到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也是城市化。 18、逆城市化不是城市衰败,而是城市扩展的一种新形式,多出现于发达国家的大城市。 19、城市问题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存在的,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也不是必然会出现的。 20、注意区别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基本形态:前者主要指城市的外部形态——集中式、组团式、条带式或放射状;后者既包括外部形态,也包括内部形态——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种。 21、注意区别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与城市土地利用(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有针对性地回答。 22、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分布在地租的市中心,而是分布在与低级住宅区背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23、根据市场的原则,商业中心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但并非城市中心地区都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是行政区。 2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时间、运量或者运价,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河流、铁路、公路等。 25、注意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与交通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飞机、船舶和管道)的区别,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不能混用,其中管道既是运输线路,又是运输工具。 26、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虽然河运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海运的地位依然非常稳定。因此不能笼统地讲水运地位在逐渐下降。 27、在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时。科学技术往往作为一个独立于社会经济条件之外的区位因素。 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呈“之”字形弯曲的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高坡陡的地区。一般的山区多通过开凿隧道的方式修筑公路。 29、城市道路网的判断一般根据该城市所在国家进行;欧洲的城市一般为环形放射式,我国的城市多为方格——环形——放射式。 30、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并非全部是工业产品,还包括小麦、羊毛、牛肉等少数农畜产品。此外,发达国家还常出口资本和技术。 31、注意区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两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属于生态破坏。 32、环境问题因人类活动而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会产生环境问题。只有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时才会产生环境问题。 33、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联系。如果人类在追求经济增长时,注重环境保护,则一般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34、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环境问题,但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不发展经济。因为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需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 35、注意区分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两个概念:前者是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球气候变暖;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和发生频率。 36、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 37、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这个整体。 38、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而是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直至达到“零”排放。 39、生态农业是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只注重其中某一项利益的农业不是生态农业。 40、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为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41、一个地区人口总数的值出现的时间应该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零的时期,因此人口增长速度降低并不等于人口总数的减少。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人口增长数仍然很大。 42、注意生育率和出生率的联系与区别:生育率是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岁~49岁)人数之比。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 43、对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判断应该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特点,但并没有具体的数值标准。 44、除人口自然增长外,人口的数量变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45、注意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前者是指一个地区在相对稳定条件下资源环境所承载或容纳的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强调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后者强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口合理容量低于环境人口容量。 46、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不仅强调空间迁移,而且强调时间限制,而人口流动主要强调人口的空间运移动。人口迁移无论对迁出地还是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47、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重要标准:跨越行政区域界线的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一般指一年以上)。 48、在对人口统计图判读时,要注意纵横坐标上的数值,不要采取粗略计算的方法。特别是等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出完全错误的判读数据。 49、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及将来面临的重大人口问题。 2020高考地理必会的基础知识: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1、注意大陆和大洲的区别:世界上有六个大陆,七个大洲,但并不能说大陆比大洲范围大或者大洲比大陆范围小,比如亚欧大陆比亚洲大,澳大利亚大陆比大洋洲小。 2、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并不是面积的亚洲,而是南极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不是面积的太平洋,而是面积最小的北冰洋。 3、注意内海(伸入大陆内部或位于一国领土内的海域)与陆间海(两个大陆之间的海域,如地中海)的区别 4、北美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地形特征的异同:都可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但具体地形类型存在差异。北美洲东部为高原和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地;南美洲东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大山系;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平原、西部为高原。 5、注意北九州与九州的区别:北九州是日本工业区的名称,九州是日本四大岛屿之一。 6、印度河主要流经巴基斯坦,而不是印度。流经印度的河流是恒河。 7、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北美地区最近线路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但石油运输量的航线是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的航线。 8、埃及盛产长绒棉,但其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 9、摩尔曼斯克港地处北纬70°,但终年不冻,是因为北大西洋暖流源源不断地向它输送温暖气流。 10、渤海是我国内海,而不是边缘海。 11、我国位置最靠北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靠东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省,而不是台湾省。 12、主要山地与山区的区别:山地是一种地形类型,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而山区既包括山地,又包括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13、东南丘陵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广丘陵。 14、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能辐射,但其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因为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也弱。 15、注意几条地理界线的区别: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16、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是长城,小麦与水稻种植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17、浙赣线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至湖南省株洲市之间的铁路。京广线、浙赣线与湘黔线交会于株洲市,而不是长沙。 18、注意河套平原与河西走廊的位置: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沿岸,而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境内祁连山以北。 19、我国的河流除注入太平洋外,还有一线河流注入印度洋(如雅鲁藏布江、怒江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20、注意我国两个有色金属矿的矿产地名称:湖南锡矿山——锑矿;青海锡铁山——铅锌矿。 21、注意鞍山与马鞍山的区别:鞍山位于辽宁省,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两地都是我国的铁矿产区,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但两地位置相差很远。 22、东部和西北地区的河流的汛期都在夏季,但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布是降水量和气温。 23、注意西部经济地带与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区别:西部经济地带指西部十个省(市、区);而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经济地带的全部、中部经济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24、注意三江源、三江平原和三江并流中“三江”的区别: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境内;三江平原指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平原,位于黑龙江省境内;三江并流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脉自北向南平行分布而形成的并流景观,位于云南省境内;这里的“三江”是指不同的河流。 25、注意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区别:水资源一般指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主要指某河流所蕴藏的水能。 26、修建三峡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而不是发电。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高考地理中,有一些知识点需要特别注意。首先,地球与地图是地理学的基础,因此需要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等基本概念,以及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其次,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等方面的内容。在气候方面,需要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在水文方面,需要掌握河流的形成、演变和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在地貌方面,需要了解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在生物方面,需要了解生物的分类、分布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此外,人文地理也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内容。