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gonglue投稿,不代表升华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54sh.com/high/110351.html
我们寒窗苦读10多年,为了就是能够通过高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收到心仪高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令人激动的时刻,小匠老师记得自己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心情非常兴奋,迫不及待想打开信封,看看大学录取通知书究竟是长成什么样子。等待录取通知书...
我们寒窗苦读10多年,为了就是能够通过高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收到心仪高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令人激动的时刻,小匠老师记得自己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心情非常兴奋,迫不及待想打开信封,看看大学录取通知书究竟是长成什么样子。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间很漫长高考结束之后,到填报高考志愿,再到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这一段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当然,在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因为已经知道了自己高考成绩,也知道了所报考大学的投档线和录取分数线,因此能不能考上心仪的高校,已经心里有数,小匠老师报考的是一所一本高校,高考成绩也比这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多出了几十分,因此考上这所一本本高校也是胜卷在握,其实,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到达的这段时间,也是令人兴奋的。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刻,真的是心花怒放当快递小哥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门口时,小匠老师双手接过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真的感到非常的激动,也非常的兴奋,迫不及待想跟家人朋友和同学分享这一份喜悦,毕竟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已经等了两个多月,知道自己被所报考的心仪高校所录取,自己即将踏入美好的大学校园,真是难以按捺住内心的喜悦。还记得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夜,小匠老师兴奋得睡不着觉,在父母的面前炫耀着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父母也很是激动,全家人都高兴了一天。打开大学录取通知书,里面有学校寄来的电话卡,校园卡和校园地图,每一件小东西都让人感到喜悦,当然,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大学生了。当然也有的学生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所填报的高校并不是自己心仪的大学,因此当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心里并不是怎么激动,甚至还会产生一种排斥感,对自己考不上一所好的大学而感到遗憾和失望,真也是令人无奈的。总而言之,每个人收到大学录取通知,都有不同的感觉和心情,当然也不必过于激动,要以平常心去对待,要懂得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必大惊小怪,毕竟从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准大学生,我们所要做的是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涯。那么不知你们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欢迎大家一起在评论区中留言交流。老师,今天是二本才开始录取的第一天,有个学校的老师打电话来说,我 我是第二次回答你的问题 以后遇到这种问题你先去百度新闻搜搜呗 一下是我给你搜来的 《揭秘"高考奇人"张非:高考奇才还是职业考生 》 张非 1983年出生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 2005年 张非考得了南充市的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 2007年2月 张非从清华大学退学 2007年6月 张非改名张空谷,以677分的成绩再次超过北大清华的录取分数线。 在四川南充,出了一位叫张非的考生,最近几年他三次参加高考,一次考上北大,一次考上清华,却又都很快被学校退学了,今年,他又考出了677分,名列南充市理科第二名,他今年报的志愿还是北大,在填报志愿时,他坚持要选择心理专业,并坚持说自己被退学、沉迷网络是因为心理原因,那么在这个神奇的张非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高考奇人"张非 张非母亲:很不能接受他被劝其退学 张非班主任:张非这个孩子很奇特 张非不愿在办公室填志愿 张非最近几年三次参加高考,一次考上北大,一次考上清华,却都很快被学校退学。今年他又考出了677分,报的志愿还是北大。对这个在北大、清华进进出出的孩子,有人说他是高考奇才,也有人说他是为了牟取高额奖学金的职业考生。 由于完全沉迷于网络游戏,张非再也无法跟上北大的学习,这就是2004年北京大学出具的张非学习成绩单,从上面能够清楚地看到,总共18门课程中,有7门学科都不及格,而最低的仅仅只考了5分。 能考上北大、清华,对每个高考考生,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在四川南充,却出了一位叫张非的考生,最近几年他三次参加高考,一次考上北大,一次考上清华,却又都很快被学校退学了,今年,他又考出了677分,名列南充市理科第二名,他今年报的志愿还是北大,在填报志愿时,他坚持要选择心理专业,并坚持说自己被退学、沉迷网络是因为心理原因,那么在这个神奇的张非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详细内容: 这几天正是大学录取通知书开始下发的时间,能够拿到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学生和家长的梦想,我们今天故事中的主人公手里却有两份高考录取通知书,第一份是北京大学2003年发出的,;第二份是清华大学2005年发出的;而且他今年可能拿到还有可能拿到来自清华或者北大的又一份录取通知书,这个学生的名字叫张非。这个张非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超强能力,能够如此轻松地多次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又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参加高考? 这个被一些媒体称之为“职业考生”和“考霸”的张非,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先让我们来看看他的履历: 张非:1983年出生,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1997年,张非初中毕业后考上四川省邮电学校,一年多以后退学;2003年,张非以岳池县理科状元的身份考上北京大学,并于一年后退学;2005年,张非考得了南充市的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2007年2月,张非从清华大学退学;2007年6月,张非改名张空谷,以677分的成绩再次超过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 能够轻松地考取名校,张非为什么又屡次退学? 2007年6月28日,是高考填报志愿的第一天,记者赶到张非的志愿填报现场,南充市第十中学。由于路途遥远,到达学校时已经是下午六点多,在张非补习期间住宿的学生寝室,我们见到了张非的父母,而张非却不知去向。 老师晚上九点多,张非迟迟没有出现。由于第二天是高考志愿填报的最后一天,为了不影响张非父母休息,记者一行只好离开张非宿舍。 张非2007年6月29日是今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最后一天,记者早早就来到南充十中,在张非班主任的办公室等待张非的出现。班主任张老师说,张非从今年2月从清华退学以来,很少跟人沟通,只是跟他还有些交流。对于张非的高考志愿选择,张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 班主任张老师:在近几个月和张非的交流,这个孩子的天分很高,应该在自然科学里面应该说他的前景更宽,再有就是与人的交往当中,还是存在一些缺陷,或者说根本就不容易实现和谐的与人交往,我说在自然科学里面的发展,更有利一些。 两次从名校退学的经历,加之舆论高度关注,无形中还是为张非的升学增加了不少压力。为了张非能够顺利地被录取,十中校方也在积极地联系北大和清华,甚至邀请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到学校与张非见面。 上午十点多,张非终于在学校出现。通过脸上轻松的表情来看,对于填报的志愿,张非心里已经有了定数。然而,面对记者的提问,张非却始终避而不答。 在张非父母那里,记者了解到张非的志愿填报意向,那就是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然而让父母担心的是,张非自身一个无法克服的障碍,有可能会成为不被录取的原因。 