在人口方面,需要了解人口的分布、迁移和人口问题的产生与解决;在城市方面,需要了解城市化的过程、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在农业方面,需要了解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和农业问题;在工业方面,需要了解工业的发展、布局和工业问题。最后,地理信息技术也是高考地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这些技术在地理调查、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上所述,高考地理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知识点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高考即将到来,进入考场之前地理有哪些必看知识点? 高中地理知识点有哪些呢?打开书卷,文字的静美、油墨的氤氲、思绪的跳动,升腾成缕缕书香,读书,正是一场与文字的美好邂逅。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地理知识点 总结 归纳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获取更多“地理知识点”↓↓↓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 ★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 ★ 世界地理知识总结大全 ★ ★ 中国地理常识必背知识点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 第一单元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 第二单元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 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 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 秋分 ;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夏至 、 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 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 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带的形成 20、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 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①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一年中最小值。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直射机会---两次最大值 ⑤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楼房间距越大。 22、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的昼长夜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6月22日昼最长,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海口>广州>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24小时—夜长 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球体—-昼夜现象出现 地球自转的球体—-昼夜更替(自转速度周期影响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倾斜的公转的球体—-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五带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正午太阳高度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 12月22日左右,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昼夜长短 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 陆地等温线均向北凸出 陆地等温线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 随太阳直射点北移 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 雪线上升 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的降水 夏李风影响,降水多 冬李风影响,降水少 我国的河流 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我国的季风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 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气象灾害 旱涝(华北春旱、长江伏旱)、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 寒潮、沙尘暴、乾旱、暴雪 地质灾害 滑坡、泥石流较多 较少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3 第三单元 大气专题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受力 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 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 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③旱涝灾害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 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 旱涝灾害 寒潮 发生的时间 夏秋季节 春夏秋 秋末、冬季、初春 发源地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蒙古、西伯利亚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9、温室效应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 种植 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4 第四单元 水环境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 雨水 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 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 第五单元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第六单元 季节知识专题 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於不同的季节。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 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 春分 ,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相关 文章 : ★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00条 ★ 高中地理知识点(期末必备) ★ 最全高中地理知识点汇总 ★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整理 ★ 地理必修一第3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 20个高中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 高三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baiducom/hmj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高三了地理很差怎么办 必考知识点总结很多高中的文科生地理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考试中的重点知识点,因为学习地理,除了能提高知识素养,还有一点就是应用于考试中去,那么高中地理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理解概念掌握及时消化理解概念才能更好的进行题目分析。可以把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对比其差异。比如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等。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掌握地理现象法则,加深理解扎扎实实的学好基础知识,弄懂相关原理。比如: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水循环的原理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关系;光等等。只有掌握并理解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才能够透彻的分析。注意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地理知识是处于一个大环境内,地理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没有孤立存在的要素。比如,河流汛期的来临就和天气,地势等相关联。复习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地理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掌握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普遍性的总结和个性特殊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成因及其分布。在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表现为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有时表现为垂直地带性或者非地带性的特征。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地理篇丨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高考地理必备 高三的同学们已经进入到了高考复习阶段,那些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感到压力很大,很难适应高三地理的复习节奏,也跟不上老师的复习进度。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三了地理很差怎么办 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带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影响,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⑸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 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⑹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 (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 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 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高考地理---农业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 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在中国地理的知识体系中,我们首先了解其疆域与行政区划。中国领土延伸至四至点,拥有广阔的临海区域,地理位置独特,既处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又与高纬度的寒带地区相邻。行政区划严谨,分为省、县、乡三级,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各具特色。人口与民族</,中国人口分布呈现出著名的黑河-腾冲线,人口众多且民族多样,汉族为主要民族,少数民族分布则遵循大杂居、小聚居的原则。这种多元的民族结构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地形地貌</方面,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大阶梯,这种地势不仅影响了自然环境,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山脉和地形区的分界线清晰可见,如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了湿润与半湿润地区,而复杂多样的地形则为中国的自然景观增添了无限魅力。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主要源于我国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震活动频繁。同时,气候特征显著,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移动影响了降水的时空分布,如西南季风对西南地区的显著影响,火烧寮的丰沛降水与东北地区的冬季雨量。气候区划细致,干湿地区、气候类型的划分以及内外流区域的界定,都为中国农业生产、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河流水文特征如流量、含沙量、冰情等,以及河流水系的源地、流程和流域特征,都展示了我国河流的多样性和挑战。河流治理策略从上游的调洪、中游的蓄洪,到下游的泄洪,以及通过植树造林、水库建设等手段,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湖泊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如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分布,都是中国地理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中国地理知识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民族构成、气候的多样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这都是高考地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中南大学全国录取进展
上一篇
11-22
复试录取比例低的大学
下一篇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