张非母亲:北大大学必须补报第二专业,因为张非色弱。色弱在北大心理学的招生规定里面属于可取不可取的那种。 既有多次退学的经历,又面临身体条件的限制,张非的高考志愿眼下陷入了双重困境。尽管如此,张非依然不改初衷。 张非父亲:他还是坚持第一要填北京大学,第一专业是心理学,第二专业,第三专业建议他填考古和空间物理, 由于是高考志愿填报的最后一天,班主任张老师老师的办公室挤满了填报志愿的考生,张非自己则独自在外面阳台上等待。 等到其他同学都走了以后,张非终于走进班主任办公室,准备填报志愿。不知为何,张非对记者不小心放在办公桌上的话筒感起了兴趣,并开始把玩了起来。 记者:你怎么对话筒感兴趣呢? 张非:不为什么,反正无聊呗! 不知是不是真的觉得无聊,对话筒充满兴趣的张非对填报志愿看起来却没有多大兴趣。不管母亲如何劝说,张非都趴在办公桌上,不愿起来填报志愿。在班主任老师的再三催促下,张非终于从办公桌旁边站了起来。 见张非坚持要填报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为了保险起见,班主任建议张非再给北大招生部门打个电话,好确认色弱是否真的会影响录取。 张非:刘老师你好!我是张空谷,想问你色弱可不可以填报心理学。可以啊!好的! 张非:可以填报! 确定好第一志愿填报心理学专业之后,班主任和张非父母都希望张非能够填报一个第二志愿专业。 第二志愿专业没有着落,话题只好转到第二志愿院校上来。在班主任老师的一再要求下,张非选择的第二志愿院校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呆了。 张非:第二志愿就填清华大学吧 高考志愿填报的截止时间越来越接近,班主任办公室里的讨论却没有取得一点进展,张非和父母以及班主任都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又回到了第一志愿专业填报的心理学上来。 班主任张老师:我觉得你的性格不适合学心理学。张非:为什么不适合呢?我就想通过学习心理学来解决我的心理问题。 张非父亲:他认为学了心理学对于抑制自己心里上的一些弱点,他是这样考虑的,但是老师包括很多好心的记者都跟他分析,如果学心理,是要和人打交道,从他的性格来说,更适合于去搞一些独立的科研型的东西,所以主要分歧就是大家都为他的前途着想。 是否适合填报心理学的争论陷入了僵局,张非的志愿也一直没有最终填报。我们不难看出,围绕张非高考志愿填报的所有分歧,焦点都集中在心理学这个专业上。那张非为什么非要填报心理学这个专业呢? 张非坚持要填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说自己是因为心理有问题,才沉溺于网络、影响学习的。可是疑问就次产生,高考如此轻松,大学里面的学习为什么就如此艰难呢?张非先后从北大、清华退学,网瘾的背后还有没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张非退学的原因,记者来到张非曾就读的北京大学和清华 2007年7月初的北京大学,正是毕业生离校的日子。这些在百年礼堂前拍照留念的毕业生,按本科四年的时间算,恰恰是2003年和张非一起考入北京大学的同学。他们已经学成并开始回报社会,而张非还在为高校是否能够录取自己发愁。 在信息技术学院的办公室,很多同学正在忙着办理离校手续。三年前的这个时候,张非也是在这里办理的手续,不过手续有所不同,那就是退学。 2004年7月,张非因为一学年有7门课程不及格,被北京大学劝退。到北京去办理手续的,是张非的母亲。性格好强,一直以儿子为骄傲的母亲,怎么也无法接受张非退学的现实。 张非母亲:我是不想回来的,我说去跳未名湖,自杀算了。当时真的是这么想的,反正我就这么一个儿子,我说他没有出路了,我根本就没有想头。 由于不熟悉北京大学的校园环境,加之是中途退学手续较为繁杂,张非的退学手续花了母亲近半个月的时间才办下来,而这半个月张非母亲只睡了一个晚上的觉。 张非母亲:我白天要在那边办手续,晚上要走那么远去休息。我那天穿的一个鞋子,走路又走不了,穿的一个凉鞋,把脚打的,完全用纸来包着,鞋子上好多血,我没有钱十五六天只歇了一夜,这十几天全部都在他们北大校园内的椅子上,有时候坐,有时候走,有时候在椅子上睡。蚊子当时咬得我手疙瘩,脚疙瘩,好多疙瘩。 就在母亲忙着为张非办理退学手续的时候,张非自己却一直都没有出现。 记者:听说你妈妈到那边去,办手续办了很长时间,那个时候你在做什么? 张非:我在等退学。 记者:在哪里等? 张非:就在学校嘛!后来就是玩游戏,有时候玩游戏,就是压力越大,可能就越想逃避,可能就越沉迷于玩游戏,压力越大。 从北京大学退学以后,张非来到四川省南充市第十一中学补习,准备2005年的高考。2005年,张非考得了南充市的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数理基础专业录取。 清华同学:第一期刚期中的时候,他考得还算比较好,期中考试考得比较好,但是到了期末好像有几门课不及格吧!第一期他确实表现出了很大的网瘾。 既然已经有了从北京大学退学的前车之鉴,张非为什么如此快的再次陷入网瘾的泥潭呢? 张非:可能年龄大了,可能也是一种打击,自己事先没有想到,那么多比如说16岁、17岁、18岁那些同学,自己自然而然产生一种自卑的感觉,但事先没有想到,这就是一大打击嘛!其实就觉得比较灰心,比较灰心。 因为打游戏,张非的学习越来越差。学校开始意识到张非情况的严重性,张非母亲也从四川赶到了北京。然而,情况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到来有所好转,反而助长了张非的逆反情绪,让张非越来越多地沉溺于游戏之中。 张非:那时候觉得不好意思嘛!妈妈来陪读,我觉得不好意思,我自己年龄本来就比较大了,本来就比别的同学矮一头,妈妈又来了,就更加矮一头了,可能就更加觉得不好意思了,更加觉得自卑了嘛! 因为张非的抵触情绪非常严重,母亲只好结束陪读,回到了四川老家。今年2月,经过一学期的试读,张非依然没有能够修满必须的学分。得知张非退学的消息,张非父母又从四川赶到了北京。 从清华退学回到四川老家以后,经过短暂的调整,今年4月,张非来到南充第十中学,改名叫张空谷继续补习,准备参加高考。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备考,6月21号,高考分数公布,张非以677分位居南充市理科第二名。张非的这个考分,在整个四川的理科考生中也在前20名,再次考上北大、清华应该也不成问题。那他到底会选择填报什么样的志愿?被填报的学校又能不能接受他呢? 班主任张老师的办公室,有关张非志愿的讨论还在继续。经过班主任和父母的劝导,张非终于决定不在第一志愿专业填报心理学,第一志愿改填环境科学。 出于保险的需要,张非再次拨通了北京大学招生工作人员的电话。 张非:刘老师你好!我是张空谷,我想填报环境科学专业,想问一下你色弱可不可以填报。已经有很多人填报了啊?!好的! 张非:让不报,好烦哦! 面对北京大学招生工作人员的拒绝,张非和父母一时不知所措。鉴于清华相对肯定的录取态度,班主任张老师再次建议张非填报清华大学,可依然遭到张非的拒绝。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磋商,固执的张非最终还是决定第一志愿填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并把心理学专业放在了第四位。 张非:确定了,第一志愿填环境科学,第二志愿填考古学,第三志愿填空间物理,第四志愿填心理学。 班主任张老师:你确认不报清华了? 张非:今天不报了,有可能报,有可能不报。 班主任张老师:他就是这样漂浮不定,有可能明天志愿一出现,看到张非怎么报的清华呢?忽悠媒体。 张非:报清华那就是转学校了嘛! 志愿在轻松的气氛中定了下来,填好的志愿表也由班主任交到了学校。然而,意外还是不期而遇,下午5点多,班主任叫走了张非。 张非父亲:刚才北京大学的刘波给校长打电话,说北大各系都拒绝录取张非。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一时无法接受的张非父母情绪有些失控。 张非父亲:北大没有包容心,犯错应该原谅,蔡元培当初创立北大的时候就提倡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怎么这样?! 在校长紧闭着大门的办公室里,张非正在清华大学联系。紧张失望的张非父母只好静静地在校长办公室门外等待。 下午六点多,张非在班主任的陪同终于从校长办公室里面走了出来,从张非脸上茫然的表情,可以看出,与清华的沟通还没有取得进展。 张非全家去亲戚家借宿。就在即将到达公交车站的时候,张非接到了班主任老师从学校打来的电话。 得知已经联系上清华大学的消息,张非选择了单独回学校联系,并用这跟摇动的手指拒绝了在场所有想跟去的人。 2007年6月30日,是高考志愿签字并发往填报院校的日子。一大早张非就出现在了填报志愿的电教室,脸上已经没有了昨天下午的茫然,并不时地跟班主任轻松的交谈。 中午志愿发出去以后,张非同父母一起来到补习时住宿的寝室,收拾行李准备回家。面对记者对志愿填报情况的提问,张非和父母始终避而不谈。 收拾行李的过程中,张非父母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成都某媒体记者打来的,说是心理学专家、曾经帮很多网瘾少年戒除网瘾的陶宏开即将到达南充,来诊断张非的情况,帮助张非戒除网瘾。 到底张非填报的是哪个学校?他又能否顺利地被填报的学校录取?在迷恋网络游戏的背后,陶宏开到底从张非的身上找到了哪些导致退学的原因?是心理疾病?家庭影响?还是教育体制的不足? 明天的《共同关注》将一一为您解答。成都男生2分钟收到大学录取书,学校就在家对面,该激动还是难过一、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要明确以下三点:1准确估计自己的实力;2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3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一定要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专业。 二、家长的配合工作:信息收集,包括高考政策、目标院校招生简章、该校的师资、专业的课程设置等信息。高中的最后的一个寒假,我们终于可以暂时和匆忙的高三生活告别,回到温馨幸福的家。在这短暂的休整中,同学们可以有机会与父母、亲友沟通交流,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在这个闲暇的时刻,你是不是会考虑自己的人生志向,为未来规划蓝图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照前人,了解自己,明朗未来。 盘点年,我们会发现时代瞬息万变:价和猪肉价格一起飞涨,学疯狂英语要集体下跪,新“劳动法”的颁布又让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日益增加的生活、教育成本,无形的高考升学压力,每年扩招的大学生人数和下降的就业率,似乎都在暗示我们,时代的列车在飞速前进着,大家都为了搭上时代的列车,你追我赶,同时也承受着快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浮躁的恶果:高校纷纷改头换面,换了包装,当你进去之后,才发现原来只是“绣花枕头”;今天这个师范院校办,明天那个农业大学开设国际金融,结果到就业时,最容易被单位“拒之门外”的,就是这些“急就章”;某某专业是“奇货可居”的热门,大家都趋之若鹜,人满为患,四年以后,该专业成了明日黄花……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真有点不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 但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并不能保证你今后一帆风顺。这里还含有教育投资与产出的问题。常听见不少大学生不是抱怨书“念亏了”,就是没选好“投资”项目。有不少同学只求读书,不问出路,其实我们还要兼顾肚子与脑子、生存与发展,要多为自己的未来盘算,不为虚名或高调所蛊惑。是选择就业前景好的,还是选择发展空间大的?往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当然是一种冒险——除了个人才智及后天努力,所谓“机遇”,往往就蕴藏在我们的选择中。 选择故事一 高俊峰:性格不能决定一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很难改变,但可以修补。”高俊峰回忆起当年的高考志愿选择,很有感触。从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到深圳中国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高俊峰是不少一心向往跳出农门的学子心中的榜样。 中学时期的高俊峰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他不善于与同学沟通和交流,甚至连和女生说话都会脸红。在他的内心世界里,只有文学是他的精神食粮。“的孩子,好读书,一半是天性,有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另一半则是无奈,因为别的娱乐没有也玩不起,只有读书。”高俊峰说,“我在中学时就通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世界名著,立志要考上大学中文系。” 高俊峰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并不理解儿子的远大志向,怎么填报志愿都是由高俊峰自己决定。递交志愿表的前一天,在沿海城生活的大伯父突然打来一个,提出了另一个意见——学金融。“伯父很早就离开家乡在沿海工作,见多识广,在我们老家一直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我们一家人都尊重伯父的意见。” 一直在四川农村长大的高俊峰听从了伯父的意见,考上了武汉大学金融系。“后来的情况证明伯父的意见是对的。金融专业真的挺适合我,也让我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如果一直读文学,也许我更容易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高俊峰说。 “金融学是一门外向型的应用学科,在学好数学、经济学的同时,需要具备流利的外语水平和顺畅的沟通能力,这个专业对于老实木讷的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正是这个专业的要求,逼着我去弥补自己性格中的缺陷。”金融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就是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投资辩论。最开始,高俊峰站在讲台上,面红耳赤,双腿发软,语无伦次。然而,老师和同学们没有放弃他,还额外给他开小灶,几个同学轮流听他的投资模拟演讲,直到他演习到把“舌头打直”,神情镇定为止。“多试几次,就好了,如果没有当初老师、同学们的热情帮助,就没有我今天流利的表达。”高俊峰在大学四年里慢慢战胜了自己性格中的自卑和怯懦,从一个内向的农村孩子蜕变成了一个活泼的准城青年,后来进入银行工作,凭着自己的诚实、质朴、上进,当上了银行高层主管。 高俊峰对“性格决定命运”有着另外的看法:“时下,非常流行志愿心理测试和定位,当然,这对于一些对自己定位模糊的学生来说是有益的,但我却认为,不必过早地将自己精确地圈定在某一个狭小的圈子中。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某些看似不太合乎你性格的选择,说不定更能激发你的潜能和斗志,去弥补自己的缺点。” 选择故事二 张天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如果说高俊峰在信息闭塞的农村遇到“恩人”指点迷津的话,年,张天强填报志愿时,却误入了“信息”的陷阱。那时候,正赶上大学扩招的热潮,各种热门专业、新兴专业遍地开花,张天强在网上查阅了一些新专业目录,根据自己的平时成绩,将主要目标锁定在二本的新兴专业上。 “当时的我填志愿真有着投机心理,我是这样想的,新兴专业才上马,如果我能作为前几批毕业生进入社会,一定会非常抢手。”张天强看到“信息资源管理”这个新兴专业后,意识到它的发展前景不错,就在二本批次上都报上这个专业。事实证明,这个专业的确不错,不过因为第一志愿没上线,录取他的是第二志愿——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已被西南大学合并)。 张天强进大学的第一天,就有点心灰意冷,毕竟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听起来有点不顺耳,何况学校在偏僻的重庆荣昌县。作为一所农业学院,开办这样的专业实属试验阶段,在教学和就业方面的资源都比较薄弱,而且相对偏僻的校区,使得学生在拓展视野和接受前沿知识方面受到限制,不利于就业。 在大学四年里,张天强主要学习三方面的知识:经济、管理、计算机,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将信息进行管理、分类和总结,并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张天强对记者抱怨了这门交叉型新兴学科的缺点:“比如在经济管理方面,竞争不过经管专业的毕业生;在信息方面,可能又竞争不过计算机方面的学生,属于一个‘杂家’。这还不是最大的缺陷,最大的缺陷在于专业没有依托,在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学,如中国大学的这个专业偏向信息系统、知识管理、情报、图书与档案管理等方向,而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则偏向电子商务方向,他们开设这个专业有自己的学科背景,能落到实处。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则缺乏这些宝贵的资源,因此这个专业的学生有‘悬空’之感。” “不过顺境与逆境都是相对的,不管你选择了什么道路,抱怨选择是没有用的,只有走好每一步。”张天强现在还很感谢在学校那段去除浮躁后的宁静生活,在看到同学们找工作四处碰壁的艰难后,他沉下心来利用大四的最后一年考研,像当年高考那样再搏了一把。如今的张天强已作为硕士研究生从云南大学毕业,在重庆纪委从事信息管理工作。 他的本科同学们,在经历就业入行难的考验后,也都得到了不错的发展空间。因为这个专业兼具管理、经济、计算机三方面的特长,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属入行难但后劲足的专业。当年的同学们有的在机关、信息中心从事信息管理工作;有的在二炮部队做研究导弹计算机数据;还有的进入外企,从事场数据工作。 选择故事三 袁媛:选择专业要有眼光 年,正值《我叫金三顺》热播,毕业于四川高等烹饪专科学校的袁媛找到了一份和“金三顺”一样的工作——西点师。谈到这份工作,袁媛脸上洋溢着笑意,“找工作那些日子,我晚上看‘金三顺’,心里盘算着她那些西点该怎样才能做出来,白天就精神抖擞地去当‘金三顺’,在几家蛋糕店里大显身手。最后,这几家蛋糕店都向我抛来了‘橄榄枝’,呵呵,我当时就有一种感觉,西点师这个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回想这一条求学、求职之路,袁媛庆幸自己当年的选择,“高三时,我成绩不好,后来到了听见同学们提到重点大学的名字就绕道而行的程度。家里条件也不好,没办法供我去复读,更别提自费让我出国镀金什么的,于是我选择了高职高专。事实证明,这个选择很适合我。” 其实,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袁媛家里还爆发了一场口舌之争。爸爸妈妈主张让袁媛读文秘专业,以后当个本本分分的文员,旱涝保收,不愁找不到工作;而袁媛自己一直梦想着开一家蛋糕店,她每次路过蛋糕店,都会目不转睛地看西点师在蛋糕上“变魔术”。用袁媛的话来说:“甜点的香味让我感觉幸福。”最后,袁媛说服了父母,在志愿那一栏,郑重地写下了:四川高等烹饪专科学校,西点技术。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想象着当西点师的风光,在香甜馥郁的味道里,洁白精巧的釉质瓷盘上,盛着我做的羊角酥、乳酪蛋糕、焦糖布丁、苹果派……可是一进学校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东西要学,并不是一开始就给我无数个蛋糕让我裱花那么简单。我们要学概念,了解西点发展史;要学材料,认清膨松剂、乳化剂、面团改良剂;要学计算,知道烘焙百分比、面粉系数的运用和面团温度。到最后,我们才开始当神气的西点师,学做各式各样的面包、蛋糕、点心。”学西点技术并不轻松,但学成之后的满足感让袁媛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而今,她保持着月收入以上的记录,每天沉浸在自己喜爱的香味之中,体验着“金三顺”般的幸福人生。 谈到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选择,袁媛想与大家分享的是:选择专业一定要有眼光,千万不要跟风、扎堆去学那些太过大众化的专业。因为在这些专业上,你很可能竞争不过本科生、研究生,但在那些特点比较突出、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上,他们很可能竞争不过你。只要拿出“田忌赛马”的规则,用自己的优势去挑战别人的劣势,你就是就业浪潮中的弄潮儿。能不能跟大家说说,你及你父母得知你高考成绩时的一瞬间?成都这名男生在得知此消息后十分激动,毕竟离家很近,中午不需要在学校食堂吃饭。四川成都一名男生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值得一提的是,他所考上的大学就在自家对面。两分钟就收到了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就连邮递员都是让他自己过去签收。这位陈同学表示,当他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非常激动,因为学校和家的距离实在太近了,中午甚至不需要在学校的食堂吃饭,之所以要选择这个学校,也是和家人一起商量之后的决定。可以想象得到,今后不仅不需要紧食堂,不管是小长假、寒暑假还是周末,都能够和家人一起度过,非常的方便,再也不用像其他同学一样提前很多天去抢火车票了。不过这位陈同学的激动当中也略带一些失落,毕竟因为住的太近,所以父母盯的也会稍紧一些。很多同学在选择大学时都会考虑离家远一些,因为被父母管控了十几年,总算能够脱离他们的“魔爪”,当然是离得越远越好,都算体会到了难得的自由。可见学校离家较近有利也有弊,虽然不能满足自己的自由,但是在生活方面却有很多的便利。据这位陈同学所说,大学期间想和同学们多一些了解,所以会选择住校,最起码相比较高中要更加自由一些。因为自己就是本地人,所以他会作为新同学的向导,多带他们了解一下这个城市,并且十分欢迎大家来自己家做客。很多网友看完之后都忍不住调侃,原来这才叫“家门口的大学”。不得不说,陈同学的选择还是很让人羡慕的,毕竟过年过节抢车票回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这样能够省下一大笔钱,而且还可以陪在父母的身边。一辈子都忘不了爸爸的话,自己看到成绩后 心想完了要挨揍,结果爸爸摸摸我脑袋告诉我说 没事别放心上 以后你的路还长 选择很多的 不能一眼看到头,很多东西比成绩重要。现在想起来我躲起来哭唧唧。 当时哥哥在部队上军校刚好回家探亲,他查分回来,高兴地说我考上了,我差一点哭起来,算是喜极而泣吧。老爸欣慰地看着我,老妈满脸是笑。感谢父母对我的培养,感谢姐姐们和哥哥弟弟对我的支持。感恩! 我的成绩出乎意料的好,所以我家人都非常高兴,我妈一直说,这下放心了。 高考对我来说,已经是10多年前的事情了。 不过,有些记忆的画面,还留在脑海中,许多画面,发生在高考分数出来的前后,这些画面中,闪现的都是父母的身影,我一起回忆吧。一、估分阶段 考完以后,爸妈比我还着急,带着我找各科老师帮我一起估分,然后找年级主任,找校长,帮我一起调平时成绩,结合估分,帮我一起筛选合适的志愿大学。 爸妈对我的期望不高,一本就行。 于是估完分以后,老师校长一致说没问题,爸妈很开心。二、等待阶段 估完分后,家里本来可以风平浪静了一阵子。 可惜同条街上,有个同班同学,她的爸妈跟我爸妈都认识,她们家条件比我家好,她们家的行事风格比较高调。 因此,虽然这个同学的估分没我高,但她爸妈早放话出来,说他们家已经打点好了某所省内一本大学的关系,学校方面已经跟他们打好包票了。这件事,让我爸妈很不安。 一方面,他们希望我的高考分数争气,靠自己的能力考入一本。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很内疚,认为不能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给我提供支持帮助。 于是,家里气氛很紧张,大家看电视的心情都没有。三、查分阶段 分数出来的时候,那一年,整个学校都不太好,我的实际考分比估分少了整整30分,其他同学们也都是出入很大,要么高估很多,要么低估很多。 那时我的高考分数只超过一本线2分,接到通知那一瞬间,爸妈仿佛掉进冰窟窿里一样,不是失望,就是特别的难受。 他们觉得我,不管是平时的学习,还是日常的生活,都是很省心的孩子,因此也没想过要责怪我,不过,想到我许多相似的同学都去了各大名校,而我只能去一本的时候,他们觉得特别的不能接受。再回来说那个同街同学。 她的实际考分比估分高,比我的分数也高出一些。 分数出来那天以后,他爸妈每天都会骑着摩托车,从我家门口,高声笑着经过好几回。 爸爸因为工作,在家的时间不多,因此一直在家的妈妈,更加不开心了,恨不得关上大门,缩在自己的家中,谁也不见。爸妈舍不得责怪我,说我已经尽力了,于是责怪自己没本事,没有别人家那么深的关系网,没别人的父母有能力。 搞得我特别内疚,开始纠结,要不要复读的事。四、写在最后的话 我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不过那年的情形很怪异。 最后的结果是,我因第二志愿去了一所211,同街同学家的关系,没有当初放话出来的硬,她也是第二志愿去了一所二本大学。许多年后,我们发现,高考真的不能决定人的一生。 只是在那个时间点,大家都很紧张。 到现在,回忆起跟高考相关的,更多的是对自己爸妈的感激。 他们的包容,付出,无私,让我觉得,做他们的孩子很幸福。 我经历过两次高考。第一年,高考成绩揭晓,那时还是考后估分报志愿,因此准确率并不像现在这么高。 当成绩下周来时,我的心情并没有那么激动, 因为发现分数和估分其实相差也就不到10分,心一下子定了下来。父母知道成绩后,也和别的父母不同,很平静 ,知道自己估分和实际分数差不多,也就知道高考志愿填报应该八九不离十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填报志愿后,因为自己报的志愿出现了扎推报的情况,那一年分数奇高,没有被录取,此刻,相比于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那一种失落油然而生。而且,又因为不愿意调剂到自己不愿意去的学校,因此只能掉档。父母此时无奈地说了一句:孩子,要不复读吧?从此便开始了艰辛的复读生涯。很快一年过去了,第二年高考后,再查成绩已经没有了当时的淡定,因为已经复习过一年了,因此想法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赶紧去上大学了,因此,查成绩的时候, 因为太过激动,手抖得将考生号码输错2遍,最后是父亲帮忙查的, 看到成绩和估分差的不远,这下才算是一颗石头落了地。第二年,报志愿时不像第一年那么冒进了,选择了非常稳妥的几个学校,最终被第一志愿录取。总之,成绩出来的那一刻, 真的是又惊又喜,又怕又紧张。 每一个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能金榜题名的孩子父母自然是欣喜若狂春风得意到处炫耀,没有上榜的孩子做父母的自然是心里难受,所谓期望越大失望也就大,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几斤几两也只好另寻他法了。 七年前的我和很多学子一样,在六月的二十五号全家人都在等待着我的高考成绩下来。正是吃早饭的时候,老爸突然想起来要用我姐家的电脑帮我查成绩,把所有的信息都发过去后,剩下的就是等待。当时只有我和我爸在家,看着俩人是在端着碗往嘴里扒拉饭食,其实自己吃的什么味都不知道。直到成绩下来的那一刻,我并不是很满意,但是我爸却红了眼,感觉这么多年的辛苦,寒门总算出了个大学生,而且在整个镇还是相当不错的成绩,所有的心酸在那一刻都值了。看着眼角布满皱纹的老爸,我很想哭,为什么自己不能再努力一点呢。希望这两天出来成绩的同学们都能开开心心,父母们也能稍适放松一下,比起我们,您们更伟大。我很想给父母的是一个拥抱,可惜在那个时候我错过了,但你们要把握住机会,毕竟时光不再来。 这样的心情我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很多子女也会在这个时候能看到爸爸妈妈的爱和小心呵护。 我是2005年的考生,当时北京还是考前报志愿。为了和当时的女友(也不算早恋了)考入同一所大学,我的志愿只有一个,报考专业就是该所大学的热门专业挨个往下缕(我记得当时同一所大学需要填三个还是四个专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并在最底下一项勾选了“服从校内调剂”。当时对于成绩还是有点自信的,父母也很支持(也不能叫支持,应该叫尊重)。 在课堂上老师收志愿填报卡的时候,别的同学都要同时写好几列的学校(第一、第二、第三志愿等),我写完第一列就“ 交卷 ”了(又不是答题,没啥好争先的)。回想当年,居然没有一丝草率的念头。 那年是北京的高考“小年”,就是试卷比较难的一年,考了500多分,比预期的要低,对了,我还记得是通过电话查分得到的消息,随后便接到了班主任的电话,How to Say,有点不乐观。我的父母到是很坦然,他们觉得我尽力了,并没有太失常,好像是妈妈下厨炒了两个好菜。好在没过两天便接到了目标大学的录取通知,虽然不是心仪专业,好歹先进去了,值得庆贺。能看出来我的父母很为我高兴,他们都没有上过正规大学,其实当时在选志愿的时候他们也是爱莫能助,现在算是得偿所愿,可能我的表现并没有超出他们太多的期待,所以印象中并没有得到过多的褒奖。到是父母率先询问起来我暑假的打算,我选择了去学滑冰(哈哈 跟冬奥无关)。 高考是段难忘而又平和的日子,我希望天下父母永远像当年听到高考成绩一样的看着孩子们开心。 忘了父母的反应,甚至忘了几点、怎么查的成绩。 父母对我期待很高,希望我上名校,但当成绩真的出来的时候,他们对我的无底线的爱又占据上风,只用面带会心微笑的表情看着我。 他们当然也想在邻居年前炫耀自己的女儿优秀,也想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昂首阔步。爱让他们接受我的一切。所以,2010年的那个夏天,我虽然考了535刚刚踏进一本线,我的爸爸和妈妈还是叫来几乎所有的亲戚为了庆祝了一番。两个月后,我背着父母深情的凝视走进了河师大……九年后的今天,我坐在家乡最好的一所高中的办公室里回忆这一切……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甘肃
上一篇
01-09
2024年二卷高考数学
下一篇
01-09